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學習題庫及答案_第1頁
財政學習題庫及答案_第2頁
財政學習題庫及答案_第3頁
財政學習題庫及答案_第4頁
財政學習題庫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Lastrevisionon1December2020《財政學》第一章財政概述______市場缺陷________為政府介入或干預提供了必要性和合理依據,因而是分析和研究政府與市場關系的基本理論依據。場機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主要表現為____收入分配不公________和_____經濟波動_________。_____公共物品_________是這樣一些產品,不論每個人是否愿意購買它們,它們帶來的布到整個社區(qū)里。____私人物品_____是這樣一些產品,它們能分割開并可分別地提供給不同的個人,也不帶給他人外部的收益或成本。_______非排他性______則是公共物品的第一個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帶來的利益其他一些人同時從公共物品中獲得利益。_________非競爭性_____是公共物品的第二個特征,即消費者的增加不引起生產成本的者引起的社會邊際成本為零,或者說,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邊際成本為消費者提供利益或服務。__市場與政府____________作為兩種資源配置方式,它們的運行機制是不同的,但它們標。標。1.(A)有效率的供給通常需要政府行動,而私人物品則可以通過市場有效率地加以分配”A、公共物品B、私人物品C、消費品D、固定資產中典型的兩極。但也有些物品是兼?zhèn)涔参锲放c私人物特征,因而可稱之為(A)。A、混合物品B、公共物品C、私人物品D、準私人物品3.(AA、財政B、稅收C、貨幣政策D、國際貿易4.(D)是公共物品的第一個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帶來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中獲得利益。A、競爭性B、排他性C、非競爭性D、非排他性(C的第二個特征,即消費者的增加不引起生產成本的增加,即多一個消費者引為零,或者說,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邊際成本為消費者提供利益或服務。A、競爭性B、排他性C、非競爭性D、非排他性也就是說,市場在資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無效或缺乏效率的。市場失靈主要表現在(ABC)。AB、信息不充分C、外部效應與公共物品D、自由競爭2.區(qū)分或辨別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應用兩個基本標準:(AB)。A、排他性和非排他性B、競爭性和非競爭性C、私人性與非私人性D、壟斷性與非壟斷性.政府介入和干預市場的手段或政府的經濟作用是(ABCD)。A、行政手段B、組織公共生產C、財政手段D、法律手段4.財政的基本特征(ABC)。A、階級性與公共性B、強制性與無直接償還性C、收入與支出的對稱性D、固定性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publicgoods)是這樣一些產品,不論每個人是否愿意購買它們,它們帶來的好處不可分開地散布。3.私人物品私人物品(privategoods)是這樣一些產品,它們能分割開并可分別地提供給不同的個人,也不帶給他人外部失靈也就是說,市場在資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無效或缺乏效充分、外部效應與公共物品是什么1)社會公共需要是社會公眾在生產、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它不是普通意義上的人人有份的個人需要或個別需要的數學加總。(2)社會公共需要是每一個社會成員可以無差別地共同享用的需要,一個或一些社會不排斥其他社會成員享用。(3)社會成員享用社會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價(如交稅或付費),但這里的規(guī)則不是等出與其所得是不對稱的,不能說誰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出就不得享用。(4)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物質手段只能來自社會產品的剩余部分,如果剩余產品表現是對“M”部分的抽取。和干預市場的手段或政府的經濟作用是什么(1)行政、法律手段。(2)組織公共生產。(3)財政手段。第二章財政職能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財政的職能包括(C)A、籌集資金,供給資金,調節(jié)經濟B、資源配置,調節(jié)經濟,發(fā)展經濟C、資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經濟穩(wěn)定D、收入分配,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經濟配的含義通常指對(C)的分配A、國民總產值B、國內總產值CD能主要調節(jié)(C)的分配C入CA、經濟效益B、社會效益C、經濟與社會效益D、企業(yè)效益A、C+V+MB、C+VC、V+MD、C+M6.財政收入最主要來源是(D)A、農業(yè)B、重工業(yè)C、建筑業(yè)D、輕工業(yè)7.我國財政收入主要來自(A)A、東部沿海B、中部省份C、西部地區(qū)D、北部地區(qū)1.財政對資源配置的形式(AC)A政直接配置資源B配置資源C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D微觀調控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2.財政收入再分配職能產生的原因(ABD)A完善B、非物質生產部門的消費需要C、物質生產部門的消費須要D、財政分配的本質特征3.財政實現收入再分配職能的手段(ABC)A、稅收B、轉移性支出C、購買性支出D、財政性支出4.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的對比關系為(ABC)A、總供給大于總需求B、總供給小于總需求C、總供給等于總需求D、總供給與總需求無關系5.從總供給的角度看,國民收入的總供給包括(ABCD)A、消費B、儲蓄C、政府提供的商品和勞務D、進口商品6.從總需求的角度看,國民收入的總需求包括(ABCD)A、消費需求B、投資需求C、政府支出需求D、出口需求”(對)2.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資源的財政配置與市場配置相矛盾(錯)3.財政收入分配是對GNP的分配(錯)4.政府具有對國民收入再分配和糾正不公平的雙重職能(對)物力、財力等社會經濟資,形成合理的經濟結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再分配職能民收入的分配。財政的收入再分配職能是指通過財政分配。通過財政分配實現充分就業(yè)、物價穩(wěn)定、經濟增長及國際收支平衡政策目標的職責。(1)調節(jié)資源在積累和消費之間的配置。(2)調節(jié)資源在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企業(yè)和個人)之間的配置。(3)調節(jié)資源在不同產業(yè)部門之間的配置。(4)調節(jié)資源在不同地區(qū)之間收入再分配的主要內容。財政收入再分配職能的主要內容是通過調節(jié)企業(yè)利潤水平和居民個人收入水平實現收入與財富的公平分配。的主要目的是使企業(yè)的利潤水平能夠比較客觀地反映企業(yè)的生產經營力狀況,使企業(yè)在條件大體相同的情況下獲得大體相當的利潤,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平等的競爭環(huán)境。