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許平汝名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開學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河南省許平汝名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開學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河南省許平汝名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開學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河南省許平汝名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開學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河南省許平汝名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開學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河南省許平汝名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開學考試歷史試題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選擇性必修2。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據記載,儒家經典之一的《周禮·職方氏》已經對全國主要自然水體的分布作出概括性的描述。在先秦的“九州”中,都分布著適于水生物生長的“澤藪”,以及適于船只航行的“川”,有灌溉效益的“浸”。這主要是因為當時()A.自然經濟的繁榮 B.軍事防御形勢嚴峻C.土地私有制發(fā)達 D.農業(yè)生產的需要〖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先秦時期(中國)。農業(yè)是古代中國的經濟支柱,而水資源的分布和利用對農業(yè)生產至關重要,題干中提到的“浸”具有灌溉效益,正是農業(yè)生產所必需的,因此,可以推斷出當時人們對自然水體的認識和利用主要是為了滿足農業(yè)生產的需要,D項正確;自然經濟的繁榮、軍事防御與水體分布之間沒有直接聯系,排除AB項;土地私有制的發(fā)展確實對農業(yè)生產有重要影響,但題干中主要強調的是水體的分布和其對農業(yè)的作用,而不是土地所有制本身,排除C項。故選D項。2.據史料記載,清朝某一時期直隸、山西、陜西、甘肅、四川、云南、貴州、廣西、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江蘇、山西等20多個地區(qū)已經種植玉米。這一時期最早可能出現()A.順治時期 B.康熙時期 C.乾隆時期 D.道光時期〖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結論是:清朝某一時期,中國大規(guī)模的種植玉米,據所學知識可知,玉米是在明朝引入中國的,清乾隆時期因為人口的大量增加,原產于美洲的高產糧食作物玉米,在中國得到了普遍種植,C項正確;順治時期是清朝剛剛入關的時候,那個時候玉米還沒有得到普遍的種植,排除A項;康熙時期是乾隆時期之前,玉米也沒有得到這樣大規(guī)模的種植,排除B項;道光時期已經是清朝的中后期,玉米的種植早已普遍高,所以它不可能是材料中敘述的現象,最早出現的時期,排除D項。故選C項。3.下表所示為二戰(zhàn)后影響美國糧食輸出的若干事件。美國針對這些事件的反應()事件相關影響馬歇爾計劃的提出美國向西歐運送農產品的同時,對受二戰(zhàn)破壞更大、民生更為艱辛的東歐國家提出附加苛刻政治條件的糧食援助計劃第四次中東戰(zhàn)爭爆發(fā)1974年,美國通過“杰克遜—瓦尼克修正案”,以削減糧食等供應相威脅,要求蘇聯在中東問題上讓步蘇軍入侵阿富汗1980年,美國總統(tǒng)卡特決定對蘇聯采取部分糧食禁運A.不利于世界糧食的有效供給 B.旨在實現農場主利益最大化C.使其喪失糧食出口大國地位 D.基于自身糧食生產技術優(yōu)勢〖答案〗A〖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目的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zhàn)后(美國)。材料中三個事件都涉及美國將糧食作為外交手段,對受授國或對立國家施加政治壓力,將糧食政治化可能破壞國際糧食貿易的正常秩序,進一步影響世界糧食的有效供給,所以,美國的做法不利于世界糧食的有效供給,A項正確;表中的信息表明,美國是在用糧食作為一種外交工具,而不是單純?yōu)榱宿r場主的利益,排除B項;表中并沒有任何信息表明美國的糧食出口地位因此受到根本性影響,排除C項;雖然美國確實擁有先進的糧食生產技術,但美國作出反應主要是基于自身國家利益,排除D項。故選A項。4.《周禮·考工記》記載,先秦時期官府手工業(yè)分制造木器、銅器、玉器、陶器和染色等不同工種。此外,先秦時期的青銅制品除貴族所用的禮器、樂器、銅鏡之外,還有數量較多的各種兵器和貨幣。據此可知,先秦時期()A.生產力進步促進手工業(yè)發(fā)展 B.手工業(yè)門類多樣且發(fā)達C.