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5屆新高考語文精準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考點梳理及訓(xùn)練考點梳理一、字認識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讀音和意思,牢記課文注釋中所指出的通假字。辨析字的古今義,一要注意古今字義的差別,積累所學(xué)課文中的古今異義字;二要注意不要把連在一起的兩個文言文中的字誤認為是現(xiàn)代漢語的詞語。要根據(jù)上下文和文章內(nèi)容來理解字的意思。在學(xué)習(xí)時,應(yīng)對一字多義現(xiàn)象及時總結(jié)、歸納,并牢記例句。二、詞在古代漢語中,有些詞并不表示原本的意思,而是充當(dāng)了其他詞類,或用法比較特殊。這些詞的意思需要我們注意,并且記憶。三、了解文言文中常見的句式及其特點,掌握文言文中有別于現(xiàn)代漢語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閱讀所必需的能力。四、篇1.
翻譯文章文言文翻譯,首先要忠于原文,其次語句要通順,表意要明確。要做到翻譯準確、通順,我們平時就要多學(xué)多練。2.
理解內(nèi)容我們通過分析字、詞、句的意思,再結(jié)合注釋,就可以理解文章內(nèi)容。3.
體會情感和道理理解了文章內(nèi)容,有助于我們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明確文章蘊含的道理。字詞考查點一、考查形式多以選擇、簡答的形式考查。一般考查實詞、虛詞、文言斷句、古代文化常識、篩選概括信息、翻譯等。二、知識講解(一)五類??紝嵲~1.通假字所謂通假,就是兩字通用或這個字借用為那個字。它的分類如下:(1)通用字:兩個讀音相同或相近、意義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寫這個,也可以寫那個。例:《燭之武退秦師》中“失其所與,不知”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這兩個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現(xiàn)代一般認為“知”通“智”。假借字:兩個讀音相同或相近、意義毫不相干的字,古(2)代有時也可以借代。例:《鴻門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的“蚤”,本義是跳蚤,因為它和“早”的讀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義?!霸纭笔潜咀郑霸椤笔羌俳枇x,“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古今字:一個漢字(古字)原有幾個意義,后為區(qū)別,(3)另造一個新字(今字)來表示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意義。例:《師說》中“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的“受”字是古字,“授”是今字。一詞多義一詞多義現(xiàn)象在文言文中相當(dāng)普遍。把握一詞2.多義,要注意了解詞的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和假借義。詞的本義,就是詞的本來意義,即詞產(chǎn)生時的最初的根本的意義。如“道”的本義是“路途、道路”。詞的引申義,就是詞由本義派生出的與本義相關(guān)的其他意義。如“道”的引申義為“方向、方法、道理”。詞的比喻義,就是詞建立在比喻基礎(chǔ)上所產(chǎn)生的意義。如“爪牙”的本義是“鳥獸的爪子和牙齒”,比喻義是“得力的幫手或武士”,現(xiàn)在屬貶義詞。古今異義古今異義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義和用法不同3.的詞語。這種意義和用法的差異是在語言的演變過程中形成的,大致包括詞意擴大、詞意縮小、詞意轉(zhuǎn)移、詞意強化、感情色彩變化幾種。詞義擴大:古義的范圍小于今義。如“中國”,古義指(1)“中原地區(qū)”,今義指“整個中國”。(2)詞義縮?。汗帕x的范圍大于今義,今義一般包含在古義之中。如“谷”,古義是糧食作物的總稱,故有“五谷”“百谷”之說;今義在北方專指“小米”,在南方專指“稻谷”。詞義轉(zhuǎn)移:詞義由表示甲事物變?yōu)楸硎疽沂挛?。如?)“孫子臏腳”的“腳”,古義指“小腿”,今義專指“足”。詞義弱化:同樣的詞語,在古代表示的語義較強,現(xiàn)(4)在表示的語義較弱。如“羞”,古義是“羞愧,感到恥辱”,今義是“害羞,不好意思”。詞義強化:同樣的詞語,在古代表示的語義較弱,現(xiàn)(5)在表示的語義較強。如“宣言”,古義是“揚言”,今義是“宣告、聲明”。(6)感情色彩變化:詞語在使用過程中,感情色彩發(fā)生了變化。如“逢迎”,古義是“迎接”,中性詞;今義是“迎合”,貶義詞。偏義復(fù)詞偏義復(fù)詞是指由兩個意義相近或相對的語素構(gòu)4.成,而詞義卻偏在其中一個語素上,另外一個語素只起陪襯作用。如《鴻門宴》中“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的“出入”,翻譯的時候詞義偏在“入”。詞類活用詞類活用指在古漢語中某些實詞(主要是名5.詞、動詞、形容詞,也有少量數(shù)詞)的特殊用法。這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改變了詞性和用法,有了新的意義。(1)名詞的活用名詞作狀語:“日扳仲永謁于邑人”中“日”是名詞作狀語,“每天”的意思。名詞作動詞:“沛公軍霸上”中“軍”是名詞作動詞,“駐扎、駐軍”的意思。名詞的使動用法:“既東封鄭”中“封”是名詞的使動用法,“使……成為邊境”的意思。名詞的意動用法:“越國以鄙遠”中“鄙”是名詞的意動用法,“把……作為邊境”的意思。動詞的活用動詞活用為名詞:“蓋失強援”中“援”是(2)動詞活用為名詞,“援助者”的意思。動詞的使動用法:“項伯殺人,臣活之”中“活”是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活”的意思。動詞的為動用法:“等死,死國可乎”中“死”是動詞的為動用法,“為……死”的意思。形容詞的活用: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四美具,二難(3)并”中“美”和“難”都是形容詞活用為名詞,意思分別為“美好的事物”和“難得的賢主和嘉賓”。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火尚足以明也”中“明”為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照明”的意思。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中“綠”為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變綠”的意思。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美”為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美麗”的意思。數(shù)詞的活用:數(shù)詞活用為名詞:“其一犬坐于前”中(4)“一”為數(shù)詞活用為名詞,“一匹狼”的意思。數(shù)詞活用為動詞:“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中“貳”為數(shù)詞活用為動詞,“從屬二主”的意思。數(shù)詞活用為形容詞:“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中“一”為數(shù)詞活用為形容詞,“全、滿”的意思。文言虛詞文言虛詞包括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二)詞、嘆詞,常見文言虛詞
18個。(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實在的意義的詞。主要的作用是組合語言單位。虛詞種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象聲詞、代詞七類。18個文言虛詞為:于、與、焉、何、其、若、因、為、所、以、則、而、且、乃、之、乎、者、也。方法點撥一、文言實詞“推斷
