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總復習第七單元生物的變異育種和進化第3講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全國公開課一等獎百校聯(lián)賽示范課賽課特_第1頁
高考生物總復習第七單元生物的變異育種和進化第3講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全國公開課一等獎百校聯(lián)賽示范課賽課特_第2頁
高考生物總復習第七單元生物的變異育種和進化第3講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全國公開課一等獎百校聯(lián)賽示范課賽課特_第3頁
高考生物總復習第七單元生物的變異育種和進化第3講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全國公開課一等獎百校聯(lián)賽示范課賽課特_第4頁
高考生物總復習第七單元生物的變異育種和進化第3講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全國公開課一等獎百校聯(lián)賽示范課賽課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單元生物變異、育種和進化

第1講

當代生物進化理論第1頁21.當代生物進化理論由來(1)拉馬克進化學說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生物不停進化原因,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步進化。用進廢退取得性遺傳過分繁殖生物進化原因個體水平知識突破真題感悟考向突破必記必辨通關第2頁34.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形成(1)共同進化①概念:不一樣物種之間________________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停進化和發(fā)展。②原因:生物與生物之間________和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相互影響。(2)生物多樣性形成①內容:基因多樣性、________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②形成原因:生物共同進化。③碩士物進化歷程主要依據(jù):化石。種群基因頻率多樣性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相互選擇物種2.當代生物進化理論知識突破真題感悟考向突破必記必辨通關第3頁44.共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形成(1)共同進化①概念:不一樣物種之間________________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停進化和發(fā)展。②原因:生物與生物之間________和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相互影響。(2)生物多樣性形成①內容:基因多樣性、________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②形成原因:生物共同進化。③碩士物進化歷程主要依據(jù):化石。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相互選擇物種自然選擇基因庫知識突破真題感悟考向突破必記必辨通關第4頁51.自然選擇實質和結果分別是什么?2.下列圖表示某物種進化基本過程,針對下列圖分析回答:(1)圖中X、Y、Z分別指什么?(2)與原種相比,圖中“新種”產(chǎn)生是否一定經(jīng)歷過地理隔離?1.自然選擇實質是對控制某特定性狀表現(xiàn)基因選擇;自然選擇結果:從生物個體角度看造成生物個體生存或死亡;從基因角度看造成控制某特定性狀基因頻率上升或下降。2.(1)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隔離。(2)不一定。第5頁61.(四川金堂中學月考,1)關于當代生物進化理論敘述,錯誤是(

)A.基因自發(fā)突變率即使很低,但對進化非常主要B.基因突變產(chǎn)生有利變異決定生物進化方向C.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時種群基因頻率可能改變,也可能不變D.自然選擇經(jīng)過作用于個體而影響種群基因頻率【解析】基因自發(fā)突變率即使很低,但它是新基因產(chǎn)生路徑,是生物變異根本起源、是生物進化原始材料,所以對進化非常主要,A項正確;基因突變產(chǎn)生有利變異只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方向,B項錯誤;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時造成生物產(chǎn)生變異,假如不能遺傳,則種群基因頻率不變,假如遺傳物質發(fā)生了改變,可遺傳給后代,則種群基因頻率可能改變,C項正確;自然選擇經(jīng)過作用于個體,而且是生物個體表現(xiàn)型,進而影響種群基因頻率,D項正確。B第6頁72.當代生物進化理論區(qū)分于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基本觀點是(

)①種群是生物進化基本單位②種群是生物繁殖基本單位③生物進化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改變④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方向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④【解析】當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生物進化基本單位是種群,生物進化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改變。A第7頁83.(福建南安中學段考四,22)如圖A、B、C表示自然條件有差異、存在地理隔離3個地域。A地域物種甲一些個體遷移到B、C地域,經(jīng)長久進化逐步形成兩個新物種乙、丙。以下敘述正確是(

)A.上述過程說明地理隔離是新物種形成標志B.留居A地域甲種群基因頻率不再發(fā)生改變C.乙、丙兩個種群間不能進行基因交流,它們基因庫存在較大差異D.甲、乙兩個種群間存在生殖隔離,它們基因庫組成完全不一樣【解析】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標志;留居在A地域甲種群基因頻率因為自然選擇、基因突變等原因也會發(fā)生改變;乙、丙兩種群基因庫存在較大差異,不能進行基因交流;甲、乙是兩個不一樣物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兩種群基因庫有較大差異,并不是完全不一樣。C第8頁94.(山東滕州二中期末,8)北美洲某種臭蟲以當?shù)責o患子科植物氣球狀蔓生果為食,臭蟲需要用尖銳喙刺穿果實,據(jù)統(tǒng)計喙長如圖1所表示;1920年,有些人從亞洲引進平底金蘇雨樹,其果實果皮比較薄,據(jù)統(tǒng)計到1980年以它為食臭蟲喙長如圖2所表示。以下敘述不合理是(

