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商洛市2024屆高三下學期尖子生學情診斷考試(第三次)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陜西省商洛市2024屆高三下學期尖子生學情診斷考試(第三次)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陜西省商洛市2024屆高三下學期尖子生學情診斷考試(第三次)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陜西省商洛市2024屆高三下學期尖子生學情診斷考試(第三次)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陜西省商洛市2024屆高三下學期尖子生學情診斷考試(第三次)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陜西省商洛市2024屆高三下學期尖子生學情診斷考試(第三次)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古遠清先生的新作《世界華文文學概論》以世界華文文學發(fā)展史為線索,在學界定論與個人觀點的對話式語境中,對20世紀至今的世界華文文學,從概念厘定、學科發(fā)展、時代意義、作家作品等維度完成對文學思潮、文學社團和文學人物的探討。本書立足于“概論”,目的是為世華文學研究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新材料,而非某一向度學術論題的精耕。不同于其他世華文學史的撰寫方式,本書的體例特色是“個人寫史”。作者在現象/文本的確立及分析上,融入了自我的學術思考。因此,跳脫時間建構和空間建構的傳統寫史方法,他以問題引領,環(huán)繞“概念”和“學科”,將世華文學發(fā)展進程中的基礎論題與核心論題作為寫作重點。第一章至第四章集聚各種文學論爭。例如第一章〖解析〗“世界華文文學學科的研究對象”,華人文學、華文文學、華裔文學三個領域的研究對象一度纏繞在一起,因此文中推出兩個基本辨析。一是“華人文學到底應不應該成為世界華文文學的研究范疇”,作者見解是“華人文學作品不管有無中譯本,都應作為世界華文文學的一種研究對象。這不僅可以拓展世界華文文學研究的版圖,而且可以起到對照和互為補充的作用”。一是“中國大陸文學是不是世界華文文學的研究對象”,作者觀點是“把中國大陸文學的人世界華文文學的研究對象,并不是說世界華文文學要拿出巨大的篇幅來描繪中國大陸文學地圖,而只是在參照意義上,把它作為與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比較的對象”。繼而,在明晰這兩個問題之后,他展開進階式思考,即如何理解華文文學的“華”?“華文文學本是個多元文化、多重視角的多面體,有互不雷同的層面和維度。確認這種立體狀態(tài),把華人文學和中國大陸文學涵蓋進去,才能認識世界華文文學學科的包容性、豐富性和復雜性?!北緯毷澜缛A文文學學科四種品格為:國際性、移動性、本土性和邊緣性。從世華文學學術史考察,這四類仍然是通識性的學科認定,文中清晰界定“本土性”,即“本土特質、本土視角、本土精神或本土意識”。我認為,需要引起重視的是作者對“移動性”的闡釋,首先,“不能單純局限在從中國移動出去的作家身上,還應注意從國外移民進中國的作家”,旅臺馬華作家(旅臺的馬來西亞華文作家)是典型個案。其次,“移動性”的外延被擴寬,不僅是作家的移動性,而且是學科本身的移動性,正由于作家的移動制造學科研究內涵的動態(tài)化。而其中包含的更深層研究邏輯顯現在學科的“移動”與學科的“爭議”之間存在直接因果關系。文中提煉的三組關系辨析值得后續(xù)深入探討:“漢語的”還是“華語的”?“語種的”還是“語系的”?“海內的”還是“海外的”?“海外華文文學對新中國文學的貢獻”是本書的大亮點,應該說,它從比較視域做出華文文學在當下的價值判斷,但略有些遺憾的是,這部分內容的研究對象依然是作家,被歸納為“先行者”“松動者”“參與者”“豐富者”四種類型,采用論題研究,而不是將重心放置于某些作家對新中國文學的個體參與,則會夯實海外華文文學對中國文學發(fā)展的不可或缺性。(摘編自戴瑤琴《基于概念厘定與實例〖解析〗的個人文學史——評〈世界華文文學概論〉》)1.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世界華文文學概論》從多個維度探討了20世紀至今的世界華文文學的思潮等方面的相關問題。B.世界華文文學學科的研究對象是世華文學發(fā)展進程中的基礎論題,對此,古遠清推出兩個,基本辨析。C.古遠清認為,認識世華文學學科特點,必須要確認華文文學的立體狀態(tài),涵蓋進華人文學和中國大陸文學。D.本文作者認為,《世界華文文學概論》對世華文學的“本土性”界定清晰,對“移動性”的分析值得重視。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主要從創(chuàng)作的目的、體例、對新中國文學的貢獻等方面對古遠清的著作進行評述。B.文章舉《世界華文文學概論》第一章的內容,意在證明這本書的體例特色是“個人寫史”。C.文章既指出《世界華文文學概論》的大亮點,也指出其不足之處,體現出文章的思辨性。D.“我認為”“應該說”等語使文章立論審慎;“首先”“其次”等語使文章論證思路更清晰。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一項是()A.