7法”1.字形推斷法漢字雖歷經(jīng)演變,但表意的功能并沒有喪失,因此,通過對字形結(jié)構(gòu)(主要是象形字、會意字和形聲字)的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推知字的意義。如“天”與五谷有關(guān),“貝”與金錢有關(guān),“皿”與器皿有關(guān),“系”與捆綁有關(guān),“纟”與絲織品有關(guān)。2.成語推斷法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因此我們可以根據(jù)成語的意義、用法,推斷文言實詞的含義。3.聯(lián)想推斷法很多實詞的意義都能在所學(xué)課文中找到印證。因此,我們要善于聯(lián)系課內(nèi)所學(xué)實詞的含義,排斷試題中的實詞含義。4.語法推斷法句子的結(jié)構(gòu)是固定的,組合也是有規(guī)律的。詞在句中所處的語法位置,為我們推斷詞義提供了依據(jù)。主語、賓語一般由名詞、代詞充當(dāng),謂語大多由動詞、形容詞充當(dāng),狀語大多由副詞充當(dāng)。5.語境推斷法利用語境(句內(nèi)語境和句外語境)來推斷實詞的含義,這是最主要的推斷方法。6.結(jié)構(gòu)推斷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對偶句、并列句對舉的語言現(xiàn)象很多。在對舉句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詞義相近、相反或相對,因此,通過對已知詞語的詞義、詞性進行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詞語的詞義、詞性。7.通假推斷法當(dāng)?shù)揭粋€句子中某字的本義、引申義都講不通時,便可以從通假字角度考。然后根據(jù)通字與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點推知本字。二、文言虛詞“推斷
7法”語境推斷法虛詞通常有多種用法,因此要確定其具體意1.義和用法,必須結(jié)合具體的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題。語法推斷法這種方法是根據(jù)詞語在句子中所作的句子成2.分來推斷,不同的句子成分決定了詞語的詞性和用法。標(biāo)志推斷法一些特殊文言句式是以某些虛詞為標(biāo)志的,3.如表被動的“見”“于”“為”“為所”,表示賓語前置的“之”“是”;含有虛詞的固定格式“是以”“無以”“有所”等。4.句位推斷法一些虛詞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同作用。如“其”,在句首一般作代詞(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還常作語氣副詞,表反問或揣測(其李將軍之謂也);在句中動詞后一般是代詞(秦王恐其破璧);在名(代)詞后一般是語氣副詞,表期望、祈使語氣(爾其無忘乃父之志)。5.對稱推斷法語言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對應(yīng)位置上詞語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從句中熟悉的虛詞的用法,推斷對應(yīng)位置的虛詞的用法。如“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赤壁賦》)中“以”和“而”處于對應(yīng)位置,“而”是表并列的連詞,由此可推斷“以”也是表并列的連詞。句意推斷法根據(jù)句子的大意推斷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6.和用法。如“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勸學(xué)》)一句的大意是“堆積上石成為高山,風(fēng)雨(就會)在這里興起”,由此確定“焉”是兼詞“于之”“于此”,“興焉”即“在這里興起”。7.詞性推斷法有些文言虛詞的詞性不一樣,用法也不一樣。如《蘭亭集序》中的“及其所之既倦”和“不能不以之興懷”兩句,前一個之”是動詞(往、到達);后一個“之”是代詞(代指“向之所欣……已為陳跡”),通過詞性即可推斷二者不一樣。三、文言斷句八法名詞斷句法(一)通讀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國家名、官職名等。這些名詞常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然后考慮:什么人,辦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結(jié)果等。(找動詞)文言句式中,主謂結(jié)構(gòu)居多,但主語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關(guān)鍵是抓住動詞,以動詞為中心,找前后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確定主干,從而斷開句子。人稱代詞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1.等詞,代說話或?qū)懳恼碌娜?,即今之所謂第一人稱代詞。其中“我”字,不僅各時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現(xiàn)在。其余的在現(xiàn)代漢語中都不用了。爾、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閣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話人,是第二人稱代詞,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你”“您”。其中“閣下”“陛下”有外交用語中還用。之、其、彼,代談話或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稱代詞,今作“他”或“它”,不僅代人,還可以代事代物?!盎颉毕喈?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有的人”“有時”;“莫”,相當(dāng)于“沒有誰”,是無定指的代詞;“相”作互指代詞,相當(dāng)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與“相”的偏指現(xiàn)象極相似的還有“見”字,多代“我”,即《辭源》所謂“表示他人行為及于己”。疑問代詞——文言的疑問代詞,問人的有2.“誰”“孰”“何”;“何”也問事。問事的還有“奚”“胡”“曷”“惡”“安”“焉”等。指示代詞——文言常見的指示代詞有3.“此”“是”“斯”“茲”“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稱代詞外,還常作指示代詞。我們把這一步工作總結(jié)為標(biāo)名(代)詞,定主賓。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現(xiàn)時往往用全稱,以后再出現(xiàn)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戰(zhàn)》中,“初,魯肅聞劉表卒”,先用全稱,以下“肅徑迎之”“肅宣權(quán)旨”就不再提姓了。虛詞斷句法(二)文言文中常見放在句首的發(fā)語詞有:夫、蓋、焉、惟、1.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語氣詞有:也、矣、乎、哉、與(歟)、2.焉、耶(邪)等等。以、于、為、則、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們的前后一3.般就不斷句。(“而”表轉(zhuǎn)折而且后面為一個比較長和完整的句子時,“而”字前面要斷開)4.有些復(fù)音虛詞大體上都位于一句話的開頭,這些詞前一般要斷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雖然、至于、是故、向使、縱使等等。5.疑問語氣詞: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與、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詞或固定結(jié)構(gòu)之后,一般可構(gòu)成疑問句,只要貫通上下文意,就可斷句。6.復(fù)句中的關(guān)聯(lián)詞:雖、雖然、縱、縱使、向使、假使、茍、故、是故、則、然則、或、況、而況、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豈、豈非,在它們的前面一般要斷開。對話標(biāo)志斷句法文言文中對話、引文常常用(三)“曰”“云”為標(biāo)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出現(xiàn)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根據(jù)上下文判斷對話雙方,來斷句。語序句式斷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對文言文(四)句讀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判斷句、被動句、疑問句等特殊句式?!