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濱州市2016-2017學年七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1頁
山東省濱州市2016-2017學年七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2頁
山東省濱州市2016-2017學年七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3頁
山東省濱州市2016-2017學年七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4頁
山東省濱州市2016-2017學年七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山東省濱州市2016-2017學年七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解析版)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5個小題,共50分)1.香港歌星劉德華唱的《中國人》,有一句歌詞說:“五千年的風和雨啊,藏了多少夢”,可見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你能告訴我,中國境內已發(fā)現的早期直立人遺址中最為著名的人類叫什么嗎?()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河姆渡居民2.生活在距今約71萬﹣23萬年,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點,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從事采集,懂得使用天然火,吃上了熟食?!闭埬闩袛嗨麑儆冢ǎ〢.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河姆渡居民3.下列關于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之間不同的敘述中,正確的是()①居住地區(qū)不同②體質特征不同③取火方式不同④裝飾品不同。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原始人類經歷了從群居到聚族而居,從采集到種植,從狩獵到飼養(yǎng)家畜的演進過程.推動上述演進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術的進步 B.人工取火的發(fā)明C.飼養(yǎng)水平的提高 D.生產工具的改進5.日本農學家認為,大約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粟就向東傳入日本、朝鮮,向西傳入阿拉伯、小亞細亞、俄國等國家和地區(qū).我國最早種植粟的是()A.北京人 B.黃帝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6.在下列圖片中,反映出我國長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一代偉人孫中山的詩句“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反映了我們經常講的“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是從下面哪一人物開始()A.黃帝 B.炎帝 C.舜 D.禹8.株洲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神農湖、神農閣、神農壇等景觀,這些景觀的命名是為了紀念中華民族的始祖()A.炎帝 B.黃帝 C.禹 D.舜9.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他的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10.通過學習歷史,小明得出一個認識:統治者殘暴無道導致國家的滅亡。他是從哪些統治者身上得出這一結論的()①啟②桀③湯④紂。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1.禮儀教化是夏、商、西周國家統治人民的重要手段之一,實行禮儀教化的實質是()A.維護奴隸主統治 B.調節(jié)社會矛盾C.穩(wěn)定社會秩序 D.討好勞動人民12.如果你是生活在西周初年的一個男性平民,下列表述中你不可能做到的是()A.你可以與其他平民進行大規(guī)模的集體勞作B.你可以擁有家庭副業(yè)C.你可以擁有一定數量的生產工具D.你可以同一個卿大夫的女兒結婚13.許多成語典故來源于歷史,如退避三舍、臥薪嘗膽、圍魏救趙、紙上談兵等。這些成語反映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哪一特點?()A.奴隸制開始瓦解 B.封建制度確立C.生產力飛速發(fā)展 D.諸侯兼并爭霸14.“楚莊王時期,楚國大舉北進,長驅直入周天子所在伊水、洛水流域,并向周王室詢問九鼎的大小重量,大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架勢。”這個故事所指的成語是()A.一箭之仇 B.退避三舍 C.問鼎中原 D.朝秦暮楚15.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戰(zhàn)國七雄的諸侯國是()①齊②吳③楚④趙。