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復習分析_第1頁
中國近現代復習分析_第2頁
中國近現代復習分析_第3頁
中國近現代復習分析_第4頁
中國近現代復習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近現代復習分析社會史觀

社會史觀是側重于關注社會民眾的生活與觀念,關注社會組織、社會運動、婦女兒童、家庭風俗、人口遷移、自然災害、社會危機、階級階層、貧困化、城市化、人口與就業(yè)等主題。

社會史觀認為,人類歷史不僅僅是政治、經濟、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歷史,更是與平民百姓蕓蕓眾生息息相關的歷史。它引導人們“眼光向下”,注重分析研究廣義的社會問題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問題所有問題,包括社會變遷史、社會日常生活史、社會習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進化和人口流動史、社會保障史、人與環(huán)境關系史等等,具有廣泛性、綜合性和階段性特點。通史復習:大階段進行

中國近代史時序

晚清政府(1840---1912)

北洋軍閥(1912---1927)

國民政府(1927---1949)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袁世凱專制和軍閥分裂)新文化運動(1915)和中國共產黨誕生(1921)國民革命運動發(fā)展和失敗(1924---1927)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0—1860s)“兩半”社會的形成和近代探索(1860--1901)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清朝覆亡(1901—1911)國共十年對峙(1927---1937)中華民族抗日戰(zhàn)爭(1937---1945)人民解放戰(zhàn)爭(1946---1949)中國近代史階段劃分整體時間: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0——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正式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世紀六七十年代——1901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化(1901——1919年)184019191949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五四運動(1919年)與中共成立(1921年)國民大革命時期(1924年——1927年)土地革命時期(1927年——1937年)抗日戰(zhàn)爭時期(1937年——1945年)解放戰(zhàn)爭時期(1945年——1949年)領導:農民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領導階級:無產階級任務:反封建和反侵略;追求社會民主和民族獨立;實現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主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近代史框架千年變局

——兩次鴉片戰(zhàn)爭與中國社會的變化傳統(tǒng)力量的應對與新生力量的出現

——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與民族工業(yè)的興起

危機、變法與革命——甲午中日戰(zhàn)爭、戊戌變法、八國聯軍侵華、辛亥革命三民主義旗幟下的繼續(xù)革命——二次革命、護國戰(zhàn)爭、護法戰(zhàn)爭傳統(tǒng)文化與近代文化的分野——新文化運動

新民主主義革命——五四運動、國民革命、國共對峙、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第七單元

千年變局——兩次鴉片戰(zhàn)爭(1840-1860)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07五月20248

工業(yè)文明沖擊下的中國的變革與轉型

——兩次鴉片戰(zhàn)爭后的中國

中國近代化的孕育與起步

(1840-1860、70s)千年變局與中國社會的應對(19世紀40年代——60、70年代)[世界背景]:工業(yè)革命使列強加緊全球擴張,世界體系初步形成1.工業(yè)革命→列強實力增強,依靠(強大軍事+廉價商品)都推行對外侵略的政策,為商品生產開路(市場、原料)。2.自由主義改革運動蓬勃發(fā)展。3.世界體系初步形成,東方從屬于西方。9

第六單元千年變局與中國社會的應對【階段特征】

:列強侵略使中國社會劇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開端。一、政治:⒈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考點:鴉片戰(zhàn)爭與《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⒉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斷增強(考點:太平天國運動)。二、經濟(考點: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yè)的興起):⒈自然經濟日益解體;⒉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早期近代化;⒊民族資本主義產生;⒋近代工業(yè)體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三、思想(考點:新思想的萌發(fā);選修I戊戌變法)⒈開始向西方學習;⒉民主思想逐步產生。四、外交:閉關鎖國的局面逐漸被打破,中國被迫日益對外開放。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強發(fā)動了兩次鴉片戰(zhàn)爭,中國的主權遭到破壞,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另一方面,太平天國運動興起,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經濟上隨著西方列強侵略的加劇,中國的經濟結構發(fā)生了質的變化,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了大量近代企業(yè),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中國開始向近代化邁進思想上清朝統(tǒng)治者“天朝上國”的愚昧思想受到沖擊,向西方學習的要求逐漸成為主流思想社會生活上隨著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傳入中國,中國的生活習俗發(fā)生了巨大的變革,傳統(tǒng)禮儀受到沖擊工業(yè)文明時代的中國(鴉片戰(zhàn)爭后的中國)【階段特征】工業(yè)文明沖擊下,中國的變革與轉型——鴉片戰(zhàn)爭至甲午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初步形成時期,舊民主主義革命開端,中國在屈辱中逐漸向近代化邁進。鴉片戰(zhàn)爭前的英國與中國比較表中國英國經濟政治外交軍事科技

