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冊山中學2017-2018學年度第二學期七年級歷史期末模擬試題_第1頁
山東省臨沂市冊山中學2017-2018學年度第二學期七年級歷史期末模擬試題_第2頁
山東省臨沂市冊山中學2017-2018學年度第二學期七年級歷史期末模擬試題_第3頁
山東省臨沂市冊山中學2017-2018學年度第二學期七年級歷史期末模擬試題_第4頁
山東省臨沂市冊山中學2017-2018學年度第二學期七年級歷史期末模擬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7--2018學年七年級期末歷史模擬試卷題號一二總分得分注意:本試卷包含Ⅰ、Ⅱ兩卷。第Ⅰ卷為選擇題,所有答案必須用2B鉛筆涂在答題卡中相應的位置。第Ⅱ卷為非選擇題,所有答案必須填在答題卷的相應位置。答案寫在試卷上均無效,不予記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共50分)宋朝武將受到多方面的牽制,而文臣擔任中央和地方要職,體現(xiàn)了宋朝的政策是()A.休養(yǎng)生息政策 B.重文輕武政策 C.重武輕文政策 D.對外開放政策民族友好、民族團結、民族融合是我們這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主流。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xiàn)這一觀點的事件是()A.北魏孝文帝改革 B.文成公主入藏C.鑒真東渡日本 D.回族的形成“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特有的文化氣派。唐朝以博大的胸懷兼容并蓄外來文化的精華,中外文化雙向交流,共享繁榮。下列事件能體現(xiàn)這一特點的是()①遣唐使來華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鑒真東渡日本

④玄奘西游天竺。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杯酒釋兵權”的事反映了北宋建()A.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B.與遼長時間保持相對和平的局面C.加強了皇帝和中央的權力 D.與西夏維持了幾十年的和平關系中國人自稱是“龍的傳人”。龍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A.中國人善于想象 B.華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C.中華民族的銳意進取精神 D.中華民族的團結友愛傳統(tǒng)“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痹撛娋涫钦f唐太宗()A.善于用人 B.虛心納諫 C.科舉取士 D.勤政愛民武則天遺言立無字碑,千秋功過由后人評說。下列是四位同學關于武則天的說法,你認為最恰當?shù)膽撌牵ǎ〢.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建立了隋王朝B.首創(chuàng)科舉制度C.重用人才,發(fā)展農(nóng)業(yè),社會經(jīng)濟繼續(xù)發(fā)展,人稱她的統(tǒng)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D.勵精圖治,使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學習隋唐史后,四位同學作了主題演講,你認為能準確地概括這段歷史的基本特征的是()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走向統(tǒng)一C.繁榮與開放 D.封建國家陷入危機下列四幅兩宋與遼、西夏、金并立示意圖中,哪一幅是錯誤的()A. B. C. D.宋代在廣州、杭州等地設置的管理海外貿(mào)易的機構是()A.蕃學 B.蕃市 C.蕃坊 D.市舶司原創(chuàng)史詩歌劇《鑒真東渡》2016年12月20日在東京奧查德劇場成功舉行首演。為契合鑒真大師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鑒真東渡》有意引入揚州民歌《拔根蘆柴花》部分旋律,并在舞臺布景中展示瘦西湖、大明寺等揚州著名景點。歌劇中鑒真隨身行囊中不可能有A.《論語》 B.《史記》 C.佛學經(jīng)典 D.《西游記》明朝設立的對官吏和百姓進行監(jiān)視、偵查的特務機構是()①兵部

②東廠

③錦衣衛(wèi)

④刑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修建于公元7世紀的布達拉宮矗立在拉薩紅山之巔,作為西藏地標之一,它閱盡了千年滄桑,見證了西藏的歷史進程。下列史實中屬于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是()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設宣政院管理西藏③順治帝和康熙帝冊封了達賴、班禪