啊?,……1.也”是典型判斷句式;“不亦……乎”“孰與……乎”“其……乎”“安……哉”“何……為”等反問句式;“為……所……”“受……于……”“見……于……”等被動句式;倒裝句的語序最值得注意。2.3.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如……何”“況……乎”“何(以)……為”等固定句式。修辭方法斷句法文言文也是講究修辭的,頂真、排(五)比、對偶、對稱、反復(fù)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點。利用這兩大特點,我們就可以比較好地斷句??偡株P(guān)系斷句法依據(jù)總分關(guān)系可以比較方便地進行斷(六)句。再回首,細檢驗題目做完后,通讀一遍,用語法分析(七)或憑借語感,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基本要求,來檢驗斷句是否正確合理。文言斷句的基本要求,即應(yīng)該做到點斷后的字句都能講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講不通,那就可能有斷句錯誤的地方;做到點斷后的每一句話的內(nèi)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邏輯。如果內(nèi)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點錯。(八)重平時,需勤練打牢基礎(chǔ)看課本,培養(yǎng)語感讀經(jīng)典;操千曲,觀千劍,斷句也要常實踐。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階梯,有了它還不能確保走進科學(xué)的殿堂,因為進入本身是需要行動的,也就是需要自身的能力。能力從何而來?以課本為本,掌握實詞、虛詞、句法、詞法,培養(yǎng)扎實的文言功底;熟讀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養(yǎng)語感。此外,就像古人說的“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要適當(dāng)做一些專題練習(xí)。這樣,正確斷句的能力就會在閱讀中形成,在實踐中成熟,在運用中提高。四、分析綜合題(選擇題)答題技巧設(shè)誤類型(一)時序錯亂。在概括傳記有關(guān)人物的典型事件時,常把時1.間順序故意顛倒,從而造成敘述混亂。張冠李戴。即把乙人物所做之事、所說之話“嫁接”到2.甲人物身上;或?qū)⒓椎挠^點態(tài)度說成是乙的觀點態(tài)度,東拉西扯,混亂不清。因果混亂。將毫無因果關(guān)系的人物、事物、事件強加因3.果關(guān)系,或者將原有的因果關(guān)系顛倒。曲解文意。即曲解個別字詞句的含義,或者故意忽略關(guān)4.鍵詞語,致使轉(zhuǎn)述背離原文。以偏概全。將原文對某一方面的判斷擴大成整體的判5.?dāng)?,故意擴大判斷對象的范圍。無中生有。憑空捏造原文未提及的人物、事件或觀點等6.信息,致使選項的分析概括于文無據(jù)。地點不合。指將不同空間的事糅合起來表述,故意在地7.點方面顛倒關(guān)系。解題關(guān)鍵點(二)準確定位信息區(qū)間分析綜合題,通常按照文本內(nèi)容的先1.后順序設(shè)置選項。因此解答時,考生應(yīng)依照選項內(nèi)容,篩選出與選項相對應(yīng)的語段或語句,鎖定比對區(qū)間。2.從七大角度思考比對比對就是把選項與原文進行細致地比對、分析,從中發(fā)現(xiàn)選項與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進而找出選項的干擾之處。比對的內(nèi)容一般包括比對人物、時間、地點、關(guān)鍵詞語、添加內(nèi)容、因果關(guān)系、增刪的范圍詞或程度詞及其他類的詞語等。比對的七大角度:人物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做(1)的不同事,產(chǎn)生的不同結(jié)果,防止張冠李戴、顛人物倒事實。辨析時應(yīng)重點抓住“是誰,在何時何地,說過什么話,做過什么事”,尤其要看主語、謂語與原文是否一致。時間命題者故意將事情發(fā)生的時間順序顛倒、搞錯。(2)分析時特別注意選項中的時間詞語,并與原文比對,理清人物在何時做了某事,識破“時間錯誤”的陷阱。(3)地點比對選項中人物行為、事件發(fā)生的地點與原文是否一致,防止地點概括錯誤。關(guān)鍵詞語命題者故意曲解文中某一關(guān)鍵詞語的意義,(4)從而制造干擾項干擾考生,這種方式是命題的主要陷阱。因為故意曲解的詞語往往起關(guān)鍵作用,且不易把握,故要認真、細心比對。添加內(nèi)容比對選項中是否被命題者故意添加原材料中(5)未涉及的內(nèi)容,防止無中生有或于文無據(jù)。(6)因果關(guān)系比對命題人是否將原因說成結(jié)果,或?qū)⒔Y(jié)果說成原因,或給句子間施加因果關(guān)系,防止因果倒置或強加因果。(7)增刪的范圍詞或程度詞比對一些增刪的表范圍或程度及其他類的詞語,看看有無以偏概全或歸納不完整等陷阱。五、分析綜合題(簡答題)六大命題角度(一)概括特點:從命題實際來看,可分為人物形象特點和事1.物形象特點。概括主要情節(jié):情節(jié)是作品展示人物性格、表現(xiàn)人物相2.互關(guān)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發(fā)展過程。就文言文而言,要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礎(chǔ)上準確厘清相關(guān)人物在不同時段(或任職的不同時期)依次做了哪些事情,要按照題干的指向概括相關(guān)情節(jié)。概括情感態(tài)度:情感態(tài)度是對所述事件或所說道理進行3.綜合的判斷和推理,它是文言文整體閱讀的重點、難點。文言文中作者情感態(tài)度的表述常常借助文言虛詞來表達,如“耳、耶、焉、豈”等語氣詞,或批評或贊賞或置疑,考生要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用心揣摩。探尋事件原因:原因與結(jié)果是無法割裂的。任何事物只4.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原因。原因是造成某種結(jié)果或引起另一事情發(fā)生的條件。就文言文中某一現(xiàn)象或結(jié)果要求考生結(jié)合文本追溯原因幾乎適用于所有類型的文言文本,應(yīng)引起重視。提煉作者觀點:對于議論類文言文而言,作者往往圍繞5.一個中心來展開內(nèi)容或闡發(fā)觀點。因而閱讀時,把握文本的中心內(nèi)容是理解作者觀點和態(tài)度的關(guān)鍵。探究寫作目的:寫作目的是文章寫作的出發(fā)點,即作者6.通過寫作活動以實現(xiàn)文章的社會價值。這種題型多見于帶有議論色彩的闡釋類文言文本。答題三步驟第一步:審設(shè)問,明方向(二)認真審讀題干,抓住關(guān)鍵詞,明確提問方向,閱讀文本及組織答案時始終扣住關(guān)鍵詞,使思考和答案緊緊圍繞提問方向,避免答非所問。比如
2015年江蘇卷“歐陽發(fā)在治學(xué)方面有哪些特點?請簡要概括”。關(guān)鍵詞是“治學(xué)方面”“哪些特點”“簡要概括”,找出了關(guān)鍵詞,也就找出了提問方向及答題注意點,就是“簡要概括治學(xué)特點”。第二步:讀文本,定區(qū)間明確提問方向之后,就要扣住文本,找準答題的區(qū)間。有的題目給出答題的區(qū)間,有的沒有給出,考生就要扣住文本鎖定區(qū)間,它可能是某一段,也可能分布在某幾段。無論是某段還是某幾段,都要找準,不要遺漏。第三步:用技巧,組答案在確定答案的要點時,可依據(jù)賦分猜測有幾個要點,比如賦分4分,答案要點一般為
2個或
4個;賦分
3分,答案要點一般為
