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沾益縣第一中學2017-2018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試題_第1頁
云南省沾益縣第一中學2017-2018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試題_第2頁
云南省沾益縣第一中學2017-2018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試題_第3頁
云南省沾益縣第一中學2017-2018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試題_第4頁
云南省沾益縣第一中學2017-2018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沾益區(qū)第一中學2017━2018學年下學期高一年級第2次質量檢測物理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90分鐘)備注:考生必須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作答;在試卷上答題無效。第Ⅰ卷選擇題(共46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多選或選錯得0分。)1.如圖所示在某次雜技表演中,猴子沿豎直桿向上做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a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同時人頂著直桿以速度v0水平勻速運動,經(jīng)過時間t,猴子沿桿向上運動的高度為h,人頂桿沿水平地面運動的距離為x。關于猴子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猴子相對于地面的運動軌跡為直線 B.猴子相對于地面做變加速曲線運動 C.t時刻猴子相對于地面的速度大小為v0+at D.t時間內猴子相對于地面的位移大小為eq\r(x2+h2)2.如圖所示,某登陸艦船頭垂直海岸從A點出發(fā),分別沿路徑AB、AC在演練島嶼的BC兩點登陸。已知登陸艦在靜水中速度恒定且大于水速,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沿AC航行所用時間較長 B.沿AC航行時水速較大 C.實際航速兩次大小相等 D.無論船頭方向如何,登陸艦都無法在A點正對岸登陸3.狗拉雪橇沿位于平面內的圓弧形道路勻速行駛,以下給出的四個關于雪橇受到的牽引力F及摩擦力Ff的示意圖(圖中O為圓心)中正確的是()4.在足夠長的斜面上的A點,以水平速度v0拋出一個小球,不計空氣阻力,它落到斜面上所用的時間為t1;若將此球改用2v0拋出,落到斜面上所用時間為t2,則t1與t2之比為()A.1∶1B.1∶2C.1∶3D.1∶4如圖所示,轉動軸垂直于光滑水平面,交點O的上方h處固定細繩的一端,細繩的另一端拴接一質量為m的小球B,繩長AB=l>h,小球可隨轉動軸轉動并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勻速圓周運動.要使球不離開水平面,轉動軸的轉速n的最大值是()A.eq\f(1,2π)eq\r(\f(g,h))B.πeq\r(gh)C.eq\f(1,2π)eq\r(\f(g,l))D.2πeq\r(\f(l,g))6.一個物體靜止在質量均勻的球形星球表面的赤道上,已知萬有引力常量為G,星球密度為ρ,若由于星球自轉使物體對星球表面的壓力恰好為零,則星球自轉的角速度為()A.eq\r(\f(4,3)ρGπ)B.eq\r(\f(3π,ρG))C.ρGπ D.eq\f(3π,ρG)7.馬戲團中上演的飛車節(jié)目,在豎直平面內有半徑為R的圓軌道。表演者騎著摩托車在圓軌道內做圓周運動。已知人和摩托車的總質量為m,人以v1=eq\r(2gR)的速度通過軌道最高點B,并以v2=eq\r(3)v1的速度通過最低點A。則在A、B兩點軌道對摩托車的壓力大小相差()A.3mg B.4mg C.5mg D.6mg8.一顆小行星環(huán)繞太陽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是地球公轉半徑的4倍,則這顆小行星的運轉周期是()A.4年B.6年C.8年D.9年9.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由可知,線速度與r成正比B.由加速度的定義式可知,a與成正比C.開普勒第三定律的表達式為,其中k是一個與行星無關的常量D.由萬有引力定律的表達式可知,當r→0時,兩物體間的萬有引力F→∞10.某行星和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均可視為圓.每過N年,該行星會運行到日地連線的延長線上,如圖所示.該行星與地球的公轉半徑之比為().A.

B.C.

