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2022_第1頁
四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2022_第2頁
四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2022_第3頁
四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2022_第4頁
四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202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月雅河小學教師個人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學2022學年第1

任課教師任教學科科學

學期

第一單元《聲音》單元,本單元圍繞“聲音”這個主題展開教學探究。我們生活在

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里,雖然聲音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我們卻總能感覺到它的存在,并

從聲音那里獲得了很多信息。本單元圍繞“聲音”引導學生學習探究聲音是怎樣產生和

學段目標

傳播的,我們是如何聽到聲音的,聲音的強弱、高低與什么有關系等問題,并在了解有

參看課標關聲音知識的基礎上,讓弦樂器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以及利用物體的發(fā)聲原理,制作一

個簡單的小樂器。

第二單元《呼吸與消化》單元,本單元圍繞“呼吸”“消化”這個主題編排教學內容。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走路、玩耍、學習還是睡眠,我們的身體都在和外?界進行著物質和

能量的交換。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呼吸,呼吸是我們的身體從外界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

碳的過程,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食物是我們身體所需.養(yǎng)料和能量的主要來源,我們

吃進肚子里的食物,都需要通過身體一一點--點的轉.化為生命所需的養(yǎng)料和能量,這

個過程就是消化。消化和呼吸對于維持我們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義。本單元主要引導學

生感受我們的呼吸,了解肺活量,探究呼吸與健康生活的關系.了解我們一天當中所吃

的食物,了解我們的消化器官,感受食物在口腔中的變化以及食物在身體中的旅行,懂

得在飲食上注重營養(yǎng)均衡,我們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第三單元《運動和力》單元,本單元圍繞“運動和力”這個主題編排教學內容,主

要引導學生認識重力、拉力、彈力、摩擦力、反沖力等各種各樣的力,認識到物體的靜

止和運動都與力有關。本單元以小車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讓小車.運動起來,用氣球驅

動小車,用橡皮筋驅動小車,探究小車運動與拉力之間的關系,小車運動速度與摩擦力

之間的關系,探究運動中小車的能量,用簡單的材料動手設計制作我們的小車等一系列

活動,研究和認識各種各樣的力。

第一單元《聲音》

?知道我們周圍充滿各種聲音,引導學生運用高低、強弱等詞匯描述聽到的聲音并

能給聲音進行簡單的分類。

學期目標

?通過觀察發(fā)聲的物體,懂得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并且通過物體以波的形

參看教師教學式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一個地方。

用書?認識到聲音可以在氣體、固體和液體中傳播。

?知道人耳中的鼓膜能夠感應聲波并震動,使聲音傳到內耳,引起聽覺,引導學生

了解耳廓和鼓膜的作用。

?知道聲音的強弱可以用音量來描述,物體音量的大小與物體振動幅度有著密切關

系;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來描述,物體的音高與物體振動的快慢有關。

?懂得物體長短、粗細不同,發(fā)出聲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而細的物體發(fā)出的聲音

高,長而粗的物體發(fā)出的聲音低。

*在了解聲音知識及物體發(fā)聲原理的基礎上,動手制作一個簡單的樂器,引導學生養(yǎng)

成動腦動手的習慣,感受科學的魅力。

第二單元《呼吸與消化》

?了解人體呼吸器官的結構及各部分的特點和作用,知道呼吸是人體重要的活動,

呼吸的過程是氣體交換的過程。

?了解肺活量的概念,懂得肺活量的測量方法,知道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增加

肺活量,增強呼吸功能,保持身體健康。了解自己一天中所吃的食物,并能按照不同的標

準對所吃的食物進行分類。

?懂得食物中含有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

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就是從各種食物中獲取的。我們要合理搭配膳食,保證營養(yǎng)均衡。

?了解人體消化器官的組成及其作用,了解食物在口腔中的變化,認識到牙齒、舌

頭、胃部的作用。

第三單元《運動和力》

'懂得力的作用,知道物體的靜止和運動都需要力的作用,探究物體運動快慢與拉力

大小的關系。

?通過用氣球驅動小車,認識推力和反沖力的概念,了解推力和反沖力的作用以及

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的運用。

?通過用橡皮筋驅動小車,認識彈性和彈力的概念,知道彈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

關,認識到彈力的作用以及彈力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的運用。

?認識彈簧測力計,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并學會使用彈簧測力計來測量力的大

小。.

?認識摩擦力,了解摩擦力的概念,懂得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以及摩擦力

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的運用。

?知道運動的物體都具有能量,了解運動物體的能量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并學會

利用運動物體的能量。

?在了解力的知識的基礎上,運用簡單的材料制作小車,并且使小車運動起來。

經過三年級系統(tǒng)的科學學習,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

對科學課充滿了興趣,對科學實驗充滿了期盼,能以自己的方式觀察到許

多細節(jié)問題,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科學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合