民營手工業(yè)生產發(fā)展較緩慢 D.手工業(yè)規(guī)模不斷擴大〖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先秦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先秦時期官府手工業(yè)分制造木器、銅器、玉器、陶器和染色等不同工種?!笨芍?,先秦時期手工業(yè)門類多,據材料“先秦時期的青銅制品除貴族所用的禮器、樂器、銅鏡之外,還有數量較多的各種兵器和貨幣”可知,先秦時期的手工業(yè)發(fā)達,B項正確;材料信息無法得出先秦時期生產力與手工業(yè)發(fā)展之間的關系,材料體現的是先秦時期手工業(yè)門類多樣且發(fā)達,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官營手工業(yè),不是民營手工業(yè),排除C項;材料信息不涉及手工業(yè)規(guī)模,材料信息涉及手工業(yè)門類,排除D項。故選B項。5.《宣言》說:“它們被新的工業(yè)排擠掉了,新的工業(yè)的建立已經成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關的問題;這些工業(yè)所加工的,已經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來自極其遙遠的地區(qū)的原料;它們的產品不僅供本國消費,而且同時供世界各地消費?!边@說明()A.傳統(tǒng)工業(yè)被新工業(yè)徹底摧毀 B.工業(yè)革命加強了世界的聯系C.新工業(yè)的原材料都來自異地 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體系確立〖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據材料“這些工業(yè)所加工的,已經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來自極其遙遠的地區(qū)的原料;它們的產品不僅供本國消費,而且同時供世界各地消費”可知,工業(yè)革命后推動了世界范圍內的原料和產品交換,推動了世界之間的經濟聯系,B項正確;工業(yè)革命推動了新工業(yè)的發(fā)展,但傳統(tǒng)工業(yè)并沒有“徹底摧毀”,手工生產仍舊存在,排除A項;新工業(yè)的原料并非全部都來自國外,也有來自國內的原料,排除C項;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確立的時間是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排除D項。故選B項。6.近些年來中、美、日、歐等國家和地區(qū)在角逐人工智能技術制高點的過程中,難免存在矛盾與利益摩擦。這刺激了各國人工智能科學家、工程師們竭力為本國利益去做出前沿高端的成果,在歷史“合力”中譜寫人工智能新時代。這說明()A.人工智能技術水平決定國家的發(fā)展前途 B.國際關系惡化根源于人工智能競賽C.國家科技水平集中體現在人工智能領域 D.人工智能研究競賽蘊含著家國情懷〖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今世界。根據材料“難免存在矛盾與利益摩擦”可見這些國家之間存在人工智能研究的競爭,根據材料“竭力為本國利益去做出前沿高端的成果”可見這些科學家立足本國利益具有家國情懷,D項正確;人工智能技術決定國家前途說法夸張,排除A項;正當的人工智能競賽不能導致國際關系惡化,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其他領域的科技水平,不能體現C項,排除C項。故選D項。7.《古紅海環(huán)航記》記載:“公元初阿拉伯人輸出到東非的貨物,主要是穆扎(當時阿拉伯南部的一個城鎮(zhèn))制造的長矛、戰(zhàn)斧、短劍以及各類玻璃制品,同時,阿拉伯人還向非洲一些港口輸出大量的酒類及一些小麥?!卑⒗速徣氲臇|非產品有“大量的象牙、犀角和龜板,此外還有一些椰子油”。這一現象()A.反映出非洲社會生產力的落后 B.體現了亞非之間的經濟貿易交流C.說明阿拉伯商人熱衷中介貿易 D.加速了阿拉伯帝國對外擴張進程〖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公元初(阿拉伯地區(qū))。材料中阿拉伯地區(qū)同東非地區(qū)進行商貿往來,體現亞非之間存在經濟貿易往來,B項正確;材料并未提及非洲社會生產力問題,排除A項;材料只能看出阿拉伯與東非進行貿易,無法得出阿拉伯熱衷中介貿易,排除C項;材料體現貿易往來,與對外擴張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8.1921年列寧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上指出,征稅以后的全部余糧,農民可以自由周轉,并且可以發(fā)展小私有經濟。他認為這種小私有經濟“也就是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這是無可爭議的真理”,“而這種發(fā)展在有著千百萬小生產者存在的條件下是不可避免的?!庇纱丝梢?,列寧()A.主張建立資本主義經濟模式 B.極力維護農民根本利益C.基于蘇俄國情發(fā)展國民經濟 D.否定了農業(yè)集體化模式〖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1年蘇俄。