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萱大道(蔡家L、R分區(qū)段)二期-高邊坡支護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1頁
椿萱大道(蔡家L、R分區(qū)段)二期-高邊坡支護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2頁
椿萱大道(蔡家L、R分區(qū)段)二期-高邊坡支護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3頁
椿萱大道(蔡家L、R分區(qū)段)二期-高邊坡支護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4頁
椿萱大道(蔡家L、R分區(qū)段)二期-高邊坡支護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椿萱大道(蔡家L、R分區(qū)段)二期PAGE椿萱大道(蔡家L、R分區(qū)段)二期第八冊高邊坡支護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PAGE1、工程項目概述椿萱大道(蔡家L、R分區(qū)段)呈東西走向,西起于江家坪立交(不含),設計起點樁號K0+630.622,向東延伸分別與同榮路、縱二路、Z1路、Z11路、Z12路、縱一路、Z5路相交,止于寶山大橋西橋頭立交(不含),設計終點樁號K3+578.679,線路全長約2949.378m。根據業(yè)主建設計劃,本項目共分為兩期,起點至K2+750為一期,已完成初設、施工圖。本次設計為其中的二期,設計起點樁號為K2+750(接椿萱大道一期),終點樁號K3+578.679(終點接寶山大橋實施起點),二期線路總長828.679m。二期按城市快速路標準進行設計,與一期銜接段采用主輔路斷面形式,主線雙向6車道,設計速度80km/h,輔道雙向4車道,設計速度40km/h;與寶山大橋系橋頭立交相接段,采用雙向8車道,設計速度80km/h。二期全線包含1座橋梁、1座立體人行過街通道。橋梁全長410m,人行過街通道位于橋梁終點橋臺下方。邊坡設計內容及設計參數表高邊坡設計參數表邊坡名稱邊坡位置使用年限邊坡性質安全等級重要性系數邊坡類型邊坡高度邊坡面積破壞后果1#邊坡K2+750~K2+855左側50年永久邊坡一級1.1土質邊坡(填方)H≤35.0m3450㎡很嚴重2#邊坡K2+750~K2+765右側50年永久邊坡一級1.1土質邊坡(填方)H≤12.0m150㎡很嚴重3#邊坡K3+410~K3+500左側50年永久邊坡一級1.1土質邊坡(填方)H≤24.0m1867㎡很嚴重4#邊坡K3+565~K3+578.679右側50年永久邊坡二級1.0巖質邊坡(挖方)H≤17.0m255㎡嚴重2、工程地質條件(摘自地勘報告)2.1地形地貌區(qū)域地貌的發(fā)育受構造和巖性控制,構造線與山脊線一致、呈北北東——南西向展布,背斜成條狀低山、向斜成寬緩丘陵;背斜軸部的堅硬砂巖組成單面山或臺地。根據地貌成因和形態(tài)的差別分類,場地地貌形態(tài)屬于構造剝蝕丘陵區(qū),微地貌表現為山丘、斜坡、平地、侵蝕溝谷等。項目區(qū)除起點段由于道路修建被挖填外,其余大部分為原始地貌,現狀地形總體上起點段地形較高,向線路終點段逐漸走低,中段地形起伏不平,丘包與溝谷相間。丘陵斜坡地段植被發(fā)育,寬緩溝谷地帶主要為農田耕地。整個場地地形呈南高北低、西高東低,地形起伏較大,場地標高位于218m~391m之間,地形最高點位于縱二路南側,高程391m,地形最低處位于Z5路東側沖溝,高程218m,高差173m。場地丘陵地段斜坡坡度一般10°~32°,局部陡坎可達75~80°,丘體間間隔發(fā)育較為寬緩的溝谷,現多為農田,局部發(fā)育沖溝,多呈寬緩“U”型,一般寬60~131m,坡角一般3°~8°。目前,項目區(qū)域內尚未開發(fā)建設,區(qū)域主要為自然斜坡、農田,零星分布有少量民房。