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路有關的詩句【4篇】_第1頁
和路有關的詩句【4篇】_第2頁
和路有關的詩句【4篇】_第3頁
和路有關的詩句【4篇】_第4頁
和路有關的詩句【4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和路有關的詩句【4篇】關于路的詩句篇一審題是答題的第一步。只有審清題干問的是什么,弄懂要求我們答什么,才能有針對性的回答問題,答對題,答全題。審題有了失誤,答題就會“驢頭不對馬嘴”,痛失全分。例如: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這首詩描寫的景物有什么特點?蘊含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第一問的正確答案是:描寫景物的特點是清新幽靜、超凡脫俗。許多考生審題出現(xiàn)了錯誤,將“描寫的景物有什么特點”看成是“景物描寫有什么特點”,于是有的答成:前三聯(lián)借景抒情,后一聯(lián)直抒胸臆。有的答成:第一句、五句、六句寫動景,第二句、三句、四句寫靜景,動靜結合?!钡鹊?。其實“描寫的景物有什么特點”是指景物本身的特點,“景物描寫有什么特點”則指描寫方法或技巧的特點。考生混淆了“描寫的景物”和“景物描寫”這兩個概念,因而致誤。審題失誤常見的還有:表現(xiàn)手法是全詩的還是某一兩個句子的,是處于主要地位的還是處于次要地位的,常常沒弄清就答題;“異曲同工之妙”,這個“妙”主要指方法和技巧上的特色,但許多考生大談特談思想感情;對律詩詩句的賞析有些考生錯把頷聯(lián)當頸聯(lián)或相反;忽視對背景注解的審讀,導致對詩歌特定思想內容的錯誤理解等。對策:審題要具備基本的知識背景,包括文學常識、語言知識,這樣才能讀懂題目里涉及的一些概念(如頷聯(lián)與頸聯(lián))和古人對作家作品的評價。讀題要全面,不要忽略每一個細節(jié);要專注細心,逐字逐句,甚至咬文嚼字。要抓住關鍵詞語,對可能會引起誤解的概念反復推敲,比較異同,從而明確命題指向,確定答題內容。要弄清楚題目問的是什么,怎么問的。問什么,答什么;怎么問,怎么答――做到問與答對縫合隼,通暢無礙。二、手法誤認表現(xiàn)手法是詩人用來抒發(fā)感情的手段方法??忌鷮θ娀蛟娭心骋粌删溥\用的手法進行分析和指認,常常很容易出問題――把一種手法說成是另一種手法,造成該得分點失分。例如:石頭城[宋]劉翰離離芳草滿吳宮,綠到臺城舊苑東。一夜空江煙水冷,石頭明月雁聲中?!笆^明月雁聲中”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第一問的正確答案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繪聲繪色)(以動襯靜)分析詩句,作者借助月色、雁聲等意象表達對石頭城夕盛今衰的傷感,所以說借景抒情;從寫作的心理過程看,又可以說成融情于景。作者是從兩方面來描寫的,一個是聲音,一個是色彩,所以又可說成繪聲繪色。“石頭”、“明月”是靜景,“雁聲”是靜景,所以又可說成是以動襯靜。但許多考生卻說成比喻、擬人或者象征等,如果說象征還有一定的道理(“雁聲”似乎也可看成是作者自身影像的投射),那么比喻和擬人就毫無道理了。對手法的分析和指認,許多考生把握不準。有這樣一些問題最為常見:把對全詩手法的分析看成是對一個局部、一兩個句子,或者倒過來;實際上是襯托、虛實手法,卻動不動就是借景抒情什么的;借景抒情與托物言志常?;煜磺澹划斒裁词址ǘ伎床怀鰜淼臅r候,則比喻擬人胡說一通。對策:關于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我們通常都是在課上和練習里學到的,還處于一種散亂的狀態(tài)之中。如果你還沒有整理,現(xiàn)在應該動手了,將它們系統(tǒng)化。