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統(tǒng)治地位率先完成工業(yè)革命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

君主專制空前加強政治腐敗

君主立憲制工業(yè)資產階級掌權

閉關鎖國殖民擴張裝備陳舊落后堅船利炮近代自然科學傳統(tǒng)科技進入總結階段

用多元史觀、以新的視角,審視和解讀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例如:對中國近代史的認識:分析:從革命史觀——

從現代化史觀—

從全球史觀——

從文明史觀——它是西方列強侵華史,又是中國人民的抗爭史它是中國和世界的聯系史,是中國納入資本主義市場的歷史它是中國了解和學習西方近代化工業(yè)文明的歷史,是中國傳統(tǒng)農耕文明開始走向近代工業(yè)文明的歷史。它是一部走向近代化的歷史13第七單元近代中國的覺醒與探索

——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的中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確立和新生力量的抗爭

19世紀末20世紀初(從甲午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前)世界背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蓬勃開展→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爭奪殖民地和霸權矛盾尖銳。1.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確立;第二次工業(yè)革命→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2.列強加緊瓜分世界,為商品生產、資本輸出開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3.列強爭奪世界霸權、分割世界殖民地的斗爭空前激烈,一戰(zhàn)爆發(fā)。4.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政治上資產階級先后提出了君主立憲、民主共和等救國方案,開始探索在中國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經濟上資產階級在“實業(yè)救國”思潮的影響下,積極創(chuàng)辦實業(yè)。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民族資本主義得到初步發(fā)展,一戰(zhàn)期間形成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黃金時期”思想上資產階級的維新思想、三民主義、民主和科學先后登場,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社會生活上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都推動了社會生活向文明化方向發(fā)展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的中國:近代中國的覺醒與探索從甲午中日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高峰時期,資產階級先后發(fā)動了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資產階級在政治、經濟、文化的舞臺上都異?;钴S。政治上中國共產黨逐漸走向成熟,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經濟上民族資本主義繼續(xù)曲折發(fā)展,在國民政府統(tǒng)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期間遭到摧殘思想上孫中山將三民主義發(fā)展到新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形成,成為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社會生活上在國民政府統(tǒng)治初期,物質生活、交通通訊事業(yè)、影視事業(yè)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抗日戰(zhàn)爭、人民解放戰(zhàn)爭時期發(fā)展遲緩。五四運動后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的成立是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無產階級及其代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勝利。第八單元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新階段

——新民主主義革命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1919-1923)結合即強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異同提出中國現代化的新目標國民大革命時期(1924-1927)抗爭:國民革命探索:統(tǒng)一戰(zhàn)線、國共合作、新三民主義、三大政策國共十年對峙時期(1927-1936)

國民黨新軍閥取代北洋舊軍閥的統(tǒng)治,建立一黨專制。

共產黨探索革命道路,從參加革命到獨立領導革命,從右傾轉向左傾,從幼稚轉向成熟;革命重心從城市轉向農村,從走俄國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日本帝國主義逐步擴大侵華,國共兩黨由武裝對峙逐步走向合作,中國革命逐步由內戰(zhàn)轉向對外的民族戰(zhàn)爭??谷諔?zhàn)爭時期(1937-1945)

一對主要矛盾(日本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兩條抗戰(zhàn)路線和兩個戰(zhàn)場三個發(fā)展階段(戰(zhàn)略防御、相持、反攻)抗日戰(zhàn)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與民族復興探索:三三制、普選制、民主聯合政府、新民主主義理論抗爭:全民族抗戰(zhàn)人民解放戰(zhàn)爭時期(1945-1949)國民黨:反共反人民,發(fā)動內戰(zhàn)中共: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戰(zhàn)爭進程。探索:論人民民主專政、第三條道路形成及破產、新政協(xié)民主革命歷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義革命由資產階級領導到無產階級領導由向美國學習到向蘇聯學習由城市中心到農村包圍城市由走俄國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由三民主義、馬克思主義到毛澤東思想

中國現代史線索

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

探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八字方針、論十大關系、人民內部矛盾等)開始:十一屆三中全會(必修三P87)內容:社會主義本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政治、經濟)、開放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1978---)人民政權的鞏固和向社會主義過渡(1949---1956)社會主義建設曲折發(fā)展和文化大革命(1956---1976)朝代政治經濟思想科技和文化、教育外交過渡時期(1949—1956)鞏固政權恢復經濟毛澤東思想三大政治制度一五計劃三大改造探索時期(1956—1976)左傾錯誤三面紅旗

