醫(yī)學分子生物學課件_第1頁
醫(yī)學分子生物學課件_第2頁
醫(yī)學分子生物學課件_第3頁
醫(yī)學分子生物學課件_第4頁
醫(yī)學分子生物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4/61

緒論

Introduction2024/4/62

一、分子生物學的定義2024/4/63從整體水平到分子水平示意圖分子水平細胞水平整體水平

生命科學的發(fā)展過程:RobertHooke,1665Watson,Crick,19532024/4/64生命科學的前沿領域:分子生物學、分子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發(fā)育生物學和神經(jīng)生物學,而分子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的核心前沿。

生命科學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一門綜合性學科。

生命科學的研究內容:生命物質的結構與功能,生物與生物之間及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相互關系。2024/4/65

分子生物學——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現(xiàn)象及其規(guī)律的一門新興學科。它是生命科學中發(fā)展最快并且與其他學科廣泛交叉和滲透的前沿領域。2024/4/661950年,Astbury在一次講演中首先使用“分子生物學(MolecularBiology)”這一術語,用以說明它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化學和物理學結構?,F(xiàn)代分子生物學的建立2024/4/67FurberyS等(1949~1952年)應用X線衍射分析闡明了核苷酸并非平面的空間構象,提出了DNA是螺旋型結構。核酸結構研究的重大進展Chargaff等(1948~1953年)用新的層析和電泳技術分析了組成DNA的堿基和核苷酸量,積累了大量的數(shù)據(jù),提出了DNA堿基組成含量比A=T、G=C的Chargaff規(guī)則,為堿基配對的DNA結構打下了基礎。2024/4/68DNA的X光衍射照片1952年5月拍攝羅沙琳德·弗蘭克林(RosalindFranklin,1920-1958)英國

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建立2024/4/69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建立諾貝爾醫(yī)學與生理學獎1962年2024/4/610Watson和Crick的“雙螺旋結構模型”啟動了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及重組DNA技術的發(fā)展。確立了核酸作為信息分子的結構基礎;提出了堿基配對是核酸復制、遺傳信息傳遞的基本方式,最終確定了核酸是遺傳的物質基礎。2024/4/611

分子生物學技術:

例如:DNA及RNA的印跡轉移、核酸分子雜交、基因克隆、基因體外擴增、DNA測序等,形成了獨特的重組DNA技術及其相關技術。

由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應用微生物學及免疫學等各專業(yè)技術的滲透、綜合而成,并在此基礎上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新的技術。2024/4/612分子克隆(molecularcloning)

重組DNA(recombinantDNA)技術是近代分子生物學技術的核心。

基因操作(genemanipulation)

基因克隆(genecloning)基因工程(geneengineering)2024/4/613分子醫(yī)學(molecularmedicine):由于分子生物學滲透進入生物學和醫(yī)學的每一分支領域,全面推動了生命科學和醫(yī)學的發(fā)展,如疾病的發(fā)病機理研究、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使醫(yī)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2024/4/614?遺傳性狀改變或治療疾病可能從某一生物體的基因組中分離出某一特定功能基因,導入到另一種生物的基因組。

?基因工程和蛋白質工程外源DNA與載體在體外進行連接,或在基因水平上進行有目的的定向誘變。

2024/4/615

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社會需求改造基因,制備各種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

DNA、RNA和蛋白質成為人類治病、防病的一類新型的生物制品或藥物。生物技術在農業(yè)上用于快速育種,改良品種,提高農作物的產(chǎn)量、質量以及抗病蟲害,抗干旱等能力。2024/4/616二、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內容2024/4/617分子生物學的主要研究內容

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功能,生物大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與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關系。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核酸分子生物學(二)蛋白質分子生物學(三)細胞信號轉導機制研究

2024/4/618

核酸的分子生物學主要研究核酸的結構與功能。核酸的主要作用是攜帶和傳遞遺傳信息,因此形成了分子遺傳學。(一)核酸分子生物學:

分子遺傳學: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和研究技術,它是目前分子生物學中內容最豐富、研究最活躍的一個領域。2024/4/6191.核酸的發(fā)現(xiàn)1868年,Miescher從膿細胞中分離出細胞核,用稀堿抽提再加入酸,得到了一種含氮和磷特別豐富的物質,當時稱其為核素(nuclein)。

1872年,他又在鮭魚精子細胞核中發(fā)現(xiàn)了這類物質,而且呈酸性,故稱之為核酸(nucleicacid)。FriedeichMiescher

核酸的生物學功能?

1928年以后,核酸功能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2024/4/620In1928,anexperimentofFrederickGriffithusingpneumoniabacteriaandmice2024/4/6211952年,HersheyAD和ChaseM用35S和32p分別標記T2噬菌體的蛋白質和核酸,感染大腸桿菌。在大腸桿菌細胞內增殖的噬菌體中都只含有32P而不含35S,這表明噬菌體的增殖直接取決于DNA而不是蛋白質。2.核酸功能研究的重大進展1944年,AveryOT等首次證明肺炎雙球菌的DNA與其轉化和遺傳有關。2024/4/622In1952,AlfredHersheyandMarthaChasedidanexperimentwhichissosignificant,ithasbeennicknamedthe“Hershey-ChaseExperiment”.2024/4/623In1952,AlfredHersheyandMarthaChasedidanexperimentwhichissosignificant,ithasbeennicknamedthe“Hershey-ChaseExperiment”.2024/4/624TheMeselson-Stahlexperiment(1958)showedthatDNAisreplicatedsemi-conservativelyDNAsemi-conservativeduplication

3.DNA復制模型2024/4/625DNA復制模型2024/4/6261961年,Nirenberg、Ochoa以及Khorana等幾組科學家的共同努力,破譯了RNA上編碼合成蛋白質的遺傳密碼,證明DNA分子中的遺傳信息是以三聯(lián)密碼的形式貯存。

遺傳密碼在生物界具有通用性。2024/4/6272024/4/6282024/4/6294.