學情分析作交流能力等。不過,由于年齡的因素,學生在科學方面觀察的深度、準

確度還不夠,觀察或描述的方法還不全面,對科學研究的理解能力還有待

提高。還有少部分學生思想認識方面存在問題,往往因為科學課是技能科

而產生輕視之意。在本學期的科學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加強這些方面

的引導。

.課外輔導,利用課余時間。在限定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是很難滿足

教學質量1

和適應不同學生的需要的。對于優(yōu)等生,我打算制定課外資料讓他們閱讀,

布置要求較高的作業(yè)讓他們獨立思考,使他們的知識擴大到更大的領域,

培優(yōu)助困技能、技巧達到更高的水平,使他們永遠好學上進,聰明才智得到更好地

措施發(fā)揮。

2.采用一優(yōu)生帶一差生,一幫一行動。

3.請優(yōu)生介紹學習經驗,后進生加以學習。

4.課堂上創(chuàng)造機會,用優(yōu)生學習思維、方法來影響后進生。在課堂上

多提問他們,對優(yōu)等生,多提問一些有針對性、啟發(fā)性的問題;對后進生

多提問一些基礎知識,促使他們不斷進步。當后進生作業(yè)出現較多錯誤時,

教師要當面批改,指出錯誤,耐心指導。

5.采用激勵機制,對后進生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并鼓勵其繼續(xù)

進取,在優(yōu)生中樹立榜樣,給機會表現,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成功感。

1、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

一節(jié)課。

2、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把科學知識更加形象直觀

質量目標的展現在學生面前。

3、樹立開放的科學教學觀念,在科學的教育過程中,建立學習合作小組,

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

要方式。

4、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

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去。

5、指導學生反復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科學的本質,也

解控制變量對實驗的重要,并正確地看待誤差問題,引導學生養(yǎng)成嚴謹認

真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進度安排表

周次時間教學內容安排

9月1日至9

11.1

月4日

9月5日至9

21.2、1,3、1.4

月11日

9月12日至

31.5、1.6、1.7中秋放假、

9月18日

9月19日至

41.8、第一單元復習、第一單元測試

9月25日

9月26日至

52.1、2.2、2.3

10月2日

10月3日至

6國慶放假、秋假

10月9日

10月10日至

72.4、2.5、2.6

10月16日

10月17日至

82.7、2.8、第二單元復習

10月23日

10月24日至

9第二單元復習、第二單元測試

10月30日

10月31日至

10期中復習、期中評價

11月6日

11月7日至

113.1、3.2、3.3

11月13日

11月14日至

123.4、3.5、3.6

11月20日

11月21日至

133.7、3.8、第三單元復習

11月27日

11月28日至

14第三單元測試

12月4日

12月5日至

15期末復習

12月11日

12月12日至

16期末復習

12月18日

12月19日至

17期末復習

12月25日

12月26日至

18期末復習

1月1日

1月2日至1

19期末復習

月8日

1月9日至1

20期末評價

月15H

1.1聽聽聲音課型新授課課時1

四年級的學生對音樂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音樂課已經學習過音的強弱也

知道用f表示音強,P表示音弱,也學習過一個音階中各個音的高低的樂理知識,

學情但是音樂樂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描述存在較大的不匹配,教學中需要激活學生并

分析充分利用學生的樂理知識,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服務。學生雖然對聲音非常熟悉,但是

對聲音的思考還不夠深入,對聲音有什么不同,聲音是由什么物體發(fā)出來的等問題,

需要通過研究解決。

科學觀念:通過傾聽不同的聲音,知道聲音有高低強弱等不同。

教學科學思維:通過區(qū)分聲音來源不同,能給聲音進行簡單的分類。

目標

探究實踐:在聽聲音的活動中,能用合適的詞匯來描述聽到的聲音。

教學

通過傾聽不同的聲音,知道聲音有高低強弱等不同。

重點

教學

通過區(qū)分聲音來源不同,能給聲音進行簡單的分類。

難點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具

準備小組:實驗單

教學設計二次備課

一、激發(fā)興趣、聚焦問題(預設5分鐘)

材料準備:課件,樂器

1.嘗試讓樂器發(fā)出聲音。

提問:剛才我們讓哪些物體發(fā)出了聲音?

2.請學生上臺表演。

提問:仔細傾聽,你發(fā)現這個聲音是怎么樣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己利用樂器發(fā)出聲音,貼近學生自己

的生活實際,并試著傾聽這些聲音。

二、聽聽聲音,嘗試描述(預設20分鐘)

材料準備:觀察記錄單

1模.仿聲音

提問:你能模仿更多物體發(fā)出的聲音嗎?其他同學來猜一猜這

是什么發(fā)出的聲音?

2.聽音頻,描述聲音

(1)教師播放,集體傾聽

聽聽播放的這段音頻中有哪些物體在發(fā)出聲音,并記錄下這些

聲音是怎么樣的。

提問:我聽到了什么物體發(fā)出的聲音,它是怎么樣的。

教師引導介紹:我們聽到的聲音各不相同,他們有的悅耳,有

的刺耳,有的高,有的低。

【設計意圖】通過聽一聽聲音,模仿聲音,用一些詞語描述聲

音,是學生最喜歡的事情,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用一些詞語,比如

高低、強弱等,幫助學生加強認識聲音的不同。

三、給聲音分類(預設10分鐘)

材料準備:學生記錄單

1.布置任務

提問:這些都是我們剛才聽到的聲音,你能給這些聲音分分類

嗎?

2.討論:小組內討論分類標準。(人類生產生活、自然界發(fā)出、

動物的叫聲)

3.反饋小結。

提示學生按動物發(fā)出的聲音、自然界的聲音和人類生產生活發(fā)

出的聲音分類。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主動交流匯報所分類的方法,引導學生

用自己的話描述分類的依據,從而讓學生明白,生活中存在著各種

各樣的聲音。

四、用《閃爍的小星星》認識聲音的不同(預設5分鐘)

材料準備:課件音樂

1.認識樂曲

提問:這首歌曲中最高的音是哪個?最低的音是哪個?