溝谷區(qū)地形坡度較緩,坡角6~15°,丘包向溝谷轉變段多形成陡峭的斜坡,斜坡表層多分布落石及松散堆積物,基巖偶有出露,巖性為砂巖和泥巖。2.2地質構造擬建項目區(qū)域構造上位于川東南孤形地帶,華鎣山帚狀褶皺束東南部;構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皺運動。擬建項目區(qū)位于華瑩山穹褶束之悅來場向斜西翼。巖層呈單斜產出,區(qū)內巖層產狀為115~135°∠8~12°,優(yōu)勢產狀125°∠10°,巖層面在泥巖及砂巖內部多呈閉合狀,結合差,屬硬性結構面;在砂巖與泥巖界面上偶夾泥化層,一般情況下無水,雨后有少量滲水,結合程度很差,為軟弱結構面。砂巖及砂質泥巖內部層面平直光滑,略有起伏,閉合,未見填充,無膠結,巖層結合程度差,為硬性結構面;砂巖與砂質泥巖接觸界面平直光滑,略有起伏,張開度1~3mm,偶有泥質或泥質巖屑充填,無膠結,一般情況下無水,雨后有少量滲水,巖層結合程度很差,為軟弱結構面。據野外調查,地表地層層序正常,無地層缺失和重復現象,未見斷層破碎帶出露,場區(qū)基巖中風化巖體中主要發(fā)育兩組裂隙,其特征如下:(1)L1:產狀為28°~39°∠83°~86°,優(yōu)勢產狀:32°∠84°,裂隙面平直、閉合,未見填充,結合差,可見延伸長1~3m,裂隙間距0.6~1.5m,屬硬性結構面。(2)L2:產狀為310°~321°∠74°~87°,優(yōu)勢產狀:315°∠78°,裂隙面較平直,閉合,未見充填,結合差,延伸長約1~2m,裂隙間距1.0~1.5m,屬硬性結構面。場內無活動性斷裂構造通過,地質構造簡單。2.3地層巖性與基巖風化特征據工程地質測繪及鉆探揭露,項目區(qū)地層主要為一套內陸相碎屑巖沉積;以侏羅系出露厚度最大、分布最廣,第四系零星分布,厚度一般不大。工程區(qū)沿線地表覆蓋層主要以第四系全新統人工填土層(Q4ml)、殘坡積粉質粘土層(Q4el+dl)?;露逊e含碎石粉質粘土層(Q4del)為主,下伏基巖為侏羅系中統上沙溪廟組(J2s)地層,為砂質泥巖和砂巖互層。(1)第四系全新統(Q4)素填土(Q4ml):黃褐色,松散~稍密,稍濕,主要由粉質粘土夾砂、砂質泥巖碎塊石組成,碎塊石直徑20~60mm,硬質含量10~30%,主要是現有民房、既有道路的回填土,呈零星分布,主要分布在道路起點段已建道路范圍內及局部居民聚集區(qū),回填方式為機械分層碾壓回填和人工自然拋填,堆填時間約1~10年不等。場地內素填土最大厚度26.4m(CK5),位于道路起點段。(2)殘坡積層(Q4el+dl)粉質粘土(Q4el+dl):黃褐色,一般呈可塑狀,韌性中等、干強度中等、稍有光澤,切面光滑,局部粉質粘土中含有植物根莖(主要為表層種植土),斜坡上厚度較小,一般為0~1.5m,溝谷位置厚度較大,一般可達5~8m,該層在場地內均呈不連續(xù)分布。在水田、魚塘內分布的粉質粘土呈流塑~軟塑狀,為軟土,厚度0.50~3.00m。場地內粉質粘土最大厚度8.5m(CK121)。淤泥質粉質粘土(Q4el+dl):灰黑色,一般呈軟塑~可塑狀,表層多為流塑狀,部分夾有機質,無搖震反應、韌性低、干強度低、稍有光澤、切面較光滑、有腐味,局部含有植物根莖(主要為表層種植土),該層在場地內均呈不連續(xù)分布。在水田、魚塘內分布的呈流塑~軟塑狀,為軟土,厚度0.50~3.00m。場地內淤泥質粉質粘土最大厚度8.5m(XK31)?;露逊e層(Q4del)含碎石粉質粘土(Q4del):黃褐色,表層粉質粘土中含有植物根莖,厚度1.5~5.0m,該層在僅分布于劉家溝滑坡范圍。滑坡堆積粉質粘土表層多呈碎散狀,局部可呈可塑狀,含砂巖、砂質泥巖碎石,碎石粒徑3~50cm,碎石含量約15~30%。場地內含碎石粉質粘土最大厚度4.3m(CK81)。侏羅系沙溪廟組(J2s)砂質泥巖(J2s-Ms):紫紅色,主要由粘土礦物組成,泥質結構、含粉砂泥質結構,中厚~厚層狀構造,主要由粘土礦物及巖屑組成,多含砂質,鈣泥質膠結~泥質膠結,裂隙不發(fā)育,強風化層呈碎塊狀,質軟,手捏易碎。