中心法則的建立

1958年,Crick提出了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centraldogma)。

中心法則是分子遺傳學基本理論體系。2024/4/6302024/4/631

1970年,Temin和Baltimore從雞Rous肉瘤病毒(Roussarcomavirus,RSV)顆粒中發(fā)現(xiàn)了以RNA為模板合成DNA的逆轉錄酶,進一步補充了遺傳信息傳遞的中心法則。

2024/4/6325.DNA序列分析技術:

雙脫氧末端終止法:1977年,劍橋大學SangerF等發(fā)明。

化學裂解法:

美國MaxamI和GilbertW發(fā)明。GATC2024/4/633GATC

測序反應

電泳AACGTGGACTAACGTGGACAACGTGGAAACGTGGAACGTGAACGTAACGAACAAA5'

3'

正極負極ddGddAddTddC末端合成終止法測定DNA序列的原理2024/4/634DNA序列自動分析原理2024/4/635

對DNA片段的一級結構進行分析,導致一系列重大發(fā)現(xiàn):4.從cDNA序列推導出蛋白質的一級結構;

1.斷裂基因(splitgene)的發(fā)現(xiàn),證明真核細胞的基因不是連續(xù)的DNA片段;2.前體mRNA分子的拼接,去除內含子序列,連接成成熟mRNA;3.發(fā)現(xiàn)單基因遺傳病的基因結構的變異;5.根據(jù)DNA序列合成基因,并與載體連接,使之在細菌中表達,合成活性蛋白質,開創(chuàng)了基因工程。2024/4/6366.基因的人工合成

1978年體外首次成功地人工合成第一個完整基因。直接證實了MendelG在1865年發(fā)現(xiàn)的遺傳因子(基因)的化學本質,就是DNA分子。

2024/4/6377.基因組研究的進展

基因組(genome):一個物種遺傳信息的總和?;蚪Y構與功能研究已經(jīng)從單個基因發(fā)展到生物體整個基因組。基因組研究已從簡單的低等生物到真核生物,從多細胞生物到人類。2024/4/638

1977年:Sanger測定了ΦX174DNA全部5375bp核苷酸序列;

1978年:Fiers等測出環(huán)狀SV40DNA全部5243bp核苷酸序列;1980年代:λ噬菌體DNA全部48502堿基對的序列被測出;一些小的病毒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等基因組的全序列也陸續(xù)被測定;1996年底:完成了大腸桿菌基因組DNA的全部序列測定;

1996年底:完成了真核生物酵母(Saccharomyceserevisiae)的基因組全序列測定;1998年底:長達100Mb的線蟲的基因組序列測定全部完成。這是第一個完成的多細胞生物體的全基因組序列測定。2024/4/639

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genomeproject,HGP)美國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DulbeccoR于1986年在美國《Science》雜志上發(fā)表的短文中率先提出,并認為這是加快癌癥研究進程的一條有效途徑。主要的目標是繪制遺傳連鎖圖、物理圖、轉錄圖,并完成人類基因組全部核苷酸序列測定。測出人體細胞中24條染色體上全部30億對核苷酸的序列,把所有人類基因都明確定位在染色體上,破譯人類的全部遺傳信息。

HGP是人類自然科學史上與曼哈頓原子彈計劃和阿波羅登月計劃相媲美的偉大科學工程。2024/4/640

研究結果表明,人類基因數(shù)量僅有3萬個左右,比此前估計的要少得多。通過研究還發(fā)現(xiàn)男女可能存在巨大遺傳差異,男性染色體減數(shù)分裂的突變率是女性的兩倍。在已經(jīng)分析的序列中,找到很多與遺傳病有關的基因,包括乳腺癌、遺傳性耳聾、中風、癲癇癥、糖尿病和各種骨骼異常的基因。2024/4/641

8.基因表達調控機制的研究操縱子學說(1961年,Jacob和Monod提出)2024/4/64280年代開始,人們逐步認識到真核基因組結構和調控的復雜性。真核基因的順式調控元件與反式作用因子、核酸與蛋白質間的分子識別與相互作用。小分子反義RNA、核酶、siRNA等。2024/4/643

1981年,AltmanS和CechTR同時發(fā)現(xiàn)了稱之為核酶具有催化自我剪接活性的RNA,參與基因表達的調節(jié)。無蛋白質存在時,核酶的內含子RNA能使RNA鏈本身在一特殊部位切斷和連接起來,本身并無消耗。這一重大發(fā)現(xiàn)為生物催化劑增添了一個RNA成員,打破了“酶必定是蛋白質”傳統(tǒng)的觀念,同時為生命起源的假說提供新的證據(jù)。

核酶2024/4/644Ribozyme作用機制示意圖2024/4/645

1993年,Lee等發(fā)現(xiàn)線蟲(C.elegans)lin-4基因編碼的小分子RNA,其長度為22~61個核苷酸,能與lin-14mRNA的3′非翻譯區(qū)(UTR)反義互補結合,阻斷l(xiāng)in-14的翻譯,降低線蟲早期發(fā)育階段lin-14蛋白的水平。這是繼核酶以后,內源性RNA參與基因調節(jié)的又一證據(jù)。小分子RNA2024/4/646RNA干擾(RNAi)是一種由雙鏈RNA誘發(fā)的基因沉默現(xiàn)象。在此過程中,與雙鏈RNA有同源序列的mRNA被降解,從而抑制了該基因的表達。RNA干擾過程主要有2個步驟:(1)長雙鏈RNA(dsRNA)被細胞內Dicer切成21~25個堿基對的短雙鏈RNA,稱為小干擾性RNA(siRNA)。(2)siRNA與細胞內的某些酶和蛋白質形成復合體—RISC,RISC可識別與siRNA有同源序列的mRNA,并在特異的位點將該mRNA切斷或者抑制蛋白質翻譯。

siRNA2024/4/6472024/4/648(二)蛋白質分子生物學:

DNA→儲存生命活動的各種信息。

蛋白質→生命活動的執(zhí)行者。蛋白質的分子生物學主要研究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2024/4/649

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研究進展

1956年,Anfinsen和White根據(jù)對酶蛋白的變性和復性實驗,提出蛋白質的三維空間結構是由其氨基酸序列來確定的。

1958年,Ingram證明正常的血紅蛋白與鐮狀細胞溶血癥病人的血紅蛋白之間,在其亞基的肽鏈上僅有一個氨基酸殘基的差別。1969年,Weber開始應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測定蛋白質分子量;20世紀60年代先后分析了血紅蛋白、核糖核酸酶A等一批蛋白質的一級結構。

