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三首(二)學案-語文版_第1頁
詞三首(二)學案-語文版_第2頁
詞三首(二)學案-語文版_第3頁
詞三首(二)學案-語文版_第4頁
詞三首(二)學案-語文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詞三首(二)》學案班級:姓名:編寫:高亞飛;審校:宋曉亞第一學時《念奴嬌·赤壁懷古》一.學習目標

.了解豪放詞的風格,把握這首詞的創(chuàng)作技巧。

.明確豪放詞與婉約詞的區(qū)別。

.學習蘇軾執(zhí)著于人生價值的追求和豪放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二.學習重點

.情與景的結(jié)合

.比較欣賞:本詞與柳永《八聲甘州》的藝術風格。

三.學習難點

正確理解蘇軾“人生如夢”的人生態(tài)度。

四.學習過程

.教師有感情范讀課文,正音。

.學生對照注釋疏通詞義。

.理解鑒賞

⑴上片寫景,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組合在一起,給人什么感覺?

明確:大江,白浪,赤壁,亂石,驚濤,浪花

雄渾壯闊氣勢非凡境界開闊

⑵《赤壁懷古》下片可分為兩層,一層寫人,一層寫己,那么寫了什么人?蘇子筆下該人物是什么形象?

明確:歷史英雄人物周瑜,可以說是詠史。年輕氣盛,雄姿英發(fā),風流倜儻,雄才大略,是建功立業(yè)的英雄。

⑶大家所知的《三國演義》中周瑜是什么樣的人?

明確:風流倜儻,有勇有謀,但氣量狹窄,嫉妒心強,最后被諸葛亮給氣死了。

⑷《三國演義》里周瑜是有優(yōu)點有缺點的人物形象。為什么在蘇軾筆下卻只有優(yōu)點?刻畫周瑜也只選取了兩個有代表性的鏡頭,為什么?

明確:說明了蘇軾仰慕的是他年輕而建功立業(yè),為和下文寫自己年近半百,早生華發(fā),功業(yè)無成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他渴望建功立業(yè),卻壯志難酬的感懷。所以下片可謂抒懷。

⑸英雄人物是“遙想”出來的,這在藝術上叫什么寫法?明確:虛寫

⑹討論:有人說“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體現(xiàn)了蘇軾消極的處世態(tài)度,你怎么理解?

明確:本詞表現(xiàn)了蘇軾復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經(jīng)世濟世,也渴望建功立業(yè),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政治環(huán)境中能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tài)度,而且還跟許多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在蘇軾這里把本來相矛盾的三家思想結(jié)合起來,用“外儒內(nèi)道”的形式解讀政治和生活。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yè)績,激起了他的豪邁奮發(fā)之情,同自己現(xiàn)狀比較,又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產(chǎn)生了“人生如夢”的感傷。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色彩,這種感傷又激發(fā)人們對人生的進一步追求。這正是這首詞的理趣所在??傮w上講是感奮壓倒感傷的。因此這首詞反映了蘇軾寬闊的胸襟,豪放的風格和開闊的境界。