中風化巖體較完整,巖芯質較軟,錘擊可碎,聲悶,該層廣泛分布于場地區(qū)域。砂巖(J2s-Ss):灰色,主要由長石、石英和巖屑組成,中細粒質結構,鈣質膠結為主,部分鈣泥質膠結,厚層狀或巨厚層構造,局部含泥質。強風化層呈碎塊狀,質軟。中風化巖體較完整,錘擊聲較脆,質較硬,該層廣泛分布于場地區(qū)域。粉砂巖(J2s-As):灰色,主要由長石、石英和巖屑組成,中細粒質結構,泥質膠結、泥鈣質膠結,中厚層狀或厚層構造,局部含泥質。強風化層呈碎塊狀,質軟。中風化巖體較完整,錘擊聲較悶,質軟,該層以透鏡體形式存在與場地部分地段。2.4基巖頂面及基巖風化帶特征場地基巖面總體上呈南高北低、西高東低,與地形變化基本保持一致。緩坡區(qū)基巖面平緩,一般坡度角為8°~12°,丘陵斜坡地段,基巖面陡,與地形坡度較一致,一般為21~45°;斜坡陡坎地段為基巖出露。沿道路縱向方向,基巖面隨地形起伏變化,坡度較橫向緩,緩坡區(qū)基巖面埋深較大,平緩,坡角一般為5~10°,丘陵地貌區(qū),一般為13~25°。按《《市政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DBJ50-174-2014)結合重慶地區(qū)經驗,將場地揭露范圍內的基巖劃分為強風化帶和中等風化帶。強風化帶:巖芯破碎,呈碎塊狀,塊狀,少許短柱狀,巖體破碎,風化裂隙發(fā)育,多呈土狀或土夾石狀,且部分已被改造為耕土,本場地強風化帶揭露厚度0.6~6.3m。中等風化帶:巖芯呈短柱狀,長柱狀、塊狀,巖體總體較完整,局部較破碎,巖質較硬。各孔均有揭露,未揭穿。2.5水文地質條件1、地表水工程區(qū)屬嘉陵江水系,擬建線路經過區(qū)域及周邊無大、中型河流。K2+354附近現分布一條近南北向溪溝,為南側臺地上方工企業(yè)污水排泄通道,勘察期間排水量約0.045m3/s,南側臺地上方水流散排向北側地形低洼處農田,一部分污水向北側地形低洼處排泄,一部分污水由排水溝排泄。K3+170~K3+180附近發(fā)育一條季節(jié)性沖溝,豐水期水量較大,貧水期水量小,甚至斷流??辈炱陂g屬貧水期,水量不大,雨季水量較大。擬建場地地形地形變化較大,地勢低洼地段分布的大面積水田、魚塘。場地地表水主要為現有排水溝、季節(jié)性沖溝、魚塘、水田,魚塘一般蓄水深0.5~1.5m,水田中水深一般約0.1~0.2m。場地內地表水以降雨補給為主,降雨后形成地表徑流,由高到低分別補排水田、魚塘、沖溝,最終向嘉陵江排泄。場地內地表水受季節(jié)影響明顯,且上覆土層以粉質粘土為主,為相對隔水層,地表水以地表徑流排泄為主,與地下水水力聯系較差,相互補給有限。2、地下水類型線路沿線以構造剝蝕淺丘地貌組成?;鶐r為砂巖、泥巖互層的陸相碎屑巖,地下水富水性受巖性及裂隙發(fā)育程度的控制。根據地下水的賦存條件、水力特征可知,線路范圍內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碎屑巖類孔隙裂隙層間水兩種類型水。松散巖類孔隙水:該類型地下水由大氣降雨及地表水補給,儲存在第四系松散土層中,含水能力受地形地貌以及覆蓋層范圍、厚度、物質成分以及透水性制約,水量大小受季節(jié)、氣候影響大,一般無統一地下水位。道路沿線地形起伏較大的斜坡、丘包等位置,覆蓋層厚度較小,除雨季外一般無地下水。立交西南側地表覆蓋層厚度相對較大,地面匯水條件較好,該路段有少量第四系孔隙水賦存。該類地下水具有分布不連續(xù)、含量較小、隨季節(jié)變化大等特點?;鶐r(紅層)裂隙水:基巖裂隙水主要賦存于砂巖中,由于擬建線路區(qū)內砂巖分布廣泛,且多呈厚層狀~巨厚層狀,受裂隙發(fā)育的影響,其含水性和裂隙發(fā)育成正比,隨著深度的增加,裂隙發(fā)育減弱含水性減弱。線路區(qū)受隔水層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層間承壓性質。山脊、陡坡地帶地下水水量較貧乏,溝谷地段內的含水量相對較大??