2024/4/650

構成生物體的每一個細胞的分裂與分化及其他各種生物學功能,均依賴于外界環(huán)境所產(chǎn)生的各種信號。在這些外源信號的刺激下,細胞可以將這些信號通過第二信使轉變成一系列的生物化學變化。

主要研究內容:研究細胞內、細胞間信息傳遞的分子基礎。闡明這些變化的分子機制,明確每一條信號轉導途徑及參與該途徑的所有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和調節(jié)方式。(三)細胞信號轉導機制研究2024/4/651

1965年又提出第二信使學說。

1977年,Ross等用重組實驗證實G蛋白的存在和功能,將G蛋白與腺苷環(huán)化酶的作用聯(lián)系起來。

癌基因、抑癌基因和酪氨酸蛋白激酶的發(fā)現(xiàn)及其結構與功能的深入研究,使得細胞信號轉導的研究有了很大的進展。

1957年,Sutherland發(fā)現(xiàn)了cAMP。細胞信號轉導機制研究的進展2024/4/6522024/4/653ERK/MAPK(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

signaling2024/4/654三、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2024/4/655生物技術的定義:

按照美國生物技術產(chǎn)業(yè)組織下的定義,生物技術(biotechnology)是指“利用細胞和分子過程來解決問題或制造產(chǎn)品的技術”。2024/4/656古代生物技術

釀酒、制醋、制酪、面包發(fā)酵;人畜排泄物循環(huán)利用;動、植物雜交育種,嫁接等。2024/4/657

20世紀以來,分子生物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組DNA技術,推動生物技術深入發(fā)展,而導致現(xiàn)代生物技術作為一門交叉學科的產(chǎn)生。各種重組蛋白、轉基因細胞、轉基因動物和基因剔除動物的出現(xiàn),是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在生物技術領域的應用與發(fā)展。2024/4/6581972年,SV40病毒DNA片段轉化大腸桿菌,使本來在真核細胞中合成的蛋白質能在細菌中合成,打破了種屬界限,開創(chuàng)了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在原核細胞中表達真核基因產(chǎn)物的時代。人工合成的生長激素釋放抑制因子14肽的DNA片段與質粒重組,在大腸桿菌中合成得到這種14肽。

1978年,人生長激素191肽在大腸桿菌中表達成功。

1979年,人工合成的人胰島素基因經(jīng)過重組后導入大腸桿菌,在大腸桿菌中合成了人胰島素。運用基因定向誘變技術和重組DNA技術改造酶或蛋白質的結構,使其具有更高的效能和更好的穩(wěn)定性,以滿足人類社會的需求。生物技術進展2024/4/659

用轉基因動物獲取治療人類疾病的重要蛋白質。如,導入了凝血因子Ⅸ基因的轉基因綿羊分泌的乳汁中含有豐富的凝血因子Ⅸ,能有效地用于血友病的治療。

轉基因動物和基因剔除動物2024/4/660

在轉基因植物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比普通西紅柿保鮮時間更長的轉基因西紅柿投放市場。轉基因玉米、轉基因大豆相繼投入商品生產(chǎn)。我國科學家將蛋白酶抑制劑基因轉入棉花,獲得抗棉鈴蟲的棉花株。

轉基因植物和轉基因食品2024/4/661四、分子生物學與醫(yī)學2024/4/662

1.從機體表型來認識疾病,即根據(jù)現(xiàn)象和檢查所獲知的癥狀與體征。

2.從組織細胞的病理、生理變化來分析和診斷疾病。使人類積累了十分豐富的醫(yī)學資料,但都不能從本質上真正認識疾病發(fā)生的根本原因,更不能從根本上治愈疾病和闡明疾病的發(fā)病機制。人類對疾病的認識:2024/4/663

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已經(jīng)對醫(yī)學的各個領域產(chǎn)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響,并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以分子冠名的交叉學科。

如分子遺傳學、分子免疫學、分子病理學、分子血液學、分子腫瘤學、分子病毒學、分子流行病學等。

由于生命本質的高度一致性,使得這些學科可以使用同一套理論、同一套技術,來解釋和研究不同的病理、生理現(xiàn)象,甚至治療不同的疾病。2024/4/664

由于分子生物學的發(fā)展和滲透,各種生理和病理現(xiàn)象都可能從基因水平找到答案。

腫瘤發(fā)生與癌基因和腫瘤抑制基因。

表明生物機體各種各樣的生命現(xiàn)象及生理和病理表現(xiàn),幾乎無一不與基因有關。

藥物的耐藥性與抗藥基因。2024/4/665(一)分子生物學與醫(yī)學和生物學

分子生物學理論及其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和廣泛滲透對醫(yī)學的影響尤為巨大,從基因或DNA水平來探討多種多樣的生命現(xiàn)象,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的開展是分子生物學在醫(yī)學領域中應用的典范。借助重組DNA技術而迅猛發(fā)展起來的醫(yī)藥工業(yè)和其他生物高技術產(chǎn)業(yè)正不斷占領醫(yī)藥市場。2024/4/666(二)分子生物學與基礎醫(yī)學

基礎醫(yī)學是整個醫(yī)學科學的基石,分子生物學不僅是生命科學的前沿,也是基礎醫(yī)學的前沿。今后總的發(fā)展趨勢仍然是分子生物學向醫(yī)學,特別是基礎醫(yī)學廣泛交叉、滲透和影響。2024/4/667

1.對人的生理功能和疾病機制的研究,已由整體水平、器官水平進入到細胞和分子水平;對生命的了解,由表面現(xiàn)象觀察進入了本質的探討。2024/4/668

2.基礎醫(yī)學中不斷出現(xiàn)新的邊緣學科,如分子病理學、分子遺傳學、分子免疫學、分子病毒學、分子生理學、分子腫瘤學、分子藥理學、分子神經(jīng)生物學等等。

2024/4/6693.傳統(tǒng)上按“形態(tài)”和“機能”來進行基礎醫(yī)學各個學科劃分的界限已日益模糊,出現(xiàn)了各學科在分子水平上進行整合的趨勢。2024/4/670

4.改變了傳統(tǒng)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和策略,直接從基因水平入手,研究基因型和表型的相互關系。2024/4/671(三)分子生物學與病理學

