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護理有內容課件兩篇_第1頁
消化道出血護理有內容課件兩篇_第2頁
消化道出血護理有內容課件兩篇_第3頁
消化道出血護理有內容課件兩篇_第4頁
消化道出血護理有內容課件兩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生兒消化道出血XXX

消化道出血系指血液從食管、胃嘔出(嘔血)或經肛門排出(便血)。新生兒消化道出血有其特點,病因與較大兒童有所不同。當失血量較多時,更容易引起休克。如處理不及時,容易引起死亡。分類一、按出血部位分類:以Treitz韌帶為界1、上消化道出血2、下消化道出血

二、根據出血原因分類:1.假性嘔血和(或)便血常見于因插管或外傷所致鼻咽部或氣管出血,被吞咽至消化道而引起;新生兒咽下綜合征;陰道出血也可污染糞便。2.全身性疾?。孩傺约膊。孩诟腥拘约膊。?.胃腸道局部病變:反流性食管炎、應激性潰瘍、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部分常見消化道出血

的病因及臨床特點

一、咽下綜合征:①病史:(1)母親有前置胎盤或胎盤早剝。(2)母親乳頭皸裂、糜爛,吸入母血。②表現:生后1-2天嘔吐咖啡色胃內容,一般情況好,無貧血貌或失血性休克表現。

3.與新生兒自身出血鑒別Apt試驗(堿變性試驗)

方法:取嘔吐物1份,加蒸餾水5份混勻后,離心10分鐘后取上清液4ml,加1%NaOH溶液1ml,混合后靜置2分鐘,觀察上清液。結果:新生兒自身出血——不變色(粉紅色)咽下母血——棕黃色

二、應激性潰瘍:

引起應激性潰瘍的誘因:①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害:HIE、顱內出血、化腦②窒息缺氧③其他:如低血糖、寒冷損傷綜合癥④重癥感染病理生理改變:胃粘膜血流減少胃粘膜抗酸抗腐蝕能力下降胃粘膜屏蔽被破壞胃粘膜組織變性壞死潰瘍糜爛出血應激狀態(tài)下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異常增加三、新生兒出血癥:

由于缺乏VitK,影響VitK依賴因子(Ⅱ、Ⅷ、Ⅸ、Ⅹ)的合成。病因:①肝臟儲存量低:出生時血中VitK水平普遍較低。②攝入少:母乳中VitK很少。③合成少:腸道菌群受抑制,VitK合成不足。母親產前用藥,如抗驚厥藥(苯巴比妥)等,也可抑制VitK合成。④吸收少:肝膽疾病因膽汁分泌減少,可影響VitK的吸收。臨床表現:1、癥狀出現時間:早發(fā)型——生后24小時出現經典型——生后2~7天出現晚發(fā)型——生后1-3個月左右2.常見出血部位:胃腸道、臍殘端、皮膚、鼻出血、尿血、早產兒多見顱內出血。3.化驗:延長——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凝血活酶激活時間(APTT)。正?!鲅獣r間、血小板計數、纖維蛋白原。

四、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外科疾病常見:1.先天性腸旋轉不良2.消化道重復癥3.肛門、直腸、乙狀結腸病變少見:腸息肉、美克爾憩室、腸系膜血管栓塞、嵌頓疝、腸套疊。輔助檢查一、血液學檢查:包括血常規(guī)、糞常規(guī)+潛血、糞培養(yǎng)、血小板計數和功能檢查、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部分凝血活酶激活時間檢查。二、纖維內窺鏡檢查:

1978年Lietman首次為新生兒做內窺鏡檢查。優(yōu)點:直接觀察病變部位,取活組織檢查,在急性出血24~48小時內止血。檢出率:上消化道出血:72~96%

下消化道出血:83~96%適應癥:經一般止血治療仍出血不止,無休克、胃腸道穿孔等并發(fā)癥,體重在1500克以上鏡下表現:主要為潰瘍、糜爛、和炎癥。三、放射學檢查:

1.腹部平片2.鋇劑或泛影葡胺造影3.同位素掃描(少用)診斷步驟一、排除假性嘔血和/或便血二、排除全身性出凝血障礙疾病三、對出血進行初步定位:臨床上根據嘔血、便血的顏色進行初步定位:上消化道出血嘔血為主量少,嘔咖啡色血量多,嘔鮮血或暗紅色血黑便量多,停留時間短-鮮紅暗紅量少,柏油便下消化道出血以血便為主鮮紅血絲—乙狀結腸下—直腸肛門色深—出血部位越高—回盲瓣以上嘔血:量大,腸腔內壓力>胃內壓力治療1.禁食并保持安靜及呼吸道通暢,監(jiān)測生命體征。2.對癥治療快速止血是治療消化道出血的目的。新生兒出血癥——予VitK1治療。糾正休克(擴容、輸血)、抗感染,并給予凝血酶、酚磺乙胺等??奢斝迈r同型血10-20ml/kg,必要時可重復1次。輸血前應迅正確判斷出血量。3.保證靜脈通暢保證能量及入量,糾正酸堿平衡。輸液及輸血:目的:恢復血容量,糾正休克?;謴脱簲y氧容量。補充凝血因子,止血。(一)估計失血量:1.丟多少補多少2.根據Hb下降估計:Hb下降1g——失血量6ml/kg3.根據血液動力學估計:當失血量占血容量的百分數:<10%一般無明顯臨床表現10-20%面色蒼白、精神萎靡、脈搏增快、肢端涼、氣急、血壓正?;蛳陆?0-30%明顯蒼白、嗜睡、皮膚發(fā)花、四肢涼、脈搏細數、脈搏

>160次/分、呼吸困難、血壓下降、尿量減少。>30%意識不清、面色死灰、脈搏捫不到、血壓測不到

當失血量占血容量的百分數:<10%補充電解質液即可10~20%早期休克癥狀,經輸液不見好轉、不穩(wěn)定者——輸血>20%盡早輸血,嚴重病例開始可直接推注5-10ml/kg輸血輸液的療效:患兒安靜、面色紅潤、皮膚毛細血管充盈良好,四肢暖,脈搏血壓正常,尿量>2ml/kg/h,一般情況穩(wěn)定,提示出血已停止。輸液速度放慢3ml/kg/h,輸液改為生理維持液,糞便潛血轉陰后可開奶。4.置胃管

1)充分減壓可減少胃的含血量,利于凝血,防止?jié)兗又?,利于損害修復。

2)洗胃1%碳酸氫鈉或溫鹽水洗胃1~2次。

3)胃管內注入去甲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8mg溶于冰NS100ml,10-20ml/次,保留30分鐘,再吸出,可反復灌洗。4)胃管內注入西咪替丁或者云南白藥止血,注入黏膜保護劑蒙脫石、磷酸鋁凝膠。5.抑酸劑新生兒應用尚有爭議,必要時靜滴西咪替丁15-20mg/(kg.d)加入生理鹽水20ml,15-30分鐘滴注,每天1-2次。6.內鏡下止血

7.外科手術止血:①積極內科治療仍出血不止②血壓難以維持穩(wěn)定③每日輸大量血④疑為腸壞死及穿孔時。謝謝!出血量的估計:出現黑便50-100ml/天少量——無嘔血及肉眼血便,胃液或大便潛血(+)——出血量>5-10ml中量——間歇或持續(xù)嘔血/肉眼血便,不伴循環(huán)障礙大量——一次出血>200ml,短期內嘔出或排出大量鮮紅或暗紅色血+循環(huán)衰竭,臨床出現休克癥狀,或者24小時內喪失循環(huán)血量的20-25%

下消化道出血的診斷與

鑒別診斷定義下消化道出血指屈氏(Treitz)韌帶以下的消化道,包括小腸,大腸引起的出血小腸出血比大腸出血少見,但診斷較為困難近年來由于檢查手段增多及治療技術的提高,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診斷率有了明顯提高,急性大出血病死率亦有所下降病因腸道原發(fā)疾病腫瘤惡性腫瘤有癌、類癌、惡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纖維肉瘤、神經纖維肉瘤等良性腫瘤有平滑肌瘤、脂肪瘤、血管瘤、神經纖維瘤、囊性淋巴管瘤、粘液瘤等息肉腺瘤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及幼年性息肉病Peutz-Jeghers綜合征炎癥性病變引起出血的感染性腸炎有腸結核、腸傷寒、菌痢及其他細菌性腸炎等寄生蟲感染有阿米巴、血吸蟲、蘭氏賈弟鞭毛蟲所致的腸炎,由大量鉤蟲或鞭蟲感染非特異性腸炎有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結腸非特異性孤立潰瘍等抗生素相關性腸炎、壞死性小腸炎、缺血性腸炎、放射性腸炎等血管病變血管瘤毛細血管擴張癥血管畸形(其中結腸血管擴張常見于老年人,為后天獲得,常位于盲腸和右半結腸,可發(fā)生大出血)靜脈曲張(門靜脈高壓所引起可位于直腸、結腸和回腸末段)腸壁結構性病變憩室(其中小腸Meckel憩室)腸重復畸形腸氣囊腫病(多見于高原居民)腸套疊肛門病變

