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濰坊市2023年中考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山東省濰坊市2023年中考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山東省濰坊市2023年中考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山東省濰坊市2023年中考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山東省濰坊市2023年中考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濰坊市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

歷史試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1.“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下列皇帝最能秉持這一理

念的是()

A.漢武帝B.唐太宗C.明太祖D,康熙帝

【答案】B

【解析】

【詳解】根據題干信息“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結

合所學知識可知,最能秉持這一理念的皇帝是唐太宗。唐太宗認為治理好國家的關鍵是選賢用能,他知人

善任,唯才是舉;他為政期間,吸收隋亡教訓,勤政愛民;唐太宗認識到,只有虛心納諫,才能避免因君

主個人的失誤而導致國家滅亡。所以他鼓勵臣下直言,并能從諫如流,把魏征比喻為可以“知得失”的一

面鏡子。選項B符合題意。漢武帝、明太祖、康熙帝與題干內容沒有聯(lián)系,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

2.“朕選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節(jié)度使轄區(qū)),即使他們都貪濁,也不及武臣一人為害之大?!睘?/p>

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建立刺史制度B.分化事權,削弱相權

C.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D.取消行中書省,設立三司

【答案】C

【解析】

【詳解】依據所學可知,在地方,宋太祖為了加強控制,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陸續(xù)取代原來藩鎮(zhèn)

手下的爪牙。為防止知州的權利過大難以控制,實施三年一換的制度,頻繁調動州縣長官,還在各州府設

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因此據“朕選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節(jié)度使轄區(qū)),即使他們都貪濁,

也不及武臣一人為害之大?!笨芍?,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C項符合題

意;A項是西漢漢武帝采取的措施,排除;B項是宋太祖在中央采取的措施,排除;D項是明太祖采取的措

施,排除。故選C。

3,1929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在福建上杭縣古田村召開,會議總結了紅軍創(chuàng)立

以來的經驗,通過了著名的古田會議決議,確立了()

A.創(chuàng)建革命軍隊

B.“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

C.“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

D.開展游擊戰(zhàn)爭

【答案】C

【解析】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縣古田召開的古田會議,認真總結了南昌起義以來建軍建

黨的經驗,確立了人民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核心內容是黨指揮槍,重申了黨對紅軍實行絕對領導。確立

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的會議是古田會議,C正確;創(chuàng)建革命軍隊的是南昌起義,排除

A;“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是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提出的,排除B;開展游擊戰(zhàn)爭不是在古田

會議上確立的,排除D。故選C。

4.1945年9月,毛澤東會客時說:“我們的目標是‘和平民主',這與蔣介石打算正相反。不過,他愿意

談,我就談;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來的客人,客隨主便嘛!”與此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巴黎和會B.西安事變C.北平和談D.重慶談判

【答案】D

【解析】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全國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在美國的

積極支持下,陰謀發(fā)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zhàn)。為了進一步贏得準備內戰(zhàn)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蔣介石接

連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商談國內和平問題。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zhàn)的

陰謀,1945年8月,毛澤東偕周恩來、王若飛前往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經過40多天的艱苦談判,10

月10日,國民黨被迫同中國共產黨正式簽署國共雙方代表《會談紀要》,也就是著名的《雙十協(xié)定》,使中

國共產黨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動權。故與題干相關的歷史事件是重慶談判,D正確;巴黎和會發(fā)生在1919年,

排除A;西安事變發(fā)生在1936年,排除B;北平和談發(fā)生在1949年,排除C。故選D。

5.歌曲《走進新時代》唱到:“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我們唱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

來……”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站起來”始于()

A.中華民國成立B.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C.中國共產黨成立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

【答案】B

【解析】

【詳解】“我們唱著東方紅,當家作主站起來”指的是毛澤東帶領人民擺脫壓迫,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使人民真正當家做主;“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指的是鄧小平領導中國人民實行改革開

放,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站起來開始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取得偉大勝利,標志著中國人民受奴役受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已經過去,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B符合題意;中華民國成立、中國共產黨成立時期人

民沒有當家做主,AC排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中國人民當家做主后,D排除。故選擇B。

