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蓼莪》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表格式)《大學語文(第四版)》(高職版)_第1頁
第1課 《蓼莪》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表格式)《大學語文(第四版)》(高職版)_第2頁
第1課 《蓼莪》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表格式)《大學語文(第四版)》(高職版)_第3頁
第1課 《蓼莪》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表格式)《大學語文(第四版)》(高職版)_第4頁
第1課 《蓼莪》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表格式)《大學語文(第四版)》(高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語文(第四版》(高職版)課題(章節(jié)、標號和本課的題目)蓼莪教學目標(從傳授知識、訓練技能兩方面說明):一、了解本詩所抒發(fā)的父母去世后,子女無以回報父母恩德的終天長恨。二、掌握本詩感情真摯、強烈的感情,特別是寫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一段。三、了為“比興”;其他直抒其情、直陳其事而不譬狂的,是“賦”法。本詩所抒發(fā)的父母去世后,子女無以回報父母恩德的終天長恨。PPT課件圖片板書設計(主板書標題、層次、圖形位置、分欄區(qū)個數(shù)、副板書位置等):蓼莪一、二章寫詩人未能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第三章寫詩人以“瓶之罄矣,維霉之恥.”暗喻人民的困苦是統(tǒng)治者的恥辱。第四章寫詩人欲報父母之恩而父母卻過早離世。五六章抒寫詩人不得終養(yǎng)父母的恨怨。寫作特色-------賦比興交替使用是本詩寫作一大特作業(yè):完成課后思考與練習后記(經(jīng)驗、不足):教學過程(講授內(nèi)容、專業(yè)案例、職業(yè)案例、育人案例、提問內(nèi)容與方法、導入方法、輔助教學手段的使用、時間把握、作業(yè)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劃、結束方式):重點環(huán)節(jié)提示一、導入新課《詩經(jīng)》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它的誕生,標志著我國古代詩歌一個輝煌燦爛的開端。我國的詩歌傳統(tǒng)歷史猶如江河行地,日月經(jīng)天,以其偉大的文學成就永遠彪炳在中國文學史冊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悼念父母恩德,抒發(fā)失去父母的孤題解出處:詩經(jīng)·雅·小雅·谷風之什所屬朝代:西周作品體裁:詩題解人民苦于兵役不得終養(yǎng)父母。(詩人苦于服役,抒發(fā)不能終養(yǎng)父母的沉痛心情。)(二)《詩經(jīng)》1.關于《詩經(jīng)》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2.編集關于《詩經(jīng)》的編集,漢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詩經(jīng)》305篇的韻部系統(tǒng)和用韻規(guī)律和詩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時間長、地域廣,在古代交通不便、語言互異的情況下,如果不是經(jīng)過有目的的采集和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對此說均持懷疑態(tài)度?!对娊?jīng)》大約成書于公元前6世紀,此時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吳公子季札至魯國觀樂,魯樂工為他所奏的風詩次序與今本《詩經(jīng)》基本相同,說明那時已有了一部《詩》,此時孔子年僅8歲。因此近代學者一般認為刪詩說不可信。但根據(jù)《論語》中孔子所說:“吾自衛(wèi)返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確曾為《詩》正過樂。只不過至春秋后期新聲興起,古樂失傳,《詩三百》便只有歌詩流傳下來,成為今之所見的詩歌總集。體例分類《詩經(jīng)》所錄,均為曾經(jīng)入樂的歌詞?!对娊?jīng)》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為風、雅、頌三類。①風。是不同地區(qū)的地方音樂,多為民間的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qū)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即朝廷之樂,是周王朝直轄地區(qū)的音樂,大部分為貴族的作品,即所謂正聲雅樂?!