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16.戰(zhàn)國七雄中,處于最南方的諸侯國是()A.韓國 B.齊國 C.楚國 D.秦國17.某班同學以成語故事“退避三舍”編排課本劇,劇中主人公應當是()A.齊桓公 B.晉文公 C.楚莊王 D.宋襄公18.《史記》記載,春秋時期有位國君為了報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這位“國君”是()A.齊桓公 B.晉文公 C.越王勾踐 D.吳王夫差19.鐵工具開始應用于農業(yè)生產是在()A.原始社會末期 B.夏商西時期 C.春秋時期 D.戰(zhàn)國時期20.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如圖所示能夠代表這一時期青銅工藝成就的是()A.司母戊鼎 B.魚紋彩陶盆C.甲骨文 D.冰裂紋瓷器21.成都平原的“千里沃野,漁米之鄉(xiāng)”得益于戰(zhàn)國時期的水利工程()A.鄭國渠 B.靈渠 C.都江堰 D.白渠22.考古學家們發(fā)掘了數以萬計的甲骨片,甲骨上所記的都是占卜語言。凡祭祀、戰(zhàn)爭、風雨、天象、農業(yè)豐歌以及病疫等都是通過占卜向上天請命。這種文字(見圖)最早可能出現在()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晉朝23.下列這些思想家中,不屬于儒家學派的是()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孟子24.面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政權更迭、生靈涂炭的亂局,不同流派的知識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藥方.秦統一的歷史證明,哪一種藥方更“對癥”當時的社會形勢?()A.儒家:為政以德,仁政治國 B.墨家:互助互愛,反對侵略C.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權 D.道家:順其自然,無為而治25.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長城的起止點是()A.臨洮﹣遼東 B.臨洮﹣咸陽 C.隴西﹣遼東 D.臨洮﹣函谷關二、非選擇題(26題10分,27題12分,28題13分,29題15,分共50分)26.(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讀圖材料二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yōu)橹T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zhèn)守疆土,戰(zhàn)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zhàn)。材料三“平王之東遷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諸侯)。”(1)為了將材料一中圖片的信息補充完整,①、②處應填寫的制度和人物分別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指出諸侯在接受周天子分封的同時,必須向周天子承擔哪些義務?(3)請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說西周分封制的影響。(4)從材料三可看出這一制度有什么變化?反映了什么趨勢?27.(12分)讀表,請回答:(1)如表反映了我國古代的什么制度?這一制度的開創(chuàng)實踐者是誰?依據右表說出該朝代在地方上實行什么制度?(2)上面制度的開創(chuàng)者,還采取了哪些措施來加強統治、鞏固統一?28.(13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衛(wèi)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币孕l(wèi)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司馬遷《史記?商鞅列傳》材料二:戰(zhàn)國時期各國紛紛變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敗了。吳起在楚國變法,最后被反對者射死在楚王的尸體前;商鞅在秦國變法,最后被反對者五馬分尸而死。(1)商鞅的觀點屬于哪家的學說?他代表的是哪個階級的利益?(2)變法中促進農業(yè)生產的措施是什么?有利于增強中央集權,加強中央機構對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3)商鞅在秦國的變法起到了什么作用?(4)聯系材料一和材料二,結合當今改革開放,你能得到什么啟發(fā)?29.(15分)由分立趨向統一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請回答:(1)孔子生活在什么時期?他是哪一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主要思想記錄在哪一部著作里?(2)孔子作為偉大教育家,他對古代教育有哪些杰出貢獻?請你列舉他的教育名言2條。(3)假如你是一個愛好和平的人,你主張世界上的人要相互關愛,反對非正義戰(zhàn)爭,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那你覺得“諸子百家”中哪一個思想家跟你志同道合?請你概況一下他的思想主張。(4)戰(zhàn)國時期提出法治、中央集權的是哪位思想家?