)A.平底金蘇雨樹與臭蟲間發(fā)生了共同進化B.平底金蘇雨樹與當?shù)刂参锎嬖诟偁庩P系C.臭蟲體內控制喙長度基因發(fā)生突變可能早于引進平底金蘇雨樹D.生活在無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蘇雨樹上臭蟲間形成了地理隔離D第9頁10【解析】平底金蘇雨樹果實果皮比較薄,臭蟲喙長度變短,便于取食平底金蘇雨樹果實,平底金蘇雨樹與臭蟲間發(fā)生了共同進化,A正確;平底金蘇雨樹與當?shù)刂参餇帄Z陽光、空間等,它們存在競爭關系,B正確;平底金蘇雨樹只對臭蟲喙長度起選擇作用,不能引發(fā)其發(fā)生基因突變,C正確;地理隔離是同一個生物因為地理上障礙而分成不一樣種群,使得種群間不能發(fā)生基因交流現(xiàn)象,生活在無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蘇雨樹上臭蟲沒有地理上障礙,D錯誤。第10頁111.物種形成與生物進化比較項目物種形成生物進化標志生殖隔離出現(xiàn)種群基因頻率改變改變后生物與原生物關系屬于不一樣物種可能屬于同一個物種,也可能屬于不一樣物種2.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之間聯(lián)絡(以下列圖所表示)第11頁121.已知各種基因型個體數(shù),計算基因頻率第12頁132.已知基因型頻率計算基因頻率第13頁143.伴性遺傳中基因頻率計算4.利用遺傳平衡定律計算基因型頻率(1)前提條件:①種群非常大;②全部雌雄個體之間自由交配;③沒有遷入和遷出;④沒有自然選擇;⑤沒有基因突變。(2)計算公式:當?shù)任换蛑挥袃蓚€時(A、a),設p表示A基因頻率,q表示a基因頻率,則:基因型AA頻率=p2基因型Aa頻率=2pq基因型aa頻率=q2第14頁155.自交和自由交配時基因(型)頻率改變規(guī)律(1)自交:種群個體自交時,純合子增多,雜合子降低,基因型頻率發(fā)生改變。自交過程不改變基因頻率。(2)自由交配:在無基因突變、各種基因型個體生活力相同時,處于遺傳平衡種群自由交配遵照遺傳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間種群基因頻率及基因型頻率不變。假如一個種群沒有處于遺傳平衡狀態(tài),自由交配不改變基因頻率,但改變基因型頻率。第15頁161.樺尺蛾黑色(A)對淺色(a)是顯性。1870年,某一區(qū)域樺尺蛾以淺色為主,淺色占70%,雜合子占全部個體20%。因為工業(yè)污染,該區(qū)域樺尺蛾每年淺色個體降低10%,黑色個體增加10%。30年后該區(qū)域樺尺娥個體以黑色為主,幾乎看不到淺色個體,以下敘述不正確是(

)A.該區(qū)域樺尺蛾個體間存在體色差異,表達是遺傳多樣性B.30年期間樺尺蛾種群形成了新物種C.1871年該區(qū)域樺尺蛾群體中,隱性基因(a)基因頻率為77%D.種群基因頻率改變是經(jīng)過環(huán)境對生物個體選擇實現(xiàn)【解析】體色差異能夠推測出,個體間基因可能存在差異,表達基因多樣性,A正確;30年間,樺尺蛾并沒有形成生殖隔離,不能成為新物種,B錯誤;有題干可知,1870年:aa=70%、Aa=20%、AA=10%,設該種群有100個體,則1871年:aa個數(shù)=70-70×10%=63,Aa個數(shù)=20+20×10%=22,AA個數(shù)=10+10×10%=11;a基因頻率為:(63×2+22)×2(63+22+11)×100%=77.08333%≈77%,C正確;環(huán)境經(jīng)過選擇個體表現(xiàn)型,進而改變種群基因頻率,D正確。B第16頁172.某小島上原有果蠅20000只,其中基因型為MM、Mm和mm果蠅分別占15%、55%和30%。若從島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為MM果蠅,且全部果蠅均隨機交配,則F1中m基因頻率約為(

