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理論基礎知識試題五套_第1頁
教育教學理論基礎知識試題五套_第2頁
教育教學理論基礎知識試題五套_第3頁
教育教學理論基礎知識試題五套_第4頁
教育教學理論基礎知識試題五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育教學理論基礎知識試題(一)一,教育學1、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xiàn)象、揭示教育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2、我國春秋末年的《學記》是世界上第一部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比古羅馬昆體良的《論演說家的教育》早約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學不躐等”、“不陵節(jié)而施”(體現(xiàn)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反映了啟發(fā)性教學原則);“教學相長”(體現(xiàn)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tǒng)一的教學規(guī)律)。3、捷克夸美紐斯1632年的《大教學論》是近代第一部系統(tǒng)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他提出了班級授課制。4、美國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育》強調“兒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學”的方法,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教育派”。5、蘇聯(lián)贊可夫的《教學與發(fā)展》把學生的“一般發(fā)展”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與歸屬。6、美國布魯納的《教育過程》的主要思想是結構主義和發(fā)現(xiàn)法的教學方法。7、蘇聯(lián)蘇霍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其著作被稱為“活的教育學”和“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8、教育的概念:廣義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個方面;狹義指學校教育;偏義指思想品德教育。9、教育的社會屬性有:永恒性、歷史性、相對獨立性。10、我國封建社會學校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其貫穿了儒家思想。11、遺傳素質對人的身心發(fā)展不起決定作用,社會環(huán)境對人的發(fā)展起著決定性作用。但環(huán)境決定論又是錯誤的,因為人接受環(huán)境影響不是消極的、被動的,而是積極的能動的實踐過程。12、我國普通中學的雙重任務是:培養(yǎng)各行各業(yè)的勞動后備力量;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13、我國全面發(fā)展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14、“雙基”是指系統(tǒng)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15、智育的任務之一是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包括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記憶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維能力是決定性的因素。16、體育的根本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張“以美育代宗教”。18、美育的任務:(1)使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和感受美、鑒賞美的知識與能力;(2)培養(yǎng)學生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3)培養(yǎng)學生的心靈美和行為美。19、勞動技術教育的任務:(1)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觀點,養(yǎng)成正確的勞動態(tài)度和習慣;(2)教育學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產知識和勞動技能。20、義務教育是依法律規(guī)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義務教育是一種強制性教育。21、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22、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根本任務。23、教師勞動的特點:(1)復雜性、創(chuàng)造性;(2)時間上的連續(xù)性、空間的廣延性;(3)長期性、間接性;(4)主體性、示范性。24、教師的素養(yǎng):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知識素養(yǎng)、能力素養(yǎng)。25、學生是教育的客體、是自我教育和發(fā)展的主體、是發(fā)展中的人。26、我國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是:(1)尊師愛生;(2)民主平等;(3)教學相長。從根本上說,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取決于教師的教育水平。27、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傳遞和掌握社會經驗的雙邊活動。28、教學是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工作心須堅持以教學為主,全面安排的原則。29、教學過程是教學信息反饋和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學中教師起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是包辦代替。30、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是學校培養(yǎng)未來人才的藍圖。31、編寫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應遵循的原則:思想性和科學性統(tǒng)一;理論聯(lián)系實際;穩(wěn)定性和時代性結合:系統(tǒng)性和可接受性結合。32、知識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識的多少并不能標志智力發(fā)展的水平。教學過程中要把掌握知識和發(fā)展智力結合起來,只重視能力培養(yǎng)的形式教育論(英國洛克)和只重視知識傳授的實質教育論(英國斯賓塞)都是錯誤的。33、赫爾巴特提出了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34、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1)激發(fā)學習動機;(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這是中心環(huán)節(jié);(4)鞏固知識;(5)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35、主要的教學原則:(1)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2)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3)直觀性原則:(4)啟發(fā)性原則;(5)循環(huán)漸進原則;(6)鞏固性原則;(7)因材施教原則。36、兩種對立的教學方法思想是啟發(fā)式和注入式。我們應當提倡啟發(fā)式,反對注入式。37、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課堂教學。38、常用的教學方法:(1)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①講授法;②談話法;③討論法;④讀書指導法。(2)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①演示法;②參觀法。(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①練習法;②實驗法:⑧實習作業(yè)法;④實踐活動法。(4)以探究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發(fā)現(xiàn)法。(5)以情感陶冶(體驗)為主的教學方法:①欣賞教學法;②情境教學法。39、教學工作的基本環(huán)節(jié):(1)備課;(2)上課(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3)課外作業(yè)的布置與批改;(4)課外輔導;(5)學業(yè)成績的檢查與評定。40、一節(jié)好課的基本要求:(1)教學目的明確。(2)內容正確。突出重點,難點,抓住關鍵。(3)結構合理。上課有高度計劃性、組織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當。(5)語言藝術。(6)板書有序。(7)態(tài)度從容自如。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紀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四個基本方面。42、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培養(yǎng)提高的過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與否的關鍵,也是衡量一個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標志。德行過程是沿著知、情、意、行的順序發(fā)展的,但其中任何一個要素都可以作為品德培養(yǎng)的開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yǎng)提高過程,教師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恒、導之以行”。43、活動與交往是形成學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礎。