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_第1頁
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_第2頁
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_第3頁
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_第4頁
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脾臟占位病變

病例討論

朱冰潔安康市人民醫(yī)院1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5/9/2024患者,男,42歲主訴:發(fā)現(xiàn)脾臟占位半月現(xiàn)病史:患者半月前于體檢發(fā)現(xiàn)脾臟占位,無發(fā)熱,無腹脹、腹痛,無惡心、嘔吐,未予處理。外院腹部CT提示脾臟巨大占位囊腫。為求手術治療來我院治療。實驗室檢查:谷草/谷丙(AST/ALT)0.76,D-二聚體3874.00ng/ml,腫瘤六項未見明顯異常。超聲檢查:脾臟形態(tài)失常,其內可見大小約85x80mm略高回聲團。(如圖所示)脾臟占位CaseDiscussion2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5/9/2024CT增強平掃動脈期3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5/9/2024門脈期4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5/9/2024平衡期5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5/9/2024矢狀位與冠狀位示:腎臟受壓6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5/9/20241237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5/9/2024正常及病灶攝碘率8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5/9/2024腫瘤供血血管9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5/9/202410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5/9/2024診斷:脾血管瘤?脾淋巴管瘤?脾淋巴瘤?脾轉移瘤?11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5/9/2024病理診斷:脾臟海岸細胞血管瘤送檢脾臟切除標本,已剖開,體積13cmx11cmx7cm,脾被膜完整,多處剖面,脾實質見多數(shù)小囊狀,囊腔直徑1-2cm,囊內為血凝塊樣物12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5/9/2024低倍鏡顯示:左側為正常脾實質及右側竇岸細胞瘤高倍鏡顯示:竇岸細胞瘤13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5/9/2024脾的結構

脾內也含有大量淋巴組織,但其淋巴組織的分布規(guī)律與淋巴結不同。脾無皮質髓質之分,而分為白髓、邊緣區(qū)和紅髓三部分;脾內無淋巴竇,但有大量的血竇。(1)被膜與小梁:脾的被膜較厚,表面覆有間皮,被膜結締組織伸入脾內形成許多分支的小梁,它們與門部分支形成的小梁相互連接構成一粗的支架。被膜和小梁內含有許多散在的平滑肌細胞,其收縮可調節(jié)脾內的血量,小梁之間的網(wǎng)狀組織構成脾淋巴組織的微細支架。(2)白髓(whitepulp):主要由淋巴細胞密集的淋巴組織構成,在新鮮脾的切面上呈分散的灰白色小點狀,故稱白髓。它又要分為動脈周圍淋巴鞘和淋巴小結兩部分。(3)邊緣區(qū)(marginalzone):位于白髓和紅髓交界處。該區(qū)的淋巴細胞較白髓稀疏,但較脾索密集,并混有少量紅細胞。此區(qū)含有T細胞及B細胞,并含有較多的巨噬細胞。(4)紅髓(redpulp):分布于被膜下、小梁周圍及邊緣區(qū)外側,因含有大量血細胞,在新鮮脾切面上呈現(xiàn)紅色。紅髓由脾索及血竇組成。14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5/9/2024脾索(spleniccord):由富含血細胞的索狀淋巴組織構成,脾索在血竇之間相互連接成網(wǎng),索內含有T細胞、B細胞和漿細胞,以及許多其他血細胞和巨噬細胞,是脾進行濾血的主要場所。脾血竇(splenicsinus):是一種靜脈性血竇,形態(tài)不規(guī)則,相互連接成網(wǎng)。竇壁由一層長桿狀的內皮細胞平行排列而構成。內皮細胞之間常見許多0.2~0.5μm寬的間隙,脾索內的血細胞可經此穿越進入血竇。內皮外有不完整的基膜及環(huán)行網(wǎng)狀纖維圍繞,故血竇壁如同一種多孔隙的欄柵狀結構。在血竇的橫切面上,可見桿狀內皮細胞沿血竇壁呈點狀排列,較粗大的內皮細胞斷面中可見有細胞核,并突入管腔。血竇外側有較多的巨噬細胞,其突起可通過內皮間隙伸向竇腔。脾血竇結構示意圖15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5/9/2024脾臟是免疫器官,血運豐富,腫瘤發(fā)生率低(良0.14、惡0.64)