傮w上,該地下水接受大氣降雨的補給,受泥巖阻隔,區(qū)域上與構造展布方向和地形變化一致,向橫切構造線的主要河流運移、排泄。在淺部由于受橫向溝谷的控制,往往在相鄰的溝谷之間做短途運移,就地分散排泄,以低洼處滲水等形式出現。水、土腐蝕性判定根據《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章第2節(jié)評價標準,按Ⅱ類環(huán)境進行判定,場地內素填土對鋼結構、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有微腐蝕性。粉質粘土對鋼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有微腐蝕性。2.6特殊性巖土1、巖石風化勘測區(qū)巖石以物理風化為主,其形式有表層風化、裂隙式風化及順層風化。風化速度和深度與巖性、地形、裂隙發(fā)育程度密切相關。砂巖強度高,風化速度慢。砂質泥巖巖性軟弱,風化快而強烈,但風化后較快遭剝蝕,相同巖性則裂隙發(fā)育較不發(fā)育的風化速度快和強烈。砂巖砂質泥巖互層時差異風化明顯,容易形成“凹巖腔”。當風化作用沿層面和較軟弱的巖層進行時,風化深度較大。區(qū)內含泥質較重、長期浸水地段的砂巖存在風化層較厚的情況。2、人工填土根據地表調查及鉆探揭露,擬建場區(qū)的人工填土主要集中在道路起點周邊開發(fā)地塊,堆填厚度變化較大,堆填時間不等,皆未經嚴格壓實,密實度差別較大,填土組成變化大,不均勻,壓縮性差別大,易出現濕陷和差異沉降,造成地表開裂、下沉。路基經過未經處理合格的該地層時,應對既有填土進行強夯或翻挖碾壓或換填處理,對于個別大塊石或孤石可進行破碎。處理范圍及深度根據路基要求確定。3、軟土據地質調查與鉆探揭露,擬建道路沿線及周邊地勢低洼處、溝谷地帶分布有大量的水田、魚塘等,水田和魚塘內分布有約0.5~3.0m厚軟土或過濕土,粉質粘土長期飽水,呈流塑至軟塑狀,局部含腐殖質,呈灰黑色。區(qū)內粉質粘土飽水后易呈流塑軟塑狀,故豐水期或雨季,區(qū)內水田等低洼地段易形成軟土,厚度受季節(jié)及降雨量影響明顯。軟土壓縮性大、承載力低,高填方易發(fā)生過量沉降及側向擠出、圓弧滑動等工程問題??紤]到沿線軟土厚度不大,建議抽干積水,并對其挖除換填或拋石擠於處理,并按照相關規(guī)范對處理后的地基進行承載力及壓縮性進行檢驗,確保處理后土層滿足設計要求,當地下水位較高或土質濕軟地段的路基壓實度達不到要求時,必須采用有效措施進行處理。值得注意的是,軟土的厚度和季節(jié)性有一定的關系,雨季時較厚,不易處理,且清淤時受機械擾動,厚度有一定的加深。匯水條件好的地帶建議做好截排水措施和多采用透水性好的材料鋪筑。4、殘坡積土場地內殘坡積土分布于整個場地,地形低洼地段主要由粉質粘土組成,斜坡地段多由粉質粘土夾砂泥巖碎石組成,不具層理,碎塊呈棱角狀,土質不均,孔隙率大、強度低、壓縮性高,透水性較強。斜坡地段厚度較小,一般不超過2m,地形低洼地段厚度相對較大,最大厚度8.5m,填筑路堤下伏基巖面陡傾時可能出現整體滑移,對擬建道路路基穩(wěn)定影響較大。2.7不良地質現象通過本次勘察,本次設計范圍內擬建線路沿線未發(fā)現巖溶、暗濱、暗塘、危巖、泥石流、不利埋藏物等其他不良地質現象及地質災害,無活動斷裂構造通過。2.8巖土物理力學性質參數建議值擬建工程線路較長,根據巖石物理力學試驗成果資料,整個場地巖石物理力學性質有一定,巖石試驗值主要與取樣深度及地層沉積韻律有關,本報告根據地層變化情況,結合道路里程細分為三段進行巖石物理力學試驗統計。分段情況如下:①起點~K1+560(CK1~CK121、XK1~XK71)②K1+560~K2+760(CK122~CK285、XK71~XK187)③K2+760~終點(CK285~CK360、XK187~XK288)場地內粉砂巖及土物理性質總體變化不大,一并進行統計。