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 遠離心血管疾病_第1頁
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 遠離心血管疾病_第2頁
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 遠離心血管疾病_第3頁
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 遠離心血管疾病_第4頁
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 遠離心血管疾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

遠離心血管疾病健心照亮生活專業(yè)引領科普疾病的三級預防(一)第一級預防又稱病因預防或初級預防,主要是針對致病因子(或危險因子)采取的措施,也是預防疾病的發(fā)生和消滅疾病的根本措施。(二)第二級預防又稱“三早”預防,即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它是發(fā)病期所進行的阻止病程進展、防止蔓延或減緩發(fā)展的主要措施。(三)第三級預防主要為對癥治療。防止病情惡化,減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防止復發(fā)轉移。治未病心血管疾病現(xiàn)狀《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中推算:心血管疾病現(xiàn)患人數(shù)2.9億,其中腦卒中1300萬,冠心病1100萬,心力衰竭450萬,風濕性心臟病250萬,先天性心臟病200萬,高血壓2.7億。死亡率從1990年起占居民死亡構成40%以上,居首位。尤其35-54歲青壯年人群死亡人數(shù)增加最為迅猛。致殘致死的心血管疾病中,75%以上是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1990-2015中國城鄉(xiāng)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變化,自2009年起,農村高于城市中國心血管疾病負擔日漸加重,已成為社會重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防治心血管疾病刻不容緩?。?!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指疾病尚未發(fā)生或疾病處于亞臨床階段采取的預防措施,控制或減少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預防心血管事件,減少群體發(fā)病率。美國自20世紀40年代起,冠心病死亡率持續(xù)升高,此后政府重視預防,主抓控制膽固醇、降壓和戒煙,到2000年冠心病死亡率下降了50%,效果顯著。危險因素:不可控危險因素:年齡、性別、種族、家族史可控危險因素:高膽固醇血癥、吸煙、糖尿病、高血壓、腹型肥胖、缺乏運動、飲食缺少蔬菜水果、精神緊張。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膳食不平衡(飲食缺少蔬菜水果、肉類和油脂類過高、食鹽攝入過多、大量飲酒)、缺乏運動、吸煙和精神緊張,不僅是超重和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癥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還可以直接但在血管內皮損傷,促進血栓形成。因此,生活方式干預是一級預防中所有預防的基石。生活方式干預平衡膳食戒煙規(guī)律運動控制體重心理平衡1.平衡膳食多項研究證實,飲食中降低鹽攝人,減少飽和脂肪,增加蔬菜水果、海魚和谷類纖維素攝人,可顯著降低已知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發(fā)病率。建議:(1)每天攝入蔬菜300~500g,水果200~400g,谷類250-400g,膽固醇<300mg/d(一個雞蛋黃),食用油<25g,每日飲水量至少1200ml。(2)建議成年男性飲用酒精量≤25r/d(相當于啤酒750ml,或葡萄酒250ml,或高度白酒50g,或38度白酒75g)。成年女性飲用酒精量≤15g/d(相當于啤酒450ml,或葡萄酒150ml,或38度白酒50g)。孕婦及兒童和青少年禁忌飲酒。酒精量(g)=飲酒量(ml)×酒精含量(%)×0.8(酒精比重)。(3)減少鈉鹽攝人,每天食鹽控制在5g以內;增加鉀鹽攝入,每天鉀≥4.7g(含鉀多的食物有堅果、豆類、瘦肉及桃、香蕉、蘋果、西瓜、橘子等水果以及海帶、木耳、蘑菇、紫菜等)。2戒煙吸煙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原則上也是惟一能夠完全控制的致病因素。大量流行病學調查和前瞻性臨床研究結果證實,吸煙與心血管疾病有因果關系。Interheart研究不僅明確了吸煙是心肌梗死第二大危險因素,同時發(fā)現(xiàn)吸煙是年輕人發(fā)生心肌梗死的最重要危險因素,與老年人相比,年輕吸煙者心肌梗死危險可進一步增加4倍。建議:(1)不能自行戒煙者可到戒煙門診尋求幫助,醫(yī)生會給予戒煙方法指導、心理支持和(或)戒煙藥物治療,并定期隨訪。(2)若反復出現(xiàn)戒斷癥狀,建議應用戒煙藥物輔助戒煙,減少戒斷癥狀。(3)避免被動吸煙。3.規(guī)律運動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有益于延長壽命,降低心血管疾病發(fā)病和死亡危險。體育鍛煉的保護作用主要通過降低血壓、控制血糖和體重以及改善心血管功能實現(xiàn)。建議(1)每天堅持至少30min以上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推薦每天進行累計相當于快走6000步以上的身體活動。(2)每周進行至少2次抗阻訓練(如負重訓練),每次每種運動重復10一15次。4.控制體重控制肥胖癥是減少慢性病發(fā)病率和病死率的一個關鍵因素。Calle等引對100萬例健康人隨訪16年,亞組分析顯示,超重使心血管病死亡增加1.5倍,肥胖使心血管病死亡增加2~3倍。一項薈萃分析探討B(tài)MI和死亡風險的關系,納入全球57個研究,共90萬例研究對象,平均隨訪8年,發(fā)現(xiàn)BMI在22.5~25.0kg/m2病死率最低,BMI>25.0kg/m2后,每增加5kg/m2,總病死率增加30%。建議:超重和肥胖者在6~12個月內減輕體重5%~10%,使BMI維持在18.5~23.9kg/m2。腰圍控制在男≤90cm、女≤85cm。5.心理平衡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情緒應激與冠狀動脈病變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心血管事件密切相關。我國一項“初發(fā)急性心肌梗夕匕研究”顯示,心理壓力水平和6個月內負性生活事件對急性心肌梗死的人群歸因危險度分別為36.03%和14.83%,僅次于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