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質蒸壓砂加氣混凝土砌塊及板材技術規(guī)程(修訂稿)陜西_第1頁
輕質蒸壓砂加氣混凝土砌塊及板材技術規(guī)程(修訂稿)陜西_第2頁
輕質蒸壓砂加氣混凝土砌塊及板材技術規(guī)程(修訂稿)陜西_第3頁
輕質蒸壓砂加氣混凝土砌塊及板材技術規(guī)程(修訂稿)陜西_第4頁
輕質蒸壓砂加氣混凝土砌塊及板材技術規(guī)程(修訂稿)陜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陜西省工程建設標準

輕質蒸壓砂加氣混凝土砌塊及板材

技術規(guī)程(修訂稿)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lightweightautoclavedsandaerated

concreteblocksandplates

(征求意見稿)

前言

本規(guī)程根據陜西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陜建標發(fā)【2021】6號的通知編制。編制組在上一

版本技術規(guī)程(DBJ61/T189-2014)基礎上經廣泛調查研究,查閱了2014年以來發(fā)布實施的

相關標準規(guī)范,對其中出現的新的技術要求進行了添加和更改,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

編制了本規(guī)程。

規(guī)程主要內容是:1總則;2術語和符號;3基本規(guī)定;4材料;5設計要求;6砌塊施

工;7板材施工;8砌塊工程驗收;9板材工程驗收。

本規(guī)程由陜西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歸口管理,陜西省建筑標準設計辦公室負責出版、發(fā)

行,陜西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凝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

的解釋。在執(zhí)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寄送陜西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西

安市環(huán)城西路北段272號,郵政編碼:710082;郵箱:546489282@)。

本規(guī)程主編單位:陜西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陜西凝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規(guī)程參編單位:西安市建筑設計研究院

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陜西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jiān)督總站

中聯(lián)西北工程設計研究院

西安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jiān)督站

西咸新區(qū)灃東新城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jiān)督站

陜西建工第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陜西和信工程檢測有限公司

本規(guī)程主要起草人:黃興亮陳盼軍劉洋李軍奇李偉科劉振豐邢耿順

王冀平康軍艾永忠文馳沈林鳳

本規(guī)程主要審查人:

1總則

1.0.1為保證輕質蒸壓砂加氣混凝土砌塊及板材(以下簡稱砌塊、板材)工

程的質量,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節(jié)能降耗,制定本規(guī)程。

1.0.2本規(guī)程適用于抗震設防烈度為6~8度地震區(qū)以及非抗震設防區(qū),砌塊和

板材為非承重墻體材料的建筑工程設計、施工及質量驗收。

1.0.3砌塊和板材的建筑工程設計、施工及驗收除應執(zhí)行本規(guī)程外,尚應符合

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1

2術語和符號

2.1術語

2.1.1蒸壓砂加氣混凝土制品autoclavedsandaeratedconcrete

以磨細石英砂、水泥、石灰和石膏為原料,以鋁粉為發(fā)氣劑,通過配料澆筑、

發(fā)氣靜停、切割、蒸壓養(yǎng)護等工藝制成的輕質硅酸鹽制品。

2.1.2蒸壓砂加氣混凝土砌塊autoclavedsandaeratedconcreteblocks

以磨細石英砂、水泥、石灰和石膏為原料,以鋁粉為發(fā)氣劑,通過配料澆筑、

發(fā)氣靜停、切割、蒸壓養(yǎng)護等工藝制成的輕質硅酸鹽砌塊制品。

2.1.3蒸壓砂加氣混凝土板材autoclavedsandaeratedconcreteplates

以磨細石英砂、水泥、石灰和石膏為原料,以鋁粉為發(fā)氣劑,通過配料澆筑、

發(fā)氣靜停、切割、蒸壓養(yǎng)護等工藝制成的輕質硅酸鹽板材制品。根據結構應用的

部位要求,板中配置經防銹處理的不同規(guī)格、不同數量的鋼筋網片。

2.1.4蒸壓砂加氣混凝土專用砂漿specialmortarforautoclavedsand

aeratedconcrete

采用水泥、砂、摻合料、外加劑等原料,經計量、混合,用于板材和砌塊砌

筑、抹面、修補的干混砂漿。

2.1.5界面劑interfacetreatingmortar

用于改善砂漿層與砂加氣混凝土制品基面粘結性能的界面處理劑。

2.1.6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glassfibrealkaliscreening

以耐堿腐蝕的玻璃纖維織成的玻璃纖維網格布。

2.1.7自保溫墻體self-thermalinsulationwalls

由單一墻體材料組成,無需再做其他保溫系統(tǒng),就能夠滿足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

準要求的墻體。

2.1.8熱橋保溫處理thermalbridgeinsulationtreatment

熱橋部位(混凝土梁、柱)外側粘貼保溫板的方法。

2.1.9保溫板(塊)insulationboard(block)