44、德育原則:社會主義方向性原則;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的原則;知行統(tǒng)一的原則;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尊重信任和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45、馬卡連柯的平行教育理論: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46、德育的途徑:思想政治課是特別的重要途徑,其它各科教學是最經常、最基本途徑。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環(huán)境陶冶、藝術陶冶三種。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帶好班級、教好學生。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是有效地進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其中觀察法是一種最基本的了解方法。50、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正確的集體輿論和優(yōu)良的班風,這是衡量班集體是否形成的重要標志之一。二、心理學51、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xiàn)象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心理現(xiàn)象又稱心理活動,它包括:心理過程、個性心理。52、心理過程:(1)認知過程,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和想象;(2)情緒、情感過程;(3)意志過程。53、個性心理:(1)個性心理動力(傾向),包括需要、動機、興趣、信念、世界觀等;(2)個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54、心理是人腦的機能,腦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實質:客觀現(xiàn)實在人腦中的映象。55、神經系統(tǒng)的基本活動方式——反射。56、意識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識的基本特性:自覺的目的性、主觀能動性、社會制約性、以第二信號系統(tǒng)為主的兩種信號系統(tǒng)的協(xié)同性。57、心理學科的性質:心理學是一門介于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之間的交叉學科。58、需要的種類:(1)根據起源分:生理需要、社會需要;(2)根據對象分:物質需要、精神需要。59、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由低級向高級發(fā)展可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稱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xiàn)需要。60、動機產生的條件:內在條件是需要,外在條件是刺激誘因。61、興趣是指個體積極認識、探究事物、從事活動的心理傾向。62、興趣的品質特性:傾向性(又稱指向性)、廣博性、穩(wěn)定性(又稱持久性)、效能性。63、學習動機的激發(fā):(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fā)式教學。(2)根據作業(yè)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有效進行獎懲。(4)合理設置課堂結構,妥善組織學習競賽。(5)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xù)努力。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動機水平適中,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65、成就結構理論認為:有三種現(xiàn)實的課堂結構:合作型、競爭型、個別化型。合作型目標結構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習的積極性。66、成敗歸因理論認為,學生常將成功或失敗歸因于四個方面:能力、努力、運氣、任務難度。67、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理論基礎是成就動機理論。68、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綜合整體的反映。感覺是知覺的基礎,知覺是感覺的整合。69、生物鐘現(xiàn)象:人體內的一切物理變化和化學都是有節(jié)律的,這些節(jié)律性的變化就是所謂的“生物鐘”的機制。70、知覺的特性: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恒常性。71、注意的的特點: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動的組織特性。72、注意的種類:不隨意注意(無意注意)、隨意注意(有意注意)、隨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73、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規(guī)律的間接、概括的反映。間接性與概括性是思維的兩大基本特征。74、思維的種類:(1)根據憑借物與思維形態(tài)劃分:動作思維、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2)根據是否遵循邏輯規(guī)則分:非形式邏輯思維、形式邏輯思維。(3)根據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維、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75、思維的過程:分析與綜合、比較、抽象與概括、系統(tǒng)化與具體化。76、思維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斷、推理。77、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1)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矛盾的過程)。(2)明確問題(找出主要矛盾的過程)。(3)提出假設(以假設形式找到解決問題方案)。(4)檢驗假設(通過理論和實踐形式檢驗假設)。78、啟發(fā)是從其它事物能夠看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對解決問題起到啟發(fā)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79、定勢是指心理活動的一種準備狀態(tài)(心理傾向),又稱心向。80、遷移是已經獲得的知識技能和學習方法對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的影響。一種知識技能的掌握促進另一種知識技能的掌握是正遷移,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反之為負遷移。81、理解是學生對教材中有關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的認識。理解是學生掌握知識的中心環(huán)節(jié)。82、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而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過程。想象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思維。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礎,實踐活動是推動想象的原因和動力。83、想象的種類:(1)根據想象時有無目的意圖分:有意想象、無意想象:(2)在空間想象中,根據內容的新穎性和創(chuàng)造性分:再造想象、創(chuàng)造想象;(3)根據想象活動與現(xiàn)實的關系分:幻想、理想、空想。84、良好思維品質的特性:(1)廣闊性與深刻性。(2)獨立性與批判性。(3)邏輯性。(4)靈活性和敏捷性。(5)創(chuàng)造性。85、記憶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它包括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從信息加工來看,即對輸入住處的編碼、儲存、提取的過程。86、記憶的分類:(1)根據內容與對象分:形象記憶、邏輯記憶、情緒記憶、動作記憶。(2)根據信息加工與記憶階段分: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87、保持是鞏固已獲得的知識經驗的過程。保持是記憶的中心環(huán)節(jié)。88、遺忘:對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再認與回憶,或者表現(xiàn)為錯誤的再認與回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規(guī)律:遺忘進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點。89、聯(lián)想的種類與規(guī)律:接近性聯(lián)想(空間、時間上的接近)、相似性聯(lián)想(性質上相似)、對比律(性質上、特點上形成對比)、因果律(因果關系)。90、良好的記憶品質有:敏捷性、持久性、準確性、準備性(指能否及時地從記憶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識,是提取的應用特性)。91、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練習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92、知識為活動提供定向依據,而技能控制活動的執(zhí)行。93、高原現(xiàn)象:在操作技能練習到中期,會出現(xiàn)成績進步的暫停頓現(xiàn)象。94、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的效率、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特征。知識、技能達到遷移程度,能“舉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進能力的發(fā)展。95、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創(chuàng)造力是智力的高級表現(xiàn)形式。96、超常兒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兒童:智商在70以下。97、情緒是與生理需要相聯(lián)系的;情感是與社會性的需要相聯(lián)系的?;厩榫w分為:快樂、悲哀、恐懼;情緒按強度的持續(xù)時間可分為:心境、激情與應激。