由于分子生物學向病理學的滲透,出現(xiàn)“分子病理學”這樣一個新學科。

分子生物學理論和技術徹底改變了病理學和實驗醫(yī)學的面貌,開始從基因水平來進行疾病診斷。應用于分子病理學的基因檢測技術,揭示了疾病發(fā)生的分子事件。2024/4/672(四)基因診斷

由于重組DNA技術的問世,人們對于許多疾病的認識,已經(jīng)深入到基因水平。一種從基因水平對疾病進行診斷的新技術──基因診斷技術得以誕生和發(fā)展。

基因診斷:在DNA水平或RNA水平,應用核酸分子雜交技術、限制性內切酶長度多態(tài)性(RFLP)連鎖分析、PCR技術、DNA序列分析技術以及近年發(fā)展起來的DNA芯片技術等,對人類疾病進行診斷。2024/4/673

★基因診斷技術——核酸分子雜交:

Southern印跡雜交技術:1975年,SouthernEM發(fā)明。從生物體的細胞中提取基因組DNA,并從中鑒別出某一特異的核苷酸序列。

Northern印跡雜交技術:1977年AlwineJC等發(fā)明。用于樣品中某種mRNA分子的定量,分子量大小的測定。原理:RNA分子在變性瓊脂糖凝膠中電泳,按分子量大小不同而相互分離,其原理與Southern轉移技術的方法類似。細胞原位雜交技術:1969年,Pardue等建立。2024/4/6742024/4/675★基因診斷技術——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1985年,MullisK首創(chuàng)。體外模擬細胞內DNA復制過程,進行體外基因擴增。2024/4/676★基因診斷技術——基因芯片(Genechips)技術:

基因芯片技術:將大量探針固定于支持物上,與標記的樣品進行雜交??梢淮涡詫悠分写罅啃蛄羞M行檢測和分析。解決了傳統(tǒng)核酸雜交技術操作繁雜、檢測效率低的問題。

通過設計不同的探針陣列和使用特定的分析方法,使該技術具有多種不同的應用價值。如基因表達譜分析、基因突變檢測、多態(tài)性分析、基因診斷等。2024/4/677基因芯片雜交流程示意圖2024/4/678綠色表示下調;紅色表示上調;黃色表示無差異多發(fā)性骨髓瘤的基因表達譜分析2024/4/6792024/4/6802024/4/681★基因診斷的其它技術:DNA序列分析技術(DNAsequencing);限制性內切酶長度多態(tài)性(RFLP)分析;PCR-SSCP等。2024/4/682

在法醫(yī)學中利用DNA指紋圖譜技術進行刑事偵破和親子鑒定。

臨床上對遺傳病、傳染病及常見疾病(如腫瘤、心血管疾病等)的診斷。

基因分型。

基因診斷是通過直接檢測目的基因(或該基因的轉錄產(chǎn)物)的存在狀態(tài)對疾病作出診斷的方法?;蛟\斷的用途2024/4/683

基因診斷技術不僅用于出生后人群的疾病診斷,而且還應用于產(chǎn)前基因診斷,這樣可大大減少有先天性疾病或攜帶遺傳性疾病基因的胎兒出世,促進優(yōu)生優(yōu)育,提高人口素質。產(chǎn)前基因診斷2024/4/684(五)基因治療(genetherapy)

基因治療是分子生物學理論與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給醫(yī)學帶來的新的治療手段,開辟了治療學(therapeutics)的新紀元?;蛑委熓桥R床醫(yī)學中發(fā)展起來的新領域,發(fā)展十分迅速。2024/4/685基因轉移的兩種途徑載體目的基因invivoexvivo受體細胞2024/4/686

基因治療技術的發(fā)展與整個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以及許多分子生物學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密切相關。

臨床基因治療研究已經(jīng)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基因治療的范圍從單基因缺陷遺傳病擴大到多基因遺傳病(惡性腫瘤、心血管病、免疫性疾病等)以及傳染性疾?。ㄈ绺窝?、艾滋病等)。2024/4/687

狹義基因治療:目的基因導入靶細胞后與宿主細胞內的基因發(fā)生整合、成為宿主基因組的一部分,目的基因表達產(chǎn)物起治療疾病的作用。

廣義基因治療:通過基因轉移技術,使目的基因在細胞內得到表達,封閉、剪切致病基因的mRNA,或自殺基因產(chǎn)物催化藥物前體轉化為細胞毒性物質,殺死腫瘤細胞,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2024/4/688

隨著人類基因組遺傳信息的全部破譯和基因功能的澄清,臨床醫(yī)生有可能根據(jù)病人的需要,將外源基因導入患病的細胞,替換有缺陷的基因以治療疾病。

在新的世紀,可以預期基因治療將會有一個更大的發(fā)展。

2024/4/689第一節(jié)基因一、基因概念的發(fā)展二、基因的結構2024/4/690一、基因概念的發(fā)展1909,W.L.Johannsen1910,T.H.Morgan

將遺傳因子改稱為基因(gene)提出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證實基因在染色體上2024/4/6911941,G.W.Beadle&

E.L.Tatum

提出“一個基因一種酶”學說

1944,M.McCarty&O.Avery

肺炎球菌轉化實驗1952,A.Hershey&.Chase

T4噬菌體感染細菌實驗

證實DNA是遺傳物質鏈孢霉中生化反應的遺傳控制2024/4/692異源多聚體

Hemoglobin一個基因,一條多肽鏈2024/4/693基因的概念:

儲存有功能的蛋白質多肽鏈或RNA序列信息,以及表達這些信息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所構成的遺傳單位。2024/4/694(一)結構基因(structuregene)(二)非結構基因二、基因的結構

基因中編碼RNA或蛋白質的DNA序列。

結構基因兩側的一段不編碼的DNA片段(側翼序列),參與基因表達調控。2024/4/695原核生物的結構基因是連續(xù)的,

RNA合成后不需要剪接加工。(一)結構基因ayz

結構基因非結構基因非結構基因2024/4/696

2.真核生物結構基因DNA編碼序列不連續(xù),稱為斷裂基因(splitgene/interruptedgene)

由外顯子(編碼序列)和內

含子(非編碼序列)兩部分組成,

intron

exon

2024/4/697

5′

3′exon3exon1exon2GTAGGTAG真核基因中RNA剪接的識別信號內含子的5′端以GT開始,

3′端以AG結束。3.GT-AG法則intron2intron12024/4/698(二)非結構基因

參與轉錄調控的順式作用元件

TATAAAATATTT5′3′3′5′

順式作用元件:(cis-actingelement)