據材料信息可知,列寧根據蘇俄當時的實際情況,主張發(fā)展小私用經濟,這說明列寧基于蘇俄國情發(fā)展國民經濟,C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列寧的目的是通過發(fā)展主國民經濟來鞏固蘇維埃政權,而不是建立資本主義經濟模式,排除A項;“極力維護”無法從材料中體現,材料主要反映了蘇俄基于國情發(fā)展國民經濟,排除B項;農業(yè)集體化模式出現于斯大林時期,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9.20世紀90年代來,進入發(fā)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數量急劇增加。截至2001年,跨國公司占據著全球技術交易總量的80%、全球研發(fā)投資的90%、全球高新技術的95%。這()A.促進了區(qū)域經濟集團化持續(xù)發(fā)展 B.提升了發(fā)展中國家經濟影響力C.反映了國際生產分工體系的出現 D.加劇了世界經濟的不均衡發(fā)展〖答案〗D〖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世界)。據材料“跨國公司占據著全球技術交易總量的80%、全球研發(fā)投資的90%、全球高新技術的95%”及所學知識可知,跨國公司在全球技術交易、研發(fā)投資和高新技術方面的主導地位,可能限制了發(fā)展中國家在這些關鍵領域的發(fā)展,從而加劇了世界經濟的不均衡發(fā)展,D項正確;材料強調了跨國公司在全球技術和投資領域的主導地位,區(qū)域經濟集團化與此關系不大,排除A項;材料更多地強調了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的技術和投資控制力,而不是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影響力,排除B項;國際生產分工體系在二戰(zhàn)初期已經出現,排除C項。故選D項。10.下表所示為1959—1963年我國城市化率。這種變化趨勢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時間城市化率1959年18.41%1960年19.75%1961年19.29%1962年17.33%1963年16.84%A.中共八大的勝利召開 B.國家對國民經濟的調整C.“四個現代化”的提出 D.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影響〖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時空是1959—1963年的中國。根據材料“1959—1963年我國城市化率?!笨芍?,1960年至1963年中國的城市化率有所下降,結合所學可知,由于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進入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從1960年開始,國家對國民經濟進行了調整,材料所述現象正是其調整的影響,B項正確;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當前黨和人民主要的任務是集中力量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yè)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這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排除A項;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明確的提出要實現工業(yè)、農業(yè)、交通運輸業(yè)和國防的“四個現代化”,排除C項;人民公社化運動損害了群眾的利益,挫傷了社員的積極性,使農村生產力受到災難性的破壞,排除D項。故選B項。11.元朝初期,政府在全國設立諸站都統(tǒng)領使司管理全國驛站,后來將其改組為通政院。通政院下設立大都、上都、江南三個分院,分別管理大漠、中原和南方的交通。每一個驛站都有專門的站戶負責管理,當時全國站戶總數在30萬以上。這()A.消除了民族間發(fā)展差距 B.有利于鞏固國家的統(tǒng)一C.實現了南北經濟的平衡 D.旨在促進商品經濟發(fā)展〖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目的、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元朝時期中國。據材料可知,元朝初期,政府在全國設立諸站都統(tǒng)領使司管理全國驛站,后來將其改組為通政院,這有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鞏固國家的統(tǒng)一,B項正確;A項表述太絕對,不管政府采取何種措施不同民族間的差異始終存在,排除A項;元朝時期南北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南方經濟處于優(yōu)勢地位,排除C項;元朝初期,政府在全國設立諸站都統(tǒng)領使司管理全國驛站,主要是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并非是為了促進商品經濟發(fā)展,排除D項。