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教學
大綱
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教學大綱
(供三年制臨床、全科、麻醉專業(yè)使用)
、/——1--
刖5
課程目標:《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是臨床醫(yī)學、全科專業(yè)的必修課程之一。通過免疫
學的學習使學生懂得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及功能,免疫應答發(fā)生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與免疫有關疾病
的發(fā)病機制,以及免疫診斷和疾病的特異性防治等;通過醫(yī)學微生物學和人體寄生蟲學的學
習使學生知道常見病原生物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與免疫性、實驗室檢查法以及防治原則。
同時,使學生認識人體與病原生物、感染與免疫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
動手能力,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無菌觀念及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其目的是
使學生掌握木門課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及基木技能,為學習有關醫(yī)學基礎課、臨床醫(yī)學
及預防醫(yī)學課程打下基礎。
考核內容與方式:考核內容主要涉及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教學內容中要求掌握和熟悉的
內容(占90%以上)。理論考試占總評成績80%(閉卷、筆試);實驗考查占10%(考勤、
實驗報告);平時考查占10%(考勤、課堂提問、作業(yè))。
教學要求:本大綱教學內容按三級要求。掌握的內容,要求教師應精講,使學生理解、
牢記,并能聯(lián)系實際加以應用;熟悉的內容,教師應重點講授,使學生在全面了解的基礎上
抓住重點;了解的內容,教師可概括講解,使學生有一般理解和認識。
本大綱按新修訂教學計劃及新版??平滩木帉?,總學時為90學時,其中理論教學72
學時,實驗教學18學時。
教學內容
緒論(2學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現代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基本功能;微生物的概念與分類。
2.熟悉免疫系統(tǒng)組成;免疫器官的組成與功能。
3.了解免疫學、醫(yī)學微生物學與與人體寄生蟲學發(fā)展簡史;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免疫與醫(yī)學免疫學概述(0.5學時)
第二節(jié)病原生物學概述(0.5學時)
附:免疫學講授內容簡介;免疫器官(1學時)
第一篇免疫學基礎
第一章抗原(2學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抗原的概念、特性:抗原特異性;醫(yī)學上重要的抗原及其意義。
2.熟悉決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條件;抗原的分類。
3.了解共同抗原與交叉反應;超抗原的概念及意義。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抗原的概念與分類(0.5學時)
第二節(jié)決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條件(0.5學時)
第三節(jié)抗原的特異性與交叉反應
第四節(jié)醫(yī)學上重要的抗原物質(1學時)
第二章免疫球蛋白與抗體(2學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抗體、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學活性。
2.熟悉免疫球蛋白基本結構、功能區(qū)及其功能;各類免疫球蛋白特性及免疫功能。
3.了解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異性;人工制備抗體的類型。
二、教學內容
概述:抗體、免疫球蛋白的概念(0.2學時)
第一節(jié)免疫球蛋白的結構與類型(0.5學時)
第二節(jié)各類免疫球蛋白特性及功能(0.5學時)
第三節(jié)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學活性(0.5學忖)
第四節(jié)免疫球蛋白的抗原特異性(0.3學時)
第五節(jié)人工制備抗體的類型
第三章補體系統(tǒng)(2學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補體的概念及生物學功能。
2.熟悉補體的組成、命名及理化性質;補體兩條激活途徑及特點。
3.了解補體的異常。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補體系統(tǒng)概述(0.5學時)
第二節(jié)補體系統(tǒng)的激活與調節(jié)(1學時)
第三節(jié)補體系統(tǒng)的生物學功能(0.5學時)