能影響基因表達,但不編碼RNA和

蛋白質的DNA序列。2024/4/699

順式作用元件

啟動子和上游啟動子元件增強子Poly(A)加尾信號反應元件2024/4/61001.啟動子和上游啟動子元件啟動子(promoter):

RNA聚合酶特異性識別結合和啟動轉錄的DNA序列。有方向性,位于轉錄起始位點上游。2024/4/6101

TATA盒(TATAbox):

位于轉錄起始點上游-25bp左右,核心序列TATA(A/T)A(A/T),與TATA結合蛋白結合,啟動基因轉錄。-25+1β珠蛋白基因啟動子突變:TATAA→TGTAA,降低mRNA的轉錄效率→β+地貧。transcriptionstartpoint2024/4/6102上游啟動子元件:(upstreampromoterelement)

TATA盒上游的一些特定DNA序列,反式作用因子可與這些元件結合,調控基因的轉錄效率。2024/4/6103

CAAT盒(CAATbox):位于-70bp左右,核心序列GGNCAATCT。與CTF結合,調控轉錄效率。-25+1-70transcriptionstartpoint2024/4/6104

GC盒(GCbox):

位于-120bp左右,核心序列CCGCC,與轉錄因子SP1結合,促進轉錄的過程。+1

-120CCGCCtranscriptionstartpoint

2024/4/6105+1

-80CACA

box-90GCCACACCC

CACA盒(CACAbox):位于-80~-90bp,核心序列GCCACACC。β珠蛋白基因CACA盒-88,-87,-86點突變,

引起β+地貧。transcriptionstartpoint2024/4/61062.反應元件(responseelement)CAATboxTATAbox

promoter

5′3′responseelement

與被激活的信息分子受體結合,并能調控基因表達的特異DNA序列。糖皮質激素反應元件:cccaaagagctctgtgtcctexon

intron

exonintronexon2024/4/61073.增強子(enhancer)CAATbox

與反式作用因子結合,增強轉錄活性,在基因任意位置都有效、無方向性。TATAbox

enhancerpromoter

5′3′exon

intron

exonintronexonresponseelement凝血酶原基因增強子-922to-897:

5′-GTGTTCCTGCTCTTTGTCCCTCTGTC-3′3′2024/4/61084.沉默子(silencer)

基因表達負調控元件,與反式作用因子結合,抑制轉錄活性。甲胎蛋白基因沉默子:cttcattaacttaattt2024/4/61095′AATAAAGT3′DNA

mRNA

前體5′AAUAAAGU3′5′AAUAAAAAAAAAAA3′mRNA

結構基因末端保守的AATAAA順序及下游GT或T富含區(qū),被多聚腺苷酸化特異因子識別,在mRNA3′端加約200個A。β珠蛋白AATAAA→AACAAA,→β+地貧。5.Poly(A)加尾信號2024/4/6110

CAATboxTATAbox

Enhancerpromoter

基因的結構exonexon非翻譯區(qū):untranslatedregions,UTRUTRUTRPoly(A)加尾信號5′+1Stop3′結構基因intronintronexonTGAATG開放閱讀框:openreadingframe,ORFresponseelement2024/4/6111小結1.儲存有功能的蛋白質多肽鏈或RNA序列信息,以及表達這些信息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所構成的遺傳單位。2.順式作用元件主要有啟動子和上游

啟動子元件、增強子、沉默子、反

應元件、Poly(A)加尾信號。2024/4/6112第二節(jié)基因組(genome)

基因組:細胞或生物體一套完整單

倍體的遺傳物質的總稱。51619xy22xy2024/4/6113130~375kb痘病毒(Poxvirus)1.不同病毒基因組大小相差較大。一、病毒基因組乙型肝炎病毒(HBV)3.2kb2024/4/6114

DNA基因組多數(shù)為雙鏈、環(huán)狀或線性多數(shù)為單鏈、線性RNA基因組

2.不同病毒基因組可以是不同結構的核酸。單鏈線性RNA雙鏈線性DNA雙鏈線性RNA單鏈環(huán)狀DNA2024/4/6115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ssRNA逆轉錄酶核心蛋白膜蛋白3.除逆轉錄病毒外,通常為單倍體基因組。2024/4/6116+ssRNA翻譯蛋白質

病毒

顆粒mRNA

轉錄ssDNA反轉錄(+ssRNA)

基因組復制與基因表達dsDNA整合2024/4/6117+ssRNA

單鏈線性RNA,二倍體;5′端有甲基化帽,3′端有poly(A)尾。有三個基本的結構基因:gag、pol、env;5′3′gagpolenv核心蛋白逆轉錄酶膜蛋白2024/4/6118膜蛋白刺突蛋白核衣殼蛋白+ssRNASARS冠狀病毒(SARScoronavirus)4.有的病毒基因組是連續(xù)的。2024/4/6119甲型流感病毒(

influenza

Avirus)血凝素(H)神經(jīng)氨酸酶(N)8節(jié)段-ssRNA有的病毒基因組分節(jié)段。2024/4/6120

大T抗原和小t抗原的mRNA有不同的剪接方式。5243bpOri猴病毒

(SV40)基因組小t抗原大T抗原5.有的病毒基因有內含子。2024/4/6121功能相關基因轉錄成多順反子mRNA;0102030405060708090100%E4E2BE2AE1AE1BE3L2L3L4L5L16.病毒基因組大部分為編碼序列;腺病毒

(adenovirus)基因組2024/4/6122噬菌體ΦX174基因組利用有限的核酸貯存更多的遺傳信息,提高自身在進化過程中的適應能力。5386nt編碼2500個氨基酸5386nt編碼2500個氨基酸7.基因重疊(geneoverlap)2024/4/6123dsDNA開環(huán)部分雙鏈DNA基因組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組HBcAg3182bp3182bpHBsAg聚合酶HBcAgHBeAg2024/4/6124dsDNA翻譯蛋白質mRNA轉錄