2016-2017學年山東省濱州市七年級(上)期中歷史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5個小題,共50分)1.香港歌星劉德華唱的《中國人》,有一句歌詞說:“五千年的風和雨啊,藏了多少夢”,可見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你能告訴我,中國境內已發(fā)現的早期直立人遺址中最為著名的人類叫什么嗎?()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河姆渡居民【考點】我國最早的人類—元謀人.【分析】本題考查元謀人.【解答】根據已學知識可知,在云南省元謀縣,我國科學家發(fā)現了兩顆門齒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塊燒骨,經專家鑒定,證明他們已經會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這一遠古人類就是生活在距今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中國境內已發(fā)現的早期直立人遺址中最為著名的人類.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境內早期人類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2.生活在距今約71萬﹣23萬年,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點,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從事采集,懂得使用天然火,吃上了熟食?!闭埬闩袛嗨麑儆冢ǎ〢.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河姆渡居民【考點】北京人.【分析】本題考查北京人.【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腳分工明顯,但已經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從事采集,會使用天然火.迄今為止,考古學家們已經發(fā)掘出代表40多個尸體的頭蓋骨、下頜骨、牙齒等化石和豐富的石器、骨器、角器與用火遺跡.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是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和遺跡最豐富的遺址.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北京人的生產和生活狀況.3.下列關于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之間不同的敘述中,正確的是()①居住地區(qū)不同②體質特征不同③取火方式不同④裝飾品不同。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考點】北京人;山頂洞人.【分析】本題考查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共同特點.【解答】北京人和山頂洞人都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山頂洞人模樣同現代人差不多.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頂洞人會人工取火.北京人不會用裝飾品,山頂洞人會使用裝飾品.②③④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產和生活狀況.4.原始人類經歷了從群居到聚族而居,從采集到種植,從狩獵到飼養(yǎng)家畜的演進過程.推動上述演進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術的進步 B.人工取火的發(fā)明C.飼養(yǎng)水平的提高 D.生產工具的改進【考點】歷史文化常識.【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生產工具重要性的認識.【解答】根據所學可知,由于生產工具不斷改進,勞動能力的不斷提高,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人類經歷了從群居到聚族而居,從采集到種植,從狩獵到飼養(yǎng)家畜的演進過程.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5.日本農學家認為,大約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粟就向東傳入日本、朝鮮,向西傳入阿拉伯、小亞細亞、俄國等國家和地區(qū).我國最早種植粟的是()A.北京人 B.黃帝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考點】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半坡原始居民的認識.【解答】根據所學可知,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是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注意扎實掌握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況.6.在下列圖片中,反映出我國長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考點】河姆渡的原始農耕.【分析】本題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解答】生活在距今約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欄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種植水稻.①稻穗紋和④干欄式房屋能體現他們的文化特征.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況.7.一代偉人孫中山的詩句“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反映了我們經常講的“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是從下面哪一人物開始()A.黃帝 B.炎帝 C.舜 D.禹【考點】華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分析】本題是針對華夏之祖的考查.【解答】根據課本知道軒轅即黃帝,黃帝被尊為“人文初祖”,是華夏族的祖先.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比較簡單,只要知道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好做了.8.株洲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神農湖、神農閣、神農壇等景觀,這些景觀的命名是為了紀念中華民族的始祖()A.炎帝 B.黃帝 C.禹 D.舜【考點】華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分析】本題考查炎帝主要貢獻.知道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解答】相傳炎帝改進農具,教人農耕,嘗遍百草,發(fā)明醫(yī)藥,是中華原始農業(yè)和醫(yī)藥學的創(chuàng)始人,號稱神農氏.株洲的神農湖、神農閣、神農壇等景觀的命名就是為了紀念炎帝,選項B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準確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9.