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資源調查_第1頁
森林資源調查_第2頁
森林資源調查_第3頁
森林資源調查_第4頁
森林資源調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森林資源調查PAGE1-森林資源資產調查一、森林資源與森林資源資產一、森林資源1.森林資源的定義森林資源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為主體,并包括以森林環(huán)境為生存條件的林內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在內的生物群落,它形成了一個特有生態(tài)環(huán)境。在科學管理及合理經營條件下,可以不斷地向人類提供大量物質產品、非物質產品及發(fā)揮多種生態(tài)功能。我國《實用林業(yè)詞典》稱,森林資源是“屬于林業(yè)用地的各種林地面積、各種森林蓄積量和森林中各種野生動植物資源及自然環(huán)境因素的總稱。通常說的森林資源常僅指林業(yè)用地中各種林地面積和各種森林蓄積量的總和”?!吨腥A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中則把森林資源解釋為“森林資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森林包括喬木林和竹林,林木包括樹木和竹子,林地包括郁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跡地、火燒跡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guī)劃的宜林地”。我國國土幅員遼闊,林地條件復雜多樣,林地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寒帶等多種氣候帶內;出現在平原、高原、丘陵、低山、中山、高山、灘涂等在各種地貌類型中,海拔垂直差異達4000多米;林地的立地條件包含了各種坡度、坡向、坡位的組合;林地上的附著物分別有森林、疏林、灌木林、防護林帶、無立木、和苗圃(木),甚至還包括為經營、管理森林資源而建立的各種土木構建物;我國森林物種資源豐富,林木種類繁多,可以成為森林群種的常見喬木樹種有數千種;森林的起源(成因)多種多樣,一般可分為天然林、人工林和飛播林三大類;森林的類型復雜,在垂直結構上有單層林、復層林之區(qū)別;在水平結構上有純林和混交林;在樹種組成上有針葉林、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竹林等不同;林分具有不同的生長發(fā)育階段,可以分為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和過熟林;依照森林的主要功能,我國的森林分類系統(tǒng)劃分為三級,第一級有生態(tài)林和商品林兩種。第二級分為防護林、特種用途林、用材林、薪炭林和經濟林五種。第三級則劃分有二十類(詳見附錄一)。2.森林資源的分類根據森林資源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類型,人們往往將森林資源分成森林物質資源和非物質資源。其中物質資源又分為森林生物資源(包括林木資源、林副產品、林內灌木、層間植物、地被物、林內動物、林內微生物等)和森林土地資源(包括有林地、小班的最小、最大面積依據林種、成圖比例尺和經營集約度而定。最小小班面積在圖上不小于4mm2,南方集體林區(qū)商品林最大面積一般不超過15公頃,其他地區(qū)一般不超過25公頃小班的編號,以林班為單位,用阿拉伯數字從西北向東南、由上到下依次編號。二.森林資源資產1.森林資源資產的概念長期以來,對于森林資源是不是資產這個命題,一直有著不同的看法。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終于有了比較一致的認識:森林資源資產是一種資源性資產,是自然資源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森林資源為內涵,是由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通過交易或事項能夠被所有者和經營者擁有和控制、并預期能夠為所有者和經營者帶來經濟利益的各種資源。2.森林資源資產的分類森林資源資產可以分為林地資產、林木及林產品資產、林區(qū)野生動植物資產和森林環(huán)境資產四種類型。3.森林資源資產的特點森林資源資產除具有一般資產的共性外,還有很多自身的特性。這些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森林資產的經營、管理方法、形式和經濟收益的能力。森林資源資產的這些特性,增加了資產數量、質量清點和價值量評估的困難程度。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者不得不慎重加以考慮并適從這些特點。(1)林木資產和林地資產的不可分割性林木資產和林地資產構成了森林資源資產的實物主題,其他森林資源資產則是由其派生出來的。而林地林木具有不可分割性,木生于地,地因木而謂林地,林地的價值必須通過林地的價值來體現。(2)森林資源資產的可再生性森林資源資產具有可再生性,如果經營科學,可實現持續(xù)經營和永續(xù)利用。(3)森林資源資產結構的復雜和分布的廣袤性森林資源地域性差別大,由于不同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并非一致,各立地因子對不同樹種生長指標的貢獻或限制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就要求“適地適樹”和“合理經營”,土地的生產潛力才得以充分發(fā)揮。(4)森林經營的長周期性森林的經營周期少則數年,多則數十年、上百年。這樣長的生長周期受人為和自然因素影響大,給林木產品供求關系的調整帶來困難,當價格較高,有著較大的超額利潤時,由于林木產品供應缺乏彈性,無法大幅度調節(jié)供給以滿足有效需求。(5)森林資源資產的多功能性森林資源資產還表現在它的多效益性,在森林經營中林木同時發(fā)揮生態(tài)的效益,如釋放氧氣、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改善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等。(6)林木采伐的限額性國家對林木采伐實行限額管理制度,這種限制也將影響評估的結果。總之,森林資源資產種類的多樣性,內部結構的復雜性,分布的廣泛性,產品的非標準性和功能的多樣性,使森林資源資產具有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和無形資產的多重性,突出了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困難程度。二、森林資源調查森林資源的實物量管理制度,推動了森林資源實物量調查技術方法的研究,促進了森林資源實物量調查制度的完善。如今,我國的森林資源調查工作不僅早已制度化,并且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森林資源實物量調查體系。本節(jié)首先介紹幾種實用的森林資源調查方法,然后再將我國實行的森林資源調查體系逐一簡要介紹。