十年文革文革經濟新時期(1978—民主法制的健全完善

改革開放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現代史(共和國)知識歸類和聯系07五月202422

中國近代現代史復習第一階段過渡時期(1949—1956年)

國際情況:1.第三次科技革命(1)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黃金時期(20世紀50年代初——70年代初)(2)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fā)展2.兩大陣營對峙(1)歐洲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2)亞洲熱戰(zhàn):法國入侵越南;美國入侵朝鮮。(3)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07五月20242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現1949.10-1956年整體特征:

:新中國成立后,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成功完成三大改造。(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克服重重困難、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時期。也是鞏固無產階級政權、恢復和發(fā)展國民經濟,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階段特征政治:新中國建立并鞏固了政權,完成兩個轉變(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立了政協(xié)、人大、民族區(qū)域自治等重大政治制度。經濟:恢復發(fā)展經濟,并完成三大改造,向社會主義過渡實現外交: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開拓外交事業(yè)新局面其他:教育/社會生活/思想觀念等方面向新社會轉變

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依靠國家機關和社會力量,通過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和社會主義改造,保證逐步消滅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社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07五月202424

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年

第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

——

《共同綱領》1949年07五月202425

中國近代現代史復習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fā)展的20年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年—1966年)文革十年(1966年—1976年)國際情況:冷戰(zhàn)的美蘇爭霸時代:1.50年代中后期,美蘇爭霸開始,美國優(yōu)勢;

60年代末,美國轉攻為守,蘇聯轉守為攻。2.資本主義經濟:由大發(fā)展轉到70年代后的“滯脹”狀態(tài)3.第三世界崛起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fā)展(1956——1976)本階段的基本特征是社會主義的曲折探索。總體來講是成功與失誤并存。政治上,民主法制建設有些成就但有巨大曲折。“文革”時期,民主法制遭到空前踐踏。經濟上,成績顯著,失誤較多;一五計劃成就巨大,建立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基礎,十年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誤;“文革”時期,經濟遭劫難。科技教育上,成就巨大,也有不足,受政治影響較大。外交上,成就顯著。70年代打開外交新局面。07五月20242607五月202427國際情況:1.西方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加劇,經濟區(qū)域集團化、全球一體化趨勢增強2.90年代兩極格局解體,出現多極化趨勢3.社會主義運動曲折發(fā)展4.世界殖民體系崩潰,亞洲一些國家抓住機遇,經濟快速發(fā)展。

中國近代現代史復習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年—?)07五月202428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基本特征: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糾正“左”傾錯誤,從中國國情出發(fā),大力推進改革開放,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努力奮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即鄧小平理論,隨著改革開放應運而生并發(fā)展、完善。1976——1978年,徘徊中前進的兩年1978——1982年,撥亂反正,偉大轉折,農村改革1982——1987年,城市企業(yè)改革全面展開1987——1992年,現代化建設深入發(fā)展,強調四項基本原則1992——1997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和十四大1997年后,全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效原因:思想路線、工作重心、改革實質、面向世界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運動農業(yè)改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農民所有,自主經營土地公有使用經營歸農民土地公有經營使用歸集體土地公有,經營使用歸集體1953195619581978

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或調整經歷了哪幾個步驟?

身處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同學們對社會發(fā)展變化感觸頗深。結合鄧小平南方談話,某同學提議以“改革開放有利于發(fā)展生產力”為主要內容寫文紀念。(4)以下為同學們列出的寫作題目,請你仿照示例,選擇其一,并說明寫作的要點。(4分)范例:題目:鄉(xiāng)村巨變——農村改革要點:克服平均主義,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調動生產積極性;撤銷舊有管理體制,促進經濟發(fā)展。你能看出什么???原因、原狀況(要破舊);(要立新)新方法及作用——后期的調整:政治配套及效果。不是簡單地原因、情況和結果。

題目一:重新煥發(fā)活力——城市經濟體制改革要點:改革計劃經濟體制,增強企業(yè)活力(主要從破舊方面講);確定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主要從立新方面講)(4分)題目二:開放的窗口——經濟特區(qū)要點:賦予特區(qū)較大經濟管理權限(這是特區(qū)的主要特征),改革舊有經濟體制;吸收外資和國外先進技術,發(fā)展外向型經濟,鼓勵多種所有制經濟發(fā)展(三點最為全面,答對三點給2分,答對二點給1分)。(4分)為全國提供經驗,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請看這位學生?分。來自哪里。

(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