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他的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考點】夏朝的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的建立.【分析】本題考查夏朝的建立.【解答】隨著社會生產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財產更多,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我國漫長的原始社會到此結束,奴隸社會開始了.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歷史基礎知識的能力.難度較小.10.通過學習歷史,小明得出一個認識:統治者殘暴無道導致國家的滅亡。他是從哪些統治者身上得出這一結論的()①啟②桀③湯④紂。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考點】商朝的建立與滅亡;夏朝的滅亡.【分析】本題考查夏商的更迭.【解答】夏桀是夏朝最后一個王,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華宮室,強迫人們服勞役,統治非常殘暴,導致了夏朝的滅亡;商紂是商朝最后一個王,他修筑豪華宮殿,制作炮烙之刑,鎮(zhèn)壓人民,導致了商朝的滅亡;由此可知,統治者殘暴無道導致國家的滅亡,國家要長治久安應該施行仁政,勤政愛民,不能實行暴政.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夏商周的著名暴君以及給我們的啟示.11.禮儀教化是夏、商、西周國家統治人民的重要手段之一,實行禮儀教化的實質是()A.維護奴隸主統治 B.調節(jié)社會矛盾C.穩(wěn)定社會秩序 D.討好勞動人民【考點】夏商周的軍隊、刑法與禮儀教化.【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夏、商、西周時期禮儀教化制度的知識點.【解答】禮儀教化是夏、商、西周國家統治人民的重要手段之一.夏、商、西周時期實行禮儀教化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奴隸主的統治.故選A.【點評】本題以夏、商、西周時期的統治政策為背景,考查的是學生對夏、商、西周時期禮儀教化制度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12.如果你是生活在西周初年的一個男性平民,下列表述中你不可能做到的是()A.你可以與其他平民進行大規(guī)模的集體勞作B.你可以擁有家庭副業(yè)C.你可以擁有一定數量的生產工具D.你可以同一個卿大夫的女兒結婚【考點】夏商周的軍隊、刑法與禮儀教化.【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知識點.【解答】西周時期,通過實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了的森嚴的等級制度.因此平民是不可以同一個卿大夫的女兒結婚等.故選D.【點評】本題以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為背景,考查的是學生對西周等級制度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13.許多成語典故來源于歷史,如退避三舍、臥薪嘗膽、圍魏救趙、紙上談兵等。這些成語反映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哪一特點?()A.奴隸制開始瓦解 B.封建制度確立C.生產力飛速發(fā)展 D.諸侯兼并爭霸【考點】春秋五霸.【分析】本題考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特點.【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退避三舍、臥薪嘗膽、圍魏救趙、紙上談兵等都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爭霸中留下的成語,因而集中體現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兼并爭霸社會特點.ABC均不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掌握春秋戰(zhàn)國相關知識.重點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14.“楚莊王時期,楚國大舉北進,長驅直入周天子所在伊水、洛水流域,并向周王室詢問九鼎的大小重量,大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架勢。”這個故事所指的成語是()A.一箭之仇 B.退避三舍 C.問鼎中原 D.朝秦暮楚【考點】春秋五霸.【分析】本題考查春秋五霸,結合所學即可解答.【解答】分析題干材料,找出有效信息“楚莊王詢問九鼎的大小,意圖取代周天子”.結合所學可知,這是楚莊王問鼎中原的故事.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楚莊王問鼎中原的典故,需要掌握相關知識點.15.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戰(zhàn)國七雄的諸侯國是()①齊②吳③楚④趙。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考點】春秋五霸;戰(zhàn)國七雄與著名戰(zhàn)役.【分析】本題考查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戰(zhàn)國七雄的諸侯國.【解答】春秋五霸分別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戰(zhàn)國七雄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戰(zhàn)國七雄的諸侯國是齊國、楚國和秦國.故選D.【點評】本題以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戰(zhàn)國七雄的諸侯國為依托,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春秋五霸和戰(zhàn)國七雄的相關知識.16.戰(zhàn)國七雄中,處于最南方的諸侯國是()A.韓國 B.齊國 C.楚國 D.秦國【考點】戰(zhàn)國七雄與著名戰(zhàn)役.【分析】本題考查了戰(zhàn)國七雄.【解答】戰(zhàn)國七雄指的是齊楚秦燕趙魏韓,巧記其具體方位的口訣為東南西北到中央,處于最南方的諸侯國是楚國.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戰(zhàn)國七雄的方位.17.某班同學以成語故事“退避三舍”編排課本劇,劇中主人公應當是()A.齊桓公 B.晉文公 C.楚莊王 D.宋襄公【考點】春秋五霸.【分析】本題考查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解答】城濮之戰(zhàn)時,晉楚兩軍相遇在中原戰(zhàn)場上.決戰(zhàn)前,晉文公命令晉軍以報答楚王為名,“退避三舍”,駐軍城濮,巧妙地避開了楚軍鋒芒,誘敵深入,大敗楚軍,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是決定了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關鍵戰(zhàn)役.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掌握春秋五霸.