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青海省大通縣教學研究室24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考生注意:1.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高考范圍。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20世紀90代,吳冠中先生“筆墨等于零”的相關論說,曾引起畫壇的軒然大波。當時,張仃先生發(fā)表《守住中國畫的底線》一文,與吳冠中的文章形成爭鳴之勢。兩位藝術界的大亨競相叫板,論辯一時變得白熱化,并且成為當年中國畫壇論爭的最大焦點。這場關于中國畫的“筆墨官司”已經過去二三十年了,但這場論爭在AI和5G技術飛速發(fā)展的當下再度被提起,提倡創(chuàng)新者覺得要以更為開放的心態(tài)讓中國畫迎接世界性的改造,將綜合材料、觀念藝術、數字與新媒體技術等都注入中國畫創(chuàng)作,而有些創(chuàng)作者則堅持認為應守住中國畫的底線,筆墨仍是中國畫的靈魂。對中國畫基本問題的探討,實際上從20世紀初就開始了,到了50年代,關于新國畫運動及中國畫教學方法也有論辯。每一次時代變革發(fā)展的現實因素被帶入,都會引起有關中國畫的論爭。回到90年代那場“筆墨官司”,其實吳冠中當年“筆墨等于零”的感慨是針對“脫離了具體畫面的孤立的筆墨”而言,并不是對中國畫筆墨的完全否定。吳冠中本身精通水墨,筆墨的點線面被他在江南水鄉(xiāng)等畫面上發(fā)揮到了極致,他將筆墨線條運用到了自己的油畫創(chuàng)作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東方氣韻。在世界畫種中,能夠以國別稱呼的并不多,中國畫是其中之一。中國畫經過幾千年的積累與沉淀,集哲學理念和美學思想于一身,在全世界的藝術中保持著自己的獨立性。而它最為鮮明的體現就是筆墨,筆墨是中國畫的靈魂和生命,是它區(qū)別于所有其他畫種的重要形式,具有其他畫種不可替代的獨立性和無法比擬的特殊性?!肮P以立其形質,墨以分其陰陽”(韓拙《山水純全集》),“墨以筆為筋骨,筆以墨為精英”(笪重光《畫筌》),脫離了筆墨,任何堂皇恢宏的表現,任何華麗絕妙的色彩,都不能被定義在中國畫的范疇之中,只能將其作為“綜合藝術”等來看待。筆墨是中國畫的主體精神,它是包容的、開闊的、創(chuàng)新的。千百年中,它形成了江潮洶涌、百舸爭流、萬千風格的生態(tài)。近百年來,出現了黃賓虹的焦墨法、林風眠的西畫法、張大千的潑彩法、劉國松的揉紙肌理處理法、周韶華的拷貝紙收縮法、崔振寬的渾融墨法等,這些藝術家們的大膽嘗試創(chuàng)新,豐富了中國畫筆墨的內涵,其價值也逐漸地被人認識、認同,這些中國畫的藝術家完成了對中國畫創(chuàng)造性的轉換,成為中國畫發(fā)展的重要鏈條。當代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已經從原有傳統(tǒng)的單一形式發(fā)展成多元并存的繁榮格局,并逐漸進入跨文化的視野,影響著世界的藝術創(chuàng)作,在形式、范式、語言、表現手法等方面為世界提供了獨特的文化創(chuàng)造與中國經驗。中國畫本身代表了中國文化,中國式的筆墨語言,作為一個民族的“根”性,是不可改變也是絕對不能改變的。在當代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和影響的今天,中國的藝術家無意以中國畫改造別國的畫種,其他的畫種也不可能改變中國畫的特質和本性,它們可以相互影響、相互借鑒,但不應改變對方最根本的特質。一百多年的實踐證明,中國畫代替不了西畫,西畫也代替不了中國畫。幾千年形成的審美觀念及語言形式,已經融入民族的基因與血脈。堅守中國畫的基本理念,不是因循守舊,而是一種對傳統(tǒng)的尊重。在創(chuàng)作觀念上我們是開放包容的,但在核心的理念中,我們保持著傳統(tǒng)的文化自信,這種傳統(tǒng)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種現代精神。(摘編自吳川淮《筆墨是中國畫的靈魂》)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筆墨官司”是指20世紀90年代中國畫壇分別以吳冠中和張仃為代表的關于中國畫“筆墨”價值的爭論。B.吳冠中精通水墨并在作畫時將筆墨點線面發(fā)揮到極致,但他反對脫離具體畫面孤立地追求筆墨技巧。C.中國畫在千百年來的發(fā)展中不斷創(chuàng)新,今已形成多元并存的繁榮格局,并為世界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經驗。