這些知識不僅可以讓我們了解賴以編制森林資源資產清單的各種數據的來源,而且將更有利于深入研究森林資源資產清單內容的實質,進而在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中正確、充分、自如地運用森林資源資產清單中擁有的各種信息。一、單株立木測量1.直徑測定在沒有特殊說明的情況下,森林調查中所說的單株立木的“直徑”,均為“胸高直徑”。常以d表示,以厘米為單位。我國胸高直徑的定義是:立木根頸以上1.3米處(相當于一般成年人胸高位置)的樹干直徑。一般指帶皮直徑。一般用直徑卷尺(俗稱圍尺)測量。2.樹高測定單株立木的“樹高”,是指該株立木的根頸至樹梢頂端的高度。常以h表示,以米為單位。一般使用測樹專用工具“測高器”進行測量。3.年齡測定立木年齡的確定,可以設法了解該立木的栽種年份,然后再加上栽種時苗木的苗齡,就是該立木確切的年齡。如果無法獲得該立木的栽種年份,一般都采用查樹“年輪”的方法。年輪是指樹木主干橫斷面上次生木質部呈現的同心圓環(huán)。它是在溫帶地區(qū)是由“形成層”周期活動造成的結果。在一個生長周期中產生的木質部,形成一層生長層。由于前一年的晚材和第二年的早材在結構上有明顯差異,使生長層分界清楚,顏色深淺不同。在正常情況下,溫帶地區(qū)一年只有一個生長季節(jié),也就是一年只形成一個圓形的生長層,所以我們就把它稱之為“年輪”。在查樹年輪時,要注意排除因為不正常天氣原因造成的“假年輪”。不過這種情況只在少數情況下才發(fā)生。查樹年輪,可以利用現場的新伐根。如果沒有現成的新伐根,往往都使用“生長錐”法。4.材積的測定單株立木材積的測定和計算可以有多種方法。這里僅介紹幾種簡單實用的方法。(1)形數實踐告訴我們,當兩株立木的高度和胸徑相同時,其材積不一定相等。這是由于它們的樹干形狀有飽滿和尖削之分。因此,在測樹學中建立了一個反映樹干形狀飽滿程度的指標——形數。形數是指樹干材積與以胸高斷面積為底面積、樹高為高的圓柱體體積之比。用?1.3來表示,亦稱胸高形數。(2)用胸高形數(?1.3)計算單株立木材積在計算樹干材積(v)時,只要依公式v=G1.3*h*?1.3就可以了。但是實踐證明,胸高形數隨樹高、胸徑變化而不同,用以控制干形不夠穩(wěn)定。于是在實踐中,往往采用“實驗形數法”來近似計算單株立木的材積。(3)實驗形數法計算單株立木材積實驗形數(?實)是根據大量資料的分析而提出的一種干形指標。其計算公式為:在實踐中,用?實代入此公式即可得單株立木的材積:V=g1.3*?實*(h+3)實驗形數的變動比較穩(wěn)定,用它來計算單株立木材積的均方差一般為±8-9%。主要喬木樹種平均實驗形數可參考下表:主要喬木樹種平均試驗形數表樹種組平均實驗形數適用樹種針葉樹0.45云南松,冷杉及一般強陰性針葉樹種0.43實生杉木,云杉及一般強陰性針葉樹種0.42杉木(不分起源)紅松、華山松、黃山松、及一般中性針葉樹種0.41插條杉木、天山云杉。柳杉、興安嶺落葉松、西伯利亞落葉松、樟子松、赤松、黑松、油松及一般陽性針葉樹種0.39馬尾松及一般強陽性針葉樹種闊葉樹0.40楊、樺、柳、椴、水曲柳、柞、櫟、青岡、刺槐、榆、樟、桉及其它一般闊葉樹種,海南島、云南等地混交闊葉林(4)材積表法當工作地區(qū)有適用的一元立木材積表或二元立木材積表時,用測得的立木胸徑和樹高,即可查得相應的立木材積。用二元立木材積表較使用一元立木材積表更好一些。二.標準地及樣地調查在森林資源調查工作中,一般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進行大面積的全林實測調查,通常的做法都是按照一定的方法,實測調查一些局部的小塊面積,用以推算全體的狀況。這樣既可以節(jié)省人力、物力和時間,也可以達到滿足精度要求的目的。一般地說,確定這種局部的小塊面積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典型選取、設置的,稱為“標準地”。另一種是隨機抽取、設置的,稱為“隨機樣地”。1.標準地調查按用途標準地又可分為兩類:一種是用于某些專門的調查研究,例如編制測樹或森林經營數表,(如立木材積表,材種表,標準表,數量化表等),或籍以研究不同經營措施的效果等,這些標準地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能是長期的,需要進行多次觀察和測定。這種標準地必須符合其研究的目的,而不一定要求它們能夠充分代表所在林分的現實狀況。另一類標準地用于林分調查,這種標準地要求能夠充分反映所在林分的平均特點,通過對它們的調查,能夠獲得該林分的各種數量和質量的指標。為此,在選擇這些標準地時,首先需要在整個林分進行深入踏勘,運用林學知識和經驗,選擇適當地段作為標準地的位置。下面所介紹的僅是用于林分調查的標準地的設置和調查方法。標準地的形狀,以便于測量和計算面積為原則,一般為正方形和長方形。標準地的大小,一般根據標準地內主林層優(yōu)勢樹種林木的株數決定,在近、成、過熟的林分內優(yōu)勢樹種林木的株數至少應達到200株以上,中齡林250株以上,幼齡林300株以上。標準地的測量,一般采用羅盤儀測角,用皮尺量距。林地坡度大于5°時,應作斜距改正。測量閉合層一般要求不超過標準地邊界總長度的1/200~1/500。標準地調查:標準地中可以調查(量測)的內容極為豐富,需依設立標準地的目的而定。用于林分調查的標準地的主要調查內容有:(1)每木檢尺。分別林層、樹種逐株量測標準地內全部林木(即每木檢尺),這是標準地調查最基本的內容。為了說明每株林木的經濟價值,在近、成、過熟林中進行每木檢尺時,還要按有關技術標準劃分經濟用材樹,半經濟用材樹和薪材樹三類。一般情況下,每木檢尺的起測胸徑為5.0cm。徑級劃分采用“上限排外法”(2)樹高量測。為求得標準地內林分平均高,在一個標準地內一般測量20-25株樹高。在徑級分布上,中央徑級要測量3-5株,與中央徑級相鄰的兩個級別要分別測量2-3株,其他各徑級至少要測1株。(3)選測“計算木”和“標準木”。一般計算木的數量為全部林木株數的20%。標準木的選測,要根據樹高和直徑分別徑級選取。中央徑級應多選,相鄰徑級漸次減少。計算木和標準木都要伐倒,量測相應的數據。(4)測定林分郁閉度。郁閉度的測定方法有樹冠投影法。測線法和隨機樣點測定法。(5)調查有關立地條件因子。(6)調查有關下木、灌木及地被物。在進行上述野外調查后,通過內業(yè)計算分析,就可以獲得標準地的林相,樹種組成,優(yōu)勢樹種,年齡與分級,平均樹高,平均直徑,疏密度,郁閉度,蓄積量,材種出材量,地位級,立地條件類型等林分因子。2.隨機樣地(簡稱樣地)的調查在森林抽樣調查中,隨機樣地是收集某一或某些觀測值的隨機數據的收集地點和范圍。隨機樣地實際上就是被抽中的“總體單元”,是組成“樣本”的基本單元,即“樣本單元”。它的大小,主要決定于單元之間某調查因子(如蓄積量)觀測值的變動系數。樣地面積太小則變動系數就大,為了達到一定的抽樣精度,就要增加樣本單元的數量。而樣地面積太大,也會增加樣地設置和樣地調查的難度和工作量。目前我國森林資源抽樣調查樣地的面積一般都采用666.7平方米(一畝),也有采用可變面積樣地的,如角規(guī)樣地。隨機樣地的形狀,要以便于樣地設置、調查為佳。抽樣調查的隨機樣地的設置,與標準地不同,必須是按照抽樣方案的規(guī)定隨機設置。隨機樣地中的調查內容,隨抽樣調查的目的而定。如果調查目的僅僅是為了了解森林總蓄積量,則樣地調查的主要項目就是每木檢尺,或者采用角規(guī)測量每公頃斷面積和樹高等。三.角規(guī)測樹在當前森林資源調查工作中,角規(guī)測樹技術被廣泛的應用。使用角規(guī)設置半徑可變的圓形樣地,可以測定林分每公頃立木斷面積、單位面積林木株數、林分平均直徑、蓄積量等。