開收入水平差距,又要防止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財政經濟穩(wěn)定職能的主要內容。要做到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的平衡,包括總量平衡與結構平衡。(1)調節(jié)社會供求總量的平衡。(2)調節(jié)社會供求結構的平衡。能。(1)財政資源配置職能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調節(jié)、引導人力、物力、財力等社會經濟資源,形成合理的經濟結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收入分配的含義通常是指對國民收入的分配。財政的收入再分配職能是指通過財政分配,使之符合社會認為的“公平”或“合理”的標準。(3)財政的經濟穩(wěn)定職能是指通過財政分配實現充分就業(yè)、物價穩(wěn)定、經濟增長及國際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標。也就是財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承擔國民經濟宏觀調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目標的職責。第三章財政收入概述,財政收入包括_____預算收入_________和______部分預算外稅收________。家財政收入的來源廣義地講包括來自_____國內_收入_______和_____國外收入________。.折舊率的高低同財政收入的多少成_反比例___________變化。4.財政收入的基礎部門是_________農業(yè)______。1.財政收入實際增長是指(A)A、政收入增長率高于物價上升率B、財政收入增長率低于物價上升率C、財政收入增長率等于物價上升率D、財政收入增長率高于GDP增長率2.按照馬克思產品價值的構成理論,社會總產品的價值是由(D)構成.A、cB、v+cC、m+vD、c+v+m3.財政積累的源泉是(B)A、vB、mC、v+mD、c+v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GDP分配格局變化的顯著特征是向(D)傾斜.A、政府B、公有制企業(yè)C、其他所有制企業(yè)D、居民個人5.當價格總水平上升時,(D)最有利于提高財政在價格再分配中所占的分額A、人頭稅B、定額資源稅C、比例流轉稅D、累進所得稅6.目前,我國財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A)A稅收收入B、企業(yè)收入C、債務收入D、事業(yè)收入7.在財政收入形式中,通過信用方式取得的收入是(C)。A、公產收入B、對外貸款歸還收入C、債務收入D、耗費收入8.提高折舊率對財政的影響是(B)。A、增加財政收入B、減少財政收入C、增加財政支出D、減少財政支出9.按經濟部門分類,我國財政收入大部分來自(B)。A、農業(yè)B、工業(yè)C、交通運輸業(yè)D、商業(yè)及服務業(yè)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社會總產品中的(C)。A、C部分B、V部分C、M部分D、V+M部分1.按財政收入的形式分類,我國的財政收入分為(AC)A、稅收B、中央財政收入C、其他收入D、地方收入2.分配政策對財政收入的制約主要表現為(ABC)A入分配政策決定財政分配對象的大小B決定財政集中資金的比例C政收入占的比重D價值中國民收入所占的比重3.價格上升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有(ABC)A政收入增長率高于物價上升率B率高于財政收入增長率C物價上升率大體一致D增長率等于物價上升率4.建國初期我國對財政收入影響較大的有(ACD)A、國營經濟B、集體經濟C、私營經濟D、個體經濟5.我國財政收入形式包括(ABCE)。A、稅收收入B、國有資產收益C、債務收入DE、其他收入6.按經濟部門分類,上交財政收入的部門有(ABCDE)。A、農業(yè)B、工業(yè)C、建筑業(yè)D、交通運輸業(yè)E、商業(yè)及服務業(yè)7.在國民經濟中,影響M增減變化的因素主要有(ABCDE)。A產B、成本C、工資8.財政收入中直接來自農業(yè)的收入比例較小,主要原因是(CD)。A、農民負擔重B、農業(yè)結構單一化C、長期穩(wěn)定負擔政策D、農業(yè)勞動生產率、商品率低E、農業(yè)機械化水平不高體制是決定財政收入規(guī)模的根本因素(F)價總水平的上升主要是由財政赤字引起的,國家財政就能在GDP在分配中分得更大的份額(T)3.財政收入規(guī)模是衡量國家財力和政府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職能范圍的重要指標(T)4.提出將財政收入分為國家資源收入和稅收收入兩類的是亞當·斯密(T),作為一種經濟范疇,它有雙重的含義,既是一個過程,又是一定量的資金。財財政收入作為一定量的資金,它是國家通過一定形式和渠道集中起來的一種貨幣資金,即用貨幣表現的一定量的社會產品價值。在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分配再分配過程中,國家產權力按照法律程序無償取得的收入,如各種稅收收入、國有企業(yè)上繳的利潤、罰沒收入等等。內和國外發(fā)行債券取得的收入和各種借款收入并按照契約規(guī)定按時還本付息。4.虛假性財政收入財政收入不代表真實的貨幣價值量:一是以財政收入來源中的所有制結構為標準,將財體經濟收入、個體經濟收入、私營經濟收入、中外合營經濟二是以財政收入來源中的部門結構為標準,將財政收入分為部門、第二產業(yè)部門和第三產業(yè)部門收入等。收入的主要影響因素(1)經濟發(fā)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制約。(2)生產技術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制約。(3)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對財政收入的制約。(4)價格對財政收入的影響。(5)財政收入的客觀最高(低)界限。則1)發(fā)展經濟,廣開財源。(2)兼顧國家、企業(yè)、勞動者個人三者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3)區(qū)別對待,合理負擔。(4)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產生虛假財政收入的主要措施有哪些5.影響和制約財政收入占國民收入比例的因素有哪些(1)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的影響和制約;(2)國家分配政策和財政收入表現形式;(3)國有企業(yè)利潤分配制度變化;(4)所有制結構6.財政收入占國民收入比例的適度標志是什么(1)保證國家機器正常運轉和行使職能;(2)保證國家必要的宏觀經濟調控能力;(3)有利于正確形成國家與有關各方合理的分配關7.簡述農業(yè)對財政收入的影響。入規(guī)模的決定作用。的制約作用,二者之間存在源與流、根與葉的關系,源遠而流長,根深而葉茂。家社會產品的豐富程度和經濟效益的高低,它是用該國一定收入等幾個指標表示的。經濟發(fā)展水平越高,社會產品就越一般意義上來講,則該國的財政收入總額較大重也較高。2.分析產生虛假性財政收入的主要原因。3.分析農村產業(yè)結構變化對財政收入的影響。1)農村產業(yè)不僅指農業(yè)(農、林、牧、漁),會化、商品化轉變,建立科學的,即農村產業(yè)結構作為一個整體,建立多層次、多產業(yè)的結構。各地區(qū)根據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按照自然規(guī)律發(fā)展優(yōu)勢產業(yè)。(2)農村產業(yè)結構的調整應以資源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品種特色三產業(yè)比重不斷增加的綜合產業(yè)結。(3)農村產業(yè)結構的變化使農村各業(yè)向財政提供的收入將越來越多,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和第三產業(yè)越來越大。