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_第1頁
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_第2頁
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_第3頁
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_第4頁
詩歌鑒賞表達技巧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歌鑒賞專題之:—表示技巧1/21要求:1、鑒賞文學作品形象、語言和表示技巧2、評價文學作品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態(tài)度2/21敘述描寫議論抒情正面描寫:直接、實側面描寫:間接、虛細描:對事物特征細致刻畫,我用修飾修辭白描:抓住事物主要特征,用簡練筆墨,不加襯托、渲染、鋪排,進行粗線條勾勒概括描寫、環(huán)境描寫場面描寫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往往直接記敘主觀感受、心理反應、思想感情等。間接抒情融情于景寄情于物寓情于事表示方式:3/21一、古代詩歌中慣用藝術手法(一)、借景抒情

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本身所要抒發(fā)感情

、表示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經過描寫此景此物給予抒發(fā),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和微草等,經常是詩人借以抒情對象。如白居易“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借“原上草”頑強抗爭,盡情抒發(fā)對自然規(guī)律不可抗拒。

4/21(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描摹刻畫抒發(fā)感情,是一個間接而含蓄抒情方式。如杜甫“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喜悅之情;柳永“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場景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離愁別恨。

5/21(三)、樂(哀)景哀(樂)情

(對比)

普通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寫法。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lián)以“紅葉青山”這么亮麗詩意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督S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6/21(四)、襯托

本是中國畫中一個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輪廓上渲染襯托,使物象顯著突出。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需要事物鮮明突出。能夠是人襯托人,如《秦羅敷》中借“行者”“少年”等反應來襯托秦羅敷驚人美貌,也能夠是物襯托物,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月出驚山鳥”等以鬧襯靜。更多是物襯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襯托了琵琶聲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凄涼、孤獨、悲傷心情。

7/21(五)、聯(lián)想和想象

多為浪漫主義詩人所采取。如李白常把現實與夢境、仙境,自然界與人類社會打成一片,他《夢游天姥吟留別》以飛越神思結構全詩,詩人想象如同天馬行空,所描繪夢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光明美好理想世界。“小時不識月,呼著白玉盤”“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都是奇思遐想與自然天真相結合神來之筆。

8/21(六)、用典

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古詩很考究用典,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煉,又可增加內容豐富性,增加表示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效果,增強作品表現力和感染力。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成功地利用了五個典故:孫權、劉裕、劉義隆等,詩人借助這些歷史事實,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示了自己思想感情。

9/21(七)、比喻象征

本是一個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質不一樣事物修辭手法,利用在詩歌當中,也稱比興。詩詞當中經常利用這一手法以到達形象生動和化實為虛藝術效果。如唐代朱慶余《近試上張水部》巧借新婦拜見公婆前忐忑不安而又充滿希望心理,寫自己應試前擔心而又希望得到賞識心態(tài)。賀知章假如通篇貫通著這種比興意象,則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事物,如大鵬、天馬、雄劍及高山大河,來寄托他理想,象征他才能;喜歡選取高潔美好事物如明月、鳳凰、松柏、美人等,來象征報人品節(jié)操;又常選取遭摧殘、受拘羈人物事件來比喻他經歷和處境。10/21

詠柳(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早春新葉萌發(fā),詩人在一陣驚喜中忽發(fā)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雙靈巧手,擺弄那富有靈性剪刀,裁出那片片細葉吧!比喻使描寫化實為虛,形象更生動了,情感更濃郁了。11/21(八)、夸大

即有意地對事物進行夸大或縮小描寫,借以表示詩人異乎尋常情感。合理夸大雖不符合事理,卻符合情理。在浪漫主義詩歌中,夸大手法隨地可見。如“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李白《俠客行》)以五岳為輕來夸大俠客然諾之重;“輕言托朋友,面對九凝峰?!?李白《箜篌謠》)用山峰來夸大朋友之間隔膜與猜疑。

12/21

(九)、古詩詞中還慣用對比、借代、互文

如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馬客在船”、雙關、比擬等使用方法,特點、作用類似于普通文章中利用辭格,此不再贅述。另外,古詩中常見一些“藝術辯證”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時,常把遠與近、動與靜、聲與色、實與虛等相結合,收到了很好藝術效果。

13/21二、古代詩歌表示技巧單項練習分析以下名句主要藝術手法。(不少于50字)(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14/21

春望

(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即使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破”使人觸目驚心,“深”使人滿目凄然。作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為全詩創(chuàng)造了氣氛。而且此聯(lián)對仗工整,圓熟自然。15/21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三、四句抒情。作者把桃花潭水深與情深結合起來,以比物手法,形象地表示了真摯純潔深情。妙在“不及”,好在不用比喻而采取比物手法,變無形情誼為生動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情真。16/21表示技巧整體練習一、閱讀以下唐詩,簡答以下問題。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注:天寶十五載(756)六月,安史叛軍攻進潼關,杜甫帶著妻小逃到鄜州(今陜西富縣),借居羌村。七月,肅宗即位于靈武(今屬寧夏)。杜甫便于八月間離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圖趕到靈武,為平叛效力。但當初叛軍勢力已膨脹到鄜州以北,他啟程很快,就被叛軍捉住,送到淪陷后長安;望月思家,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名作。

思索:(1)“今夜鄜州月,

閨中只獨看”,是誰在“獨看”呢?兒女在旁,又為何說是“獨看”呢?

(2)此詩構思上有什么巧妙之處?答:(1)妻子看月,并不是觀賞自然風光,而是“憶長安”,而小兒女未諳世事,還不知道“憶長安”。(2)不從自己角度寫思念對方,而從對方思念自己角度來反向表示思念之苦,全詩側面虛寫(化實為虛)。17/21二、思索:(1)下面兩首詩詞采取了極為相同修辭手法,請指出并作簡明分析。(2)兩首詩詞表現了怎樣思想感情?

題都城南莊(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生

子(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答:兩首詩都采取了對比手法,也都表示了極為相同物是人非感嘆。(得分點)崔詩用“人面”“桃花”作為線索貫串,經過“去年”尋春艷遇和今日重尋不遇,雖同時同地同景但人不一樣對比,把詩人所以而生惆悵,波折盡致地表示了出來。(得分點)歐陽修詞上片說去年,下片說今年,元夜、花、柳、燈、月都依舊,就是“不見去年人”,繼而用“淚滿春衫袖”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xù)感傷表現得很充分。(得分點)

18/21三、閱讀下面宋詞,完成后面問題。

如夢令

(嚴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思索:(1)這首宋詞用了一個著名典故,它出自誰什么作品?(2)由此可知這首宋詞抒寫是什么事物?它有什么形象寓意?答:(1)“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或世外桃源)典故,出自晉代文學家陶淵明《桃花源記》。(2)由此可知這首宋詞抒寫是桃花。這首宋詞表示了心地高潔、凌越世俗感情。這首詞以物況人,“白白與紅紅”,一樹花分紅、白兩色,高標逸韻,獨尤其致,作者正是以這“別是東風情味”紅白桃花自況,來表示自己身陷風塵(桃源:宋詞中指代妓女住處)而心自高潔情懷,贊美了紅白桃花獨標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19/21四、閱讀下面唐詩,回答下列問題。

別董大二首(其一)(高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思索:在唐人贈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