98、克服內外困難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99、意志行動的目的沖突有四種形式:雙趨式沖突、雙避式沖突、趨避式沖突、多重趨避式沖突。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經活動分成許多類型,其中有四種典型類型與氣質類型對應:強、不均衡型為膽汁質;強、均衡、靈活型為多血質;強、均衡、不靈活型為粘液質;弱型為抑郁質。101、性格是一個對現(xiàn)實的穩(wěn)固態(tài)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方面的個性心理特征。氣質形成得早,表現(xiàn)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現(xiàn)在后。性格是個性中的核心部分。102、心理健康的現(xiàn)實標準:自我意識正確;人際關系協(xié)調;性別角色分化;社會適應良好;情緒積極穩(wěn)定;人格結構完整。其它標準還有:馬斯洛的“自我實現(xiàn)者”標準、“未來新人類”標準。103、心理咨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為矯正法——華生;人本主義療法——羅杰斯;理性情緒療法——艾利斯。104、青少年異性交往的原則:自然、適度。三、新課程知識l、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是建國以來的第8次課程改革。其改革大體分為三個階段:(1)醞釀準備階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訂了18個學科的課程標準,20個學科計49種教科書);(2)試點實驗階段(2001年9月,38個實驗區(qū),高中2003年秋進入);(3)全面推廣階段(2004年與2005年全面展開)。2、新課程的特點可歸納為六個創(chuàng)新之處:(1)課程目標的創(chuàng)新,每門學科的目標至少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2)課程結構的創(chuàng)新,強調課程的均衡性、綜合性、選擇性。(3)課程標準的創(chuàng)新,用課程標準取代過去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4)教學的創(chuàng)新,強調教學與課程的整合,注重科學探究的教學,提倡交流與合作的學習,關注體驗性教學,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5)課程評價的創(chuàng)新,提出了發(fā)展性的評價觀,側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關注教師的成長。(6)課程管理的創(chuàng)新,強調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3、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環(huán)節(jié)。4、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是本次課程改革的根本理念。(1)倡導全人教育。促進每個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愿望與能力,處理好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關系。克服課程過分注重知識傳承與技能訓練的傾向。(2)為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新課程追求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尊重學生的獨特性和具體性。(3)體現(xiàn)新時代的價值觀。新課程的基本價值觀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5、新課程的內容選擇:淡化“雙基”,精選對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改變目前課程內容繁、難、多、舊的現(xiàn)象。新課程改革方案明確了課程結構的綜合性(低年級綜合,高年級分科)、均衡性(多種類型的課程和多種與現(xiàn)實社會生活及學生自身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科目)、選擇性(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的三個原則。6、新課程的結構有了調整:(1)整體設計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高中課程設置應體現(xiàn)層次性、多樣性、選擇性。(2)逐步走向課程綜合化。一是學科領域的綜合化;二是從小學到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其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會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3)適當減少國家課程在學校課程體系中所占的比重,將10%—12%的課時量給予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形成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并行的類型結構。7、新課程的教學策略:(1)強調教學與課程的整合,突出教學改革對課程建設的能動作用。(2)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持續(xù)發(fā)展的過程。(3)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4)實現(xiàn)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合理應用。8、新課程從“文本課程”走向“體驗課程”。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質屬性是主體性,交往的基本屬性是互動性與互惠性。9、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改變過去的那種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10、新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求既關注結果,更重視過程的評價,要以促進發(fā)展為核心,發(fā)揮評價的檢查、診斷、導向、反饋、激勵等功能。要求評價內容標準要體現(xiàn)多樣化、多維化。11、新課程在管理政策上:(1)構建“三級課程”的管理框架(國家、地方、學校)。(2)開辟“自下而上”的課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種以“自上而下”為主、以“自下而上”為輔助的課程管理方式。(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則。12、教師要成為課程的執(zhí)行者、設計者、創(chuàng)造者。13、新課程突出學習方式的變革,切實加強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14、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為了每個孩子的發(fā)展,為了中華民族的振興。15、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16、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7、新課程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18、新型的師生關系——平等、理解、雙向。建立的途徑——師生間的雙向交流。19、改變原有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是這次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20、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2l、教學活動設計要求:(1)教學目標的多重性,不僅是知識與技能,而且還有過程與方法,還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2)教學資源的構建性,要求根據教材提供的資源與建議,重新組織課程資源:(3)教學過程的生成性,即要考慮到教學過程中有創(chuàng)新的成分,不可預見的成分;(4)教學內容的開放性,提倡求疑、創(chuàng)新。22、傳統(tǒng)的教學設計是以系統(tǒng)方法為主流的,其設計思想主要是以行為主義作為基礎的。23、研究性是一種學習方式,是指教師或其他人不把現(xiàn)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24、研究性學習:問題為載體、探究為核心、綜合為特征。問答題:1、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應具備怎樣的知識素養(yǎng)?(1)比較系統(tǒng)的馬列主義理論修養(yǎng)。(2)精深的專業(yè)知識。(3)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4)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2.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是什么?(1)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guī)律。(2)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3)掌握知識和發(fā)展智力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4)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tǒng)一的規(guī)律。3、遺忘的規(guī)律與特點有哪些?(1)不重要和未經復習的輿容易遺忘。(2)機械識記比意義識記、無意識記比有意識記易遺忘。(3)遺忘有“先快后慢”的特點。(4)消退說認為不經復習強化的內容,逐漸完全遺忘;干擾說認為主要由前攝抑制、倒攝抑制引起遺忘。(5)遺忘還受動機和情緒的影響。4、怎樣在教學過程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1)注意喚起學生的隨意注意,提高學習的自覺性。明確教學的目的任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正確組織教學,嚴格要求學生。(2)正確運用無意注意規(guī)律組織教學,教學環(huán)境的布置應有利于集中學生注意力;教學方法豐富多樣,有吸引力,防止單調死板。(3)引導學生幾種注意交替使用。