6.2023年3月10日習近平在考察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時說:“武漢不愧為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不愧為英雄

的人民。”下列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能證明這一結論的是()

【答案】B

【解析】

【詳解】根據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內新軍工程的革命黨人首先起義,一

夜之間,武昌全城被起義軍占領。隨后,漢陽、漢口的新軍起義響應,革命在武漢三鎮(zhèn)取得勝利,這次革

命史稱“辛亥革命”。1938年6—10月的武漢會戰(zhàn)是抗日戰(zhàn)爭戰(zhàn)略防御階段規(guī)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

多的一次戰(zhàn)役。它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武漢會戰(zhàn)使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zhàn)略徹底破滅,

抗日戰(zhàn)爭由此進入相持階段。一五計劃期間,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因此

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能證明這一結論的是②③④,B項符合題意;而①黃花崗起義發(fā)生在廣州,與武漢無關,

排除。綜上所述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

7.下圖漫畫描繪了《辛丑條約》簽訂后,列強載歌載舞,中國充當局外看客的場景。它反映了

A.列強在華利益沖突消失

B.中國領土主權完全喪失

C.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社會

D.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答案】C

【解析】

【詳解】依據題干所示漫畫《辛丑條約》簽訂,結合課本所學可知,《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

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從此,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中國的領土主權沒有完全喪失。c項符合題意;AB兩項不合題意;甲午中日

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簽訂了《馬關條約》,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D三項不合

題意,故選擇C。

8.它是波瀾壯闊的反帝愛國運動,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它是

A.義和團運動

B.護國戰(zhàn)爭

C.新文化運動

D,北伐戰(zhàn)爭

【答案】A

【解析】

【詳解】依據課本所學可知,義和團運動是一次反帝愛國農民運動。在義和團興起的過程中,提出“扶清

滅洋”的口號,鮮明地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意志,但義和團對洋人、洋教以及輪船、鐵路

等統(tǒng)統(tǒng)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A項符合題意;為了討伐袁世凱的復辟帝制,維護共和制度,孫中

山領導發(fā)動了護國運動。B項不合題意;新文化運動是一次偉大思想解放運動。C項不合題意;北伐戰(zhàn)爭主

要目的是打到列強除軍閥,是一次反帝反封建運動。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B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

A。

【點睛】“反帝愛國運動”“盲目排外落后性”是解題的關鍵。據所學知識,義和團運動是農民階級領

導的,提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胺銮濉憋@示了義和團運動的愛國性;“滅洋”排斥一切洋人的東西,

具有盲目排外性。

9.1901年,”建設新中國”一詞在報刊上頻繁出現,有人倡言“推翻舊政府”“立黨救國”。這反映了

A.維新變法影響深遠

B.中國同盟會力量壯大

C.革命思想迅速傳播

D.國民黨政權風雨飄搖

【答案】C

【解析】

【詳解】依據題干中“1901年”、“推翻舊政府”“立黨救國”,結合課本所學可知,八國聯(lián)軍侵華,清

政府戰(zhàn)敗,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清朝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會。中國民族危機空前深重,在此背景下,革命思想迅速傳。要求推翻腐敗的清政府,挽救中國。C項

不合題意;1898年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維新變法,主張學習西方的君主立憲制,保留了皇帝。A項不合題

意;1905年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B項不合題意;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黨政權,D項不合

題意。由此可知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

【點睛】“1901年”、“推翻舊政府”“立黨救國”是解題的關鍵。據所學,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后,

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國內革命情緒日趨高漲。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得到迅速傳播,出現了

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和《警世鐘》等宣傳民族民主革

命的著作,號召人民推翻清政府的統(tǒng)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10.1905年5月,依然被稱為“老爺”的京師大學堂學生,穿起了短袖衫,開始了首屆西式運動會。這反映

了京師大學堂

A,是中國近代首所新式學校

B.具有新舊交織的時代特點

C.創(chuàng)辦于科舉制度廢除之后

D.首創(chuàng)完備的新式教育體制

【答案】B

【解析】

【詳解】依據題干材料,1898年百日維新期間,清政府決定創(chuàng)辦京師大學堂。當時京師大學堂的學生一方

面仍被稱為“老爺”,這是舊時代的稱呼,另一方面“穿起了短袖衫,開始了首屆西式運動會”,這又體

現了新時代的特點。B項符合題意;洋務運動中創(chuàng)辦的京師同文館是中國近代首所新式學校,A項不合題意;