第四章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2學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及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的概念。
2.熟悉HLA復合體的基因組成及遺傳特征;HLA的結構、分布與功能。
3.了解HLA在醫(yī)學上的意義。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概述(0.5學時)
第二節(jié)HLA的結構、分布與功能(1學時)
第三節(jié)HLA的遺傳特征
第四節(jié)HLA在醫(yī)學上的意義(0.5學時)
第五節(jié)HLA的鑒定
第五章免疫系統(tǒng)——免疫細胞(2學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T細胞、B細胞主要特點及功能:細胞因子的概念及種類。
2.熟悉免疫細胞的概念及種類;T細胞的亞群及功能;NK細胞、單核吞噬細胞的特
點及功能:細胞因子的生物學功能。
3.了解T細胞、B細胞來源、分化與分布;細胞因子的共同特點。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概述
第二節(jié)免疫細胞(1.5學時)
第三節(jié)細胞因子(0.5學時)
第六章免疫應答(4學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抗體產生的一般規(guī)律及其意義。
2.熟悉免疫應答的概念、類型及基本過程;體液免疫的概念及其生物學效應;細胞免
疫的概念及生物學效應。
3.了解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應答的過程;免疫耐受的概念及意義;免疫應答的調節(jié)。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概述(0.5學時)
第二節(jié)B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1.5學時)
第三節(jié)T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1.5學時)
第四節(jié)免疫耐受(0.5學時)
第五節(jié)免疫調節(jié)
第七章超敏反應(4學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超敏反應的概念與分型;I型超敏反應的發(fā)生機制及防治原則。
2.熟悉II、】H、IV型超敏反應的發(fā)生機制及各型超敏反應的常見疾病。
3.了解其他超敏反應的防治原則。
二、教學內容
超敏反應的概念與分型(0.5學時)
第一節(jié)I型超敏反應(1學時)
第二節(jié)I【型超敏反應(0.5學時)
第三節(jié)HI型超敏反應(1學時)
第四節(jié)IV型超敏反應(0.5學時)
第五節(jié)四種類型超敏反應的比較(0.5學時)
第九章免疫學的臨床應用(理論2學時,實驗4學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人工自動和人工被動免疫法的概念、特點、用途;計劃免疫的概念、程序、常
用生物制品及注意事項。
2.熟悉凝集反應、沉淀反應、免疫標記技術的概念,常用方法及用途;細胞免疫檢測
的原理及方法。
3.了解過繼免疫法的特點與制劑;免疫增強劑和免疫抑制劑。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免疫學防治(1學時)
第二節(jié)免疫學診斷(1學時)
三、實驗內容
實驗一免疫學實驗(一)(2學時)
1.免疫器官(胎兒胸腺、腔上囊、淋巴結)展示
2.補體溶血試驗(操作)
3.豚鼠過敏試驗(示教或觀看電教片)
實驗二免疫學實驗(二)(2學時)
1.凝集試驗:玻片凝集試驗、試管凝集試驗(操作、示教)
2.沉淀試驗:雙向瓊脂擴散試驗、單向瓊脂擴散試驗(、示教)
3.免疫標記技術: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膠體金標記技術(操作、示教)
4.細胞免疫的測定: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E-花環(huán)試驗、淋巴細胞轉化試驗(示教)
5.常用生物制品展示
第二篇醫(yī)學微生物學
第十章細菌的形態(tài)與結構(理論2學時,實驗2學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革蘭陽性菌與革蘭陰性菌細胞壁結構的不同及其意義;莢膜、芽胞、鞭毛、菌
毛的概念及其醫(yī)學意義。
2.熟悉細菌的大小和基本形態(tài);細胞壁的功能;細菌核蛋白體、質粒的特性及功能。
3.了解細菌細胞膜的特性與功能;細菌的形態(tài)檢查法。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細菌的大小與形態(tài)(0.5學時)
第二節(jié)細菌的結構(1學時)
第三節(jié)細菌的形態(tài)檢查法(0.5學時)
四、實驗內容
實驗三細菌形態(tài)學檢查(2學時)
1.油鏡的使用與保護(操作)
2.細菌的基本形態(tài)、特殊結構觀察(示教)
3.細菌涂抹標本的制作(操作)
4.革蘭染色法(操作)
第十一章細菌的生理(2學時)
-、教學目標
1.掌握細菌生長繁殖的條件;細菌合成代謝產物及其在醫(yī)學上的重要意義。
2.熟悉細菌在培養(yǎng)基上的生長現象;細菌分解代謝產物及其檢查法(糖發(fā)酵試驗、靛
基質試驗、硫化氫試驗)。
3.了解細菌的繁殖方式和速度;常用培養(yǎng)基種類、人工培養(yǎng)的細菌的意義。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細菌的生長繁殖(0.5學時)
第二節(jié)細菌的人工培養(yǎng)(0.5學時)