故選B項。12.1895—1911年,中國一度出現鐵路建設潮。新建的8200公里鐵路里程中,中國人投資自建的鐵路里程有1200公里,只占14%;而高達40%的鐵路里程依靠外國貸款才得以興建。這說明當時的鐵路建設潮()A.滿足了洋務企業(yè)需要 B.主要由列強資本輸出驅動C.緣于清末新政的推行 D.利于我國鐵路主權的回收〖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95—1911年(中國)。根據材料中的數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時期中國新建鐵路有40%受到外國資本的控制或影響,這說明當時的鐵路建設潮實際上是由列強擴大對華資本輸出所驅動的,B項正確;這--時期中國的絕大多數路權由列強掌握,無法滿足洋務企業(yè)的物流需要,排除A項;清末新政開始于1901年,與鐵路建設潮興起時間不符,排除C項;近九成的新建鐵路受列強影響或控制,這不利于收回鐵路主權,排除D項。故選B項。13.如圖所示為2007—2011年世界航空運輸業(yè)經營利潤率變化情況(單位:%)。據此可知()A.金融危機沖擊世界航運業(yè)發(fā)展 B.拉美國家經濟安全性最高C.航空運輸方式受歡迎程度下降 D.世界各大洲經濟聯系減弱〖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據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2007—2018年中國。據表格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08年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世界航空運輸業(yè)經營利潤率下降,大部分地區(qū)的航空運輸業(yè)經營利潤率也在下降,2010后,經濟危機的高潮過去后,世界航空運輸業(yè)經營利潤率回升,這體現金融危機沖擊世界航運業(yè)發(fā)展,A項正確;“拉美國家經濟安全性最高”的說法絕對化,排除B項;“航空運輸方式受歡迎程度下降”的說法,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C項;“世界各大洲經濟聯系減弱”的說法錯誤,排除D項。故選A項。14.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包含了283個治方,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可以分為醫(yī)藥治方和巫術治方:醫(yī)藥治方包括飲、食、吞等內服法和熏、敷、熨等外用法;很多治方結尾有“善”“已驗”等表示有效的詞語。下列對材料解讀合理的是,西漢醫(yī)學()A.遵循了整體辯證的思維 B.關注心理慰藉的作用C.強調了人與自然的聯系 D.注重病方的治療效果〖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代(中國)。據材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包含了283個治方……很多治方結尾有‘善’‘已驗’等表示有效的詞語”可知,在《五十二病方》中記載的治療方法結尾有治療效果好、治療效果得到驗證等表示治療方法有效的詞語,體現了在西漢的醫(yī)學中對治療效果的重視,D項正確;中醫(yī)的整體觀念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身體的各個部分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是相互作用的,材料只涉及了西漢時期的一些具體的治療方法,沒有涉及整體辯證思維,排除A項;“‘善’‘已驗’等表示有效的詞語”并非心理慰藉,而是切實起到了相應的治療效果,排除B項;“醫(yī)藥治方和巫術治方”均為治療方法,沒有涉及人與自然的聯系,排除C項。故選D項。15.1949—1952年,我國開展了以環(huán)境衛(wèi)生清潔大掃除為中心的衛(wèi)生運動;1952—1954年,我國開展了以反美細菌戰(zhàn)為中心的愛國衛(wèi)生運動;1955年以來,“除四害”成為新的愛國衛(wèi)生運動的中心。圖1、圖2為相關運動的宣傳畫。由此可知,這些運動()圖1《人人防疫,粉碎美帝國主義的細菌戰(zhàn)》圖2《人人動手除四害》A.服務于精神文明建設 B.滿足了群眾醫(yī)療需求C.帶有明顯群眾性特征 D.完善了我國衛(wèi)生體系〖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新中國初期。根據材料“1949—1952年,我國開展了以環(huán)境衛(wèi)生清潔大掃除為中心的衛(wèi)生運動;1952—1954年,我國開展了以反美細菌戰(zhàn)為中心的愛國衛(wèi)生運動;1955年以來,‘除四害’成為新的愛國衛(wèi)生運動的中心?!笨芍?,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展了群眾性的大規(guī)模衛(wèi)生運動,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精神文明建設的相關信息,排除A項;“滿足了群眾醫(yī)療需求”的說法夸大了愛國衛(wèi)生運動的作用,表述不準確,排除B項;材料體現不出愛國衛(wèi)生運動對我國衛(wèi)生體系完善的作用,表述不準確,排除D項。