K2+760~終點段巖土物理力學設計參數統計值巖土名稱素填土或雜填土粉質粘土砂巖砂質泥巖粉砂巖強風化中風化強風化中風化強風化中風化天然重度(kN/m3)*20.019.5/24.6/25.5/23.8飽和重度(kN/m3)*21.019.8/25.2/25.7/24.7變形模量(104MPa)///0.823/0.099/0.221彈性模量(104MPa)///0.969/0.122/0.273泊松比μ///0.14/0.34/0.26天然內聚力標準值C(kPa)*5.025.11/2496/409/*778天然內摩擦角標準值φ(°)*28.012.24/38.16/31.6/*33.63飽和內聚力標準值C(kPa)*0.018.31//////飽和內摩擦角標準值φ(°)*23.09.76//////巖體理論破裂角(°)///64.0/60.8/61.8抗拉強度(kPa)///922/127/243天然抗壓強度標準值(MPa)///42.34/6.15/9.23天然抗壓強度范圍值(MPa)///26.10~65.30/3.21~13.80/4.43~14.70飽和抗壓強度標準值(MPa)///35.48/3.78/7.88飽和抗壓強度范圍值(MPa)///20.40~60.00/1.85~8.89/2.62~9.73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現場試驗確定*140(可塑)*40012880*3001372*3002250水平抗力系數的比例系數m(MPa/m4)*814//////巖土體與錨固體粘結強度標準值kPa現場試驗確定40/1400/300//擋墻基底摩擦系數μ*0.300.25*0.400.65*0.350.40*0.350.45巖體水平抗力系數(MN/m3)//40550308030120巖體結構面特征及抗剪強度參數建議表結構面編號結構面產狀結構面特征粘聚力C(KPa)內摩擦角Φ°砂、砂質泥巖接觸帶層面125°∠10°砂巖與砂質泥巖接觸層面處局部有泥化層,雨后有少量滲水,結合程度很差,為軟弱結構面。3012砂、砂質泥巖內部層面巖層面在砂質泥巖及砂巖內部多呈閉合狀,結合差,屬硬性結構面。5018裂隙L132°∠84°裂面平直,多呈閉合狀,貫通性較好,局部粘土充填,結合差,為硬性結構面。5018裂隙L2315°∠78°裂面平直,多呈閉合狀,貫通性較好,結合差,為硬性結構面。5018土體內部界面及巖土界面參數建議表界面參數粘聚力C(KPa)內摩擦角Φ°素填土內部界面(暴雨工況)023粉質粘土內部界面(暴雨工況)189巖土界面(現狀暴雨工況)128注:陡坡地段填筑,按設計要求在對填筑邊坡做好截排水措施,對陡坡地段清表,嚴格按設計要求設置反臺階,填料進行壓實后,陡坡段潛在滑移界面參數可取處理后的土體內部參數進行設計,建議陡坡段潛在滑移界面參數粘聚力C可取5KPa,內摩擦角Φ可取25°;地形平緩段設置反臺階后巖土界面附近仍易受地下水淋濾作用產生類粉質粘土的軟弱帶,地形平緩段潛在滑移界面參數可在現狀巖土界面參數基礎上適當提高,巖土界面參數粘聚力C可取15KPa,內摩擦角Φ可取8°。上述填土參數是按照已有填料進行壓實后給出的經驗值。因對后期填料組成及壓實程度不詳,請設計參照類似工程經驗或進行現場試驗后自行確定。為避免陡坡填筑地段填筑體因自身不均勻沉降及側向擠壓蠕變引發(fā)路堤出現不均勻沉降變形開裂,建議坡腳設置矮擋墻對邊坡進行防護,控制邊坡變形位移。3、采用或參考的設計規(guī)范及設計依據3.1設計規(guī)范《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項目勘察設計管理的意見》(渝建發(fā)(2010)166號)。《工程結構通用規(guī)范》(GB55001-2021)《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guī)范》(GB55002-2021)《建筑與市政地基基礎通用規(guī)范》(GB55003-2021)《混凝土結構通用規(guī)范》(GB55008-2021)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

