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講魏晉至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曲折發(fā)展和強盛時期[時空定位][階段特征]階段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特征政治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分裂和民族大交融時期,在分裂中孕育著統(tǒng)一趨勢。這一時期政局動蕩,政權更迭頻繁,門閥士族興起,中央集權被削弱由分裂走向統(tǒng)一,建立了強盛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國力強盛,疆域拓展,實行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典章制度創(chuàng)新發(fā)展,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創(chuàng)立并完善;官僚政治日益成熟,國家治理能力提高經濟北方經濟遭到破壞,發(fā)展緩慢,南方開發(fā)初見成效,為經濟重心南移奠定基礎,帶有莊園經濟色彩的勞作方式具有重要地位生產工具改進,土地制度、賦役制度調整,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成就輝煌,經濟繁榮;唐朝安史之亂后,江南經濟進一步發(fā)展,南方經濟實力漸漸超過北方;海、陸絲綢之路發(fā)達,對外貿易活躍思想文化儒學正統(tǒng)地位下,佛、道盛行,思想活躍,呈現多元化特征;士人群體的形成,推動了書法、繪畫、文學藝術等發(fā)展;科技在諸多領域取得新成果兼收并蓄,成就突出,儒、佛、道交匯融通,文學藝術達到新高峰,科技走在世界前列,中外文化交流頻繁,促進雙方文化發(fā)展民族與對外關系北民南遷,部分民族內遷,北魏孝文帝改革順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趨勢,出現民族大交融局面,推動了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隋唐時期,各民族在大一統(tǒng)條件下大交融、大發(fā)展,隋唐與周邊民族建立密切的政治、經濟與文化聯(lián)系,促進了邊疆民族的封建化和邊疆開發(fā);唐朝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對外關系空前發(fā)展必備知識政治:國家分裂動蕩與民族交融(1)地方行政:主要是州、郡、縣三級制(2)民族交融:匈奴等內遷民族建立政權,學習漢族的典章制度,頻繁接觸,通婚雜居,互相影響;5世紀,鮮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權統(tǒng)一北方,推行漢法,推動民族交融;從西晉末年起,北民南下,開發(fā)江南,促進民族交融一、魏晉南北朝(3)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最初根據家世、道德和才能選官,選官權收歸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但后來隨著門閥士族勢力發(fā)展,中正選人只看家世(4)考核制度:門閥士族勢力強大,戰(zhàn)亂頻仍,考核法規(guī)大都流于形式(5)法律教化:律令儒家化,法律以親屬之間的尊卑親疏作為量刑重要原則之一(6)戶籍制度:西晉以“黃籍”登記戶籍。東晉政府對南方土著居民以黃籍進行登記,對從北方南渡而來的人口以“白籍”進行登記;東晉后期和南朝,將僑居戶口編入所居郡縣戶籍,稱作“土斷”,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擔賦役(7)賦稅制度:魏晉時期,實行租調制經濟:北方經濟遭到破壞,南方經濟獲得發(fā)展(1)農業(yè):北魏孝文帝改革,頒布均田令;以灌鋼法制作農具;馬鈞革新翻車;塢堡除軍事作用外,也帶有莊園經濟色彩(2)手工業(yè):灌鋼法(3)南方開發(fā):北民南遷帶來先進生產工具和技術,充實勞動力資源。南方土地大量開墾,農作物品種增加,產量提高;手工業(yè)進步文化:思想活躍,呈現多元化特征(1)思想:儒、佛、道紛爭與融合。