這里提供一個分類整理作為參考:(1)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2)描法:襯托(正襯和反襯)、虛實、對比、動靜、細節(jié)描寫(細描和白描)、正側。(3)修辭手法:比興、比喻、擬人、夸張、雙關、用典、設問、反問、反語等。接下來,在以后的練習、考試和評講里,你更要認真對待每一道題。通過相關的實踐活動,深入地理解和體會各種手法的特征和作用。對于一種手法你很可能還會認錯,但是不要氣餒,知識轉化為能力都需要過程的,下一次你就一定會確認不誤了。我們只有在對古詩多次反復的鑒賞活動中才能掌握一個個的表現(xiàn)手法,進而形成一個鑒賞這些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網。心要細,對容易混淆的手法一定要比較出它們的區(qū)別來。例如借景抒情就是通過寫景來在抒情,托物言志就是借助事物來表達思想、哲理、精神或志趣,載體和被載體就是不一樣,兩者不是一回事。還有,審準題目也是準確辨認的條件,例如是全詩手法還是局部手法――這又涉及到審題的問題了。三、積淀先入古詩內容豐富,主題多樣。但由于中小學課本選文和資料練習的局限性,考生積淀和內化的思想內容相對于浩如煙海的古詩詞來說,是十分有限的。有些內容經過無數次的強化,已經非常牢固地積淀在考生的心里;有些內容接觸較少,相對比較淡??;有些內容則學得很少,幾乎沒有印象。所以,一旦試題所選古詩,內容稍微“冷”了一點,考生常常會“積淀先入”,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那些印象很深刻的內容調動起來,走入了丟開文本胡答一氣的誤區(qū)。例如:上面一首《石頭城》,還有兩道題目:(1)“綠到臺城舊苑東”中的“綠”用得很有特色,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2)有人認為“一夜空江煙水冷”中的“空江”,與唐朝劉禹錫《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的“空城”有異曲同工之妙,請談談你的理解。第一道題正確答案:“綠”通過色彩形象地寫出了野草的連綿不斷,滿眼綠色顯示石頭城的衰敗與荒涼。但是有許多考生卻把連綿不斷的野草說成是生命力旺盛,是樂景,進而認為“反襯”了石頭城的寂寞。他們對野草意象只有一個很牢固的認識:寫其綠就是顯示生命力,寫其枯就是顯示衰敗荒涼。當然“黍離之悲”的古詩可能也學過,但那種體驗和感受可能太淡了,淡到幾乎不存在。當然會“積淀先入”了。第二道題正確答案:“空江”寫開闊的江面上空空蕩蕩,通過“江空”襯托城空;空城直接點明了荒蕪寂寞。都寫出故都的沉寂凄涼之感。有的考生將后一點答成“都寫出了作者思念故鄉(xiāng)的凄涼之情”,殊不知,這是一首吊古傷今的詩。由此看來,思鄉(xiāng)之情在考生心里刻下的印象太深刻,而吊古傷今詩庫存太少。積淀先入的現(xiàn)象還有一些。例如,一個被賦予了歷史文化內涵的意象,在許多詩歌里作者用它來表達該文化內涵,但也不盡然。比如“垂釣”一般用來表示隱者生活,但在宋詩《江上》(董穎)中,卻表示對安定生活的期待和向往。積淀先入也常常表現(xiàn)在對手法的辨認上,借景抒情、比喻擬人平時接觸最多,因而在考生難以辨認或覺得似是而非的時候,就隨便挑一個最熟悉的說法搪塞過關。這一點與上文所說的“手法誤認”密切相關。對策:先說內容上的積淀先入。既然有了積淀才有喚起,那么我們何不積淀那些還未曾積淀或者積淀不深的東西?換句話說,你需要多多賞析一些在你來說內容可能比較“冷”的一些古詩。內容的“冷”與“熱”因人而異。下面是就中學生所學古詩從內容的角度作出的整理,新穎、全面,不落俗套:一、古詩中的時間觀念:1.“人生忽如寄”類――人生無常;2.“花開堪折直須折”類――“失時”主題(及時行樂和成就事業(yè));3.“暮去朝來顏色故”類――“失樂”主題;4.“明年花開誰復在”類――對未來的迷茫、不安;5.“此生此夜不常好”類――好景不常。