堆拧吩娛菍m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貴族文人的作品。詩又分為《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全部是貴族文人的作品。從時間上看,《周頌》和《大雅》的大部分當產(chǎn)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當產(chǎn)生在西春秋時期。從思想性和藝術價值上看,三頌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國風。4.思想內(nèi)容《詩經(jīng)》全面地展示了中國周代時期的社會生活,真實地反映了中國奴隸社會從興盛到衰敗時期的歷史面貌。其中有些記載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紂,是周部族起源、發(fā)展和立國的歷史敘事詩。有些詩,如《魏風碩鼠》、《魏風伐檀》等,以冷嘲熱諷的筆調形象地揭示出奴隸主貪婪教學過程(講授內(nèi)容、專業(yè)案例、職業(yè)案例、育人案例、提問內(nèi)容與方法、導入方法、輔助教學手段的使用、時間把握、作業(yè)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劃、結束方式):重點環(huán)節(jié)提示成性、不勞而獲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聲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顯示了奴隸制崩潰時期奴隸們的覺醒。有些詩,如《小雅家戀土和對戰(zhàn)爭的哀怨;《王風君子于役》、《衛(wèi)風伯兮》等表現(xiàn)了思婦對征人的懷念。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時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戰(zhàn)爭徭役給人民帶來的無窮痛苦和災難。有些詩,如《周南苯苜》完整地刻畫了婦女們采集車前子的勞動過程;《豳風七月》記敘還有不少詩表現(xiàn)了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如《秦風兼葭》表現(xiàn)了男女之間如夢的追求;《鄭風溱消》、《邢風靜女》表現(xiàn)了男女之間戲謔的歡會;《王風采葛》表現(xiàn)了男女之間痛苦的相思;《《召南擦有梅》表現(xiàn)了男女之間的相互饋贈;《鄜風柏舟》、《鄭風將仲子》則反映了家長的干涉和社會輿論給青年男女帶來的痛苦。另如《邯風谷風》、《衛(wèi)風氓》還抒寫了棄婦的哀怨,憤怒譴責了男子的忘恩負義,反映了階級社會中廣大婦女的悲慘命運。5.藝術成就比、興,宋代朱熹在《詩集傳》中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例如《豳風七月》、《衛(wèi)風氓》都是賦體:前者鋪敘了奴隸春耕、采桑、紡織、田獵、造酒、貯藏和準備過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勞動生活,表現(xiàn)了階級的對立和奴隸們的悲憤之情;后者倒敘了棄婦與氓由戀愛到結婚直至被氓遺棄的悲慘遭遇,表現(xiàn)了棄婦的哀怨和決絕。又如《魏風碩鼠》、《鄴風新臺》都是比體:前者把剝削者比作貪婪的大老鼠;后者把淫亂無恥的衛(wèi)宣公比作大癩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極大的諷刺之意。另如《周南關雎》、《魏風伐檀》都是興體:前者以貞鳥雎鳩的“關關”叫聲起興,聯(lián)想起人的男女之情;有“比而興也”,還有“興而比也”。如《衛(wèi)風氓》是賦體,但詩中膚如凝脂,齒如瓠犀,嗪首蛾眉"傳神地表現(xiàn)出莊姜的天生麗質,這在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藝術效果。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綿詞來狀物、擬聲、窮貌?!耙陨倏偠?,情貌無遺”。此外,《詩經(jīng)》在現(xiàn)代詩歌的用韻規(guī)律在《詩經(jīng)》中幾乎都已經(jīng)具備了?!对娊?jīng)》是中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由于其內(nèi)容豐富、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開創(chuàng)了中國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對后世文學產(chǎn)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对娊?jīng)》的影響還越出中國的國界而走向全世界。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很早就傳入漢文版《詩經(jīng)》。從18世紀開始,又出現(xiàn)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一部分,二是娛樂,三是表達對于社會和政治問題的看法。