痔肛裂全身疾病累及腸道白血病和出血性疾病風濕性疾病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結節(jié)性多動脈炎等惡性組織細胞病尿毒癥性腸炎下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見原因最常見原因為大腸癌和大腸息肉其次為腸道炎癥性病變,其中腸傷寒、腸結核、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和壞死性小腸炎有時可發(fā)生大量出血不明原因出血(obscurebleeding)是指常規(guī)內鏡檢查(胃鏡和結腸鏡)不能確定出血來源的持續(xù)或反復消化道出血,多為小腸的腫瘤、Meckel憩室和血管病變,雖然少見,但診斷困難。診斷除外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多為血便或暗紅色大便,不伴嘔血上消化道大出血亦可表現為暗紅色大便高位小腸及右半結腸出血,如血在腸腔停留較久亦可呈柏油樣遇此類情況,應常規(guī)作胃鏡檢查除外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及病因診斷病史(1)年齡老年患者以大腸癌、結腸血管擴張、缺血性腸炎多見兒童以Meckel憩室、幼年性息肉、感染性腸炎、血液病多見(2)出血前病史結核病、血吸蟲病、腹部放療史可引起相應的腸道疾病動脈硬化、口服避孕藥可引起缺血性腸炎在血液病、風濕性疾病病程中發(fā)生的出血應考慮原發(fā)病引起的腸道出血口服NSAID、抗生素、激素等可引起藥物性腸病(3)糞便顏色和性狀血色鮮紅,附于糞表面多為肛門、直腸、乙狀結腸病變,便后滴血或噴血常為痔或肛裂右側結腸出血為暗紅色或豬肝色,停留時間長可呈柏油樣便小腸出血與右側結腸出血相似,但更易呈柏油樣便粘液膿血便多見于菌痢、潰瘍性結腸炎,大腸癌特別是直腸、乙狀結腸癌有時亦可出現粘液膿血便(4)伴隨癥狀

伴有發(fā)熱見于腸道炎癥性病變,由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病及風濕性疾病引起的腸出血亦多伴發(fā)熱伴不完全性腸梗阻癥狀常見于克羅恩病、腸結核、腸套疊、大腸癌,往往伴有不同程度腹痛不伴有明顯腹痛的多見于息肉、未引起腸梗阻的腫瘤、無合并感染的憩室和血管病變體格檢查皮膚粘膜檢查有無皮疹、紫癜、毛細血管擴張;淺表淋巴結有無腫大腹部檢查要全面細致,特別注意腹部壓痛及腹部包塊一定要常規(guī)檢查肛門直腸,注意痔、肛裂、瘺管;直腸指檢有無腫物實驗室檢查血、尿、糞便及生化檢查疑傷寒者作血培養(yǎng)及肥達試驗疑結核者作結核菌素試驗疑全身性疾病者作相應檢查影像學檢查結腸鏡檢查是診斷大腸及回腸末端病變的首選檢查方法其優(yōu)點是診斷敏感性高、可發(fā)現活動性出血、結合活檢病理檢查可判斷病變性質X線鋇劑造影X線鋇劑灌腸用于診斷大腸、回盲部及闌尾病變,一般主張進行雙重氣鋇造影其優(yōu)點是普及,患者較易接受缺點是對較平坦病變、廣泛而較輕炎癥性病變容易漏診,有時無法確定病變性質小腸X線鋇劑造影是診斷小腸病變的重要方法X線小腸鋇餐檢查(口服少量鋇劑,分段觀察小腸),敏感性低、漏診率相當高小腸氣鋇雙重造影一定程度提高診斷正確率,但有一定難度,要求進行插管法小腸鋇劑灌腸X線鋇劑造影檢查一般要求在大出血停止至少3天之后進行放射性核素掃描適用于:內鏡檢查和X線鋇劑造影不能確定的不明原因出血因嚴重出血或其他原因不能進行內鏡檢查者方法:IV