5、試論述教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1)加強辯證唯物主義思維方法論的訓練,學會全面地、發(fā)展地、實事求是地看問題。(2)運用啟發(fā)式方法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3)加強言語訓練。(4)發(fā)揮定勢的積極作用,抑制定勢的消極作用。(5)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品質。6、師生關系的本質是什么?我國社會主義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有哪些?師生關系的本質是一種人際關系。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是:(1)尊師愛生。(2)民主平等。(3)教學相長。7、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務和具體方法各是什么?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帶好班級,教好學生。班主任工作的具體方法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做好個別教育工作;與家庭社會教育密切配合,統(tǒng)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計劃和總結。8、心理健康的現(xiàn)實標準是什么?自我意識正確;人際關系協(xié)調;性別角色分化;社會適應良好;情緒積極穩(wěn)定;人格結構完整。9、簡述馬斯洛的人格理論?(1)自我實現(xiàn)。(2)需要層次理論: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歸屬和愛的需要④自尊需要⑤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10、依據有關的學習動機理論,提出在日常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些具體措施。(1)利用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新穎性,引發(fā)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直接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實施啟發(fā)式教學,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認識興趣和求知欲。(3)根據作業(yè)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4)充分利用反饋信息,有效進行獎懲,(5)合理設置課堂結構,妥善組織學習競賽。(6)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進學生繼續(xù)努力。11、簡述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的主要內容。(1)舊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發(fā)展;(2)機器大工業(yè)生產提供了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基礎和可能;(3)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社會條件,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惟一途徑。12、教學過程中貫徹直觀性教學原則有哪些基本要求?(1)根據教學任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恰當?shù)剡x擇直觀手段。(2)直視手段的運用必須與教師的講解密切配合。(3)重視運用語言直觀。教師要善于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幫助學生掌握知識。13、試論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相統(tǒng)一的教學規(guī)律。(1)教學過程既要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有學生的主體作用。(2教師要對教學過程起主導作用。(3)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其學習主動性。(4)把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調動學生的自覺積極性正確地結合起來。14、怎樣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智力技能?(1)確立合理的智力活動原型;(2)有效進行分階段練習;(3)在練習過程中應注意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意原型的完備性、獨立性和概括性;適應培養(yǎng)階段的要求,正確使用語言;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15、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1)激發(fā)好奇心、求知欲。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動機;(2)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和集中思維相結合的能力;(3)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直覺思維的能力;(4)促進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個性品質。16、注意有哪些品質特征?它可以分為哪幾類?注意的品質特征有:注意的范圍;注意的穩(wěn)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轉移。注意可分為:不隨意注意(無意注意);隨意注意(有意注意);隨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17、良好的記憶品質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1)記憶的敏捷性。這是記憶的速度和效率特征。(2)記憶的持久性。這是記憶的保持特征。(3)記憶的準確性。這是記憶的正確和精確特征。(4)記憶的準備性。這是記憶的提取和應用特征。18.怎樣幫助學生降低考試焦慮?(1)考試焦慮是考試時常見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如果面臨重要的考試,而學習者又不是十分有把握,往往就會產生強烈的不安和擔憂。(2)考試焦慮有一個最佳值,處于這個值時,考試效果最好,過低或過高,都會使學習受到抑制,最常見的問題是過度考試焦慮??荚嚱箲]的矯正可通過以下方法。①自信訓練。讓學生正確認識考試的重要性,擺正考試的位置,不要把考試看成是至高無上的東西。②進行放松訓練或系統(tǒng)聰敏等,放松訓練有意念放松法和肌肉放松法。③考試焦慮還可用想像系統(tǒng)脫敏法降低。19、為什么說教育在人的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1)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培養(yǎng)人的活動,它規(guī)定著人的發(fā)展方向;(2)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給人的影響比較全面、系統(tǒng)和深刻;(3)學校有專門負責教育工作的教師。20、教師應具有什么樣的能力結構?(1)必須具備組織教育和教學的能力,表現(xiàn)在善于制定教學計劃,編寫教案,組織教學,與家庭、社會配合等方面;(2)具備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語言應具有科學性、邏輯性和啟發(fā)性,并善于結合姿態(tài)、表情、手勢,使語言更具表現(xiàn)力;(3)具備組織管理能力,表現(xiàn)在善于組織和管理班集體,對學生和班級日常工作良好地組織管理方面;(4)具備自我調控能力,對于出現(xiàn)的新情況,教師能及時分析調整,使工作達到最優(yōu)化的程度。21、論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德育原則。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發(fā)揚學生品德中的積極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極因素,揚長避短,因勢利導,使學生思想品德不斷進步。①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找出學生思想品德中的積極和消極因素;②善于創(chuàng)造條件使積極因素健康成長,并逐步使這一因素成為學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導力量;要培養(yǎng)學生的進取心,啟發(fā)他們自我教育,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22.如何利用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互動關系來培養(yǎng)學習需要?(1)學習動機通過直接制約學習積極性,影響學習效果;(2)由于學習效果所產生的成敗體驗,反作用于學習動機;(3)掌握評分的藝術,使每個學生體驗到成功感;(4)使學生掌握扎實的知識技能,獲得真正的成功。23.什么是注意?怎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注意品質?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或對象的指向性與集中性。良好注意品質的培養(yǎng):①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而穩(wěn)定的興趣;②要加強意志力的鍛煉,培養(yǎng)“鬧中求靜”的本領;③要養(yǎng)成嚴肅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良好的注意習慣;④要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良好注意品質。24.影響印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1)自然特征:包括社會刻板現(xiàn)象和暈輪效應(2)社會特征:人們能說明其在正式社會結構中明確位置的信息,確定其社會角色,然后再從他的社會角色來預言其行為,確定其對于我們的意義,確定我們行為的適當性。(3)心理特征:我們是依據具有社會評價意義的人際關系特征和智力特征來對別人進行歸類,并據此為自己的行為進行明確的方向。25.請闡述青少年人際交往的發(fā)展特點,并談談如何對青少年進行人際交往教育?