1905年清政府下令停止科舉考試,存在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被廢除了。C項不合題意;清政府擬定了《奏

定學堂章程》,首創(chuàng)完備的新式教育體制。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B。

11.史學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成為中華民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其主要依據是這一時期

A.帝制復辟

B.軍閥混戰(zhàn)

C.日本侵華

D.東北易幟

【答案】B

【解析】

【詳解】依據課本所學可知,1916年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之后死去,北洋軍閥分裂,中國進入軍閥混戰(zhàn)

時期。1926年,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進行了北伐戰(zhàn)爭。1927年北伐戰(zhàn)爭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軍閥割據

的混戰(zhàn)局面基本結束。B項符合題意;A項不合題意;1931年日本發(fā)動九一八失敗,開始侵華。C項不合題

意;1927年張學良東北易幟,標志著國民黨形式上統(tǒng)一了中國。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合題

意,故選擇B。

12.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山東廣播電臺“齊魯英烈譜”講述了王盡美的革命事跡。他取名“盡美”表

達了

A.堅定獻身革命的信念

B.投身家鄉(xiāng)建設的豪情

C.追求個人幸福的愿望

D.抗擊外地入侵的決心

【答案】A

【解析】

【詳解】依據課本所學可知,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參加會議的有毛澤東、

董必武、王盡美等代表。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堅定了王盡美的革命信念,他改名為王盡美,取盡善盡美之意,

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A。

13.下列年代尺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的土地政策。這表明中國共產黨

a軍it?l全艮*就戰(zhàn)時41耶就八?時再

A.不斷擴大農村革命根據地

B.放棄攻打中心城市計劃

C.建立根據地抗日民主政權

D.重視發(fā)揮農民革命作用

【答案】D

【解析】

【詳解】依據題干信息“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的土地政策”,這說明該題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

的不同時期都很重視農民的利益,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以此來贏得農民對黨的革命事業(yè)的支持。D項符合

題意。ABC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D。

14.1972年,美國《時代》周刊封面用一個“友”字將尼克松訪華的不同畫面進行了巧妙呈現。尼克松訪華

A.促成了朝鮮戰(zhàn)爭停戰(zhàn)

B.消除了大國霸權主義

C.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

D.確立了中美同盟關系

【答案】C

【解析】

【詳解】依據“1972年”“尼克松訪華”,結合課本所學可知,1972年尼克松訪華,促使中美兩國由敵視

對抗到關系開始走向正?;?,改善了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改變了當時世界政治大格局。C項符合

題意;1953年朝鮮戰(zhàn)爭停戰(zhàn),A項不合題意;1972年美蘇兩國爭奪世界霸權,推行大國霸權主義。B項不

合題意;1979年中美建交,確立了中美同盟關系。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

15.觀察下圖,形成圖中所示現象的原因是

A.“一五計劃”的實施

B.“二大改造”的完成

C.農村改革的成功

D.經濟特區(qū)的建立

【答案】C

【解析】

【詳解】依據題干圖片數字變化可以看出,1981年至1983年,相比城鎮(zhèn)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

長幅度較大,再結合這個時間段,不難判斷出這是由于農村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導致農村經濟發(fā)展起

來的表現。C項符合題意;1953——1957年一五計劃的實施,促進了我國工業(yè)的發(fā)展。A項不合題意;1956

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起來。B項不合題意;1980年經濟特區(qū)的建立,我國開始

了對外開放,促進了經濟特區(qū)經濟的發(fā)展。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

16.1984年以來,濰坊國際風箏會從舉辦小型工業(yè)品展銷到召開魯臺經貿洽談會、中日韓產業(yè)博覽會,從政

府主辦到市場化運作。這反映出濰坊國際風箏會

A.以交流風箏文化作為惟一目的

B.是汪辜會談的重要成果

C.是濰坊市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

D,是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

【答案】D

【解析】

【詳解】依據題干“1984年以來,濰坊國際風箏會從舉辦小型工業(yè)品展銷到召開魯臺經貿洽談會、中日韓

產業(yè)博覽會,從政府主辦到市場化運作?!苯Y合課本所學可知,濰坊舉辦國際風箏會是在改革開放之后,

其主要目的是通過舉辦這一國際盛會擴大對外開放,以發(fā)展濰坊社會經濟。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不合