二、古詩中的季節(jié)觀念:1.“人生幾何春已夏”類――惜春主題;2.“滿地蘆花和我老”類――悲秋主題;3.“人生看得幾清明”類――傷春主題。三、古詩中體現(xiàn)的人生觀:1.“榮名以為寶”類――自警自勵;2.“服藥求神仙”類――譏諷誤國;3.“思為雙飛燕”類――愛情主題;4.“先據要路津”類――權利意識;5.“為樂當及時”類;6.“縱浪大化中”類――自我超越。四、古詩中的歷史智慧:1.“無情最是臺城柳”類――吊古傷今;2.“舊時王謝堂前燕”類――富貴難保3.“商女不知亡國恨”類――亡國之憂。五、古詩中的政治觀念:1.“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類――階級對立;2.“一將功成萬骨枯”類――反戰(zhàn)思潮;3.“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類――思親主題;4.“振衣千仞岡”類――高潔主題。你可以對照一下,看看自己哪些掌握的不夠好,就在那些方面多多留心,多背一些相關的詩歌或者詩句,并把它們聚焦在同一個主題上,積淀就有了而且深刻。通過查類補缺,消除盲點,可以有效地避免“積淀先入”的現(xiàn)象。至于手法上的積淀先入,你可以從上文第二點的“對策”里找到對策。四、掛一漏二掛一漏二主要指內容或手法上分析和指認的缺漏現(xiàn)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亦或其三,從而導致失分。例如:秋曉行南谷經荒村柳宗元杪秋露雙重,晨起行幽谷。黃葉覆溪橋,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歷,幽泉微斷續(xù)。機心久已忘,何事驚麋鹿?【注】①南谷,在柳宗元貶謫之地永州城南郊。②杪秋,即深秋。③機心,機巧的心計。語出《莊子》。(1)此詩寫景,處處緊扣“秋”字。請作簡要分析。(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又是怎樣表達的?第一題正確答案:霜露濃重,黃葉落地,寒花疏落,幽泉斷續(xù),無不體現(xiàn)了秋的特色。第二題正確答案:第一問:落寞,孤憤,曠達而又無奈。第二問:前六句借景抒情,后兩句直抒胸臆,化用典故。值得重視的是,這道題考生答案最大的問題就是“掛一漏二”,每道題都答不全。第一題,答了霜露、黃葉、寒花,就是沒答幽泉,其實“斷續(xù)”二字不正是秋水的特征嗎?看來與季節(jié)常識缺失或者模糊有關。第二題,兩問,第一問,許多考生只答落寞或者孤寂之類,沒有體會出“憤”味和曠達而又無奈來,結合注釋細細揣摩最后兩句,其實這些情感是有的,只是沒有直接說出來而已。第二問,只看出后兩句“直抒胸臆”,由于忽視了注釋③,漏掉了化用典故。掛一漏二的問題比較普遍,以上這道題比較典型,代表了內容和手法兩個方面。有一種試題,似乎不是考內容和手法的,其實不然,它首先包含了內容和手法的考查。例如“試分析詩歌首聯(lián)在全詩中的作用”,像這樣的題,考生大多只從一點來答:為全詩奠定了什么什么基調一類,其實還要從題目和結構的角度來回答才算完整。對策:你不要以為自己跳了一跳摘了一個桃子就大功告成,你要多看看樹上有沒有桃子了,有的長得比較隱蔽,需要你細心去找――這就是說,要仔細審讀,嚴密思考,多想想是不是還有別的角度(如上述第二題的第二問),是不是還有別的意味(如上述第二題的第一問),是不是還沒答到位(如上述第一題)。你還要加強積累,知識、感受、情感、思想等都要積累。積累的方式是多多閱讀和訓練,多多體驗、領悟和評價。特別是借助寫作背景,用心品味詩歌語言里蘊含的情感因素,就像上述第二題第一問,從一到六句,我們很容易感受到詩人的孤寂,而七到八句呢?那種“憤”味和曠達而又無奈之情,就需要我們讀懂注釋,透過反問句的形式仔細體會才可能獲得。它就像游絲一樣,一不留神就會從你眼皮底下飄忽而過,可情感的玄機恰恰就在這里。你在鑒賞每首詩的時候都要重視這種積累,因為答題時對情感的敏感體認就來自這種積累。