道教在民間廣為傳播;佛教在中國盛行,漸趨本土化;儒學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有了新發(fā)展;玄學形成(2)文藝:形成建安文學、田園詩等風格各異的文學形式;書法各種書體均已完備,王羲之被稱為“書圣”;東晉顧愷之“以形寫神”(3)科技:北朝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南朝祖沖之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西晉裴秀繪制《禹貢地域圖》(4)衛(wèi)生醫(yī)療:東晉葛洪所著《肘后備急方》記載了青蒿對瘧疾的治療作用(5)教育:西晉開始設立的國子監(jiān)是古代中國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機構(6)對外交往:東晉法顯到天竺取經求法;3—5世紀,儒學在東亞和東南亞等地區(qū)流行;約4世紀以后佛教經中國傳入朝鮮、日本等國二、隋唐政治:由政權并立到走向大一統(tǒng),封建中央集權制度日趨完善(1)中央機構: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確,彼此制約;政事堂設立提高工作效率,三省出現一體化趨勢(2)地方行政①隋朝——廢郡,實行州、縣兩級制;唐朝——州、縣兩級制,設“道”(為中央派出的監(jiān)察機構),后演變?yōu)橹?、縣以上的一級行政實體②唐中期以后,設節(jié)度使,形成藩鎮(zhèn)割據的局面,嚴重削弱中央集權(3)民族關系①隋朝——機構:禮部和鴻臚寺;突厥、吐谷渾等歸附;加強對嶺南地區(qū)各族治理;加強與流求的接觸②唐朝——機構:大都護府、都督府、羈縻州等;突厥:滅東、西突厥;加強對西域的管理,先后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統(tǒng)轄天山南北;吐蕃:唐蕃和親、會盟;靺鞨族(粟末部):封大祚榮為渤??ね?南詔:封南詔王,南詔王遣子弟入唐學習(4)對外交往:唐朝對外交通發(fā)達,海陸并進;唐都長安是國際大都會;日本、新羅向唐朝派遣了許多使節(jié)和留學生;西亞商人在南方港口城市定居;唐朝與大食國的接觸,使包括造紙術在內的中國技術傳入阿拉伯地區(qū)(5)選官制度:科舉制度以分科考試選拔人才,加強了階層流動,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提高了官員文化素質,加強了中央集權(6)考核制度:由尚書省吏部負責。隋每年考核九品以上官員,唐以品德和才能為考核標準(7)監(jiān)察制度:御史臺為最高監(jiān)察機構;唐設十道監(jiān)察區(qū)(8)法律教化:《唐律疏議》是中國現存最早、最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華法系確立的標志,唐律是禮法結合的典范。唐朝提倡禮治,重視家訓,強化基層教化(9)戶籍制度:隋朝——“大索貌閱”,重新核定戶籍;唐朝——管理更嚴,戶籍三年一造(10)賦稅制度①隋朝——征收租調役②唐朝——租庸調制,納絹或布代役,保證農民生產時間,保障政府賦稅收入,唐朝中期均田制遭到破壞,改行兩稅法,按田畝征收地稅,按人丁、資產征收戶稅,分夏、秋兩次征收,簡化稅收名目,擴大收稅對象,保證國家財政收入,征稅主要標準從人丁轉為財產,減輕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11)基層治理:唐朝以百戶為里,五里為鄉(xiāng),城內設坊,郊外設村;實行鄰保制度,彼此監(jiān)督(12)社會救濟與優(yōu)撫:既重視官方儲備,也大力提倡民間積儲;隋文帝鼓勵民間自置義倉;從唐朝開始,政府設有收容貧老、孤兒和乞討流浪人員的專門機構經濟:農耕經濟繁榮,南北經濟趨向平衡(1)農業(yè):唐朝出現曲轅犁,中國傳統(tǒng)耕犁基本定型;唐朝出現筒車(2)手工業(yè):唐三彩(3)商業(yè):唐朝信貸業(yè)務由存貸款發(fā)展到匯兌,出現“飛錢”;契約應用更加廣泛(4)城市:市、坊分開(5)交通:隋朝——開通大運河,鞏固統(tǒng)一,促進南北經濟交流以及運河沿岸城市發(fā)展;唐朝——驛道以長安為中心向各方輻射(6)衛(wèi)生醫(yī)療:唐朝孫思邈著《千金方》;《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國家頒布的藥典文化:全面繁榮,兼收并蓄,中外交流(1)思想:隋朝——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唐朝——三教并行;唐中期,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鞏固儒學主流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2)文藝:詩歌的黃金時代;書法新風格,顏體氣勢雄渾,柳體骨力遒勁;繪畫題材廣泛,風格多樣;石窟藝術繁榮;樂舞受西域與周邊鄰國影響風格多樣(3)科技:已經有雕版印刷術;唐末火藥開始應用于戰(zhàn)爭;僧一行測算出地球子午線長度(4)中外交流: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遣唐使等;儒家經典、社會制度、律令、建筑等對周邊國家影響大[重要概念]門閥政治、民族交融、均田制、羈縻政策1.