99m锝標記的患者自體紅細胞,然后腹部掃描,出血速度>0.1ml/min時,出血部位溢出形成濃染區(qū),由此可判斷出血部位特點:創(chuàng)傷少,存在假陽性和定位錯誤,用于初歩出血定位本檢查對Meckel憩室合并出血有重要診斷價值,異位胃粘膜對锝有濃集作用選擇性腹部血管造影適用于:內鏡檢查和X線鋇劑造影不能確定的不明原因出血因嚴重出血或其他原因不能進行內鏡檢查者出血量>0.5ml/min時,可以發(fā)現造影劑在出血部位溢出,有比較準確的定位價值小腸鏡檢查明確出血部位內鏡下活檢內鏡下治療膠囊內鏡檢查患者吞服膠囊內鏡后內鏡在胃腸道拍攝的圖像通過無線電發(fā)送至體外接收器進行圖像分析初步研究顯示其陽性檢出率高于小腸鏡檢查吞棉線試驗約2米長的白色棉線,讓患者吞入末端固定在患者衣領12~24小時后拉出棉線,測量門齒至膽染距離和血染距離,可大致推測出血部位該檢查可檢出上段空腸以上的出血手術探查各種檢查不能明確出血持續(xù)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有些微小病變特別是血管病變手術探查亦不易發(fā)現,此時可借助術中內鏡檢查幫助尋找出血灶下消化道出血的診斷歩驟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結腸鏡全結腸檢查X線小腸鋇劑造影檢查下消化道出血的診斷歩驟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出血停止期:小腸鋇灌雙重氣鋇造影是診斷的主要手段有條件可作小腸鏡膠囊內鏡檢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在出血發(fā)作期:應及時作

99m锝標記紅細胞靜脈注射,腹部核素掃描腹腔動脈造影,以期發(fā)現出血部位及病變出血不止危及生命者行手術探查,探查時可輔以術中內鏡檢查治療原則補充血容量抗休克止血治療病因治療一般治療禁食,臥位休息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吸氧立即建立輸液通道心電監(jiān)護,監(jiān)測P、Bp、R、尿量及神志變化觀察便血與黒糞情況備血、査Hb、RBC、紅細胞壓積與BUN必要時行中心靜脈壓測定補充血容量緊急輸血指征:改變體位出現暈厥、血壓下降和心率加快失血性休克血紅蛋白低于70g/L或血細胞比容低于25%補液量是否充分的判斷指標臨床表現:Bp、P、尿量、口渴、頸靜脈充盈補足---頸靜脈充盈良好不足---頸靜脈完全塌陷中心靜脈壓:正常8-12cmH2O<6加快輸液

10慎重

>15輸液過量尿量:正常人酶小時尿量25-50ml達到---入量足夠仍少---補液不足治療藥物治療左半結腸出血凝血酶保留灌腸血管活性藥物應用

血管加壓素0.2~0.4U/min維持靜點生長抑素250ug/min維持靜點如作動脈造影,可在造影完成后動脈滴注血管加壓素0.1~0.4U/min,對右半結腸及小腸出血止血效果優(yōu)于靜脈給藥內鏡下止血鈦夾止血電凝止血APC微波治療動脈栓塞治療超選擇性動脈插管,注入栓塞劑本法缺點是可能引起腸梗死擬進行腸段手術切除的病例緊急手術治療內科保守治療仍出血不止危及生命,無論出血病變是否確診,均是緊急手術的指征。動脈栓塞治療超選擇性動脈插管,注入栓塞劑本法缺點是可能引起腸梗死擬進行腸段手術切除的病例下消化道出血的診斷與