古遠清對20世紀至今的世界華文文學的研究,既聚焦各種文學論爭,又融入自己的學術思考。B.古遠清認為中國大陸文學雖可納入世華文學研究的對象,但只需將其作為參照,無需重點研究。C.世界華文文學的“移動性”包含著更深層次的研究邏輯,學科的“移動”直接造成了學科的“爭議”。D.古遠清用比較思維對華文文學在當代的價值做出判斷,不足在于重點研究不同類型的作家群體?!即鸢浮?.B2.A3.D〖解析〗【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世界華文文學學科的研究對象是世華文學發(fā)展進程中的基礎論題”錯。根據第二段可知,古遠清將世華文學發(fā)展進程中的基礎論題與核心論題作為寫作重點,而世華文學學科的研究對象只是作者列舉的一個例子。故選B?!?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A.文章沒有從對新中國文學的貢獻這個方面評述古遠清的著作,文章還從內容方面對古遠清的著作進行了評述。故選A?!?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D.“不足在于重點研究不同類型的作家群體”錯誤。根據原文“但略有些遺憾的是,這部分內容的研究對象依然是作家”可知,不足之處不是重點研究不同類型的作家,而是這部分的研究對象只有作家。故選D。(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2050年,你可能每個月定期做一次體檢。但這時,你已不再需要做包括靜脈穿刺采血等各種痛苦而煩瑣的檢查,也不需要等待一周才能看到你的血液檢測結果,你只要坐著不動,從你口鼻中呼出的,或從你的體內釋放出來的揮發(fā)性分子會慢慢進入復雜的人工智能儀器,它就是被稱為“深鼻”的未來的電子鼻“醫(yī)生”?!吧畋恰睂κ占降娜梭w發(fā)出的氣體分子進行分析,并將其與龐大的嗅覺數據庫進行比較,將氣味與導致這些氣味產生的各種病癥進行對比匹配,生成并打印關于你的健康狀況的診斷結果。醫(yī)生會根據檢查結果,制訂相應的治療方案或進行藥物調整。這是研究人類嗅覺系統工作原理的美國科學家阿列克謝?庫拉科夫向我們展示的有關未來醫(yī)療保健的一個場景。庫拉科夫是一位神經科學家,他正在研究人類如何感知氣味,并根據氣味的“可聞”特性對數百萬揮發(fā)性分子進行分類。他計劃將現有的氣味編入一個綜合性人工智能網絡。該網絡一旦建成,“深鼻”將能夠識別某個人特有的氣味,也能識別醫(yī)學上或其他領域內為人們感興趣的任何其他氣味。而能為你識別氣味并作出診斷的將是一塊計算機芯片。屆時,醫(yī)生診斷病情也變得輕松多了,患者也可免去許多痛苦且煩瑣的檢查。那么,氣味真的能夠說明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嗎?當然可以。氣味作為一種信息源非常有用,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如何將豐富的氣味信息用于病情診斷。最新研究發(fā)現,許多疾病,包括癌癥、肺結核和帕全森病,都可以通過揮發(fā)性化合物改變人的氣味。我們的身體會釋放代謝產物,其中一些分子是揮發(fā)物,成為人體釋放的氣味的一部分,或被稱為“氣味指紋”。當人生病時,身體的代謝功能會產生變化,會釋放出一些與以往不同的揮發(fā)性分子,我們的“氣味指紋”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這些“氣味指紋”會攜帶我們健康狀況的信息。例如,帕金森病患者的皮膚皮脂腺會分泌一種蠟狀富含油脂的生物液體,敏感的“深鼻”可以從稀薄的空氣中檢測發(fā)現它的存在。電子鼻“嗅聞”診病可以讓醫(yī)生更早、更容易地發(fā)現疾病,甚至可以避免一些侵入性的診斷方式。這將從根本上改變醫(yī)療診斷系統。因此,科學家們開始思考利用電子鼻的可能性。構建一種人工嗅探器,配備可定期更新的專用標準軟件。它可以像鼻子一樣捕捉氣味,也可以像大腦一樣對氣味進行解釋,這就是阿列克謝?庫拉科夫設想的“深鼻”,一種電子嗅覺人工智能。要做到這一切,“深鼻”需要模仿人腦的神經機制,但是,目前科學家們還未弄清楚人腦識別不同氣味的內在機制。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嗅覺行為比我們的視覺能力更復雜,也更難理解。識別一種氣味是一個精確而復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化學、生物學和物理學必須共同“奏響”一曲“協奏曲”。鼻腔里有數以百萬計的嗅覺神經元。這些神經元有著微小的手指狀突起,它們被稱為“纖毛”。鼻上皮組織表面覆蓋著一層黏液,纖毛就懸浮在這些黏液中。神經元的另一端是軸突,軸突向上伸展,穿過顱骨內的特殊通道,一直通向大腦中一個叫作“嗅球”的區(qū)域。這個大腦區(qū)域因其形似洋蔥而得名。氣味分子進入鼻腔,與纖毛結合,鼻腔里的嗅覺神經元將這些信息傳送到大腦嗅球,由嗅球進行解釋,從而產生我們的嗅覺感知。同時,嗅覺神經元將這些信號傳遞給大腦嗅覺皮層,由嗅覺皮層的神經機制來確定氣味的濃淡程度。一些分子與某些嗅覺感受器結合,但不與其他嗅覺感受器結合。這取決于氣味分子與受體的具體組合,我們會聞到玫瑰的香味或狗屎的難聞氣味,但氣味分子與嗅覺感受器的組合非常復雜,即使是看似簡單的“握手”也是神秘難測?!吧畋恰毖芯空呷匀幻媾R巨大的挑戰(zhàn)。模擬鼻腔中神經元的電子鼻需要配備一些化學傳感器,這些傳感器與進入的氣味分子相互作用,檢測它們的存在,隨后向電子大腦——“深鼻”發(fā)送電信號,對檢測到的分子作出解釋。