但到后《詩經(jīng)》成了貴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學習《詩經(jīng)》成了貴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養(yǎng)。這種教育一方面具有美化語言的作用,特別在外交場合,常常需要摘引《詩經(jīng)》中的詩句,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這叫“賦《詩》言志”,其具體情況在《左傳》中多有記載?!墩撜Z》記孔子的話說:“不學《詩》,無以言。"“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可以看出學習《詩經(jīng)》對于上層人士以及準備進入上層社會的人士,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詩經(jīng)》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教學過程(講授內(nèi)容、專業(yè)案例、職業(yè)案例、育人案例、提問內(nèi)容與方法、導入方法、輔助教學手段的使用、時間把握、作業(yè)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劃、結束方式):重點環(huán)節(jié)提示義。《禮記-經(jīng)解》引用孔子的話說,經(jīng)過“詩教”,可以導致人君,邇之事父",即學到事奉君主和長輩的道理。按照孔子的意見(理思無邪”。意思就是,《詩經(jīng)》中的作品,全部(或至少在總體上)是符合于當時社會公認道德原則的。否則不可能用以“教化”。這里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就孔子所論來推測當時人對《詩經(jīng)》的看表現(xiàn)男女愛情的詩歌,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仍可認為是“無邪”即正當?shù)母星榱髀?。第二,盡管如此,《詩經(jīng)》畢竟不是一部單純的詩雖然其中收錄了不少民間歌謠,但恐怕不可能包含正面地、直接地與社會公認的政治與道德原則相沖突的內(nèi)容。秦代曾經(jīng)焚毀包括《詩經(jīng)》在內(nèi)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詩經(jīng)》是易于記誦的、士人普遍熟悉的書,所以到漢代又得到流傳。漢初傳授《詩經(jīng)》學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個學派:齊之轅固生,魯之申培,燕之韓嬰,趙之毛亨、毛萇,簡稱齊詩、魯詩、韓詩、毛詩(前二者取國名,后二者取姓氏)。齊、魯、韓三家屬今文經(jīng)學,是官方承認的學派,毛詩屬古文經(jīng)學,是民間學派。但到了東漢以后,毛詩反而日漸興盛,并為官方所承認;前三家則逐漸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傳了。今天我們看義"指的是風、雅、頌、這三個說的是內(nèi)容;賦、比、興,這三個說是依據(jù)音樂的不同?!讹L》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和《大雅》(31篇),是宮廷樂歌,共105篇?!俄灐钒ā吨茼灐?31篇),《魯頌》(4篇),和《商頌》(5篇),是宗廟用于祭祀的樂歌和舞歌,共40篇?!帮L”的意義就是聲調。它是相對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統(tǒng)治地區(qū)——而言的。它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雅又有“正”的意思,當時把王畿之樂看作是正聲——典范的音樂。周代人把正聲叫做雅樂,猶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帶有一種尊崇的意味。朱熹《詩集傳》曰:「雅者,正也,正樂之歌也。其篇本有故而大小雅之異乃在於其內(nèi)容。“頌”是專門用于宗廟祭祀的音樂。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說,賦是直鋪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xiàn)手法。如“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即也就是比喻之意?!对娊?jīng)》中用比喻的地方教學過程(講授內(nèi)容、專業(yè)案例、職業(yè)案例、育人案例、提問內(nèi)容與方法、導入方法、輔助教學手段的使用、時間把握、作業(yè)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劃、結束方式):重點環(huán)節(jié)提示很多,手法也富于變化。