3個。在組織答案時,可采取以下兩種方法:摘錄法這是選摘原文詞句作答的一種方法。解題時應(yīng)抓1.住與答案有關(guān)的關(guān)鍵語句,如觀點句或抒情議論句。如果吻合題意,可直接摘錄;如只出現(xiàn)關(guān)鍵詞,那還需要考生去改寫。如題目要求用自己的話概括的,文中的重要句子就必須翻譯。2.句意(層意)提取法需要概括的內(nèi)容在文章或文段中并無明顯的中心句,考生要通過閱讀文章,自己去感受、體會、把握和提煉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一方法的關(guān)鍵點在于根據(jù)句意或?qū)右馓釤挸鲞@一層或這一句的內(nèi)涵與本質(zhì)的東西,答題時一定要按關(guān)鍵點作答。六、文言文翻譯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一)和意譯兩種。所謂直譯,是指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yīng)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所謂意譯,則是根據(jù)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xiàn)代語言的表達習(xí)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這兩種翻譯方法當(dāng)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diào)、變“留”:就是保(二)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嬰”“晏子”等不用翻譯?!皠h”,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例如:“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的“焉”是語氣助詞,可不譯,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討沒趣。”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人琴俱亡》)中的“而”是連詞,可不譯,整句意思是“子猷與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薄把a”,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如《桃花源記》中“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一詞是“妻子、兒女”的意思;(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語時了不悲”,翻譯為:(子猷)說話時候完全不悲傷?!皳Q”,就是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罢{(diào)”就是調(diào)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diào)整為現(xiàn)代漢語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聞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裝,賓語前置句,意思是“為什么”。“變”,就是變通。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chǔ)上,活譯有關(guān)文字。“子猷問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對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古文翻譯口訣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題,搜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照顧前文,聯(lián)系后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lián)系緊密。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號,表示增益。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吾”“余”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guī)律。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譯完之后,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句子流暢,再行擱筆。強化訓(xùn)練(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
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禮》云:“欲不可縱,志不可滿?!保ㄖ行恼擖c)宇宙可臻其極(大),情性不知其窮,唯在少欲知足,為立涯限(限制)爾。先祖靖侯戒子侄曰:“汝家書生門戶,世無富貴;自今仕宦不可過二千石,婚姻勿貪勢家?!蔽峤K身服膺(1.心
2.承受),以為名言也。+中心論點
舉例論證
我個人的觀點態(tài)度+天地鬼神之道,皆惡(厭惡)滿盈(驕傲自滿的樣子)。謙虛沖損,可以免害(禍患)。人生衣趣(意圖,目的)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饑乏耳。形?。ㄉ眢w)之內(nèi),尚不得奢靡(奢侈浪費),己身之外,而欲窮(極盡)驕泰(驕傲放松)邪?秦始皇、漢武帝,富有四海,貴為天子,不知紀極,猶自敗累,況士庶(一般人)乎?常以二十口家,奴婢盛多,不可出(超過)二十人。良田十頃,堂室才蔽風(fēng)雨,車馬僅代杖策。蓄(積累)財數(shù)萬,以擬(打算)吉兇急速,不啻(不止)此者,以義散(分散)之。不至此者,勿非道(雙否表肯,遵循道義)求之。仕宦稱泰(安穩(wěn)),不過處在中品,前望五十人,后顧五十人,足以免恥辱,無傾危也。高此者,便當(dāng)罷謝(謝絕),偃仰(休息時悠然自得的樣子)私庭。(選自《顏氏家訓(xùn)》)從鬼神之道,寫到秦皇漢武,再到社會現(xiàn)實中百姓的日常生活,層層相扣,議論準確嚴密,最后再度點名自己的中心論點。材料二:近來見得天地之道,剛?cè)峄ビ茫豢善珡U,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非暴虐之謂也,強矯而已(只是矯正使弱變強);柔非卑弱之謂也,謙退而已。趨事赴公則當(dāng)強矯,爭名逐利則當(dāng)謙退;開創(chuàng)家業(yè)則當(dāng)強矯,守成安樂則當(dāng)謙退;出與人物應(yīng)接則當(dāng)強矯,入與妻孥享受則當(dāng)謙退。(進與退,剛與柔的思辨)凡國之強,必須多得賢臣工;家之強,必須多出賢子弟。至一身之強,則不外乎北宮黝、孟施舍、曾子三種,孟子之集義而慊(不滿足),即曾子之自反而縮也(反躬自問)①。惟曾、孟與孔子告仲由之強,略為可久可常。此外斗智斗力之強,則有因強而大興,亦有因強而大敗。古來如李斯、曹操、董卓、楊素,其智力皆橫絕一世,而其禍敗亦迥異尋常。故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福益外家若專在勝人處求強其能強到底與否尚未可知。即使終身強橫安穩(wěn),亦君子所不屑道也。(選自《曾國藩家書》)思辨性的辯論引入,從國家到個人進行類比,舉例子說強與弱,是與非的轉(zhuǎn)化,最后得出中心論點——不要一味求強,要剛?cè)岵咀ⅰ竣佟睹献印す珜O丑上》載,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縮(理直),雖千萬人,吾往矣?!?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福益外
A家
B若專
C在勝人處
D求強
E其能強
F到底
G與否H尚
I未可知。10.BEH句意:福氣和利益實乃外物,如果專門在勝過別人的地方求強,他是否能強到底,還不可知。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惡,厭惡,與“力惡其不出于身也”(《禮運·大道之行也》)中的“惡”意思相同。B.趣,意旨、目的,與“園日涉以成趣”(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趣”意思不同。C.偃仰,安居、休息,與“偃仰嘯歌,冥然兀坐”(《項脊軒志》)中“偃仰”意思不同。相同,都是休息D.智力,智慧和力量,與“可謂智力孤?!保ㄌK洵《六國論》)中的“智力”意思相同。11.CA.正確。句意:天地鬼神之道,都厭惡驕傲自滿。/力氣,人們厭惡它不出于自己。B.正確。意旨、目的;樂趣。句意:穿衣服只是為了御寒。/天天到園里行走,自成一種樂趣。C.錯誤。都是“安居、休息”。句意:留在家中悠悠自得。/我在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時長嘯或吟唱,有時靜悄悄地獨自坐著。D.正確。句意:他們的智慧力量都橫行獨秀于一世。/可以說是智謀力量窮竭,國勢孤立危急。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認為做官、積財都要有限度,官位太高、財富太多容易招致禍患,少欲勿貪方可安身立命、保全門戶。B.材料二以天地之道切入,闡釋做人應(yīng)剛?cè)岵牡览?,指明成事關(guān)鍵在于適時做到強矯與謙退,富有思辨性。C.材料二認為人生應(yīng)當(dāng)自強不息,贊成在開創(chuàng)家業(yè)、自修處求強,而對成功后一味尋求安穩(wěn)的行為則表示不屑。曲解文意D.兩則材料都引入古代典型事例、通過對比來加強說理,勸導(dǎo)家人當(dāng)修養(yǎng)心性,觀點中肯有力,堪稱家訓(xùn)寶典。C“”“12.