故選C項。16.新加坡醫(yī)療保健機構大多設有完善的國際病人聯系服務部,滿足病人從最初的詢問、機場接機,到完成治療回國之后的復診。其中大部分醫(yī)療機構還為國際病人提供購物指導、退稅等額外服務。這表明新加坡()A.聯合各國政府發(fā)展衛(wèi)生事業(yè) B.全球公共衛(wèi)生服務意識得到強化C.與多數國家開展國際醫(yī)療合作 D.現代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體系比較完善〖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新加坡)。據材料“完善的國際病人聯系服務部,滿足病人從最初的詢問、機場接機,到完成治療回國之后的復診”可知,針對國際病人,新加坡國建了比較完善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體系,滿足了病人從詢問到接機到治療到復診的需要,D項正確;材料只涉及新加坡對國際病人的醫(yī)療服務,沒有涉及其他國家與新加坡的合作,不能反映聯合各國政府發(fā)展衛(wèi)生事業(yè),也沒反映與多數國家開展國際醫(yī)療合作,排除AC項;材料中新加坡為國際病人到新加坡進行治療提供了完善的服務,這屬于新加坡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的影響,并非服務全球的醫(yī)療衛(wèi)生意識,排除B項。故選D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摘編自薛鳳旋《中國城市文明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圖1和圖2中城市布局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闡述城市在承載中國古代的價值觀、制度和器物三個層面文明的表現?!即鸢浮剑?)圖1特點:王宮位于中央;布局方正,井然有序;宗廟和社稷在宮城的重要位置。(答出三點即可)圖2特點:呈不規(guī)則方形;呈雙子城【小城(又稱宮城)與大城(又稱郭城)并存】結構;外城、小城均有手工業(yè)作坊區(qū);小城外北偏西有一大型市。(答出三點即可)(2)表現價值觀層面:天人合一、敬天祭祖、孝悌、禮樂。(答出一點即可)制度層面:行政管理,稅收、軍事、刑事。(答出一點即可>器物層次:集中城市中的建筑、生產和交通工具、消費品、藝術。(答出一點即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周代(中國)。特點:圖一根據城市分布,可以看出王宮位于中央,且布局較為方正;宗廟和社稷靠近王宮,位置較為重要;圖二根據城市分布圖,可以看出城市呈不規(guī)則的方形;且大城與小城并存;外城、小城均有手工業(yè)作坊區(qū);小城外北偏西有一大型市場?!拘?】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周代(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價值觀層面表現,可從西周統(tǒng)治思想方面進行分析,如:主張?zhí)烊撕弦?、敬天祭祖、孝悌、禮樂等;制度層面表現:根據材料圖示看出,包括稅收、軍事、刑事等方面;器物層面表現:根據圖示和所學知識得出,城市建筑、生產工具、手工業(yè)品等方面。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洋務運動首開學習西方醫(yī)學教育辦學經驗的先河,為中國傳統(tǒng)中醫(yī)教育注入了全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打破了中國醫(yī)學教育單一中醫(yī)學課程結構的框架。新中國成立初期,以蘇聯為師,形成了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設置新模式。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20世紀末以來,隨著世界經濟的加速發(fā)展、全球化趨勢的不斷深入和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迅猛推進,高等醫(yī)學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我國醫(yī)學教育課程設置不斷優(yōu)化,逐步形成了新的理念,一種新型的復合型課程體系正在形成?!幾渣S睿彥《近現代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課程設置的歷史變遷與啟示》根據材料自擬一個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完整。)〖答案〗示例論題;中外交流推動我國醫(yī)學教育發(fā)展。闡述:鴉片戰(zhàn)爭以后,在西學東漸的持續(xù)影響下,西方醫(yī)學不斷傳入中國。中國的一些通商口岸出現了西式醫(yī)院,伴隨著西方醫(yī)學技術的傳入,西醫(yī)院校也開始建立起來。洋務運動期間,一些洋務學堂將西方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融人傳統(tǒng)醫(yī)學教育之中,體現了醫(yī)學教育中西合璧的特點。