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碩人》連續(xù)用“菜黃”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和“比”都是一切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xiàn)手法,而“興"則是《詩經(jīng)》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芭d”字的本義是“起”,因此又多稱為“起興”,對于詩歌中渲染氣氛、創(chuàng)造意境起著重要的作用?!对娊?jīng)》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nèi)容作鋪墊。它往往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有時一句詩中的句子看似比似興時,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大約最原始的“興”,只是一種發(fā)端,同下文并無意義上的關系,表現(xiàn)出思緒無端地飄移聯(lián)想。就像秦風的《晨風》,開頭“航彼晨風,郁彼北林",與下文“未見君子,憂心欽欽”云云,很難發(fā)現(xiàn)彼此間的意義聯(lián)系。雖然就這實例而言,也有可能是但正因為“興”原本是思緒無端地飄移和聯(lián)想而產(chǎn)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較實在的意義,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虛靈微妙的。如《關雎》開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以興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關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的和諧恩愛,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確定。又如《桃夭》一詩,開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寫出了春天桃花開放時的美麗氛圍,可以說是寫實之筆,但也可以理解為對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說這是在烘托結婚時的熱烈氣氛。由于“興”是這樣一種微妙的、可以自由運用的手法,后代喜歡詩歌的含蓄委婉韻致的詩人,對此也就特別有興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陳出新,不一而足,構成中國古典產(chǎn)生的地域也很廣。除了周王朝樂官制作的樂歌,公卿、列士進獻的樂歌,還有許多原來流傳于民間的歌謠。這些民間歌謠是如何集中到朝廷來的,則有不同說法。漢代某些學者認為,周王朝派有專門的采詩人,到民間搜集歌謠,以了解政治和風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種說法:這些民歌是由各國樂師搜集的。樂師是掌管音樂的官員和專家,他們以唱詩作曲為職業(yè),搜集歌謠是為了豐富他們的唱詞和樂調。諸侯之樂獻給天子,這些民間歌謠便匯集到朝廷里了。這些說法,都有一定道理。8.《詩經(jīng)》的特色和影響第一,《詩經(jīng)》是以抒情詩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詩和《小雅》、《國風》中的個別篇章外,《詩經(jīng)》中幾乎完全是抒情詩。而且,從詩歌藝術的成熟程度來看,抒情詩所達到的水準,也明顯高于敘事詩。而與《詩經(jīng)》大體屬于同時代的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卻完全是敘事詩。正如荷馬史詩奠定了西方文學以敘事傳統(tǒng)為主的發(fā)展方向,《詩經(jīng)》也奠定了中國文學以抒情傳統(tǒng)為主的發(fā)展方向。以后的中國詩歌,大都是抒情詩;而且,以抒情詩為主的詩歌,又成為中國文學的主要樣式。第二,《詩經(jīng)》中的詩歌,除了極少數(shù)幾篇,完全是反映現(xiàn)實的人間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經(jīng)驗。在這里,幾乎不存在憑借幻想而虛構出的超越于人間世界之上的神話世界,不存在諸神和英雄們的特異形象和特異經(jīng)歷(這正是荷馬史詩的基本素材),有的是關于政治風波、春耕秋獲、男女情愛的悲歡哀樂。后來的中國詩歌乃至其他文學樣式,其內(nèi)容也是以日常性、現(xiàn)實性為基本特征;日常生活、日常事件、日常人物,總是文學的中心素材。第三,與上述第二項相聯(lián)系,《詩經(jīng)》在總體上,具還是主要產(chǎn)生于民間的《國風》,都有相當數(shù)量的詩歌,密教學過程(講授內(nèi)容、專業(yè)案例、職業(yè)案例、育人案例、提問內(nèi)容與方法、導入方法、輔助教學手段的使用、時間把握、作業(yè)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劃、結束方式):重點環(huán)節(jié)提示切聯(lián)系時事政治,批判統(tǒng)治者的舉措失當和道德敗壞。其意義雖主要在于要求維護合理合度的統(tǒng)治,給予人民以較為寬松、可以維持生存的條件,但這對于社會的發(fā)展,當然是有價值的?!