在庫拉科夫的設想中,電子鼻應是一個多層網絡,能夠識別不同的氣味分子,以及其中不同的化學基團。電子嗅覺診斷疾病要真正走進我們的生活,大概還要幾十年。現有的技術已經可以觀察到實驗動物經過著色的神經元反應,但是模擬鼻腔內嗅覺神經元與氣味分子結合所需的技術——檢測我們代謝物的化學傳感器還沒有發(fā)明出來。一旦這項工作完成,構建一個電子鼻來發(fā)現健康問題就相當簡單了。(摘編自方陵生《電子鼻:未來的疾病診斷專家》)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未來的電子鼻“醫(yī)生”“深鼻”,使用起來將更快捷方便,有助于人類醫(yī)生診斷病情,也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免受各種痛苦。B.人身體釋放的代謝產物中有一些分子是揮發(fā)物,成為人體釋放的氣味的一部分,這些揮發(fā)物可以為電子鼻診斷提供依據。C.未來的電子鼻“醫(yī)生”“深鼻”,需要安裝一種人工嗅探器,配備可定期更新的專用標準軟件,具備模仿人腦神經機制的功能。D.識別一種氣味是一個由化學、生物學和物理學共同參與的精確而復雜的過程,因此,嗅覺行為比視覺能力更復雜,更難理解。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2050年,到醫(yī)院看病時,坐著不動,人工智能儀器就能根據你口鼻中呼出的,或從你的體內釋放出來的揮發(fā)性分子,給你作出準確診斷。B.鼻腔里有數以百萬計的嗅覺神經元,其一端是微小的手指狀突起叫“纖毛”,另一端是軸突,氣味分子和“軸突”結合,從而產生嗅覺感知。C.我們之所以能聞到不同的氣味,是由于一些分子與某些嗅覺感受器結合,但不與其他嗅覺感受器結合,氣味分子與嗅覺感受器的組合非常復雜。D.模擬鼻腔中神經元的電子鼻需要配備一些化學傳感器,進入的氣味分子與之相互作用,隨后向電子大腦——“深鼻”發(fā)送電信號,從而確定其存在并作出解釋。6.電子鼻“深鼻”的研究面臨哪些困難?請簡要概述?!即鸢浮?.A5.C6.①氣味的收集、分類以及建立龐大的嗅覺數據庫,任務繁重復雜。②目前科學家們還未弄清楚人腦識別不同氣味的內在機制。③檢測我們代謝物的化學傳感器還沒有發(fā)明出來?!冀馕觥健?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也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免受各種痛苦”錯,原文是“你已不再需要做包括靜脈穿刺采血等各種痛苦而煩瑣的檢查”,這里只是指的檢查的痛苦,沒有說減少治療時的痛苦。故選A。【5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A.將對未來的一個科學設想說成必然會實現的事實。B.“氣味分子和‘軸突’結合,從而產生嗅覺感知”錯,原文是:氣味分子進入鼻腔,與纖毛結合,鼻腔里的嗅覺神經元將這些信息傳送到大腦嗅球,由嗅球進行解釋,從而產生我們的嗅覺感知。D.“從而確定其存在并作出解釋”錯,原文是:這些傳感器與進入的氣味分子相互作用,檢測它們的存在,隨后向電子大腦——“深鼻”發(fā)送電信號,對檢測到的分子作出解釋。選項“確定其存在并作出解釋”說成了同時進行。故選C?!?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對內容的理解、概括能力。①結合“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嗅覺行為比我們的視覺能力更復雜,也更難理解。識別一種氣味是一個精確而復雜的過程”“氣味分子與嗅覺感受器的組合非常復雜”可知,氣味的收集、分類以及建立龐大的嗅覺數據庫,任務繁重復雜。②結合“目前科學家們還未弄清楚人腦識別不同氣味的內在機制”可知,目前科學家們還未弄清楚人腦識別不同氣味的內在機制。③結合“模擬鼻腔內嗅覺神經元與氣味分子結合所需的技術——檢測我們代謝物的化學傳感器還沒有發(fā)明出來”可知,檢測我們代謝物的化學傳感器還沒有發(fā)明出來。(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戰(zhàn)爭[意大利]路易吉?皮蘭德婁天蒙蒙亮,在五位旅客剛剛過了一宿的一節(jié)令人窒息、煙霧彌漫的二等車廂里,推推搡搡地擁上來一個大塊頭女人——她那模樣兒看上去簡直就像一件鼓鼓囊囊的行李包裹,跟在她背后氣喘吁吁的,是她的丈夫——一個瘦弱不堪的小男人。那個小男人最后落了座,彬彬有禮地向那些給他妻子幫過忙、讓過座的旅客道了謝。隨后,他轉過身來,朝著正在把自己的大衣領子拉下來的那個女人,彬彬有禮地問道:“你一切都好,親愛的?”妻子并沒有搭理他,卻把大衣領子又往上拉到眼邊,遮住自己的臉孔?!斑@個世道可糟透了?!蹦莻€丈夫喃喃自語,苦笑了一下。他覺得自己責無旁貸,應該向他的同行旅伴講一講,那個可憐的女人確實值得人們同情,因為這場戰(zhàn)爭要把他們辛苦了一輩子養(yǎng)大的那個年方二十的獨子從她身邊奪走。他突然接到了一份電報,說他三天之內就要開拔了,要求爸爸媽媽即速趕來給他送行。至于那個身穿外套的女人呢,她的身子一直在歪歪扭扭地蠕動著,不時還發(fā)出野獸一般的咆哮聲。她深信,盡管剛才她的丈夫對種種情況都做了說明,也是無濟于事,因為從那些十之八九跟她一樣身陷困境的人們那里,就連一點兒同情的影子都引不起來的。他們中間有一個人在全神貫注地聽了以后,就說:“你好歹還得要感謝上帝,因為你的兒子畢竟是現在才開拔到前線去。