基因組復制與基因表達-ssDNA反轉錄+ssDNA復制

病毒

顆粒dsDNAcccDNA修復2024/4/6125病毒基因組的結構特點2.除逆轉錄病毒外,為單倍體基因組;1.不同病毒基因組可以是不同結構的核酸;3.病毒基因組有的是連續(xù)的,有的分節(jié)段;4.有的基因有內含子;5.病毒基因組大部分為編碼序列;7.功能相關基因轉錄為多順反子mRNA。6.有基因重疊現(xiàn)象;2024/4/6126二、原核生物基因組細菌染色體DNA質粒DNA以大腸桿菌(Escherichiacoli)為例2024/4/6127類核(nucleoid):細菌染色體在

細胞內形成的一個致密區(qū)域大腸桿菌細胞結構nucleoid2024/4/6128(一)由一條環(huán)狀雙鏈DNA分子組成,

通常只有一個DNA復制起始點。大腸桿菌染色體DNA大腸桿菌4000K3000K2000K1000K0OriCTerCC-Value:4.6×106bp2024/4/6129(二)結構基因大多組成操縱子乳糖操縱子(lacoperon)tayz

opstructural

genespromoterterminatoroperator半乳糖苷酶z透酶y

半乳糖苷乙酰轉移酶a

操縱子(operon):多個功能相關的結構基因成簇串聯(lián)排列,與上游共同的調控區(qū)和下游轉錄終止信號組成的基因表達單位。2024/4/6130原核生物的mRNA是多順反子mRNAPromoterGene1Gene2Gene3TerminatorDNATranscriptionmRNA3′1235′TranslationProteins123

多順反子mRNA(polycistronicmRNA):

原核生物的一個mRNA分子帶有幾個

結構基因的遺傳信息,利用共同的啟動

子及終止信號,組成操縱子的基因表達

調控單元。2024/4/6131(三)非編碼區(qū)主要是調控序列:復制起始區(qū)(OriC)復制終止區(qū)(TerC)轉錄起動區(qū)轉錄終止區(qū)2024/4/6132復制起始區(qū)(OriC)E.colioricregion(250bp)13-mers9-mers2024/4/6133GA

CCGCCGCU

GGCGGCAUUUU-OH3′5′UUC

G

G5′…GCCGCCAGUUCGGCUGGCGGCAUUUU…3′RNA5′…GCCGCCAGTTCGGCTGGCGGCATTTT…3′DNA強終止子:有反向重復順序,可形成

莖環(huán)結構,其后為poly(T)。轉錄終止區(qū)2024/4/6134(四)存在可移動的DNA序列

轉座(transposition):轉座因子在基因組不同位置間的移動。

轉座因子(transposableelement):能夠在一個DNA分子內部或兩個DNA

分子之間移動的DNA片段。2024/4/61351.轉座因子的類別

Is3

轉座酶(1)插入序列(insertionsequence,Is)

小于2000bp,只有轉座相關基因2kb2024/4/6136Tn3轉座酶Tn10

轉座酶(2)轉座子(transposon,Tn)

2~20kb,常帶有抗性基因等其它基因氨芐青霉素抗性

四環(huán)素抗性2kb2024/4/6137(3)可轉座的噬菌體轉座酶頭尾部蛋白轉座酶結合位點

轉座酶

結合位點宿主DNA宿主DNA37kbABMu噬菌體2024/4/6138簡單轉座是轉座因子從原來位置上切除并轉移到基因組新的位置復制性轉座是轉座因子復制出一個新拷貝轉移到基因組新的位置2.轉座作用的機制供體DNA轉座子受體DNA復制和轉座新的DNA切除和連接2024/4/6139轉座子FEABCD

復制插入

轉座子新拷貝

FEABC

D

引起插入突變

基因F被隔斷而失去功能

攜帶標志基因使受體增添新基因2024/4/6140(五)其它結構特點C值:4,639,221bp基因數(shù):4288基因大?。?50bp/gene基因間隔:118bp/2gene1.基因密度非常高,基因組中編

碼區(qū)大于非編碼區(qū);2.結構基因沒有內含子,多為

單拷貝,結構基因無重疊現(xiàn)象;3.重復序列很少,重復片段為

轉座子;

4.有編碼同工酶的等基因(isogene)2024/4/6141分支酸別構酶ilvBNacetolactatesynthaseⅠilvIHacetolactatesynthaseⅢ乙酰乳酸合酶entCisochorismatesynthaseentBisochorismatase2024/4/6142(六)質粒(plasmid)

質粒是存在于細菌染色體外的,具有自主復制能力的環(huán)狀雙鏈DNA分子。2024/4/6143質粒的特性

在宿主細胞內可自主復制;

所攜帶的遺傳信息能賦予宿主特

定的遺傳性狀;

細胞分裂時恒定地傳給子代;

質??梢赞D移。2024/4/61441.基因組由一條環(huán)狀雙鏈DNA組成;2.只有一個復制起始點;3.大多數(shù)結構基因組成操縱子結構;5.無內含子,轉錄后不需要剪接;4.結構基因無重疊現(xiàn)象;原核生物基因組的結構特點6.基因組中編碼區(qū)大于非編碼區(qū)7.重復基因少,結構基因一般為單拷貝;9.基因組中存在可移動的DNA序列;10.非編碼區(qū)主要是調控序列。8.有編碼同工酶的等基因;2024/4/6145三、真核生物基因組

人類染色體核型由染色體DNA和線粒體DNA組成。人類線粒體DNA2024/4/61461.基因家族(genefamily)

(1)基因超家族(supergenefamily)由多基因家族及單基因組成,成員間有不同程度的同源,但它們的功能不一定相同。

是指一組有類似功能,核苷酸序列又有同源性的基因。2024/4/6147(2)核酸序列相同

組蛋白基因家族多拷貝基因形成的基因簇,

rRNA、tRNA、組蛋白基因家族。

非洲爪蟾的5SRNA基因結構5SRNA基因非轉錄空隔區(qū)2024/4/6148(3)核苷酸序列高度同源人生長激素(hGH)與人胎盤催乳素(hCS)序列比對2024/4/6149(4)編碼產(chǎn)物的功能或功能區(qū)相同PKCfamilyofproteins(human)2024/4/6150(5)假基因(pseudogene,Ψ)

GA

21Alu10kb珠蛋白基因簇中的假基因

與有功能的基因相似,不表達或表達產(chǎn)物沒有功能。2024/4/6151TranslationTranscriptionmRNADNAProteinPromoterStructureGene3′5′2.單順反子mRNA(monocistronicmRNA)

真核生物的一個編碼基因轉錄生成一個mRNA。2024/4/6152(1)單拷貝序列(低度重復序列):

在單倍體基因組中只出現(xiàn)一次或數(shù)次,結構基因主要是單拷貝序列。3.染色體DNA的類型2024/4/6153(2)中度重復序列:tRNA、rRNA組蛋白、免疫球蛋白可能與基因調控相關序列重復次數(shù)10-105。2024/4/6154(3)高度重復序列

(highlyrepetitivesequences)B.串聯(lián)重復序列(tandemrepeats)A.反向重復序列

(invertedrepeats)重復次數(shù)>106次衛(wèi)星DNA(satelliteDNA)2024/4/6155A.