D.筆墨是中國畫的靈魂和生命,需堅守不移;脫離筆墨的創(chuàng)作,就不是中國畫了,也會讓我們失掉文化自信。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的()A.文章第一段用一場“筆墨官司”引出話題,并提出“筆墨仍是中國畫的靈魂”的中心論點。B.文章第二段以吳冠中本人的創(chuàng)作特點為依據,指出“筆墨等于零”這個觀點存在的不足。C.文章第三段運用引用論證,論述筆墨具有其他畫種不可替代的獨立性和無法比擬的特殊性。D.文章采用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論證結構,由特殊到一般,層層遞進,逐漸深入。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AI和5G技術的發(fā)展也影響到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理念,部分創(chuàng)作者認為中國畫應充分利用新技術等與世界接軌。B.從20世紀初到如今,只有三次關于中國畫的論爭,而每一次都是由被帶入的時代變革發(fā)展的現實因素引發(fā)的。C.中國畫歷史悠久,意蘊豐厚,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以國別稱呼且保持獨立性的畫種,筆墨是其最鮮明的體現。D.我們既要秉持開放包容的創(chuàng)作觀念,與世界上其他畫種進行交流互鑒,又要堅守中國式筆墨語言這個底線。(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正所謂:“一日三餐,人間煙火。”活著就需要食物來滋養(yǎng),以往我們食物主要來源于自然界可以直接或者間接食用的自然資源,比如谷薯、蔬果、肉蛋奶和菌藻等。幾千年來,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飲食,你可有想過在未來某一天,我們的食物可能是被造出來的嗎?人造食品又叫仿生模擬食品,顧名思義,就是用科學手段把原料制作成類似天然食品口味的新型食品。人造食品并不是假冒偽劣食品。提起人造,不少人會聯(lián)想到少數不法分子利用技術手段制造的偽劣食品,比如此前報道過的用塑料制作的大米和紫菜。人造食品與傳統(tǒng)食品一樣具有可食用性和營養(yǎng)價值,區(qū)別就在于獲取的途徑不同而已。所以,人造食品的安全性是完全可以保證的。人造食品的制造是仿生學原理和現代科技的結合。首先,需要確定需模擬食品的外形和結構,尤其要考慮到食品的用途、口感、色彩等多個方面因素。其次,根據需求準備相應的原材料,如植物纖維、糖類等,并進行篩選和處理。再則,采用相應的技術手段制造食物,例如3D打印技術和微生物發(fā)酵等。不同的食品制造的方法略有不同。以人造肉為例,可分為兩種,其中一種人造肉又稱植物蛋白肉,主要靠大豆蛋白制成,富含大量的蛋白質和少量的脂肪。而另一種是利用動物干細胞制造出的細胞培養(yǎng)肉,用這種技術獲取的肉類更受關注。2012年,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的科學家馬克·波斯特博士,終于在全球首次成功培育出了細胞培養(yǎng)肉。他首先在活著的動物身上提取一小塊肉,然后將他拿到的肌肉組織進行過濾,把它分離成肌肉細胞和脂肪細胞,再把需要的肌肉細胞放置在培養(yǎng)皿中,加入血清進行培養(yǎng)。血清會給肌肉細胞提供必要的營養(yǎng)物質,如氨基酸、維他命、碳水化合物等,給細胞營造出仍存在于活體組織身上的感覺。細胞利用培養(yǎng)液中的各種營養(yǎng)成分進行自我復制與增殖,細胞增多后,會形成帶狀,就像自然的肌肉細胞在活體組織中形成纖維,最終的組織就如同處理過的無骨肉一樣,最終就獲得了我們想要的細胞培養(yǎng)肉。與人造肉不同,人造牛奶使用的是3D打印技術。首先將奶牛的DNA序列打印出來,然后插入酵母菌的DNA序列中。再通過酵母菌的發(fā)酵獲得了酪蛋白、乳蛋白和乳球蛋白。然后再將這些蛋白質與植物營養(yǎng)物質及脂肪進行混合,最終獲取與牛奶相近的液態(tài)食品。合成的牛奶與普通牛奶營養(yǎng)價值相差不大,但保質期比普通牛奶明顯要長許多。人造食品增加了食品獲取途徑,縮短了生產周期,有更廣的應用前景。受地理、季節(jié)、氣候等條件限制,傳統(tǒng)食品獲取存在一定限制性。比如,即便再高產的水稻,也要受氣象條件和病蟲害的影響,產量也無法做到穩(wěn)定。人造大米則不同,利用食用菌對粗糧進行發(fā)酵加工,可以不分春夏秋冬,也不用在乎雨雪冰雹,只需3到4個月就可以獲取人造的大米。