对娊?jīng)》對后本來不是直接反映政治與道德問題的詩,包括眾多的愛情詩,在漢代的《毛詩序》中,也一律被解釋為對政治、道德或“美”(贊頌)或“刺”(批評)的作品。因而,一部《詩經(jīng)》,變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書。后代詩人繼承《詩經(jīng)》關注社會政治與道德的特色,同樣應該從和唯美傾向,發(fā)揚文學的社會功能;另一方面,如果不適當?shù)剡^分強經(jīng)》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間或雜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種句式。但雜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只有個別詩是以雜言為主的,如《伐檀》。以四言句為主干,可以由此推想當時演唱《詩經(jīng)》的音樂旋律,是比較平穩(wěn)和比較簡單的。至漢代以后,四言詩雖斷斷續(xù)續(xù)一直有人寫,但已不再是一種重要的詩型了。反而在辭賦、頌、贊、諫、箴、銘等特殊的韻文文體中,運用得很普遍?!对娊?jīng)》常常采用疊章的形式,即重復的幾章間,意義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變,造成一唱三嘆的效果。這雅》的民歌中使用最普遍,《頌》和《大雅》,以及《小雅》的政治詩中幾乎沒有。作為歌謠,為了獲得聲韻上的美感,《詩經(jīng)》中大量使用雙聲、疊韻、疊字的語匯。在古漢語的規(guī)則中,這類詞匯大抵是形容詞性質,所以也有助于表達曲折幽隱的感情,描繪清新美麗的自然。如《詩經(jīng)》首篇的《關雎》,“關關”(疊字)形容水鳥叫聲,“窈窕”(疊韻)表現(xiàn)淑女的美麗,“參差”(雙聲)描繪水草的狀態(tài),“輾轉”(疊韻)刻畫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狀,既有和諧的聲音,也有生動的形象?!对娊?jīng)》里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尤其表現(xiàn)在每首詩歌的開頭部分),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等個別例子,用鋪排陳述的較少;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詩,鋪陳的場面較多。漢代辭賦的基本特征就是大量鋪陳。雖然從《詩經(jīng)》到漢賦還間隔許多環(huán)節(jié),但說其原始的因素源于《詩經(jīng)》,也未嘗不可?!对娊?jīng)》中的詩歌擅長以賦比興開頭,影響了后來的民歌。總而言之,《詩經(jīng)》是中國詩歌,乃至整個中國文學一個光輝的起點。它從多方面表現(xiàn)了那個時代豐富多采的現(xiàn)實生活,反映了各個階層人們的喜怒哀樂,語言大膽而清麗,以其清醒的現(xiàn)實性,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詩歌,開辟了中國詩歌的獨特道路。雖然,由于特殊的社會生存條件,《詩經(jīng)》缺乏浪漫的幻想,缺乏飛揚的個性自由精神,但在那個古老的時代,它是無愧于人類文明的,值得我們驕傲的。(三)譯文(1)看那莪蒿長得高,卻非莪蒿是散蒿??蓱z我的爹與媽,撫養(yǎng)我大太辛勞!看那莪蒿相依偎,卻非莪蒿只是蔚。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yǎng)我大太勞累!汲水瓶兒空了底,裝水壇子真羞恥。孤獨活著沒意思,不如早點就去死。沒有親爹何所靠?沒有親媽何所恃?出門行走心含悲,入門茫然不知止。爹爹呀你生下我,媽媽呀你喂養(yǎng)我。你們護我疼愛我,養(yǎng)我長大培育我,想我不愿離開我,出入家門懷抱我。想報爹媽大恩德,老天降禍難預測!南山高峻難逾越,飆風凄厲令人怯。大家沒有不幸事,獨我為何遭此劫?南山高峻難邁過,飆風凄厲人哆嗦。大家沒有不幸事,不能終養(yǎng)獨是我!教學過程(講授內(nèi)容、專業(yè)案例、職業(yè)案例、育人案例、提問內(nèi)容與方法、導入方法、輔助教學手段的使用、時間把握、作業(yè)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劃、結束方式):重點環(huán)節(jié)提示譯文(2)蓼蓼者莪,匪莪伊蒿。(莪蒿生長長又高,不是莪蒿是青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哀痛我的父和母,生兒養(yǎng)女太辛勞。)蓼蓼者莪,匪莪伊蔚。(莪蒿生長高又肥,不是莪蒿卻是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可憐我的父和母,生兒養(yǎng)女身憔悴。)瓶之罄矣,維霉之恥。(小小瓶兒空蕩蕩,酒壇由此愧難當。)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孤苦伶仃活世上,不如早日去死亡。)無父何怙,無母何恃。 (沒有父親依靠誰?沒有母親誰依傍?)出則銜恤,入則靡至。(出門心里含悲傷,進門不見爹和娘。)