新中國成立以后,鑒于中蘇之間的特殊關系,中國的醫(yī)學教育深受蘇聯的影響,對課程的設置進行了改革,形成了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設置新模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yī)學教育發(fā)展在全球化趨勢不斷發(fā)展和深化的背景之下,不斷推動課程改革,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傊?,近代以來,我國醫(yī)學教育發(fā)展在繼承傳統(tǒng)中醫(yī)的基礎上不斷學習和借鑒外國的經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示例”僅供參考,不作為評分唯一標準)〖解析〗本題是選擇觀點說明題,屬于開放性試題。首先,根據材料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依據材料“洋務運動首開學習西方醫(yī)學教育辦學經驗的先河,為中國傳統(tǒng)中醫(yī)教育注入了全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打破了中國醫(yī)學教育單一中醫(yī)學課程結構的框架”并結合所學知識,論題可以為中外交流推動我國醫(yī)學教育發(fā)展。其次,依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按照鴉片戰(zhàn)爭后、洋務運動期間、新中國建立后、改革開放以來等時間段,詳細論述中外交流如何推動我國醫(yī)學教育發(fā)展。最后,總結升華,從中外交流對我國醫(yī)學教育產生的影響角度總結。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65年的農業(yè)科學實驗工作會議推動了農業(yè)科學實驗運動向科學研究的方向發(fā)展。會議要求大力發(fā)展樣板田,把農業(yè)生產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提交給農業(yè)科學研究部門。當時的主流觀點認為,農業(yè)科學實驗運動不但可以促進農業(yè)生產,還可以消除農民心中科學的神秘感,“破除資產階級和少數人對知識的壟斷”“擺脫指揮生產的盲目性和擺脫催收催種的被動狀態(tài)”。群眾性科學實驗的推廣成為農村干部的主要工作內容。1965年,全國農技推廣站職工達76560人,70%的農技人員都深入基層大辦樣板田。1966年,農業(yè)科學部門參與的樣板田近1000個,在樣板田長期蹲點的農業(yè)科學研究人員約占全國農業(yè)科學研究人員總數的四分之一。——摘編自劉洋、周嘉惠《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群眾性科學實驗運動研究》材料二自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于2012年全面啟動以來,廣東省政府采取落實建設資金,規(guī)范項目管理,獎懲并舉等措施,積極推動項目建設。“十二五”期間,國家下達廣東省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1510萬畝,占全省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的39.36%。實際立項1727.68萬畝,超過國家下達任務的14.4%……從成效上看,開展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對于改善項目區(qū)耕地的灌溉與排水條件,整修田間道路與農田防護工程,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等作用明顯?!幾猿鸫蠛?、吳國華《廣東省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調查與思考》(2016年1月)(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括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農業(yè)建設的歷史背景。(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新中國農業(yè)發(fā)展的歷史經驗?!即鸢浮剑?)歷史背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農村公有制經濟基礎的建立;掃盲教育及科普運動逐漸深入農村基層;傳統(tǒng)小農生產方式影響深刻;國家工業(yè)化需要保障糧食供給及擴大農村市場;新型意識形態(tài)的廣泛傳播。(答出兩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農業(yè)生產經營形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農民溫飽問題基本解決(全面小康社會逐步建成);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及城鄉(xiāng)差距的擴大;科學發(fā)展觀及新發(fā)展理念的提出和貫徹;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農產品市場波動對中國的影響增大。