五、思路紊亂關于答題思路,人們總結出好多類型,一般有六種也有八種的。通過反復訓練,學生答題會漸漸上路子的。但是有一種題目答題思路很單一卻似乎還沒總結進去,導致一些考生答題思路混亂。先看例題:送人還荊州【唐】皇甫曾草色隨驄馬,悠悠同出秦。水傳云夢曉,山接洞庭春。帆影連山峽,猿聲近四鄰。青門一分手,難見杜陵人?!咀ⅰ壳嚅T,長安東南門。結合具體詩句,說說這首詩是如何圍繞“送”字,表達送別之情的。正確答案:先寫送別友人同出秦川,表達留戀之情;再用想像手法寫將去之處的風光和途中情景,表達牽掛之情;最后寫一別難再相見,直接表達不舍之情。“送”是題眼,命題人抓住這個字設置了這道題,可以說這是一種“題眼題”??忌捎跊]有正確的視角和思路,答案五花八門:有的從修辭手法的角度答,有的從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答,有的從意象意境的角度答,有的則從方方面面來回答。像“送”這樣關涉全篇的字,有時出現(xiàn)在詩歌的開頭一兩句,可以稱之為統(tǒng)領全篇的詩眼。命題人常常抓住它們來設置上述同類題。對策:通過研究答案,不難發(fā)現(xiàn)答題的規(guī)律:抓住題眼,逐句或逐層分析。換句話說,詩歌是圍繞題眼,一句一句或一層一層地展開的,我們只要循著作者的思路逐句或逐層展開答題就可以了。這一句推進一句、一層推進一層地揭示,就是回答“如何圍繞”的。這種答題思路和方式,簡言之:逐層分析法。對每一層的分析要講究切入點,一般從景或事的角度切入,即回答寫什么;如果某個層次有一個突出的表現(xiàn)手法,也可從手法的角度切入,例如上題答案中第二句“用想象的手法”。六、比較粗疏比較粗疏指對比較性鑒賞題里詩歌的鑒賞和答題粗糙疏忽,不細心品味和比較。這種題目相同點可能好找一些,而不同點非仔細揣摩一定不可得。例如:京口月夕書懷【南宋】林景熙山風吹酒醒,秋入夜燈涼。萬事已華發(fā),百年多異鄉(xiāng)。遠城江氣白,高樹月痕蒼。忽憶憑樓處,淮天雁叫霜。有人說,本詩第二聯(lián)頗有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之詩意。請簡要說說兩者的異同之處。正確答案:兩詩均在蕭颯的秋風里借景抒發(fā)自己長期漂泊在外,年老而無歸的孤獨悲涼之情。但林詩多了萬事不如意郁悶之情,并把感情寫得含而不露;杜詩則流露出自己多病孤獨登臺的凄苦,“悲”、“獨”二字尤為傳神。大多學生能從季節(jié)、處境和心情三方面概括兩聯(lián)的相同點,但對不同點的回答就暴露出粗疏的缺點來了。他們不能從“萬事已華發(fā)”里品出杜句里不甚突出的萬事皆空的悲嘆,也難以從杜詩里體認到林詩里沒有的百病纏身;不能從林詩里看到感情的相對含蓄,也難以從杜句里意識到“悲”和“獨”有直抒胸臆的作用。分析和比較粗疏,答案也就粗疏了。更多的是兩首詩放在一起比較鑒賞。命題人可以從意境、感情、技巧和語言等方面擇其一點到兩點來設置比較性的試題。大致說來,最大的問題就是粗疏,不能細細品讀,不能準確地辨出異同來,很多答案只是在打球。關于路的詩句篇二1、漸入新豐路,衰紅映小橋。渾如七年病,初得一丸銷。--陸龜蒙《歸路》2、出門行路難,富貴安可期?;搓幉幻鈵荷偃?,阮生亦作窮途悲。--戴叔倫《行路難》3、萬里路長在,六年身始歸。所經多舊館,大半主人非。--白居易《商山路有感》4、青門有歸路,坦坦高槐下。貧賤自恥歸,此地誰留我。--劉駕《青門路》5、馬蹄凍且滑,羊腸不可上。若比世路難,猶自平于掌。--白居易《初入太行路》6、平盡不平處,尚嫌功未深。應難將世路,便得稱師心。--崔涂《晚次修路僧》7、晚景函關路,涼風社日天。青巖新有燕,紅樹欲無蟬。--白居易《社日關路作》8、柳臉半眠丞相樹,佩馬釘鈴踏沙路。斷燼遺香裊翠煙,燭騎啼烏上天去。--李賀《沙路曲》9、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賀鑄《橫塘路》10、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條。