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性教育中區(qū)域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研究_第1頁
適應性教育中區(qū)域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研究_第2頁
適應性教育中區(qū)域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研究_第3頁
適應性教育中區(qū)域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研究_第4頁
適應性教育中區(qū)域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下載后可編輯適應性教育中區(qū)域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研究一、區(qū)域初高中化學教與學銜接的現(xiàn)狀

天津市初高中使用的都是人教版課本。但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高中化學教學中普遍存在一種現(xiàn)象,教師不知道學生在初中都學習了哪些內容,知識學到了什么程度,特別是對課改后的課本不是很了解,不清楚初中的教學情況和高一學生已具備的知識結構,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帶有一定的盲目性。我們對全區(qū)初三和高一的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教師們普遍認為,使用課改實驗教科書的初中畢業(yè)生在升入高中學習后,由于所掌握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與學習高中化學課程所需要具備的知識要求差距較大,給教師教學帶來了困難。另一方面,高中課本內涵豐富,教學要求高,進度快,容量大,難度深,不可能像初中教學那樣通過反復練習、反復強調來排異解難。此外,許多從高三回到高一任教的教師,在教學中會有意無意增加很多高考知識和例題,而很多學生不適應這種教學方法,聽課時不容易跟上節(jié)奏。

另一方面,對學生訪談結果的分析表明,多數(shù)高一學生認為高中化學內容多、理解困難、習題難做,學習興趣不高;部分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依賴性大,習慣于被動接受的方式,主動分析、理解較少,一旦遇到困難,就動搖了學習的信心。初高中化學在教學內容和課容量上都存在著非常大的差異,一些高一的學生因不能及時改變學習習慣和調整學習方法,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都有困難,更不可能及時預習、復習、總結,影響了學習效果,形成惡性循環(huán)。在調查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初高中化學學習銜接處出現(xiàn)問題的學生中,在有不少是初中時化學學習的佼佼者,他們在進入高一化學學習時卻落伍了,失去了學好化學的信心。這種高一學生學習化學時出現(xiàn)的嚴重滑坡和分化現(xiàn)象,不僅嚴重影響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也不利于學生化學學科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為實現(xiàn)初高中化學有效銜接,我區(qū)多所學校進行了校本實踐與探索。不少完中校分別對初三和高一化學教學提出教學銜接的目標,要求初中化學教學主動考慮銜接問題,不以初中畢業(yè)的最低要求作為學習標準,同時加強高中所需基礎知識技能的教學。很多學校在高一年級采取各種方式開設“銜接教學”課,有的在新生錄取后開學初集中補課,有的在高一先劃出一定課時復習初中化學,也有的采取“用到什么,復習補充什么”的方法在高中教學中復習補充初中學習的化學知識。這些校本實踐策略,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學生在高一學習的適應性。

二、初高中化學內容分析及銜接策略

(一)初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知識層次等因素分析

初中化學課程與高中化學課程有著不同的培養(yǎng)目的和標準,初中化學更強調基礎性與一般性,要求學生擁有作為一名未來社會公民必需具備的最基本的科學素養(yǎng),高中化學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實施的較高層次的基礎教育。新課程標準對初高中化學教學的側重點不同,提出的目標與要求也不一樣,需要對初高中教學目標進行優(yōu)化銜接。例如,在“化學反應與能量”模塊中,關于“化學反應的速率和化學反應的限度”,高中的課程標準是通過實驗認識化學反應的速率和化學反應的限度,了解控制反應條件在生產(chǎn)和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在初中只有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沒有明確提出反應快慢問題,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的反應的出現(xiàn),也沒有明確指出可逆反應問題。

從知識層面上來說,初中化學主要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化學知識、基本化學實驗技能、簡單化學計算及化學在生活、生產(chǎn)及國防的某些應用,以要求學生“知其然”為主;而高中化學知識要求學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從知識體系上來說,初中化學的知識體系不是很系統(tǒng)和完善,課本著重于從感性認識總結歸納理性認識去構建初中化學知識體系;而高中化學則以實驗為基礎,以基礎化學理論為指導,加強對化學知識體系的構建,探究化學的基本規(guī)律與方法,加強了化學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同時,密切聯(lián)系生產(chǎn)、生活,尋求解決實際生產(chǎn)、生活中的化學問題的方法。課本著重于從“生活實際化學實驗化學原理問題探究方法化學規(guī)律”來構建高中化學知識體系。