良性腫瘤:血管瘤最常見、其次淋巴管瘤、錯構瘤、脂肪瘤、血管內皮細胞瘤等

惡性腫瘤:以惡性淋巴瘤多見,其次血管內皮細胞肉瘤、纖維組織肉瘤、轉移瘤16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5/9/2024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竇岸細胞血管瘤(littoralcellangioma,LCA)是1999年由Falk等首先提出的一種起源于脾臟的腫瘤,一般認為是良性,亦有惡性報道,即竇岸細胞血管肉瘤,臨床罕見。目前認為LCA起源于脾血竇的內襯細胞(sinusoidalliningcell),又稱竇岸細胞(littoralcell),且呈上皮與組織細胞雙向分化,故名竇岸細胞血管瘤。組織學上,脾臟LCA是由迷路樣相互吻合的竇狀腔隙組成,腔隙形態(tài)欠規(guī)則,常見假乳頭樣結構突入腔內,腔內充滿紅細胞。17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5/9/2024病因不明確,各年齡段均可發(fā)病,多見于30-50歲,無顯著性別差異。有學者認為可能是由于某種原因導致局部血流動力學改變,致脾臟竇岸細胞增生,脾血竇擴張并相互吻合而形成的局部血管瘤樣病變,伴組織細胞反應。臨床癥狀無特異性。多為偶然發(fā)現(xiàn)。部分患者出現(xiàn)脾腫大,可伴有或不伴脾功能亢進所致的血小板減少、貧血。也有學者認為LCA可能由腫瘤及慢性感染性疾病引發(fā),常伴有內臟器官的惡性腫瘤,其中包括結直腸腺癌、腎癌、胰腺癌、肝癌以及腦、肺、生殖系統(tǒng)惡性腫瘤,還有非霍奇金淋巴瘤。故LCA患者應詳細檢查、密切隨訪,排除其他病變的可能。臨床表現(xiàn):18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5/9/2024影像學表現(xiàn)LCA多為多發(fā)病灶,單發(fā)少見,脾臟體積常增大。多發(fā)病灶為圓形或類圓形結節(jié)灶,結節(jié)數(shù)目不一。且體積較小,少數(shù)病例可彌漫分布而累及全脾?;虮憩F(xiàn)為孤立結節(jié),直徑相對較大。CT表現(xiàn):平掃病灶多表現(xiàn)為等低密度;增強后,動脈期病灶周邊輕度強化而呈現(xiàn)低密度,而靜脈期或延遲期對比劑逐漸向內充盈,延遲期病灶和周圍正常脾臟組織相比為等或稍低密度。MRI表現(xiàn):1WI病灶呈現(xiàn)等、低信號,T2WI病灶呈現(xiàn)高信號,病灶內部可見細小低信號影,呈現(xiàn)“雀斑”樣,DWI病灶呈現(xiàn)高信號,增強后,病灶強化模式同CT類似,呈現(xiàn)緩慢性、漸進性、向心性強化。19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5/9/2024CT與MRI上的共同特點:脾臟體積增大;病灶多為多發(fā),且體積較??;病灶對比增強掃描明顯強化,強化方式為向心性;平掃及延遲期病灶不易顯示,觀察瘤灶數(shù)目最佳時期是對比增強掃描的門靜脈期;MRI的特征性表現(xiàn)為DWI顯示病灶擴散受限,表現(xiàn)為高信號。20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5/9/2024鑒別診斷:脾臟原發(fā):變主要有血管瘤病、淋巴管瘤病、錯構瘤、血管外皮細胞瘤、血管內皮瘤和血管肉瘤;繼發(fā)病變:轉移性腫瘤、淋巴瘤、結節(jié)病累及脾臟,以及脾臟感染形成的微膿腫,可結合臨床病史作出傾向性診斷。LCA的鑒別診斷主要是脾臟的多發(fā)占位性病變,常見的為脾臟血管瘤病、血管淋巴管瘤(脈管瘤)、轉移性腫瘤及淋巴瘤。21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5/9/2024脾臟血管瘤CT表現(xiàn):增強掃描開始外周結節(jié)狀強化,逐漸向內填充,最后成為和周圍正常脾臟組織的密度相似,甚至無法區(qū)分。LCA脾臟組織內有明顯的鐵質沉著,在MRI上較特異,表現(xiàn)為TWI低信號,無增強,但與鐵質沉著量有關。鐵質沉著較少者MRI無特異性。血管瘤和LCA均為脾臟良性血管性腫瘤,在臨床和影像上都表現(xiàn)重疊。當患者表現(xiàn)為脾亢、發(fā)熱等特異癥狀,或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時,應考慮到LCA的可能,確診有賴于病理學檢查。22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5/9/20242.脾臟血管淋巴管瘤(脈管瘤):很少見,屬先天性發(fā)育畸形。CT表現(xiàn):脾大,脾內有多個大小不等的囊性低密度病變,邊緣輪廓清楚或不清,增強后病灶數(shù)目隨強化時間逐漸減少,系部分血管瘤為造影劑填充所致。23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5/9/20243.轉移性腫瘤CT表現(xiàn):脾臟內結節(jié)性病變,增強有不同程度的強化?!芭Q壅鳌笔瞧涮卣餍员憩F(xiàn),有原發(fā)腫瘤病史。通常存在LCA所沒有的淋巴結腫大。24脾臟竇岸細胞血管瘤影像病例討論5/9/20244.淋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