第三節(jié)細菌的代謝產物及意義(1學時)
第十二章細菌的分布與消毒滅菌(理論2學時,實驗2學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消毒、滅菌、防腐、無菌及無菌操作的概念。
2.熟悉熱力殺菌法、紫外線及電離輻射殺菌法、濾過除菌法;常用消毒劑的種類及其
對微生物的作用,影響消毒劑作用的因素。
3.了解細菌在自然界(土壤、水、空氣)的分布及意義。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細菌的分布(0.5學時)
第二節(jié)消毒與滅菌(1.5學時)
三、實驗內容
實驗四細菌人工培養(yǎng)、細菌分布檢查及消毒滅菌法(2學時)
1.常用培養(yǎng)基制備及培養(yǎng)基種類(示教)
2.常用培養(yǎng)基的接種法與培養(yǎng)(示教、操作)
3.細菌培養(yǎng)物性狀觀察(示教)
4.細菌分解代謝產物的檢查法(細菌生化反應檢查法)(示教)
5.細菌分布檢查(空氣、水、土壤、手指皮膚、咽喉部等處)(操作)
6.消毒與滅菌法(紫外線殺菌試驗、化學消毒劑抑菌試驗、抗生素敏感試驗、煮沸消
毒試驗、高壓滅菌器簡介)(示教)
第十三章細菌的遺傳與變異(1學時)
一、教學目標
1.熟悉L型細菌、毒力變異、耐藥性變異;細菌變異的物質基礎;細菌變異的實際意
義。
2.了解細菌的變異機制。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細菌的變異現象(0.5學時)
第二節(jié)細菌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
第四節(jié)細菌變異的機制
第五節(jié)細菌遺傳變異的實際應用(0.5學時)
第十四章細菌的感染和免疫(3學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毒力的概念、侵襲力的概念,細菌內毒素和外毒素的主要區(qū)別。
2.熟悉構成毒力、侵襲力的因素;非特異性免疫的概念、特點及其組成;特異性免疫
的概念、特點及其組成(細胞外菌感染的免疫,對外毒素的免疫,胞內菌感染的免疫);菌血
癥,毒血癥、敗血癥、膿毒血癥的概念。
3.了解侵入的數量、侵入的門戶;感染的概念、感染的來源、感染途徑、感染的類型。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細菌的致病性(2學時)
第二節(jié)機體的抗菌免疫(0.5學時)
第三節(jié)感染的來源與類型(0.5學時)
第十五章球菌(2學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葡萄球菌、鏈球菌的致病物質及所致疾病。
2.熟悉葡萄球菌、鏈球菌形態(tài)、染色及分類;葡萄球菌腸毒素及其所致食物中毒的特
點:抗“0”試驗原理及意義;肺炎鏈球菌、腦膜炎奈瑟菌的形態(tài)、染色及所致疾
病;淋病奈瑟菌的形態(tài)染色、傳播途徑及所致疾病。
3.了解病原性球菌的微生物學檢查和防治原則。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葡萄球菌屬(0.8學時)
第二節(jié)鏈球菌屬(0.5學時)
第三節(jié)肺炎鏈球菌(0.2學時)
第四節(jié)奈瑟菌屬(0.5學時)
第十六章腸道桿菌(理論2學時,實驗2學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志賀菌屬、沙門菌屬的致病因素和所致疾病;肥達反應的原理及結果分析。
2.熟悉腸道桿菌的共同特性;大腸桿菌、志賀菌屬、沙門菌屬在腸道鑒別培養(yǎng)基上菌
落的性狀;致病性大腸桿菌的致病因素及所致疾?。荒c道致病菌分離鑒定程序。
3.了解腸道桿菌的微生物檢查標本采取及其注意事項;腸道桿菌所致疾病的防治原則:
變形桿菌特性、致病性。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概述(0.5學時)
第二節(jié)埃希菌屬(0.2學時)
第三節(jié)志賀菌屬(0.3學時)
第四節(jié)沙門菌屬(1學時)
第五節(jié)其他腸道桿菌
三、實驗內容
實驗五病原性球菌及腸道桿菌檢查(2學時)
1.病原性球菌檢查(球菌形態(tài)觀察、葡萄球菌和乙型鏈球菌培養(yǎng)物觀察、血漿凝固酶
試驗、抗“O”試驗)
2.腸道桿菌檢查(觀察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革蘭染色標本;腸道桿菌分離
鑒定程序;腸道桿菌生化試驗結果;肥達反應結果示教)
第十七章弧菌屬與彎曲菌屬(1學時)
一、教學目標
熟悉霍亂弧菌的生物學特性、分型、致病因素、所致疾病、標本采集及防治原則;副溶
血性弧菌的分布、培養(yǎng)特性及所致疾?。豢漳c彎曲菌、幽門螺桿菌的致病性。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弧菌屬(0.5學時)
第二節(jié)彎曲菌屬(0.5學時)
第十八章厭氧性細菌(1學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破傷風桿菌的感染條件、致病物質及所致疾病;破傷風的特異性防治原則。
2.熟悉破傷風桿菌和肉毒桿菌的生物學特性;產氣莢膜桿菌形態(tài)、染色性、特殊結構、
培養(yǎng)特性、致病物質及所致疾病。肉毒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的特點及防治原則。
3.了解無芽胞厭氧菌的種類、分布、特點。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厭氧芽胞梭菌屬(1學時)
第二節(jié)無芽胞厭氧菌