人造食品可以對食物營養(yǎng)成分進行改良,提升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無論是人造牛奶、人造肉還是人造大米,它們的出發(fā)點都是基于傳統(tǒng)食品的營養(yǎng)成分組成和味道,采用合成生物學等手段進行復制與模仿。不但絕大部分營養(yǎng)成分與傳統(tǒng)食物一致,而且可以根據人類的需要進行適當的變更。人造食品和傳統(tǒng)食品都將是我們餐桌的主要營養(yǎng)來源。即便人造食品的營養(yǎng)成分與傳統(tǒng)食物差異較小,同時也有望在未來進行低成本和批量化生產,但在風味以及人們長久以來形成的飲食文化方面仍無法取代傳統(tǒng)食品。食物中成分和功能的認定需要時間和過程。隨著現代食品分析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我們對食品中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的種類和含量都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但是對食品中某些成分及其功能尚未完全深入研究。例如,以往我們認為膳食纖維是人類無法吸收和利用的“垃圾”,但隨著對腸道微生物重要性的認知,膳食纖維其重要性也逐漸清晰,乃至于被歸結為第七大營養(yǎng)素。以人造牛奶為例,很多人認為牛奶中87%是水,剩下的就是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維生素等物質。實際上除了基本營養(yǎng)物以外,還有很多含量極低但有生物功效的活性物質,如具有生物活性的β-乳球蛋白、α-乳球蛋白、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等等。目前,我們的科學研究尚未完全搞清楚牛奶中到底有多少種生物活性物質,都起著什么樣的作用。從這個層面而言,人造奶只能做到對牛奶的簡單模仿,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替代和超越。傳統(tǒng)食品在人類的飲食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會被人造食品完全取代。在這個快速發(fā)展的時代,我們需要在傳統(tǒng)食品和人造食品之間找到平衡點,既保留了傳統(tǒng)的文化元素,又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健康選項。無論人造食品未來的發(fā)展如何,都是必然的趨勢。我們在抱有樂觀態(tài)度的同時,還是需要保持審慎。(摘編自張宇《太空旅行吃什么?人造食品或成未來主流》)4.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谷薯、蔬果、肉蛋奶和菌藻等都是自然界的天然食品,可以被直接食用以滿足人類的生存需求。B.人造食品是一種與天然食品并無差別的新型食品,是仿生學原理與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的產物。C.利用動物干細胞制造出的細胞培養(yǎng)肉因更接近天然肉類而比靠大豆蛋白制成的植物蛋白肉受歡迎。D.食品中以前被認為是人類無法吸收和利用的某些成分,隨著研究的深入,其功能可能會被重新定義。5.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頭由人們所熟知并習慣了的飲食情況切入,用一個問句引起讀者的思考和閱讀興趣。B.文章列舉人造肉和人造牛奶的例子,說明不同的人造食品采用的相應技術手段也略有不同。C.文章講述馬克·波斯特成功培育出細胞培養(yǎng)肉的過程,增強了科普說明文的知識性和趣味性。D.憑借目前的食品分析技術尚不能完全認識傳統(tǒng)食品中的成分及其功能,相關研究還有待深入。6.相比傳統(tǒng)食品,人造食品具有哪些優(yōu)勢和不足?我們應該秉持怎樣的態(tài)度對待人造食品?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說明。(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自然亭記陸春祥自然亭是我命名的,在富春莊的西面。富春莊也是我命名的,在自然亭的東面,但它們在高德地圖上,你都找不到。我不是玩邏輯詭辯,事實就是這么個事實。別急,聽我慢慢說來。四年前的一個雨天,我去富春山健康城的鄭家樣村,為書院選址。這個村早就整體搬遷了,留下近五十幢完好的民居,健康城想改造成一個與康養(yǎng)文化有關的藝術村落。