角規(guī)測樹,簡便迅速,原理嚴密,一個能夠熟練掌握角規(guī)測樹技術的森林調查人員,可以得到滿意的測量精度。角規(guī)是一種定角測樹器。它的最基本形式,是一端安裝一個有2厘米缺口金屬片的長1米的手杖。它實際上是一個夾角為1°8′45.4″的定角器,桿長為砧板缺口的50倍。當今常用的角規(guī)的外形已經經過了多次改進,為了便于攜帶,桿長一般已縮短為50厘米,砧板缺口為1厘米。還有的將木桿改為可以伸縮的金屬套管,其他還有用50厘米的粗線代替木桿或金屬桿,這種角規(guī)攜帶起來更為方便。除這種改進,還將砧板的缺口做成幾種不同規(guī)格,使角規(guī)具有不同的角規(guī)常數(fg),常用的有0.5、1、2、4幾種。不同常數的角規(guī),適合應用于平均直徑不同的林分,不僅使用方便,更可以取得更好的效率。1.使用角規(guī)測量林分單位斷面積(G/hm2)。在森林資源調查中,角規(guī)經常被用來測量林分的每公頃斷面積。具體方法是:手持角規(guī),使角規(guī)的一端貼于眼下,在既定的測樹位點,原地繞測一周。眼睛通過砧板缺口瞄準林木胸高直徑。凡胸高直徑大于缺口的林木,記為1,胸高直徑等于砧板缺口的林木記為0.5,凡胸高直徑小于砧板缺口的林木不予記數。繞測完畢,將測得的記數相加,再乘以相應缺口的角規(guī)常數,算得之積即為該林分的每公頃斷面積(G=M2/hm2)。2.使用角規(guī)測量林分單位蓄積量(M3/hm2)。用測得的林分每公頃斷面積乘以該林分的“形高”(fgH)就可以求得該林分的每公頃蓄積量(M3=G*fgH)。而“形高”可以在當地使用的“形高表”上查得。3.使用角規(guī)測定林分單位面積株數和平均直徑的近似值。使用角規(guī)測定林分單位面積林木株數和平均直徑,要與胸徑測量相結合。一般應兩個人同時操作。掌握角規(guī)的人要讓測胸徑的人將角規(guī)測樹記數的林木逐株量測胸徑。繞測結束,將測得的胸高直徑分徑級統(tǒng)計株數,并計算各徑級相應的圓面積,再按比例推算出單位林地面積上各徑級的林木株數,最后把推算出來的各徑級株數相加,就可以得到單位林地面積上林木的株數。利用上述算得的單位面積胸高斷面積數和單位面積上林木的株數就可以求得每株林木的平均胸高斷面積。用此平均胸高斷面積就可以反推獲得林分的平均胸高直徑。4.角規(guī)測樹注意事項:(1)觀測時,眼睛必須緊貼角規(guī)桿的端部,否則就增大了角規(guī)桿的長度,從而改變了定角數值。眼部離開角規(guī)桿的距離越大,測量的誤差就越大,誤差與離開的距離呈正相關關系。(2)用角規(guī)瞄準樹干時,必須瞄準胸高直徑(1.3米處)部位。當瞄準線不垂直于樹干時,需進行坡度改正。(3)要特別注意對臨界值上林木的觀測,最好的辦法是,測量一下測點到被測樹干中心的距離和該林木的實際胸高直徑,然后計算一下它們的比值,以正確判斷是否應當記數。比如:當角規(guī)系數為1時,它們的比值應當是1/50,當實際比值大于1/50時,應記為1,等于1/50時,記為0.5,小于1/50時,不予記數。(4)角規(guī)觀測時,觀測點不能隨便移動,否則就會改變觀測距離,影響觀測結果。所以當觀測某株林木時,如果看不清楚,或有其他林灌木遮擋,需要臨時稍為移動一下觀測點時,一定要注意移動后觀測點與該被觀測樹林的距離不能改變。(5)角規(guī)觀測點的選擇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選擇能夠代表林分平均水平的典型選取。另一種是在森林抽樣調查時的隨機確定觀測點。應當按照實際情況處理。(6)為了提高角規(guī)測樹的準確度,一般在測量不同的林分時,應當使用不同的角規(guī)斷面積系數缺口。當林分的平均直徑大時可用大缺口,反之則用小缺口。(7)在斜坡上進行角規(guī)測樹時,要作坡度修正。修正的數學式為:G=FgZθSecθ式中:G:改正后的每公頃斷面積Fg:角規(guī)系數Zθ:為平均坡度為θ的角規(guī)點上的角規(guī)觀測值θ:為角規(guī)觀測點的平均坡度(即與等高線垂直方向的坡度)Secθ:為坡度角θ的正割。四.小班調查小班調查方法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一般采用小班調查法。小班調查法,就是按照《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主要技術規(guī)定》的技術要求,在將調查地區(qū)的林業(yè)用地進行林班、小班區(qū)劃的基礎上,采用一定的技術方法,到現地每一個小班中,調查、測量需要在野外調查的全部項目,然后經過內業(yè)整理、計算,得到每一個小班的空間因子和屬性因子,最后再進行逐級匯總統(tǒng)計和繪圖,完成各種資源統(tǒng)計表和圖件的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方法。(1)小班區(qū)劃小班調查法首先要在林班范圍內進行小班區(qū)劃。小班區(qū)劃有多種方法,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eq\o\ac(○,1)采用由國家測繪部門最新繪制出版的比例尺為1∶10000或1∶25000地形圖,根據小班區(qū)劃條件,深入現場,采用對坡目測勾繪的方法,準確地將小班界調繪到地形圖上。eq\o\ac(○,2)使用近期(以不超過2年為宜)拍攝的、比例尺不小于1:25000或由1:50000放大到1:25000的航空像片、由1:100000放大到1:25000的航空像片、側視雷達圖像在室內進行小班勾繪后到現地核對或直接到現地調繪。eq\o\ac(○,3)使用近期(以不超過一年為宜)經計算機幾何校正及影像增強的SPOT5(空間分辨率10m以內)在室內進行小班勾繪,然后到現地核對。(2)小班調查的方法根據調查單位的森林資源特點、調查技術水平、調查目的和調查等級,可采用樣地實測法、目測法、遙感圖像(航片、衛(wèi)片)判讀法等不同的調查方法。eq\o\ac(○,1)樣地實測法。在小班范圍內,通過抽樣方法,布設圓形、方形、帶狀或角規(guī)樣地,在樣地內實測各項調查因子,由此推算小班調查因子。布設的樣地應符合隨機原則(帶狀樣地應與等高線垂直或成一定角度),樣地數量應滿足一定的精度要求。eq\o\ac(○,2)目測法。當林況比較簡單時采用此法。調查前,調查員要通過30塊以上的標準地目測練習和一個林班的小班目測調查練習,并經過考核,各項調查因子目測的數據80%項次以上達到允許的精度要求時,才可以進行目測調查。小班目測調查時,必須深入小班內部,選擇有代表性的調查點進行調查。為了提高目測精度,可利用角規(guī)樣地或固定面積樣地以及其他輔助方法進行實測,用以輔助目測。(3)小班調查因子小班調查因子很多,大體可以分為:空間位置、權屬、林地類型、森林類型、測樹因子、立地條件、下木植被、森林衛(wèi)生條件及災害、經營作業(yè)條件等九大類五、六十個因子(詳見附錄二,小班調查項目),需要隨調查目的、林種、林齡、地類、使用的圖面資料狀況而加以確定,盡量做到“需要調查的因子”與“能夠調查的因子”和諧結合。五、抽樣調查我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開始推廣應用的森林抽樣調查技術,現已廣泛應用于各種森林調查。(一)抽樣調查的概念森林抽樣調查,就是在需要調查的對象中,按照隨機的方法,抽出一定數量的樣地,在現地進行量測和調查,用以推算(估計)全體(總體)的調查方法。森林抽樣調查中,必須正確地劃定調查范圍。我們在理論上可以為這個范圍按照一定的大?。ㄒ话憔褪俏覀兇_定的樣地面積)劃分為許多觀測和調查單位,叫做總體單元??傮w單元的集合叫做總體(即調查范圍、調查總體)。總體中所包含的單元個數叫做總體單元數,通常以“N”表示。