(答出兩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歷史經驗:堅持黨和政府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通過科技發(fā)展帶動并引領;堅持自力更生解決糧食問題;尊重經濟規(guī)律,尊重勞動者意愿;立足國情開展農業(yè)建設。(答出兩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問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代(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據材料一“1965年”時間信息和所學可知,農村公有制經濟基礎的建立;據材料一“農業(yè)科學實驗運動不但可以促進農業(yè)生產,還可以消除農民心中科學的神秘感群眾性科學實驗的推廣成為農村干部的主要工作內容”和所學可知,掃盲教育及科普運動逐漸深入農村基層;據所學可知,傳統(tǒng)小農生產方式影響深刻;國家工業(yè)化需要保障糧食供給及擴大農村市場;據材料一“破除資產階級和少數人對知識的壟斷”“擺脫指揮生產的盲目性和擺脫催收催種的被動狀態(tài)”可知,新型意識形態(tài)的廣泛傳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據材料二“自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于2012年全面啟動以來”的時間信息和所學可知,主要從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經濟水平、城市化發(fā)展、思想理念和世界影響等角度,可以歸納為:農業(yè)生產經營形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農民溫飽問題基本解決(全面小康社會逐步建成);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及城鄉(xiāng)差距的擴大;科學發(fā)展觀及新發(fā)展理念的提出和貫徹;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農產品市場波動對中國的影響增大?!拘?】本題是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現代(中國)。據材料一“1965年的農業(yè)科學實驗工作會議推動”、材料二“廣東省政府采取落實建設資金,規(guī)范項目管理,獎懲并舉等措施”和所學可知,堅持黨和政府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據材料一“1965年,全國農技推廣站職工達76560人,70%的農技人員都深入基層大辦樣板田。1966年,農業(yè)科學部門參與的樣板田近1000個,在樣板田長期蹲點的農業(yè)科學研究人員約占全國農業(yè)科學研究人員總數的四分之一”、材料二“國家下達廣東省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1510萬畝,占全省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的39. 36%。實際立項1727.68萬畝,超過國家下達任務的14.4%”和所學可知,通過科技發(fā)展帶動并引領;據所學可知,堅持自力更生解決糧食問題;據材料一“會議要求大力發(fā)展樣板田,把農業(yè)生產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提交給農業(yè)科學研究部門”、材料二“采取落實建設資金,規(guī)范項目管理,獎懲并舉等措施”和所學可知,尊重經濟規(guī)律,尊重勞動者意愿;據材料一“在樣板田長期蹲點”和所學可知,立足國情開展農業(yè)建設。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17世紀起,大批旅游圖冊的出版與熱銷幫助歐洲人建構了相對系統(tǒng)完整、全面清晰的“中國圖像”,成為歐洲人了解中國的窗口,滿足了歐洲人對神秘東方的好奇心。此外,隨著印刷技術的發(fā)展成熟與時尚資訊的迅速傳播,時裝版畫也成為歐洲人了解東方與世界服飾文化的平臺?!?8世紀英國的喬治時代,即使在偏僻的鄉(xiāng)村雜貨店中,也能買到東方緞帶等一些時髦的奢侈品?!睎|西方服飾貿易出現了繁盛局面。來自異域的新鮮生活信息與時尚潮流資訊伴隨著借助海洋貿易流入的大量東方服飾紡織品向西方撲面而來,沖擊著西方傳統(tǒng)的服飾紡織文化與相應的“衣冠之制”?!幾运螣?7—18世紀東方國家外銷服飾紡織品與近代世界文化建構》材料二隨著18—19世紀英國產業(yè)革命的成功,清政府不斷頒布的“禁海令”對于正處在世界范圍的經濟擴張高潮中的英國人來說顯然是一種障礙。1791年,英國對從中國進口的瓷器、漆器施行嚴格的高額關稅,很明顯就是為了遏制中國商品對英國本土企業(yè)的沖擊。在此情況下,英國政府便向中國皇帝派出了第一個使節(jié),說明此時清廷“禁海令”已然不僅僅是海上商業(yè)貿易層面的事了,已上升到國家政治層面,中英雙方的沖突也在所難免了。——摘編自胡良益、潘天波《清代海上絲路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