第十九章分枝桿菌屬與放線菌(2學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結核分枝桿菌的生物學特性,結核分枝桿菌致病因素與所致疾病,原發(fā)感染與
繼發(fā)感染的特點。
2.熟悉機體對結核桿菌的免疫特點;結核菌素試驗(OT試驗)的原理及用途,結核
病的特異性預防方法。麻風分枝桿菌的形態(tài)染色性、所致疾病。
3.了解分枝桿菌的實驗室檢查方法。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結核分枝桿菌(1學忖)
第二節(jié)麻風分枝桿菌(0.5學時)
第三節(jié)放線菌屬(0.5學時)
第二十章動物源性細菌(1學時)
一、教學目標
1.熟悉布氏菌的形態(tài)、染色性、培養(yǎng)特性,致病因素、所致疾病及特異性防治原則;
炭疽桿菌的形態(tài)、特殊結構、染色性、培養(yǎng)特性,致病因素、所致疾病及特異性防
治原則;鼠疫耶爾森菌的形態(tài)、染色特性,致病因素、所致疾病及特異性防治原則。
2.了解動物源性細菌的實驗室檢查方法。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布魯菌屬(0.5學時)
第二節(jié)耶爾森菌屬
第三節(jié)炭疽芽胞桿菌(0.5學時)
第二H^一章其他致病菌(理論1學時,實驗2學時)
一、教學目標
1.熟悉白喉棒狀桿菌的生物學特性、致病因素及所致疾病,免疫特點、錫克試驗的原
理及用途,白喉的特異性防治原則。
2.了解流感嗜血桿菌形態(tài)、染色性、培養(yǎng)特性及致病性;百日咳鮑特菌形態(tài)、染色性、
致病性及特異性預防;銅綠假單胞菌形態(tài)、染色性、色素、致病性;嗜肺軍團菌的
致病性。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白喉棒狀桿菌(0.5學時D
第二節(jié)流感嗜血桿菌(0.5學時)
第三節(jié)百日咳鮑特菌
第四節(jié)銅綠假單胞菌
第五節(jié)嗜肺軍團菌
三、實驗內容
實驗六其他病原性細菌的檢查(2學時)
I.鏡下觀察下列細菌形態(tài)及染色性(霍亂弧菌、破傷風梭菌、產氣莢膜梭菌、肉毒梭
菌、結核分枝桿菌、麻風分枝桿菌、布魯菌、鼠疫耶爾森菌、炭疽桿菌、白喉棒狀桿菌、百
日咳鮑特菌等)(示教)
2.結核病人痰標本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法查抗酸菌(操作)
第二十二~二十三章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和螺旋體
(2學時)
一、教學目的
1.掌握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螺旋體的定義。
2.熟悉鉤端螺旋體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學檢查及防治原則。
3.了解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螺旋體的生物學特性、主要種類及所致疾病。
二、教學內容
第二十二章支原體(0.5學時)
第二十三章立克次體(0.5學時)
第二十四章衣原體(0.5學時)
第二十五章螺旋體(重點介紹鉤端螺旋體和梅毒螺旋體)(0.5學時)
第二十四章真菌(2學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真菌的定義。
2.熟悉真菌的生物學特性、主要致病性真菌和所致疾病。
3.了解常見污染性真菌的的種類,真菌毒素與食物中毒;真菌的微生物學檢查及防治
原則。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真菌的生物學特性(0.5學時)
第二節(jié)致病性與免疫性(0.5學時)
第三節(jié)常見病原性真菌(1學時)
第四節(jié)實驗室檢查及防治原則
第二十五章病毒的生物學特性(2學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病毒的概念及基本特性;病毒的結構、化學組成及其作用。
2.熟悉病毒的大小與形態(tài),病毒的增殖方式及過程,理化因素對病毒的影響。
3.了解病毒生物合成的基本步驟、病毒復制的異?,F象,病毒的干擾現象及其意義,
病毒的變異現象,病毒的分類。
二、教學內容
病毒概述:病毒的概念及特點(0.5學時)
第一節(jié)病毒形態(tài)與結構(0.5學時?)
第二節(jié)病毒的增殖(0.5學時)
第三節(jié)理化因素對病毒的影響(0.5學時)
第四節(jié)病毒的變異
第五節(jié)病毒的分類
第二十六章病毒感染與免疫(1學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干擾素的概念、種類及其生物學活性。
2.熟悉病毒的感染方式與途徑;病毒的感染類型;抗病毒免疫(細胞免疫保護作用,
體液免疫的保護作用)。
3.了解病毒的致病機制。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病毒的感染方式(0.5學時)
第二節(jié)病毒致病機制
第三節(jié)病毒感染類型(0.5學時)
第四節(jié)抗病毒免疫
第二十七章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與防治原則(1學時)
一、教學目標
1.熟悉病毒標本的采集與送檢原則;雙份血清測定特異性抗體的臨床意義;病毒感染
的特異性預防。
2.了解病毒感染的快速診斷;病毒的分離培養(yǎng)與鑒定。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0.5學時)
第二節(jié)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則(0.5學時)