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發(fā)展,尤其是蘇南地區(qū)的實踐,已充分證明了農村產業(yè)結構調整是富民強國之路。4.論述籌集財政收入的原則。第四章稅收理論源稅的征稅范圍包括__礦產品___________和__________鹽____。2.現行增值稅是以不含稅價作為計稅基數,即實行了___價外稅___________。3.我國的企業(yè)所得稅采用統(tǒng)一稅率,稅率為25?,F行消費稅采取和___增值稅_________交叉征收的形式,稅率采取_____定額稅率____和_____比率稅率______________兩種形式。1.稅收的主體(B)A、稅務機關B、國家C、海關D、工商機關2.最早提出稅收原則的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A)3.一種稅區(qū)別于另一種稅的主要標志是(B)A、納稅人B、課稅對象C、課稅依據D、稅率結構4.下列稅中,(C)屬于中央稅A、增值稅B、資源稅C、消費稅D、證券交易印花稅(A)A供給彈性大,需求彈性小的商品的課稅B性大,需求彈性大的商品的課稅C求彈性小的商品的課稅D性小,需求唐性大的商品的課稅6.稅制構成的核心要素(C)A、納稅人B、稅率C、征稅對象D、納稅期限7.稅收的強制性依靠的是(C)。A、國家對國有企業(yè)生產資料的所有權B、國家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C、國家的政治權力D、社會習慣勢力8.一種稅區(qū)別于另一種稅的主要標志是(B)。A、納稅人B、課稅對象C、稅率D、稅目9.在稅收要素中,體現納稅人負擔輕重的最主要要素是(A)。AB、附加和加成C、起征點D、減免稅10.直接稅和間接稅的劃分,是(B)。A、按課稅對象的性質分類B、按稅負能否轉嫁分類C、按稅收的管理權限分類D、按稅收和價格關系分類11.農業(yè)稅的計稅標準是(B)。A、農業(yè)收入B、常年產量C、農業(yè)純收益D、農產品銷售收入12.營業(yè)稅實行的是(A)。AB、全額累進稅率C、超額累進稅率D、定額稅率13.土地增值稅實行(D)。A、比例稅率B、超額累進稅率C、定額稅率D、超率累進稅率14.增值稅是以增值額為課稅對象的稅收,從價值構成看,所謂增值額是指(C)。ACV+MB、C+VC、V+MD、C+M15.稅法中規(guī)定的課程對象開始征稅時應達到的一定數額稱為(B)。A、免征額B、起征點C、速算扣除款D、計稅金額16.1978年以前,國有企業(yè)利潤的分配制度總體上是(A)。A、統(tǒng)收統(tǒng)支制B、企業(yè)基金制C、利潤留成制D、承包制17.企業(yè)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A)。A、應納稅所得額B、銷項稅額C、進項稅額D、總產值18.以課稅對象的價格為依據,按一定比例計征的稅種叫(A)。ABC共享稅D、消費稅19.以課稅對象的數量為依據,規(guī)定固定稅額計征的稅種叫(C)。ABCD20.按課稅對象的性質劃分,增值稅屬于(A)。A、流轉課稅B、收益課稅C、財產課稅D、行為課稅21.國家以社會管理者身份參與企業(yè)分配的形式是(A)。A、稅收B、國債C、利潤上繳D、股息或紅利1.稅收的基本特征(ABC)A、強制性B、無償性C、固定性D、有償性2.亞當·斯密在《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則的研究》提出稅收原則(ABCD)A、平等原則B、確實原則C、便利原則D、最少征收原則3.按稅收的計稅依據為標準稅收分為(AD)A、從價稅B、價內稅C、價外稅D、從量說4.按稅負能否轉嫁為標準稅收分為(BC)。A、實物稅B、直接稅C、間接稅D、貨幣稅5.減稅免稅的具體形式(ABD)。A、稅基式減免B、稅率式減免C、稅賦式減免D、稅額式減免6.稅收的形式特征包括(ACE)。A、強制性B、隨機性C、無償性D、信用性E、固定性7.屬于減輕納稅人負擔的措施主要有(ABDE)。A、減稅B、免稅C、加成D、規(guī)定起征點E、規(guī)定免征額8.下列稅收中屬于對流轉額課稅的有(BCD)。A、所得稅B、增值稅C、營業(yè)稅D、消費稅E、印花稅9.營業(yè)稅的納稅人是(CDE)。A事各種貨物銷售的單位和個人B、修理修配業(yè)務的單位和個人C位和個人D產的單位和個人E務的單位和個人10.稅收按照征稅對象分類,可分為(ABCDE)。A、流轉稅類B、所得稅類C、資源稅類D、財產稅類E、特定行為征稅類11.稅率的形式主要有(ACE)。D1.稅收的固定性具有連續(xù)性的含義(T)2.稅收的起征點比免稅額的優(yōu)惠面更加廣泛(F)3.所謂稅收效應就是指以盡可能少的征收費用獲得盡可能多的稅收收入(F)4.稅收是歷史上最早的財政范疇(T)5.稅收的主體是國家(T)6.所謂稅收的社會政策,主要是指所得稅政策(T)7.稅負轉嫁的最早方式是變化商品的價格(T)論數額大小,只規(guī)定同一比例的稅率。2.定額稅率3.累進稅率4.稅負轉嫁5.稅制結構6.稅負歸宿7.利稅分流8.利改稅9.稅收10.納稅人轉嫁的的條件的因素4.簡述稅收的基本特征。.簡述承包經營責任制的弊端。7.簡述“利改稅”的主要功績。哪些力,按照法律程序規(guī)定課稅對象和辦法,以強制、無償方式取作為分配范疇,它與國家的存在有著本質的聯系。社會主義存在稅收的必要性表現在:(1)社會主義國家的存在是稅收存在的前提條件。①國家履行職能,籌集維持國家機器等稅收。②滿足社會各種需要的社會總產品的各項扣形式。③國際間經濟貿易交往發(fā)生國際稅收關系,決定存在稅收。(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決定稅收的存在。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yè)微觀經濟活動和稅收的調控功能。②政府稅收杠桿作用的發(fā)揮,促進企業(yè)。志為轉移的。2.試述實行利稅分流的必要性及其主要內容。第五章財政支出概述轉換。__。.從1983年7月起,國有企業(yè)流動資金改由__人民銀行__________統(tǒng)一管理。財政分配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__籌集收入_________,另一方面是___安排支出___。_____1.財政分配的第二階段(B)A、財政收入B、財政支出C、財政再分配D、財政收入在分配2.(C)決定財政支出的目的,用途,規(guī)模和結構。A、國家性質B、國家政權C、國家職能D、國際制度3.我國整個社會再生產過程得以維持和不斷發(fā)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財力保證是(A)支出。A、生產性B、非生產性C、補償性D、積累性4.財政職能的體現都是更直接地通過(A)執(zhí)行的。A、財政支出B、財政收入C、財政分配D、國家補償5.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基本建設工作量稱為(D)。A、固定資產投資額B、基本建設撥款額C、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投資額D、基本建設投資額6.《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自(B)年施行。A、1994B、1995C、1986D、1996各級政府為實現政府職能對一部分國民收入和往年積累社會財富價值的(C)。A、分散性分配B、結構性分配C、集中性分配D、全面性分配8.固定資產投資的供應方式有(D)。A、撥款B、貸款C、撥改貸D、撥款和貸款1.國家財政支出的目的是(ABC)A、政治目的B、社會目的C、經濟目的D、政權目的2.財政支出按最終用途分為(ABD)A、補償性支出B、消費支出C、生產性支出D、積累性支出3.財政支出按經濟性質分為(AD)A、生產性支出B、補償性支出C、積累性支出D、非生產性支出4.財政支出按補償性分為(AB)A、購買應支出B、轉移性支出C、生產性支出D、非生產性支出5.國家在安排財政支出時相應的要遵循的原則有(ACD)A、效益原則B、平均原則C、公平原則D、穩(wěn)定原則6.影響財政支出規(guī)模的因素有(ABC)A、經濟性因素B、政治性因素C、社會性因素D、收入性因素7.財政支援農業(yè)的內容主要包括(ABCDE)。