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思想史學習有感2000字】_第1頁
【中國思想史學習有感2000字】_第2頁
【中國思想史學習有感2000字】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思想史》學習有感以前聽到中國思想史的名字,大概率會一直以為思想史就是精英思想史,會一直對這些偉人產(chǎn)生既膜拜又自卑的情緒??吹浇鹩^濤的思路,才發(fā)現(xiàn)自己也是思想的搬運工、實踐者。我們周身環(huán)繞在一般知識、思想與信仰的世界里,不要氣餒、不要焦慮,我們有的做的已經(jīng)很好了。再比如金觀濤對王充、董仲舒的不同態(tài)度,我們能夠清晰地感知到,有些事情不是一定有一個明晰的界定的。所以以后看待問題不要那么極端,不是非黑即白的,要試著接納不同的想法,海納百川以前我對中庸這個詞是沒什么好印象的,我一直以為中庸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的糟粕,它提倡我們保持平庸。但通過思想史的學習我才真的理解了中庸思想真正的涵義。中庸是融合兼并的意思,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儒家思想不斷吸收引進道佛的思想為己所用,在融合和兼并的過程中獲得新生。這種思想也讓我明白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事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它存在中間狀態(tài)。作為一名視覺傳達專業(yè)的學生,我們其實在與人合作甚至是欣賞他人作品時可以試著去尋找兼容的角度和方法,在遇到?jīng)_突時可以嘗試用溫和的態(tài)度解決問題,以最小的代價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當我們作為一個后來人回頭來看待歷史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時間的長河中思想和理論的發(fā)展都是遵循著周期的規(guī)律不斷起伏的,有高峰,也有低谷。中國自古以來就堅信:“盛極而衰”,告訴我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中國自古以來傳遞給我們的態(tài)度就是要戒驕戒躁,保持謙遜,學會低頭。歷史發(fā)展的周期性也告訴我,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隨時保持警惕,持續(xù)的努力,提升自己的硬實力,這樣才能讓自己無論是處于上升期還是下滑期都能情緒穩(wěn)定,持續(xù)向前。1.連續(xù)性的眼光歷史的進程、社會的發(fā)展,以及思想的變化,是一個彼此交織、互相影響的過程,因此學習思想史要用“連續(xù)”眼光,站在更高的時間尺度上,去觀察“人”的故事。中國的社會組織形式,中國人對于“天”的觀察和理解,中國人對于“人生”的看法和做法,都是有“來龍去脈”的,理解現(xiàn)象背后的歷史淵源和觀點碰撞,理解當時人的困境和抉擇,將幫助我們去用更客觀、理性的態(tài)度去認識世界,去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赤子之心,是成人經(jīng)過洗練后獲得的真誠純一的心態(tài)。需要經(jīng)歷看山是山(天真無知),看山不是山(世事磋磨),以及看山還是山(內心通達澄明)的境界。兒童因為沒有習得符號系統(tǒng),因此他們看到什么就說什么,看到表象就以為是真實。而踏入社會后,人們的符號系統(tǒng)被迫成熟,他們能夠察覺到在言語背后隱藏的深意,因此感受到世事復雜。有些人簡單地認為,人就是復雜的,也變成了一個模糊的人,而有的人在歷經(jīng)世事滄桑后,冶煉出金子般的心靈(保爾柯察金)。有時候,我們說一個人單純,天真,直爽,可能也說明這個人沒有成長出符號系統(tǒng)。當我們用連續(xù)性的眼光分析現(xiàn)象,就會自然而然不斷向上追溯,去追問一切思想的起點,去觀察那些日用而不自知的預設,理解觀點和認識的一般背景,這樣才能真正還原“思維活動”的本來面貌,幫助我們理解先賢的思維模式、邏輯體系。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把“預設”作為思考分析的切入點,看到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不斷追問和反思,追求“知其言更知其意,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這種思考也將幫助我們養(yǎng)成“問題導向”的習慣,說話、做事不要停留在表層,而是要抱著“追根究底”、“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去行動。在學習這門課程前,對于思想以及思想史是完全沒有認知和概念的。思想在我的觀念中是一種特別虛的東西,這種這么主觀的東西怎么能夠去捕捉呢,思想會是什么樣子呢,思想史的歷史和歷史有什么不一樣,又有什么相同之處?這些問題實際上都是我之前的困惑。慢慢隨著課程的展開。思想史在我的腦海里開始有了具體的呈現(xiàn)。中國思想竟然能如此具體呈現(xiàn)在我的面前,中國思想之博大精深需要每個中國人去仔細品味。人的思想本身是多種多樣的,而且每種思想都有它的合理性。認識到這一點之后,整個人覺得包容淡定了很多,尤其是與家里的老人相處,和諧了不少。以前與老人相處,不管是生活習慣還是育兒上,都有很多摩擦與矛盾。當我讀完思想史,我知道了老人的思想其實在他那個年代,是相當正確的理所應當,只是隨著世界的發(fā)展,現(xiàn)在科學認知之下,我們覺得他們有很多錯誤與不足。他們在與孩子們交流溝通的過程中能夠,本著關心孩子的初心,可能會給出一些不合時宜的意見和建議,但是這些是源于他們的人生觀。老人的認知很難跟上這個時代的發(fā)展,尤其是農(nóng)村的老人,他們不過是想努力跟孩子們聊一聊,溝通一下感情。然而他們能聊的話題有限,大多只是家長里短雞毛蒜兒孫輩的事他們插不上手,本身就只是想給孩子們分享一個趣事。我們學習《中國思想史》,每個人的出發(fā)點都不一樣。往大了說,是回溯中華民族的偉大思想歷程,往小了說,也可以是主動去鏈接長輩們成長背景,了解他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