題意,故選擇D。

17.下圖是某同學制作的探究學習卡片。從中能夠得出的結論是

I979AQ中31人人?收KA?停上也去

金門、4U

19?7*Q

2005*O*國皿入允JL*■網妙號?工

大?

2015*6witjL?耳ifg博才山?

導人A英九

A.“一國兩制”構想逐步形成

B.海峽兩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C.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確立

D.香港、澳門回到了祖國懷抱

【答案】B

【解析】

【詳解】依據學習卡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9年中國解放軍停止炮擊金門、馬祖,反映了停止對

臺灣進攻;1987年臺灣當局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海峽兩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絕狀態(tài)被打破;2005

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訪問中國大陸,促進了兩岸關系的新發(fā)展;2015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與臺灣方面領導

人馬英九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一頁。故學習卡片反映了改革開放后海峽兩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的

事實。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B。

18.下圖是英國莊園示意圖,對其表述正確的是

A,林地與荒地歸領主直接經營

B.領主土地的收入歸莊園所有

C.佃戶不需要耕種領主的領地

D.份地是佃戶的主要生活來源

【答案】D

【解析】

【詳解】依據課本所學可知,莊園內領主直接經營的是直領地,領主土地收入歸領主所有,佃戶要為領主

提供勞役服務,義務耕種領主的''直領地",D項符合題意;11世紀以后,歐洲大量的林地、荒地等被開

發(fā),墾殖者成為這些新開發(fā)地區(qū)的主人。A項不合題意;領主的直領地通常占莊園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

收入全部歸領主所有。B項不合題意;佃戶取得份地的條件是義務耕種領主的“直領地”,領主向佃戶征收

其他捐稅。C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C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D。

19.《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一書認為:文藝復興是中世紀世界遭到的第一個重大沖擊。文藝復興沖擊

A.手工工場

B.租地農場

C.神權至上

D.人文主義

【答案】C

【解析】

【詳解】依據課本所學可知,文藝復興是一場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思想解放運動,故

它沖擊了神權至上觀念。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不合題意,選擇C。

20.17世紀,歐洲國家對俄國非常陌生,一位法國官員竟然給已經去世了12年的沙皇寄了一封信。改變這

一狀況的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共產黨宣言》發(fā)表

C.1861年改革

D,《凡爾賽條約》簽訂

【答案】A

【解析】

【詳解】依據課本所學可知,17世紀俄國進行的彼得一世改革開始向西歐學習,開啟了俄國的近代化進程,

這才改變了“歐洲國家對俄國非常陌生”的狀況。A項符合題意;《共產黨宣言》發(fā)表,標志著無產階級斗

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B項不合題意;1861年改革發(fā)生在19世紀,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C項不合題

意;1919年巴黎和會上,經過5個多月的討論,簽訂了對德的《凡爾賽條約》。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

B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A。

21.十七世紀以前,中國土布大量輸往歐美;到十八世紀,情形完全變了,土布失去了輸出的機會,洋布卻

大量涌進中國。這是因為

A.第一次工業(yè)革命

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C.第二次工業(yè)革命

D.《馬關條約》簽訂

【答案】A

【解析】

【詳解】依據課本所學可知,十七世紀中國清政府推行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中國經濟落后;18世紀60年代,

英國開始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首先從紡織工業(yè)開始,這導致洋布產量大增、質量提高。為了掠奪原料,傾

銷商品,搶占世界市場,英國開始侵略中國,出現“十八世紀……洋布卻大量涌進中國”的現象。A項符合

題意。B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A。

22.一戰(zhàn)前,一位德國大臣說:“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國的霸權,以有利于德國”。這表明