A、農林、水利、氣象等基本建設支出B、農林企業(yè)挖潛改造資金支出C、農林部門科技三項費用D、農林、水利、氣象等部門的事業(yè)費支出E產支出8.下列支出中,哪些屬于投資性支出(ABCD)。A、基本建設支出B、挖潛改造資金支出C、增撥流動資金D、國家儲備E、支付債券利息9.財政支出按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分類,可分為(BDE)。A、生產性支出B、社會補償性支出C、投資性支出D、積累性支出E、消費性支出10.經濟建設支出,包括有(ABCDE)。A、基本建設支出B、科技三項費用支出C、增撥企業(yè)流動資金支出D、企業(yè)挖潛改造資金支出E、支援農村生產支出1.財政支出是指國家對財政收入進行計劃性安排使用,是財政分配的第二階段。(T)2.財政支出的目的可分為政治,社會和經濟三種目的。(T)3.財政支出的原則是指導人們開展財政支出活動的準則。(T)4.經濟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主要標志是財政收入大于支出。(F)民收入和往年累積社會財富價值2.積累性支出3.消費性支出4.生產性支出性支出.指國家行使政治和社會職能而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1)各級政權機構執(zhí)行公務需要開支的公務員工薪、各種勞務支出及用于購買商品的支出;(2)支付利息支出;(3)各種補轉移性支出。土地及無形資產購置、國家儲備等支出。政支出規(guī)模更能反映財政活動的規(guī)模3.簡述影響財政支出規(guī)模的因素(1)經濟性因素。經濟性因素是影響財政支出的最指的經濟性因素主要是指一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經濟體制的類型和政府的經濟干預政策等。(2)政治性因素。政治性因素對財政支出規(guī)模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穩(wěn)定。二是政體結構的行政效率。(3)社會性因素。社會性因素,主國人口狀態(tài)、文化教育背景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財政支出規(guī)模。政支出用途分類的意義表現在哪些方面5.簡述按財政支出歸屬部門分類的意義。6.簡述按財政支出經濟性質分類的意義。資的特點有哪些排財政支出的基本原則。2.試述財政投資對產業(yè)結構的能動作用。第六章購買性支出1.固定資產擴大的資金來源主要是(A)A、積累基金B(yǎng)、折舊基金C、積累基和折舊基金D、外來投資2.(A)是充分發(fā)揮企業(yè)現有固定資產的作用,提高生產能力的有效途徑AB、更換固定資產C、長期使用現有固定資產D、對舊固定資產進行改造3.農業(yè)資金的投入應解決的問題(B)A、提高農業(yè)勞動生產率B、安排好資產的來源程序C、安排好農業(yè)投資的資金支出D、提高農業(yè)投資的資金利用率4.使用行政管理支出的機構都是(C)A、物質生產部門B、企業(yè)C、非物質生產部門D、工業(yè)5.(A)是第一生產力,是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量AB、教育C、現代先進生產技術D、現代管理方式1.按固定資產的經濟用途固定資產可分為(AB)A、生產性固定資產B、非生產性固定資產C、基本建設固定資產D、非基本建設固定資產2.按照基建項目的性質基建支出分為(ABCD)A、新建B、擴建C、改建D、重建3、按照基建支出投入的方向基本建設支出分為(AC)A、生產性支出B、預算內投資基建支出C、非生產性基建支出D、預算外投資的基建支出4、定員定額管理在內容上分為(AC)A員管理B5、單位預算應采取的預算管理方法(ABCD)A、核定收支B、定額或定項補助C超支不補,結余留用D、收入上繳民生活服務的物質資料(T)2.基本建設支出是國家財政用于固定資產的資金支出(F)3.國家對農業(yè)的投入主要是通過國家財政和銀行信貸兩條渠道來進行的(T)4.社會消費性支出是滿足社會共同需要的支出,是財政實現國家職能的重要手段(T)5.國家的基本支出是國防支出(F)6.使用行政管理支出的機構都是非物質生產部門(T)7.國防支出是指財政用于陸??杖娊ㄔO和其他國防建設的經費支出(T)1.投資性支出2.固定資產支出3.支援農業(yè)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科學衛(wèi)生支出的性質和意義和影響我國行政管理支出的主要因素第七章轉移性支出________,它是對市場機制的一種補充和矯正。2.財政補貼的起因直接或間接與____價格_________有關。財政_________支出。______價格體制_____不合理是產生財政補貼及其發(fā)生副作用的直接原因。因此________價格改革_____是財政補貼制度改革的重要前提。1.社會保障的對象是(C)A、手工業(yè)者B、農民,工人C、全體社會成員D、老人和小孩2.(A)是政府的一種無償性支出,是財政支出的一種特殊形式。A、財政補貼B、社會保障C、投資性支出D、財政平衡3.社會經濟關系的實質是(D)。A、貨幣關系B、社會關系C、經濟關系D、利益關系4.財政補貼制度改革的適度原則,要求掌握補貼的(D)。ABC、地區(qū)界限D、數量界限我們稱之為(B)。A、財政補貼B、財政貼息C、現金補貼D、價格補貼1.世界各國的社會保障資金的來源是(AD)A、社會保險稅B、稅收C、財政支出D、C中面向居民個人的資金2.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方式(ABC)A、完全基金制B、積累制C、現收現付制D、部分基金制3.社會保障資金的管理方式有(ABC)A、高度統(tǒng)一管理模式B、分散管理模式C、統(tǒng)分結合的模式D的模式4.財政補貼的內容是(ABCD)A、價格補貼B、企業(yè)虧損補貼C、財政貼息D、稅式支出5.財政補貼按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分類,可分為(AD)。A、對生產的補貼B、對分配的補貼C、對投資的補貼D、對消費的補貼E、對交換的補貼6.財政補貼制度改革的原則有(ABCD)。A資源配置原則B、收入低線傾斜政策C、適時適度原則D、各種經濟杠桿配套改革原則E、增產節(jié)約,開辟財源的原則7.財政補貼主要包括(ABCDE)。A無償支付給企業(yè)和個人的資金B(yǎng)、實物補貼C、購買補貼D、稅收支出和財政貼息E、規(guī)章制度補貼1.社會保障的對象是老人和小孩。(F)2.世界的大多數經濟發(fā)達國家普遍采用社會保險稅來湊集社會保險資金。(T)3.社會保障是政府的一種無償支出,是財政支出的一種特殊形式。(F)1.社會保障2.財政補貼3.財政貼息4.政策性虧損5.企業(yè)虧損補貼6.現金補貼7.實物補貼.簡述財政補貼的客觀依據。4.簡述我國財政補貼內容與西方國家的區(qū)別。5.簡述財政補貼制度改革的原則。2.試述財政補貼的作用。第八章國債缺口而采取___有償_____方式籌集收入。2.國債最基本的功能是_____彌補財政赤字__________。3.公債如期還本付息,是保持_____政府信譽________的重要條件。4.國際公認的外債規(guī)模的指標主要有_____償債率_____和____負債率________。1.彌補財政赤字的最佳選擇(C)A、擴大內需B、增加公支出C、國債D、減少公支出2.中期國債的償還期限是(C)A、1年B、2年C、1-10年D、10年3.長期國債的償還期式(D)以上A、1年B、2年C、1-10年D、10年4.國債的方式不包括(A)A、抽簽法B、公募法C、報銷法D、公賣法5.政府以債務人的身份,根據信用原則取得的財政收入是(C)。A、上交利潤B、稅收C、發(fā)行公債D、專項收入6.公債與其他財政收入形式明顯區(qū)別是(D)。A、強制性B、靈活性C、直接返還性D、有償性7.國家信用的基本形式是(C)。A、銀行借款B、貸款C、公債D、透支8.公債的基本功能是(B)。A、調節(jié)經濟B、彌補財政赤字CD、穩(wěn)定貨幣流通9.各國政府償還國債的基本手段是(D)。A、設立償債基金B(yǎng)、預算盈余C、經常性預算收支D、發(fā)行新債10.我國國庫券的發(fā)行是從(C)年開始的。A、1979B、1980C、1981D、198511.將公債劃分為國內公債和國外公債,是按照(D)。AB、流通與否CD、發(fā)行區(qū)域不同12.國債作為一種取得財政收入的形式,首先在(C)牢固地確立起來。