第二十八章呼吸道病毒(1學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分型、分亞型的依據,抗原性變異與流感流行的關系。
2.熟悉流行性感冒病毒、麻疹病毒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與免疫性、特異性預防。
3.了解腮腺炎病毒、風疹病毒、冠狀病毒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流行性感冒病毒(0.5學時)
第二節(jié)麻疹病毒(0.3學時)
第三節(jié)冠狀病毒(0.2學時)
第四節(jié)腮腺炎病毒
第五節(jié)風疹病毒
第六節(jié)呼吸道合胞病毒
第二十九章腸道病毒(1學時)
-、教學目標
1.熟悉腸道病毒共同特性;脊髓灰質炎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及特異性預防。
2.了解腸道病毒的種類;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致病性;腹瀉病毒致病性。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脊髓灰質炎病毒(0.5學時)
第二節(jié)柯薩奇病毒與??刹《荆?.5學時)
第三節(jié)輪狀病毒
第三十章肝炎病毒(2學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乙型肝炎病毒的三種抗原成分,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體系統(tǒng)檢測在臨床診斷上
的意義。
2.熟悉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態(tài)、大小、核酸類型、傳染源、傳播途徑、致病性及
防治原則。
3.了解機體對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性、乙型肝炎病毒與原發(fā)性肝癌的關系:丙型肝炎
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的傳播途徑、致病性。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甲型肝炎病毒(0.5學時)
第二節(jié)乙型肝炎病毒(1學時)
第三節(jié)丙型肝炎病毒(0.5學時)
第四節(jié)其他肝炎病毒
第三十一?三十二章逆轉錄病毒、蟲媒病毒(2學時)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傳播媒介、傳染源、傳播途徑及特異性預防。
2.熟悉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漢坦病毒的
生物學特性和致病性。
3.了解登革熱病毒、新疆出血熱病毒的傳播途徑和致病性,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學時)
第二節(jié)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0.5學時)
第三節(jié)登革病毒
第四節(jié)漢坦病毒(0.5學時)
第三十三~三十四章皰疹病毒、其他病毒
(理論2學時,實驗2學時)
一、教學目標
1.熟悉單純皰疹病毒、EB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的致病性:狂犬病毒的生物學特
性、致病性及防治原則。
2.了解皰疹病毒共同特性、實驗室檢查和防治原則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單純皰疹病毒(1學時)
第二節(jié)EB病毒(0.5學時)
第三節(jié)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其他病毒
第四節(jié)巨細胞病毒
第五節(jié)狂犬病毒(0.5學時)
第六節(jié)人乳頭瘤病毒
三、實驗內容
實驗七病毒及其他微生物實驗(2學時)
1.病毒電鏡照片(流感病毒、腺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輪狀病毒、甲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流行性出血熱病毒、傳染性軟疣病毒、乳多空病毒)
2.鏡下示教(狂犬病毒包涵體、回歸熱螺旋體、梅毒螺旋體、鉤端螺旋體、白假絲酵
母菌、新生隱球菌、青霉菌菌絲和抱子等)
3.流感病毒的分離培養(yǎng)與鑒定(示教)
4.雞胚各部位的觀察及雞胚尿囊腔接種法(示教)
5.病毒的細胞培養(yǎng)管觀察(示教)
6.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測定(操作)
第三篇人體寄生蟲學
第三十五章總論(2學時)
一、教學目的
1、掌握寄生蟲學的基本概念;寄生蟲與宿主相互關系。
2、熟悉寄生蟲病實驗診斷:流行環(huán)節(jié);防治原則。
3、了解機體對寄生蟲感染的免疫特點。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寄生蟲與宿主(1學時)
第二節(jié)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作用(0.5學時)
第三節(jié)寄生蟲病的流行與防治(0.5學時)
第三十六章線蟲(4學時)
一、教學目的
1、掌握似蚓蛔線蟲形態(tài)、致病、流行、防治;蠕形住腸線蟲形態(tài)、致病、流行、防治;
兩種鉤蟲形態(tài)、致病、流行、防治。
2、熟悉似蚓蛔線蟲、蠕形住腸線蟲、鉤蟲、毛首鞭形線蟲、絲蟲生活史;毛首鞭形線
蟲形態(tài)、致病、流行、防治;兩種絲蟲形態(tài)、致病、流行、防治。