我的那個兒子,打從戰(zhàn)爭爆發(fā)的頭一天,就叫他上了前線?!薄澳敲次夷??我有兩個兒子和三個外甥都上了前線。”另一個旅客接下去說?!澳阏f的也許不錯,可是,就我們來說,那是我們的獨子哪?!蹦莻€丈夫竟然放膽地說?!昂兜?。”另一個旅客插話說,他是一個紅臉膛的大胖子,暗淡無光的藍眼睛里布滿血絲。他心里一直在撲撲地跳動著。他一面拼命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巴,別讓人們發(fā)現他早就掉落了的那兩顆大門牙,“胡扯淡。難道說我們生兒育女,就是給自己圈好處嗎?”在座的其他旅客都十分難堪,瞪起兩眼直瞅著他。那個戰(zhàn)爭一爆發(fā)、兒子就上了前線的父親,嘆了一口氣說:“你這話可說對啦。原來我們的孩子不是屬于我們的,他們是屬于國家的……”“胡說八道?!蹦莻€大胖子旅客立刻反駁說,“試問我們生兒育女時,可曾想到過國家沒有?他們一生下來,就把我們自己的生命跟他們緊緊地拴在一起了。說穿了,就是這么回事。要知道我們是屬于他們的,可他們從來都不是屬于我們的。他們一到了二十歲,就像我們當年二十歲時一模一樣。如今,到了我們這樣的年紀,我們對國家的愛,當然啦,還是不減當年,可現在我們對孩子的愛卻總比它更強烈。在座各位中間不是有人樂于頂替兒子上前線去嗎?”這時四周一片沉默,每個人都點頭表示贊同?!澳敲矗艺f,”那個大胖子繼續(xù)說道,“我們的那些孩子一到了二十歲時,他們認為自己對國家的愛甚至應該超過對我們的愛,難道說這就不自然嗎?如果說國家是一種天然的必需品,就像我們每人為了不餓死都得要吃的面包一樣,那就非得要有人去保衛(wèi)它不可。而我們的兒子,他們一到二十歲,果然就去了,而且,他們也都是樂于以身殉國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停止哭泣,每一個人都應該放聲大笑,就像我現在這樣——因為我的兒子在臨死以前給我發(fā)來一個電報,說他也死得其所了。正如你們看到的,哀之所以連喪服都不肯穿……原因就在這里?!彼兑欢蹲约荷砩系臏\黃色外套給眾人看。這時,他那缺了兩顆大門牙的上嘴唇正在顫抖著,兩眼淚汪汪而又凝止不動。他的這篇宏論也就在一陣尖笑聲(這本該是一陣嗚咽聲)中馬上結束了。“確實如此……確實如此……”人們眾口一詞地說。擠在角落里、用外套遮住自己的那個女人,一直都在正襟危坐地傾聽著。要知道最近三個月來,她在深切的悲痛中千方百計地從她丈夫和朋友們的言談里去找一些寬心話,既可以安慰她,又可以指點她,作為一個母親,應該如何心甘情愿地把她的兒子送出去,那里說不上是死路,也許只不過是一種危險的營生罷了,不過,她從他們滔滔不絕的言談之中,哪怕是片言只語都沒有找到……于是她心中的悲痛也就越發(fā)沉重了,因為她暗自琢磨,恐怕誰都不能替她分憂解愁??墒莿偛拍俏宦每退f的那些話,卻使她為之愕然,幾欲暈倒。她突然察覺到,問題不能歸咎于別人理解不了她,而是偏偏怪她自己,達不到別人家父母那么高的思想境界,他們不僅在送別自己的兒子,甚至在獲悉他們不幸陣亡的時候,也都是甘之如飴,從不號啕大哭。她抬起頭來,從她那個角落里探出身子,聚精會神地聽著那個大胖子絮絮叨叨地給旅伴們講他的兒子如何激昂慷慨,樂于為國家殺身成仁的具體過程。她恍惚覺得自己磕磕絆絆地走進了一個她從來都沒有夢見過的陌生世界,在那里,她滿心喜悅地聽到:每一個人都在向那個一談到兒子之死時還能如此以苦為樂的父親表示祝賀。驀然間,她仿佛一點兒都沒有聽到剛才大家的談話,幾乎就像大夢初醒似的,轉過身來向大胖子旅客問道:“那么……你兒子是真的死了嗎?”每個人都用眼光上下打量著她。那個胖旅客也轉過身來瞅著她,他瞪起那雙凸出的、極度淚汪汪的淺藍色大眼睛,諱莫如深地端詳著她的臉孔。他花了好半天時間想回答,可他總是說不出話來。他一個勁兒瞅著她,簡直好像是——直到此刻聽到了那個愚蠢的、自相矛盾的問題——他這才突然一下子覺察到:他的兒子是真的死了——永遠——永遠——一去不復返了。他的臉孔一下子收縮,變成怪樣;隨后,他連忙從口袋里抓出一塊手絹來,猛地發(fā)出一陣催人淚下、心肝欲裂,而又難以抑制的啜泣聲,不由得使四座為之一驚。(選自[關]克林斯?布魯克斯[美]羅伯特?沃?潘倫《小說鑒賞》,有刪改)7.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女人的丈夫雖然瘦弱,但是對自己的妻子十分關心,想讓同行旅伴理解他妻子的悲傷。B.從旅客們接二連三的插話中不難看出當時戰(zhàn)事的艱難與慘烈,有很多年輕人上了前線。C.失去兒子的胖旅客在長篇的獨白中,對傷亡和悲痛的意義作了激動人心又富有哲理的論述。D.女人無法從丈夫與朋友們的言談中找到安慰,卻被同樣兒子陣亡的胖旅客所說的話吸引。8.文中畫波浪線句子中加點的兩個詞語如果刪去,表達效果會產生什么樣的變化?請簡要分析。那個胖旅客也轉過身來瞅著她,他瞪起那雙凸出的、極度淚汪汪的淺藍色大眼睛,諱莫如深地端詳著她的臉孔。9.若將小說全文這樣改寫:胖旅客僅有的一個兒子上了前線,他用本篇小說中的話語跟同車廂的旅客們進行爭辯,勸說他們要笑著面對孩子們以身殉國。到了某個車站,他接到一份告知幾子陣亡消息的電報,立刻迸發(fā)出一陣“心肝欲裂,而又難以抑制的啜泣聲”,而大家都大吃一驚地瞅著他,為什么這樣的寫法同原小說一比,就要大為遜色呢?請從情節(jié)、人物、主題和藝術效果中任選三個角度作簡要分析?!即鸢浮?.D8.①原句中“極度”與前文“兩眼淚汪汪而又凝止不動”相照應,并且表明程度有加深,使讀者讀到結尾時理解胖旅客態(tài)度的轉變并非突如其來,他也在逐步被影響改變。若刪去該詞則不具有這種效果。