反向重復序列5′AAACCACCGCTGGTAGCGGTGGTTT3′

3′TTTGGTGGCGACCATCGCCACCAAA5′5′AAACCACCGCTAGCGGTGGTTT3′3′TTTGGTGGCGATCGCCACCAAA5′回文結構

兩個順序列相同的拷貝在DNA鏈上呈反向排列。2024/4/6156TC

GCCAAGCGGTGGTTT3′GAC

TG5′AAACCC

GTG

GCGACCAAA5′TCA3′TTTGGACCGCT形成發(fā)夾結構2024/4/6157B.串聯(lián)重復序列(衛(wèi)星DNA)

有相同的核心序列,多為2~70bp。

主帶光密度

衛(wèi)星DNA數(shù)浮力密度2024/4/6158a.大衛(wèi)星(macro-satellite)DNA:

重復單位5~10bp,其多態(tài)性不顯著。

光密度260nm果蠅基因組ACAAACTACAAACTATAAACTATAAACTACAAATTACAAATT

衛(wèi)星帶浮力密度主帶2024/4/6159b.小衛(wèi)星(mini-satellite)DNA:重復單位9~24bp,呈高度多態(tài)性。

可變數(shù)目串聯(lián)重復序列

(variablenumberoftandemrepeat,VNTR)

端粒DNA:(TTAGGG)n,2~20kb,

染色體復制,末端保護。

核心序列:GGGCAGGAXG2024/4/6160c.微衛(wèi)星DNA

(micro-satelliteDNA)即短串聯(lián)重復(shorttandemrepeat,STR)。重復單位2~6bp,常見為(AC)n和(TG)n;重復次數(shù)10~60次,總長度小于150bp;高度多態(tài)性,可作遺傳標記。2024/4/6161遺傳信息傳遞中心法則2024/4/6162

生物基因組中結構基因所攜帶的遺傳信息,經(jīng)過轉錄、翻譯等一系列過程,合成具有特定的生物學功能和生物學效應的RNA或蛋白質的全過程。一、基因表達的概念2024/4/6163二、基因表達的特點(一)時間特異性

發(fā)育階段特異性

(二)空間特異性

組織細胞特異性2024/4/6164

按對刺激的反應性分為兩大類:(一)基本(組成性)表達

基因較少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而是在個體各個生長階段的大多數(shù)或幾乎全部組織中持續(xù)表達,或變化很小。如管家基因。三、基因表達的方式2024/4/6165(二)誘導和阻遏表達誘導表達(inductionexpression)阻遏表達(repressionexpression)協(xié)調表達(coordinanceexpression)

在一定機制下,功能相關的一組基因,協(xié)調一致,共同表達。2024/4/6166

四、基因表達調控的概念

機體各種細胞中含有的相同遺傳信息(相同的結構基因),根據(jù)機體的不同發(fā)育階段、不同的組織細胞及不同的功能狀態(tài),選擇性、程序性地表達特定數(shù)量的特定基因的過程。2024/4/6167五、基因表達的調控因子

蛋白質(主要)

小分子RNA(某些環(huán)節(jié))2024/4/6168六、基因表達調控水平

基因組

轉錄

轉錄后

翻譯

翻譯后2024/4/6169

第一節(jié)

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

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主要在轉錄水平,其次是翻譯水平。

本節(jié)主要以大腸桿菌為例介紹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調控。2024/4/6170一、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特點

1.只有一種RNA聚合酶2.基因表達以操縱子為基本單位2024/4/6171操縱子學說開創(chuàng)了基因表達調控的研究F.Jacob

J.L.Monod

2024/4/6172操縱子模型ppromoter調控序列結構基因:多個串聯(lián)ayzstructuralgene操縱子(operon)

:一個多順反子轉錄單位與其調控序列即構成操縱子。2024/4/6173PromoterGene1Gene2Gene3TerminatorDNATranscriptionmRNA3′1235′TranslationProteins123原核生物的mRNA是多順反子mRNA2024/4/61743.轉錄和翻譯偶聯(lián)進行;4.mRNA翻譯起始部位有特殊的堿基序列—SD序列。共有序列為AGGAGG2024/4/6175

5.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主要在轉錄水平,即對RNA合成的調控。

通常有兩種方式:

(1)起始調控,即啟動子調控

(2)終止調控(衰減子調控)2024/4/6176二、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的機制

(一)轉錄起始的調控

(二)轉錄終止的調控

(三)翻譯水平的調控

2024/4/6177(一)轉錄起始的調控

1.б因子與轉錄起始的調控

核心酶(coreenzyme)全酶(holoenzyme)

2024/4/6178調控RNA聚合酶與特異DNA區(qū)域結合:確保RNA聚合酶與特異啟動子序列穩(wěn)定結合,而不是與其它位點結合。(1)б因子2024/4/6179

不同的σ因子決定RNA聚合酶對一個或一套啟動子序列的特異性識別和結合能力。最早發(fā)現(xiàn)的σ因子:σ70新發(fā)現(xiàn):σ32、σ54

、σ282024/4/6180(2)啟動子序列RNA轉錄起始-35區(qū)-10區(qū)TTGACATTAACTTTTACATATGATTTTACATATGTTTTGATATATAATCTGACGTACTGTN17N16N17N16N16N7N7N6N7N6AAAAAtrptRNATyrlacrecAAraBAD