3、了解似蚓蛔線蟲、蠕形住腸線蟲、鉤蟲、毛首鞭形線蟲、絲蟲、旋毛形線蟲的實驗
診斷。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概述(0.5學時)
第二節(jié)似蚓蛔線蟲(1學時)
第三節(jié)毛首鞭形線蟲(0.5學時)
第四節(jié)蠕形住腸線蟲(0.5學時)
第五節(jié)十二指腸鉤口線蟲和美洲板口線蟲(1學時)
第六節(jié)班氏吳策線蟲和馬來布魯線蟲(0.5學時)
第三十八章吸蟲(理論2學時,實驗2學時)
一、教學目的
1、熟悉華支睪吸蟲、布氏姜片吸蟲、衛(wèi)氏并殖吸蟲、斯氏貍殖吸蟲、日本血吸蟲形態(tài)、
致病、流行、防治。
2、了解華支睪吸蟲、布氏姜片吸蟲、衛(wèi)氏并殖吸蟲、斯氏貍殖吸蟲、日本血吸蟲生活
史及實驗診斷。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概述(0.5學時)
第二節(jié)華支睪吸蟲(0.5學時)
第三節(jié)布氏姜片吸蟲
第四節(jié)并殖吸蟲(0.5學時)
第五節(jié)日本血吸蟲(0.5學時)
三、實驗內容
實驗一線蟲、吸蟲(2學時)
1.鏡下觀察蛔蟲卵、鉤蟲卵、燒蟲卵、鞭蟲卵、華支睪吸蟲蟲卵、布氏姜片吸蟲蟲卵、
衛(wèi)氏并殖吸蟲蟲卵、日本血吸蟲蟲卵的形態(tài)。(示教)
2.鏡下觀察蛔蟲唇瓣、兩種鉤蟲口囊及交合傘、燒蟲成蟲染色標本、兩種絲蟲微絲坳
染色標本、旋毛蟲幼蟲囊包染色標本、衛(wèi)氏并殖吸蟲囊蝴、H本血吸蟲毛蜘及尾蝴的
形態(tài)。(示教)
3.用放大鏡觀察華支睪吸蟲、布氏姜片吸蟲、衛(wèi)氏并殖吸蟲、斯氏貍殖吸蟲、日本血
吸蟲成蟲卡紅染色標本(注意口、腹吸盤的大小、位置及距離,子宮、卵巢、睪丸的
位置、排列及分支特點)。(示教)
4.用肉眼觀察似蚓蛔線蟲、鉤蟲、蠕形住腸線蟲、毛首鞭形線蟲成蟲及病變瓶裝標本:
華支睪吸蟲、布氏姜片吸蟲、衛(wèi)氏并殖吸蟲、日本血吸蟲成蟲、中間宿主及病變標本。
(示教)
5.觀看寄生蟲教學光盤(線蟲、吸蟲部分)。
第三十九章絳蟲(2學時)
一、教學目的
1、掌握鏈狀帶絳蟲形態(tài)、致病、流行、防治;棘球慟的形態(tài)結構、致病。
2、熟悉肥胖帶吻絳蟲形態(tài)、致病;鏈狀帶絳蟲、肥胖帶吻絳蟲、細粒棘球絳蟲生活史。
3、了解鏈狀帶絳蟲、肥胖帶吻絳蟲、細粒棘球絳蟲的實驗診斷。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概述
第二節(jié)鏈狀帶絳蟲(1學時)
第三節(jié)肥胖帶絳蟲(0.5學時)
第四節(jié)細粒棘球絳蟲(0.5學時)
第四十?四十二章醫(yī)學原蟲概述、阿米巴、鞭毛蟲(2學時)
-、教學目的
1、掌握溶組織內阿米巴、陰道毛滴蟲形態(tài)、致病、流行、防治。
2、熟悉杜氏利什曼原蟲、藍氏賈第鞭毛蟲形態(tài)、致病、流行、防治。結腸內阿米巴形
態(tài);溶組織內阿米巴、陰道毛滴蟲、杜氏利什曼原蟲、藍氏賈第鞭毛蟲生活史。
3、了解溶組織內阿米巴、陰道毛滴蟲、杜氏利什曼原蟲、藍氏賈第鞭毛蟲的實驗診斷。
二、教學內容
第四十章概述(0.5學時)
第四十一章阿米巴(溶組織內阿米巴)(1學時)
第四十二章鞭毛蟲(0.5學時)
第一節(jié)杜氏利什曼原蟲
第二節(jié)陰道毛滴蟲
第三節(jié)藍氏賈第鞭毛蟲
第四十三章抱子蟲(理論2學時,實驗2學時)
一、教學目的
1、掌握間日瘧原蟲形態(tài)、致病、流行、防治。
2、熟悉間日瘧原蟲生活史,實驗診斷。惡性瘧原蟲形態(tài)。
3、了解弓形蟲、隱抱子蟲、卡氏肺抱子蟲形態(tài)、生活史、致病、實驗診斷、流行、防
治。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瘧原蟲(1學時)
第二節(jié)弓形蟲(0.5學時)
第三節(jié)隱抱子蟲
第四節(jié)卡氏肺泡子蟲(0.5學時)
三、實驗內容
實驗二絳蟲、醫(yī)學原蟲、醫(yī)學節(jié)肢動物(2學時)
1.鏡下觀察帶絳蟲卵、溶組織內阿米巴大滋養(yǎng)體及包囊、陰道毛滴蟲滋養(yǎng)體、杜氏利
什曼原蟲前鞭毛體及無鞭毛體、藍氏賈第鞭毛蟲包囊、間II瘧原蟲在紅細胞內各期
形態(tài)(環(huán)狀體、晚期滋養(yǎng)體、裂殖體、雌雄配子體)、弓形蟲滋養(yǎng)體形態(tài)。(示教)
2.鏡下觀察三種帶絳蟲頭節(jié)染色標本、原頭蠅及常見醫(yī)學節(jié)肢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示
教)
3.用肉眼觀察鏈狀帶絳蟲、肥胖帶吻絳蟲成蟲及病變瓶裝標本;常見醫(yī)學節(jié)肢動物的
模型標本。(示教)
4.觀看寄生蟲教學光盤(絳蟲、醫(yī)學原蟲部分)。
第四十五?四十七章醫(yī)學節(jié)肢動物(自學)
理論及實驗教學內容學時分配表
篇章節(jié)內容理論學時實驗學時小計
緒論22
—抗原22
二免疫球蛋白與抗體22
三補體系統(tǒng)22
四人類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22
五免疫系統(tǒng)22
—
免疫應答44
七超敏反應44
八免疫缺陷病與自身免疫病
九免疫學的臨床應用246
小計22426
十細菌的形態(tài)與結構224
十一細菌的生理22
二
十二細菌分布與消毒滅菌224
十三細菌的遺傳與變異11
十四細菌的感染和免疫33
十五球菌22
十六腸道桿菌224
十七弧菌屬與彎曲菌屬11
十八厭氧性細菌11
十九分枝桿菌與放線菌22
二十動物源性細菌11
二十一其他致病菌123
二十二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
22
二十三螺旋體
二十四真菌22
二十五病毒的生物學特性22
二十六病毒的感染與免疫
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與防治22
