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滬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冊期末試卷(參考答案)_第1頁
2022年滬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冊期末試卷(參考答案)_第2頁
2022年滬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冊期末試卷(參考答案)_第3頁
2022年滬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冊期末試卷(參考答案)_第4頁
2022年滬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冊期末試卷(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頁碼頁碼/NUMPAGES總頁數總頁數2022年滬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冊期末試卷(參考答案)(時間:60分鐘分數:100分)班級:姓名:分數: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30分)1、圖甲中用力F1水平拉著重為G的物體在水平路面上勻速移動s的距離。圖乙中用動滑輪拉著它也在同一路面上勻速移動s的距離,水平拉力為F2。使用動滑輪的過程中()A.總功為W總=F2s B.有用功為W有=GsC.機械效率為 D.額外功為W額=2F2s﹣F1s2、如圖所示,王爺爺推著失去動力的汽車在平直道路上勻速前進,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汽車對地面的壓力與地面對汽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B.汽車所受的推力與地面對汽車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C.汽車所受的重力與汽車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D.汽車對王爺爺的推力與地面對王爺爺的摩擦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3、物質M通過吸、放熱,出現(xiàn)三種不同物態(tài),如圖所示,甲、乙、丙物態(tài)依次為()A.固、液、氣 B.氣、液、固 C.氣、固、液 D.液、固、氣4、如圖是小軒家的部分電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若熔斷器熔絲斷了,可以用銅絲代替B.若導線cd間斷路,仍然可以安全使用三線插座C.若閉合開關S,燈泡L不發(fā)光.用測電筆檢測e點,氖管不發(fā)光,則說明燈絲一定斷了D.若ab間斷路,燈泡L仍能正常工作5、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聲細語”來形容聲音,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聲音的()A.音色 B.音調 C.響度 D.頻率6、下列實例中,屬于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是()A.鋸木頭時的鋸條溫度升高B.加入冰塊的飲料溫度降低C.倒入熱牛奶的杯子溫度升高D.放入冷水中的熱雞蛋溫度降低7、如圖題圖所示,向兩支同樣的試管中注入質量相等的甲、乙兩種液體,發(fā)現(xiàn)液面在同一水平線上,比較甲、乙兩種液體對試管底部的壓強()A.甲大 B.乙大 C.一樣大 D.無法確定8、張某在《朗讀者》中為大家演繹了《追風箏的人》.關于其中的物理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朗讀時,朗讀者的聲帶振動產生聲音B.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約約3×108m/sC.觀眾主要依據音調區(qū)分主持人和朗讀者的聲音D.朗讀者的聲音很大是因為聲音的頻率很高9、如圖所示測量硬幣直徑的做法中,正確的是()A.B.C.D.10、如圖,分別在A、B、C處用同樣大小的力推門,可以感受到在A點用力容易把門推開.這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下列哪個因素有關?()A.力的作用點 B.力的大小 C.力的方向 D.力的單位11、如圖所示,將紙片從易拉罐和水平桌面間快速水平抽出,易拉罐幾乎不動。則將紙片抽出的過程中,易拉罐()A.不具有慣性B.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C.相對紙片水平向右運動D.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12、下列光現(xiàn)象與其成因對應正確的是()A.雨后彩虹一光的色散 B.魚翔淺底一一光的直線傳播C.小孔成像一光的反射 D.鏡花水月一光的折射13、踢足球是廣大青少年喜愛的運動,下列與踢球有關的說法正確的是()A.踢球時,腳對球施加了力,球對腳沒有力的作用B.只要腳對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一定相同C.踢出去的球在空中運動的過程中,沒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D.守門員使球停下來的過程中,力改變了球的運動狀態(tài)14、甲、乙兩輛汽車行駛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車上的乘客看乙車在向北運動.乙車上的乘客看到甲車和樹木都向南運動則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A.甲乙車可能都向南運動B.甲乙兩車可能都向北運動C.甲車向北運動乙車向南運動D.