2015年版)

《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T

50330-2013)

《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JGJ120-2012

《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

D60-2015)

《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

3362-2018)

《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guī)范》(JTJ

D63-2019)

《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T

F50-2020)

《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設計規(guī)范》(CJJ

221-2015)

《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2017

《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94-2008

《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17)

《公路工程巖石試驗規(guī)程》(JTGE41-2005)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設計標準》

(DBJ50/T-029-2019)

《公路圬工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

D61-2005

《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

D30-2015)

《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79-2012)3.2設計依據1、業(yè)主提供的現狀1:500地形圖及管線測量圖2、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椿萱大道(蔡家L、R分區(qū)段)工程工程地質詳細勘察報告》。3、椿萱大道(蔡家L、R分區(qū)段)二期初設文件4、椿萱大道(蔡家L、R分區(qū)段)工程高邊坡方案設計安全專項論證意見。4邊坡工程設計4.1高邊坡方案設計安全專項論證意見及執(zhí)行情況高邊坡專項設計包含椿萱大道(蔡家L、R分區(qū)段)一二期全線設計(K0+630.622~K3+578.679),其結論及意見如下:4.1.1評估結論一、本工程道路挖方巖質邊坡最大高度約37m,填方邊坡最大高度約36m,頂管井巖質深基坑最大深度約16m,均屬于渝建發(fā)(2010〕166號文件所規(guī)定的超限邊坡,對其方案設計進行安全專項論證是必要的。二、方案設計的資料較齊全,主要設計人資格符合要求。三、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已通過審查,可作為該邊坡方案設計依據。四、根據邊坡高度及重要性,邊坡工程安全等級分段確定為一級和二級、臨時邊坡支護設計使用年限為2年、永久邊坡支護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合理,設計采用的邊坡綜合治理方案(分級放坡+坡面防護、錨桿擋墻、逆作護壁、截排水系統〉可行。4.1.2意見執(zhí)行情況1、復核巖土界面參數,校核填方邊坡沿土巖界面滑動的穩(wěn)定性;補充完善劉家灣滑坡段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貜停和庖庖?,根據地勘報告復核巖土界面參數,進一步校核填方邊坡沿土巖界面滑動的穩(wěn)定性;補充完善劉家灣滑坡段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2、完善邊坡支護方案比選;完善填方邊坡填方設計(包括填料、壓實工藝、壓實控制指標極其檢測要求等)?;貜停和庖庖姡晟七吰轮ёo方案比選;補充完善填方邊坡填筑材料和壓實要求及檢測要求等內容。3、完善邊坡設計說明內容及圖面表達、截排水設計、坡頂安全防護措施等內容?;貜停和庖庖?,補充完善邊坡設計圖面及說明表達,完善邊坡截排水設計、邊坡坡頂安全防護措施等內容。