青少年的人際關系的發(fā)展:①朋友關系在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②在情感、行為、觀點上與父母逐漸脫離,父母的榜樣作用也弱化了;③在師生關系方面,他們開始評價教師的好壞,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教師。青少年的人際交往的教育:①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互相接納,社會交換,維護自尊,情境控制。②人際關系的建立:第一印象,主動交往,移情理解。③人際關系的維護:避免爭論,勇于認錯,學會批評。l、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是建國以來的第8次課程改革。其改革大體分為三個階段:(1)醞釀準備階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訂了18個學科的課程標準,20個學科計49種教科書);(2)試點實驗階段(2001年9月,38個實驗區(qū),高中2003年秋進入);(3)全面推廣階段(2004年與2005年全面展開)。2、新課程的特點可歸納為六個創(chuàng)新之處:(1)課程目標的創(chuàng)新,每門學科的目標至少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2)課程結構的創(chuàng)新,強調課程的均衡性、綜合性、選擇性。(3)課程標準的創(chuàng)新,用課程標準取代過去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4)教學的創(chuàng)新,強調教學與課程的整合,注重科學探究的教學,提倡交流與合作的學習,關注體驗性教學,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5)課程評價的創(chuàng)新,提出了發(fā)展性的評價觀,側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關注教師的成長。(6)課程管理的創(chuàng)新,強調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3、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環(huán)節(jié)。4、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是本次課程改革的根本理念。(1)倡導全人教育。促進每個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愿望與能力,處理好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關系??朔n程過分注重知識傳承與技能訓練的傾向。(2)為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新課程追求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尊重學生的獨特性和具體性。(3)體現(xiàn)新時代的價值觀。新課程的基本價值觀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5、新課程的內容選擇:淡化“雙基”,精選對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改變目前課程內容繁、難、多、舊的現(xiàn)象。新課程改革方案明確了課程結構的綜合性(低年級綜合,高年級分科)、均衡性(多種類型的課程和多種與現(xiàn)實社會生活及學生自身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科目)、選擇性(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的三個原則。6、新課程的結構有了調整:(1)整體設計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高中課程設置應體現(xiàn)層次性、多樣性、選擇性。(2)逐步走向課程綜合化。一是學科領域的綜合化;二是從小學到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其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會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3)適當減少國家課程在學校課程體系中所占的比重,將10%—12%的課時量給予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形成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并行的類型結構?!菊{整字體:】7、新課程的教學策略:(1)強調教學與課程的整合,突出教學改革對課程建設的能動作用。(2)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持續(xù)發(fā)展的過程。(3)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4)實現(xiàn)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合理應用。8、新課程從“文本課程”走向“體驗課程”。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質屬性是主體性,交往的基本屬性是互動性與互惠性。9、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改變過去的那種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10、新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求既關注結果,更重視過程的評價,要以促進發(fā)展為核心,發(fā)揮評價的檢查、診斷、導向、反饋、激勵等功能。要求評價內容標準要體現(xiàn)多樣化、多維化。11、新課程在管理政策上:(1)構建“三級課程”的管理框架(國家、地方、學校)。(2)開辟“自下而上”的課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種以“自上而下”為主、以“自下而上”為輔助的課程管理方式。(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則。12、教師要成為課程的執(zhí)行者、設計者、創(chuàng)造者。13、新課程突出學習方式的變革,切實加強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14、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為了每個孩子的發(fā)展,為了中華民族的振興。15、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16、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7、新課程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18、新型的師生關系——平等、理解、雙向。建立的途徑——師生間的雙向交流。19、改變原有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是這次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20、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2l、教學活動設計要求:(1)教學目標的多重性,不僅是知識與技能,而且還有過程與方法,還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2)教學資源的構建性,要求根據教材提供的資源與建議,重新組織課程資源:(3)教學過程的生成性,即要考慮到教學過程中有創(chuàng)新的成分,不可預見的成分;(4)教學內容的開放性,提倡求疑、創(chuàng)新。22、傳統(tǒng)的教學設計是以系統(tǒng)方法為主流的,其設計思想主要是以行為主義作為基礎的。23、研究性是一種學習方式,是指教師或其他人不把現(xiàn)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24、研究性學習:問題為載體、探究為核心、綜合為特征。教育教學理論基礎知識試題(二)1、中國近代制度化教育興起的標志--清末"廢科舉,興學校"2、中國近代系統(tǒng)完備的學制--1902年壬寅學制,1903年癸卯學制3、中國奴隸社會教育內容--六藝4、我國私學發(fā)展、百家爭鳴--春秋戰(zhàn)國時期5、"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6、科舉制度開始--隋唐7、科舉考試的依據--四書8、"以僧為師"、"以(書)吏為師"--古埃及教育9、孔子的教育思想記載--《論語》10、"有教無類"--孔子11、"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孔子12、"博學于文,約之以禮"--孔子1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啟發(fā)"一詞來源)--孔子14、"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孔子15、因材施教--孔子16、"兼愛"、"非攻","親知"、"聞知"、"說知"--墨家17、"棄圣絕智"、"棄仁絕義"、回歸自然--道家18、世界最早的教育專著--《禮記》中的《學記》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學"--《學記》20、"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學記》21、"時教必有正業(yè),退息必有居學"--《學記》22、"師嚴然后道尊"--《學記》23、"君子之教,喻也"--《學記》24、"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學記》25、"學不躐等"--《學記》26、教學相長--《學記》27、循序漸進--《學記》28、助產術(或叫"產婆術")--蘇格拉底(古希臘)29、《理想國》--柏拉圖(古希臘)30、《政治學》--亞里斯多德(古希臘)31、最早提倡全面發(fā)展的和諧教育--亞里斯多德32、《大教學論》--夸美紐斯(捷克)33、"泛智教育"--夸美紐斯34、《教育漫話》--洛克35、《愛彌爾》--盧梭(法國)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動物"--康德(德國)37、"白板說"--洛克(英國)38、提倡紳士教育--洛克39、"人類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40、《普通教育學》--赫爾巴特(德國)41、《民本主義與教育》--杜威(美國)42、最早講授教育學--康德43、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赫爾巴特44、把教育學建立在倫理學、心理學基礎上--赫爾巴特45、傳統(tǒng)教育學代表--赫爾