門閥政治:是指東晉時期出現的門閥士族與皇權共治的狀態(tài)。門閥士族是以宗族為紐帶所形成的封建貴族特權集團,形成于魏晉之際,鼎盛于東晉,從東晉至南朝逐漸衰落。門閥政治特點:政治上,門閥士族把持朝政,皇權衰弱;經濟上,門閥士族的經濟特權膨脹;選官制度上,資品評定以門第高低為主要標準;士族內部的等級、士族與寒門的界限進一步森嚴,士族交友、婚姻都不能逾越這些界限。門閥政治是一種在特定條件下出現的皇權政治的“變態(tài)”。2.民族交融:指不同民族在政治制度、生產方式、風俗習慣、文化心理等方面相互影響和滲透。民族交融的實現途徑有:民族遷徙、交錯居住;戰(zhàn)爭或經濟文化的交流;政治制度、生產方式等借鑒;部分民族統(tǒng)治者的改革等。民族交融的影響:推動部分民族封建化進程,增強華夏認同觀念;豐富中華民族文化的內涵和多樣性,有利于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和邊疆的開發(fā)。3.均田制:北魏至唐前期政府在不觸動原有私有土地的基礎上,把無主荒地分配給無地或少地農民耕種的一種土地制度。均田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促進了農業(yè)生產的恢復和發(fā)展,有利于征收賦稅和調發(fā)徭役。唐中葉以后,土地兼并日益嚴重,均田制實行的基礎被嚴重破壞,最終被廢止。4.羈縻政策:“羈”就是用軍事和政治的壓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經濟和物質利益給以撫慰,即在民族地區(qū)設立特殊的行政單位,保持或基本保持當地民族原有的社會組織形式和管理機構,承認其酋長、首領在本民族和本地區(qū)中的政治統(tǒng)治地位,任用民族地方首領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隸屬于中央王朝、經濟上有朝貢的義務外,其余一切事務均由民族首領自己管理。素養(yǎng)提升考點1民族交融南北政權交流(2023·湖南卷,3)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權遣使頻繁,雙方挑選使節(jié),必求“容止可觀,文學優(yōu)贍者”。北朝使節(jié)皆為漢族高門人物,而非鮮卑子弟。這說明(
)A.南方政權整體實力占優(yōu)B.南北政權文化認同趨近C.南北政權關系趨向和好D.漢族高門控制南北政權√解析:B
據題干可知,當時南北政權雙方使節(jié)的挑選標準相似,且北朝使節(jié)皆為漢族高門之人,而非鮮卑子弟,說明北方民族間交往交流交融加深,南北政權文化認同趨近,故選B項;題干無法體現南北政權誰占優(yōu)勢,排除A項;題干僅體現南北政權遣使頻繁以及使節(jié)的挑選標準,不能說明政權間的關系,排除C項;僅憑題干不能得出漢族高門控制南北政權,且北方政權仍控制在鮮卑族手中,排除D項。經濟交流及影響(2022·北京卷,16)[絹與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唐與突厥互市,“以金帛市馬”“以助軍旅”,唐馬“既雜胡種,馬乃益壯。天寶后,諸軍戰(zhàn)馬動以萬計”,“秦、漢以來,唐馬最盛”。唐代驛制“凡三十里一驛,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各驛站的官馬多至75匹、少至8匹,“冠蓋相望,郵驛繼踵”。士庶也喜騎馬出行,“貴賤所行,通鞍馬而已”。馬球蔚然成風,太宗“聞西蕃人好為打球,比亦令習”。材料二