主要考查學生識記歷史基礎知識和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能力.18.《史記》記載,春秋時期有位國君為了報仇雪恨,“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這位“國君”是()A.齊桓公 B.晉文公 C.越王勾踐 D.吳王夫差【考點】司馬遷與《史記》.【分析】本題考查臥薪嘗膽的相關知識點.【解答】本題關鍵詞是“置膽于座,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這就是歷史上“臥薪嘗膽”的典故.相傳吳越爭霸時,吳王夫差大敗越王勾踐,為報仇雪恨,勾踐在屋里掛了一只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經過長期準備最終滅掉吳國.后來形容人刻苦自勵,發(fā)奮圖強.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歷史典故和歷史人物再現的認識能力.19.鐵工具開始應用于農業(yè)生產是在()A.原始社會末期 B.夏商西時期 C.春秋時期 D.戰(zhàn)國時期【考點】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鐵工具的應用.【解答】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到戰(zhàn)國時期,鐵農具使用的范圍得到擴大.鐵農具具有堅硬、耐磨損等優(yōu)點,鐵農具的使用,使得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注意掌握原始社會生產力的提高.20.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如圖所示能夠代表這一時期青銅工藝成就的是()A.司母戊鼎 B.魚紋彩陶盆C.甲骨文 D.冰裂紋瓷器【考點】青銅器.【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司母戊鼎.【解答】青銅器出現在原始社會末期,夏朝時種類逐漸增多.商朝是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當時著名的青銅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B是半坡原始居民時期的;C是商朝時期的刻在龜甲和獸骨上文字,不是青銅工藝;D是宋朝出現的瓷器.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圖讀圖的能力和準確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國古代的工藝藝術.21.成都平原的“千里沃野,漁米之鄉(xiāng)”得益于戰(zhàn)國時期的水利工程()A.鄭國渠 B.靈渠 C.都江堰 D.白渠【考點】都江堰工程和鄭國渠.【分析】本題考查都江堰的修建.【解答】戰(zhàn)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變成“千里沃野,漁米之鄉(xiāng)”,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掌握都江堰的歷史作用.22.考古學家們發(fā)掘了數以萬計的甲骨片,甲骨上所記的都是占卜語言。凡祭祀、戰(zhàn)爭、風雨、天象、農業(yè)豐歌以及病疫等都是通過占卜向上天請命。這種文字(見圖)最早可能出現在()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晉朝【考點】文字的演變.【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文字的演變.【解答】題目中的圖片即是甲骨文.商朝的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商朝.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準確識記甲骨文出現的時期.23.下列這些思想家中,不屬于儒家學派的是()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孟子【考點】老子和孔子.【分析】本題考查儒家學派人物.【解答】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的學說記載在《道德經》里.道家主要思想是:順其自然、“無為而治”.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重點掌握道家學派和儒家學派相關知識.24.面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政權更迭、生靈涂炭的亂局,不同流派的知識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藥方.秦統一的歷史證明,哪一種藥方更“對癥”當時的社會形勢?()A.儒家:為政以德,仁政治國 B.墨家:互助互愛,反對侵略C.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權 D.道家:順其自然,無為而治【考點】百家爭鳴.【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百家爭鳴的認識.【解答】注意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秦統一的歷史證明,哪一種藥方更‘對癥’當時的社會形勢”,聯系所學可知,戰(zhàn)國時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韓非主張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深受秦國國君賞識.與題意相符.秦統一后建立的是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注意扎實掌握百家爭鳴的主要史實.25.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長城的起止點是()A.臨洮﹣遼東 B.臨洮﹣咸陽 C.隴西﹣遼東 D.臨洮﹣函谷關【考點】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分析】本題考查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應把握為了北擊匈奴,秦朝修筑長城的知識點.【解答】秦始皇為了安定北邊,抵御匈奴的進擾,維護國家的統一,讓蒙恬負責,修筑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城防,這就是聞名中外的萬里長城.故選A.【點評】解答本題注意識記長城的東西起止點.二、非選擇題(26題10分,27題12分,28題13分,29題15,分共50分)26.(10分)(2016秋?濱州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讀圖材料二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yōu)橹T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zhèn)守疆土,戰(zhàn)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zhàn)。材料三“平王之東遷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諸侯)。”(1)為了將材料一中圖片的信息補充完整,①、②處應填寫的制度和人物分別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指出諸侯在接受周天子分封的同時,必須向周天子承擔哪些義務?(3)請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說西周分封制的影響。