②原句中“諱莫如深”突出胖旅客態(tài)度的奇怪之處,暗示胖旅客有深藏的秘密,激發(fā)讀者強烈的閱讀興趣,為下文情節(jié)的轉折蓄勢。若刪去該詞則不具有這種效果。9.①情節(jié):原小說包含著兩個“故事”——一個是那個女人改變態(tài)度的故事,另一個則是那個胖旅客改變態(tài)度的故事,情節(jié)模式更加曲折、復雜;而改寫的這篇小說只保留了胖旅客的故事,情節(jié)比較簡單。②人物:原小說中女人逐步被胖旅客的發(fā)言吸引,而胖旅客思想上原本達到和諧一致,卻被那個女人所提出的問題破壞,看似對立的雙方不斷互相影響以致最后思想態(tài)度完全顛倒,兩個人物互為映襯和對照,前后的轉變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體、豐富;而改寫的這篇小說側重突出胖旅客因為戰(zhàn)爭奪走獨子的生命而悲傷,人物形象比較扁平。③主題:原小說通過描寫戰(zhàn)爭對個體生活和命運的影響來揭示戰(zhàn)爭的殘酷和人類在戰(zhàn)爭中的無助感,并且借戰(zhàn)爭背景來表現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對創(chuàng)傷有意抗拒和回避,主題更多元;而改寫的這篇小說通過一個胖旅客失去獨子來揭露戰(zhàn)爭的殘酷,主題比較單一。④藝術效果:原小說中胖旅客失去兒子卻未表現出悲傷的情緒,甚至還有自豪之意。讀者始終被這處反常造成的懸念牢牢抓住注意力,作者通過使讀者的期待視野逆向受挫來保持讀者的閱讀興趣;而改寫的這篇小說胖旅客的情緒變化符合常人的生活邏輯,完全在讀者的認知范圍內,因此缺少讀者閱讀原小說時因期待視野受挫而產生的閱讀動力?!冀馕觥健?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同樣兒子陣亡”錯。文中并未交代女人的兒子陣亡,且原文第十三段有“那里說不上是死路”。故選D。【8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語含義,分析表達效果的能力。①原句中“極度”修飾是“淚汪汪的淺藍色大眼睛”,“極度”表示程度加深;前文也寫到他的眼睛,“兩眼淚汪汪而又凝止不動”,兩次寫眼睛形成照應,我們發(fā)現他的情感在發(fā)生變化,“極度”能夠凸顯這種變化,他正在極力克制自己的情緒。而結尾他的情緒爆發(fā)“猛地發(fā)出一陣催人淚下、心肝欲裂,而又難以抑制的啜泣聲”,其實從“極度”這個詞里能夠找到根據。若刪去該詞則不具有這種效果。②原句中“諱莫如深”原指事情重大,因而隱瞞不言。今泛指隱瞞得很深,唯恐暴露。當婦人問“那么……你兒子是真的死了嗎?”時,老人“諱莫如深”地端詳著她的臉孔,這個詞讓人感到老人態(tài)度的奇怪之處,暗示老人有深藏的秘密;老人的表現激發(fā)讀者強烈的閱讀興趣,為下文情節(jié)的轉折蓄勢。若刪去該詞則不具有這種效果?!?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小說藝術特點的能力。①情節(jié):原小說包含著兩個“故事,一個女人的獨子被要求上戰(zhàn)場,她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痛苦又悲傷;但在胖旅客一番慷慨陳詞之后態(tài)度發(fā)生了改變。另一個是胖旅客的故事,他的兒子死在了戰(zhàn)場上,而他原本沒有特別難過,甚至感到自豪,但在女人追問“你兒子真的死了嗎”時情緒突然崩潰,他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改變。兩個故事,情節(jié)模式更加曲折、復雜。而改寫的這篇小說只保留了胖旅客的故事、情節(jié)比較簡單。②人物:原小說中女人開始時悲傷、難過,但聽了胖旅客的話之后她的心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她突然察覺到,問題不能歸咎于別人理解不了她,而是偏偏怪她自己,達不到別人家父母那么高的思想境界”;而胖旅客原本對兒子的死感到自豪,他的思想和情感是一致的;但在女人追問之下突然“發(fā)出一陣催人淚下、心肝欲裂,而又難以抑制的啜泣聲”。兩個人互相受到對方的影響,以致最后思想態(tài)度完全顛倒,兩個人物互為映的轉變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體、豐富。而改寫的這篇小說開頭胖旅客“勸說他們要笑著面對孩子們以身殉國”,但接到兒子陣亡的電報后“立刻迸發(fā)出一陣“心肝欲裂,而又難以抑制的啜泣聲”,側重突出胖旅客因為戰(zhàn)爭奪走獨子的生命而悲傷,人物形象比較扁平。③主題:原小說女人因為獨子要上戰(zhàn)場而難過,“她的身子一直在歪歪扭扭地蠕動著,不時還發(fā)出野獸一般的咆哮聲”,她對這件事是抗拒的;其他旅客也一樣,有的是戰(zhàn)爭剛開始兒子就上了前線,有的不光是兒子,還有外甥也上了前線,胖旅客的兒子更是犧牲在戰(zhàn)場上,人們都悲傷而無助??傊?,通過描寫戰(zhàn)爭對個體生活和命運的影響來揭示戰(zhàn)爭的殘酷和人類在戰(zhàn)爭中的無助感,并且借戰(zhàn)爭背景來表現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對創(chuàng)傷有意抗拒和回避,主題更多元。但改寫的這篇小說只是寫胖旅客的兒子失去了他的獨子,揭露戰(zhàn)爭的殘酷,主題比較單一。④藝術效果:原小說中老人失去兒子卻未表現出悲傷的情緒,甚至還有自豪之意。