若為此路今重過,十五年前舊板橋。--白居易《板橋路》11、來去騰騰兩京路,閑行除我更無人。--白居易《京路》12、開目不見路,常如夜中行。--曹鄴《偶懷》13、君不見,孤雁關外發(fā),酸嘶度楊越。空城客子心腸斷,幽閨思婦氣欲絕。--寶月《行路難》14、荒村倚廢營,投宿旅魂驚。斷雁高仍急,寒溪曉更清。--李商隱《淮陽路》15、衡門亦無路,何況入西秦。--曹鄴《入關》16、高樓臨遠水,復道出繁花。唯見相如宅,蓬門度歲華。--皇甫冉《長安路》17、地暖無秋色,江晴有暮暉??这畔s嘒嘒,猶向客依依。--李商隱《桂林路中作》18、長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結束趨平樂,聯(lián)翩抵狹斜。--皇甫冉《長安路》19、步入招提路,因之訪道林。石龕苔蘚積,香徑白云深。--戴叔倫《游少林寺》20、北風送微寒,徒侶勤遠征。憂人席不暖,殘月馬上明。飄飄岐路間,長見日初生。重嶂曉色淺,疏猿寒啼清。--鮑溶《岐路》21、越鳥巢邊溪路斷,秦人耕處洞門開。--崔涂《題授陽鎮(zhèn)路》22、欲路上事,毋樂其便而如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萬仞;理路上事,毋憚其難而稍為退步,一退步便遠隔千山。--洪應明編《欲路勿染,理路勿退》23、要路豪家非往還,巖門先有不曾關。--曹松《山中》24、停驂問前路,路在秋云里。蒼蒼縣南道,去途從此始。絕頂忽上盤,眾山皆下視。下視千萬峰,峰頭如浪起。--白居易《初出藍田路作》25、世路山河險,君門煙霧深。年年上高處,未省不傷心。--劉禹錫《九日登高》26、山路難行日易斜,煙村霜樹欲棲鴉。--白居易《冬日平泉路晚歸》27、山川函谷路,塵土游子顏。蕭條去國意,秋風生故關。--白居易《出關路》28、南見青山道,依然去國時。已甘長避地,誰料有還期。--司空曙《望商山路》29、門前向城路,一直復一曲。曲去日中還,直行日暮宿。--陸龜蒙《門前路》30、路逢故里物,使我嗟行役。不歸渭北村,又作江南客。--白居易《鄧州路中作》關于路的詩句篇三1、萬里路長在,六年身始歸。所經多舊館,大半主人非。白居易《商山路有感》2、門前向城路,一直復一曲。曲去日中還,直行日暮宿。陸龜蒙《門前路》3、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飛4、世路如今一貫,此心到處悠然。張孝祥5、越鳥巢邊溪路斷,秦人耕處洞門開。崔涂《題授陽鎮(zhèn)路》6、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條。若為此路今重過,十五年前舊板橋。白居易《板橋路》7、寶馬雕車香滿路。辛棄疾8、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杜甫9、高樓臨遠水,復道出繁花。唯見相如宅,蓬門度歲華?;矢θ健堕L安路》10、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揚系畫船。范成大11、君不見,孤雁關外發(fā),酸嘶度楊越??粘强妥有哪c斷,幽閨思婦氣欲絕。寶月《行路難》12、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13、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王安石14、來去騰騰兩京路,閑行除我更無人。白居易《京路》15、世路山河險,君門煙霧深。年年上高處,未省不傷心。劉禹錫《九日登高》16、地暖無秋色,江晴有暮暉??这畔s嘒嘒,猶向客依依。李商隱《桂林路中作》17、北風送微寒,徒侶勤遠征。憂人席不暖,殘月馬上明。飄飄岐路間,長見日初生。重嶂曉色淺,疏猿寒啼清。鮑溶《岐路》18、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19、晚景函關路,涼風社日天。