A、地中海沿岸B、西班牙C、荷蘭D、英國A、彌補財政赤字B、籌集建設資金C、擴大內需D、調節(jié)經濟A、內債B、強制國債C、外債D、自由國債A、公募法B、包銷法C、公賣法D、攤派法4.國債的償還方式有(ABCD)償還法A、買銷B、抽簽C、一次D、調換5.公債產生的基本條件是(AE)。A、政府支出的需要B、商品貨幣經濟高度發(fā)達C、公債利息較高D、完備的證券市場E、社會上存在借貸資本6.公債償還的資金來源,主要有(ABCD)。A、經常性預算收入B、預算盈余C、發(fā)行新債收入D、償債基金E、信貸基金7.公債的作用包括(ABCDE)。A、彌補財政赤字B、調節(jié)預算收支差額C調節(jié)產業(yè)結構籌集資金D、調節(jié)宏觀經濟運行E、促進對外開放8.政府公開向社會發(fā)行債券的主要方式有(ABCDE)。A推銷B、委托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代售C、特別發(fā)行D、在金融市場出售債券E、支付發(fā)行9.各國償還國債的方法有(ABCDE)。A、輪次償還法B、比例償還法C、一次償還法D、市場買銷法E、抽簽償還法10.我國衡量債務適度規(guī)模的指標體系主要有(ABCD)。A、對外債務使用效益的指標體系B、債務增長指標體系C、債務清償率指標體系D、債務負擔率指標體系E規(guī)模1.國債存在和發(fā)展的必備條件是國家職能的需要和商品貨幣經濟的發(fā)展。(T)2.彌補財政赤字是國債產生的直接動因。(T)3.中期國債是指償還期在5年以內。(F)1.國債2.國債市場3.國家信用4.貨幣公債5.保值公債的發(fā)行原則容公債規(guī)范化管理應遵循哪些原則述公債產生和發(fā)展的條件。有哪些要有哪些債與稅收等其他財政范疇的區(qū)別。第九章國家預算1.國家預算由中央預算和(D)組成A、省總預算B、市總預算C、自治區(qū)總預算D、地方總預算括(A)類型A、條文法B、權責法C、程序法D、組織法B)通過A、1993年B、1994年C、1995年D、1996年4.國家預算的執(zhí)行機構由(C)和職能機構組成A、國務院B、省政府C、各級人民政府D、各級人大A、單式預算B、增量預算C、復式預算D、零基預算A、單式預算B、分預算C、復式預算D、總預算A、公開性B、完整性C、可靠性D、統(tǒng)一性4.國家預算法主要分為(B)種類型A、兩種B、三種C、四種D、五種預算年度是指國家預算收支起止的有效年限,通常指十年(F)1.國家預算2.預算外資金外資金的內容做好哪些準備工作家年度財政收支。金是其所有權和支配權都歸政府所有,只是不納入政府預算內管理的,但卻府履行職能需要的財政資金。1.答:(1)公平性。(2)完整性。(3)可靠性。(4)統(tǒng)一性。(5)法律性。(6)年度性。2.答:一是行政性收費。二是事業(yè)性收費。三是政府性基金(附加)。四是政府性提成。五務性收入。3.答:(1)對本年度預算執(zhí)行情況的預測和分析。(2)擬定下年度預算收支控制指標。(3)頒發(fā)編制國家預算草案的指示和具體規(guī)定。(4)修訂預算科目和預算表格。1.答:(1)正確貫徹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國家預算是國家的基本財政收支計劃,直的實現以及國民經濟發(fā)展的規(guī)模和方向。因此,黨和國家在各個時期務以及為實現這些任務而制定的各項方針政策,就是預算編制的首要求,根據黨和國家制定的具體方針政策來組織收入和安排支出。(2)正確處理國家預算與展計劃的關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是國家發(fā)展國民經濟的總計經濟建設的規(guī)模和速度,也規(guī)定了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比例關系。而的基本財政計劃,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發(fā)展的財力保證,二者的關系實質上是財政與經濟的關系。由于經濟,同時又要通過國家預算促進、制約和監(jiān)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計劃的執(zhí)行。(3)堅持預算余。預算收入的安排要實事求是,并積極開辟財源,努力增加收入;預算生活和生產各方面的合理需要。首先,要把必要的支出打足,再考慮發(fā)缺口,不隨意加大支出指標。其次,要按規(guī)定留足財政預備費以及增設必要的周轉金,把收支預算安排在積極可靠的基礎上。第十章財政管理體制。2.財政管理的特性表現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3.財政管理的主要目標是_________________。4.建國以來,我國財政管理體制由的管理體制,逐步實行多種形式的1.財政管理體制的中心組成部分是()A、國家預算管理體制B、國家稅收管理體制C、國家信用管理體制D、國家投資管理體制2.國家預算管理體制的基本原則是()A、統(tǒng)一領導B、分級管理CD、統(tǒng)一領導,分級管理3.整個國有資產管理重點是()A、有形資產B、無形資產C、經營性國有資產D、非經營性國有資產4.至今為止,我國的預算管理體制公調整和改革了()D選5.在預算執(zhí)行中,組織新的預算收支平衡的一個重要方法是()。A、動用預備費B、編制預算草案C、動用周轉金D、預算調整6.我國現行財政管理體制的類型屬于()。A分稅制為基礎的分級財政體制B行多種形式的財政包干體制C理體制D集權為主,適當下放財權的體制7.各級預(決)算應由同級()審查批準。AB、財政部門C、稅務部門D、人民代表大會8.()是建立財政管理體制的基本原則。A、責權利相結合B、統(tǒng)一領導,分級管理C、統(tǒng)籌兼顧D、收支掛鉤9.財政管理體制是財政上的一項根本制度,它屬于()。A、經濟基礎B、上層建筑C既非經濟基礎,又非上層建筑D、既是經濟基礎,又是上層建筑1.財政管理體制建立和完善的原則是()A、統(tǒng)一領導B、以社會注意市場經濟體制為基礎C、從國情出發(fā)D、以國家經濟管理體制相適應2.稅收管理權限包括()A、稅收立法權B、稅收征管權C、稅收管理權D、稅收減免權3.按國有資產的經濟用途分為()A、經營性國有資產B、非經營性國有資產CD、有形資產4.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中的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包括()。A、增值稅B、證券交易稅C、資源稅D、營業(yè)稅E、消費稅5.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按稅種把收入劃分為()。A、中央稅B、地方稅C、增值稅D、營業(yè)稅E、中央和地方共享稅6.我國財政管理體制大體上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類型()。A度集中的財政管理體制B權為主,適當下放財權的財政管理體制C種形式的財政收支包干體制D稅制基礎上的財政管理體制E為主的體制7.財政管理追求的雙重效益是指()。A、宏觀效益B、微觀效益C、經濟效益D、社會效益E、中觀效益1.國家預算管理體制是財政管理體制的中心組成部分。()2.財政管理體制的實質是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的自己分配關系。()3.激勵國家預算管理體制的基本選擇是統(tǒng)一領導,分級管理。()4.國有資產的重點是非經營性國有資產。()1.國家預算管理體制2.國有資產3.財政管理4.財政管理體制5.預算調整6.單式預算7.復式預算8.分稅制2.論述分稅制財政體制的主要內容。.試述分稅制改革前,我國財政管理體制存在的弊端。第十一章財政平衡濟調控目標是_______________。2.財政赤字和信用膨脹是造成_______________的重要原因。3.舉債收入彌補收支差額后仍有赤字,靠增發(fā)貨幣彌補,此種赤字稱為____。4.財政結余有兩種形式:一種是__________,表現為銀行帳戶的__________;一種是_______________,表現為工商企業(yè)的_______________。5.財政、信貸平衡的實質是____________。A、C+S=G+XB、C+S+T=I+G+XC、C+S+T=C+I+XD、C+S+T+M=C+I+G+X2.