2.聽一聽前后二部分的樂曲,區(qū)別不同。

提問:說一說前后兩部分歌曲的有什么明顯的不同?

3.手勢比劃:學生根據邊唱曲譜邊唱邊用手勢比劃音符的高

低。

4.教師小結:聲音有高低強弱變化,這些高低強弱變化也給我

們帶來了美妙的視聽體驗。

5.剛才我們制造了聲音,也聽了很多聲音,你有沒有對聲音產

生一些問題呢?

6.我們將在后面的學習中,逐一了解聲音的魅力。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樂曲來感受聲音的不同變化,并且用手勢

比劃,進一步提升了他們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

礎。

1.聽聽聲音

聲音的不同聲音的分類

強弱動物發(fā)出的聲音:鳥叫聲、狗叫聲...

高低自然界發(fā)出的聲音:流水聲、風聲……

悅耳、刺耳人類生產生活發(fā)出的:走路聲、讀書聲……

教學反思

1.上這節(jié)課時,我們如何收集各種樂器和聲音?

首先可以收集音樂老師的樂器、其次可以收集孩子們身邊的小樂器,對于聲音,可以上

網搜索,尋找悅耳的歌曲,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也可在手機應用市場下載“動物的聲音”

“科學聲音”等聲音識別軟件或小程序,對聲音進行搜索或下載播放。

2.學生在描述聽到的聲音時,詞語不會用怎么辦?

學生在描述聽到的聲音時,往往會將聲音的高低和強弱混淆,教師也可以準備鋁片琴,

讓學生辨別下,加強對高低強弱的認知后,就會描述的精準些,其實第一課學生描述不準,

后面的學習中也可以繼續(xù)改變,不必急于一時讓學生掌握。

2.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課型新授課課時1

四年級的學生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聲音非常熟悉,但他們對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理解

學情

只是淺層的,他們會認為聲音是摩擦、碰撞等動作產生的,而沒有看到在這些動作

分析

下,物體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這是學生前概念比較頑固的地方。

科學觀念:通過對橡皮筋、鋼尺等發(fā)聲物體的狀態(tài)進行觀察,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

振動產生的。

科學思維:通過對比物體發(fā)聲和不發(fā)聲時的不同狀態(tài),能對原因進行假設性解釋。

教學

目標探究實踐:在觀察物體發(fā)聲的活動中,能用簡單圖畫、文字和動作來描述

聲音的振動狀態(tài)。

態(tài)度責任:在探究過程中,樂于與他人合作,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習慣和態(tài)度。

教學

認識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重點

教學

如何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難點

教具教師:1根長皮筋、1包小米粒

準備學生:1個塑料尺、1根皮筋、1面鼓、1個音叉、1個透明水槽、記錄單

教學設計二次備課

一、舊識導入,引入新知(預設5分鐘)

材料準備:課件

1.教師提問導入。

提問:上節(jié)課我們聽到我們身邊的各種聲音,有風兒吹過樹葉

的沙沙聲,有鳥兒的鳴叫聲,還有一些人們用樂器演奏的動聽的音

樂聲,這些聲音既豐富多彩,又美妙動聽,那么這些聲音是怎樣產

生的呢?

2.學生猜想討論。

預設:震動、拍打等

3.講述:那么,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借助一些簡單的物體研究那些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揭示課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板書)。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上節(jié)課的知識,并試著用自己的話

去解釋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了解學生的前概念,這樣對學生新知識

的建構非常有幫助。

二、實驗探究,觀察發(fā)聲的物體(預設25分鐘)

材料準備:皮筋、鋼尺、鼓、觀察記錄單

1.使皮筋、鋼尺、鼓單獨并持續(xù)地發(fā)聲:出示皮筋和鋼尺、鼓。

提問:讓它們怎樣發(fā)出聲音有助于我們研究聲音產生的原因?

(預設,按壓、彈撥等方法)

2.出示活動要求

(1)實驗時控制你們的聲音大小,不要影響別的小組實驗。

(2)注意安全,小心使用,保護好器材。

(3)實驗結束將材料放回實驗盒。

3.教師指導,學生活動。

4.交流發(fā)現

(1)提問:我是怎樣使尺子發(fā)出聲音的?發(fā)出聲音時看到了尺

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預設:撥動、敲打1--------1

思辨:老師用力按壓、彎曲尺子,它發(fā)聲了嗎?

(2)提問:我是怎樣使皮筋發(fā)出聲音的?發(fā)出聲音時我看到了

皮筋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預設:彈、撥????IIIIII

思辨:老師用力拉伸皮筋,它發(fā)聲了嗎?

教師出示大皮筋,請同學上來幫忙,其他同學動手模仿皮筋發(fā)

聲時的狀態(tài)。

(4)我是怎樣使鼓發(fā)出聲音的?發(fā)出聲音時我看到了鼓面發(fā)

生了什么變化?預設:敲擊—!—

思辨:老師敲擊鼓面了,它發(fā)聲了嗎?(教師演示)

(5)尺子、皮筋、鼓面發(fā)聲時到底有什么共同特點?