對成功后一味尋求安穩(wěn)的行為則表示不屑
錯。原文
即使終身強橫安穩(wěn),亦君子所不屑道也”,意思是即使終身強橫安穩(wěn),也是君子所不屑一提的。選項曲解文意。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形骸之內(nèi),尚不得奢靡,己身之外,而欲窮驕泰邪?(2)蓄財數(shù)萬,以擬吉兇急速,不啻此者,以義散之。13.
(1)自己的身體,尚且不能追求奢侈浪費,自己身體之外,又何必想要極盡驕奢放縱呢?(“形骸”,身
體;“奢靡”,奢侈浪費;“窮”極盡;“驕泰”,驕奢放縱。)(2)積累錢財幾萬,來為福禍緊急之事作打算,超過這個數(shù)量,要按照道義分散家財。(“蓄”,積累;“擬”,打算;“不啻”,不止;“散”,分散。)14.
曾國藩認為怎樣才能實現(xiàn)“一身之強”?14.①善于進行自我反??;②努力提升自我修養(yǎng);③做事追求合乎道義?!耙簧碇畯姟钡膬?nèi)容在材料二。①由“孟子之集義而慊,即曾子之自反而縮也”可知,善于進行自我反?。虎谟伞拔彷呍谧孕尢幥髲妱t可”可知,努力提升自我修養(yǎng);③由“至一身之強,則不外乎北宮黝、孟施舍、曾子三種”“惟曾、孟與孔子告仲由之強,略為可久可?!笨芍?,做事追求合乎道義。(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
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唐詩解》“戍既久,室家相望之情極矣”,評價的是高適《燕歌行》中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2)世人詠七夕,往往以牽牛、織女聚少離多為恨,秦觀《鵲橋仙》“_________,________”,則翻出新意,立意高遠。(3)小剛拍攝了一張遠山飄云、鳥兒歸巢的照片,老師說配上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_______,_____”名句,更富韻味。參考譯文:材料一:《禮記·曲禮》說:“不可放縱欲望,不可志得意滿”宇宙之大,尚有邊際,人本能的欲望卻是無窮無盡的;只是在使自己減少欲望,知
道滿足的基礎(chǔ)尚加以限制。我們的祖先靖侯,告誡子侄說:“咱們家是書香門第,世世代代不求富貴,從現(xiàn)在起當(dāng)官不可當(dāng)?shù)蕾旱摱陨?/p>
的大官,婚姻嫁娶不要攀附
權(quán)勢顯赫的家族?!边@番話,我終身牢記在心,把它當(dāng)作座右銘。??天地鬼神之道,都厭惡驕傲自滿;謙虛淡泊,可以免除禍害。人活在世上,穿衣服只是為了御寒,吃東西只是為了充饑。自己的身體,尚且不能追求奢侈浪費,自己身體之外,又何必想要極盡驕奢放縱呢?秦始皇、漢武帝擁有天下的財富,顯貴地成為天子,卻不知足,毫無節(jié)制,尚且給自己帶來傷敗的結(jié)果,何況一般的人呢?我常認為,二十口的家庭,奴婢再多也不超過二十人,良田不超過十頃,房屋只以遮擋風(fēng)雨,牛馬足夠駕馭;積累錢財幾萬,來為福禍緊急之事作打算,超過這個數(shù)量,要按照道義分散家財。沒有達到這個程度,不可昧著良心去尋求。做官較為穩(wěn)妥,不要超過中級以上,前面可以看見五十人,后面可以望見五十人,這樣就足以避免恥辱,沒有什么風(fēng)險。高于這個級別,就應(yīng)當(dāng)謝絕,留在家中悠悠自得。材料二:近年來體會到天地之道,要剛?cè)峄ビ?,不可偏廢。太柔就導(dǎo)至萎靡不振,太剛則容易招至折斷。剛并不是說要暴虐,只是矯正使弱變強。柔也并不是卑弱,而是在強的方面謙讓而已。辦公辦事,就應(yīng)勉力爭取,爭名逐利,就應(yīng)當(dāng)謙退。開創(chuàng)家業(yè),應(yīng)當(dāng)奮發(fā)進取,守成安樂,則應(yīng)當(dāng)謙遜平和。出外與人接觸應(yīng)答,應(yīng)該努力表現(xiàn);回家與妻兒享受,就要悠閑舒緩。大凡國家強盛,必須有許多賢臣;大凡家庭強盛,必須有許多賢良子弟。至于一個人的強盛,不外乎北宮黝的勇敢、孟施舍的仁厚、曾子的義理三種,把孟子的仁義集于一身而又不滿足,就是曾子的反躬自問。只有曾子、孟子和孔子告訴仲由的強,才略微可以長久。此外,斗勇斗智的強,有的因此大興盛,也有的因此大失敗。古來如李斯、曹操、董卓、楊素,他們的智慧力量都橫行獨秀于一世,他們的禍敗也與尋常人大不一樣。所以我們在自修方面求強是可以的,在與人爭勝負時求強就不可以了。福氣和利益實乃外物,如果專門在勝過別人的地方求強,是否能強到底,還不可知,即使終身強橫安穩(wěn),也是君子所不屑一提的。17(1)鐵衣遠戍辛勤久
玉箸應(yīng)啼別離后(2)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3)云無心以出岫
鳥倦飛而知還重點字詞,“戍”“箸”“暮”“岫”等。(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
5
小題,20
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凡與敵人相攻,若雨雪不止,覘(chan1