突厥、回紇與唐朝進行絹馬貿易,規(guī)模巨大?;丶v“每一馬易四十縑(注:細絹),動至數萬匹”,除自身消費外,還將多余的絹帛通過中間商人不斷向西銷售。突厥、回紇還開始建設據點聚積物資,突厥毗伽可汗“欲修筑城壁,造立寺觀”?;丶v最初“風俗樸厚”,獲得唐朝厚利后,登利可汗“筑宮殿以居,婦人有粉黛文繡之飾”。答案:示例:唐朝通過絹馬貿易獲得了大量馬匹,改良了馬種,加強了軍事力量;進一步便利了郵驛交通,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豐富了出行方式和娛樂活動。突厥、回紇(回鶻)等游牧民族通過絹馬貿易獲得大量絹帛,積累了巨額財富?;丶v將多余的絹向西銷售,促進了陸上絲綢之路的繁榮;突厥、回紇嘗試建立城市,游牧民族出現定居化傾向,生活方式更加豐富。通過絹馬貿易,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擴大了交往,既促進了自身發(fā)展,也加深了民族交融。以絹馬貿易為例,闡述唐代農耕與游牧民族互動的影響。思維建模:據上述典例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繪制中國古代民族交融的思維導圖。[提示]考點2制度創(chuàng)新職能明確(2022·廣東卷,3)下圖為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到隋唐政府機構變化示意圖,這一變化(
)A.加強了中樞決策權B.避免了相權被分割C.降低了政令的執(zhí)行效率D.使中央機構分工更明確√題組一中樞行政體制的演變解析:D根據圖示內容可以看出,北齊時期的一系列機構被細化規(guī)范成為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六部屬于中央機構,而且六部分工更明確,故選D項;圖示信息屬于行政機構的變化,不是中樞決策機構的變化,排除A項;材料中機構變化屬于宰相直轄部門的變化,與分割相權無關,排除B項;材料中的行政機構職能更加明確,有利于提高政令的執(zhí)行效率,排除C項。權力機制的不斷調整(2020·山東卷,3)下表為唐代翰林學士的起源和演進概況。它反映了唐代(
)時期概況高祖、太宗時期設立文學館、弘文館等學士,備君主顧問高宗、武后時期學士開始參與決策事務玄宗時期開元初,設翰林待詔,后改為翰林學士,建立學士院,專掌最機密的詔令起草,正式參與朝政決策A.翰林學士逐漸控制了決策權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漸趨成熟D.朝廷內部權力的再分配√解析:D根據材料“備君主顧問”“學士開始參與決策事務”“后改為翰林學士,建立學士院,專掌最機密的詔令起草,正式參與朝政決策”等信息可知,唐代翰林學士在草擬詔令、參與朝政決策方面分割了宰相之權,反映了朝廷內部權力的再分配,故選D項;根據材料可知,唐代翰林學士只是參與決策,并非“逐漸控制了決策權”,排除A項;宋代重文輕武,文官地位日益提高,與材料所述時間“唐代”不符,排除B項;三省是指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六部是中央行政機構的總稱,與材料主旨“翰林學士的起源和演進”不符,排除C項。歷史理解:據以上典例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認識。[提示]本質:通過分散大臣權力以達到君主集權。作用:①體系完整、分工明確、彼此制約。②一定程度上限制君權。題組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隋代地方行政區(qū)的調整(2022·山東卷,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多維視角下的隋代政區(qū)改革高祖(文帝)受終,惟新朝政,開皇三年,遂廢諸郡。洎(到)于九載,廓定江表,尋以戶口滋多,析置州縣。煬帝嗣位,又平林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諸州,尋即改州為郡。乃置司隸刺史,分部巡察。五年,平定吐谷渾,更置四郡。大凡郡一百九十,縣一千二百五十五?!端鍟肪?9《地理志》隋代分郡圖——周振鶴《中國歷代行政區(qū)劃的變遷》材料二
研究行政區(qū)劃至少與三個學科有基本關系,一是歷史學,二是地理學,三是政治學。行政區(qū)劃不但是一種現實存在,而且是一種歷史現象。行政區(qū)劃本身是歷史的產物,而且在歷史過程中不斷發(fā)生變化,沒有哪一個政區(qū)不是前代的沿襲或變革。行政區(qū)劃又是一種地理區(qū)域,是一種人為的空間概念,它的存在與變遷都與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關系。行政區(qū)劃既是劃定于地球表面之上的,當然要與自然地理環(huán)境相關;而行政區(qū)劃之中又必須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實際上包含了人文地理環(huán)境。