我們在村中心的大古樟樹下站定,這兩棵古樟有三百多年了,粗壯的枝丫在空中肆意橫叉,樹葉茂密,在樹下都不用打傘。我喜歡老樹的虬枝亂蓋,有它們相伴,覺得安全,它們就如慈祥的世紀老人,會為你遮風擋雨,而事實上,它們就是這么活過來的。離古樟群五十米左右,有個幾幢房子的院子,院中不少雜樹,一棵高大的雪松醒目,院前還有一口百來平方米的水塘,那棵造型優(yōu)美的樟樹,枝丫已經伸過半個水塘。塘的南邊,一片高大的杜仲林,我也喜歡中藥材,一看這杜仲,味甘,性溫,不就是替人排憂解難的老中醫(yī)嗎?塘的西邊全是農家菜地,田野外的山林,如挺立的戰(zhàn)士,一排排站著崗。望著前方雨中朦朧的大奇山,當下就決定,就選這里吧。大山,農舍,雜樹,田野,雨敲屋檐,蟲聲透窗,馬克思對生活的向往,一下子又涌到了我眼前:上午種田,下午釣魚,晚上看哲學。我看這里有實現這個理想的可能。書院被我命名為富春莊。那個水塘,也動靜很大地改造好了,成了景觀池,太湖石層層疊疊,池中有管子可以噴水,夜間能發(fā)光生霧,池邊居然還建了個木頭亭子,亭蓋茅草,四面穿風。這亭,必須要有個名字,我腦子里跳出“自然”兩字,自然的本義是自己本來的樣子,這里的山水,不就是它們自己嘛。至于兩邊的對聯(lián)嘛,簡單,將辛棄疾的《西江月》詞改造了一下,也十分應景:書院天外七八個星,寨基山前兩三點雨。大奇山又叫寨基山,明朝的時候就這樣叫了。我倒喜歡寨基山這個名,山高樹深,流泉飛瀑,寨門用石頭壘疊,有旗幟在風中飄揚,忽地一聲哨響,斜刺里就橫殺出一隊人馬來。這場景,想想就好玩。至此,自然亭雖小,也算有名有聯(lián)了,作為一個亭子,我覺得對得起它了。自然亭,自然要去坐坐的,不過,更多的時候,我是坐在書院文學課堂門前的遮陽傘下看亭,富春莊時有好鳥相鳴,臥看《老子》坐看云。老子的“自然”,我們自然耳熟能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眼中,這是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深層運行規(guī)律,一層一層遞進而上,最終的道也必須遵循自然。而在此前,老子就認真地和我們打了個比方;再大的狂風也刮不了一個早上,再大的暴雨也下不了一個整天,天地制造的狂風暴雨尚不能持久,何況是人?那就“希言自然”吧!少言或者不言,是符合自然之道的。誰“希言”?老子笑笑:就是那些管理者,你們要少發(fā)號施令,即便制定號令也要順其自然。自然,確實是天地之大道。東漢班固的《白虎通義》上說:“帝嚳有天下,號高辛;顓頊有天下,號曰高陽;黃帝有天號曰自然者,獨宏大道德也。”這個自然,是宏大道德的意思。我在想,如果是黃帝自己取的號,那重點就是借號自然,意在號召天下之人都以此為目標,做一個有大道德的好公民。嗯,在一個人人講道德的社會中,你謙我讓,春風駘蕩,著實美妙。亭前池子中,有數條游弋的金魚,去年末,我們將家里養(yǎng)的小金魚放養(yǎng)到了這個池中。那些金魚長得極快,半年以后,我們就看到了不少如銀針一樣的小金魚了。我們放養(yǎng)的金魚雖沒有標記,但我覺得它們一定快活。最美妙的是,夜幕初臨,亭前水池的噴管中,會噴發(fā)出層層的薄霧,極細極薄,連續(xù)不停,頭頂星光燦爛,眼前陣霧翻涌,雖是電聲光制造出來的仙境,遠看近觀,都有一種讓人恍如隔世的感覺。一天早晨,瑞瑞起床后,拿著小繪本,我們一起到自然亭“讀書”,她認不了幾個字,但會翻書看圖,每次都會讀半個小時以上。過了一會,瑞瑞朝我看看,又朝書院那邊看看,飛鳥在水池上空橫來橫去地飛翔,鮮艷的晨光映著書院C、D樓的白墻面,小朋友忽然就感嘆了一聲:這地方真好??!我一點也沒有編造,她真這么感嘆,我忍住笑。我想,坐亭可以觀天,讀天下自然書,觀天下自然事,寫天下自然文。夏日來了,如果朗月明照,我會端一個粗瓷茶碗,閑坐此亭,此時,墨青的碗中,茶湯中盛滿了月光;或者,新月既成,寨基山間微風吹來兩三點雨,星星就在夜空中撲閃雙眼盯著你,你吹著口哨向他們問候,當然也可以與星星們談談心。這樣自然的夜空下,你還會在意塵世間的得失嗎?如果自駕,杭新景高速桐廬收費站下,第一個口子左轉進大奇山路,再左轉行至陸春祥書院停車場,前方五十米的蒿草竹林間,自然亭在等你。7.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與《醉翁亭記》同是寫亭,前者主要表達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后者則表現作者既熱愛自然,又沉醉于與民同樂之中。B.文章在寫有個幾幢房子的院子時,按照空間順序對院中、院前、塘南、塘西的景色進行介紹,表現此地景色非常優(yōu)美。C.文章開頭寫在高德地圖上找不到自然亭和富春莊,結尾則指明自駕的具體路線,并以“自然亭在等你”作結,首尾呼應,構思巧妙。D.文章補敘瑞瑞在自然亭“讀書”時感嘆“這地方真好啊”的事,意在通過天真無邪的小朋友的內心真實感受來襯托自然亭之美好。