財政平衡是實現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平衡的()。A、前提條件B、內在因素C、重要保證D、關鍵措施3.我們所說的財政平衡的概念是指()。4.在彌補財政赤字的方式中,最易引起通貨膨脹的方式是()。A、動用財政結余B、發(fā)行政府債券C、向銀行透支D、增稅5.實現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平衡的關鍵取決于()。A、企業(yè)收支平衡B、信貸收支平衡C、財政收支平衡D、財政收支和信貸收支統(tǒng)一平衡6.1978年以前我國產生財政赤字的根本原因是()。A、調整價格B、基本建設規(guī)模過大C對企業(yè)放權讓利D、提高職工收入水平7.在宏觀調控目標中,最主要的是()。A、財政、信貸、外匯與物資的綜合平衡B、資源合理配置C、經濟增長D、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的平衡8.下列哪些手段會直接增加社會總需求()。A、增加稅收收入B、減少財政支出C、增加債務收入D、增加政府投資A、財政平衡不是絕對平衡B、要用動態(tài)平衡的觀點C、要有全局的觀點D、注意平等的真實性2.財政后備是預算編制時必須考慮的問題,它通常表現為()A、預備費B、預算周轉金C、預算外資金D、信貸基金E、規(guī)費收入3.實現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平衡的關鍵取決于()之間的統(tǒng)一平衡。A、企業(yè)收支B、信貸收支C、財政收支D、物資收支E、外匯收支4.為了達到抑制社會總需求的目的,應該()。A、增加稅收B、減少稅收C、增加財政補貼D、減少財政補貼E、增加財政支出1.財政平衡就是國家收支絕對平衡()2.財政平衡我們要考慮時間因素,不能靜止的研究()3.赤字也是財政調節(jié)經濟的手段()4.稅收是屬于財政政策的政策工具()1.財政平衡2.均衡財政3.非均衡財政4.財政收支平衡5.硬赤字6.軟赤字7.財政結余8.財政赤字9.財政透支10.財政投融資11.信用膨脹平衡與社會總供求的關系3.簡述財政收支平衡的意義。4.簡述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模式的選擇。在哪些方面行作用的特點。策與貨幣政策的同方向組合是指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反方向組合是指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1.下列不屬于財政政策特征的是()A、法制性B、穩(wěn)定性C、概括性D、系統(tǒng)性2.下列不是按目標性質劃分的財政政策式()A、供給管理型財政政策B、配置型財政政策C、穩(wěn)定型財政政策D、在分配型財政政策3.財政政策的內容從構成不包括()A政策目標B、政策原則C、政策主體D、政策工具4.下列能刺激經濟增長,擴大就業(yè),但會帶來通貨膨脹的是()A、雙緊政策B、雙松政策C財政政策與松貨幣政策D、松財政政策于今貨幣政策5.為了解決結構平衡問題,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組合方式是()。A、“雙松”政策B、“一松一緊”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C雙緊”政策D、“一緊一松”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6.當總供給>總需求經濟呈劇烈波動時,應采用()。A、雙松政策B、雙緊政策C、財政平衡政策D、財政赤字政策7.當總需求>總供給經濟呈劇烈波動時,應采用()。A、雙松政策B、雙緊政策C、財政平衡政策D、財政盈余政策1.財政政策的特征包括()A、法制性B、穩(wěn)定性C、概括性D、系統(tǒng)性2.財政政策按作用對象劃分位()A、微觀財政政策B、宏觀財政政策C、中觀財政政策D、客觀財政政策3.積極財政政策特征有()A、穩(wěn)定性B、適應性C、時效性D、深刻性4.實行貨幣政策,調節(jié)貨幣供應量的政策工具為()。A、公開市場業(yè)務B、貼現率政策C、法定準備率D、匯率政策E、控制利息率5.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組合方式通常有()。A、松的財政政策和松的貨幣政策B、緊的財政政策和緊的貨幣政策C、緊的財政政策和松的貨幣政策D、松的財政政策和緊的貨幣政策E政策和中性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2.財政政策工具3.擴張性財政政策性財政政策5.貨幣政策2.簡述財政、貨幣政策搭配的方式。其適用條件。第一章財政概述1.市場失靈市場缺陷私人物品答題要點:公共物品(publicgoods)是這樣一些產品,不論每個人是否愿意購買它們,它們帶來的好處不可分開地散布。答題要點:私人物品(privategoods)是這樣一些產品,它們能分割開并可分別地提供給不同的個人,也不帶給他人外部失靈率對應的,也就是說,市場在資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斷、信息不充分、外部效應與公共物品答案要點:(1)社會公共需要是社會公眾在生產、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的需要,它不是普通意義上的人人有份的個人需要或個別需要的數學加總。(2)社會公共需要是每一個社會成員可以無差別地共同享用的需要,一個或一些社會不排斥其他社會成員享用。(3)社會成員享用社會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價(如交稅或付費),但這里的規(guī)則不是等出與其所得是不對稱的,不能說誰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出就不得享用。(4)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物質手段只能來自社會產品的剩余部分,如果剩余產品表現是對“M”部分的抽取。和干預市場的手段或政府的經濟作用是什么(1)行政、法律手段。(2)組織公共生產。(3)財政手段。第二章財政職能物力、財力等社會經濟資,形成合理的經濟結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含義通常是指對國民收入的分配。財政的收入再分配職能是指通過財政分或“合理”的標準。能是指通過財政分配實現充分就業(yè)、物價穩(wěn)定、經濟增長及國際收觀經濟政策目標的職責。1.答:(1)調節(jié)資源在積累和消費之間的配置。(2)調節(jié)資源在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企業(yè)和個人)之間的配置。(3)調節(jié)資源在不同產業(yè)部門之間的配置。(4)調節(jié)資源在不同地2.答:再分配職能的主要內容是通過調節(jié)企業(yè)利潤水平和居民個人收入水平實現收入配。的主要目的是使企業(yè)的利潤水平能夠比較客觀地反映企業(yè)的生產經營力狀況,使企業(yè)在條件大體相同的情況下獲得大體相當的利潤,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平等的競爭環(huán)境。策,即既要合理拉開收入水平差距,又要防止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3.答:要做到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的平衡,包括總量平衡與結構平衡。(1)調節(jié)社會供求總量的平衡。(2)調節(jié)社會供求結構的平衡。1.答:(1)財政資源配置職能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調節(jié)、引導人力、物力、財力等社會經濟資源,形成合理的經濟結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收入分配的含義通常是指對國民收入的分配。財政的收入再分配職能是指通過財政分公平”或“合理”的標準。(3)財政的經濟穩(wěn)定職能是指通過財政分配實現充分就業(yè)、物價穩(wěn)及國際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標。