甲車一定在向南運動,乙車向北運動15、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醫(yī)院里用紫外線燈滅菌B.用濕布擦拭正在發(fā)光的臺燈C.經常用鋼絲球擦洗鋁鍋D.發(fā)霉的大米多淘洗幾次食用二、填空題(每題2分,共10分)1、小付買了一盒“雪月餅”,為了保持低溫,工作人員在月餅包裝盒內裝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開包裝盒,發(fā)現(xiàn)周圍空氣出現(xiàn)了“白霧”,這是因為“干冰”在_____過程中吸收熱量,使空氣中的水蒸氣_____成了小雨滴.(兩空均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2、中國的茶文化在宋朝時已借助“海上絲綢之路”名揚世界.用熱水泡茶時,茶杯溫度會升高,其內能是通過_____的方式改變的:茶水散發(fā)出清香,這是_____現(xiàn)象.3、如圖所示是幾種聲音輸入到示波器上時顯示的波形,其中音調相同的是___;響度相同的是___.4、如圖所示是正在使用的彈簧測力計,這個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________N,分度值是___,所測拉力F的大小是_________.5、考場內翻閱試卷的聲音是由紙張的______產生的倒車雷達利用______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探測障礙物,幫助司機倒車.三、作圖題(每題5分,共10分)1、根據電路圖,以筆畫線代替導線連接實物電路.2、如圖所示,a、b分別為一束入射光線和一束出射光線.請畫出a經過凹透鏡后的折射光線和與b對應的入射光線。四、實驗探究題(每題15分,共30分)1、在“探究電阻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實驗中,甲、乙、丙三位同學作出如下猜想:甲:導體電阻跟長度有關.乙:導體電阻跟橫截面積有關.丙:導體電阻跟材料有關.(1)甲同學思考:既然“電阻描述的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而粗細相同的水管,管子長,阻力大;于是他猜想導體越長,它的電阻可能越大.甲同學在猜想中用到了______的思維方法.A.類比B.轉換C.等效D.控制變量(2)如圖所示,是為探究連接的實驗電路.實驗中通過比較______來比較電阻絲電阻的大小,達到驗證猜想的目的.(3)若要驗證乙同學的猜想,則應該選用______兩根電阻絲進行對比實驗.(4)選用A、B兩根電阻絲進行對比實驗,是為了驗證______同學的猜想.2、小兵和同學利用圖1電路來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他在實驗中控制電壓表示數為U0不變,相關器材規(guī)格已在圖中標明。(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電路連接完整,使滑片P向右移動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增大______;(2)完成連接后進行實驗.閉合開關前,滑片P應置于最______(選填“左”或“右”)端;(3)實驗中,若無論如何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電流表的示數幾乎為零,電壓表示數始終為3V。經檢查發(fā)現(xiàn)是某根導線出現(xiàn)了斷路,該導線是______(選填導線編號);(4)將電流表示數記為I,電阻箱和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分別記為R1和R2。當R1由10Ω更換成20Ω時,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應向______移動。小兵根據實驗數據所繪制的I與關系圖線如圖2所示,由此可知:①U0=______V;②若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為20Ω,則實驗時電阻箱接入電路的阻值不得超過______Ω;③可得出“在電壓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______”的實驗結論。(5)由于電池電量不足,同學小華換用4.5V電源也做了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的實驗,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圖像如圖3所示,與圖2相比,小兵發(fā)現(xiàn)造成兩個圖像不同的原因除了橫軸表示的物理量不同外,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______。五、計算題(每題10分,共20分)1、如圖所示,平底茶壺的質量是400g,底面積是40cm2,內盛0.6kg的開水,放置在面積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求:(1)水對茶壺底部的壓力;(2)茶壺對桌面的壓強.2、有一個標有“6V3W”字樣的小燈泡L,它的圖象如圖甲所示,現(xiàn)把該燈泡接入如圖乙所示的電路中,電路的電源電壓保持6V不變,電阻,滑動變阻器標有“”字樣,電流表的量程為,電壓表的量程為問:(1)小燈泡正常工作時的電阻是多少?(2)當開關S1、S2、S3(3)只閉合開關S3,移動滑動變阻器R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30分)1、D2、B3、C4、D5、C6、A7、A8、A9、C10、A11、D12、A13、D14、B15、A二、填空題(每題2分,共10分)1、升華液化2、熱傳遞擴散3、甲和乙甲和丙4、0~5;0.2N;3.2N5、振動超聲波三、作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