《六州歌頭》(自主學習)[學習目的]理解詞中所用典故,了解張孝祥的愛國熱情。[學習過程]一、簡介作者與寫作背景張孝祥(—),字安國,號于湖居士,簡州(今屬四川)人,卜居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廷試第一。曾因觸犯秦檜,下獄。孝宗時,任中書舍人,直學士院。隆興元年,為建康(今南京市)留守,因贊助張浚北伐而被免職。后任荊南湖北路安撫使,治水有政績。進顯謨閣直學士致仕。其詞早期多清麗婉約之作,南渡后轉(zhuǎn)為慷慨悲涼,多抒發(fā)愛國思想,激昂奔放,風格近蘇軾。與張元幹的愛國詞章,對后來辛派詞人的創(chuàng)作很有影響。有《于湖集》,詞集《于湖詞》。二、賞析這首詞寫于宋孝宗隆興元年()。宋孝宗趙眘繼承王位后,任用張浚北伐,準備收復失地。但因北伐軍內(nèi)部矛盾重重,將帥不和,結(jié)果在符離(今安徽符離集)被金兵打得大敗。于是,主和派的氣焰便又囂張起來,他們不顧張浚等愛國將領的激烈反對,遣使與金國統(tǒng)治者密切來往,準備締結(jié)屈辱投降的和約。這時候,張孝祥正在建康留守任上,他滿懷激情,寫下了這首洋溢著愛國熱情的《六州歌頭》。上片側(cè)重寫慘遭敵人蹂躪的中原故土凄涼景象和敵人的驕橫跋扈?!伴L淮望斷”五句,寫南宋的邊防。“長淮”,淮河;“望斷”,看到極限。這五句說,面對淮河,極目遠望,邊境上蕭條冷落,死氣沉沉,看不到軍隊活動的蹤跡,沒有戰(zhàn)爭時的戒備狀態(tài)。這怎能不使愛國者滿腔悲憤呢?“黯銷凝”一句,用高度概括的藝術手法,道出了作者對國事無限憂慮,凝神沉思,悲痛欲絕,卻又無可奈何的神態(tài)?!白废搿比?,寫南宋統(tǒng)治的麻木不仁,使作者聯(lián)想起當年中原大好河山的往事。本來,那是統(tǒng)治者妥協(xié)投降造致的歷史悲劇,詞人無法也不能道出事情的真相,只好用“殆天數(shù),非人力”來表達自己難言的苦衷。以下分三層寫敵占區(qū)的情景。“洙泗”三句為一層,寫昔日的文化之邦,弦歌之地,也充溢著膻腥的氣味;“隔水”之句為二層,寫中原沃土,如今的“氈鄉(xiāng)”,耕田荒蕪,變成了放牧牛羊的場所;“看名王”四句為三層,寫敵軍的“宵獵”,兵盛馬壯。上述描寫旨在說明敵兵勢力強大,南宋國勢衰敗,中原人民慘遭涂炭,國家前途令人焦慮。同時,從側(cè)面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女真族(金人)經(jīng)濟落后的狀況,說明他們的入侵,已經(jīng)導致中原文化經(jīng)濟等各方面的倒退。下片抒懷,作者關心國家人民的前途命運,但壯志未酬,報國無門。前八句寫想起“腰間箭,匣中劍”白白地落滿灰塵,為蠹蟲所蛀,自己徒有雄心壯志,也只能虛度光陰,懷念路途茫茫,在敵人占領下的故都“神京”。想到“神京”,便自然聯(lián)想到南宋統(tǒng)治者眼前正在推行的政策?!案捎鸱綉堰h”以下八句是對南宋王朝的統(tǒng)治者和主和派義憤填膺的譴責,辛辣有力的諷刺?!奥劦乐性z老”以下三句寫淪為亡國奴的中原人民殷切盼望王師北伐的急切心情和眼巴巴地“南望”的動人情景,這是作者聽說的(“聞道”),并非目睹,倘使南方的臣民見到這動人的情景,只要有愛國心腸,就無法抑制滿腔的悲憤,淚水就會象泉涌般頃瀉。結(jié)尾三句,是作者自己真摯感情的抒發(fā),也是當時無數(shù)愛國人士思想感情的真實寫照。宋代佚名作者《朝野遺記》記載,張孝祥在建康設宴招待張浚等愛國將領,即席命筆,作了這首詞,張浚讀后連酒也喝不下去了,竟至“罷席而入”,這說明,張孝祥的詞道出了愛國人士的心聲,因此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清人陳廷焯認為這首詞“淋漓痛快,筆飽墨酣,讀之令人起舞?!保ā栋子挲S詞話》),是十分中肯的評價。(王方?。┑诙W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學習目的]理解本首詞運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寫作特點,了解辛棄疾抗敵救國的雄圖壯志和為國效勞的愛國熱情。[學習過程]一、作家作品:

辛棄疾(年—年),南宋著名文學家。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被金兵所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輔使等職。任職期間,采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zhàn),打擊貪污豪強,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在奏疏中,具體分析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對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協(xié)投降的人,作了有力的駁斥;要求加強作戰(zhàn)準備,鼓勵士氣,以恢復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采納,并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江西上峣、鉛山一帶。晚年韓侂胄(ōò)當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情懷,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tǒng)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并稱“蘇辛”。