二十七
原則
二十八呼吸道病毒
22
二十九腸道病毒
三十肝炎病毒22
—逆轉錄病毒
22
三十二蟲媒病毒
三十三皰疹病毒
24
三十四其他病毒及骯粒2
小計361046
三十五人體寄生蟲學總論22
三十六線蟲44
三十七棘頭蟲(自學)
三十八吸蟲224
三十九絳蟲22
—
四十醫(yī)學原蟲概述
四十阿米巴22
四十二鞭毛蟲
四十三狗子蟲22
四十四纖毛蟲(自學)
四十五醫(yī)學節(jié)肢動物概述(自學)
四十六昆蟲綱(自學)
四十七蛛形綱(自學)22
小計14418
合計721890
微免教
研室
2004.9.1
三年制臨床教改班病原生物學教學大綱
前言
本大綱適用于臨床醫(yī)學《以問題為中心》教改班第一學期基礎階段教學所使用,《病原
生物學》是研究引起傳染病和各種感染性疾病病原體的生物學特性、致病性、實驗室檢查法
以及防治原則的醫(yī)學主干入門課程。
其教學目的是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常見病原體的生物學特性、致病物質和所致疾病、
標本的采集與檢查、疾病的防治原則,消毒滅菌的概念及基本方法等。
本課程的考核方式為閉卷、筆試。
在試卷中對能力層次要求的比例是:掌握內容70%,熟悉內容25%,了解內容5%。
教學忖數:病原生物學30學時(理論22學時,實驗8學時)。
教學內容
第一篇醫(yī)學微生物學
第一章緒言
一、教學目的
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種類
2.熟悉病原生物學在醫(yī)學中的應用
3.了解病原生物學的基本內容及發(fā)展史
二、教學內容(1學時)
1.微生物的概念、種類
2.病原生物學在醫(yī)學中的應用
3.病原生物學的基本內容及發(fā)展史
第二章細菌學概論(理論4學時,實驗2學時)
一、教學目的
1.掌握細菌的基本結構、特殊結構及其醫(yī)學意義;細菌的合成代謝產物及意義;細
菌毒力的概念;細菌內、外毒素的致病機制及特點;菌血癥、敗血癥、膿毒血癥、
毒血癥的概念
2.熟悉細菌的大小與基本形態(tài);革蘭染色法、抗酸染色法及其實際意義;細菌生長
繁殖的條件:細菌的繁殖方式與速度;細菌的致病因素;感染的概念;感染的來
源、傳播途徑及感染類型
3.了解細菌的人工培養(yǎng);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細菌的形態(tài)與結構(1學時)
1.細菌的大小與基本形態(tài)
2.細菌的基本結構及特殊結構
(1)革蘭陽性菌與革蘭陰性菌細胞壁的結構特點及其醫(yī)學意義
(2)核蛋白體及其醫(yī)學意義
(3)質粒及其醫(yī)學意義
(4)細菌的特殊結構及其醫(yī)學意義
3.革蘭染色法、抗酸染色法及其實際意義
第二節(jié)細菌的生長繁殖與代謝(1學時)
1.細菌生長繁殖的條件
2.細菌的繁殖方式與速度
3.細菌的代謝產物及意義
4.細菌的人工培養(yǎng)
第三節(jié)細菌的致病因素(1.5學時)
1.細菌毒力:侵襲力、毒素;內、外毒素的致病機制及特點
2.侵入數量
3.侵入途徑
第四節(jié)傳染概述(0.5學時)
1.感染的概念
2.感染的來源外源性感染、內源性感染
3.傳播途徑
4.感染類型隱性感染、顯性感染和帶菌狀態(tài)
三、實驗內容
實驗一細菌的形態(tài)檢查法(2學時)
1.鏡下觀察細菌的基本形態(tài)和特殊結構(示教)
2.細菌涂抹標本的制備(操作)
3.革蘭染色法(操作)
4.顯微鏡油鏡的使用和保護方法(操作)
第三章病毒學概論(2學時)
一、教學目的
1.掌握病毒的概念;病毒的結構、化學組成及作用;病毒的抵抗力特點;干擾素的
抗病毒機制及特點
2.熟悉病毒的增殖過程;病毒感染的方式、途徑與類型;病毒的致病機制
3.了解病毒的變異現象及機制;病毒的分類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病毒的基本特征(1學時)
第二節(jié)病毒的致病性(1學時)
第四章其他病原微生物概論(2學時)
一、教學目的
1.熟悉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和真菌特點及致病性
2.了解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和真菌性疾病的檢查和防治原則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支原體概念、特點、常見種類及致病性
第二節(jié)衣原體概念、特點、常見種類及致病性
第三節(jié)立克次體概念、特點、常見種類及致病性
第四節(jié)螺旋體概念、特點、常見種類及致病性
第五節(jié)真菌概念、特點、常見種類及致病性
第五章微生物的分布與消毒滅菌(理論自學,實驗2學時)
一、教學目的
1.掌握消毒、滅菌、防腐、無菌、無菌操作及醫(yī)院內感染的概念
2.熟悉細菌在自然界、正常人體的分布及意義;常用消毒滅菌方法
3.了解常用的化學消毒劑
二、教學內容
第一節(jié)微生物的分布
第二節(jié)消毒與滅菌
1.消毒、滅菌、防腐、無菌及無菌操作的概念
2.常用的物理消毒滅菌法
3.常用的化學消毒劑種類、適用范圍及注意事項
三、實驗內容
實驗二細菌的分布及消毒滅菌(2學時)
1.空氣、土壤、水及人體體表、咽喉部細菌分布的檢查方法(操作)
2.皮膚消毒試驗(操作)
3.紫外線殺菌試驗(結果示教)
4.煮沸消毒試驗(結果示教)
5.抗生素敏感試驗(操作)
6.常用消毒滅菌器(實物展示)
第六章常見病原菌的主要特性比較(4學時)
一、教學目的
1.掌握病原性球菌的生物學特性及致病性;大腸埃希菌、沙門菌、志賀菌的生物學
特性及致病性;破傷風梭菌的生物學特性及致病性;結核分枝桿菌的生物學特性
及致病性
2.熟悉其他病原菌的生物學特性及致病性
3.了解常見病原菌感染的標本采集、微生物學檢查原則及防治原則
二、教學內容
1.病原性球菌的生物學特性及致病性