密度等級為B04或B03,導熱系數不大于0.11W/(m·K)的砂加氣混凝土砌

塊或板材。

2

2.1.10干法施工drylay

在砌塊砌筑和抹灰施工過程中,采用專用砂漿且不用水濕潤砌塊的施工方

法。

2.1.11薄灰縫thinmortarjoint

蒸壓砂加氣混凝土砌塊采用專用砂漿砌筑,其砌體的砌筑砂漿厚度不大于

3mm的灰縫。

2.1.12外墻平均傳熱系數averageheat-transfercoefficientofexterior

wall

考慮了外墻上存在的熱橋部位影響后得到的外墻平均傳熱系數。

2.1.13熱惰性指標thermalinertiaindex

表征圍護結構抵御溫度波動和熱流波動能力的無量綱指標。

2.1.14變異系數coefficientofvariation

衡量試驗資料中各觀測值變異程度的統(tǒng)計量。采用標準差與平均數的比值

(相對值)來表示,又稱“標準差率”。

2.1.15夾心墻cavitywallfilledwithinsulation

在預留連續(xù)空腔內填充保溫或隔熱材料,內外葉墻之間用防銹的金屬拉結件

連接而成的墻體。

2.1.16后錨固post-installedanchorage

通過相關技術手段在蒸壓加氣混凝土制品上對連接附屬物進行固定的技術。

3

2.2符號

2.2.1材料性能

A—砂加氣混凝土強度等級

B—砂加氣混凝土干密度等級

λ—砂加氣混凝土材料的導熱系數

fc—抗壓強度設計值

ft—抗拉強度設計值

fck—抗壓強度標準值

ftk—抗拉強度標準值

fy—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

f—砌體抗壓強度設計值

fV—砌體沿通縫截面的抗剪強度設計值

E—砌體彈性模量

EC—砌塊彈性模量

2.2.2計算參數

μ1—非承重墻允許高厚比的修正系數

μ2—有門窗洞口允許高厚比的修正系數

μc—允許高厚比的提高系數

0結構重要性系數

S-荷載效應組合的設計值

R-結構構件的抗力函數

RA砂加氣混凝土構件的承載力調整系數

M—彎矩設計值

b—板材截面寬度

h0—截面有效高度

x—砂加氣混凝土受壓區(qū)的高度

fy—縱向受拉鋼筋的強度設計值

4

As—縱向受拉鋼筋的截面面積;

V—剪力設計值

I0—換算截面的慣性矩

—考慮荷載長期作用對撓度增大的影響系數

bc—構造柱沿墻體長度方向的寬度

l—構造柱間距

5

3材料性能和砌體計算指標

3.1一般規(guī)定

3.1.1蒸壓砂加氣混凝土制品不得有未切割面,切割面不得殘留切割渣屑。

3.1.2砌塊和板材出釜5d以上方可出廠。砌塊砌筑時,其含水率不應大于30%。

3.1.3砌塊砌筑宜采用干法施工。

3.1.4砌塊砌筑時應采用專用砌筑砂漿,抹灰時應采用界面劑和抹面專用砂漿。

3.1.5砂加氣混凝土砌塊和板材分戶墻的空氣聲隔聲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

《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guī)范》GB50118的規(guī)定;砂加氣混凝土墻體的隔聲性能可

按本標準附錄A釆用。

3.1.6砂加氣混凝土砌塊和板材建筑的耐火等級及其相應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

火極限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的規(guī)定。

3.1.7墻體系統(tǒng)所用的各種材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

量》GB6566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huán)境污染控制標準》GB50325的規(guī)定。

3.2材料性能

3.2.1砌塊和板材的干密度、強度、干燥收縮值、抗凍性應符合現行國家標

準《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GB/T11968和《蒸壓加氣混凝土板》GB/T15762

的要求;外觀質量和尺寸偏差應符合表3.2.1-1和3.2.1-2要求;板的長厚

比限值應符合表3.2.1-3要求;導熱系數應符合表3.2.1-4要求。

表3.2.1-1砌塊外觀質量要求和尺寸允許偏差

項目允許偏差

長度L±3

尺寸允許偏差

寬度B±1

(mm)

高度H±1

最小尺寸/mm≤10

缺棱掉角最大尺寸/mm≤20

三個方向尺寸之和不大于120mm的掉角個數/個≤0

裂紋長度/mm≤0

裂紋長度任意面不大于70mm裂紋條數/條≤0

每塊裂紋總數/條≤0

損壞深度/mm≤0

表面疏松、分層、表面油污無

平面彎曲/mm≤1

直角度/mm≤1

6

表3.2.1-2板材外觀質量要求和尺寸偏差

項目允許偏差

長度L±3

寬度B0,-3

厚度D+1,-3

尺寸

槽深+3

(mm)