在森林抽樣調查中,在由N個單元組成的總體中,按一定方法隨機地抽出一定數量的單元,進行觀測和調查的這部分總體單元的集合稱為“樣本”。樣本中的每個單元為“樣本單元”。樣本單元數用“n”表示。在森林調查中,樣本單元是在外業(yè)調查前預先在圖面材料(地形圖、正攝航空像片、林相圖等)上抽取的。抽取樣本的方法,決定了森林抽樣調查的種類,當然也就決定了對總體特征數估計的技術方法和抽樣誤差計算的方法。按照設計好的方案,將圖上抽取的樣本單元(樣地)落實到現地并進行量測和調查,即為森林調查的外業(yè),用外業(yè)調查所獲得資料進行統(tǒng)計計算,求出全林的估計值和估計誤差等工作,即為森林調查的內業(yè)。由此可知,森林抽樣調查是由野外踏查、預備調查、抽樣方案設計、外業(yè)調查和測定、內業(yè)計算分析等環(huán)節(jié)構成的一種森林調查方法。與其它森林調查技術相比,森林抽樣調查技術最主要的特點是:①它應用數理統(tǒng)計的理論和方法,可以計算出調查結果的精度,并能按照要求的調查精度事先計算出所需要的工作量;②它的估計值實際上是一個“區(qū)間”,而平均數只是一個標志值。③森林抽樣調查的工作量,并不與調查面積成正比例。只要抽樣方案設計得好,抽樣效率就高。換句話說,在林況和調查精度要求相同的前提下,只要抽樣方案設計得好,調查面積越大,工作量就相對越省。(二)對森林抽樣調查需要說明的問題1、森林抽樣調查計算出來的誤差,是樣本平均數與總體平均數之差,是對總體平均數估計的精度,而不是實際誤差。抽樣誤差越小,估計的精度越高。也就是我們調查的數據就越接近總體的真值(實際值)。實際工作中,總體真值是不可能得到的,只能用樣本平均值去估計它。2、森林抽樣調查的調查結果,只能在樣本總體中使用,而不能在非原抽樣總體范圍中使用。3、森林抽樣調查必須保證抽樣精度的樣本質量。在此前提下,還必須使樣本隨機(簡單隨機、系統(tǒng)等)分布在總體中。而那種選取少量典型樣地的調查方法不屬于森林抽樣調查。4、要使森林抽樣調查計算的精度正確無誤,除了要使調整方案符合抽樣調查的原理外,還必須盡量防止其他偏差的出現。例如儀器工具誤差、測量誤差、立木材積表等數表的誤差等。(三)常用的森林抽樣調查方法不同的樣本單元抽取法,構成不同的抽樣方法。例如:成數抽樣、簡單隨機抽樣、系統(tǒng)抽樣、分層抽樣、兩階抽樣、成群抽樣等等。抽樣方法不同,估計總體特征數的方法也不同。在我國森林資源調查中,使用的抽樣調查方法很多,一般根據調查目的、調查地區(qū)的森林資源特點、擁有的圖件種類和比例尺、調查人員的技術水平等情況選擇不同的調查方法。和與我們森林資源資產調查有關的方法主要有:用于大面積森林資源清查中調查總體的各種地類的面積的成數抽樣、調查森林蓄積量的系統(tǒng)抽樣;用于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中進行總體蓄積控制的系統(tǒng)抽樣和分層抽樣;用于伐區(qū)調查的系統(tǒng)抽樣等等。六.森林景觀資源調查(一)森林景觀資源森林景觀資源是以森林資源及森林生態(tài)環(huán)境資源為主體、其他自然景觀為依托、人文景觀為陪襯的、對旅游者能夠產生吸引力、有普遍社會財富價值的各種物質和因素。其載體主要是:森林公園、風景區(qū)、植物園、生態(tài)公園、森林游樂區(qū)、以森林為依托的野營地、森林浴場、自然保護區(qū)或類似的旅游地等。1.森林景觀資源的分類森林景觀資源分為五種類型:(1)地文資源包括典型地質構造、標準地層剖面、生物化石點、自然災害遺跡、名山、火山熔巖景觀、蝕余景觀、奇特與象形山石、沙(礫石)地、沙(礫石)灘、島嶼、洞穴及其他地文景觀。(2)水文景觀包括風景河段、漂流河段、湖泊、瀑布、泉、冰川及其他水文景觀。(3)生物景觀包括各種自然或人工栽植的森林、草原、草甸、古樹名木、奇花異草等植物景觀;野生或人工培育的動物及其他生物資源及景觀。(4)人文景觀包括歷史古跡、古今建筑、社會風情、地方產品及其他人文景觀。(5)天象景觀包括雪景、雨景、云海、夕陽、佛光、極光、霧凇及其他天象景觀。2、森林景觀資源的調查內容對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林分,需要調查記載森林景觀特征,規(guī)模(面積),群種以及觀賞樹種外觀特點,干形、干色、葉形、葉色、花期、花形、花色、果期、果形、果色、果實等觀賞利用價值。對于懸崖、陡壁、奇峰、怪石、雪山、溶洞等,調查記載山名(當地名)、海拔高度、母巖性質、坡度、相對高差、山勢走向等。對于特異山(石)景,還應記載奇峰、怪石的位置、體態(tài)大小、生成原因、數量、分布特點(群狀、零星、孤立景物或廣布);對于溶(山)洞,調查入口形狀、位置、形成原因、深度、廣度、洞內景物等;對于雪山,調查位置、面積、坡度、海拔高度、常年積雪或季節(jié)性積雪(起止日)、積雪厚度等。對于可遠眺的海、湖、河流、原野、林海、沙漠、日出、日落、云海、霧海等則位置及時間,也應調查記載。對于海灣、湖泊,調查位置、湖泊海拔、形成原因、當地名稱、水面漲、落時面積及水深(最深、最淺、一般)水源、水質及可用性,季節(jié)性,沉積物、水周邊、岸水色,形成景觀及游憩價值;對于河、灘,調查位置、形狀、組成物質與灘面環(huán)境,灘底巖性及坡度(最大、平均)、坡向、海拔高度、相對高差、灘面面積與季節(jié)性變化,洪水及枯水期,游憩價值;對于瀑布,調查位置、母巖、成因、海拔高度、相對高差、水量及厚度(整體、斷段),水源及季節(jié)變化,景觀特點等;對于溪流,調查位置、長、發(fā)源地、坡降、所屬水系、流量、季節(jié)水量變化,水質可否飲用及開發(fā)方式與價值;對于泉、水,調查位置、年流量、水量季節(jié)變化、水質(成分,水溫)及效用(飲用礦泉,醫(yī)療礦泉),可否作浴、泳溫泉和療養(yǎng)泉水等。對于云、霧、霧凇、雪松、日出、日落及佛光等氣象景觀,調查出現的季節(jié),持續(xù)時間、形狀、觀賞位置等。對于名勝古跡,調查古建筑種類、建筑風格及藝術價值,建筑年代,歷史及建筑狀況,建筑物數量、分布情況及占地面積,有關建筑物的傳說、故事及目前吸引游人情況,存在問題及有關建議等。對于宗教文化,調查宗教種類(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宗教建筑、影響范圍及歷史。對于革命紀念地,調查革命活動的文獻記載、革命活動的文物位置、保護現狀。對于民俗風情,調查一切無具體固定物象或附著于固定物象的人文景物,作為擬景素。調查當地各族民風民俗。3.森林景觀資源的質量評價森林景觀資源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森林游憩價值。因此在調查森林景觀資源資產時,需要進行質量評價。森林景觀資源質量評價采用《中國森林公園風景資源質量等級評定》(GB/T18005-1999)的標準進行:(1)森林景觀資源質量評價因子。主要有典型度、自然度、多樣度、科學度、利用度、吸引度、地帶度、珍稀度、組合度、特色等因子。(2)森林景觀資源質量評價計算。對上述五類類森林景觀資源的典型度、自然度、多樣度、科學度、利用度、吸引度、地帶度、珍稀度賦分,并進行一次加權計算,計算出森林景觀資源基本質量評價分值。按以下公式計算B=XiFi/F式中:B―森林景觀資源質量基本評價分值;X―森林景觀資源類型評分值F―森林景觀資源類型權數森林景觀資源組合狀態(tài)是指各景觀資源類型之間的聯(lián)系、補充、烘托等相互關系程度。按滿分1.5分對組合度(Z)評分。各景觀資源單項要素在國內外具有特別影響或特殊意義的,特色附加分(T)按滿分2分評分。森林景觀資源質量分值按M=B+Z+T公式計算,滿分為30分。七.