也就是財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承擔國民經濟第三章財政收入概述1.預算收入部分預算外收入.農業(yè)重的含義,既是一個過程,又是一定量的資金。包括兩個階段:收入與支出。財政收入,作為一個過程,它是財政分配的第一階織收入,籌集資金階段;財政收入作為一定量的資金,它是國家通過一定形式和渠道集中起來的一種貨幣資金,即用貨幣表現的一定量的社會產品價值。是財政收入主要來源。無償收入是在國民收入或國民生產總值分配再分配過權力和財產權力按照法律程序無償取得的收入,如各種稅收收入、國有企業(yè)上繳的利潤、罰沒收入等等。其各級政府憑借信譽在國內和國外發(fā)行債券取得的收入和各種借款按照法律和契約規(guī)定按時還本付息。4.虛假性財政收入是指財政收入不代表真實的貨幣價值量。類:一是以財政收入來源入、集體經濟收入、個體經濟收入、營經濟收入或外商獨資經濟收入等;二是以財政收入來源中的部門產部門和流通部門收入,第一產業(yè)部門、第二產業(yè)部門和第三產業(yè)部門收入等。2.答:(1)經濟發(fā)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制約。(2)生產技術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制約。(3)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對財政收入的制約。(4)價格對財政收入的影響。(5)財政收入的客觀最高(低)界限。3.答:(1)發(fā)展經濟,廣開財源。(2)兼顧國家、企業(yè)、勞動者個人三者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3)區(qū)別對待,合理負擔。(4)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4.答:(1)搞活微觀經濟,提高產品質量,減少積壓滯銷。(2)嚴格遵守財經紀律,防止發(fā)生用信貸創(chuàng)造財政收入的違反信貸原則的行為。(3)建立合理的固定資產折舊提存制度。(4)搞好協(xié)作生產,防止產品變質。5.答:(1)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的影響和制約;(2)國家分配政策和財政收入表現形式;(3)國有企業(yè)利潤分配制度變化;(4)所有制結構。6.答:(1)保證國家機器正常運轉和行使職能;(2)保證國家必要的宏觀經濟調控能力;(3)確形成國家與有關各方合理的分配關系。經濟的基礎,也是財政收入的基礎。農業(yè)對財政收入的影響主要表現在:(1)直接來自農業(yè)的收入,主要是農業(yè)稅。農業(yè)稅在全部財政收入中占的比重很小。(2)入,表現在農業(yè)部門創(chuàng)造的一部分價值轉移到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yè)部分實現。礎性的制約作用,二者之間存在源與流、根與葉的關系,源遠而流長,根深而葉茂。家社會產品的豐富程度和經濟效益的高低,它是用該國一定收入等幾個指標表示的。經濟發(fā)展水平越高,社會產品就越收入就越多,從一般意義上來講,則該國的財政收入總額較大國內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的比重也較高。收,那么,它就不代表真實價值的實物量。產生虛假財政收入的原因主要有:(1)生產和收購不符合社會需求的產品形成積壓滯銷。不適合社會需求、質量不合格而呆價值(包括工業(yè)企業(yè)上交的稅利)沒有最終實現。所以說,工業(yè)企業(yè)上交的稅利就是虛假財政收入。(2)中間產品征稅產生虛假收入。財政收入一部分來源于整體產品(如汽車)零部件制造和加工環(huán)節(jié)的稅收(如增值稅、所得稅)。如果一部分中間產品在繼續(xù)加工中報廢,由其中的上交的財政收入就是虛假收入。還有一種情況是,在產品組裝過程中,由于某幾、配套件不齊全,不能制成最終產品,而使得其他已經納稅的零部件、配套件擱或者變質腐料失去使用價值,這樣,這些中間產品上交的稅款等等也形成虛假的財政收入。(3)挪用銀行貸款頂代稅收和利潤上繳產生虛假財政收入。企業(yè)經營過程中,違反國家規(guī)定,擅自挪用、截留上交稅金和利潤,年終決算時,尋找各種借口(如產成品積壓等)向銀補交稅利。這樣也能造成虛假財政收入。(4)非法經營,弄虛作假所得上交,造成虛假財政收入。不法分子違反國家規(guī)定非法生產、(5)按原值計算折舊,少提不提折舊產生虛假財政收入。國有企業(yè)固定資產一般是交付使取折舊費,并將其攤入產品成本。由于機器設備等固整折舊率。有的企業(yè)甚至根本不提折舊。這樣,就產生折舊,虛增企業(yè)利潤。因此,企業(yè)上繳的所得稅或利潤中就含有虛假收入。3.答:(1)農村產業(yè)不僅指農業(yè)(農、林、牧、漁),而且應在農、林、牧、漁全面發(fā)展的基礎會化、商品化轉變,建立科學的現代農村產業(yè)結構,即農村產業(yè)結構作多層次、多產業(yè)的結構。各地區(qū)根據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按照自然規(guī)律發(fā)展優(yōu)勢產業(yè)。(2)農村產業(yè)結構的調整應以資源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品種特色三產業(yè)比重不斷增加的綜合產業(yè)結。(3)農村產業(yè)結構的變化使農村各業(yè)向財政提供的收入將越來越多,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和第三產業(yè)越來越大。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發(fā)展,尤其是蘇南地區(qū)的實踐,已充分證明了農村產業(yè)結構調整是富民強國之路。。直、單位、個人和各經濟成分的物質利益關系。組織財政收過程。它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的原則,要求兼顧和處理好國家與有關方面的物質利益關系。(2)增產節(jié)約,開辟財源的原則。要求從發(fā)展經濟中尋求財源,增加財政收入,要求增產與節(jié)約并重。(3)正確處理籌則。通過財政諸范疇經濟杠桿作用的發(fā)揮,為財政收入創(chuàng)造穩(wěn)固的來源。(4)區(qū)別對待、合理負擔的原則。區(qū)別對待表現在多方面。其中,對經濟平是指生產中采用先進技術的程度,又稱之為技術進步。生產技術水平制約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技術進步導致生產速度加快、生產質量第四章稅收理論1.礦產品鹽3.統(tǒng)一比例33%4.增值稅比例稅率定額稅率B7.C小,只規(guī)定同一比例的稅率。亦稱“固定稅額”,是稅率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按征稅對象的一定計量單位規(guī)不是規(guī)定征收比例。對象數額的大小,劃分若干等級,每個等級由低到高規(guī)定相應的稅象數額越大稅率越高。格稅款轉嫁給他人負擔的過程,即最初繳納稅款的法定納稅人,不一定是該項稅款的最后負擔者。定時期以某種稅或某類稅為主體與其他稅種相互聯結配套的稅收體系。簡單地講就是稅收體系的布局問題。嫁中的稅負的最終落腳點,只要稅收的轉嫁過程結束,稅負總要7.利稅分流是指國家參與國有企業(yè)利潤分配所采取稅收(即所得稅)和上交利潤兩種形式一種形式。國國有企業(yè)利潤分配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是指把國有原來向國家上交的利潤改為由國家征稅。治權力,按照法律程序規(guī)定課稅對象和方法,以強制、無償方式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的條件下,稅額的大小決納稅人的負擔水平,也是制約財政收入多少的因素。稅三種:比例稅率、累進稅率和定額稅率。1.答:(1)為經濟建設積累資金。(2)體現公平稅負,促進公平競爭。(3)體現國家產業(yè)政策,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資源的合理配置。