4、完善邊坡施工順序、方法和工藝等要求;強調執(zhí)行“動態(tài)設計、信息法施工”原則,加強邊坡監(jiān)測及信息反饋。回復:同意意見,在施工圖階段完善邊坡施工順序、方法和工藝等要求,強調執(zhí)行“動態(tài)設計、信息法施工”原則,加強邊坡監(jiān)測和信息反饋。4.2邊坡工程設計原則(1)經濟性在場地許可的范圍內,邊坡的坡比宜盡量放緩,以減少支護費用,節(jié)約工程投資。(2)安全性根據破壞后果的嚴重性,邊坡安全等級為一級和二級。同時永久邊坡穩(wěn)定安全系數1.35和1.30。設計采用動態(tài)設計法,施工時加強監(jiān)測,設計應根據現場地質情況以及監(jiān)測報告合理優(yōu)化、動態(tài)設計,以確保坡體的穩(wěn)定。采用信息法施工。4.3設計基準年限根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13)及《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設計標準》(DBJ50/T-029-2019),永久邊坡工程設計基準年限為50年,邊坡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4.4結構混凝土環(huán)境類別及耐久性:混凝土環(huán)境類別見下表混凝土結構的環(huán)境類別環(huán)境類別條件一室內正常環(huán)境二a室內潮濕環(huán)境;非嚴寒和非寒冷地區(qū)的露天環(huán)境、與無侵蝕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觸的環(huán)境對重慶地區(qū)而言,扶壁式、重力式擋墻、衡重式擋墻和錨桿擋墻為二(a)類環(huán)境;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結構混凝土耐久性基本要求見下表環(huán)境類別最大水灰比最大氯離子含量(%)最大堿含量(kg/m3)一0.60.3不限制二(a)0.550.23.04.5設計計算(1)坡頂荷載計算時坡頂車輛荷載按照城市-A級考慮,人群荷載按照5kN/m2考慮。巖質邊坡計算簡圖因此,當滿足式下式時可認為邊坡穩(wěn)定:cL+NtanΦ-Ks(W+P)sinθ≥0式中:N=(W+P)cosθ4.6高邊坡支護設計4.6.1填方邊坡4.6.1.1K2+750~K2+855左側邊坡(1#高邊坡)、K2+750~K2+765右側邊坡(2#高邊坡)K2+585~K2+885.366填方道路段4.6.1.2K3+410~K3+500左側(3#高邊坡))K3+295.336~K3+578.679填方道路段4.6.2高填方邊坡相關要求4.6.3強夯相關要求4.6.4挖方邊坡4.6.4.1K3+565~K3+578.679右側(4#高邊坡)K3+530~K3+578.679段右側(4#邊坡)5、邊坡施工要點施工必須嚴格遵守施工技術規(guī)范及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的要求。施工放樣時,需注意銜接部位坐標及高程準確無誤,并用多種可能的方法校核。仔細閱讀設計圖紙等有關設計文件及工程地質勘察資料,領會設計意圖,熟悉場地工程地質狀況,發(fā)現問題及時與設計方聯系。(1)施工前應熟悉邊坡地質環(huán)境資料,掌握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特點,了解影響邊坡穩(wěn)定的主要地質特征和邊坡破壞模式,精心作好施工組織設計。熟悉邊坡周邊建(構)筑物的分布和特點,了解坡頂構筑物基礎和結構情況,必要時采取預加固措施,施工期間應注意組織好環(huán)境排水。并采取可靠的施工保護措施。坡頂必須設置截水溝,采取施工措施水流下滲和沖刷,以保證坡體穩(wěn)定和施工安全。(2)邊坡施工采用信息施工法施工,建立信息反饋制度,發(fā)現邊坡變形過大,變形速率過快,周邊環(huán)境出現沉降開裂等險情時應暫停施工,及時向勘察、設計、監(jiān)理、業(yè)主通報,根據險情原因及時采取應急排險措施。(3)對土石方開挖后不穩(wěn)定或欠穩(wěn)定的邊坡,應根據邊坡的地質特征和可能發(fā)生的破壞等情況,施工單位應采取自上而下、分層開挖、分層防護、分段跳槽、小開控、及時支護的逆作法施工。嚴禁無序大開挖、大爆破作業(yè),以確保坡頂建(構)筑物的安全。(4)應加強整個邊坡(含坡肩上部)的排水系統設置,盡量避免地表水和生活廢水排入坡體。支擋結構應有良好的泄水設施,坡頂應設置截水溝,坡底應設置排水溝。(5)邊坡施工過程中嚴禁在坡頂堆載。。(6)填方基底處理、填料、壓實度、抗剪強度及其檢測要求等)詳道路設計總說明第6.1.4章節(jié)。