(4)從材料三可看出這一制度有什么變化?反映了什么趨勢?【考點】堯舜禹的“禪讓”;夏朝的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西周的滅亡和東周的建立.【分析】(1)本題考查禪讓制.(2)本題考查分封制.(3)本題考查分封制影響.(4)本題開放性題.【解答】(1)堯年老的時候,征求各部落首領的意見,推舉舜做他的繼承人.舜年老的時候,采用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轉讓給治水有功的禹.這種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歷史上叫做“禪讓制”,這就是堯舜禹的禪讓.后來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啟繼承父位,從此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2)分封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奴隸主政權,分封的對象和做法是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給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讓他們到各地去做諸侯,建立諸侯國;被封諸侯的義務是:要服從國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貢獻財物,要派兵隨從周王作戰(zhàn).西周通過分封諸侯,開發(fā)了邊遠地區(qū),加強了統治,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3)西周實行分封制,通過分封制,開發(fā)了邊遠地區(qū),加強了統治,打破了夏商時期眾邦林立的狀態(tài),加強了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系,密切了同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系,推動了邊遠地區(qū)的經濟開發(fā)和文化發(fā)展,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4)據材料三“平王之東遷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諸侯).”可看出,東周時,周王室已經衰微,權力已經轉移到霸主手中,反映了分封制逐漸走向瓦解.故答案為:(1)制度:禪讓制;人物:啟.(2)義務: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zhèn)守疆土,戰(zhàn)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zhàn).(3)影響:西周通過分封,打破了夏商時期眾邦林立的狀態(tài),加強了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系,密切了同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系,推動了邊遠地區(qū)的經濟開發(fā)和文化發(fā)展.(4)東周時,周王室已經衰微,權力已經轉移到霸主手中.趨勢:分封制逐漸走向瓦解.【點評】本題掌握禪讓制、分封制相關知識,重點熟記基礎知識.27.(12分)(2016秋?濱州期中)讀表,請回答:(1)如表反映了我國古代的什么制度?這一制度的開創(chuàng)實踐者是誰?依據右表說出該朝代在地方上實行什么制度?(2)上面制度的開創(chuàng)者,還采取了哪些措施來加強統治、鞏固統一?【考點】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2)本題主要考查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解答】(1)表中最高統治者是皇帝,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實行郡縣制,郡下設縣.這反映了我國古代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這一制度的開創(chuàng)實踐者是秦始皇.依據圖表可知,秦朝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郡下設縣.(2)秦始皇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后,為了鞏固統治,他還實行了車同軌,還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修筑了萬里長城;在思想文化上實行焚書坑儒等措施,來加強統治、鞏固統一.故答案為:(1)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秦始皇.地方上推行郡縣制.(2)車同軌;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修筑萬里長城;焚書坑儒等.【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和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歸納和綜合運用歷史史實的能力.28.(13分)(2016秋?濱州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衛(wèi)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衛(wèi)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司馬遷《史記?商鞅列傳》材料二:戰(zhàn)國時期各國紛紛變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敗了。吳起在楚國變法,最后被反對者射死在楚王的尸體前;商鞅在秦國變法,最后被反對者五馬分尸而死。(1)商鞅的觀點屬于哪家的學說?他代表的是哪個階級的利益?(2)變法中促進農業(yè)生產的措施是什么?有利于增強中央集權,加強中央機構對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3)商鞅在秦國的變法起到了什么作用?(4)聯系材料一和材料二,結合當今改革開放,你能得到什么啟發(fā)?【考點】百家爭鳴;商鞅變法;歷史開放性問題.【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商鞅變法的知識點.(2)本題考查的是商鞅變法內容的知識點.(3)本題考查的是商鞅變法影響的知識點.(4)本題考查對當今改革的認識.【解答】(1)根據所學可知,商鞅變法的具體措施,與法家代表人物韓非的“法治”“改革”是一致的,故其變法措施體現了法家思想.戰(zhàn)國時期各國變法的目的是為了確立封建統治,發(fā)展封建經濟,故商鞅變法代表了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2)據所學知識可知,“承認土地私有,獎勵耕戰(zhàn),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的措施,調動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的措施,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3)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不斷加強,發(fā)展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4)從商鞅變法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