巴特46、現(xiàn)代教育代言人--杜威47、教育即生活--杜威48、"在做中學"--杜威49、兒童中心主義--杜威50、當代《教育學》--凱洛夫(蘇聯(lián))51、人力資本理論--舒爾茨52、內發(fā)論--孟子、弗洛伊德53、外鑠論--荀子、華生54、奧地利精神分析學派創(chuàng)始人--弗洛伊德55、把"課程"一詞用于教育科學、教育科學倡導者--斯賓塞(英國)56、"一切知識都從感官的知覺開始的"--夸美紐斯57、用心理學的"統(tǒng)覺理論"原理說明教學過程--赫爾巴特58、認為教學過程是一種認識過程--凱洛夫59、率先明確提出教學具有教育性--赫爾巴特60、"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fā)現(xiàn)真理"--第斯多惠61、"學而時習之"--孔子62、"溫故而知新"--孔子63、"不陵節(jié)而施"--《學記》64、"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學記》65、"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66、"應當循序漸進地來學習一切,在一個時間內只應當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紐斯67、"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來源)--朱熹68、最早從理論上闡述班級授課制--《大教學論》69、我國最早采用班級授課制--1862,北京京師同文館70、"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馬卡連柯(蘇聯(lián))71、德育的認知模式--皮亞杰(瑞士)、科爾伯格(美國)72、德育的體諒模式--彼得?麥克費爾(英國)73、德育的社會模仿模式--班杜拉74、率先正式使用"班級"一詞--埃拉斯莫斯75、論證班級組織,奠定班級組織的理論基礎--夸美紐斯《大教學論》76、導生制--19世紀,英國77、"平行影響"教育思想--馬卡連柯78、目標管理--德魯克(美國管理學家)教育教學理論基礎知識試題(三)緒論一、單選題1.標志教育學成為一門學科是的出版。A.培根的《論科學的價值與發(fā)展》B.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C.洛克的《教育漫話》D.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2.“人類教育心理學化”,這一觀點是首先提出的。A.裴斯泰洛齊B.盧梭C.杜威D.赫爾巴特3.提出完整的紳士教育理論體系的是A.培根B.格斯納C.洛克D.克伯屈4.“把一些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指的是A.盧梭的《愛彌兒》B.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C.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D.裴斯泰洛齊的《林哈德與葛篤德》5.被譽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專著是A.《大學》B.《論語》C.《學記》D.《禮記》二、判斷題(正確的用“√”,錯誤的用“×”)1.《論語》是孔子所寫的有關哲學、政治、倫理和教育的著作。()2.赫爾巴特在論述教育的途徑、方法和手段時是以心理學作為其理論基礎的。()3.德國教育學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張教育研究要“科學化”()三、材料分析題“所謂現(xiàn)代教育學就是現(xiàn)代社會的教育學”。四、論述題1.教育學經歷了哪些不同的發(fā)展階段,不同階段的特點是什么?2.你認為現(xiàn)代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第一章現(xiàn)代教育的本質一、單選題1.西方近代關于教育起源問題的第一個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是。A.教育的生物起源論B.教育的心理起源論C.教育的勞動起源論D.教育的生活起源論2.“君子憂道不憂貧”,故孔子把請學稼、學圃的樊遲視為“小人”。這反映了。A.古代教育具有鮮明的階級性;B.古代教育具有鮮明的等級性C.古代教育脫離生產勞動D.古代教育形式簡單3.教育本質的“雙重屬性說”認為,教育本來具有雙重性質。A.上層建筑和生產力B.上層建筑和為階級斗爭服務C.為階級斗爭服務和為發(fā)展經濟服務D.為發(fā)展經濟服務和為傳遞文化和促進人的發(fā)展服務4.教育起源于。A.人類早期的心理摹仿;B.人類的生產勞動;C.生物界老動物對幼小動物的照料D.本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5.在教育階段,教育與生產勞動是完全分離的。A.古代B.近代C.現(xiàn)代D.當代6.在有史以來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階級性的特征。A.三代教育B.近代教育C.現(xiàn)代教育D.原始教育7.對于教育學的發(fā)展階段,國外比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為三個階段。A.萌芽階段、形成階段、科學階段B.萌芽階段、獨立階段、科學階段C.萌芽階段、獨立階段、發(fā)展階段D.形成階段、獨立階段、理論深化階段8.“學而時習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等有關教育的論述見之于對后世影響極大的。A.《學記》B.《論語》C.《大學》D.《孟子》9.早在古希臘時期,著名思想家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問題,針對雅典關心培養(yǎng)具有什么類型身心教養(yǎng)市民所發(fā)出的議論,進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題。A.亞里士多德B.柏拉圖C.蘇格拉底D.昆體良10.近代最早的一部對后世有深遠影響的教育學著作是《》。A.學記B.論語C.教育漫話D.大教學論11.裴斯泰洛齊一生寫了許多教育論著,其中最著名的是《》。A.大教學論B.愛彌爾C.教育漫話D.林哈德與葛篤德12.教育學真正成為一門學科,標志性的事件是《》的出版。A.普通教育學B.大教學論C.教育漫話D.民主主義與教育13.作為專門術語,“范式”這一概念是由在《必要的張力》一書中最先提出的。A.杜威B.赫爾巴特C.庫恩D.柏拉圖二、多選題1.教育的生物起源論的代表人物是。A.利托爾諾B.孟祿C.沛西?能D.杜威2.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這一命題包括。A.對生活的理解B.生活與教育的關系C.生活教育的內涵和核心D.教育即生活3.獨立形態(tài)的教育學創(chuàng)立的標志是。A.教育問題成為一個專門的研究領域;B.形成專門的反映教育本質和規(guī)的教育概念與范疇及其體系C.有了科學的研究方法D.產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學家,出現(xiàn)了一些專門的系統(tǒng)的教育學著作;E.出現(xiàn)了一些專門的教育研究機構。4.實驗教育學的代表人物有。A.梅伊曼B.拉伊C.杜威D.克伯屈5.實用主義教育學的代表人物是。A.梅伊曼B.拉伊C.杜威D.克伯屈6.古代教育的特點是。A.鮮明的階級性B.鮮明的等級性C.教育脫離生產勞動D.教育形式簡單7.關于現(xiàn)代教育本質,我們可以作如下理解。A.教育自身是一個動態(tài)的系統(tǒng)。B.不能采取孤立的就教育論教育的方法。C.教育概念不僅僅是描述性的,更是規(guī)范性和表達性的。D.教育是研究教育現(xiàn)象的科學。8.美國教育學者索爾蒂斯認為定義的形態(tài)為。A.規(guī)定性定義B.描述性定義C..敘述性定義D.綱領性定義9.關于教育本質的探索的基本學說有。A.“上層建筑說”B.“生產力說”C.“社會實踐說”D.“教育文化說”10.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的主要內容是。A.生活與教育B.教育即生活C.對生活的理解D.生活教育的內涵和核心三、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教育的心理起源論的代表人物是孟祿。()2.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論,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理論。()3.教育的本質是生產力。()4.教育的本質是上層建筑。()5.在原始教育階段,教育與生產勞動合二為一,人人必須勞動,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階段,教育只是少數(shù)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6.通過對生活世界中交往活動的探討,胡塞爾確立起在哲學史上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理論——交互主體論。()7.教育本質的“上層建筑說”認為教育也是一種生產力。()8.通過揭示教育內在的矛盾性質特征來說明教育的本質是“特殊范疇說”的觀點。()9.對教育進行事實描述的同時不能缺乏價值的追求。()10.文化大革命期間的“上山下鄉(xiāng)”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典型表現(xiàn)。()四、材料分析題1.當非洲南部獅的數(shù)量還很多并容易加以觀察的時候,人們已發(fā)現(xiàn),非洲南部獅通過一種有意識的體操動作進行自我訓練,把樹樁當作獵物練習猛撲。一頭獅子由于距離判斷得不準致使一匹斑馬逃脫,或者不能正確地躍到懸?guī)r頂部,從那里輕易地撲向獵物,此后,這頭獅子便多次重新開始僅僅是獨自的練習。接著,在這頭獅子練習時會有兩頭獅子突然來到,這頭獅子先引著到來的兩頭獅子圍著懸?guī)r轉,使后者了解困難所在;當兩頭獅子被領回起點時,這頭獅子便躍向懸?guī)r以結束其演習。目睹這種情景的本地人曾指出,在這種奇怪的情景的全過程中,獅子不斷地吼叫,不斷地“交談”。多虧了這種自我教育,才使那些會從事技巧活動的動物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更加能干。這則故事說明動物界中的教育與人的教育其本質是一樣的。請談談你的看法,并陳述理由。2.古代印度的教育:全社會分為僧侶祭司、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大種姓;只有第一、二種姓的人可以接受教育?!斗屯印肥墙逃闹饕獌热?,而教育的活動主要是背誦經典和鉆研經義。請結合材料,談談對古代教育的認識。五、論述題1.近代教育的基本特征。2.現(xiàn)代教育的基本特征。3.談談對現(xiàn)代教育本質的認識。第二章現(xiàn)代教育目的一、單選題1.在教育活動中居于主導地位,對整個教育活動起指導作用的是()。A.教育內容B.教育方法C.教育目的D.教學組織形式2.教育方針的有關規(guī)定表述了國家的()。A.教育性質B.教育目的C.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途徑D.培養(yǎng)目標3.