我國的森林資源調查體系我國的森林資源調查體系有三部分組成:國家森林資源清查、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和作業(yè)設計調查。(一)國家森林資源清查國家森林資源清查(簡稱一類調查)是以掌握宏觀森林資源現狀與動態(tài)為目的,以?。ㄖ陛犑?、自治區(qū),以下簡稱?。閱挝?,利用固定樣地為主進行定期復查的森林資源調查方法。國家森林資源清查成果是反映全國和各省森林資源及其消長動態(tài),制定和調整林業(yè)方針政策、規(guī)劃、計劃,監(jiān)督檢查各地森林資源消長任期目標責任制的重要依據。國家森林資源清查的任務是定期、準確查清全國和各省森林資源的數量、質量及其消長動態(tài),掌握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現狀和變化趨勢,對森林資源與生態(tài)狀況進行綜合評價。1.國家森林資源清查的主要內容包括:(1)土地利用與覆蓋:包括土地類型(地類)、植被類型的面積和分布;(2)森林資源:包括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數量、質量、結構和分布,森林按起源、權屬、齡組、林種、樹種的面積和蓄積,生長量和消耗量及其動態(tài)變化;(3)生態(tài)狀況:包括森林健康狀況與生態(tài)功能,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土地沙化、荒漠化和濕地類型的面積和分布及其動態(tài)變化。2.調查方法國家森林資源清查一般都采用以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范圍作為抽樣調查總體,利用1:50000比例尺地形圖上的公里網交叉點,按一定的點間距布設一定數量的固定樣地,定期到現地進行實測,按照系統(tǒng)抽樣的技術方法,調查估測總體森林蓄積量;利用固定樣地的前后兩期的測定數據,估測調查總體森林蓄積量的變化情況;同時另外布設一套成數抽樣樣本,用成數抽樣的方法調查估測總體內各土地類型和森林類型面積的調查方法。當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境內的森林分布及地形條件差異比較大時,可在一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境內劃分調查副總體。規(guī)程要求副總體的劃分相對穩(wěn)定。3.國家森林資源清查的總體精度要求(1)有林地面積:凡有林地面積占全省土地面積12%以上的省,精度要求在95%以上;其余各省在90%以上。(2)人工林面積:凡人工林面積占林地面積4%以上的省,精度要求在90%以上;其余各省在85%以上。(3)活立木蓄積:凡活立木蓄積量在5億立方米以上的省,精度要求在95%以上,北京、上海、天津在85%以上,其余各省在90%以上。(4)總生長量:活立木蓄積量在5億立方米以上的省要求90%以上,其余各省為85%以上。(5)總消耗量:活立木蓄積量在5億立方米以上的省要求80%以上,其余各(6)活立木蓄積凈增量,應做出增減方向性判斷。4.調查成果國家森林資源清查有兩類成果,一類是上報材料;二是原始調查材料。在此僅列出它們的名稱,供需要使用這方面材料的人員參考,必要時可以到有關部門調閱。一類、上報材料1、森林資源連續(xù)清查數據磁盤,統(tǒng)計表磁盤和報表統(tǒng)計程序磁盤。2、森林資源連續(xù)清查主要統(tǒng)計表二十七種:3、森林資源連續(xù)調查成果報告4、標明副總體范圍及地(市、盟、州)、縣(局)界線的樣地(包括固定、臨時、成數)位置分布圖。二類、原始調查材料負責調查隊伍(單位),還保存有全部“森林資源調查樣地調查記錄”,該記錄內容十份詳細,主要有樣地基本情況、位置、樣地因子調查表、樣地每木檢尺記錄、更新調查野生經濟植物、植被調查等。(二)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簡稱“二類調查”,是以國有林業(yè)局(場)、自然保護區(qū)、森林公園、林場等森林經營單位或縣級行政區(qū)域為調查單位,以滿足森林經營方案、總體設計、林業(yè)區(qū)劃與規(guī)劃設計需要而進行的森林資源調查。其主要任務是調查森林、林地和林木資源的種類、數量、質量與分布,客觀反映調查區(qū)域自然、社會經濟條件,綜合分析、評價森林資源與經營管理現狀,提出森林資源培育、保護與利用意見。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成果,是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建立或更新森林資源檔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額、進行林業(yè)工程規(guī)劃設計和森林資源管理的基礎,也是制定和修訂區(qū)域林業(yè)和國民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實行森林生態(tài)效益補償和森林資源資產化管理,指導森林科學經營的重要依據。1、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的主要內容有(1)核對森林經營單位境界線,并在經營管理范圍內進行經營區(qū)劃;(2)各類林地面積;(3)各類森林、林木蓄積;(4)與森林資源有關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因素;(5)森林經營條件、主要經營措施與經營成效;(6)林木生長量;(7)森林土壤、森林更新、森林病蟲害、森林火災、野生動植物資源等專項調查;2、調查方法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一般采用“小班調查法”。小班調查法就是在將調查對象按照《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主要技術規(guī)定》的要求區(qū)劃為林班、小班后,以小班為調查單位,對小班的空間位置及大小、權屬、土地及森林類型、各類測樹因子、立地條件、地利條件等方面的幾十個調查項目(詳見附錄一)。首先進行森林區(qū)劃,在已經進行過森林區(qū)劃的地方,除非有特殊需要,一般都不改變原有的區(qū)劃網,并沿用原來各級區(qū)劃的編號系統(tǒng)。小班區(qū)劃是利用測繪部門最新繪制的1∶10000或1∶25000地形圖(在沒有這種圖面材料時,可采用將1:50000放大到1:25000比例尺的放大地形圖),以林班為單位,根據小班區(qū)劃條件,深入現場,采用對坡目測勾繪的方法,準確地將小班界調繪到地形圖上?;蚴褂媒冢ㄒ圆怀^一年為宜)航空像片或者經計算機幾何校正及影像增強的SPOT5(空間分辨率10m以內)在室內進行小班勾繪,然后到現地核對。小班調查根據調查單位的森林資源特點、調查技術水平、調查目的和調查等級,可采用樣地實測法、目測法、遙感圖像(航片、衛(wèi)片)判讀法等不同的調查方法。(1)樣地實測法。在小班范圍內,通過隨機、機械或其他的抽樣方法,布設圓形、方形、帶狀或角規(guī)樣地,在樣地內實測各項調查因子,由此推算小班調查因子。布設的樣地應符合隨機原則(帶狀樣地應與等高線垂直或成一定角度),樣地數量應滿足一定的精度要求。(2)目測法。當林況比較簡單時采用此法。調查前,調查員要通過30塊以上的標準地目測練習和一個林班的小班目測調查練習,并經過考核,各項調查因子目測的數據80%項次以上達到允許的精度要求時,才可以進行目測調查。