6、邊坡監(jiān)測邊坡工程應由業(yè)主委托有資質的監(jiān)測單位編制監(jiān)測方案,經設計、地勘、監(jiān)理和業(yè)主等共同認可后實施。邊坡工程監(jiān)測項目表測試項目測點布置位置坡頂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支護結構頂部或預估支護結構變形最大處地表裂縫墻頂背后1.0H(巖質)~1.5H(土質)范圍內坡頂建(構)筑物變形邊坡坡頂建筑物基礎、墻面、和整體傾斜降雨、洪水與時間關系——支護結構變形主要受力構件支護結構內力應力最大處地下水、滲水與降雨關系出水點整個護坡施工及使用過程中均應作邊坡變形觀測記錄,水準基點設置應以保證其穩(wěn)定可靠為原則,其位置宜靠近觀測對象.坡頂位移觀測,應在每一典型邊坡段的支護結構頂部應設置不少于3個觀測點的觀測網,用經緯儀,水準儀,地表位移伸長計等觀測位移量,移動速度和方向;地表裂縫監(jiān)測范圍為坡頂40m范圍內;坡頂建(構)筑物變形,測點布置在邊坡坡頂建(構)筑物基礎、墻面;降雨與時間的關系;在出水點應測地下水、滲水與降雨的關系,必須確保泄水系統的暢通。邊坡遇到下列情況時應及時報警:a、有軟弱外傾結構面的巖土邊坡支護結構坡頂有水平位移跡象或支護結構受力裂縫有發(fā)展;無外傾結構面的巖質邊坡支護結構頂累積水平位移大于5mm或支護結構構件的最大裂縫寬度超過國家現行相關標準的允許值;土質邊坡支護結構坡頂的累積最大水平位移已大于邊坡開挖深度的1/500或20mm,或其水平位移已連續(xù)3d每天大于2mm;b、土質邊坡坡頂鄰近建筑物的累積沉降或不均勻沉降已大于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規(guī)定允許值的70%,或建筑物的整體傾斜度變化速度已連續(xù)3d每天大于0.00007;c、坡頂鄰近建筑物出現新裂縫、原有裂縫有新發(fā)展;d、支護結構中有重要構件出現應力驟增、壓屈、斷裂、松弛或撥出的跡象;e、邊坡底部或周圍土體已出現可能導致邊坡剪切破壞的跡象或其他可能影響安全的征兆;f、根據當地工程經驗判斷認為已出現其他必須報警的情況。監(jiān)測年限:治理期間按3~5天觀測一次,或根據邊坡的變形確定。暴雨及爆破作業(yè)期間應加密監(jiān)測次數;施工期間發(fā)現異?,F象,必須及時通知相關單位處理,并做好回填準備;在竣工后的觀測時間不應少于三年,建成第一年后可一月觀測一次,第二年以后如果邊坡穩(wěn)定、無異?,F象時可將監(jiān)測間隔適當延長,但不宜長于一年;使用期間發(fā)現異?,F象,則必須日夜連續(xù)觀測,并通知相關單位。7、試驗與其它(1)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試驗。(2)混凝土基本參數的測定:強度及彈性模量、收縮率、初凝時間等。(3)混凝土的泵送和工藝試驗。(4)擋墻地基承載力測試。(5)對開挖影響范圍內的易見建筑物或其他重要構筑物,施工單位應采取可靠手段進行監(jiān)測。(6)對于邊坡穩(wěn)定性,施工單位應采取可靠手段進行監(jiān)測。(7)施工單位進場后應加強地質調查,同時在施工期間加強驗基工作,以滿足設計要求。(8)施工單位施工前,應對施工影響范圍內建構筑物(含地下管線)進行復核,確認施工對其沒有影響后,方可進行施工。8、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注意事項8.1高切坡、高填方工程施工(1)本工程部分路段存在高度大于8m的填方邊坡及高度超過15m的挖方邊坡。路基填筑和邊坡開挖施工前,施工單位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應根據施工圖和施工規(guī)范的要求進行編制。(2)應加強整個邊坡(含坡肩上部)的排水系統設置,盡量避免地表水和生活廢水排入坡體。支擋結構應有良好的泄水設施,坡頂應設置截水溝,坡底應設置排水溝。(3)邊坡施工采用信息施工法施工,建立信息反饋制度,發(fā)現邊坡變形過大,變形速率過快,周邊環(huán)境出現沉降開裂等險情時應暫停施工,及時向勘察、設計、監(jiān)理、業(yè)主通報,根據險情原因及時采取應急排險措施。(4)邊坡施工應采取自上而下、分層開挖、分層防護、分段跳槽、小開控、及時支護的逆作法施工。(5)板肋式錨桿擋墻采用逆作法施工,逆作法施工要求由上往下施工,開挖一段立即支護一段,最大開挖臨空高度不得大于1.0m。(6)邊坡工程應由業(yè)主委托有資質的監(jiā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