④設置駐藏大臣。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常引用這句話警醒自己的原因是()A.唐太宗任賢納諫 B.隋末農(nóng)民起義的結果C.隋朝滅亡的教訓 D.貞觀之治的繁榮景象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安史之亂的重要影響是()A.安史之亂使北方的社會經(jīng)濟遭到嚴重破壞B.安史之亂后,唐朝形成了藩鎮(zhèn)割據(jù)的政治局面C.安史之亂是大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標志D.安史之亂的爆發(fā),標志著盛極一時的大唐王朝覆滅“一個偉大僧人西行取經(jīng)的傳奇故事,一條由信念、堅持和智慧澆鑄而成的求知之路,一個民族胸襟開放、海納百川的真實寫照”。文中的“偉大僧人”是指()A.張騫 B.玄奘 C.鑒真 D.鄭和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是()A.夏朝 B.秦朝 C.隋朝 D.清朝《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可以從書中查閱的史實有()①商湯滅夏

②商鞅變法

③巨鹿之戰(zhàn)

④東漢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⑤官渡之戰(zhàn)。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北宋為了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設置()A.知州 B.通判 C.轉運使 D.宰相下列圖示中能正確反映我國歷史上“三國鼎立”局面的是()A. B.C. D.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圖,

與文字珠聯(lián)璧合,為后世提供了寶貴的實證性資料。如圖反映了明朝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面貌,最有可能出自()A.《齊民要術》 B.《天工開物》 C.《農(nóng)政全書》 D.《資治通鑒》岳飛贏得廣大人民的尊重,主要是因為()A.岳家軍紀律嚴明,作戰(zhàn)勇敢B.岳飛主張抗金,但被投降派殺害C.岳飛是著名的民族英雄D.岳飛堅持抗金,符合廣大人民的意愿明代北京城的三重結構由外向里的正確順序是()①皇城

②宮城

③京城。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起來的全國性統(tǒng)一的封建政權是()A.秦 B.唐 C.元 D.隋毛澤東寫道: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功績主要是()A.滅亡西夏 B.統(tǒng)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50.0分)材料一:文成公主入藏,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同時,帶去許多工藝品,谷物,菜子,藥材。茶葉以及歷法。生產(chǎn)技術與各種書籍,大大促進了與吐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與進步。(1)材料一中的史實發(fā)生在哪個皇帝時?該事件有何歷史意義?材料二:元朝,中央設“中書省”,作為全國的最高行政機構;地方設“行中書省”,派遣官吏,征收賦稅,進行有效的統(tǒng)治,西藏等邊陲地區(qū)都處在中央政府管轄之下。(2)材料二中“西藏等邊陲地區(qū)都處在中央政府管轄之下”,當時負責管轄西藏地區(qū)的機構是什么?材料三:清朝,西藏地區(qū)與中央政府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西藏喇嘛教首領五世達賴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順治皇帝接見,被正式賜予“達賴喇嘛”封號。(3)清朝初期加強對西藏的有效管理,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冊封之外,康熙帝時,清軍入藏平定分裂勢力,并冊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領,封號是什么?(4)為有效管轄西藏事務,清朝還設置了什么機構?(5)依據(jù)所學知識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結論?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衛(wèi)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桀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鼻匦⒐唬骸吧啤?。以衛(wèi)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史記?商君列傳》材料二魏主下詔,以為:“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諸功臣舊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東北、河北省西北一帶)來者,姓或重復,皆改之?!?-引自《資治通鑒》(1)材料中的“變法”指哪一歷史事件?寫出其中促進了中國封建制度形成的關鍵措施。(2)材料二中的“魏主”是誰?他進行了哪些具體的改革措施?(3)材料二中的改革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4)綜合上述兩次改革,你認為改革能夠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李白材料二

材料二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1)材料一中“秦王”指的是誰?“秦王掃六合”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2)材料二的口號是哪次起義喊出的?(3)材料二中的事件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這一起義有著怎樣的歷史意義。閱讀下列材料:

絲綢之路以商隊運輸形式從中國到古羅馬,連接了歐亞大陸的兩端。絲綢之路流通著大量的、品種多樣的手工業(yè)品和農(nóng)產(chǎn)品。商人、傳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帶著他們的信仰、價值觀念和宗教信念來自遠方?!芾铩R格勒《新全球史》請回答:(1)絲綢之路形成于我國哪一朝代?(2)根據(jù)材料指出往來于絲綢之路上的物品和文化。(3)絲綢之路在歷史上主要起了什么作用?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問題材料一:“合力本(農(nóng)桑)業(yè),耕織致粟帛多者(生產(chǎn)糧食、布匹多的人)復其身(免除徭役)?!薄妒酚洝ど叹袀鳌罚?)上述材料體現(xiàn)了哪一次改革的內(nèi)容?這次改革得到了哪位君主的支持?材料中提到了這次改革的那一項措施?(2)結合所學知識,在這次變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會地位與卿大夫平等,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徑是什么?材料二(漢初兩位皇帝)獎勵努力耕作的農(nóng)民,勸誡百官關心農(nóng)桑。每年春種時,他們親自下地耕作,給老百姓做榜樣。還提倡節(jié)儉,以身作則?!度私贪嬷袊鴼v史七年級上冊》(3)材料二中的“他們”是漢朝的那兩位皇帝?他們統(tǒng)治時期被稱作什么?(4)比較材料一和二,對待“農(nóng)”的態(tài)度有什么相同點?

答案和解析【答案】1.B 2.C 3.B 4.C 5.B 6.C 7.C8.C 9.D 10.D 11.D 12.B 13.C 14.C15.D 16.B 17.B 18.C 19.C 20.D 21.B22.D 23.C 24.C 25.B 26.(1)依據(jù)材料中“文成公主入藏,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可知是發(fā)生在唐朝時期。唐太宗時期,實行和親政策,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大大促進了唐朝與吐蕃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與發(fā)展。(2)依據(jù)材料中“中書省”“行中書省”等信息可以直接判斷是元朝實行的行省制度,聯(lián)系已學知識可知元朝政府設立了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區(qū)的行政事務,這標志著西藏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管轄。(3)清朝入關后,西藏的宗教首領達賴五世入京朝賀。順治皇帝正式賜予他“達賴喇嘛”的封號??滴鯐r,清軍穩(wěn)定西藏局勢,并冊封另一位西藏宗教首領為“班禪額爾德尼”。此后,歷代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jīng)過中央政府的冊封。(4)依據(jù)課本知識,為有效管轄西藏事務,清朝還設置了駐藏大臣。(5)總結性問題,符合題意即可。如西藏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領土(古代統(tǒng)治者重視對西藏地區(qū)有效管轄)。故答案為:(1)唐太宗;促進了唐朝與吐蕃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與發(fā)展。(2)宣政院。(3)“班禪額爾德尼”。(4)駐藏大臣。(5)西藏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領土(古代統(tǒng)治者重視對西藏地區(qū)有效管轄)。

27.(1)由材料“衛(wèi)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變法.商鞅變法的法令規(guī)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該措施導致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確立,中國封建制度形成.(2)由材料“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宜改姓元氏.諸功臣舊族自代來者,姓或重復,皆改之.”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材料中的“魏主”指的是北魏孝文帝.根據(jù)所學可知,孝文帝改革的內(nèi)容包括遷都洛陽、穿漢服、改漢姓、說漢語、與漢人通婚,學習漢族的禮法、制度等.(3)材料二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地區(qū)經(jīng)濟的恢復和發(fā)展,促進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進程,促進了民族交融,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豐富與發(fā)展等.(4)本題是開放型的題目,考查的是學生開放性思維的能力.只要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改革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順應了歷史潮流的改革才可能取得成功等.故答案為:(1)商鞅變法;承認土地私有(2)北魏孝文帝;遷都、穿漢服、改漢姓、說漢語、與漢人通婚等.(3)使少數(shù)民族與漢族逐漸趨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了豐富與發(fā)展;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4)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才能取得成功等.

28.(1)根據(jù)所學可知,此詩為李白頌揚秦王嬴政滅六國一統(tǒng)天下的史實,“秦王掃六合”就是秦滅六國,統(tǒng)一天下.(2)根據(jù)所學可知,這是陳勝吳廣大澤鄉(xiāng)起義時的口號.(3)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發(fā)動大澤鄉(xiāng)起義,反抗秦的暴政,陳勝吳廣起義的背后隱藏著最根本的原因,即秦朝的暴政.陳勝吳廣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戰(zhà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