)A.43%B.48%C.52%D.57%【解析】隨機交配,基因頻率保持不變,所以計算出22000只果蠅中m基因頻率就是F1中m基因頻率,即(20000×30%×2+20000×55%)÷(22000×2)×100%≈52%。C第17頁183.(山東德州期末考前模擬,6)一個較大動物種群中有一個基因R,另一個較小同種動物種群中有等位基因R和r,經(jīng)抽樣測定,小種群中R頻率為0.6,因為某種原因,大種群中部分個體遷入小種群,結果新種群有12%個體來自大種群,遷移后新種群中R基因頻率為(

)A.0.648B.0.72C.0.768D.0.88【解析】依據(jù)題意分析可知:大種群中部分個體中R頻率為1,小種群中R頻率為0.6;因為新種群中12%個體來自大種群,所以遷移后新種群中R基因頻率為0.6×(1-12%)+12%×1=0.648。A4.(福建安南一中月考,4)據(jù)調查,某校學生中某性狀基因型百分比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則該群體中B和b基因頻率分別是(

)A.92%、8%B.8%、92%C.78%、22%D.36%、64%【解析】據(jù)基因頻率概念知:某基因頻率=某基因總數(shù)÷全部等位基因總數(shù)。因為B、b位于X染色體上,Y染色體上沒有對應等位基因,而每個女性體內有兩條X染色體,每個男性體內只有1條X染色體,所以B基因頻率=(42.32%×2+7.36%×1+46%)÷(42.32%×2+7.36%×2+0.32%×2+46%×1+4%×1)×100%=92%;又因為一對等位基因頻率之和等于1,所以b基因頻率=1-92%=8%。綜上分析,A正確,B、C、D錯誤。A第18頁195.(上海奉賢調研,9)在一個隨機交配大種群中,某對相對性狀中顯性個體占19%,那么種群中該性狀雜合子頻率是(

)A.1%B.18%C.9%D.81%【解析】隨機交配大種群中基因頻率保持不變,符合遺傳平衡定律。顯性個體占19%,則隱性個體占81%,計算可知隱性基因頻率為0.9,顯性基因頻率為0.1,所以雜合子頻率為0.9×0.1×2=18%。B第19頁20【解析】由題意可知,AA=16%,aa=36%,Aa=1-16%-36%=48%,由依據(jù)基因型頻率計算基因頻率公式可知:A基因頻率=16%+1/2×48%=40%,a基因頻率=36%+1/2×48%=60%;自由交配后后代基因型為:AA=40%×40%=16%,aa=60%×60%=36%,Aa=2×40%×60%=48%,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頻率不變,基因頻率也不變;若種群進行自交,AA、aa個體自交后代基因型分別是AA和aa,Aa個體自交,后代基因型及百分比是:AA∶Aa∶aa=1∶2∶1,所以自交后代AA基因型頻率是AA=16%+48%×1/4=28%,aa基因型頻率是aa=36%+48%×1/4=48%,Aa基因型頻率是Aa=48%×1/2=24%,自交后代基因頻率是:A=28%+24%×1/2=40%,a=48%+24%×1/2=60%。所以該種群隨機交配產(chǎn)生后代中AA個體百分比、A基因頻率和自交產(chǎn)生后代中AA個體百分比、A基因頻率改變依次為不變、不變、增大、不變。6.某植物種群中,AA個體占16%,aa個體占36%,該種群隨機交配產(chǎn)生后代中AA個體百分比、A基因頻率和自交產(chǎn)生后代中AA個體百分比、A基因頻率改變依次為(

)A.增大,不變;不變,不變B.不變,增大;增大,不變C.不變,不變;增大,不變D.不變,不變;不變,增大C第20頁211.(新課標Ⅰ,6)理論上,以下關于人類單基因遺傳病敘述,正確是(

)

A.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在男性中發(fā)病率等于該病致病基因基因頻率B.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在女性中發(fā)病率等于該病致病基因基因頻率C.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在女性中發(fā)病率等于該病致病基因基因頻率D.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在男性中發(fā)病率等于該病致病基因基因頻率【解析】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在男性中發(fā)病率與在女性中發(fā)病率相等,理論上應等于該病致病基因基因頻率平方,A、B項錯誤;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在女性中發(fā)病率等于該病致病基因基因頻率平方,C項錯誤;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而Y染色體上不存在其等位基因,則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中發(fā)病率等于該病致病基因基因頻率,D項正確。D第21頁222.(江蘇高考,12)下列圖是某昆蟲基因pen突變產(chǎn)生抗藥性示意圖。以下相關敘述正確是(