德國參加一戰(zhàn)是為了

A.扼殺巴黎公社

B.爭奪世界霸權

C.解放黑人奴隸

D.推動歐洲聯(lián)合

【答案】B

【解析】

【詳解】依據課本所學可知,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促進了經濟發(fā)展。后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如德國要求重新分割

世界,與英、法、俄等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展開激烈的爭奪。爭奪霸權的結果,形成了三國同盟和三國協(xié)約

兩大集團,這兩大軍事集團展開瘋狂擴軍備戰(zhàn),最終導致一戰(zhàn)爆發(fā)。B項符合題意;1871年法國資產階級

政府鎮(zhèn)壓了巴黎公社,A項不合題意;1861年美國南北戰(zhàn)爭中,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解放了黑人

奴隸。C項不合題意;二戰(zhàn)后,隨著歐洲經濟的發(fā)展,西歐各國逐漸走上聯(lián)合的道路。D項不合題意。由此

可知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B。

【點睛】題干材料中“粉碎英國的霸權,以有利于德國”是解題的關鍵,反映了德國參加一戰(zhàn)是為了爭

奪世界霸權。

23.《文明》一書調侃:“冷戰(zhàn)”時期最為讓人難以理解的事情,或許就是為什么蘇聯(lián)生產不出一條像樣的

牛仔褲。這暴露了

A.戰(zhàn)時共產主義的缺陷

B.農奴制的落后性

C.新經濟政策的局限性

D.蘇聯(lián)模式的弊端

【答案】D

【解析】

【詳解】依據題干“蘇聯(lián)生產不出一條像樣的牛仔褲”,結合課本所學可知,斯大林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時

期,蘇聯(lián)實行兩個五年計劃,重點發(fā)展重工業(yè)。導致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以來就存在一個過分注重重工業(yè)、

忽視輕工業(yè)的現象,農輕重比例國民經濟嚴重失調,即蘇聯(lián)模式的弊端。D項符合題意;1918——1920年

蘇俄國內戰(zhàn)爭時期,實行戰(zhàn)時共產主義。A項不合題意;19世紀上半期,農奴制的落后嚴重阻礙了資本主

義經濟的發(fā)展,導致1861年改革。B項不合題意;1921年蘇俄推行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

大力發(fā)展商品經濟,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C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C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

Do

24.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期間,各國爭相提高關稅,世界貿易銳減2/3。這說明經濟危機

A,推動了區(qū)域經濟發(fā)展

B.提高了國家競爭力

C.加速了資本主義滅亡

D.阻礙了經濟全球化

【答案】D

【解析】

【詳解】依據題干“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期間,國爭相提高關稅,世界貿易銳減2/3”,反映

了經濟危機影響了世界經濟的發(fā)展,經濟全球化到了嚴重阻礙。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不合題意,故選

擇D。

25.20世紀80年代后期,歐美上流餐廳以棕梅心沙拉為特色,人們竭盡所能地在亞馬孫河上游搜索做這種

沙拉的原料。這種行為

A,破壞了自然環(huán)境

B.造成了人口問題

C.導致了普遍饑荒

D.引發(fā)了溫室效應

【答案】A

【解析】

【詳解】依據材料“歐美上流餐廳以棕桐心沙拉為特色,人們竭盡所能地在亞馬孫河上游搜索做這種沙拉

的原料”反映了人類為追求自身的享受而無限地向大自然索取,這將導致自然環(huán)境被嚴重破壞。A項符合題

意。B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A。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6小題16分,第27小題18分,第28小題16分,共

50分。

26.唐詩、宋詞、元曲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從中可感受文學魅力,一覽歷史勝景。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

文學覽勝一:唐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唐朝詩人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歌,譜寫了絲路明珠長安的繁華。俯瞰長安城,“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

種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在唐朝的宮殿上,“萬國衣冠拜

冕旋(借指皇帝)”??荚囄絹碓蕉嗟淖x書人,“喧喧車馬欲朝天,人探東堂榜已懸”。婦女引領

者時尚,“女為胡婦學胡妝……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竟紛泊”。

——據《以詩證史一一以唐詩看唐都長安的繁華》

(1)據材料和所學知識,以長安為例,歸納唐朝繁盛的表現。

文學覽勝二:宋詞——長憶錢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杭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戶口日益增”“開肆三萬室”,至宋代更為東南繁華之最,