窺視查看)敵無備,可潛兵擊之,其勢可破。法曰:“攻其所不戒?!碧魄补?jié)度使李愬討吳元濟。先是(開始),愬遣將將二千余騎巡邏,遇賊將丁士良,與戰(zhàn),擒之。士良,元濟驍將,常為東邊患(禍患),眾請刳(ku
解剖開)其心,愬許之。士良無懼色,遂命解其縛。士良請盡死以報其德,愬置(1.安置
2.釋放
3.設(shè)立建立
4.購買備辦
5.廢棄舍棄
6.委托交付
7.通假通植,樹立)為捉生將(官名)。士良言于愬曰:“吳秀琳據(jù)文城柵,為賊左臂,官軍不敢進者,有陳光洽為之主謀也。然光洽勇而輕,好自出戰(zhàn),請為擒之,則秀琳自降矣?!惫馇⒈粓?zhí),秀琳果降。愬延秀琳問計,答曰:“將軍必欲破賊,非得李祏不可?!钡u,賊健將也,有勇略,守興橋柵(地名),每戰(zhàn)常輕官軍。時祏率眾割麥于野,愬遣史用誠以壯士三百伏林中,誘而擒之以歸。將士爭請殺之,愬獨待以客禮,時復(fù)與語,諸將不悅。愬力不能獨完(獨自保全),乃械(n
做
v
帶上刑具)祏送之京師,先密表曰:“若殺祏,則無成功?!痹t以祏還,愬見祏大喜,署(1.任命,安排安置
2.代理,暫任官職
3.簽名,提字
4.辦公地點)為兵馬使,令佩刀出入帳中,始定破蔡之計。令祏以突騎三千為前鋒,李忠義副之;愬以監(jiān)軍三千為中軍;李進誠以三千殿為后軍。令曰:“且東行!”夜至張柴村,盡殺其卒,敕(命令)士少(通假字,通稍)休。時大雪,旗旆折裂,人馬凍死者相望,人人自謂必死。諸校請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吳元濟?!北娊允?,相泣曰:“果落李祏奸計?!比晃窅迥疫`。夜半,雪愈盛,分輕兵斷賊朗山之援;又斷洄曲及諸道橋梁。城旁皆鵝鶩池,愬令擊之以亂軍聲。初蔡人拒命官軍三十余年不能至其城下故蔡人皆不為備。祏等攀城先登,眾從之。雞鳴雪止,遂執(zhí)元濟,監(jiān)送京師,而淮西悉平矣。(節(jié)選自《百戰(zhàn)奇略·雪戰(zhàn)》)10.
文中劃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初
A(時間狀語)蔡人
B
拒命
C(主謂賓齊全)官軍
D
三十余年E
不能至
F
其城下
G(故連接詞前面斷開)故
H
蔡人
I
皆不為備。10.ACG
句意:最初,從蔡州人對抗朝廷命令以來,唐軍已有三十多年不能進至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一向不加防備。11.
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雨雪,指下雪,與《蘇武傳》“天雨雪,武臥嚙雪”的“雨雪”意思相同。B.
延,意為邀請,與《桃花源記》“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的“延”詞義相同。C.
表,意為上表,與《陳情表》“臣具以表聞”的“表”字意義和用法相同。一個是名詞,一個是動詞D.
少,意為稍微,與《赤壁賦》“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的“少”詞義不同。一會兒11.CA.正確。句意:如果遇到下雪不止的天氣。/天空下著雪,蘇武趴在地上吃雪。B.正確。句意:李愬請來吳秀琳詢問(征服吳元濟的)計策。/其他的人又紛紛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做客。C.錯誤。動詞,上表。/名詞,臣子給君王的奏章。句意:事先秘密地上奏皇帝說。/我將以上苦衷全都以表的形式報告。D.正確。稍微。/一會兒。句意:命令部隊就地稍事休息。/不多時,明月從東山后升起。12.
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李愬在抓獲丁士良后,本來已決定將其殺掉,但因為丁士良面無懼色,于是將其釋放并任命為捉生將。因果關(guān)系錯誤B.
丁士良向李愬提出建議,如果降服吳秀琳就要先擒拿陳光洽,并主動請求出戰(zhàn),戰(zhàn)事的結(jié)局如其所料。C.
李愬自己無力保全李祏性命,便一方面將李祏押送京城,一方面又暗中奏請皇帝不要殺他,留作大用。D.
行軍時天降大雪,凍死的人馬到處都是,將士們心生絕望,李愬下令繼續(xù)向蔡州進軍,最終取得大捷。12.A“因為丁士良面無懼色,于是將其釋放并任命為捉生將”錯誤,原文為“士良請盡死以報其德,愬置為捉生將”,丁士良被任職是因為其“請盡死以報其德”。13.
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祏,賊健將也,有勇略,守興橋柵,每戰(zhàn)常輕官軍。(2)將士爭請殺之,愬獨待以客禮,時復(fù)與語,諸將不悅。13.
(1)李祏是賊軍的一員健將,有勇有謀,他守衛(wèi)在興橋柵,每次作戰(zhàn)常常輕視官軍。(2)將士們爭相請求殺掉李祏,只有李愬用待客之禮對待他,又時常與他交談,各位將領(lǐng)都不高興。(1)“祏,賊健將也”,判斷句;“有勇略”,有勇有謀;“輕”,輕視。(2)“爭”,爭相;“待以客禮”,狀語后置句,用待客之禮對待;“與語”,省略句,與他交談14.
第一段提到“若雨雪不止,覘敵不備,可潛兵擊之”,簡要概括李愬是如何實踐這個戰(zhàn)略的。14.