小結:這種不斷重復地往返運動,科學上把這種運動稱作振動。

【設計意圖】這里通過學生的體驗活動,不斷的強化物體發(fā)出

聲音時,他們的運動狀態(tài)是怎么樣的?教師在這里關鍵要解釋振動

是怎么樣的一種運動方式。估計學生會猜測物體發(fā)出聲音與敲擊,

或拉動物體有關,那么老師要引導學生敲擊或拉動物體是給物體施

加力,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施加力后物體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三、借助物體再探究(預設8分鐘)

材料準備:音叉、水槽、學生記錄單

1.出示音叉,教師敲擊,引發(fā)矛盾。

提問:發(fā)聲的物體真的都在振動嗎?老師給同學們介紹一個科

學儀器:音叉。

2.分組實驗

(1)用一個手指輕輕地接近振動著的音叉,看看手指有什么感

覺?

(2)輕輕的敲擊音叉,放入水中,看看水面有什么變化?

3.交流發(fā)現

(1)提問:你認為音叉振動是怎樣的一種方式?能用手勢比劃

一下嗎?

預設:三

(2)提問:讓發(fā)聲的音叉接觸水面,為什么水面會有波紋?

(3)小結:一個物體(比如音叉、鋼尺、橡皮筋、鼓等)在力

的作用下是,不斷重復地做往返運動,這種運動稱為振動。聲音

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想讓學生通過聽音叉聲音、

看、摸、觀察敲擊音叉后在水中情況來感受音叉在發(fā)出聲音時,音

叉在振動。并告訴學生,對于一些振動不明顯的,我們可以利用一

些工具使它明顯,進一步強化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概念。

四、延伸拓展:吹吸管(預設2分鐘)

材料準備:吸管

1.教師表演:用吸管吹奏聲音。

提問:這個聲音是怎么產生的?

小結:吹使試管里空氣發(fā)生了振動,所以才產生了聲音。

【設計意圖】前面的課堂中主要是固體的演示,這里出現氣體

振動也可以產生聲音。

板書設計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方法現象

敲擊11V_

撥動|t1t1t1t1」

1111111111--------.

來回拉伸'"振動

11f1f

摩擦-----------------------//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們發(fā)現振動是一個抽象的詞語,學生很難表述,所以建議老師們能

用圖示的方法,同時要表達出振動往返的狀態(tài)。在記錄單中也可以特別提醒,用實物投影的

方式展現。

聲音是怎樣傳播的課型新授課課時1

學生對聲音非常熟悉,通過前兩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聲音有一些特點,

并且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但是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呢?學生很少會去思考這一

學情

問題,或者通過課外科普知識獲取。由于聲波的不可見性,學生很難理解物體的振

分析

動會引起周圍物體的振動,并且以聲波的形式在傳播,更加不知道聲波的傳播是要

經過一些物體的,所以聲波教學是本課難點。

科學觀念:通過聲音在空氣、桌子、水中的傳播實驗,知道聲音是通過物體以

波的形式,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的。

教學科學思維:用例舉的方法,分析聲音在不同物體的傳播本領不同。

目標探究實踐:設計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實驗,描述聲音傳播的特征,并嘗試

研究聲音在更多物體中的傳播現象。

態(tài)度責任:在實驗活動,意識到從實驗中獲取事實是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學知道聲音傳播需要液體、氣體、固體等物質,且聲音可以以波的形式向各個方向傳

重點播。

教學

理解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能簡單描述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難點

教具教師:真空抽氣裝置、鼓紙杯2個、回形針2枚、繩子一根等;。

準備學生:音叉、學習單、記錄單、水槽等。

教學設計二次備課

一、提出問題(預設2分鐘)

材料準備:鼓

1.教師拿出小鼓,敲擊發(fā)出聲音。

提問:小鼓是怎樣發(fā)出聲音的?那有鼓聲是怎樣到你們的耳朵

里呢?

2.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并讓學生進行解釋,讓學生把自己的想

法簡單記錄在記錄本上。

【設計意圖】大多數學生很少關注聲音是怎樣從一個地方到達

另一個地方的,此活動先讓學生回顧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再

引導學生去關注聲音傳播的問題。

二、探索實踐:聲音是怎樣傳播的(預設25分鐘)

(-)活動一:空氣傳播聲音

材料準備:空氣傳播聲音實驗裝置

1.出示真空抽氣裝置

提問:同學們,這是一個真空抽氣裝置,這個是電鈴,我們把

電鈴打開?,F在我們把玻璃罩戴上,還能聽到聲音是嗎?讓我

們把真空抽氣裝置打開,慢慢抽干里面的空氣,注意聽。

2.學生活動

小結:聲音能夠在空氣中傳播,真空中不能傳播聲音。

(二)活動二:聲音在固定中傳播

1.提問:聲音可以通過氣體傳播,那么聲音可以通過固體傳播

嗎?

教師引導:①把耳朵貼在桌子的一端,聽一聽在桌子另一端的同

學輕輕抓撓桌面;②聽的同學側耳靠近桌面,另一個同學繼續(xù)抓撓

桌面;③比較貼近桌面聽到的聲音和不貼近桌面聽到的聲音有什么

不同。

2.學生觀察活動,并填寫記錄

3.匯報交流:貼著桌面聽到的敲擊聲和不貼著桌面聽到的敲擊

聲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4.小結:聲音能夠在桌面?zhèn)鞑?,說明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

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效果比空氣中好。

(三)活動三:聲音在液體中傳播

材料準備:音叉、水槽

1.提問:聲音能在液體中傳播嗎?我們可以怎么來進行探究

呢?