以涂爾干為代表的教育目的觀是()。A.個人本位B.指導性C.現(xiàn)代D.社會本位4.斯賓塞提出的教育目的是()。A.多元化B.個體本位C.完滿生活D.社會本位5.從教育法所規(guī)定的教育方針看,我國教育工作的性質和任務是()。A.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B.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C.教育必須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學說D.教育必須培養(yǎng)勞動者6.我國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論基礎是()。A.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的學說B.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學說C.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學說D.教育必須培養(yǎng)勞動者的學說7.中國實施新教育最早稱教育目的為()。A.教育宗旨B.培養(yǎng)目標C.教育指南D.教育方案8.教育目的是三層次結構中,最低層次的是()。A.培養(yǎng)目標B.教學目標C.課程目標D.課堂目標9.個人本位論強調教育目的應當注重()。A.社會需要B.人的需要C.人的情感D.人的個性10.教育目的價值觀的“客體論”轉變所導致的是()。A.占有性個人主體B.共存的類主體C.交互主體性D.主體論二、多選題1.按照價值取向,教育目的可以分為()。A.個人本位B.指導性C.指令性D.社會本位2.教育方針一般包括的內容有()。A.教育制度B.教育工作總任務C.培養(yǎng)人才總目標D.培養(yǎng)人才途徑3.德國的新人文主義教育目的觀代表人物有()。A.席勒B.裴斯泰洛齊C.康德D.赫爾巴特4.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A.激勵B.指導C.評價D.指令5.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A.體現(xiàn)人類發(fā)展歷史進程B.真正的結合點是科學技術C.在我國現(xiàn)階段還受限制D.是我國的教育目的6.教育目的是()。A.教育行動的先導B.貫穿于整個教育活動的始終C.只在教育活動開始時發(fā)揮作用D.確定教育內容,選擇教育方法的依據7.馬克思認為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所具備的客觀經濟條件是()。A.商品的計劃性生產B.市場擴大的普遍性C.自由時間增多D.新產業(yè)不斷興起8.教育目的的限定必須要說明的因素有()。A.主體性因素B.價值傾向因素C.存在方式因素D.客體性因素9.教育目的具有的特點是()。A.強制性B.宏觀性C.歷史性D.理想性10.教育目的的內容表述必須要說明的要素有()。A.定性B.定向C.定位D.定點三、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針的抽象規(guī)定,教育方針是教育目的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2. 教育目的與培養(yǎng)目標是一般與特殊,總與分的關系。()3. 我國教育應當有統(tǒng)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級各類學校在培養(yǎng)人才的具體要求上應該也是一致的。()4. 教育目的應該是一元化與多元化的統(tǒng)一。()5. 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是確定教育目的唯一依據。()6. 現(xiàn)代教育目的應該體現(xiàn)人發(fā)展的多方面需求。()7. 現(xiàn)代人的終極目標是全面發(fā)展的人。()8. 全面發(fā)展教育與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是矛盾的。()9. “占有性個人主體”的培養(yǎng)是現(xiàn)代教育目的追求的一個方面。()10.教育目的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實踐方面。()四、論述題1. 試論述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2. 試論述教育目的的內容構成。五、材料分析題1.黨的十六大報告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出發(fā),深刻闡述了教育的戰(zhàn)略地位和作用、教育發(fā)展的目標和任務、教育方針、政策以及工作要求,為新世紀中國教育改革發(fā)展提供了行動指南。報告進一步明確了新時期黨的教育方針,即“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笔髨蟾骊P于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論述,對新世紀新階段教育工作具有長期而深遠的重要指導意義。對比教材里《教育法》中的我國教育方針的表述,十六大報告關于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論述有何重要意義?2.一名初中學生向語文老師報告說,她新買的一本新華字典不見了,而她曾在這本新華字典的背面寫了個“玉”字。老師問明了情況后,讓這名學生先不要張揚,老師幫她找一找。這位老師來到教室說,前兩天老師布置讓每位同學都買一本字典,現(xiàn)在請同學們把自己的字典拿出來讓老師檢查一下。檢查中,老師發(fā)現(xiàn)一名學生的字典后面一頁寫了個“璧”字,而這顯然是在原來的“玉”字上面改的。老師當時遲疑了一下,這名女生頓時滿面通紅。但老師并沒有表現(xiàn)什么,而是繼續(xù)檢查其他學生的字典。后來老師了解到這名女生品德很好,但她家境貧寒,母親抱病臥床。因為還要給母親買藥,一本11的字典對她來說是很難買得起的,而老師當時要求每個同學必須買一本字典。了解這些情況后,老師自己花錢買了一本字典,并在最后一頁精心地摹下了一個“玉”字。然后,老師當著全班同學宣布說,某某同學的字典找到了,是其他班的同學撿到的。數(shù)年后,學生們畢業(yè)了,有一天這位老師受到一封信,里面夾著11元錢。信里,這名學生向老師承認了錯誤,并衷心地感謝老師對她的愛護。……請用教育目的理論的有關知識,對這個材料進行分析。第三章現(xiàn)代教育與人的發(fā)展一、選擇題1.現(xiàn)代化是以()的現(xiàn)代化為主體的社會整體性變遷。A.政治B.經濟C.教育D.人2.現(xiàn)代人與傳統(tǒng)人的根本區(qū)別在于()。A.政治性B.文化性C.主體性D.群體性3.現(xiàn)代教育主要是通過()來實現(xiàn)。A.社會教育B.學校教育C.家庭教育D.自我教育4.第一次提出人的全面發(fā)展概念的是()。A.空想社會主義者B.馬克思C.恩格斯D.列寧二、多選題1.馬克思和恩格斯從()方面來說明其“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A.道德原則B.勞動能力C.社會關系D.全人類解放2.影響人的發(fā)展的可能性因素有()。A.生產力B.社會關系C.環(huán)境D.教育3.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中,主要有()三種心理內化形式。A.道德內化B.知識內化C.智力內化D.語言內化二、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人的發(fā)展只是人的成長和才能在時間上變化的過程。2.教育的發(fā)展最終要服務和歸結于人的發(fā)展。3.人的現(xiàn)代化是在某一歷史階段出現(xiàn)的普遍的人類特性,因此其標準適用于各個國家。4.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實質就是指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相結合。5.學生是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獨立個體和發(fā)展中的人。6.教育等于發(fā)展。三、材料分析題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有這樣一句話,“像拉斐爾這樣的個人是否能順利地發(fā)展他的天才,這完全取決于需要,而這種需要又取決于分工以及由分工產生的人們所受教育的條件。”試根據所學理論分析這句話。2.某小學的幾位教師在辦公室閑談,甲教師說:“我們班的××這次數(shù)學考試又考了第一,真不愧是工程師的兒子?!币医處熣f:“我班的××和上次一樣,又沒及格,沒辦法,父母都是小學文化?!奔捉處熣f:“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嘛,就是這個理兒?!痹嚫鶕鶎W理論分析這段對話。四、論述題1.素質教育為什么對人的現(xiàn)代化起著巨大作用?這種作用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2.現(xiàn)代教育在人的全面發(fā)展中有哪些作用?第四章現(xiàn)代教育與社會發(fā)展一、不定項選擇題1.我國教育投資存在的問題()A.教育投資水平偏低B.教師工資偏低C.教育投資與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不相適應D.教育投資接近世界平均發(fā)展水平2.教育發(fā)展的規(guī)模和速度主要是由()因素決定的A.政治B.經濟C.文化D.人口3.經濟結構對教育結構的制約表現(xiàn)在()A.產業(yè)結構制約著教育專業(yè)結構B.勞動技術結構制約著教育類別結構和教育程度C.地區(qū)經濟結構制約著教育的布局D.產業(yè)結構制約著教育的類別結構。4.教育具有()功能A.政治功能B.經濟功能C.文化功能D.軍事功能5.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現(xiàn)在()A.促進政治民主化B.加工政治信息C.決定教育領導權D.決定受教育者的權利6.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現(xiàn)在()A.選擇文化B.整理文化C.創(chuàng)新文化D.促進多元文化發(fā)展7.教育對科技的影響()A.促進科學知識再生產B推動科學的體制化C.科學研究功能D.阻礙科學技術轉化8.校園文化包括()A.物質文化B.精神文化C.制度文化D.教師文化9.現(xiàn)代教育與文化的關系()A.屬性與本質B.相互制約C.相互促進D.二者具有共同性10.教育的相對獨立性表現(xiàn)在()A.教育是一種相對獨立的社會實踐活動B.是具有歷史繼承性的社會實踐活動C.有跟社會發(fā)展進程不相適應的一面D.教育總是具有階級性二、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任何歷史時期,教育都應先于經濟而發(fā)展。()2.教育創(chuàng)新一定能推動經濟的發(fā)展。()3.教育能夠推動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發(fā)展,因此教育影響都是正面的。()4.社會生產力對教育具有制約作用,因此,教育機械地被生產力所制約。