①士氣低落時,李愬堅持雪夜進攻蔡州;②李愬利用鵝鴨的叫聲掩蓋行軍的動靜;③利用蔡州人疏于防備的心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
2
小題,9
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書陸放翁(陸游)詩卷后林景熙①(宋末元初)天寶詩人詩有史(杜甫),杜鵑再拜淚如水。(典故)龜堂一老旗鼓雄,勁氣往往摩其壘?!p裘駿馬成都花,冰甌雪碗建溪茶。承平麾節(jié)半海宇,歸來鏡曲盟鷗沙。對陸游的生平敘述和贊頌(晴窗細乳細分茶)詩墨淋漓不負酒,但恨未飲月氏②首。床頭孤劍空有聲,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發(fā)愁蒙蒙,干戈況滿天南東。(國家破碎,山河寥落,干戈,借代,指戰(zhàn)爭)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化用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注】①作者為南宋遺民。②月氏:古西域國名。此處以月氏代指金國。借代的手法15.
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開頭引用“詩史”與“杜鵑啼血”兩個典故,為后面抒情做鋪墊。B.
詩歌中間八句描繪陸游從戎與歸隱的一生,既嘆放翁,也嘆自己。C.
結(jié)尾化用《示兒》的詩句,意為此時山河一統(tǒng),可放翁早已作古。曲解文意表達了對陸游的哀悼,展示了自己的愛國情懷!D.
這首詩抒發(fā)作者讀陸游詩卷以后的內(nèi)心感想,壯懷激烈、氣勢雄渾。16.
“詩緣情”與“詩言志”是我國古代文論家對詩歌本質(zhì)特征的認識,強調(diào)詩歌因情而發(fā),表達心志。本詩是如何體現(xiàn)既“緣情”又“言志”的?請簡要分析。16.①“詩緣情”,是指詩歌是因情而發(fā)的,詩人生活于南宋末年,經(jīng)歷過江山易主,國土淪喪的悲痛,又因聞讀了陸游的詩卷,被陸游滿腔的報國熱情所打動,從而引發(fā)強烈的愛國之情。②“詩言志”,是指詩歌是用來表達詩人的志向與理想的,詩歌借用杜甫憂時傷懷的詩作、蜀帝杜宇為國化鳥的典故,極力塑造陸游忠肝義膽的形象,來抒發(fā)詩人愿意舍生報國、渴求收復(fù)中原的理想志向。(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
1
小題,6
分)17.
補寫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應(yīng)該是“經(jīng)師”和“人師”的統(tǒng)一。韓愈在《師說》中,批駁童子們的老師“_____,____。”因為他們只用“經(jīng)師”的機械做法在授課。(2)《屈原列傳》中“_______,________”兩句稱贊《離騷》“言淺意深”。(3)電影《長安三萬里》以高適的視角講述他與李白長達幾十年的友情。在唐宋的詩壇中,贊頌友情的詩句比比皆是,比如:“______,_____?!眳⒖甲g文:大凡與敵人相攻戰(zhàn),如果遇到下雪不止的天氣,偵察確悉敵人麻痹不備時,那就可以偷偷派兵襲擊它,敵人的陣勢便可被我軍打破。誠如兵法所說:“進攻敵人要乘其疏于戒備之時?!??朝廷派遣節(jié)度使李愬率軍討伐吳元濟。開始,李愬派部將率兩千多騎兵巡邏,路遇敵將丁士良,與丁士良作戰(zhàn),官軍將他擒獲。丁士良是吳元濟的一員猛將,經(jīng)常是東邊的禍患,眾將請求剜他的心,李愬同意了。丁士良面無畏懼之色,李愬便叫人為他松綁。丁士良請求以死來報答李愬的活命之恩,李愬任命他為捉生將(一種低級軍官的名稱,和特種偵察兵類似)。丁士良向李愬建議說:“吳秀琳據(jù)守文城柵,他是吳元濟的左膀右臂,官軍之所以不敢進攻他,是因為有陳光洽給吳秀琳出謀劃策。然而,陳光洽勇猛而輕率,喜歡孤軍出戰(zhàn),請允許我前去把他抓來,那么吳秀琳將會自動投降。”陳光洽被活捉以后,吳秀琳果然投降了官軍。李愬請來吳秀琳詢問征服吳元濟的計策,吳秀琳回答說:“將軍如果一定要擊破吳元濟的話,非得到李祏不可。”李祏是賊軍的一員健將,有勇有謀,他守衛(wèi)在興橋柵,每次作戰(zhàn)常常輕視官軍。此時李祏正率兵在田野里收割小麥,李愬派遣部將史用誠帶領(lǐng)三百名壯士埋伏在附近樹林中,引誘李祏并活捉他,帶回軍營。將士們爭相請求殺掉李祏,只有李愬用待客之禮對待他,又時常與他交談,各位將領(lǐng)都不高興。李愬單憑個人力量無法保全李祏,于是便給李祏戴上刑具,押送京師,事先秘密地上奏皇帝說:“如果殺了李祏,那么討伐吳元濟不可能成功。”皇帝下令將李祏送還回來,李愬見李祏回來非常高興,任命他為兵馬使,準許他可以佩刀出入軍帳,開始制定進攻蔡州的計劃。李愬命令李祏率領(lǐng)三千突騎為前鋒,李忠義為副將;李愬率領(lǐng)三千監(jiān)軍為中軍;李進誠率領(lǐng)三千人作為后軍殿后,李愬下令:“暫且向東前進!”夜里到張柴村,把那里的士兵全部殺掉,命令部隊就地稍事休息。當(dāng)時天降大雪,(寒風(fēng)刮得)軍旗撕裂,凍死的人馬隨處可見,官軍都認為必死無疑。眾將請示下一步的行軍方向,李愬說:“攻入蔡州,取吳元濟的首級?!北娙硕俭@懼失色,相對哭泣說:“咱們果然中了李祏的奸計了?!笨墒谴蠹叶嘉窇掷類?,沒有人敢違抗命令。到了半夜,雪下得更大,李愬派遣一支輕裝部隊切斷朗山敵人的增援道路;又切斷洄曲以及各道路上的橋梁。城池旁邊都是飼養(yǎng)鵝鴨的池塘,李愬下令士兵擊打鵝鴨,來擾亂進軍的聲音。自從最初蔡州人抗拒朝廷的命令,唐軍已有三十多年不能進至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都不加防備。李祏等人首先登上城墻,眾人緊隨其后。雞鳴時雪已停止,官軍于是活捉了吳元濟,押送京師,淮西地區(qū)完全平定。17.