2.實驗指導,通過課件出示:

(1)把音叉放到水面上的時候,應等到水面平靜之后。

(2)輕輕敲擊音叉,同時輕輕地用敲擊后的音叉去接觸水面。

(3)重點觀察水面是如何波動的?把觀察到的現象描述出來。

(4)將耳朵緊貼水槽外壁聽一聽聲音,感受下聲音有什么不同。

3.匯報交流:你還能聽到音叉的聲音嗎?水是怎么傳播聲音

的?

4.小結:水面的波動是從振動的音叉開始,逐漸向四周傳播,

聲音能夠在水中傳播。

【設計意圖】通過3個活動,實驗重點是要讓學生觀察到音叉

引起的傳聲運動是怎樣運動的。通過水波聲波類比,為接下來的研

討做好準備。

三、研討交流,得出共識(預設8分鐘)

1.通過上述的活動,我們知道聲音是怎樣從一個地方到達另一

個地方的?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質?

2.為什么宇航員在太空中工作時,需要借助電子通信設備才能

溝通呢?

3.小結:聲音可以在空氣、固體和水中傳播,沒有媒介是不能

傳播聲音的。

四、拓展提高(預設2分鐘)

材料準備:紙杯2個、回形針2枚、繩子一根

1.教師拿出“土電話”并指導學生玩“土電話”

2.分組實驗:玩土電話游戲。

3.交流現象,并思考:聲音是怎樣從“土電話”的一端到達另

一端的?

【設計意圖】玩“土電話”研究聲音傳播是非常好的活動,學

生在玩的過程中,可以比對聲音在氣體和固體中的傳播,也可以進

一步理解振動。

板書設計

3.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聲音能夠在空氣、固體、水中傳播。

聲音在不同物體中傳播效果不同。

教學反思

1.在探究聲音的在水中以波的形式傳播時,學生理解困難怎么辦?

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當聲波遇到物體時,會使物體產生振動,聲音就是這樣通過各種

物質,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一個地方的。建議老師搜集聲波的各種圖片和視頻,幫助學生獲

得感官刺激。

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課型新授課課時1

在前面幾節(jié)課的探究學習中,孩子們已對聲音的產生、聲音的變化及聲音的傳

播方式有了一定的系統(tǒng)了解,這為這一節(jié)課的展開做好了充分的知識準備。對于“我

學情

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這一探究主題,部分孩子們可能在平常的課外閱讀,生活經

分析

驗中,有對“鼓膜”一定的了解認識,這也為更好地探究理解提供了條件,但缺乏

直觀的認識和體驗,對于“怎樣聽到聲音”也缺乏系統(tǒng)地了解。

科學觀念:通過觀察耳的結構,知道人的耳朵的構成。認識到各部分的作用

科學思維:用模擬實驗的方法,能認識耳郭和鼓膜的作用。

教學探究實踐:在模擬耳郭、鼓膜的實驗中,用簡單的圖示文字來記錄和整理實驗

目標結果。

態(tài)度責任:在體驗游戲中,能認識到身體器官的重要性,加強保護身體器官的

意識。

教學通過模擬自制的鼓膜在遠近、強弱不同聲音作用下振動的狀態(tài),解釋人耳鼓膜的作

重點用。

教學

認識耳朵到底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難點

教具教師:教學課件、1個玻璃杯、氣球皮、橡皮筋、音叉、食鹽、擴音器

準備學生:1個玻璃杯、氣球皮、橡皮筋、音叉、食鹽

教學設計二次備課

一、直接導入(預設2分鐘)

1.回顧舊知:通過前幾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聲音是物

體振動產生的,還知道了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

2.揭示課題: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

研究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直接了當的回顧前面的聲音單元知識,同時提出

對于我們的聽覺器官的研究是我們今天研究的內容,簡潔明了,直

奔主題。

二、認識耳朵的構造和功能(預設35分鐘)

材料準備:“耳的結構”的掛圖或模型、白紙、食鹽

(一)耳朵結構圖的認識

1.出示耳朵的結構圖

提問:要知道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必須認識耳朵,有哪些

部分組成呢?

2.分發(fā)耳朵結構碎片圖,拼耳朵。

3.學生分組活動。

4.四人小組根據拼的耳朵自己說一說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5.教師播放人耳怎樣聽的聲音的科學視頻,出示耳朵各部分結

構的作用。

(二)研究耳郭,明確作用

L設計:每人分發(fā)白紙,自行設計如何模擬耳郭收集聲波。

2.活動:小組成員制作紙喇叭模擬耳郭,感受兩次聲音的變化?

提問:為什么用了模擬耳廓以后我們聽到的聲音比第一次更清

晰了呢?耳郭比原來變得怎樣了?耳郭變大了,聲音變清晰了,說

明耳郭有什么作用?

思辨:生活中我們聽不清聲音時,經常把手放在耳后,你知道

為什么嗎?

3.你能解釋醫(yī)生的聽診器是如何工作的嗎?