他向人們述說著自己的看法,“要知道我們是屬于他們的,可他們從來都不是屬于我們的”“如果說國家是一種天然的必需品……他們也都是樂于以身殉國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停止哭泣,每一個人都應該放聲大笑,就像我現在這樣——因為我的兒子在臨死以前給我發(fā)來一個電報,說他也死得其所了”,一般人肯定會為了兒子的死而悲傷難過,胖旅客卻覺得自豪,覺得兒子死得其所,讀者始終被這處反常造成的懸念牢牢抓住注意力,作者通過使讀者的期待視野逆向受挫來保持讀者的閱讀興趣。而改寫的這篇小說老人的情緒變化符合常人的生活邏輯,在聽到兒子死訊時“心肝欲裂”“難以抑制的啜泣”,完全在讀者的認知范圍內,因此缺少讀者閱讀原小說時因期待視野受挫而產生的閱讀動力。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通于物者,不可驚以怪;喻于道者,不可動以奇;察于辭者,不可耀以名;審于形者,不可遁以狀。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賤今,故為道者必托之于神農、黃帝而后能入說。亂世暗主,高遠其所從來,因而貴之。為學者蔽于論而尊其所聞,相與危坐而稱之,正領而誦之。此見是非之分不明。夫無規(guī)矩,雖奚仲不能以定方圓;無準繩,雖魯般不能以定曲直。是故鐘子期死,而伯牙絕弦破琴,知世莫賞也;惠施死,而莊子寢說言,見世莫可為語者也。夫項托七歲為孔子師,孔子有以聽其言也。以年之少為閭丈人說救敲不給何道之能明也?今劍或絕側羸文,嚙缺卷絍,而稱以頃襄之劍,則貴人爭帶之;琴或撥剌枉橈,闊解漏越,而稱為楚莊之琴,側室爭鼓之。苗山之誕,羊頭之銷,雖水斷龍舟,陸刺兕甲,莫之服帶;山桐之琴,澗梓之腹,雖鳴廉修營,唐牙莫之鼓也。通人則不然。服劍者期于铦利,而不期于墨陽、莫邪;乘馬者期于千里,而不期于驊騮、綠耳;鼓琴者期于鳴廉修營,而不期于濫脅、號鐘;誦《詩》《書》者期于通道略物,而不期于《洪范》《商頌》。圣人見是非,若白黑之于目辨,清濁之于耳聽。眾人則不然。中無主以受之,譬若遺腹子之上隴,以禮哭泣之,而無所歸心。故夫李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玉石之相類者,唯良工能識之;書傳之微者,唯圣人能論之。今取新圣人書,名之孔、墨,則弟子句指而受者必眾矣。故美人者,非必西施之種;通士者,不必孔、墨之類。曉然意有所通于物,故作書以喻意,以為知者也。誠得清明之士,執(zhí)玄鑒于心,照物明白,不為古今易意,攄書明指以示之,雖闔棺亦不恨矣。(節(jié)選自《淮南子?修務訓》)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以年A之少B為C閭丈人D說E救敲F不給G何道之H能明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喻,指明白,與成語“喻之以理”“引喻失義”中的“喻”意思不同。B.寢,指停止,與《六國論》中“然后得一夕安寢”的“寢”意思不同。C.服,指佩帶,與《過秦論》中“強國請服,弱國入朝”的“服”意思不同。D.恨,指怨恨,與《歸去來兮辭》中“恨晨光之羸微”的“恨”意思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宣傳學說的人一定要先假托神農、黃帝的名義,然后才能讓人們樂于接受他們的學說,這是因為世俗之人大多是尊古而賤今的。B.一把號稱曾經歸屬于楚頃襄王的寶劍,即使其棱邊花紋已經磨損,鋒刃已經卷曲,但仍有尊貴人士因看中它的名氣而爭相要它。C.作者認為,彈琴者應彈奏用山中桐木和山澗梓木做成的琴,只期望其音色雅正優(yōu)美,音調清脆和諧,而不必在乎它是否是名琴。D.眾人不同于通人,他們心中毫無主見,只是被動接受,就像遺腹子給父親上墳,雖按禮節(jié)哭祭父親,但心中沒有對父親的哀悼。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為學者蔽于論而尊其所聞,相與危坐而稱之,正領而誦之。(2)玉石之相類者,唯良工能識之;書傳之微者,唯圣人能論之?!即鸢浮?0.BEG11.D12.C13.(1)做學問的人被這些言論蒙蔽,尊崇他們所聽到的傳聞,共同正身而坐來稱道它,理正衣領來誦讀它。

(2)玉和石頭看起來類似,只有優(yōu)秀的工匠才能識別它們;書傳等典籍中的含蓄隱晦之處,只有圣人才能闡發(fā)議論。〖解析〗【10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項托以他這樣小的年齡,向鄉(xiāng)里的長者發(fā)表議論,恐怕他躲避長者的拐杖敲打都來不及,哪里還能說明發(fā)表自己的主張?“少”用以修飾“年”,“之”是定語后置標志,故“以年之少”是介賓結構,A處不能斷開,B處需要斷開表強調;“為閭丈人”是“說”的狀語,CD兩處不能斷開,E處需要斷開;“救敲不給”是主謂結構,“敲”指敲打,“救敲”指阻止敲打,“不給”指不充裕、來不及,F處不能斷開,G處需要斷開。故選BEG?!?1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明白;使……明白,開導;比喻,舉例。句意:明白道理的人。/用道理來開導說服人。/援引例證以說明事理失去了本義。指引用的例證不妥當。B.正確。停止;睡覺。句意:莊子就停止了辯論。/這樣之后得到一夜的安穩(wěn)睡眠。C.正確。佩帶,臣服。句意:但就是沒人佩帶它。/強國請求臣服,弱國前來朝見。