側向彎曲≤L/2000

對角線差≤L/600

表面平整≤3

裂縫(橫向裂縫、縱向裂縫)不允許

露筋不允許

外觀質量缺棱掉角、側面損傷、大面凹陷修補后不允許有

修補質量顏色及質感與原材一致

表3.2.1-3板的長厚比限值

品種外墻板隔墻板

長厚比(L/D)≤30≤40

表3.2.4-4砌塊和板材導熱系數

干密度級別B03B04B05B06B07

導熱系數[w/m·k]0.090.110.130.150.17

3.2.2砌塊和板材性能指標應符合3.2.2的規(guī)定。

表3.2.2砌塊和板材性能指標

劈拉強度

制品類別抗壓強度等級變異系數

(N/mm2)

≥A3.5

外墻≥0.56

填充墻(≥A2.5)≤0.15(≤0.10)

砌塊

內墻≥A2.5≥0.40

保溫薄板≥A1.5—

隔墻板≧A3.5≤0.12

配筋板材

受彎板材≧A3.5≤0.10

注:1表中括號中數值為密度級別為B04的砂加氣混凝土強度及變異系數要求;

2表中劈拉強度為岀廠檢驗的平均值。

3.2.3砌塊和板材抗壓、劈拉強度標準值應按表3.2.3-1確定,強度設計值應

按表3.2.3-2確定。

7

表3.2.3-1砌塊和板材抗壓、劈拉強度標準值

強度等級

強度類別符號單位A2.5

A3.5A5.0

內墻外墻

2

抗壓強度fckN/㎜1.822.092.55(2.83)3.65(4.05)

2

劈拉強度ftkN/㎜0.360.410.41(0.45)0.44(0.49)

注:表中非括號中數值取變異系數為0.15,括號中數值取變異系數為0.10。

表3.2.3-2砌塊和板材抗壓、劈拉強度設計值

強度等級

強度類別符號單位A2.5

A3.5A5.0

內墻外墻

2

抗壓強度fcN/㎜1.301.491.822.61

2

劈拉強度ftN/㎜0.260.290.290.31

3.2.4砌塊和板材的彈性模量可按表3.2.4采用。

表3.2.4砌塊和板材的彈性模量

強度等級

項目符號單位

A2.5A3.5A5.0

2

彈性模量ECN/㎜170019002300

3.2.5砌塊和板材的熱物理性能計算參數應按表3.2.5釆用。圍護結構用保溫材

料熱物理性能計算參數及其導熱系數的修正系數、空氣間層熱阻應按現行國家標

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guī)范》GB50176的規(guī)定采用。圍護結構中砂加氣混凝土

導熱系數計算值應按下式計算:

λa·c=λa·aa

式中:λa·c—砂加氣混凝土導熱系數計算值;

λa—砂加氣混凝土熱系數;

aa—砂加氣混凝土導熱系數的修正系數。

8

表3.2.5砌塊和板材的熱物理性能計算參數

干密度等級B04B05B06B07

導熱系數λa[W/(m·K)]0.120.140.160.18

2

蓄熱系數Sa[W/(m·K)]1.912.312.713.10

注:圍護結構在正常使用條件下,砂加氣混凝土的導熱系數和蓄熱系數計算參數應按本表直

接采用。

3.2.6砂加氣混凝土的碳化系數不應小于0.85。

3.2.7砂加氣混凝土的軟化系數不應小于0.85。

3.2.8砌筑專用砂漿的性能指標應符合表3.2.8要求。

表3.2.8砂加氣混凝土砌體專用砂漿技術指標

項目薄層砌筑砂漿薄層抹灰砂漿試驗方法

折壓比—≥0.3GB/T17671

2h稠度損失率(%)≤30GB/T25181

保水性(%)99

JGJ/T70

凝結時間(h)3~9

拉伸粘結強度大于0.20或破壞在加

0.20JGJ/T70

平均值≥(MPa)氣混凝土內

砌體通縫抗剪強度

≥0.17—JGJ/T17

平均值(MPa)

收縮率(%)—≤0.15JGJ/T70

注:試驗基材為JC890要求的B06級蒸壓加氣混凝土

3.2.9界面劑應符合現行行業(yè)標準《混凝土界面處理劑》JC/T907Ⅱ型產品的技

術要求。

3.2.10選用耐堿玻璃纖維網布增強處理時,其性能指標應符合現行行業(yè)標準《耐

堿玻璃纖維網布》JC/T841的要求。

3.2.11砌塊和板材做飾面施工選用聚合物水泥抗裂砂漿時,其主要性能指標應

符合表3.2.11要求。

9

表3.2.11聚合物水泥抗裂砂漿性能指標

項目單位指標試驗方法

保水性%≥95JGJ/T70

與砌塊壓剪粘接強度(28d)MPa≥0.5JC890

與水泥拉伸粘結強度(28d)MPa≥0.5GB/T29906

與水泥浸水拉伸粘結強度

MPa≥0.3GB/T29906

(標養(yǎng)21d+泡水7d)