小班目測調查時,必須深入小班內部,選擇有代表性的調查點進行調查。為了提高目測精度,可利用角規(guī)樣地或固定面積樣地以及其他輔助方法進行實測,用以輔助目測。(3)遙感圖像(航片、衛(wèi)片)判讀法。當航片、衛(wèi)片空間分辨率達到3m以上時方可采用此法。3、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成果正規(guī)的規(guī)劃設計調查成果主要有小班調查簿,各種統(tǒng)計表、圖面資料、文字材料和點擊文檔等?,F將這些資料的名稱詳列于后,供需要者參考、調閱。(1)小班調查簿以小班為基本單元列出詳細的小班屬性因子。(2)資源統(tǒng)計表1)各類土地面積統(tǒng)計表2)各類森林、林木面積蓄積統(tǒng)計表3)林種統(tǒng)計表4)喬木林面積、蓄積按齡組統(tǒng)計表5)生態(tài)公益林(地)統(tǒng)計表6)紅樹林資源統(tǒng)計表(3)圖面材料1)基本圖比例尺1:5000~1:25000,一般以地形圖為底圖2)林相圖比例尺1:10000~1:500003)森林分布圖比例尺1:50000~1:1000004)森林分類區(qū)劃圖比例尺1:50000~1:1000005)其它專題圖4、文字資料1)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報告2)專項調查報告3)質量檢查報告5、電子文檔(三)作業(yè)設計調查作業(yè)設計調查,又稱三類調查,是為滿足森林經營作業(yè)設計服務的一種森林資源調查。當森林經營單位需要進行諸如主伐、撫育間伐、造林、林分改造等森林經營作業(yè)時,首先需要按照規(guī)程進行作業(yè)設計。作業(yè)設計以作業(yè)小班或作業(yè)范圍作為調查對象,目的是為作業(yè)設計提供詳盡、可靠的基礎數據和圖件。作業(yè)設計調查的主要內容有森林(包括林地)面積、立地條件、森林類型、林相特點、生長狀況、徑種結構規(guī)律、出材率、材種出材量、作業(yè)條件等等。調查的具體項目按照作業(yè)內容確定。用以編制森林資源資產清單的作業(yè)設計調查成果,必需具有時效性,調查單位也必需擁有相應的調查級別資格。表1林地分類系統(tǒng)表序號一級二級三級1有林地喬木林純林混交林紅樹林竹林2疏林地3灌木林地國家特別規(guī)定灌木林其它灌木林4未成林造林地人工造林未成林地封育未成林地5苗圃地6無立木林地采伐跡地火燒跡地其它無立木林地7宜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它宜林地8輔助生產林地表2不同營造方式成林年限表單位:年營造方式400mm年降水量以上地區(qū)400mm年降水量以下地區(qū)南方北方喬木灌木喬木灌木喬木灌木封山育林5-83-65-104-68-155-8飛播造林5-74-75-85-77-105-7人工造林直播3-82-64-83-64-104-8植苗、分殖2-52-42-62-53-83-6表3林種分類系統(tǒng)表森林類別林種亞林種一、生態(tài)公益林(地)(一)防護林11、水源涵養(yǎng)林12、水土保持林13、防風固沙林14、農田牧場防護林15、護岸林16、護路林17、其它防護林(二)特種用途林21、國防林22、實驗林23、母樹林24、環(huán)境保護林25、風景林26、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林27、自然保護區(qū)林二、商品林(地)(三)用材林31、短輪伐期工業(yè)原料用材林32、速生豐產用材林33、一般用材林(四)薪炭林41、薪炭林(五)經濟林51、果樹林52、食用原料林53、林化工業(yè)原料林54、藥用林55、其它經濟林表4主要樹種齡級與齡組劃分單位:年樹種地區(qū)起源齡組劃分齡級期限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過熟林紅松、云杉、柏木、紫杉、鐵杉北部天然61-10020北部人工41-6020南部天然41-6020南部人工21-4020落葉松、冷杉、樟子松、赤松、黑松北部天然41-8020北部人工21-3010南部天然41-6020南部人工21-3010北部天然31-5010北部人工21-3010南部天然21-3010南部人工11-2010北部人工11-155南部人工6-105樺、榆、木荷、楓香、珙桐北部天然31-5010北部人工21-3010南部天然21-4010南部人工11-2010硬闊南北天然41-6020南北人工21-4010杉木、柳杉、水杉南部人工11-205表5土層厚度等級表單位:cm厚度級A層+B層厚度亞熱帶山地丘陵、熱帶亞熱帶高山、暖溫帶、溫帶、寒溫帶厚層土>80>60中層土40-7930-59薄層土<40<30表6天然更新等級單位:株/hm2等級/高度≤30cm31-50cm≥51cm良好>5000>3000>2500中等3000-49991000-2999500-2499不良<3000<1000<500表7用材林近、成、過熟林林分出材率等級表出材率等級林分出材率商品用材樹比率針葉林針闊混闊葉林針葉林針闊混闊葉林1>70%>60%>50%>90%>80%>70%250-69%40-59%30-49%70-89%60-79%45-69%3<50%<40%<30%<70%<60%<45%森林資源資產核查一、森林資源資產清單一、森林資源資產清單森林資源資產清單,是森林資源資產占有單位發(fā)生森林資源資產產權變動或其他情況需要進行資產評估時,按規(guī)定向委托的資產評估機構提供的需要評估的全部森林資源資產的數量、質量和分布情況的詳細材料。除古樹名木、珍貴的單株外,森林資源資產清單一般以小班或造林、撫育、采伐等作業(yè)小區(qū)(小班)為基本單位編制。二、森林資源資產清單編制依據森林資源是可再生的生物資源。它的數量、質量和空間位置是隨時間的變化不斷改變的。事實上,森林資源資產清單,只是整個森林資源生長發(fā)育過程在評估基準日這個時點的狀況。因此森林資源清單的編制更加復雜和困難。一份合格的、有效的森林資源資產清單編制依據大體有以下3種:(1)具有相應級別調查設計資格證書的森林資源調查規(guī)劃設計單位當年調查,并經上級林業(yè)主管部門批準使用的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二類調查)、作業(yè)設計調查(三類調查)成果。(2)按林業(yè)資源管理部門的技術要求建立、逐年更新至當年,并經上級林業(yè)主管部門批準的森林資源檔案。(3)為本次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在有效時間內、專門委托有相應調查設計等級證書的森林資源調查規(guī)劃設計單位調查的森林資源調查成果。評估有效期內將被采伐的林木資產清單,必須依據作業(yè)設計調查成果編制。三.森林資源資產清單的主要內容為了準確反應森林資源資產的實際情況,為資產評估提供全面、準確的數據,委托方提供的以小班為單位編制的森林資源資產明細表,應當包含小班權屬、面積、位置、立地條件和作業(yè)條件等數據。此外,如果是有林地,要增加所有的林分因子;如果是用材林的中近成過熟林,要增加材種出材率情況;如果評估的是森林旅游的價值,要包含森林景觀方面的指標;如果是古樹名木或珍貴樹木,要增加人文歷史、特殊經濟用途和價值方面的內容;如果是評價森林生態(tài)效益的價值,要增加氣象、水文、環(huán)境污染指數等方面的內容。二、森林資源資產核查的目的、要求和工作步驟一、核查目的進行森林資源資產核查的目的,是為了了解評估委托方所提供的森林資源資產清單的合法性、可靠性和準確程度,并以此確定該森林資源資產清單是否可以在本次評估中予以使用。