行政區(qū)劃又是中央與地方之間發(fā)生行政關系的產物,行政區(qū)劃的變遷往往是政治過程造成的,也就是說,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區(qū)劃變遷的主要原因?!灾苷聱Q《中國行政區(qū)劃通史》答案:改革史實舉例:改革措施方面:改州郡縣三級制為州縣兩級制;改州為郡;多次增置、裁并州(郡)縣;建立了地方政區(qū)巡察制度。改革結果方面:郡縣分布北密南疏;黃河中下游等地區(qū)郡縣相對密集。結合隋代政區(qū)改革的史實分析說明材料二的觀點。分析說明:層次1:只列舉隋代政區(qū)改革的具體史實,不能在史實與材料二之間建立聯(lián)系。層次2:結合隋代政區(qū)改革的具體史實,能在史實與材料二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但只是從歷史、地理、政治三個角度對材料二的觀點加以印證。層次3:結合隋代政區(qū)改革的具體史實,從歷史、地理和政治角度在史實與材料二之間建立起邏輯聯(lián)系,能對材料二的觀點進行綜合評述,并提出創(chuàng)新性認識。例如:行政區(qū)劃改革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能單從某一方面進行解釋;除歷史、政治、地理的角度外,還可以從其他角度進行解釋等。(若從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歷史理解:中國古代地方行政機構演變規(guī)律有哪些?[提示](1)中央集權是推動地方行政層級變化的主因。(2)分權是地方行政機構改革的基本方法。(3)沿襲變革是歷代地方行政層級變遷的主體。(4)下穩(wěn)上動是地方行政層級結構變化的特征。唐后期藩鎮(zhèn)割據(2023·廣東卷,4)唐中后期,朝廷鼓勵士人到地方任職,藩鎮(zhèn)有辟召幕僚之風。一度出現“游宦之士,至以朝廷為閑地,謂幕府為要津”的現象,這(
)A.強化了外重內輕的局面B.緩和了朋黨之爭C.破壞了科舉考試的公平D.加劇了階級矛盾√解析:A安史之亂后,唐朝形成藩鎮(zhèn)割據局面。由材料中讀書人大量去藩鎮(zhèn)做幕僚,人才集中于藩鎮(zhèn),這會導致藩鎮(zhèn)勢力進一步坐大,強化了外重內輕的局面,A項正確;B、C、D三項與材料無關。科舉制適應時代變遷(2022·湖南卷,3)據下表可知(
)題組三官員選拔與管理時間事件隋文帝開皇十五年(595)廢除九品中正制隋煬帝大業(yè)二年(606)始置進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復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貞觀初年(627)再度廢除九品中正制A.世家大族沒落 B.科舉制存在嚴重弊端C.門閥觀念強化 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續(xù)√解析:A依據材料表格可知,九品中正制被兩度廢除,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世家大族的沒落,依靠門第選官的九品中正制已無法繼續(xù)下去,故選A項;相比于九品中正制,科舉制把讀書、考試與做官緊密聯(lián)系起來,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提高官員素質,且表中未顯示科舉制的弊端,排除B項;“強化”不符合史實,應為“減弱”,排除C項;九品中正制僅是短暫恢復又很快被廢止,這與“仍可延續(xù)”的邏輯不符,排除D項??婆e制的積極影響(2021·江蘇卷,3)唐代李逢吉作科舉主考官時,一次性錄取的幾十位進士,均為出身貧寒的士子。他的政敵李德裕亦“頗為寒素開路”,以致被貶謫時,“八百孤寒齊下淚”。由此可知唐代科舉(
)A.加強了君主集權 B.促進了階級流動C.消除了門第觀念 D.激化了政治矛盾√解析:B唐代科舉制使得出身低微的士子得以進入政壇,這說明唐代的科舉制促進了社會階級流動,B項正確;材料內容與君主集權無關,排除A項;唐代門第觀念影響仍很大,排除C項;李德裕與李逢吉作為政敵,但同樣為寒素開路,材料強調二者的共識而非矛盾,排除D項。歷史理解:觀察下面中國古代主要選官制度演變示意圖,說明其體現了怎樣的趨勢。[提示]趨勢:①選拔標準:由重家世門第到重學識才能。②選拔方式:由推薦到公開考試。③選拔形式:制度化、體系化、公平化、公開化。兩稅法的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唐前期,繼續(xù)推行北魏以來的“均田制”。