(二)初高中化學教學內容分析及銜接策略

從教學內容上,初中化學內容以感性認識、記憶知識為主,內容較簡單,而高中化學內容較多,且理性知識較復雜,知識向著系統(tǒng)化、理性化靠近,知識容量和思維難度遠遠高于初中。如,高一學生普遍認為氧化還原反應是一個學習難點,學生在初中階段只能從得氧、失氧的角度認識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而氧化劑、還原劑等概念初中課本未涉及,學生不能從化合價的角度認識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初三教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應該讓學生形成“氧化還原是一個整體”的印象,對課本加以整合,在講授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判斷氧化劑和還原劑,讓學生明白應該從反應物中判斷。而高一教師在講“氧化還原反應”這一節(jié)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通過復習原子結構知識,補充化合價的概念,增加化合價的練習,講清化合價的升降與電子得失或偏移的關系,從已學的“氫氣還原氧化銅”等反應來講,幫助學生搭建學習的“腳手架”,順利完成初高中學習的過渡。

在實現(xiàn)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過程中,教師既要注意課本內容的銜接,又要關注學生認知心理的銜接,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由以記憶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法轉到以抽象思維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法上來。教師在教學設計(方法的選定、過程的安排、媒體的選用)和教學活動組織等方面進行銜接優(yōu)化,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找到新知識的生長點。同時,教師應不斷加深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轉變教育觀念,熟悉初高中課本對學生能力及其化學知識的要求,注重對銜接點的認知和優(yōu)化,注重學生化學學科素養(yǎng)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的區(qū)域教研策略

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優(yōu)化,以文獻研究、聯(lián)合教研和同課異構教研為實施策略,引導教師提高銜接意識,熟悉初高中課本的體系和內容,在教學方法上有的放矢,既要根據(jù)課本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又要關注學生的認知心理,對學生加強學法指導,幫助學生構建基于初高中化學銜接點的學習策略,促進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變革,提升教學質量。

(一)引導教師對初高中化學銜接內容進行分析和總結

組織全區(qū)初三和高一年級教師對初高中課本全部知識點進行銜接梳理與總結,組織骨干教師分別對初高中課標要求進行梳理及分析,對典型銜接點進行主題教學分析與設計,總結提煉在銜接教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問題,并對初高中教師分別提出教學建議。如元素周期表教學單元有關元素符號的識記問題,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需要根據(jù)原子序數(shù)推斷具體元素,或是根據(j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斷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這些都需要學生熟知1~20號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但九年級課標中沒有相關的要求。有些高一學生因為這部分基礎知識的學習存在問題造成后續(xù)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存在困難。建議初中教師加強對學生識記的方法指導,高中教師在引領學生復習初中相關知識基礎上,加強對學生化學本質規(guī)律的認識,掌握高中化學學習方法。

(二)引導初高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引導教師幫助學生明確初高中化學不同的學習和發(fā)展目標,梳理總結初高中化學課程體系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了解初高中化學學習的不同特點,為學生學好高中化學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和學習方法。如分類法,初中提及了物質分類的方法,高中化學還將物質分類的方法用于指導學生學習元素化合物的物質,引導學生把眾多物質分成不同的種類,直接研究一類物質具有的性質,而不需要逐一研究物質的性質,這為研究物質性質提供了十分便捷的途徑。此外,教師還可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概念的核心詞,透過實驗現(xiàn)象分析實驗本質,對知識進行歸納整合等方式,幫助學生了解高中化學學習的規(guī)律性,順利度過初高中銜接的適應期。

(三)通過聯(lián)合教研引導教師進行銜接教學實踐創(chuàng)新

在全區(qū)實行初高中教師聯(lián)合教研,對初高中聯(lián)系密切的知識點進行重點研討,引導教師在常態(tài)課教學中重視初高中銜接,讓初三教師從學生學習基礎、高一教師從學生出現(xiàn)的典型問題角度分別提出教學建議。另外,在展示課、研究課、天津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