()5.學校教育就是文化教育。()6.現(xiàn)代教育與文化是本質與屬性關系。()7.在不同階級中,教育具有“提升機”的作用。()8.教育是制造社會輿論的有力陣地。()9.教育是科技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10.教育總是具有相對獨立性。()三、材料分析題材料1:馬克思認為“教育會生產勞動能力……工人階級的再生產,同時也包括技能的世代傳授和積累?!辈牧?:馬克思指出:“要改變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獲得一定勞動部門的技能和技巧,成為發(fā)達的和專門的勞動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訓練?!比说膭趧幽芰Φ男再|,也稱質量和素質,主要是指提高體力勞動者的智力水平,把一個非熟練的勞動力提高成為一個熟練勞動力。而體力勞動者的智力水平主要指其教育程度和生產技術水平,其中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又是主要的。上述材料蘊涵的主要觀點有哪些?材料1:教育活動與其他社會活動在一個開放的社會系統(tǒng)中應當是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融合中不失其相對獨立,在對峙中體現(xiàn)超越。因此,不難看出,教育既可成為阻礙社會進步的樊籬,也可以成為社會發(fā)展的驅動器,歸根結蒂要看教育的性質及其表現(xiàn)形式,但不管怎樣,教育地位的合法性是顯而易見的。材料2:教育是促進學生成長的自覺實踐,是一種獨特的社會活動,說它獨特,是因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另外一種活動像教育這樣以明確的目的、精選的內容、系統(tǒng)的方法去培養(yǎng)人的,人才的成長有自身規(guī)律;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品德的提高、身心的健康必須遵從認識活動的規(guī)律和青少年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教育科學”作為一個學科群,就是探討教育活動的內外規(guī)律性特征的。承認教育的相對獨立性,就是把教育作為一項特殊的社會活動來看待,它有相對獨立的“問題域”與觀念系統(tǒng),因此,必須遵循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前幾年關于市場經濟與教育的討論中,有一種觀點,就是要讓經濟規(guī)律來取代教育規(guī)律,讓教育在市場經濟的洪流中自生自滅,持這種觀點的人如果不是有預謀地殘害教育,也是出于對教育的無知。材料3:教師是一種職業(yè),教師有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范、職業(yè)知識技能、職業(yè)道德。他們依靠對學生知識、思想的影響,主導著社會的智力狀況和思想走向,是一股特殊的不客忽視的力量;學生是社會上一種特殊的群層,并有著獨特的文化;教育設施是標志教育存在狀態(tài)的一類獨特存在;教育活動是一類獨特的社會實踐活動,它有自身運行的規(guī)律;學校中的課程雖來源于社會文化,但自有內在規(guī)律,并自成體系。上述材料表達了一個什么樣的觀點?四、論述題1.試論“教育先行”2.試運用教育學相關理論闡釋“科教興國”提出的戰(zhàn)略意義。第五章現(xiàn)代教育與生活一、單選題1.教育原初的存在狀態(tài)是_____。A.生活式教育B.學校式教育C.科學式教育D.灌輸式教育2.最早提出“生活世界”的人物是_____。A.哈貝馬斯B.胡塞爾C.杜威D.海德格爾3.生活世界是一切事物存在的背景,是“沒有人能夠任意支配的背景知識”。這句話是誰的觀點。A.哈貝馬斯B.胡塞爾C.杜威D.海德格爾4.“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的關系是_____。A.科學世界源于生活世界B.科學世界獨立于生活世界C.科學世界先于生活世界D.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同時產生5.“課題化”的教育是指_____。A.生活世界的教育B.科學世界的教育C.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的教育的總稱D.一種基于“課題”解決的教育6.以下哪個不是日常生活教育的特征_____。A.自發(fā)性B.異質性C.創(chuàng)造性D.自為性7.以下哪個不是非日常生活教育的特征_____。A.自發(fā)性B.同質性C.創(chuàng)造性D.自為性8.科學世界的教育是對生活世界_____的刪除。A.系統(tǒng)性B.抽象性C.結構性D.瑣碎性9.在課程內容設計方面,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主要趨勢是______。A.追崇科學世界B.回歸生活世界C.更多的科學世界,較少的生活世界D.都不是10.現(xiàn)代教育主要缺乏______。A.生活世界教育B.科學世界教育C.兩者都缺乏D.知識教育二、多選題1.通常情況下,教育由哪幾種組成A.生活世界的教育B.科學世界的教育C.知識教育D.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2.以下人物中,有誰提出過“生活世界”的概念A.胡塞爾B.杜威C.阿普爾D.哈貝馬斯3.生活世界的教育特點是A.感性的B.自發(fā)的C.實然的D.組織性4.科學世界的教育的特點是A.理性化B.結構化C.技術化D.課題化5.現(xiàn)代教育的生活意義的失落表現(xiàn)在以下哪個方面A.自我的迷失B.關系的異化C.理解的缺失D.情感的疏遠6.教育與生活關系的歷史考察中,有哪幾種觀點A.教育即生活B.教育與生活若即若離C.教育非生活D.教育即成長7.日常生活教育的特征主要有A.傳統(tǒng)性B.自發(fā)性C.異質性D.自為性8.非日常生活教育的特征主要有A.創(chuàng)造性B.自發(fā)性C.同質性D.自為性9.現(xiàn)代教育的多重疏離只要體現(xiàn)為A.現(xiàn)代教育與自然的疏離B.現(xiàn)代教育與人的疏離C.現(xiàn)代教育與社會的疏離D.現(xiàn)代教育與自我的疏離10.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強調教育回歸“生活世界”的涵義是A.由過于注重“科學世界”轉向更多地關照“生活世界”B.在“生活世界”中認識“科學世界”C.只要求“生活世界”,不關心“科學世界”D.“科學世界”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形成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三、辨析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生活世界是一個非課題性的世界,是一個自然存在的、不言自明的世界。()2.科學世界是一個由抽象的概念、邏輯性的程序、客觀的話語的世界。()3.回歸“生活世界”就是意味著拋棄“科學世界”。()4.生活世界的教育的特點是感性的、自發(fā)的,并充滿邏輯的。()5.科學世界的教育的理性化的教育。()6.現(xiàn)代教育重視“科學世界”的教育,而往往忽視“生活世界”的教育。()7.日常生活的教育是一種自為的教育。()8.非日常生活的教育是一種自發(fā)的教育。()9.科學世界的教育是對生活世界的系統(tǒng)化、抽象化和結構化。()10.科學世界起源于生活世界。()四、材料分析題1.“科學因人的生活需要而登上教育的舞臺,并獲得發(fā)展,甚至使傳統(tǒng)的人文學科教育都失去了往昔的輝煌。但科學教育自產生之日起也潛隱著遺忘生活世界的可能性。這既有科學自身的局限,也有科學教育的不當。瓦托夫斯基曾指出過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分離和對立。他說,科學與常識、科學活動與人類基本活動、科學理解和平常理解的連續(xù)性被打破了。胡塞爾認為科學對生活世界的客觀性過程實際上是一個遠離生活世界的過程??茖W世界一旦誕生獲得了自身的獨立性,就隱含著對生活世界這一母體遺忘的可能。胡塞爾說:“自伽利略起,理念化了的自然就不知不覺地取代了前科學的直觀的自然?!痹诤麪柨磥?伽利略及其后繼者以理念世界代替了人的生活世界。所以當他說,伽利略既是發(fā)現(xiàn)的天才,又是掩蓋的天才時,就道出了生活世界被遺忘的現(xiàn)實。針對科學喪失生活世界的意義危機,胡塞爾提出要把原初的直觀的生活世界提到首位的觀點。應該說胡塞爾的觀點對科學教育回歸生活世界是有啟示的。??????”摘引自集美大學劉德華的《科學教育對學生個體生活世界的超越與回歸》(河南教育科研網)結合上述材料,請你談談生活世界的教育與科學世界的教育的關系。2.沈從文在自傳中說:“我幼小時較美麗的生活,大部分都與水不能分離”(他經常偷偷下河洗澡)、“我認識美,學會思索,水對我有極大的關系”、“我生活中充滿了疑問,都得我自己去找尋解答。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時就有點發(fā)愁。就為的是白日里太野,各處去看,各處去聽,還各處去嗅聞,死蛇的氣味,腐草的氣味,屠戶身上的氣味……”、“若把一本好書同這種好地方盡我揀選一種,直到如今,我還覺得不必要看這本弄虛作假千篇一律用文字寫成的小書,卻應當去讀那本色香具備、內容充實、用人事寫成的大書”、摘引自《沈從文散文選》,湖南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盡管沈從文所受的教育跟當今的教育大不相同,但其中所蘊涵的道理仍然富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應用教育與生活的理論試做分析。五、論述題1.論述生活世界的教育的主要特征2.論述科學世界的教育的主要特征第六章現(xiàn)代教師與學生一、單選題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反映了教師職業(yè)的()。A.創(chuàng)造性B.示范性C.公共性D.模糊性2.“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說明教師的工作具有()的特點。A.教育性B.長期性C.示范性D.創(chuàng)造性3.我國的《教師資格條例》頒布于()。A.1986年B.1994年C.1995年D.1999年4.最早實施教師資格制度的是()A.美國B.英國C.法國D.德國5.“內發(fā)論”學生觀的代表是()A.柏拉圖B.盧梭C.赫爾巴特D.杜威6.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以課堂為主渠道的交往過程”,這一命題中對師生關系的理解是()A.教師主體學生客體的關系B.學生主體教師客體的關系C.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關系D.教師與學生是交互主體的關系7.以下哪種觀點不符合“主體教育觀”的內涵()A.教師和學生在教育中是交互主體的關系B.只有學生才是教育中的主體,所以必須提升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C.教育的目的在于通過師生交往培養(yǎng)具有主體性的人D.教育只有回歸生活世界,才在社會中具有主體地位8.認為“教師的角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