8.有人認為畫橫線的句子寫出了作者的自得之情,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9.文章介紹自然亭時,花了不少筆墨寫老子和《白虎通義》中對“自然”的理解,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這樣寫的好處。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管仲相桓公,霸諸侯,攘夷狄,終其身齊國富強。管仲死,豎刁、易牙、開方用,桓公薨于亂,五公子爭立,其禍蔓延,訖簡公,齊無寧歲。仲之疾也,公問之相。當是時也,吾意以仲且舉天下之賢者以對,而其言乃不過曰“豎刁、易牙、開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嗚呼,仲以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公與桓公處幾年矣,亦知桓公之為人矣乎?桓公聲不絕于耳,色不絕于目,而非三子者則無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無仲,則三子者可以彈冠而相慶矣。仲以為將死之言可以縶桓公之手足耶?夫齊國不患有三子,而患無仲。有仲,則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豈少三子之徒哉?雖桓公幸而聽仲,誅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數而去之耶?嗚呼!仲可謂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問,舉天下之賢者以自代,則仲雖死,而齊國未為無仲也。五伯莫盛于桓、文。文公之才,不過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靈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寬厚文公死諸侯不敢叛晉。晉襲文公之余威,得為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雖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腹耙?,一敗涂地,無惑也,彼獨恃一管仲,而仲則死矣。夫天下未嘗無賢者,蓋有有臣無君者矣?;腹谘?,而曰天下不復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書有記其將死,論鮑叔、賓胥無之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為數子者,皆不足以托國,而又逆知其將死,則其書誕謾不足信也。吾觀史?,以不能進蘧伯玉而退彌子瑕,故有身后之諫。蕭何且死,舉曹參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國以一人興,以一人亡,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故必復有賢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節(jié)選自蘇洵《管仲論》)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靈公之A虐B不如C孝公D之寬厚E文公死F諸侯G不敢H叛晉。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以為,認為,與《燭之武退秦師》中“若舍鄭以為東道主”的“以為”意思不同。B.幸,幸運,與《鴻門宴》中“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的“幸”意思相同。C.疏,分條陳述,與《種樹郭橐駝傳》中“搖其本以觀其疏密”的“疏”意思不同。D.固,本來,與《師說》中“其聞道也固先乎吾”的“固”意思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蘇洵充分肯定了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使齊國富裕強盛的功績,同時也以具體事例指出了管仲未在死前推舉賢才的過錯。B.管仲病重時齊桓公詢問他宰相人選,蘇洵認為管仲的回答并不盡如人意,并通過一系列分析指出管仲是一個不懂得治本的人。C.晉國承襲晉文公的余威,依憑老成可靠的臣子,繼續(xù)做各國的盟主一百多年,這就是蘇洵所說的臣子賢能而君主不英明的情況。D.