“衣冠畢會,商賈云集”。柳永詞“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參差十萬人家”,潘閩詞云

“萬家掩映翠微間”。

——據《宋朝詩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場分析》

(2)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杭州在唐宋時期的發(fā)展盛況。簡要分析其在宋代成為“東南繁華之最”的原

因。

文學覽勝三:元曲——四圍錦繡繁華地,車馬喧天鬧起

元朝建立后,絲綢之路更加通暢,東西交往頻繁。馬致遠在散曲中贊美:“至治華夷,正堂堂大元朝

世卜國土盡來朝”。貫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總欣伏,大元至大古今無”。清代魏源

說:“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過于漢唐”。

——據《元曲的人文精神與文化啟示》

(3)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舉一史實說明元朝疆域“過于漢唐”。馬致遠、貫云石、魏源對元朝有什么共同

認識?

【答案】(1)經濟高度繁榮,文化高度發(fā)達,商業(yè)十分繁華,中外交流頻繁,社會風氣開放,文學藝術燦

爛輝煌,等等。

(2)盛況: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商業(yè)繁盛,人口眾多,等等。原因:經濟重心南移;政府鼓勵海

外貿易;農業(yè)、手工業(yè)發(fā)達,商業(yè)繁榮,等等。

(3)史實:元朝時,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qū)域。共同認識:元朝疆域遼闊,經濟

繁榮,交通發(fā)達。

【解析】

【詳解】(1)依據材料“唐朝詩人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歌”反映了唐朝文學藝術燦爛輝煌;“百千家似圍棋局,

十二街如種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反映了唐都長安經濟繁

榮,商業(yè)十分繁華;“考試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讀書人”“喧喧車馬欲朝天,人探東堂榜已懸”反映了唐朝

文化發(fā)達;“女為胡婦學胡妝……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竟紛泊”。反映了唐朝中外交流頻繁,社會

風氣開放,婦女地位提高。等等。

(2)依據材料“杭州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可知杭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由材料:唐代

己“戶口日益增”“開肆三萬室”,至宋代更為東南繁華之最,“衣冠畢會,商賈云集”反映了商業(yè)繁盛;

由材料“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參差十萬人家”反映了杭州人口眾多,等等。結合課本

所學可知,從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戰(zhàn)亂較少,經濟重心南移;宋朝農業(yè)、手工業(yè)發(fā)達,商業(yè)繁

榮;政府鼓勵海外貿易,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等等。

(3)依據課本所學可知,為了對遼闊的疆域進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統(tǒng)治者根據各地區(qū)的情況,在東北、

西北、東南、西南等地區(qū)設置相應的管理機構。如在東南地區(qū),元朝在澎湖列島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

理澎湖和琉球,這是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臺灣地區(qū)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設立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正

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qū)域;由材料馬致遠在散曲中贊美:“至治華夷,正堂堂大元朝

世……小國土盡來朝”。貫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總欣伏,大元至大古今無”。清代魏源

說:“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過于漢唐”可知馬致遠、貫云石、魏源對元

朝的共同認識:元朝疆域遼闊,經濟繁榮,交通發(fā)達。

27.誦讀紅色書信,傳承紅色力量,一封封書信穿越時空,傳遞著先輩們的執(zhí)著追求和家國情懷。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

材料一男在此為國作事,非謂有男國即不亡,乃國家育養(yǎng)學生,歲靡巨萬,一旦有事,學生尚不出

力,更待誰人?忠孝二途,本非相悖,盡忠即所以盡孝也……今遇此事,猶不能犧牲,豈足以談愛國?

——1919年5月17日清華學子聞一多給父母的家書

(1)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家書反映了聞一多怎樣的家國情懷?當時進步學生提出了什么主張?