二、核查內容森林資源資產核查關注的重點內容主要有:1、林地資產 地類、所有權、使用權、面積、位置、立地質量等級、地利等級等。2、林木及林產品資產(1)用材林:①幼齡林。權屬、樹種組成、起源、年齡、平均樹高、單位面積株數、單位面積立木蓄積量。②中齡林。權屬、樹種組成、起源、年齡、平均胸徑、平均樹高、單位面積立木蓄積量。③近、成、過熟林。權屬、樹種組成、年齡、平均胸徑、平均樹高、單位面積立木蓄積量、出材率、材種出材量、可及度等。(2)經濟林:權屬、種類及品種、年齡、單位面積產量。(3)薪炭林:權屬、年齡、樹種組成、單位面積立木蓄積量或單位面積生物量。(4)竹林:權屬、平均胸徑、立竹度、均勻度、整齊度、年齡結構、單位面積株數和單位面積產筍量。(5)防護林:除核查與用材林相應的項目外,還要增加與評估目的有關的生態(tài)防護方面的項目。(6)特種用途林:除核查與其他林種相應的項目外,還要增加與評估目的有關的項目。(7)未成林造林地上的林木:權屬、樹種組成、造林時間、平均高、造林成活率、造林保存率等。(8)苗圃地上的苗木:權屬、品種、苗齡、移床次數、規(guī)格、等級、株數等。3、其他森林資源資產森林景觀資產:在旅游、觀賞、休息、保健、娛樂等方面的功能和特色。野生動、植物資產:種類、特點和數量。三.核查精度要求根據《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規(guī)范(試行)》規(guī)定,評估機構在森林資源資產價值量評定估算前,必需對委托單位的有效森林資源資產清單上所列示資產的數量和質量進行認真的核查。要求達到帳面、圖面和實地一致。當森林資源資產核查采用抽樣控制法時,核查總體蓄積量抽樣精度要達到90%以上(可靠性95%),主要地類面積的抽樣精度要達到95%以上(可靠性95%)。當森林資源資產核查采用小班抽查法時,對核查小班的質量檢查要求一般執(zhí)行國家林業(yè)局發(fā)布的《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主要技術規(guī)定》的A級標準,核查合格小班數不低于90%。因子的允許誤差列于下表:小班各調查因子核查允許范圍表查項目允許誤差(%)核查項目允許誤差(%)地類0郁閉度5權屬0每公頃斷面積5林種0每公頃株數5起源0每公頃蓄積量15面積5經濟林單位面積產量10樹種組成5產筍量10平均樹高5造林成活率5平均胸徑5造林保存率5平均年齡10當森林資源資產核查采用全面核查法時,核查小班內各核查項目的允許誤差按上述小班抽查法的標準執(zhí)行。四、森林資源資產清單可信度的判斷(1)在采用抽樣控制法時:以95%的可靠性,布設一定數量的樣地進行實地調查,總體蓄積量抽樣精度達到90%以上,主要地類的抽樣精度達到95%以上,森林資源資產清單可用,否則不可用。(2)在采用小班核查法時:以小班的各類因子為標志,按照一定的抽樣方法,抽出一定數量的小班進行調查,各調查因子核查的允許誤差范圍采用國家林業(yè)局發(fā)布的《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主要技術規(guī)定》的A級標準,每一小班中的80%核查項目誤差不超過允許值視為合格,小班核查合格率在90%以上,森林資源資產清單可用,否則不可用。(3)在采用全面核查法時:對每個小班逐個核查,核查小班內各核查項目的允許誤差按照小班核查法標準執(zhí)行,經核查超過允許誤差的小班視為不合格,不合格的小班清單不可用。五、工作步驟森林資源資產核查應按以下步驟進行:(一)對擬評估森林資源資產的基本情況進行研究,了解委托方所提供的森林資源資產清單的編制依據、資料的完整性、時效性。(二)組織有經驗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到資產現地進行踏查。收集與評估對象有關的山林權證、承包合同或協(xié)議;收集當地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狀況;收集資產所在地森林調查及林業(yè)經營等情況;收集當地經上級林業(yè)主管部門批準使用的各種立木材積表、材種出材量表、立地質量等級表和地利等級表等調查和經營數表;收集有關的技術標準、技術規(guī)定、規(guī)范等。(三)制定工作方案和技術方案森林資源資產核查工作方案內容一般包括核查工作的范圍與任務、內容與要求、時間安排、工作步驟、人員組織及經費預算等。技術方案內容一般包括核查任務、內容、開展核查工作的技術依據、技術方法、質量保證和成果組成等。(四)準備工具儀器和有關圖件工具、儀器主要有羅盤儀、林分速測儀、GPS、角規(guī)、測高器、直徑圈尺、皮尺、鋼尺等。圖紙主要包括地形圖、林相圖、森林資源調查基本圖、航片、衛(wèi)片及各種森林資源分布專題圖等,應根據具體情況和條件進行收集。(五)組建核查隊伍并進行技術培訓,進行職業(yè)道德教育和安全生產教育;(六)現地核查外業(yè)(七)現地核查內業(yè)(八)編寫森林資源資產核查報告。森林資源資產核查報告的主要內容應當包括:核查對象、范圍、內容、起訖時間、核查隊伍基本情況、核查技術方法、核查質量、核查結果、結論意見等。三、森林資源資產核查技術方法一、核查技術方法根據《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規(guī)范(試行)》規(guī)定,森林資源資產的核查方法可以有抽樣控制法、小班抽查法和全面核查法,評估機構可按照評估目的,評估種類,具體評估對象的特點和委托方的要求選擇使用。(一)抽樣控制法抽樣控制法是建立在概率論基礎之上的核查方法。一般做法是,以評估對象為抽樣總體,以隨機、系統(tǒng)、分層等抽樣調查方式,布設一定數量的樣地作為樣本,進行實地測定后估測核查對象的實物總量。抽樣控制法估測的結果,是一個“數據區(qū)間”。其意義是:在這個總體范圍內,我們所關心的這種資產的實際數量,有95%的概率落在這個區(qū)間之中。因此只要資產清單上的資產總量(如森林蓄積量)落在這個“數據區(qū)間”內,那么這個資產清單的森林蓄積量總量就被認為是可信的。抽樣控制法適用于對大面積森林資源資產進行總體評估時的核查。需要時也可以用作小班抽查法對全部資產進行總量的控制。1、成數抽樣某地類的單元數與總體單元數的比值,叫做該地類的總體成數。在已知總體面積的情況下,只要使用成數抽樣方法,獲得各地類的總體成數,就可以求得各地類的面積。在大面積森林資源資產核查中,用成數抽樣調查來確定核查總體內各種地類的面積,是一種很好的方法。①確定樣本單元數在這種抽樣方法中,用于計算所需樣本單元數使用的公式是:式中p:為各種地類中面積最小地類的總體成數預計值。t:可靠性指標,當要求可靠性為95%時,t=1.96E:相對誤差限,允許的最大相對誤差限成數抽樣的特點是:只要利用上式計算出需要滿足的(我們關心的)某個地類的抽樣精度所需要的樣點數后,凡大于這個總體成數的地類,抽樣精度都可得到滿足。②樣點間距的計算,采用下式:式中:d—樣點間距(單位;m);A—總體面積(單位:hm2);n—樣本單元個數。③布點。根據計算的樣點間距,通常采用地形圖公里網交叉點或加密公里網做為樣地點位,依次編號。④樣地(點)定位及調查。在地形圖面上量算距樣地最近的明顯地物點與樣地的方位角和距離,然后引點定位,或用GPS定位設置樣地,調查確定該樣地(點)的地類或森林類型的屬性。