收縮值(28d)mm/m≤1.1JGJ/T70

可操作時間h≥1.5GB/T29906

3.2.12砌塊和板材外墻面做裝飾施工宜選用柔性膩子,其性能指標應符合現行行

業(yè)標準《建筑外墻用膩子》JG/T157的要求。

3.2.13砌塊和板材用作外墻時,應做飾面防護層,飾面涂料應具有防水透氣性。

3.2.14砌塊砌體配筋及混凝土構造柱和圈梁的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應按表

3.2.14采用。

表3.2.14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N/㎜2)

鋼筋牌號抗拉強度設計值fy

HPB300270

HRB400360

CRB600H430

3.2.15配筋板材中的鋼筋宜采用直徑為5mm~10mm高延性冷軋帶肋鋼筋

CRB600H。配筋板材的外觀質量要求、制作尺寸偏差及結構性能檢驗應符合現

行國家標準《蒸壓加氣混凝土板》GB/T15762的有關規(guī)定。

3.2.16防銹鋼筋與砂加氣混凝土間的粘結強度平均值不應小于1.0MPa。3.2.17

砌塊砌筑專用砂漿設計指標應按表3.2.17采用。

表3.2.17砌塊砌筑專用砂漿設計指標

序號項目單位M5.0

1抗壓強度MPa≥5.0

2粘結強度MPa≥0.40

3收縮值mm/m≤1.1

3.2.18板材各種節(jié)點水平承載力設計值應按表3.2.18采用。

10

表3.2.18板材各種節(jié)點承載力設計值限值

節(jié)點形式

板厚(mm)

鉤頭螺栓鋼管錨內置錨

1001.71.75.0

節(jié)點承載力1252.62.15.6

設計值(kN)1508.025.17.0

≥1759.025.5>7.0

3.2.19夾心墻用拉結件應符合現行行業(yè)標準《裝飾多孔磚夾心復合墻技術規(guī)程》

JGJ/T274的規(guī)定。

3.2.20用于后錨固的化學錨栓的錨固膠性能應符合現行行業(yè)標準《混凝土結構

工程用錨固膠》JG/T340的規(guī)定;后錨固的尼龍膨脹套管和尼龍材質的螺釘應

采用原生的聚酰胺制造,不得采用再生材料制品。

3.2.21機械錨栓及化學錨栓的螺桿宜為碳素鋼、合金鋼、不銹鋼或高耐腐不銹

鋼材料。碳素鋼和合金鋼錨栓、螺桿的性能等級應按所用鋼材的抗拉強度標準值

有fstk及屈強比fyk/fstk確定,相應的性能指標應按表3.2.21采用。

表3.2.21碳素鋼及合金鋼錨栓、螺桿的力學性能指標

性能等級4.64.85.65.86.88.8

抗拉強度標準值2400500600800

fstk(N/mm)

屈服強度標準值或2240320300400480640

fykfs,0.2k(N/mm)

伸長率22142010812

s(%)

3.2.22金屬錨栓應有可靠的防腐措施,其防腐蝕標準應高于被連接構件的防腐

蝕要求。碳素鋼、合金鋼機械錨栓表面應進行鍍鋅防腐處理,電鍍鋅層平均厚度

不應小于5m,熱浸鍍鋅平均厚度不應小于45m。在室外環(huán)境、常年潮濕的

室內環(huán)境、海邊、高酸堿度的大氣環(huán)境中應使用不銹鋼材質的錨栓,含氯離子

的環(huán)境中應使用高抗腐不銹鋼。

3.2.23機械錨栓和化學錨栓的防火等級不應低于被連接結構的防火等級,錨栓

應通過防火測試,測試報告內容應包含錨栓在不同耐火時限下的承載力。

11

3.2.24墻板拼縫所用的封堵材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防火封堵材料》GB23864

和《建筑用阻燃密封膠》GB/T24267的規(guī)定。

3.2.25密封膠條宜釆用三元乙丙橡膠、氯丁橡膠或硅橡膠制品,密封條應為擠

岀成型,橡膠塊應為壓模成型,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門窗、幕墻用密封

膠條》GB/T24498的規(guī)定。

3.2.26砌塊和板材應有產品質量證明書,其他各種輔助材料、配件、五金件等

應與板材配套供應,且應符合相關標準要求。

3.3砌體計算指標

3.3.1砌體及配筋構件容重(砌體含專用砂漿重量、配筋構件含鋼筋重量)宜按

砂加氣混凝土標準體積容重的1.4倍采用。

3.3.2當施工質量控制等級為B級時,砌筑砂漿齡期為28d的砂加氣混凝土砌塊

砌體抗壓強度設計值f、沿通縫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fv、砌體沿通縫彎曲抗拉強

度設計值ftm和砌體的彈性模量E,應分別按表3.3.2-1、3.3.2-2、3.3.2-3、

3.3.2-4確定,其他施工質量控制等級可按現行國家標準《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規(guī)