在此基礎上,實行租庸調制,“有田則有租(田租),有家則有調(納絹布等),有身則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則納布帛等代替)”。庸和調在整個國家財政中占據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隨著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劇,均田制急劇崩壞,租庸調制難以維持?!坝杏孜闯啥?而承襲世資,家累千金者,乃薄賦之;又有年齒已壯,而身居窮約,家無置錐者,乃厚賦之,豈不背謬!”百姓舉家逃亡,規(guī)避賦稅,被稱為“客戶”。題組四賦稅制度的調整公元780年,唐朝推行兩稅法:以國家財政開支所需為總額,所謂“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戶在現居地登記,根據財產情況定戶等,按戶等高低交納賦稅,“戶無主客,以現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分夏秋兩季征收,“不居處而行商者……在所州縣稅三十之一”。結果“賦不加斂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虛實,貪吏不誠而奸無所取。自是輕重之權,始歸于朝廷”。每戶負擔并未增加,但國家財政總收入增加,對戶口的掌握也更為準確,“天下便之”?!幾园讐垡涂傊骶帯吨袊ㄊ贰返?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兩稅法改革的背景。答案:(1)土地兼并嚴重,戶口不實,貧富兩極分化,國家財政緊張。(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兩稅法與唐前期的賦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積極作用。答案:(2)簡化了稅制,擴大納稅面;朝廷收入增加;促進商品經濟發(fā)展;從以人丁為主到以財產為主,稅賦負擔相對公平。圖解歷史: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簡表圖解歷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知識結構構建體系:上述典例從哪些視角展示了隋唐的制度創(chuàng)新?請根據所學再補充一個隋唐制度創(chuàng)新的相關視角,并說明補充理由。[提示]視角:中樞機構、選官制度、賦稅制度。示例一補充:監(jiān)察制度理由:隋唐御史臺為最高監(jiān)察機構;唐太宗將全國分為十道監(jiān)察區(qū),委派監(jiān)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監(jiān)察,這些制度對于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穩(wěn)定起到重要作用。示例二補充:貨幣制度理由:唐初鑄行“開元通寶”錢。唐代幣制開啟了新的貨幣體系;幣值與錢幣重量脫鉤,為非金屬貨幣產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考點3經濟發(fā)展與經濟重心南移南北朝時期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下圖是依據《隋書·食貨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時期各地區(qū)貨幣使用情況示意圖。該圖反映出(
)A.長江流域經濟水平總體上高于黃河流域B.河西走廊與嶺南地區(qū)經濟發(fā)展速度最快C.黃河流域的絲織業(yè)迅速發(fā)展D.長江流域經濟發(fā)展相對穩(wěn)定√解析:D南北朝時期經濟重心仍在北方,A項內容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河西走廊和嶺南地區(qū)比較特別,使用金銀主要是因為要對外交流,對外交流時要盡量使用保值的貴金屬;從圖中看不出絲織業(yè)迅速發(fā)展,黃河流域本來就是傳統(tǒng)手工業(yè)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排除C項;南北朝時期,長江流域社會相對穩(wěn)定,北民南遷,經濟有所發(fā)展,商業(yè)秩序正常,故正常使用銅錢交易,所以選D項。經濟地位提高(2021·山東卷,3)下圖是中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主要產糧區(qū)示意圖。該時期是(