(三)研究鼓膜,模擬了解。

1.布置觀察鼓膜的振動

講述:我們可以做一個“鼓膜模型”來研究鼓膜的作用。

2.出示“鼓膜模型”制作需要的材料(氣球皮、玻璃杯、鹽粒、

音叉)

3.學生在“鼓膜模型”上方敲擊音叉,仔細觀察“鼓膜

氣球皮的變化。

4.小結:當物體發(fā)出聲音時,鼓膜會發(fā)生振動,這種振動傳到

大腦里,大腦經過加工后,我們就聽到聲音了。

5.研究鼓膜振動與聲音強弱、遠近的關系。

(1)在杯口的氣球皮上面放少量食鹽。用音叉等能發(fā)聲的物體,

在模擬“鼓膜”上方制造強弱不同的聲音,觀察模擬“鼓膜”

是否發(fā)聲振動,并將模擬“鼓膜”的振動狀態(tài)記錄下來。

(2)在模擬“鼓膜”上方遠近不同的位置制造同樣強度的聲音,

觀察模擬“鼓膜”是否發(fā)聲振動,并將模擬“鼓膜”的振動記

錄下來。

6.交流小結:從實驗中你有什么發(fā)現?

聲音能夠引起氣球皮的振動,聲音越強,振動越明顯,距離

越近,振動越明顯。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耳郭的模擬、鼓膜模擬實驗更加清晰

地認識到耳的結構及其作用,加深印象和理解。此活動是利用模型

對科學問題作出解釋的典型案例。

三、拓展提高(預設3分鐘)

1.模擬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進行交流。

提問:根據我們前面的研究,大家對耳的結構和功能有了哪些

新的認識?

2.小結:你能說說我們究竟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嗎?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主動交流匯報所觀察到的耳朵結構,引導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耳朵的特征及我們是如何聽到聲音。

板書設計

4.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外耳中耳內耳

聲音耳郭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覺神經

收集聲音產生振動

教學反思

1.探究鼓膜實驗時,小組實驗現象不明顯怎么辦。

可以鼓膜實驗用攝像頭慢鏡頭抓拍,放給學生看,通過這種電子設備能有限的解決,我們

也可以在挑選薄一點的氣球皮,這樣彈性就會好一點,效果也會明顯點。

5.聲音的強與弱課型新授課課時1

通過前面幾課的學習,四年級的學生對于聲音已有了基礎性的認識。他們知道

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知道有各種強弱不同的聲音,但是,沒有在兩者之間建立

學情

聯(lián)系。為什么會產生強弱不同的聲音,同樣也是四年級學生非常樂于探究的問題,

分析

讓學生將“物體的振動狀態(tài)”與“發(fā)出聲音的強弱”聯(lián)系起來是本課的重點,借此

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并且提高他們的歸納總結能力。

科學觀念:通過撥動鋼尺、橡皮筋及敲擊鼓面,知道聲音的強弱與物體振動幅度關

系。

科學思維:以探究活動中觀察到的事實為證據,分析歸納出物體聲音的強弱與振動

教學

幅度有關。

目標

探究實踐:通過多種方法使物體發(fā)出強弱不同的聲音,觀察物體的振動情況,建立

“物體的振動狀態(tài)”與“發(fā)出聲音的強弱'之間的聯(lián)系。

態(tài)度責任:通過實踐探究,尋找事實依據,形成把事物的特點和性質相關聯(lián)的習慣。

教學

聲音的強弱與物體振動幅度的的關系。

重點

教學

通過觀察,如實記錄不同物體聲音強弱與振動幅度變化的關聯(lián)。

難點

教具教師:教學課件

準備學生:每組提供鋼尺、橡皮筋、鼓(鼓槌)、小泡沫、音叉、乒乓球(帶線)

教學設計二次備課

一、激發(fā)興趣、聚焦問題(預設5分鐘)

材料準備:課件(音頻《將鼓獨奏》片段、鼓

1.教師擊鼓:聽聽這兩個聲音有什么不同?(揭示課題:聲音

的強與弱)

聲音的強弱我們可以用音量來表示,單位分貝。(板書)

2.感受音量的小游戲。教師播放一段鼓樂,里面有輕重不同的

鼓聲。學生伸出手臂,當聽到比較弱的鼓聲時,放低手臂;當聽到

比較強的鼓聲時,抬高手臂。

3.提問:聲音強的時候物體在振動嗎?弱的時候呢?它們的振

動情況一樣嗎?

【設計意圖】學生已有“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認識基礎,

在此基礎上將觀察點聚焦到物體振動與發(fā)出聲音強弱的關系。

二、探究活動一:觀察鋼尺聲音的強弱和振動幅度之間的關系

(預設12分鐘)

材料準備:課件、鋼尺

1.提問:現在給你一把鋼尺,要讓它們發(fā)出一個強的聲音和一

個弱的聲音時,你們會嗎?

請學生上臺演示。鋼尺伸出15厘米,用力撥動產生強音,輕輕

撥動產生弱音。

2.鋼尺發(fā)出一個強的聲音、一個弱的聲音,振動情況一樣嗎?

學生猜測。

3.學生分組實驗,觀察鋼尺紅點振動情況,記錄。

4.研討:鋼尺發(fā)出一個強的聲音,振動來回運動的距離大;鋼

尺發(fā)出一個弱的聲音,振動來回運動的距離小。

5.教師引導:我們把物體振動時往返運動間的距離稱為振動幅

度。(板書圖示)學生手勢表示鋼尺振動幅度大小。

小結:鋼尺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強,音量就越大;

鋼尺的振動幅度越小,聲音越弱,音量就越小。

【設計意圖】以觀察鋼尺產生強弱音為例進行研究,畫質點觀

察鋼尺振動幅度變化,用示意圖和手勢記錄振動幅度的變化,一系

列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建立“物體的振動狀態(tài)”與“發(fā)出聲音的強

弱'之間的聯(lián)系。

三、探究活動二:觀察橡皮筋、鼓、音叉聲音的強弱和振動幅

度之間的關系(預設18分鐘)

材料準備:課件、橡皮筋、鼓、鼓槌、小泡沫、音叉組材

(一)出示實驗器材:橡皮筋、鼓、鼓槌、小泡沫

1.提問:你能讓這些材料發(fā)出強弱不同的聲音嗎?它們的聲音

強弱與振動幅度有關嗎?