范》GB50924進行修正。

表3.3.2-1砌塊高度為250㎜的砌體抗壓強度設計值

砌塊強度等級

砂漿強度等級符號單位

A2.5A3.5A5.0

≥M5.0fN/㎜20.670.901.30

表3.3.2-2砌體沿通縫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砌塊強度等級

砂漿強度等級符號單位

A2.5A3.5A5.0

2

≥M5.0fVN/㎜0.100.100.10

12

表3.3.2-3砌體沿通縫彎曲抗拉強度設計值

砌塊強度等級

砂漿強度等級符號單位

A2.5A3.5A5.0

2

≥M5.0ftmN/㎜0.070.070.07

表3.3.2-4砌體彈性模量

砌塊強度級別

砂漿強度等級符號單位

A2.5A3.5A5.0

≥M5.0EN/㎜2170019002300

3.3.3砌塊和板材的泊松比應取0.20,線膨脹系數應取8×10-6/℃(溫度0℃~

100℃),砂加氣混凝土砌塊砌體的干燥收縮值應取0.2mm/m。

13

4建筑設計

4.1一般規(guī)定

4.1.1砌塊和板材不得在下列條件下使用:

1潮濕環(huán)境或長期受水浸泡;

2化學侵蝕環(huán)境;

3砌體表面溫度高于80℃的部位。

4.1.2砂加氣混凝土砌塊砌體結構房屋的建筑平面及豎向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當墻體需設置變形縫時,應做好墻面的蓋縫處理;

2墻體的厚度應滿足建筑節(jié)能、隔聲、防火等有關標準的要求;

3應在施工圖上詳細標注墻上預留孔洞、管線槽口以及門窗洞口、設備固定

點及后錨固等位置;

4門廳和樓梯間內,應安排好豎向水、暖、電管線用的管道以及各種表盒位

置;

5排水管道應明管安裝,不得嵌入墻體。

4.1.3砂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排塊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砌塊墻體與結構構件的關系應與其他專業(yè)相配合;

2門窗洞口的尺寸設計應滿足結構設計要求;

3豎向灰縫不應排在窗洞口下角部;

4夾心墻排塊應使外葉墻與內葉墻的灰縫處在同一水平高度;

5應考慮管線在墻體內的走向、位置及預埋件和木磚的布置等;

6砂加氣混凝土砌塊建筑模數,應與制品規(guī)格尺寸相協(xié)調。

4.1.4砂加氣混凝土制品墻體的防水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有防水要求的房間,墻面應做防水處理;內墻根部應做配筋混凝土坎梁,

坎梁高度不應小于200mm,坎梁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小于C20;

2外門、窗框與墻體之間以及伸出墻外的雨篷、開敞式陽臺、室外空調機擱

板、遮陽板、外樓梯根部及水平裝飾線腳等處,均應采取防水措施;

3防潮層宜設置在室外散水坡與室內地坪間的砌體內;

4密封膠的厚度宜為板拼縫寬度的1/2,且不應小于8mm。

14

4.1.5對于雙層條板隔墻,其單層條板的厚度不應小于75mm,雙層板前后應錯

縫,錯縫間距應大于或等于200mm。

4.1.6夾心墻外葉墻的控制縫間距宜為6m?8m,控制縫寬度宜為6mm?8mm,應

釆用密封膠填充(圖4.1.6)

圖4.1.6控制縫構造

1—構造柱;2—拉結件;3—外葉墻;4—連續(xù)保溫層;5—控制縫

4.2圍護結構節(jié)能設計

4.2.1不同建筑熱工設計氣候分區(qū)的節(jié)能建筑圍護結構保溫設計、隔熱設計和防

潮設計,除應符合本標準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

規(guī)范》GB50176的規(guī)定。

4.2.2不同建筑熱工設計氣候分區(qū)的蒸壓加氣混凝土導熱系數、蓄熱系數計算值

及砂加氣混凝土圍護結構當量導熱系數、蓄熱系數計算值參考現行標準《蒸壓加

氣混凝土制品應用技術標準》JGJ/T17。

4.2.3砂加氣混凝土制品外墻的傳熱阻R0、傳熱系數K值和熱惰性指標D值,

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guī)范》GB50176的規(guī)定計算。外墻的平

均傳熱系數Km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guī)范》GB50176的規(guī)定計