材料二1937年11月,朱德的家信:我擔負革命工作晝夜奔忙,十余年來堅(艱)苦生活,無一文薪

水,與士卒同甘苦,決非虛語……進來轉戰(zhàn)華北,常處在敵人后方,一月之內二十九日行軍作戰(zhàn)……我決

不能再顧家庭,家庭亦不能再累我革命……為國為民族求生存,決心拋棄一切,一心殺敵。

——據央視大型綜藝《信?中國》首期

(2)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信中體現了人民軍隊的哪些優(yōu)良傳統(tǒng)?朱德“轉戰(zhàn)華北”有什么重大意

義?

材料三1950年初,“兩彈一星”元勛朱光亞起草了《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從現在起……團結

一心,合力建設一個新興的中國,一個自由民主的中國……我們有充分的信念,我們是在朝著充滿光明前

途的大道上邁進,這個建設新中國的責任是要我們分擔的。同學們,祖國在召喚我們,我們還猶豫什么?

彷徨什么?我們該回去了。

——據央視大型綜藝《信?中國》第三期

(3)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簡要概括這封書信的歷史背景。朱光亞在信中發(fā)出了什么倡議?

【答案】(1)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情懷。主張:外爭國權,內懲國賊;還我青島;取消二十條等等。

(2)傳統(tǒng):艱苦奮斗;官兵平等。意義: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zhàn)勝利的信心。

(3)背景: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倡議:海外學子回歸祖國,合力建設新中國。

【解析】

【詳解】(1)依據材料一“忠孝二途,本非相悖,盡忠即所以盡孝也……今遇此事,猶不能犧牲,豈足以

談愛國”反映了聞一多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情懷;由材料的摘自“一一1919年5月17日清華學子聞一

多給父母的家書”可知反映的學生運動是五四運動。結合課本所學可知,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學生匯

集在天安門前揭露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行徑,發(fā)動了五四運動,提出“外爭國權,內懲國賊”;“還我青

島”;“取消二十條”等口號。

(2)依據材料二“我擔負革命工作晝夜奔忙,十余年來堅(艱)苦生活,無一文薪水,與士卒同甘苦,

決非虛語……進來轉戰(zhàn)華北,常處在敵人后方,一月之內二十九日行軍作戰(zhàn)……”反映了官兵平等,艱苦

奮斗,同甘共苦;結合課本所學可知,抗日戰(zhàn)爭時期,朱德“轉戰(zhàn)華北”一帶,1940年朱德組織了百團大

戰(zhàn),沉重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zhàn)勝利的信心。

(3)依據材料三“1950年初”“從現在起……團結一心,合力建設一個新興中國,一個自由民主的中

國……”“這個建設新中國的責任是要我們分擔的”由此可知這封信寫于,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剛剛成

立的時候;號召留美學生,回歸祖國,合理建設一個新中國,這是我們應該分擔的責任。

28.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有利于水稻和小麥種植的土地相對太缺乏了,從這個角度看,哥倫布大交換是很大的恩

惠,中國迫不及待地接收了它,原來不能種植水稻和小麥的土地,可以種植甘薯等作物。甘薯、玉蜀黍、

大花生、煙草、辣椒、菠蘿、腰果、樹薯(木薯),所有這些都流入福建、廣東,并逐漸傳播至中國各地。

這一切都成為了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誰能想象,若沒有成堆的辣椒,今天的川菜會是什么樣子?

——據《1493—物種大交換開創(chuàng)的世界史》

(1)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哥倫布大交換”在中國起了什么作用?中華文明對“哥倫布大交換”做出了

什么貢獻?

材料二一位日本歷史學家這樣宣稱:“在我們的文明中,任何看起來本質上屬于日本的東西,實際

上都是舶來品”。早在6世紀,就出現了一個中國的日本,自1868年起,又出現了一個非常成功的日本。

日本具有非常明顯的可塑性,它把借來的許多東西轉化成自己獨特的文明。

——據《文明史一一人類五千年文明的傳承與交流》

(2)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什么事件導致1868年“又出現了一個非常成功的日本”?概括日本文明

的特點。

美國比承運的.因為它“r托外

?nr《常識》。

整個世界,整個現代政治文明.

描從中槨到rn蒙。

“置?2?,幡2?.■<?*>ZVrlMII

■ATII-?氏

材料三1788年,革命的百年紀念近了,英國人開始仔細審視英國政治的現狀。大洋的另一邊,托馬

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