(4)調節(jié)分配。(5)體現充分發(fā)揮市場作用與加強宏觀調控的一致性。(6)維護國家權益,促進對外經濟交往的發(fā)展。(7)監(jiān)督經濟活動,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轉嫁的程度還受諸多因素的制約,主要有供求彈性的大小、稅種的不同、課稅范圍的寬窄以及稅負轉嫁與企業(yè)利潤增減的關系等。(1)求彈性小的商品的課稅較易轉嫁,供給彈性較小、需求彈性大的商品的課稅不易轉嫁。(2)商品課稅較易轉嫁,所得課稅一般不能轉嫁。(3)課稅范圍寬廣的商品的課稅較易轉嫁,課稅范圍較窄的商品的課稅難以轉嫁。(4)生產者謀求利潤目標對稅負轉嫁的關系。3.答:(1)經濟結構決定稅制結構。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從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看,社會經模和比例決定稅收收入的增長速度、規(guī)模和比例。二是從生產關系來看所有制結構決定一定的稅制結構。三是從國民經濟部門來看,一定的產業(yè)結構決定一定的稅制結構。(2)稅制結構反作用于經濟結構。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的收入結構影響社會經濟形式的結構。二是稅收在各部門間的收濟的部門結構。三是稅收在各種產品間的收入結構影響社會的產品結構。4.答:(1)強制性。是指征收上的強制性,不以納稅人是否自愿為轉移,依法計征,違法必究。(2)無償性。是指國家征稅以后,不再直接返還給納稅者,也不需要對納稅人付出任何代價。(3)固定性。是指各級政府征稅應按照法律程序批準的稅法規(guī)定的方法和標準課征聯系的統(tǒng)一整體,是任何社會制度。,稅收和稅制是兩個不同范疇的概念。稅收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分基礎范疇;稅制則是屬于社會上層建筑范疇。稅制是根據國家的稅收政這種特殊分配關系的表現形式,具體表現為稅收體系和各稅種等稅制要素。大生產復雜關系的不斷變化和矛盾的顯示,日益暴露出了許多問題:(1)在所得稅實際不平等負擔的基礎上進行承包,不能有效地促進企業(yè)公平競爭。(2)所得稅基礎上的承包,削弱了稅收杠桿作用。(3)承包制對產業(yè)結構和財政收入帶來消極影響。(4)稅前還貸助長了固定資產投資膨脹。(5)不利于企業(yè)改善經營管理,助長了企業(yè)短期行為。國國有企業(yè)利潤分配制度的一項重要改革,它是指把國有企業(yè)原來向利改稅分兩步走:第一步于1983年推行,主要內容是于1984年推行,主要內容是把原工商稅劃分為產品稅業(yè)稅和鹽稅;開征調節(jié)稅和資源稅,恢復和開征一些地方稅等。來向國家上交的利潤,改為由國家征稅。利改稅的主要功績在于:(1)實行利改稅,使國家與企業(yè)的利潤分配關系具有了法律的強制性,相對穩(wěn)定了國家與企業(yè)的利潤分配關系。(2)以法律形式強化了國家與企業(yè)的分配結構,促使分配結構更趨合理。(3)促使企業(yè)轉換經營機制,改善經營管理。(4)增強了企業(yè)自我改造、自累、自我發(fā)展的能力。辦法,以強制、無償方式種形式。稅收作為分配范疇,它與國家的存在有著本質的聯系。社會主義國家存在稅收的必要性表現在:(1)社會主義國家的存在是稅收存在的前提條件。①國家履行職能,籌集維持國家機器等稅收。②滿足社會各種需要的社會總產品的各項扣形式。③國際間經濟貿易交往發(fā)生國際稅收關系,決定存在稅收。(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決定稅收的存在。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yè)微觀經濟活動和稅收的調控功能。②政府稅收杠桿作用的發(fā)揮,促進企業(yè)。志為轉移的。2.答:必要性:(1)國家以社會管理者和國有資產所有者的雙重身份行使職能。前者對所有企業(yè)征收所得稅,后者分享部分企業(yè)利潤,以體現所有權。(2)實行利稅分流,改變國有要求。(3)變以往形成的、臨時性的不規(guī)范的分配形式,有利于從機制上體現轉換企業(yè)經營機制的要求。(4)實行利稅分流,改革企業(yè)利潤分配制度,能夠分別發(fā)揮所得稅分體現了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加強和改善國家宏觀調控的需交利潤兩種形式,而不能只采取稅收或上交利潤某一形式。其主要內容:(1)統(tǒng)一企業(yè)所得稅稅率。將國有企業(yè)所保證財政收入穩(wěn)步增長。(2)建立規(guī)范、合理的企業(yè)所得稅稅基。如規(guī)范成本范圍和標準;取消稅前還貸。(3)取消對國有企業(yè)征收“能源交通重點建設基金”和“預算調節(jié)基金”。(4)導致不同形式分配稅后利潤。第五章財政支出概述后發(fā)展往年累積社會財富價值出主要指用來直接增加社會物質財富及國家物資儲備的支出。主要包括:擴設投資,增撥企業(yè)流動資金,國家物質儲備,支援農業(yè)生產資金和非生產性基本建設支出等等。費性支出指國家財政用于社會共同需要方面的支出,包括行政、文教、科學、衛(wèi)生、育等公共消費和勞務支出,以及國防經費等支出。性支出指與物質生產有直接關系的各項支出,例如生產性基本建設支出,技術改金,增撥企業(yè)流動資金,支援農業(yè)支出等等。國防經費,文化、教育、科學、衛(wèi)生經費等等。6.經常性支出指國家行使政治和社會職能而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1)各級政權機構執(zhí)行公務需要開支的公務員工薪、各種勞務支出及用于購買商品的支出;(2)支付利息支出;(3)各種補助及其他轉移性支出。大再生產支出,主要包括基本建設投資、挖潛改造資金,增撥流動資金購置、國家儲備等支出。角度出發(fā),根據一定的標志,把各種不同用途的財政支地使用財政資金,加強對財政資金的管理和監(jiān)督。1.答:(1)效益原則。(2)公平原則。(3)穩(wěn)定原則。2.答:和支配的規(guī)模,通常并不代表實際發(fā)生的規(guī)模。而財政支出規(guī)模,無論無一例外地表現為財政對國民收入及國內生產總值的實際使用和支配財政在國民收入及國內生產總值使用過程中的活動。從財政支出與社個財政分配活動起始于財政收入,但只有通過財政支出才能得以最終體現出財政的宏觀調控能力。因為,財政職能的體現都是更直接地通過財政支出執(zhí)行的。3.答:(1)經濟性因素。經濟性因素是影響財政支出的最根本因素。這里所指的經濟性因素主要是指一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經濟體制的類型和政府的經濟干預政策等。(2)政治性規(guī)模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穩(wěn)定。二是政體結構的行政效率。(3)社會性因素。社會性因素,主要指一國人口狀態(tài)、文化教育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財政支出規(guī)模。4.答:按支出用途分類,其意義主要表現在:(1)各項支出從用途看,體現著國家實現其職能和政治、經濟等任務所進行的集中性分配(2)按用途分類,可以明顯表示出國家執(zhí)行的方針、政策,對于圍繞國家的方針、政策加強財政管理和宏觀經濟調控具有重要意義。(3)各級政府的財政支出,是根據財權、事權統(tǒng)一的原則劃分確定的,按照支出用途分類,政府的事權及其職能分工。答:財政支出按歸屬部門分類的意義,主要表現在:(1)國家執(zhí)行職能,一方面需要財力保證,另一方面需要設立相應機構,依靠各級政府各事業(yè)部門和單位行使職能。財政機關按照一定的審批程序把相當數額的費用撥付給各有關職能部門,通過它們合理、有效地使用資金、經費和費用,就是實現國家各級政權、各部門職能的有力保證。(2)這種分類方法,便于明確職能部門的支出范圍及其應負的管理支出的責任。既有利于對職能部門資金和經費、費用的使用效果進行考核,以期更有效提高資金、經費和費用的使用效益。.答:按支出的經濟性質分類有兩種方法:一是生產性支出和非生產性支出。這種分類方法的意義在于:(1)兩種不同性質的支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