)A.秦漢時期
B.隋唐時期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解析:B圖中主要產糧區(qū)集中分布于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和長江下游地區(qū),還有黃河中游和長江中上游的一些地方,但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表明圖示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已經有南移跡象但仍在北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經濟重心南移開始于安史之亂之后,故選B項;秦漢時期,我國經濟重心是在北方,而且西北地區(qū)應該是主要產糧區(qū),這與示意圖的分布不一致,排除A項;宋元時期我國經濟重心南移已經完成,所以主要產糧區(qū)應該分布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qū),與示意圖的分布不符,排除C項;明清時期,我國經濟重心穩(wěn)定在南方,所以主要產糧區(qū)集中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qū),與示意圖的分布不符,排除D項??键c4思想文化新發(fā)展儒學的傳承與發(fā)展(2021·湖北卷,3)唐代杜佑《通典》稱:“理(治)道之先,在乎行教化?!痹摃鴥热莘譃槭池?、選舉、職官、禮、樂、兵、刑、州郡、邊防九門,其中“禮門”占全書篇幅的一半。從內容上看,杜佑修撰《通典》特別強調(
)A.道家的無為而治 B.史學的通古貫今C.儒家的倫理綱常 D.理學的格物致知√解析:C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尊崇儒術后,儒學取得政治上的統(tǒng)治地位和文化上的正統(tǒng)地位。西漢后期以來,佛教、道教的發(fā)展使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受到挑戰(zhàn),到唐代,儒學思想家提出復興儒學,杜佑編撰的《通典》就體現了這一思想。杜佑明確提出,“理(治)道之先,在乎行教化”,重申了儒學“以德治國”的理念;《通典》的內容特點是“禮門”占全書篇幅的一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幕墻工程招標文件案例
- 貨運三輪車交易協(xié)議
- 尿素采購協(xié)議合同
- 生產車間承包技術成果成果分配
- 幼兒園應急安全措施保證
- 云計算系統(tǒng)服務合同
- 采購合同的分類介紹
- 招標文件與合同的銜接
- 出行安全我保障
- 采石場石塊銷售合約
- 物 理2024-2025學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各章節(jié)知識點講解
- 國開(浙江)2024年《個人理財》形考作業(yè)1-4答案
- 《起重機械安全技術規(guī)程(第1號修改單)》
- 2024-2030年中國體育培訓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分析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風險預測研究報告
- 圓-解決問題(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上冊數學人教版
- 2024山東省化工行業(yè)職業(yè)技能大賽(化工總控工)試題庫-下(判斷、簡答題)
- 歷史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22.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課件(25張)2024版新教材
- 2024年新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數學課件 第六章 6.2 第2課時 樣本的選取
- 15《搭船的鳥》(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
- 2024至2030年中國傳染病醫(yī)院產業(yè)發(fā)展動態(tài)及未來前景展望報告
- 知識點填空練習-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