青巖新有燕,紅樹欲無蟬。白居易《社日關路作》20、身為野老已無責,路有流民終動心。陸游21、馬蹄凍且滑,羊腸不可上。若比世路難,猶自平于掌。白居易《初入太行路》22、步入招提路,因之訪道林。石龕苔蘚積,香徑白云深。戴叔倫《游少林寺》23、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24、要路豪家非往還,巖門先有不曾關。曹松《山中》25、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杜甫26、停驂問前路,路在秋云里。蒼蒼縣南道,去途從此始。絕頂忽上盤,眾山皆下視。下視千萬峰,峰頭如浪起。白居易《初出藍田路作》27、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28、漸入新豐路,衰紅映小橋。渾如七年病,初得一丸銷。陸龜蒙《歸路》29、南見青山道,依然去國時。已甘長避地,誰料有還期。司空曙《望商山路》30、衡門亦無路,何況入西秦。曹鄴《入關》31、路旁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王維32、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33、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李華34、路逢故里物,使我嗟行役。不歸渭北村,又作江南客。白居易《鄧州路中作》35、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辛棄疾36、長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結束趨平樂,聯(lián)翩抵狹斜。皇甫冉《長安路》37、荒村倚廢營,投宿旅魂驚。斷雁高仍急,寒溪曉更清。李商隱《淮陽路》38、柳臉半眠丞相樹,佩馬釘鈴踏沙路。斷燼遺香裊翠煙,燭騎啼烏上天去。李賀《沙路曲》39、雪晴云散北風寒,楚水吳山道路難。賈至40、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賀鑄《橫塘路》41、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42、青門有歸路,坦坦高槐下。貧賤自恥歸,此地誰留我。劉駕《青門路》43、山路難行日易斜,煙村霜樹欲棲鴉。白居易《冬日平泉路晚歸》44、平盡不平處,尚嫌功未深。應難將世路,便得稱師心。崔涂《晚次修路僧》45、欲路上事,毋樂其便而如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萬仞;理路上事,毋憚其難而稍為退步,一退步便遠隔千山。洪應明編《欲路勿染,理路勿退》46、出門行路難,富貴安可期?;搓幉幻鈵荷偃?,阮生亦作窮途悲。戴叔倫《行路難》47、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48、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49、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李商隱50、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岑參51、開目不見路,常如夜中行。曹鄴《偶懷》52、山川函谷路,塵土游子顏。蕭條去國意,秋風生故關。白居易《出關路》關于路的詩句篇四1、山路難行日易斜,煙村霜樹欲棲鴉?!拙右住抖掌饺吠須w》2、世路山河險,君門煙霧深。年年上高處,未省不傷心?!獎⒂礤a《九日登高》3、停驂問前路,路在秋云里。蒼蒼縣南道,去途從此始。絕頂忽上盤,眾山皆下視。下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