2.常見革蘭陽性桿菌的生物學特性及致病性
破傷風梭菌、產氣莢膜梭菌、肉毒梭菌、炭疽桿菌、白喉桿菌、結核分枝桿菌等
3.常見革蘭陰性桿菌的生物學特性及致病性
大腸埃希菌、沙門菌、志賀菌、綠膿桿菌、布魯菌、鼠疫耶爾森菌、軍團菌等
4.常見螺形菌的生物學特性及致病性
霍亂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幽門螺桿菌、彎曲菌等
三、實驗內容
實驗三常見病原菌的形態(tài)及染色特性(2學時)
1.鏡下觀察常見病原菌的形態(tài)、結構及染色性:常見病原性球菌、革蘭陽性桿菌、
革蘭陰性桿菌、螺形菌(結果示教)
2.常見病原菌的培養(yǎng)物觀察(結果示教)
3.結核病人痰標本涂片、抗酸染色法(操作)
第七章常見病毒的主要特性比較(4學時)
一、教學目的
1.掌握流感病毒、腸道病毒、皰疹病毒、肝炎病毒、蟲媒病毒、出血熱病毒、狂犬
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學性狀及致病性
2.熟悉常見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則
3.了解其他病毒的生物學性狀及致病性;常見病毒感染的快速診斷方法
二、教學內容
1.常見呼吸道病毒的生物學性狀及致病性
2.常見腸道病毒的生物學性狀及致病性
3.常見皰疹病毒的生物學性狀及致病性
4.肝炎病毒的生物學性狀及致病性
5.常見蟲媒病毒的生物學性狀及致病性
6.出血熱病毒、狂犬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等的生物學性狀及致病性
第二篇人體寄生蟲學
第八章寄生蟲學總論(2學時)
一、教學目的
1.掌握寄生生活、寄生蟲、宿主、生活史、感染階段的概念;寄生蟲對宿主的致病
作用
2.熟悉寄生蟲病的流行環(huán)節(jié)、特點及防治原則
3.了解我國寄生蟲病的流行現狀;寄生蟲學的定義及研究范疇
二、教學內容
1.寄生蟲學的定義及研究范疇
2.寄生生活、寄生蟲、宿主、生活史、感染階段的概念
3.寄生蟲與宿主的相互作用
4.寄生蟲病的流行環(huán)節(jié)、特點及防治原則
5.我國寄生蟲病的流行現狀
第九章人體寄生蟲學各論(理論2學時,實驗2學時)
一、教學目的
1.掌握蛔蟲、鉤蟲、溶組織內阿米巴、陰道毛滴蟲、瘧原蟲形態(tài)、生活史、致病性
2.熟悉燒蟲、弓形蟲的形態(tài)、生活史及致病性
3.了解常見寄生蟲的實驗室診斷及防治原則;常見節(jié)肢動物與疾病的關系
二、教學內容
1.常見的腸管內寄生蠕蟲
(1)蛔蟲的形態(tài)、生活史及致病性
(2)鉤蟲的形態(tài)、生活史及致病性
(3)燒蟲的形態(tài)、生活史及致病性
(4)豬帶絳蟲的形態(tài)、生活史及致病性
2.常見的腔道內寄生原蟲
(1)溶組織內阿米巴的形態(tài)、生活史及致病性
(2)陰道毛滴蟲的形態(tài)、生活史及致病性
3.常見的組織或血液內寄生原蟲
(1)瘧原蟲的形態(tài)、生活史及致病性
(2)弓形蟲的形態(tài)、生活史及致病性
三、實驗內容
實驗四常見人體寄生蟲的形態(tài)觀察(2學時)
1.觀看教學光盤:常見人體寄生蟲的形態(tài)和生活史
2.觀察常見醫(yī)學蠕蟲的大體形態(tài)(示教)
3.觀察常見醫(yī)學蠕蟲的病變標木(示教)
4.鏡下觀察常見醫(yī)學原蟲的形態(tài)(示教)
5.觀察常見醫(yī)學節(jié)肢動物的形態(tài)(示教)
病原學理論及實驗教學內容學時分配表
章節(jié)內容理論學時實驗學時小計
一緒言
二細菌學概論426
三病毒學概論22
四其他病原微生物概論22
五微生物分布與消毒滅菌(自學)22
六常見病原菌的特性比較426
七常見病毒的特性比較44
八寄生蟲學總論22
九人體寄生蟲學各論224
合計20828
三年制臨床教改班免疫學基礎教學大綱
刖5
本專題主要內容涉及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及功能,免疫應答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抗感染免疫
的機制及免疫學防治原則,超敏反應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常用的免疫學診斷原理、
方法及用途等。通過學習免疫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術,為學習其他學科打下必要基礎。
本教學大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神經外科護理新進展
- 消化內科主治醫(yī)師工作體系
- 老年友善管理培訓
- 我愛吃飯:大班健康飲食教育
- 護理學查房模板
- 中醫(yī)健康養(yǎng)生之道
- 食品安全安全教育
- 健康的小學生
- 初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 弟子規(guī)家長培訓會
- 北京昌平霍營街道社區(qū)“兩委”干部儲備人才招募筆試真題2024
- 2024年 黃岡市法院系統(tǒng)招聘審判輔助人員考試真題試題含答案
- ktv營銷經理管理制度
- 公司消防網格化管理制度
- 5.3.1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課件高一上學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 護士職業(yè)溝通技巧課件
- 農村村務管理課件
- 2025至2030中國氧化鋁纖維行業(yè)供需趨勢及投資風險報告
- 2024年佛山市南海區(qū)圖書館招聘考試真題
- NAMPT調控NAD代謝影響椎間盤退變的分子機制與干預策略研究
- 地方病防治測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