D.錯誤。遺憾;怨恨。句意:那么即使死去了也沒什么好遺憾的了。/只是怨恨天剛剛放亮。故選D?!?2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彈琴者應彈奏用山中桐木和山澗梓木做成的琴”錯誤,原文中提及“山桐之琴,澗梓之腹”,是為了說明即使這樣的琴音色雅正優(yōu)美,音調清脆和諧,但人們就是不愿彈奏它,這并不是說彈琴一定要彈用山中桐木和山澗梓木做成的琴。故選C?!?3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蔽于論”,被言論蒙蔽;“相與”,共同,一起;“危坐”,正身而坐。(2)“良工”,優(yōu)秀的工匠;“識”,識別;“微”,含蓄隱晦。參考譯文:精通事物的人,是不能用詭怪來驚嚇他的;明白道理的人,是不能用奇異來驚動他的;明察言辯的人,是不能用虛名來迷惑他的;審察物形的人,是不能用假象蒙騙他的。世俗之人,大多尊崇古時而輕視今世,所以宣傳自己的學說主張的人,一定要假托神農、黃帝的名義然后才能讓人們樂意接受他們的學說主張。亂世的昏庸君主,總要將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的由來粉飾得高深莫測,以此來抬高自己。做學問的人被這些言論蒙蔽,尊崇他們所聽到的傳聞,共同正身而坐來稱道它,理正衣領來誦讀它。這就說明這些人分辨是非的界限不明確。沒有了規(guī)矩,即使是奚仲也無法憑他的技藝來確定方圓;沒有了準繩,即使是魯般也無法憑他的技術來確定曲直。所以鐘子期死了,伯牙就拉斷琴弦,砸破琴瑟,因為他知道這世上再也沒有人能欣賞他的琴技樂曲了;惠施死后,莊子就停止了辯論,因為他知道這世上再也沒有人能同他談論了。項托七歲就做了孔子的老師,孔子也有聽項托說話的氣度。項托以他這樣小的年齡,向鄉(xiāng)里的長者發(fā)表議論,恐怕他躲避長者的拐杖敲打都來不及,哪里還能說明發(fā)表自己的主張?現在有一種磨去棱邊花紋,卷曲了鋒刃的寶劍,如果有人聲稱此劍曾是楚頃襄王的古劍,那么尊貴人士會爭相佩帶它;現在有一種琴聲走調、琴身歪斜破損的琴,如果有人聲稱此琴曾是楚莊王的古琴,那么富貴人家的姬妾會爭相彈奏它。苗山的短矛,羊頭狀的刀,雖然能在水中砍斷龍舟,能在陸地刺穿犀皮鎧甲,但就是沒人佩帶它;山中桐木制成的琴瑟,山澗梓木做成的琴身,雖然音色雅正優(yōu)美,音調清脆和諧,但師堂、伯牙這樣的名樂師就是不愿彈奏它。通達事理的圣人就不是這樣。他們佩帶寶劍只期望它鋒利,而不期望它是墨陽、莫邪那樣的名劍;他們騎馬只期望它日行千里,而不期望它是驊騮、綠耳那樣的名馬;他們彈琴只期望琴聲雅正和諧,而不期望它是濫脅、號鐘那樣的古琴;他們誦讀《詩》《書》只期望能通曉事理,明白道理,而不一定非選《洪范》《商頌》這樣的古籍。圣人對是非的分辨,就像眼睛對黑白的分辨,耳朵對清濁音的分辨一樣。眾人就不是這樣。他們心中沒有任何主見而盲目接受,好比遺腹子給父親上墳,按照禮節(jié)哭祭父親,內心卻沒有對父親的哀悼。所以孿生兄弟長相一樣,只有他們的母親才能分清;玉和石頭看起來類似,只有優(yōu)秀的工匠才能識別它們;書傳等典籍中的含蓄隱晦之處,只有圣人才能闡發(fā)議論。現今如果拿當代圣賢的著述,托名是孔、墨的經典,那么恭恭敬敬地去學習和接受的弟子一定很多。所以美人,不一定要像西施一類的;通達之士,不一定要像孔、墨之類的。明白事理,通曉事物,因而能著書來闡明自己的思想,來啟發(fā)世人的智慧。如果能得到頭腦清楚明白的士人,心中有高明透徹的見解,能觀照各種事物,不因古今的差異來改變自己的主見,并能將書中的宗旨思想闡述清楚明白以指示他人,那么即使死去了也沒什么好遺憾的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賀新郎?和徐斯選下第謝諸公載酒相訪韻辛棄疾逸氣軒眉宇。似王良①、輕車熟路,驊騮欲舞。我覺君非池中物,咫尺蛟龍云雨。時與命、猶須天付。蘭佩芳菲無人問,嘆靈均、欲向重華訴??找加?,共誰語?兒曹不料揚雄賦,怪當年、甘泉②誤說,青蔥玉樹。風引船回滄溟闊,目斷三山③伊阻。但笑指、吾廬何許。門外蒼官④千百輩,盡堂堂、八尺須髯古。誰載酒,帶湖去?!紓渥ⅰ舰偻趿迹阂幻麑O無政,晉之善御馬者,為趙簡子御。②甘泉:指西漢揚雄的賦作《甘泉賦》,曾被左思誤評,③三山:指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④蒼官:松柏的別稱。14.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詞人曾經以為友人必然高中,如王良駕車輕車熟路,如蛟龍得雨順勢騰飛。B.“空壹”兩句運用反問的修辭手法,表現了屈原和徐斯遠的郁悶孤獨之情。C.“門外”兩句和“逸氣”句的友人形象相呼應,反襯友人淡泊功名的趣味。D.結尾兩句照應標題,以邀請友人來到環(huán)境清幽的帶湖飲酒作樂來歸結全篇。15.全詞多處運用典故來表達對友人落第的安慰。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即鸢浮?4.C15.①“蘭佩”兩句運用屈原欲向舜帝陳辭的典故,將徐斯遠和屈原相提并論,指出像屈原那么優(yōu)秀的人也會懷才不遇,不被重用,那么你應試落第豈不是正常?勸慰友人看淡自己應試不第的事。②“怪當年”兩句運用揚雄的《甘泉賦》被左思誤評的典故,指出是主考官的無才無識、遺棄賢才才致使徐斯遠落第,以對主考官的斥責來勸慰友人。③“風引”兩句運用三山的典故,說明理想虛無縹緲很難實現,暗示友人不必過分追求功名,帶湖飲酒,襟懷高朗才夠暢快?!