二、寫作背景

這首詞是南宋著名文學家辛棄疾于公元年(宋寧宗開禧元年),歲任鎮(zhèn)江知府時,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寫的一首感懷詞(懷古詩)。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寫于宋寧宗開禧元年(),辛棄疾六十六歲時。當時韓侂胄(ōò)執(zhí)政,正積極籌劃北伐,閑置已久的辛棄疾于前一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這年春初,又受命擔任鎮(zhèn)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從表面看來,朝廷對他似乎很重視,然而實際上只不過是利用他那主戰(zhàn)派元老的招牌作為號召而已。辛棄疾到任后,一方面積極布置軍事進攻的準備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識到政治斗爭的險惡,自身處境的孤危,深感很難有所作為。辛棄疾支持北伐抗金的決策,但是對獨攬朝政的韓侂胄輕敵冒進的作法,又感到憂心忡忡,他認為應當做好充分準備,絕不能草率從事,否則難免重蹈覆轍,使北伐再次遭到失敗。辛棄疾的意見沒有引起南宋當權者的重視。一次他來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懷古憶昔,心潮澎湃,感慨萬千,于是寫下了這篇千古傳誦的杰作。三、分析詞的上片。思考:上闋寫了兩個人,這兩個人的共同點是什么?(都是能夠建立功業(yè)的英雄人物,而且他們的事業(yè)都是在京口起步的。)詞人寫這兩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懷?(表達自己力主抗金和決心恢復中原的宏大抱負,同時借古代帝王來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寫孫權和劉裕一略一詳,為什么?(寫出劉裕出身貧賤,卻能建功立業(yè),表現(xiàn)了事在人為的道理,更表現(xiàn)詞人對英雄的仰慕。在當時韓侂胄急于北伐的現(xiàn)實中,辛棄疾對劉裕的歌頌不僅是向往他的英雄業(yè)績,還含有“如果碰到劉裕這樣的國君,他的正確戰(zhàn)略意圖就能被采用”的意思。)四、閱讀下片,分析層次。討論用典的作用。第一層“元嘉草草”句?!霸巍笔悄铣挝牡勰晏枴K挝牡蹌⒘x隆是劉裕的兒子。他不能繼承父業(yè),好大喜功,聽信王玄謨北伐之策,打沒有準備的仗,結(jié)果一敗涂地,北魏軍隊一直追到長江邊,聲稱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漢朝霍去病戰(zhàn)勝匈奴,封狼居胥山,舉行祭天大禮的故事。宋文帝聽了王玄謨的大話,對臣下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薄皞}皇北顧”,是看到北方追來的敵人而張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戰(zhàn)敗時有“北顧涕交流”的詩句。凡詩文運用典故都有用意,辛棄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慘敗的故事目的是什么?(借鑒歷史,伐金必須做好準備,不能草率從事。)第二層,追憶自己當年南歸途經(jīng)揚州所見慘相,描述瓜步山周圍人們生活的情景。“四十三年”三句,說辛棄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記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戰(zhàn)火彌漫的揚州以北地區(qū)參加抗金斗爭。后來渡淮南歸,原想憑借國力,恢復中原,沒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聵無能,使他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壯志依然難酬,追思往事,不勝身世之感!“佛貍祠下”三句。從上文緬懷往事回到眼前現(xiàn)實?!胺鹭傡簟笔潜蔽禾涞弁匕蠣c追擊王玄謨的軍隊時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宮。當?shù)乩习傩漳昴暝诜鹭傡粝掠褓悤?,很是熱鬧。作者寫佛貍祠一幕景象,表達什么心情?(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民俗就安于異族統(tǒng)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對南宋政府不圖恢復中原的不滿。)最后三句是第三層。用廉頗的典故,用意是什么?(抒寫了自己雖有遠大抱負,而朝廷卻不重用,壯志未酬的苦悶。)五、歸納全詩。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對英雄業(yè)績的向往,有著抗金救國、恢復失地的抱負以及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也表現(xiàn)了對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茍且偏安的卑劣行徑的諷刺和不滿,以及對韓侂胄的警告。七、學生齊讀全詩?!对~三首(二)》學案班級:姓名:編寫:高亞飛;審校:宋曉亞第一學時《念奴嬌·赤壁懷古》一.學習目標

.了解豪放詞的風格,把握這首詞的創(chuàng)作技巧。

.明確豪放詞與婉約詞的區(qū)別。

.學習蘇軾執(zhí)著于人生價值的追求和豪放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二.學習重點

.情與景的結(jié)合。.比較欣賞:本詞與柳永《八聲甘州》的藝術風格。

三.學習難點

正確理解蘇軾“人生如夢”的人生態(tài)度。

四.學習過程

.教師有感情范讀課文,正音。.學生對照注釋疏通詞義。

.理解鑒賞

⑴上片寫景,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組合在一起,給人什么感覺?