)A.殺蟲劑與靶位點結合形成抗藥靶位點B.基因pen自然突變是定向C.基因pen突變?yōu)槔ハx進化提供了原材料D.野生型昆蟲和pen基因突變型昆蟲之間存在生殖隔離【解析】pen基因突變后形成了抗藥靶位點,A錯誤;基因突變含有不定向性,B錯誤;基因突變?yōu)槔ハx進化提供原材料,C正確;野生型昆蟲和pen基因突變型昆蟲屬于同一物種,二者不存在生殖隔離,D錯誤。C第22頁233.(安徽高考,5)現(xiàn)有兩個非常大某昆蟲種群,個體間隨機交配,沒有遷入和遷出,無突變,自然選擇對A和a基因控制性狀沒有作用。種群1A基因頻率為80%,a基因頻率為20%;種群2A基因頻率為60%,a基因頻率為40%。假設這兩個種群大小相等,地理隔離不再存在,兩個種群完全合并為一個可隨機交配種群,則下一代中Aa基因型頻率是(

)A.75%B.50%C.42%D.21%【解析】依據(jù)題意可知兩個非常大某昆蟲種群,在理想情況下合并為一個種群,能夠認為原先兩個種群大小相同,再依據(jù)兩個種群基因頻率可知合并后種群A基因頻率為70%,a基因頻率為30%,依據(jù)遺傳平衡定律可知下一代中Aa基因型頻率為42%,所以C正確。C第23頁244.(山東高考,6)玉米高稈(H)對矮稈(h)為顯性?,F(xiàn)有若干H基因頻率不一樣玉米群體,在群體足夠大且沒有其它原因干擾時,每個群體內隨機交配一代后取得F1。各F1中基因型頻率與H基因頻率(p)關系如圖。以下分析錯誤是(

)A.0<p<1時,親代群體都可能只含有純合子B.只有p=b時,親代群體才可能只含有雜合子C.p=a時,顯性純合子在F1中所占百分比為1/9D.p=c時,F(xiàn)1自交一代,子代中純合子百分比為5/9【解析】當p=0時,種群只有hh,當p=1時,種群只有HH,當0<p<1時,種群能夠是只含有純合子,也可能純合子、雜合子都有,A正確;只有當p=b時,F(xiàn)1中Hh基因型頻率為1/2,此時親代才可能只含雜合子,B正確;圖示曲線信息表明p=a時,Hh=hh,即2×a×(1-a)=(1-a)2,則3a=1即H為1/3,h為2/3,顯性純合子在F1中所占百分比為1/9,C正確;p=c時,HH=Hh即c2=2×c×(1-c),求得c=2/3,則HH=4/9,Hh=2×1/3×2/3=4/9,hh=1/9,則F1自交子代純合子百分比為1-4/9×1/2=7/9,D錯誤。D第24頁255.(新課標Ⅰ,32)假設某果蠅種群中雌雄個體數(shù)目相等,且對于A和a這對等位基因來說只有Aa一個基因型?;卮鹨韵聠栴}:(1)若不考慮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則該果蠅種群中A基因頻率∶a基因頻率為________。理論上,該果蠅種群隨機交配產(chǎn)生第一代中AA、Aa和aa數(shù)量比為________________,A基因頻率為________。(2)若該果蠅種群隨機交配試驗結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兩種基因型,且百分比為2∶1,則對該結果最合理解釋是________________。依據(jù)這一解釋,第一代再隨機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個體數(shù)量百分比應為________。【解析】(1)由題干可知種群中只有Aa一個基因型個體,所以種群中Aa百分比是11,產(chǎn)生配子中A配子∶a配子=1∶1,配子隨機結合,后代中基因型AA基因型頻率為1/2×1/2=1/4、Aa基因型頻率為2×1/2×1/2=1/2、aa基因型頻率為1/2×1/2=1/4。A基因頻率為AA基因型頻率+1/2Aa基因型頻率=1/4+1/2×1/2=1/2。(2)該種群隨機交配后,因為后代只有Aa和aa兩種基因型,說明AA基因型個體死亡。且Aa和aa兩種基因型百分比為21,這時種群中產(chǎn)生配子百分比為A為1/3、a為2/3,依據(jù)遺傳平衡定律,求得后代AA基因型頻率為1/9、Aa基因型頻率為4/9、a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