2.出示活動記錄單,明確活動要求。

3.學生分組活動。依次觀察并記錄、橡皮筋、鼓、發(fā)出強弱不

同聲音時的振幅大小。(教師需要提出重復實驗的重要性,讓學生多

做幾次再記錄。)

4.研討:根據學習單進行交流

—振幅大個(可用

振動物體聲音強弱

示意圖表示)

輕輕撥動

鋼尺

用力撥動

輕輕撥動

橡皮筋

用力撥動

輕輕擊鼓

鼓面

用力擊鼓

(二)探究小泡沫球與振動音叉的關系

[材料準備:音叉、線、鐵架臺、棒槌、小泡沫球]

1.出示懸掛式裝置,將小泡沫球用線懸掛在鐵架臺上,在小泡

沫球旁放置一個音叉。

2.用不同的力度敲擊音叉,觀察小泡沫球的變化。學生嘗試解

釋現象。

3.發(fā)現:當音叉發(fā)出強弱不同的聲音,振動幅度就不同,帶動

泡沫球的振動幅度也就不同。

【設計意圖】探究橡皮筋、鼓、音叉等發(fā)聲的特點,學生觀察

到更多的事實,得到更多的實證,通過分析、歸納,清晰建立''物

體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越弱?!边@一概

念。

四、總結拓展(預設5分鐘)

1.學生反饋交流:鋼尺、橡皮筋、鼓、音叉發(fā)出強弱不同聲音

時的變化。并能通過多次的觀察對比,將聲音的強弱與物體振動幅

度的關系聯(lián)系起來。

小結:物體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

越弱。

2.提問:在生活中還能舉出哪些事例能證明聲音的強弱與物體

振動的幅度有關?(預設:學生能聯(lián)系前面所學的內容提到音叉等

發(fā)聲物品都具有這些特點。)

3.圍繞“人耳為什么能聽到強弱不同的聲音?”,引發(fā)學生思考。

提問:在鼓膜上方制造強弱不同的聲音,它的振動幅度會怎么

變化?聲音再強一點會怎么樣?

【設計意圖】通過鼓膜反證研究結論,同時,引領孩子走進真

實世界關注聲音強弱與振動幅度的聯(lián)系,進而散發(fā)學生的思維,學

會從歸納走向演繹。

板書設計

5.聲音的強與弱

振動幅度聲音強弱音量(分貝)

鋼尺大強大

橡皮筋

教學反思

1.在實驗中,學生對觀察到直尺的振動幅度不明顯,如何處理?

在教學時,我們可以用多種方式來解決這些實驗難點。撥動尺子觀察振動幅度時,建議:

1.尺子伸出桌面長度選擇長一點,這樣振動速度慢,便于觀察;2.學生觀察振動幅度時,建

議結合尺子振動,同時用手勢表示;3.如果借助手機攝像,建議側面拍攝,并以硬卡紙畫刻

度做背景,以變觀察到幅度變化。

1.6聲音的高與低課型課時1

學生已經知道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強弱與振動的幅度有關。學生研

究聲音時,已經開始將聽到的聲音與物體的振動聯(lián)系起來。四年級的學生對于分辨

學情

聲音的高低還有困難,同時,物體振動的快慢肉眼觀察也有難度,導致學生很難自

分析

主建構聲音高低與振動快慢的具體關系。在本課,學生將通過多種探究活動,借助

科技手段,去了解聲音的高低與振動的關系。

科學觀念:通過探究性學習活動,知道物體振動越快,聲音越高,物體振動越

慢,聲音越低。

教學科學思維:通過對現象進行比較、分析、歸納,找到聲音高低變化的原因。

目標探究實踐:通過對比實驗研究,能對實驗現象進行記錄及分析,得到聲音高低

變化的原因。

態(tài)度責任:在探究活動中,養(yǎng)成善于觀察、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

探索鋼尺伸出桌面不同長度在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的變化,以及振動快慢的變化。

重點

教學

準確識別鋼尺聲音的高低,以及振動快慢的變化。

難點

教師:1.教學課件

教具

學生:科學作業(yè)本、每組一個鋁片琴、一把拆開的口琴、一把鋼尺、一塊木

準備

板等

教學設計二次備課

一、聽音導入、聚焦問題(預設5分鐘)

材料準備:鋁片萃

1.教師敲擊鋁片琴的5音,重重敲、輕輕敲各一次,問:這兩

個聲音有什么不同?

2.教師敲擊鋁片琴1234567i

提問:這些聲音有什么不同?

提問:哪個聲音最低?哪個聲音最高?板書:高低

提問:你是怎么分辨出高的聲音和低的聲音的?

3.教師敲135i,介紹聲音高低的描述:“高、低、較高、較

低”

揭示課題:聲音的高與低

【設計意圖】利用鋁片琴引導學生分辨聲音的高低,讓學生直

觀感受聲音的高低變化。

二、樂器探索:(預設30分鐘)

材料準備:鋁片琴、口琴、鋼尺、

(一)聲音高低和發(fā)聲物體長短的關系(預設10分鐘)

1.活動一:敲鋁片琴,使它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師引言:剛才我們敲擊的叫鋁片琴,它能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那么它發(fā)出的高低不同的聲音與什么有關呢?請你敲擊每一片鋁

片,聽一聽聲音的高低變化,同時看一看每一片鋁片有什么特點,

想一想鋁片發(fā)出的高低不同的聲音與什么有關?