(1)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
(2)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舉類邇而見義遠
(3)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易錯字詞:“授”“讀”“指”“邇”“涯”。(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
5
小題,20
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子路鼓琴,孔子聞之,謂冉有曰:“甚矣,由(子路)之不才也(判斷句)!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聲以為節(jié)(用來節(jié)制,省略賓語情思想法一類),入于南,不歸于北。夫南者,生育(生長繁育萬物)之鄉(xiāng):北者,殺伐之域。故君子之音,溫柔居中,以養(yǎng)生育之氣。憂愁之感,不加于心也;暴厲之動,不在于體也。夫然者,乃所謂治安(建設(shè)/安定的社會)之風(fēng)也。小人之音則不然,亢(聲音高,尖銳)麗微末,以象(好像,象征)殺伐之氣。中和之感,不載于心;溫和之動,不存于體。夫然者,乃所以為亂之風(fēng)。昔者,舜彈五弦之琴,造《南風(fēng)》之詩,其詩曰:‘南風(fēng)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怨恨)兮;南風(fēng)之時兮,可以阜(fu4,多,土山)民之財兮。’唯修(修習(xí))此化(教化)故其興也勃焉德如泉流至于今,王公大人述而弗忘。殷紂好為北鄙(邊遠的地方)之聲,其廢(滅亡)也忽(忽然,快速)焉,至于今,王公大人舉以為誡。夫舜起布衣,積德含和,而終以帝。紂為天子,荒淫暴亂,而終以亡。非各所修(所+v
表示名詞結(jié)構(gòu),修養(yǎng))之致乎?由,今也匹夫之徒,曾無意于先王之制,而習(xí)亡國之聲,豈能保其六七尺之體哉?”冉有以告子路。子路懼而自悔,靜思不食,以
至
骨
立
。
夫
子
曰
:
“
過
而
能
改
,
其
進
矣
乎
!
”(節(jié)選自《孔子家語》)材料二:子曰:“由之瑟,奚(為什么)為于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保ㄟx自《論語·先進篇》)材料三:張栻曰:以瑟為言(發(fā)表意見)者,蓋(大概)瑟之聲音象其中之所存也(是內(nèi)在的氣質(zhì))。子路之氣稟偏于剛,雖其學(xué)之有至,氣質(zhì)不為不變,然于其所偏終有化之未能盡者。在圣人之門為有未知也,斯言所以警(告誡)子路而進(進步)之。夫自得其門而入,以至于升堂,獨未及夫閫奧(kun3ao4
內(nèi)心深處)之地耳。圣人斯言非特以發(fā)(啟發(fā))明(點明)子路,亦所以使門人知學(xué)之有序也。(節(jié)選自張栻《癸巳論語解》)10.
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唯修此
A
化
B
故
C
其興也
D
勃焉
E
德如泉
F
流
G
至
H
于今10.
BEG
句意:用這樣的音樂來教化百姓,他的國家發(fā)展非常迅速,美德像清泉一樣流淌,直到今天。11.
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治安,指政治清明,社會安定,與現(xiàn)在所說的“社會治安”的“治安”意思不同。社會秩序的安定B.
忽,指快速、迅速,與《離騷》“日月忽其不淹兮”中的“忽”詞義相同。C.
堂,指正屋。古代宮室前為堂后為室,“升堂入室”喻學(xué)問由淺入深,達到很高水平。D.
特,指特意,與《答司馬諫議書》“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中的“特”詞義不同。都是僅,只11.DA.正確。政治清明,社會安定;指社會秩序的安寧,也指維護社會秩序安寧。句意:就是所說的太平盛世之風(fēng)。/社會的安定秩序B.正確。句意:他的滅亡非常迅速。/時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C.正確。D.錯誤。都是“僅、只”的意思。句意:圣人的這句話不只是用來啟發(fā)點明子路的。/并不僅僅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對罷了。12.
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孔子認為,君子之音溫柔居中,具有涵養(yǎng)萬物生長之氣、修身養(yǎng)性、教化百姓等作用。B.
孔子認為,小人之音有殺伐氣,會擾亂世風(fēng),殷紂王就因喜好小人之音而使國家衰亡。C.
冉有把孔子的話轉(zhuǎn)告給子路,子路聽了很受觸動,他深思不食,以至于形銷骨立。D.
張栻認為,瑟為心聲,從子路的瑟聲可知,雖然他師從圣人,氣質(zhì)卻沒有得到改變。曲解文意,范圍,指的是他沒有完全改變。12.D“氣質(zhì)卻沒有得到改變”錯,材料二“雖其學(xué)之有至,氣質(zhì)不為不變”意思是雖然他學(xué)有所得,氣質(zhì)也發(fā)生了變化。13.
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南風(fēng)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2)在圣人之門為有未知也,斯言所以警子路而進之。13.
(1)多么溫和的南風(fēng)啊,可以消除我們百姓心中的怨恨?。。ā稗埂保瑴嘏?、溫和、和暖:“解”,消除;“慍”,怨恨、怨氣。)(2)在圣人的門下學(xué)習(xí)還是有未知之處,孔子的這句話是用來告誡子路讓他進步的。(“為”,學(xué)習(xí);“所以”,用來、拿來;“進”,讓……進步,促使……進步。)14.
孔子善用批評和表揚的育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八年級歷史人教版下冊聽課評課記錄:第5課 三大改造
- 林地長期承包合同范本
- 鄉(xiāng)鎮(zhèn)精裝修商鋪出租合同范本
- 儲存場地租賃合同范本
- 廣告公司材料采購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無子女離婚協(xié)議書及子女教育資助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會議室場地租賃及配套交通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酒吧租賃合同合同簽訂后的租賃物維護責(zé)任
- 2025年度商鋪轉(zhuǎn)讓三方合同附品牌使用權(quán)及營銷支持
- 夏令營代理商合作協(xié)議書范本
- 三星SHP-DP728指紋鎖說明書
- 預(yù)應(yīng)力錨索張拉及封錨
- 烤煙生產(chǎn)沿革
- GB 1886.227-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biāo)準食品添加劑嗎啉脂肪酸鹽果蠟
- 毛澤東思想課件-第七章 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
- 公共關(guān)系效果的評估課件
- 建筑施工安全員理論考核試題與答案
- 高速公路用地勘測定界及放線定樁技術(shù)標(biāo)書
- 華萊士標(biāo)準化體系
- 快捷smt全自動物料倉儲方案
- keysight眼圖和抖動噪聲基礎(chǔ)知識與測量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