史鰭不能舉薦賢才和罷斥寵臣,蕭何在臨死之前推薦曹參替代自己,蘇洵通過這一反一正的事例來表明蕭何才是用心的大臣。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桓公薨于亂,五公子爭立,其禍蔓延,訖簡公,齊無寧歲。(2)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無仲,則三子者可以彈冠而相慶矣。(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漁家傲其一①王安石燈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亂。聞說游亭新水漫。騎款段②。穿云入塢尋游伴。卻拂僧床褰素幔。千巖萬壑春風暖。一弄松聲悲急管。吹夢斷。西看窗日猶嫌短?!咀ⅰ竣龠@首詞是王安石晚年退隱金陵寄身山寺時所作。②款段,本指馬行遲緩,此處指詞人騎驢緩行。14.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頭兩句點明時間是傍晚,季節(jié)是初春,同時交代詞人居住山中環(huán)境。B.良辰美景引起詞人覽賞春色的興致,“聞說”領起以下三句,寫汴亭之游。C.下片中“僧床”“素幔”表明詞人寄身山寺的境況,也突出其生活清寂素雅。D.“悲急管”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形容松濤猶如急切的笛聲,嗚咽悲鳴。15.王安石的《登飛來峰》是他初涉宦海之作,而這首詞作于詞人罷相后退居金陵時,兩者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請結合詩詞內容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勸學》中,用“金”“木”作比,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人工改造可以發(fā)生根本變化的兩句是“______,______”。(2)杜牧在《泊秦淮》中,使用互文手法表現秦淮河朦朧迷離夜景兩句是“______,______”。(3)小明學習古詩詞時發(fā)現,友情是古詩詞中經常出現的話題之一,中國古代詩歌中對友情多有贊美,如“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這條道不寬,只能稱之為小路。因為通往車站,過往的行人A。道旁有一棵柿子樹,初秋時節(jié)果實累累。行人路過這棵樹時,這些橘紅的“小家伙”,時而在他們眼前晃動,時而從他們頭頂擦過,竭盡“挑逗”之能事。然而,路人皆是避讓,不為所動。它明明長在熱鬧的路旁,卻像在荒郊野外似的B。進入深秋,我想象,應該是果子落盡,只剩下枯枝殘葉了。不料,竟然還有好些個果子挺立在枯枝上,雖然表皮已起皺,色澤已黯然,但群體效應還是有的。反倒是殘葉將盡,零星沒幾片了。沒想到,柿子樹的“晚景”竟是以禿枝和果子來構圖的。只能說是我這個生長在城里的人C了。然而,我卻分明感覺,掛在上面的果子因為沒有了枝葉的烘托,愈發(fā)突出了它的“凋零”。就好比“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是呀,果實是收獲的象征,而收獲的景象是需要團隊的,繁枝和茂葉是果實的團隊,一旦離開了它們,即使有果也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美容院品牌形象升級與推廣協(xié)議
- 2025年度車輛名義掛靠代管代購代付協(xié)議
- 2025年度門面轉讓及品牌形象使用權合同
- 2025年度智能快遞倉儲租賃服務合同協(xié)議書
- 2025年度智能房屋出租管理服務協(xié)議書
- 2025年度沙場開采與地質災害防治承包服務合同
- 版權許可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體育產業(yè)代理記賬與賽事運營財務服務合同
- 2025年度雞場租賃與農業(yè)科研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特色小吃街商鋪租賃合同
- 運動療法技術學
- 《蜀道難》理解性默寫(帶答案)
- 塔吊租賃(大型機械)-招標文件模板(完整版)2021.5.13
- 物品移交接收單(模板)
- 肺透明膜病課件
- 護理學基礎期末試卷及答案
- IMS攪拌樁施工方案
- 我的家鄉(xiāng)廣西南寧宣傳簡介
- 變廢為寶-小學科學高段活動案例
- 2《幼苗長大了》課件
- 四川省政府采購專家考試試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