學生分組探究。按順序敲擊鋁片琴,反復敲幾次,找出鋁片琴

發(fā)出聲音的高低變化規(guī)律。

小結:鋁片短,聲音高;鋁片長,聲音低。

2.活動二:吹口琴,使它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教師發(fā)給每個小組一個口琴,讓學生吹奏口琴,使它發(fā)出不同

的聲音;然后打開口琴的外罩,觀察口琴的簧片,思考聲音的高低

和簧片有什么關系。

小結:簧片短,聲音高;簧片長,聲音低。

【設計意圖】通過上面兩個活動,學生會初步認識到:物體發(fā)

出高低不同的聲音與物體的長短有關系,這些知識為后面研究鋼尺

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做了一定的鋪墊,特別是能幫助學生預測鋼尺

發(fā)出聲音部分的長短與發(fā)出聲音高低之間的關系。

(-)聲音高低與振動快慢的關系(預設20分鐘)

1.活動一:撥鋼尺,使它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教師發(fā)給每個小組一個鋼尺,讓學生撥鋼尺,使它發(fā)出不同的

聲音;

小結:鋼尺伸出桌面長度不一樣,發(fā)出的聲音高低不同。伸出

桌面鋼尺短,聲音高;鋼尺長,聲音低。

2.活動二:聲音的高低和振動快慢的關系

教師提問:我們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那么物體發(fā)出

的高低不同的聲音又是怎樣產生的呢?會不會和振動有關呢?我們

知道聲音的強弱與振動的幅度有關,那么聲音的高低可能與振動的

什么有關系?

(1)教師引導:分別設置伸出桌面鋼尺長為:10厘米、13厘米、

16厘米、19厘米。聲音的高低我們用高、較高、較低、低來表示。

振動的快慢我們用快、較快、較慢、慢來表示。

(2)學生活動,教師指導。

重復多次實驗,比較聲音的高低、振動的快慢。

(3)研討:

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

教師提供更精確的證據:播放攝像機慢鏡頭拍攝尺子的振動速

度。

整理形成柱狀圖。

(4)小結:物體振動越快,發(fā)生的聲音越高;振動越慢,聲音越

低。

【設計意圖】學生從讓鋼尺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到觀察到鋼尺

伸出桌面長,聲音低,鋼尺伸出桌面短,聲音高,再到肉眼觀察長

鋼尺和短鋼尺振動的快慢,慢鏡頭觀察對比鋼尺振動快慢,層層推

進,建構聲音高低與振動快慢的聯(lián)系。解決本課教學的難點。

三、拓展應用(預設5分鐘)

1.教師引言: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物體能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

如果你細心觀察,就能發(fā)現很多聲音的奧秘。這里有杯水,我邊往

里面倒水邊敲擊發(fā)出聲音,你們靜靜聽。

2.教師演示

你們聽到聲音的高低是怎樣變化的?你能解釋這種現象嗎?

(水越來越多,振動越來越慢,聲音越來越低)

3.觀察圖中的物體,推測它們發(fā)出聲音的變化。

4.生活中其他的物體是不是也遵循這個規(guī)律呢,請同學們課外

繼續(xù)研究。

【設計意圖】通過其它物體的發(fā)聲,逐步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知

識應用于實踐,嘗試用知識解釋現象,實現科學應用。_____________

板書設計11—1

7.聲音的高與低

特征振動快慢音高

短(細小)快高

較短較快較高

較長較慢較低

長慢低

教學反思

1.在鋼尺在撥彈實驗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1)按壓鋼尺時如何做到幅度相同:在鋼尺固定一端下面墊一塊木塊,手按壓另一端,

當鋼尺另一端觸碰桌面,然后再放手,這樣幅度基本相同。

(2)振動快慢如何看清楚:教師可以提前測試鋼尺振動情況,用視頻記錄。把四種長

度鋼尺振動的畫面同時慢鏡頭播放,做快慢明顯對比。也可以四位同學同時進行實驗,直接

對比觀察鋼尺的狀態(tài)。

1.7.讓弦發(fā)出高低不同

課型課時1

的聲音

通過前面的學習,部分學生已經關注到橡皮筋的松緊、粗細與振動快慢之間的

關系,并且能跟尺子、弦的振動產生聯(lián)系。有的學生在學習樂器的過程中,已經有

學情了這樣的經驗:撥動不同的弦、手指按壓在不同位置撥動弦,都會發(fā)出高低不同的

分析聲音,甚至有的學生還有調音的經驗,知道了弦的松緊也會影響聲音的高低。但是,

這些經驗都是零散無序的,對于具體是什么因素影響弦發(fā)聲的高低,學生的認識不

明確,需要在體驗中整理完善概念。

科學觀念:通過反復彈弦樂器,知道短、細、緊的物體發(fā)出聲音越高,長、

粗、松的物體發(fā)出的聲音越低。

科學思維:通過觀察、比較的方法,歸納出弦樂高低變化的規(guī)律。

教學

探究實踐:通過讓弦樂器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音,探究影響弦發(fā)出高低不同聲音

目標

的因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