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父啊辛勤成長我來教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照顧我來掛念我,出出進進抱著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如今要報二老恩,老天無端降災禍!)南山烈烈,飄風發(fā)發(fā)。(南山險峻難登上,暴風迅猛透骨涼。)民莫不榖,我獨何害。(別人都能養(yǎng)父母,我獨為何遭災殃?)南山律律,飄風弗弗。(南山高險難登上,暴風迅猛塵土揚。)民莫不谷,我獨不卒。(別人都能養(yǎng)父母,我獨無法去送葬。)(四)講授課文1.全詩六章。2.一、二章寫詩人未能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詩人以看似高大的莪蒿實是小小的青蒿比興自己是父母之子卻未盡奉養(yǎng)之責,表達了對父母的悼念之情。頭兩句以比引出,詩人見蒿與蔚,卻錯當莪,于是心有所動,遂以為比。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環(huán)根叢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順;而蒿與蔚,皆散生,蒿粗惡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結子,故稱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盡孝。詩人有感于此,借以自責不成材又不能終養(yǎng)盡孝。后兩句承此思言及父母養(yǎng)大自己不易,費心勞力,吃盡苦頭。朱熹于此指出:“言昔謂之莪,而今非莪也,特蒿而已。以比父母生我以為美材,可賴以終其身,而今乃不得其養(yǎng)以死。于是乃言父母生我之劬勞而重自哀傷也。”(《詩集治者的恥辱。頭兩句以瓶喻父母,以霉喻子。因瓶從墨中汲水,瓶空是爨無儲水可汲,所以為恥,用以比喻子無以贍養(yǎng)父母,沒有盡到應有的孝心而感到羞恥。句中設喻是取瓶霉相資之意,非取大小之義?!磅r民”以下六句訴述失去父母后的孤身生活與感情折磨。漢樂府詩《孤兒行》說“居生不樂,不如早去從地下黃泉”,那是受到兄嫂虐待產(chǎn)生的想法,而本詩悲嘆孤苦伶仃,無所依傍,痛不欲生,完全是出于對父母的親情。詩人與父母相依為命,失去父母,沒有了家庭的溫暖,以至于有家好像無家。曹粹中說:“以無怙恃,故謂之鮮民。孝子出必告,反必面,今出而無所告,故銜恤。上堂人室而不見,故靡至也?!?轉引自戴震《毛詩補傳》)理解頗有參考價值。4.第四章寫詩人欲報父母之恩而父母卻過早離世。詩人在此詳細描寫父母辛勤的養(yǎng)育,而思報答,然而天降父母亡故之禍,使詩人不得盡孝,悲痛之情了然紙上。第四章前六句一一敘述父母對“我”的養(yǎng)育撫愛,這畜、長、育、顧、復、腹九個動詞和九個“我”字,語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厭其煩,聲促調急,確如哭訴一般。如果借現(xiàn)代京劇唱詞“聲聲教學過程(講授內(nèi)容、專業(yè)案例、職業(yè)案例、育人案例、提問內(nèi)容與方法、導入方法、輔助教學手段的使用、時間把握、作業(yè)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劃、結束方式):重點環(huán)節(jié)提示淚,字字血"來形容,那是最恰切不過了。姚際恒說:“勾人眼淚全在此無數(shù)‘我’字?!?《詩經(jīng)通論》)這章最后兩句,詩人因不得奉養(yǎng)父母,報大恩于萬一,痛極而歸咎于天,責其變化無常,奪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報不能!5.五六章抒寫詩人不得終養(yǎng)父母的恨怨。詩人以南山高險、狂風迅疾比興統(tǒng)治者的苛政暴急使他遇父母死喪之禍,讓詩人不能盡孝奉養(yǎng)。后兩章抒寫遭遇不幸。頭兩句詩人以眼見的南山艱危難越,耳聞的飆風呼嘯撲來起興,創(chuàng)造了困厄危艱、肅殺悲涼的氣氛,象征自己遭遇父母雙亡的巨痛與凄涼,也是詩人悲愴傷痛心情的外化。四個入聲字重疊:烈烈、發(fā)發(fā)、律律、弗弗,加重了哀思,讀來如嗚咽一般。后兩句是無可奈何的怨嗟,方玉潤說:“以眾襯己,見己之抱恨獨深?!?《詩經(jīng)原始》)6.部分詞語的含義 (1)失恃shīshì指死了母親(語出《詩·小雅·蓼莪》:“無父何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終養(yǎng)父母的遺憾,沉痛悲愴,凄惻動人,清人方玉潤稱為“千古孝思絕作”(《詩經(jīng)原始》卷十一)。詩以叢叢莪蒿搖曳興起心中苦澀的悲悼之情,或正是悼念之情景,其中連用“生”、頌父母恩德。充分表達“無父何怙,無母何恃”的孝子之思,而一旦失去,“出則銜恤,入則靡至”的失落油然而生,終于發(fā)生“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的悲天愴地呼號。末兩章又是景象描繪,南山高大,正示父母的恩德,飄風的吹拂,又寫孝子的悲苦,情與景交融,虛與實相襯,充分表達了詩人一片至真至性的情咸,卻又給人無比想抒情起伏跌宕,回旋往復,傳達孤子哀傷情思,可謂珠落玉盤,運轉自如,藝術感染力強烈?!稌x書·孝友傳》載王裒因痛父無罪處死,門人受業(yè)者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