TTGACA

TATAAT共有序列2024/4/6181

共有序列決定啟動子序列的轉錄活性強弱。

某些特異因子(蛋白質)決定RNA聚合酶對一個或一套啟動子序列的特異性識別和結合能力。2024/4/6182

2.轉錄起始的負調控

乳糖操縱子(lactoseoperon,lac)是原核生物基因轉錄負調控的最典型模式。2024/4/6183

乳糖操縱子的結構

結構基因Z:β-半乳糖苷酶Y:透酶A:乙?;D移酶阻遏基因I

調控區(qū)CAP結合位點

啟動子操縱元件ZYAOPDNA2024/4/6184mRNA阻遏蛋白IDNAZYAOPpol沒有乳糖存在時阻遏蛋白的負性調節(jié)阻遏基因2024/4/6185誘導劑(inducer)乳糖

1,6-別乳糖異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2024/4/6186

操縱元件在操縱子的位置是從-7至+28,RNA聚合酶所占的區(qū)域是從-35至+20,兩者有部分重疊,因此阻遏蛋白和RNA聚合酶與DNA的結合是相互排斥的。2024/4/6187

與lac阻遏蛋白結合的操縱基因區(qū)域具有反向重復序列,能與蛋白質特異結合的DNA特征性結構。

-10+1+10+20+30.....5′ATGTTGTGTGGAATTGTGAGCGGATAACAATTTCACACAGGAA3′3′TACAACACACCTTAACACTCGCCTATTGTTAAAGTGTGTCCTT5′

2024/4/61883.轉錄起始的正調控

阿拉伯糖操縱子是正調控的典型例子。

阿拉伯糖操縱子的基因結構圖

2024/4/6189AraC對阿拉伯糖操縱子的調節(jié)2024/4/6190轉錄活性提高50倍無葡萄糖,cAMP濃度高時有葡萄糖,cAMP濃度低時乳糖操縱子中CAP的正性調節(jié)ZYAOPDNACAPCAPCAPCAPCAPCAP2024/4/6191

cAMP:環(huán)一磷酸腺苷CAP:分解代謝基因激活蛋白質(catabolitegeneactivatorprotein,CAP)

CAP的活性依賴cAMP,形成cAMP-CAP復合物,促進多種操縱子轉錄起始。cAMP與葡萄糖相關性:

葡萄糖↑,cAMP↓

葡萄糖↓,cAMP↑2024/4/6192

4.轉錄起始的復合調控

在大腸桿菌的許多操縱子中,基因的轉錄不是由單一因子調控的,而是通過負調控因子和正調控因子進行復合調控。糖代謝有關的操縱子,如lac操縱子。

2024/4/6193

阻遏蛋白與cAMP-CAP對乳糖操縱子轉錄的調控2024/4/6194

※單純乳糖存在時,細菌利用乳糖作碳源;若有葡萄糖或葡萄糖/乳糖共同存在時,細菌首先利用葡萄糖?!咸烟菍ac

操縱子的阻遏作用稱分解代謝阻遏。

2024/4/6195

(二)轉錄終止的調控轉錄終止調控方式分兩大類:A.依賴ρ因子的終止調控B.不依賴ρ因子的終止調控例:色氨酸操縱子的表達調控2024/4/6196色氨酸操縱子的結構及其調控方式

2024/4/6197

色氨酸操縱子mRNA引導序列不同區(qū)域互補所形成的不同二級結構

2024/4/6198色氨酸豐富時,核蛋白體順利沿引導序列移動直達最后一個密碼子UGA,合成完整的引導肽。RNA聚合酶停止在衰減子部位。2024/4/6199色氨酸缺乏時,核蛋白體終止在1區(qū)Trp密碼子部位,RNA聚合酶通過衰減子區(qū)域而繼續(xù)轉錄。

2024/4/6200

(三)翻譯水平的調控

翻譯一般在起始和終止階段受到調節(jié)。調控分子:RNA、蛋白質

直接或間接決定翻譯起始位點能否為核蛋白體所利用。

2024/4/62011.反義RNA的調控作用

反義RNA

能與特定mRNA互補結合的RNA片段。天然的具有功能的反義RNA分子一般在200個堿基以下。2024/4/6202反義RNA有三種作用方式:①與mRNA5ˊ端非翻譯區(qū)包括SD序列相結合,直接抑制翻譯。②與mRNA5ˊ端編碼區(qū)起始密碼子AUG結合,抑制mRNA翻譯起始。

③與mRNA的非編碼區(qū)互補結合,使mRNA構象改變,影響其與核糖體結合,間接抑制了mRNA的翻譯。2024/4/6203

反義RNA調控Tn10轉位酶基因的表達2024/4/62042.RNA穩(wěn)定性與調控的關系mRNA穩(wěn)定性與其序列和結構有關。3.蛋白質合成的自身調控

如:核糖體蛋白2024/4/6205第二節(jié)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調控

單細胞真核生物,如酵母基因表達的調控和原核生物表達的調控基本相同。多細胞真核生物,遺傳信息從細胞核的基因組DNA傳遞到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均受到多層次的調控。2024/4/6206一、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特點

1.細胞的全能性

2.基因表達的時間性和空間性2024/4/6207Gγ

δ

β

ζ2α2α1HbGrow1HbPorlandHbGrowⅡ

HbFHbA2HbA胚胎期胎兒期成人期不同發(fā)育時期珠蛋白基因表達和血紅蛋白分子類型胚胎期胎兒期和成人期ε2024/4/6208

3.轉錄和翻譯分開進行

4.

初級轉錄產(chǎn)物要經(jīng)過轉錄后加工修飾初級轉錄產(chǎn)物為核不均一RNA(heterogeneousnuclearRNA,

hnRNA)5.部分基因多拷貝

6.不存在操縱子結構

真核生物的mRNA是單順反子mRNA(monocistronicmRNA)2024/4/6209TranslationTranscriptionmRNADNAProteinPromoterGene3′5′單順反子mRNA

(monocistronicmRNA)2024/4/6210(一)基因組DNA水平的調控

1.染色質丟失

不可逆調控。如一些低等生物(如線蟲)體細胞發(fā)育過程中發(fā)生染色質丟失。二、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的機制2024/4/62112.基因擴增(geneamplification)

當細胞對某種基因產(chǎn)物需要量劇增,單純靠調節(jié)其表達活性不足以滿足需要,只有增加這種基因的拷貝數(shù)。2024/4/62123.基因重排:(generearrangement)VJCVJCVJC免疫球蛋白IgG基因重排

指某些基因片段改變原來存在順序而重新排列組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