算。

4.2.4夾心墻節(jié)能設計應按所用材料及構造類別進行墻體的傳熱阻、傳熱系數及

15

熱惰性指標計算確定。

4.2.5嚴寒、寒冷地區(qū)的砂加氣混凝土外墻的熱橋部位應進行保溫處理,并應按

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guī)范》GB50176的要求進行內表面結露驗算。

4.3構造設計

4.3.1節(jié)能建筑外墻可采用砂加氣混凝土砌塊單一材料保溫墻體、外保溫復合墻

體、夾心保溫墻體和內保溫墻體。夾心保溫墻體的設計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

符合現行行業(yè)標準《裝飾多孔磚夾心復合墻技術規(guī)程》JGJ/T274的規(guī)定。

4.3.2嚴寒及寒冷地區(qū)宜采用透氣性無機保溫裝飾一體化板。

4.3.3當釆用砂加氣混凝土制品與密實墻體材料作為復合墻體的保溫、隔熱層

時,砂加氣混凝土制品應布置在水蒸氣排出的一側。

4.3.4建筑節(jié)能構造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墻體設計除應滿足建筑節(jié)能設計外,尚應滿足建筑裝飾、管線埋設及安裝

和維修的要求;

2當砂加氣混凝土制品為單一材料墻體飾面層時,應選用柔性、防水及透氣

性材料或做透氣性構造處理;

3當釆用夾心墻時,所敷設的保溫層應可靠固定在內葉墻上,在采暖地區(qū)保

溫層與外葉墻間應設置空氣間層,其厚度宜為20mm;外葉墻應在每層墻體底部、

門窗洞口過梁上、不等高房屋屋面交接處等部位設置排濕孔;

4當外墻內側結構層為砂加氣混凝土制品、外側有密實保護層的內保溫多層

墻體時,應進行內部冷凝受潮驗算;當砂加氣混凝土濕度增量超過現行國家標準

《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guī)范》GB50176規(guī)定的允許重量濕度增量指標時,應設置

隔氣層或外墻排濕構造;

5嚴寒及寒冷地區(qū)外墻宜采用砂加氣混凝土配筋過梁及斷橋式混凝土窗臺

板。

4.3.5墻體變形縫應采取保溫措施,變形縫兩側墻的內表面溫度不應低于露點溫

度。

4.3.6門窗洞口宜采用砂加氣混凝土配筋過梁。

4.3.7嚴寒、寒冷、夏熱冬冷、溫和地區(qū)的外窗(門)框與墻體之間,連接處應

采取保溫和密封構造,應采用防潮型高效保溫材料填塞,不得采用普通砂漿補縫。

16

5構造設計

5.1設計原則

5.1.1砂加氣混凝土砌塊砌體結構設計應采用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tài)設

計方法,用可靠指標度量結構構件的可靠度,應釆用分項系數的設計表達式進行

計算,并應滿足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的要求。

5.1.2砂加氣混凝土構件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設計時,應滿足下式要求:

1

0SR(5.1.2)

RA

式中:0結構重要性系數;對安全等級為一級、二級、三級的結構構件分別取

不小于1.1、1.0、0.9;

S-荷載組合的效應設計值,分別表示構件的軸向力設計值N、剪力設計

值V或彎矩設計值M等;

R-結構構件的抗力函數;

-砂加氣混凝土構件的承載力調整系數,可取1.33。

RA

5.1.3填充墻、隔墻應分別釆取措施與周邊主體結構構件可靠連接,連接構造和

嵌縫材料應能滿足傳力、變形、耐久和防護要求。

5.1.4砂加氣混凝土砌塊砌體結構和受彎構件的設計使用年限應按現行國家標

準《建筑結構可靠性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50068執(zhí)行。

5.1.5砂加氣混凝土墻板與主體結構應有可靠的連接,應能適應主體結構不同方

向的層間位移,應具有滿足層間變位的變形能力,鋼結構和混凝土結構層間位移

角分別不應小于1/250和1/500。

5.1.6砂加氣混凝土受彎板材應根據岀釜受力工況進行承載力驗算,板自重荷載

的分項系數應取1.3,并應乘以動力系數1.5。

5.2砌體設計一般規(guī)定

5.2.1砂加氣混凝土砌塊自承重墻體宜采用3mm薄灰縫砌體。

5.2.2梁端下應設有剛性混凝土墊塊或圈梁。

17

5.2.3夾心墻體應按非組合作用進行夾心墻設計。自承重夾心墻的內外葉墻均應

為自承重墻。

5.2.4多層及高層建筑的夾心墻,其外葉墻應由每層主體結構構件托挑,外露托

挑構件應采取外保溫措施。

5.3砌體構件承載力計算

5.3.1自承重填充墻應滿足穩(wěn)定要求,并應計入水平風荷載及地震作用的影響。

地震作用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中非結構構件的規(guī)

定計算。自承重砌體墻上的作用,應包括墻體自重、附加在墻體上附著物的重量、

風荷載及地震作用。

5.3.2垂直于自承重墻平面外的風荷載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自承重墻的風荷載標準值應按下式計算:

kgzsz0(5.3.2-1)

2

式中:k—垂直于自承重墻面的風荷載標準值(kN/m);

gz—高度z處的陣風系數;

s—風荷載體型系數;

z—風壓高度變化系數;