D.二、雙項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兩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或不答的得0)11.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是我國自行研制開發(fā)的區(qū)域性三維衛(wèi)星定位與通信系統(tǒng),建成后的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包括5顆同步衛(wèi)星和30顆一般軌道衛(wèi)星。關于這些衛(wèi)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5顆同步衛(wèi)星的軌道半徑都相同 B.5顆同步衛(wèi)星的運行軌道必定在同一平面內 C.導航系統(tǒng)所有衛(wèi)星的運行速度一定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D.導航系統(tǒng)所有衛(wèi)星中,運行軌道半徑越大的衛(wèi)星,周期越小12.暗物質是二十一世紀物理學之謎,對該問題的研究可能帶來一場物理學的革命.為了探測暗物質,我國曾成功發(fā)射了一顆被命名為“悟空”的暗物質探測衛(wèi)星.已知“悟空”在低于同步衛(wèi)星的軌道上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經(jīng)過時間t(t小于其運動周期),運動的弧長為s,與地球中心連線掃過的角度為β(弧度),引力常量為G,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悟空”的線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B.“悟空”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同步衛(wèi)星的向心加速度C.“悟空”的環(huán)繞周期為eq\f(2πt,β)D.“悟空”的質量為eq\f(s3,GT2β)13.2016年6月25日20時00分,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6月26日15時04分許,圍繞地球飛行了13圈的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開始返回。假設多用途飛船圍繞地球表面做勻速圓周運動,若已知地面的重力加速度和地球半徑,根據(jù)以上信息,可以求出的物理量為()A.多用途飛船圍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B.多用途飛船質量 C.地球質量D.多用途飛船圍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線速度14.下列關于地球同步衛(wèi)星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地球同步衛(wèi)星的周期為一定值,是1年B.地球同步衛(wèi)星的軌道可以有多條,只要這些軌道離地球表面的高度相等就可以C.地球同步衛(wèi)星的軌道只有一條,并且和地球赤道平面在同一平面,離地面的高度為一定值D.地球同步衛(wèi)星的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第II卷非選擇題(共54分)三、實驗題(本題共2道題,每空2分,共18分)15.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操作中(1)下列說法符合實際的是:A.通過同時改變小車的質量及受到的拉力的研究,能歸納出加速度、力、質量三者間的關系B.通過保持小車質量不變,只改變小車受到的拉力的研究,就可以歸納出加速度、力、質量三者之間的關系C.通過保持小車所受力不變,只改變小車質量的研究,就可以歸納出加速度、力、質量三者間的關系D.先保持小車質量不變,研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再保持小車受力不變,研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最后歸納出加速度、力、質量三者間的關系(2)實驗中,所用電源頻率為50Hz,取下一段紙帶研究,如圖所示,取0、1、2、3、4點為計數(shù)點,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則①該打點計時器使用的是(填“交流”或“直流”)電源,它每隔打一次點;②計算此紙帶的加速度大小a=m/s2;16.如圖為利用頻閃照相機研究平拋運動規(guī)律實驗中小球的部分位置的頻閃照片。小球在平拋運動途中的幾個位置如圖中的a、b、c、d所示,已知小方格的邊長L=1.6cm,頻閃的頻率為f=25Hz,則:小球平拋的初速度v0=__________m/s。小球在b點的速率為__________m/s(兩空都取二位有效數(shù)字)。四、計算題(第17題10分,第18題12分,第19題14分,共36分。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17.火星半徑是地球半徑的一半,火星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1/9,那么地球表面的質量為50Kg的人受到地球的吸引力約為火星表面同質量的人受到火星引力的幾倍?18.中國計劃在2017年實現(xiàn)返回式月球軟著陸器對月球進行科學探測,宇航員在月球上著陸后,自高h處以初速度v0水平拋出一小球,測出水平射程為L(這時月球表面可以看成是平坦的),已知月球半徑為R,萬有引力常量為G,求: (1)月球表面處的重力加速度及月球的質量M月; (2)如果要在月球上發(fā)射一顆繞月球運行的衛(wèi)星,所需的最小發(fā)射速度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