⑵《赤壁懷古》下片可分為兩層,一層寫人,一層寫己,那么寫了什么人?蘇子筆下該人物是什么形象?

⑶大家所知的《三國演義》中周瑜是什么樣的人?

⑷《三國演義》里周瑜是有優(yōu)點有缺點的人物形象。為什么在蘇軾筆下卻只有優(yōu)點?刻畫周瑜也只選取了兩個有代表性的鏡頭,為什么?

⑸英雄人物是“遙想”出來的,這在藝術上叫什么寫法?

⑹討論:有人說“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體現(xiàn)了蘇軾消極的處世態(tài)度,你怎么理解?

《六州歌頭》(自主學習)[學習目的]理解詞中所用典故,了解張孝祥的愛國熱情。[學習過程]一、簡介作者與寫作背景張孝祥(—),字安國,號于湖居士,簡州(今屬四川)人,卜居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廷試第一。曾因觸犯秦檜,下獄。孝宗時,任中書舍人,直學士院。隆興元年,為建康(今南京市)留守,因贊助張浚北伐而被免職。后任荊南湖北路安撫使,治水有政績。進顯謨閣直學士致仕。其詞早期多清麗婉約之作,南渡后轉(zhuǎn)為慷慨悲涼,多抒發(fā)愛國思想,激昂奔放,風格近蘇軾。與張元幹的愛國詞章,對后來辛派詞人的創(chuàng)作很有影響。有《于湖集》,詞集《于湖詞》。二、賞析這首詞寫于宋孝宗隆興元年()。宋孝宗趙眘繼承王位后,任用張浚北伐,準備收復失地。但因北伐軍內(nèi)部矛盾重重,將帥不和,結(jié)果在符離(今安徽符離集)被金兵打得大敗。于是,主和派的氣焰便又囂張起來,他們不顧張浚等愛國將領的激烈反對,遣使與金國統(tǒng)治者密切來往,準備締結(jié)屈辱投降的和約。這時候,張孝祥正在建康留守任上,他滿懷激情,寫下了這首洋溢著愛國熱情的《六州歌頭》。上片側(cè)重寫慘遭敵人蹂躪的中原故土凄涼景象和敵人的驕橫跋扈?!伴L淮望斷”五句,寫南宋的邊防?!伴L淮”,淮河;“望斷”,看到極限。這五句說,面對淮河,極目遠望,邊境上蕭條冷落,死氣沉沉,看不到軍隊活動的蹤跡,沒有戰(zhàn)爭時的戒備狀態(tài)。這怎能不使愛國者滿腔悲憤呢?“黯銷凝”一句,用高度概括的藝術手法,道出了作者對國事無限憂慮,凝神沉思,悲痛欲絕,卻又無可奈何的神態(tài)。“追想”三句,寫南宋統(tǒng)治的麻木不仁,使作者聯(lián)想起當年中原大好河山的往事。本來,那是統(tǒng)治者妥協(xié)投降造致的歷史悲劇,詞人無法也不能道出事情的真相,只好用“殆天數(shù),非人力”來表達自己難言的苦衷。以下分三層寫敵占區(qū)的情景?!颁ㄣ簟比錇橐粚?,寫昔日的文化之邦,弦歌之地,也充溢著膻腥的氣味;“隔水”之句為二層,寫中原沃土,如今的“氈鄉(xiāng)”,耕田荒蕪,變成了放牧牛羊的場所;“看名王”四句為三層,寫敵軍的“宵獵”,兵盛馬壯。上述描寫旨在說明敵兵勢力強大,南宋國勢衰敗,中原人民慘遭涂炭,國家前途令人焦慮。同時,從側(cè)面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女真族(金人)經(jīng)濟落后的狀況,說明他們的入侵,已經(jīng)導致中原文化經(jīng)濟等各方面的倒退。下片抒懷,作者關心國家人民的前途命運,但壯志未酬,報國無門。前八句寫想起“腰間箭,匣中劍”白白地落滿灰塵,為蠹蟲所蛀,自己徒有雄心壯志,也只能虛度光陰,懷念路途茫茫,在敵人占領下的故都“神京”。想到“神京”,便自然聯(lián)想到南宋統(tǒng)治者眼前正在推行的政策?!案捎鸱綉堰h”以下八句是對南宋王朝的統(tǒng)治者和主和派義憤填膺的譴責,辛辣有力的諷刺?!奥劦乐性z老”以下三句寫淪為亡國奴的中原人民殷切盼望王師北伐的急切心情和眼巴巴地“南望”的動人情景,這是作者聽說的(“聞道”),并非目睹,倘使南方的臣民見到這動人的情景,只要有愛國心腸,就無法抑制滿腔的悲憤,淚水就會象泉涌般頃瀉。結(jié)尾三句,是作者自己真摯感情的抒發(fā),也是當時無數(shù)愛國人士思想感情的真實寫照。宋代佚名作者《朝野遺記》記載,張孝祥在建康設宴招待張浚等愛國將領,即席命筆,作了這首詞,張浚讀后連酒也喝不下去了,竟至“罷席而入”,這說明,張孝祥的詞道出了愛國人士的心聲,因此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清人陳廷焯認為這首詞“淋漓痛快,筆飽墨酣,讀之令人起舞?!保ā栋子挲S詞話》),是十分中肯的評價。(王方?。┑诙W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學習目的]理解本首詞運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寫作特點,了解辛棄疾抗敵救國的雄圖壯志和為國效勞的愛國熱情。[學習過程]一、作家作品:

辛棄疾(年—年),南宋著名文學家。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被金兵所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輔使等職。任職期間,采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zhàn),打擊貪污豪強,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在奏疏中,具體分析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對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協(xié)投降的人,作了有力的駁斥;要求加強作戰(zhàn)準備,鼓勵士氣,以恢復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采納,并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江西上峣、鉛山一帶。晚年韓侂胄(ōò)當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情懷,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tǒng)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并稱“蘇辛”。二、寫作背景

這首詞是南宋著名文學家辛棄疾于公元年(宋寧宗開禧元年),歲任鎮(zhèn)江知府時,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寫的一首感懷詞(懷古詩)。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寫于宋寧宗開禧元年(),辛棄疾六十六歲時。當時韓侂胄(ōò)執(zhí)政,正積極籌劃北伐,閑置已久的辛棄疾于前一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這年春初,又受命擔任鎮(zhèn)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從表面看來,朝廷對他似乎很重視,然而實際上只不過是利用他那主戰(zhàn)派元老的招牌作為號召而已。辛棄疾到任后,一方面積極布置軍事進攻的準備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識到政治斗爭的險惡,自身處境的孤危,深感很難有所作為。辛棄疾支持北伐抗金的決策,但是對獨攬朝政的韓侂胄輕敵冒進的作法,又感到憂心忡忡,他認為應當做好充分準備,絕不能草率從事,否則難免重蹈覆轍,使北伐再次遭到失敗。辛棄疾的意見沒有引起南宋當權者的重視。一次他來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懷古憶昔,心潮澎湃,感慨萬千,于是寫下了這篇千古傳誦的杰作。三、分析詞的上片。思考:上闋寫了兩個人,這兩個人的共同點是什么?詞人寫這兩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懷?寫孫權和劉裕一略一詳,為什么?四、閱讀下片,分析層次。討論用典的作用。第一層“元嘉草草”句?!霸巍笔悄铣挝牡勰晏?。宋文帝劉義隆是劉裕的兒子。他不能繼承父業(yè),好大喜功,聽信王玄謨北伐之策,打沒有準備的仗,結(jié)果一敗涂地,北魏軍隊一直追到長江邊,聲稱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漢朝霍去病戰(zhàn)勝匈奴,封狼居胥山,舉行祭天大禮的故事。宋文帝聽了王玄謨的大話,對臣下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薄皞}皇北顧”,是看到北方追來的敵人而張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戰(zhàn)敗時有“北顧涕交流”的詩句。凡詩文運用典故都有用意,辛棄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慘敗的故事目的是什么?第二層,追憶自己當年南歸途經(jīng)揚州所見慘相,描述瓜步山周圍人們生活的情景?!八氖辍比?,說辛棄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記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戰(zhàn)火彌漫的揚州以北地區(qū)參加抗金斗爭。后來渡淮南歸,原想憑借國力,恢復中原,沒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聵無能,使他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壯志依然難酬,追思往事,不勝身世之感!“佛貍祠下”三句。從上文緬懷往事回到眼前現(xiàn)實。“佛貍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追擊王玄謨的軍隊時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宮。當?shù)乩习傩漳昴暝诜鹭傡粝掠褓悤?,很是熱鬧。作者寫佛貍祠一幕景象,表達什么心情?最后三句是第三層。用廉頗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