⑤計算各地類(森林類型)的總體成數(Pi)估計值和面積估計值(Ai)計算各地類總體成數估計值和面積估計值的:()Ai=A*Pi式中:ni:屬性為i地類的樣點數n:總體所布設的總樣點數pi:屬性為i地類的總體成數估計值A:總體面積Ai:屬性為i地類的面積⑥計算各種地類總體成數估計誤差(△pi)及面積估計值的誤差(△Ai)采用下式:式中:△pi:第i地類總體成數估計值的誤差△Ai:第i地類面積估計值的誤差⑦各地類估計值的相對誤差為:式中:第i地類成數估計值的相對誤差:第i地類面積估計值的相對誤差⑧第i地類置信區(qū)間(估計區(qū)間)為:即式中:第i地類面積估計值2、簡單隨機抽樣法和系統(tǒng)抽樣法簡單隨機抽樣是從含有N個單元的既定調查總體中,隨機等概地抽取n個單元組成樣本,用以估計總體的方法。簡單隨機抽樣是抽樣調查的基礎。系統(tǒng)抽樣又叫機械抽樣,這種抽樣是從含有N個單元的總體中,隨機確定起始點后,按照預先設計好的間隔或模式抽取n個單元,組成樣本,用以估計總體的方法。實踐中,簡單隨機抽樣的樣本單元的抽取是逐個進行的。每個樣本單元在總體中的空間位置之間沒有規(guī)律性,而系統(tǒng)抽樣的樣本的空間位置之間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比如:可呈一定距離的正方形分布、長方形分布或三角形分布等等。第一個樣本單元的位置隨機確定后,其余樣本單元的空間位置也就隨之確定了。正是由于這種區(qū)別,使得簡單隨機抽樣的樣本單元不一定均勻地分布在總體范圍內,從而使得外業(yè)中設定樣本單元比較困難,而系統(tǒng)抽樣的樣本單元在總體內是有規(guī)律地均勻分布的,從而便于設計,便于定位。只要不出現某種周期性的偏差,能取得比簡單隨機抽樣更好的效果。系統(tǒng)抽樣的一般步驟:①確定樣本單元數②樣點間距的計算,采用下式:式中:d—樣點間距(單位;m);A—總體面積(單位:hm2);n—樣本單元個數。③布點。根據計算的樣點間距,通常采用地形圖公里網交叉點或加密公里網做為樣地點位,依次編號。④樣地定位及調查。在地形圖面上量算距樣地最近的明顯地物點與樣地的方位角和距離,然后引點定位,或用GPS定位后設置樣地,在樣地中調查森林資源各項因子。⑥蓄積估計樣本平均數:式中,yi為第i個樣地蓄積量測值。樣本方差:總體估計值的誤差限:式中,t為可靠性指標。估計區(qū)間為:估計誤差為:抽樣精度:Pc%=1-E%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采用系統(tǒng)抽樣時,一定要避免森林資源的周期性分布與系統(tǒng)樣地布設周期一致,否則將會造成系統(tǒng)抽樣樣本分布的偏差,從而出現有偏估計。3、分層抽樣法將總體按照一個既定的分層方案分成若干層,在層內隨機或系統(tǒng)抽取樣本單元組成樣本,用來估計總體的抽樣方法叫做分層抽樣。我國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中常用的這一方法控制總體森林活立木蓄積量。森林資源資產核查中,我們可以使用這種調查方法來了解資產清單中資產總量和不同森林類型資產數量的正確程度。由于分層抽樣總體平均數估計值的方差計算式為:式中:L—層數;Wh—第h層的面積數重;δyh—第h層層平均數估計值的方差。該式說明,總體方差的大小由層內方差的大小決定,而與層間方差無關。而分層抽樣正是通過將總體單元間的方差分解為層間方差和層內方差兩個部分,我們可以通過設計正確的分層方案來擴大層間方差,盡量縮小層內方差。從而提高抽樣的效率。所以,在保證同等精度的前提下,分層抽樣比隨機抽樣減少人力、物力和時間,降低成本。分層抽樣的工作步驟如下:①確定分層方案。資源調查的目的決定分層方案的確定,例如為了查清森林資源的蓄積量,那么就應當以影響森林蓄積的樹種、林齡和郁閉度為分層因子,其目的依然是盡量縮小層內方差,擴大層間方差。下表是森林蓄積量分層抽樣調查分層方案的一個例子。分層因子級距優(yōu)勢樹種林齡組郁閉度馬尾松、楓香幼齡林、中齡林、近成過熟林≤0.3、0.4-0.6、≥0.7由上分層方案,理論上可分為2*3*3=18個層。②劃分層化小班。根據確定的分層因子及級距,在總體中劃分層化小班。實際核查中,對森林資源資產清單中所列的小班因子進行分析,確定影響森林蓄積量的主要因素和因素的級距,制定抽樣分層方案。在滿足抽樣精度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層數,可將權重小的層與鄰近層合并,提高工作效率。在森林資源核查中,由于大多數森林所有者都擁有林相圖和森林調查基本圖,圖上對上述因子都有明確的表示。因此,可以利用林相圖和森林調查基本圖很方便地完成分層工作。③計算各層面積權重。利用森林資源資產清單即可很方便地求算出各層的權重:式中:—第h層的面積權重;—第h層的面積;A―總體的面積。各層面積權重之和應等于1,即④樣本單元數的確定和分配。樣本單元數的計算公式為:式中:第h層方差,第h層平均蓄積量。實踐中常按分層比例法配置樣地。⑤布點。方法同簡單隨機抽樣或機械抽樣。⑥樣地的現地設置與調查。方法同簡單隨機抽樣或機械抽樣。⑦各特征數計算。由于分層抽樣層間獨立,內業(yè)計算中可以將每一層視為一個獨立副總體,進行各項計算,其計算公式如下。分層抽樣總體平均數估計值總體平均數估計值方差標準誤估計誤差限:絕對誤差限:相對誤差限:估計區(qū)間:估計精度:(二)小班抽查法小班抽查法,是在待評估森林資源資產中,抽取一定數量的小班,進行現地核查的方法。1、核查量的確定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林業(yè)部頒布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規(guī)范(試行)》要求,核查的小班個數依據評估目的、林分特點等因素來確定。評估人員應當根據評估的目的、方法和重點,結合當地森林資源資產的特點,確定核查小班數量。核查的工作量,根據評估項目具體需求而定,一般不得少于總核查面積的5%。2、核查小班的抽取核查小班的抽取方法,可以采用隨機抽樣或典型選樣的方法。采用典型選樣時,需先將被評估對象按林種、林地類型、樹種類型和齡組等因子分類,然后在各類中選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數量小班,選取小班時除考慮林分因子外,還要考慮交通條件、居民點、人口分布等社會經濟條件。選取時可用林相圖或森林資源調查基本圖作輔助。分別林地及森林類型、優(yōu)勢樹種、齡組等因子,抽取核查小班。在采用隨機方法抽取核查小班時,可以參考下述方法進行。(1)隨機抽取法:按森林資源資產清單的順序,將小班面積逐個相加,并逐個小班記下累計面積數,直至最后。然后利用隨機數表或計算機隨機數發(fā)生器獲得隨機數,凡數值小于等于小班總面積數的落到某小班中,該小班即認為被抽中,直至抽取預定的小班個數為止。(2)機械抽取法:用機械抽取法抽取小班與上法不同的是,將小班面積總累計值除以預定要取的小班個數,得一間隔值(步長),在利用隨機數表獲得小于此間隔值作為起始點,每增加一個步長的數,即為抽中數,包含這個數的小班,即為被抽中的小班。(3)機械選取和典型選取相結合法:該方法先將評估對象按林地類別、林種、樹種和齡組等因子進行分類,面積權重較小的類型可采取典型選取法增加抽取核查小班;面積權重較大的類型可采取機械或隨機選取法抽取核查小班。3、野外調查核查人員持森林資源調查基本圖或林相圖和小班調查卡片,對被抽中的小班實地逐個小班進行核實調查,核實調查的內容按評估要求進行。小班核查一般采用“目測法”、“實測法”和“典型標準地(帶)法”三種方法。(1)目測法所謂“目測法”,就是在小班調查中,小班的各項調查因子都是用目測方法判定的一種森林調查方法。目測時調查員需要充分運用森林生長發(fā)育的規(gu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