鑒別診斷(一)小腸出血Crohn?。嚎汕址溉课改c道,但好發(fā)部位為回腸末端,原因不明。病理改變早期為粘膜小潰瘍伴出血,后期可形成裂隙潰瘍而深達肌層,并可穿透腸壁形成瘺管,非干酪性肉芽腫。臨床表現主要為腹痛、惡心、嘔吐、體重下降及腹瀉,大便可混有膿血及粘液,出血量不多。結腸鏡病變主要在回腸末段及鄰近結腸且成非連續(xù)性、非彌漫性分布,可有縱行潰瘍,伴周圍粘膜正常或鵝卵石樣改變。(一)小腸出血小腸腫瘤:小腸腫瘤引起的出血多為顯性出血,病人可排黑便或暗紅色大便,少數為隱性出血。小腸腫瘤在消化道腫瘤中為較少見的一種腫瘤,良性腫瘤有平滑肌瘤、脂肪瘤、腺瘤樣息肉、血管瘤等。惡性腫瘤有腺癌、平滑肌肉瘤、惡性淋巴瘤,包括淋巴細胞瘤、網狀細胞瘤、何杰金病等。小腸腫瘤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腫物。其他癥狀有食欲不振、消瘦、貧血,惡性淋巴瘤可有高燒。出血原因多為腫瘤繼發(fā)糜爛、潰瘍、出血量可大可小。診斷主要依據腹部CT、MRI、X線及術中內鏡、腹部血管造影等。(一)小腸出血腸結核:好發(fā)部位為回盲部。病理改變?yōu)榻Y核性肉芽腫,干酪樣壞死,可發(fā)現有結核桿菌。如機體的過敏反應強,病變以滲出為主,干酪壞死成潰瘍,即潰瘍性腸結核,如機體免疫強,則病變以肉芽組織增生為主,形成結核結節(jié),即增殖性腸結核。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便秘交替,結核中毒癥狀。后者以潰瘍型結核多見,糞便可呈膿血樣,但較少見。(一)小腸出血急性出血壞死性腸炎:是以小腸廣泛出血及壞死為特征的急性炎癥。以腹瀉、便血、腹痛、發(fā)熱及中毒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一般認為與營養(yǎng)不良、飲食不當、病態(tài)反應及腸道病原體感染有關。病變主要在空腸及回腸,也可波及其他腸段。病理改變主要是腸壁小動脈內類纖維蛋白沉著、栓塞而引起的出血性壞死,甚至可引起腸穿孔。診斷要點:①小兒與青年、有急性腹痛、嘔吐、腹瀉、發(fā)熱,或繼而出現血便、腸梗阻征象或敗血癥休克。②X線檢查可見小腸充氣、擴張、黏膜皺襞模糊、粗糙。立位片可見有大小不等的氣液平面。壞死腸襻部位有時可見一致密不規(guī)則陰團。腸穿孔時可見氣腹征。③輕者可做腹腔鏡檢查,可見腸管充血、水腫、出血,腸壁粗糙、壞死、粘連。④血常規(guī)可見不同程度的貧血,中性粒細胞正?;蛎黠@升高,核左移,部分出現中毒顆粒。大便常規(guī)檢查,隱血試驗陽性,鏡檢有大量紅細胞和白細胞。(一)小腸出血血管發(fā)育不良:又稱血管擴張、動靜脈畸形,是一種包括小動脈、小靜脈、毛細血管在內的血管擴張癥候群,是引起小腸出血的常見原因之一。出血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毛細血管內壓力增高而破裂,或因腸內容物的摩擦使變薄的血管破裂。多見于老年人,不少60歲以上老年人因其他疾病進行內鏡檢查時,偶然發(fā)現本病??砂l(fā)生顯性或隱性胃腸道出血,約70%~80%的小腸出血即由該病引起,臨床上常表現黑便,或只有大便OB陽性,病程長時可出現貧血的癥狀和體征。診斷血管發(fā)育不良主要依靠內鏡檢查及血管造影,由于本病的自然病史、發(fā)展經過、預后均無特異性和規(guī)律性,故對患者能發(fā)生出血、出血程度及反復性等方面,均無依據和指標可供參考。相當于一部分患者會有程度不一,時間不定的反復出血,出血常呈自限性,或經保守治療后停止,但仍會發(fā)生再出血。因此,對偶然發(fā)現的血管發(fā)育不良,如無出血,一般不必給予預防性治療。