2

0—基本風壓(kN/m)。

2自承重墻的風荷載設計值應按下式計算:

1QK(5.3.2-2)

式中:Q—風荷載分項系數,取1.5;

1—自承重砌體墻系數,取0.90。

5.3.3自承重墻風荷載作用下的平面外受彎承載力可按下式計算:

MN

f(5.3.3)

NAtm

式中:M—風荷載組合時計算截面的彎矩設計值(N·mm),按墻的支座條件進行計

算,當為四邊簡支雙向板時,其彎矩系數見本標準附錄B;

18

N—計算截面的軸向力設計值(N);

W—墻計算截面的抵抗矩(mm3);

A—墻計算截面的有效面積(mm2);

2

ftm—砌體沿通縫彎曲抗拉強度設計值(N/mm),按本標準表3.3.2-3采用。

5.3.4自承重墻體自身重力產生的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應按下式計算:

gEhk12maxgk(5.3.4-1)

自承重墻體自身重量產生的平面外水平地震作用設計值應按下式計算:

gEhEhgEhk(5.3.4-2)

2

式中:gEhk—自承重墻平面外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N/mm);

—非結構構件功能系數,對自承重墻取1.0;

—非結構構件類別系數,對自承重墻取1.0;

1—狀態(tài)系數,對女兒墻取2.0,對柔性連接自承重墻取1.2,其他取1.0;

2—位置系數,建筑的頂點宜取2.0,底部宜取1.0,沿高度線性分布;

max—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多遇地震取值;

2

gk—自承重墻單位墻的重力荷載標準值(N/mm);

2

gEh—自承重墻平面外水平地震作用設計值(N/mm);

Eh—水平地震作用分項系數,取1.3。

5.3.5填充墻應根據邊界支承條件進行抗震計算。

5.3.6當抗震設防區(qū)砂加氣混凝土砌塊女兒墻或陽臺欄板等無筋砌體懸臂構件

的高厚比Hh大于表5.3.6限值時,應進行抗震承載力驗算。

表5.3.6抗震設防地區(qū)自承重砌體懸臂墻高厚比限值

Hhmax

設防烈度6度7度8度9度

19

Hhmax8.06.04.02.0

5.4板材設計計算

5.4.1配筋板材受彎承載力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配筋受彎板材構件的正截面承載力(圖5.4.1)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5.4.1配筋板材受彎構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簡圖

M0.75fcbxh0x/2(5.4.1-1)

受壓區(qū)高度可按下列公式確定:

fcbxfyAs(5.4.1-2)

并應符合下式條件:

x0.5h0(5.4.1-3)

單側受拉鋼筋的最大配筋率max為:

fc

max0.5100%(5.4.1-4)

fy

式中:M—彎矩設計值(N·mm);

2

fc—砂加氣混凝土抗壓強度設計值(N/mm);

b—板材截面寬度(mm);

h0—截面有效高度(圖中α為受拉鋼筋合力點到板底的距離)(mm);

x—砂加氣混凝土受壓區(qū)的高度(mm);

2

fy—縱向受拉鋼筋的強度設計值(N/mm);

20

A

s—縱向受拉鋼筋的截面面積(mm2)。

2配筋板材受彎構件的受剪截面應符合下列條件:

V0.45ftbh0(5.4.1-5)

式中:V—剪力設計值(N);

2

ft—砂加氣混凝土劈拉強度設計值(N/mm)。

如不能滿足公式(5.2.2-5)的要求,應增大板材的厚度。

5.4.2砂加氣混凝土受彎板材裂縫控制應按荷載標準組合計算,構件截面邊緣的

拉應力不應大于砂加氣混凝土劈拉強度標準值。

5.4.3配筋板材受彎構件的剛度可按下列規(guī)定計算:

1配筋板材受彎構件在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下的撓度應按荷載的準永久組合

并考慮荷載長期作用影響的剛度B,用結構力學的方法計算。其最大撓度計算值

不應超過l0/200(l0為板材受彎計算跨度);

2配筋板材受彎構件在荷載效應準永久組合下的短期剛度BS,可按下式計

算:

BS0.85EcI0(5.4.3-1)

2

式中:Ec—砂加氣混凝土的彈性模量(N/mm);

4

I0—換算截面的慣性矩(mm)。

3當考慮荷載長期作用的影響時,配筋板材受彎構件的剛度B可按下式計算:

B

Bs(5.4.3-2)

—考慮荷載長期作用對撓度增大的影響系數,一般情況下可取2.0。

5.4.4外墻板應進行風荷載及抗震承載力驗算。

5.4.5外墻板與主體結構連接件承載力設計的安全等級應提高一級。

5.4.6外墻板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應保持其整體穩(wěn)定及與主體結構連接的可靠性。

5.5構造設計

Ⅰ一般規(guī)定

5.5.1砌塊墻體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21

1墻體的高厚比應滿足下列要求:

H

0(5.5.1-1)

h12

式中:H0—墻體的計算高度(mm):當S≤H時,H0=0.6S;當H<S≤2H時,

H0=0.4S+0.2H;當S>2H時,H0=1.0H;當墻體上端為自由端時,H0=2H;其中H為

墻體高度,S為相鄰橫墻間距;

h—墻體厚度(mm);

1—非承重墻體的允許高厚比的修正系數,取μ1=1.3;

2—有門窗洞口的墻體允許高厚比的修正系數,按第5.5.1條第3

款計算;

—墻體的允許高厚比,取=26。

2帶構造柱墻體的高厚比應按下式驗算:

H

0(5.5.1-2)

h12c

b

=1+1.5c(5.5.1-3)

cl

式中:c—允許高厚比的提高系數(mm);

bc—構造柱沿墻體長度方向的寬度(mm);

bbbb

l—構造柱間距;c>0.25時,c取0.25;c<0.05時,c取0。

llll

注:考慮構造柱有利作用的高厚比驗算不適用于施工階段。當確定墻體的計算高度時,S

應取相鄰構造柱間的距離。設有鋼筋混凝土圈梁的構造柱墻體,當b/s≥1/30時,圈梁可視

為構造柱間墻體的不動鉸支點(b為圈梁寬度)。如不允許增加圈梁寬度,可按墻體平面外

等剛度原則增加圈梁高度,以滿足構造柱間墻體的不動鉸支點的要求。

3對有門窗洞口的墻體,允許高厚比的修正系數μ2應按下式進行計算:

2=1-0.4bs/s(5.5.1-4)

式中:bs—在寬度S范圍內的門窗洞口寬度(m);

s—相鄰橫墻之間的距離(m)。

22

當按5.5.1-4算的2值小于0.7時,應采用0.7。

4門窗洞口寬度大于1800mm或安裝重型門時,洞口兩側需增設鋼筋混凝土

門柱。

5.5.2墻體的基本抗震構造措施應符合下列要求:

1墻體與混凝土柱宜采用柔性連接,墻體頂部在梁或樓板下宜作柔性連接且

應有卡固措施;

2當墻體與混凝土柱未采用柔性連接時,墻體應沿柱全高每隔500mm~

600mm設2φ6拉結筋。拉結筋伸入墻內的長度,當抗震設防烈度為6、7度時宜

沿墻全長貫通,8度時應沿墻全長貫通;

3與豎向構件無水平拉結的墻體、墻體長度超過層高2倍或墻體長度超過

5m時,應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

4墻體高度超過4m時,宜在墻高二分之一處設置與柱子相連接且沿墻體貫

通的鋼筋混凝土水平連系梁;

5樓梯間和人流通道周邊的填充墻,尚應采用鋼絲網砂漿面層加強;

6墻體的窄小墻肢、懸臂墻體,宜在墻體端頭增設構造柱,確保墻體穩(wěn)定性;

7砌體女兒墻應設構造柱,其間距不應大于3m,當抗震設防為6度、7度時,

宜沿墻高每兩皮砌塊配置2根直徑5mm拉結鋼筋,當抗震設防裂度為8度、9度

時宜沿墻高每皮砌塊配置2根直徑5mm拉結鋼筋,拉結鋼筋應與構造柱錨固。女

兒墻墻頂部應設高度不小于200mm、配置2根直徑5mm縱向鋼筋的壓頂梁,且壓

頂梁與構造柱整體現澆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

5.5.3以砌塊作為高層建筑的外墻材料或在特殊水平荷載作用下,應視單體工程

的具體情況,采用加強構造措施來防止平面外失穩(wěn)。

Ⅱ自承重填充墻

5.5.4自承重填充墻的布置,不應使主體結構層內或上下層間的剛度形成突變,

當非均勻布置時,應計入質量及剛度的差異對主體結構抗震不利的影響。

5.5.5自承重填充墻的連接構造應滿足傳力、變形、耐久及防護要求。應沿墻高

每600mm或三皮砌塊高度的灰縫配置2根直徑不小于5mm的通長鋼筋。填充墻與

主體結構之間設置縫的寬度應為允許層間位移,且不應小于20mm,縫隙宜釆

用柔性嵌縫材料填實。

23

5.5.6砌塊自承重墻體宜采用薄灰縫砌筑及薄抹灰飾面。

5.5.7當填充墻與主體結構釆用柔性連接時,端部應設置構造柱,柱間距不宜大

于20倍墻厚,且不應大于4m,柱寬度不應小于100mm。填充墻兩端宜卡入固定在

主體結構的卡口鐵件內(圖5.5.7),卡口鐵件的豎向間距不宜大于600mm。

圖5.5.7墻與主體結構拉結構造

1—柱;2—砂加氣混凝土砌塊;3—卡口鐵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