冀馕觥健?4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C.“反襯友人淡泊功名的趣味”錯,意在勸說友人徐斯遠要淡泊功名。故選C?!?5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①“蘭佩”兩句是說屈原是個蘭佩芳菲即品性高潔、才華過人的古代志士,他猶且無人過問,懷抱冷落,為此曾經激憤地向重華(舜)陳辭,那么友人的不遇豈不分所該當?這里的用典,既包含著詞人對天下才士收場一例凄涼的悲憤感,又表達了他以重比輕、要友人看輕自己的落第的用意。②“怪當年”兩句意思是,主考官就像是當年左思誤評揚雄之《甘泉賦》一樣,不識徐斯遠文章之妙,以致使其落第。由朋友及于考官,表達他對于考官無才乏學,埋沒人才的諷刺,指出是主考官的無才無識、遺棄賢才才致使徐斯遠落第,以對主考官的斥責來勸慰友人。③“風引”兩句意思是,友人徐斯遠落第,其報國理想難以實現,就像是乘船去尋找傳說中的仙山,因其虛無縹緲,所以總是難以到達。運用三山的典故,說明理想虛無縹緲很難實現,暗示友人不必過分追求功名,帶湖飲酒,襟懷高朗才夠暢快。(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宮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寫宮殿、樓閣隨地形而建,彼此環(huán)抱呼應;宮室結構參差錯落,精工巧致。(2)諸葛亮《出師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與《諸葛亮集》中“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的意思一致。(3)《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張養(yǎng)浩途經潼關,遙望古都,感嘆昔日秦漢恢宏奢華的宮殿,如今皆蕩然無存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鸢浮剑?)各抱地勢鉤心斗角(2)陟罰臧否不宜異同(3)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對美好事物的體驗,永遠不會嫌多。就像一位嗜飲者,盡管已經品嘗過不少美酒,但當一瓶新的佳釀端到面前,他怎么會①?這次去的地方更遠。車子穿過前一天行經的萬畝蘋果林,駛向大山深處。行行復行行,車子又從高處迂曲下行,轉過幾個彎后,面前②,出現了一處開闊的平壩。這個地方是普雄鎮(zhèn),四圍連綿的山脈像是一道道錯落擺放的屏風,()。稻田濃重恣肆的金黃色,像是無數桶顏料被一只巨手從天上傾倒下來,又均勻地潑灑開來。腦海里忽然跳出了波蘭大詩人密茨凱維奇的詩句:“好一片田野,五谷為之著色!”一個上面寫著“四川省非遺彝族嘗新米節(jié)體驗基地”的大牌子矗立在稻田深處并像熱情的主人一樣歡迎著剛剛來到稻田邊的我們。稻田中阡陌交錯,在好幾條木板鋪成的道路上,排列著整整齊齊又人滿為患的隊伍,有男人的隊伍,也有女人的隊伍,他們身著傳統的彝族節(jié)日服飾,色彩絢爛。隊伍中的每個人都等距離地站立著,手中高舉著一把黃傘,與豐收的原野一樣的顏色。在這里,一個盛大的儀式即將開始,仿佛箭矢塔上了弓弦,③。不,這個比喻并不恰切。劍拔弩張總是與某種緊張的情勢相連,但眼前的場面卻是莊重里有從容,嚴肅中有輕松。17.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8.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成四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19.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A.一大片稻田被圍攏在中間 B.中間是一大片被圍攏的稻田C.圍攏在中間的是一大片稻田 D.將一大片稻田圍攏在中間〖答案〗17.①無動于衷(或不為所動)②豁然開朗(或柳暗花明)③蓄勢待發(fā)18.我們剛剛來到稻田邊,看到稻田深處矗立著一個大牌子,牌子上面寫著“四川省非遺彝族嘗新米節(jié)體驗基地”,它像熱情的主人一樣歡迎著我們。19.D〖解析〗【17題詳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①語境是說面對佳釀的誘惑的態(tài)度,可用“無動于衷(或不為所動)”。無動于衷:指對應該關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不為所動:指不受外力影響而變動,引申為:不管別人說什么或者怎么誘惑你,都能堅持自己的初衷和原則,立場堅定。②語境是說轉過彎后眼前出現轉機,可用“豁然開朗(或柳暗花明)”?;砣婚_朗:原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現比喻對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間開闊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奧秘。柳暗花明:形容柳樹成蔭,繁花似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難中遇到轉機。③“仿佛箭矢塔上了弓弦”是說做好了準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