(一)小腸出血Meckel憩室:是胚胎期卵黃管之回腸末端閉合不全的殘留部分,多位于回盲末端,男性較女性略多見,在30歲以下小腸出血的男性患者中,2/3由此引起,典型的Meckel憩室呈指狀,長0.5cm~13cm不等。直徑小于回腸,多位于距回盲瓣80~100cm距離內,半數憩室內含有異位組織,大多是胃粘膜,故能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引起憩室的消化性潰瘍和出血。還可發(fā)生腸套疊、腸梗阻、憩室炎等并發(fā)癥。因胃粘膜對99mTc有濃聚作用,故99mTc掃描對含有胃粘膜的Meckel憩室具有診斷價值。血管造影也可用于本病診斷,但X線鋇劑檢查則診斷意義不大。(二)結腸出血大腸癌:是胃腸道內常見的惡性腫瘤,發(fā)生于結腸者主要變現為腹痛、腹部腫物、便血、便膿、大便習慣改變及腸梗阻。而發(fā)生于直腸者主要表現為里急后重,腹痛、腹瀉、粘液便或血便。目前X線及腸鏡檢查已較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并不困難。(二)結腸出血潰瘍性結腸炎:病變主要侵犯直腸、乙狀結腸的粘膜及粘膜下層,可向上擴張至左半結腸、次全結腸甚至全結腸,多見于青年人,臨床表現為腹瀉、粘液膿血便和不同程度的周身癥狀。若病程較長,累及全結腸者易有癌變傾向。診斷主要靠鋇劑灌腸和腸鏡檢查,內鏡下正常粘膜皺襞消失,有多數不規(guī)則小潰瘍形成、潰瘍來自陷窩膿腫的潰破,陷窩膿腫的形成對本病的診斷有一定參考價值。(二)結腸出血細菌性痢疾:其病變部位以乙狀結腸及直腸為主,腸粘膜彌漫性充血、水腫、不規(guī)則淺表潰瘍、腸腔內有血性滲出液。急性者起病急,畏寒發(fā)燒,腹痛腹瀉,里急后重,大便初為水樣,1~2天內轉膿血便,大便次數很多。慢性菌痢主要表現為腹痛、腹脹、腹瀉、膿血便。(二)結腸出血結腸息肉:息肉亦是引起便血的常見原因。國內息肉以大腸息肉為主,包括結腸息肉、直腸息肉、家族性息肉等,其分為腫瘤性、錯構瘤性、炎癥性和增生性四類。其中腫瘤性息肉又稱腺瘤(單發(fā))或腺瘤病(多發(fā))與癌關系密切,屬癌前病變。內鏡檢查不僅可直視下觀察大腸粘膜的微細病變,而且可通過組織活檢和細胞學刷片檢查而確定病變的性質,因此是發(fā)現和確診大腸息肉的最重要手段。(二)結腸出血結腸憩室:是結腸粘膜通過腸壁薄弱部位向外膨出而形成的假性憩室,以乙狀結腸及降結腸多見,常無癥狀,僅在X線鋇劑灌腸或腸鏡檢查時偶然發(fā)現。約20%患者可出現一些非特異性癥狀,包括慢性間歇性左下腹痛、排便慣改變、腹脹、便秘或腹瀉、消化不良等,結腸憩室出血大多表現為無痛性、突發(fā)性,出血前常無先兆表現,亦有的患者在排便時,突然發(fā)生腸絞痛,隨即出現腸道大出血。(二)結腸出血對結腸憩室的診斷依賴內鏡、血管造影和X線鋇劑灌腸檢查。結腸鏡檢查不僅能觀察整個結腸內的病變、出血的部位及性質,還可采取活檢標本,若內鏡檢查未發(fā)現明顯異常的病變,可進一步進行腸系膜動脈造影,一方面可發(fā)現出血部位和原因,有利于血管發(fā)育不良或腸缺血引起的出血鑒別;另一方面可通過造影導管注入藥物進行治療。X線鋇劑灌腸檢查主要適用于非急性病例的診斷,尤以氣鋇雙重對比造影效果為佳。B超和CT檢查對憩室炎并發(fā)膿腫、炎性包塊、瘺管有較高的敏感性。對不能進行X線鋇灌腸檢查的急性出血病例尤為適用。對結腸憩室的診斷依賴內鏡、血管造影和X線鋇劑灌腸檢查。結腸鏡檢查不僅能觀察整個結腸內的病變、出血的部位及性質,還可采取活檢標本,若內鏡檢查未發(fā)現明顯異常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