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三單元全單元教學設計(含單元任務研習)_第1頁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三單元全單元教學設計(含單元任務研習)_第2頁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三單元全單元教學設計(含單元任務研習)_第3頁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三單元全單元教學設計(含單元任務研習)_第4頁
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三單元全單元教學設計(含單元任務研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9統編版新教材】

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三單元

全單元教案教學設計

目錄

第三單元

第9.1課《氓》優(yōu)秀教案

第9.2課《離騷(節(jié)選)》優(yōu)秀教案

第10.1課《孔雀東南飛》優(yōu)秀教案

第10.2課《蜀道難》優(yōu)秀教案

第11課《蜀相》優(yōu)秀教案

第12課《望海潮(東南形勝)》優(yōu)秀教案

第三單元研習任務

第9.1課《陳情表》教案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陳情表》是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課,

是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古文經典,晉代李密的名作。

三國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馬昭滅蜀,李密淪為亡

國之臣。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魏元帝,史稱“晉武帝”。當時東吳尚

踞江左。晉武帝為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

以減少滅吳的阻力,為穩(wěn)定局勢,對蜀漢舊臣采取了懷柔政策,打起

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授予官職以示恩寵。

在此困境中,李密上表陳情,提出終養(yǎng)祖母。先盡孝后盡忠的請

求。于是就有了此千古名篇一一《陳情表》。

教學目標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鑒賞本文融情于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3.深入體會文章凄切婉轉的陳情技巧。

核心素養(yǎng)

語言建構與運用:熟讀全文,掌握穩(wěn)重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

古漢語句式;鑒賞本文融情于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學習本文結構思路的縝密、嚴謹和語言表達的

委婉、暢達;體會文章深摯樸實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

義。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深入體會文章凄切婉轉的真摯情感。

文化傳承與理解: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1.在吟誦中解讀作者的“情”字,體會本文悲惻動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陳述的層次及語言特色,體會情之深,理之透。

教學難點

在較短時間內把握文意且背誦全文;對“忠”“孝”的理解。

教學方法

以誦讀、點撥為主,輔以討論和練習。

課前準備

1.搜集資料、圖片,制作課件;

2.指導學生完成預習。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傳誦千古的絕妙好文,它陳情懇切,言辭

婉轉;它情理兼?zhèn)?,誠款感人;它緣情揮灑,流暢自然。

這就是晉代文學家李密的名作《陳情表》,(投影《出師表一李密》,

學生會以為老師錯了,教師解釋)《出師表》是諸葛亮的作品,“出師

一表真名世”,初中學過的諸葛亮的這篇文章的確是名世、傳世之作。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

容。《出師表》就是諸葛亮向蜀漢后主劉禪陳情的奏章?!俺鰩熞槐碚?/p>

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載誰堪伯仲間”意思是“千年以來誰可以和他

相比呢?"我不敢舉哪個名人去和諸葛亮比較,但就在諸葛亮之后不

足一百年的晉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師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

的《陳情表》。

二、文本鏈接

1.作者簡介

李密(224—287年),本名李虔,字令伯,犍為武陽(今四川省

眉山市彭山區(qū))人。西晉初年大臣。

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yǎng)成人。孝敬甚篤,名揚鄉(xiāng)里。師事學者譙

周,博覽五經,尤精于《左傳》。初仕蜀漢,拜為尚書郎。蜀漢滅亡

后,參見晉武帝,召為太子冼馬,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供養(yǎng)。呈遞

《陳情表》,竭力推辭。歷任溫縣令、漢中太守,坐事免官。

太康八年,卒于家中。著有《述理論》十篇,不傳世。

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李密從小境遇不佳,出生六個

月就死了父親,四歲時母親改嫁。他是在祖母劉氏的撫養(yǎng)下長大成人

的。李密以孝敬祖母而聞名。據《晉書?李密傳》說:祖母有疾,他

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膳食、湯藥、必親自口嘗然后進獻。

李密幼時體弱多病,甚好學,師事譙周,博覽五經,尤精《春秋

左氏傳》,以文學見長。年輕時,曾任蜀漢尚書郎。

李密幾次出使吳國,吳大帝孫權問蜀漢兵馬多少,回答道:"官

用有余,人間自足?!焙髞韰谴蟮酆腿撼家黄鹩懻摰懒x問題,都說愿

意做弟弟。李密說:"我愿意做兄長。'‘被問道為什么,李密說:“做

哥哥的有更多時間侍奉父母?!▍菄级颊J為他說的對。

魏滅蜀后,征西將軍鄧艾敬慕他的才能,請他擔任主簿。李密以

奉養(yǎng)年邁祖母為由,謝絕了鄧艾的聘請。

李密在祖母去世服期滿后出仕。在任溫縣(今河南溫縣)縣令時,

政令嚴明,政績顯著,剛正見稱。過去,中山諸王每過溫縣,必苛求

供給,當地人民以此為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諸王過境仍苛求如故。

李密以理力爭,使諸王過境不敢苛求,為百姓辦了件好事。

李密本望到朝廷任職,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由于朝中權貴畏懼

他的剛正,故朝中無人推薦。最后只做了漢中太守,一年后罷官歸田。

后病卒,終年六十四歲。

2.寫作背景

西晉人李密所著,是他寫給晉武帝的'奏章。當時時局動蕩皇帝

希望李密能出來做官。因為李密是蜀國人在蜀國又以孝著名,當過官

很有名氣。所以皇帝希望他能出來做官來服民心。并且希望進一步擴

充領土就更加希望天下人以為晉朝清明來進一步取得他國民心。李密

孝順同樣也有著濃厚的忠君思想所謂“一朝君主一朝臣”但他為了保

全性命就寫了這篇表。文章敘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應該

報養(yǎng)祖母的大義;除了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傾訴自己不能從

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暢達。該文被認定為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文

的代表作之一,有“讀李密《陳情表》不流淚者不孝”的說法。

三、預習檢測

1.四位學生分讀全文。讀后大屏幕顯示易讀錯字音。

2.全體學生高聲自由朗讀全文。

3.結合"表〃的文體特征,提問:

(1)是誰陳情?學生回答后,投影:

李密(224-287),西晉犍為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

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

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

病,辭不應征。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投影)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

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蜀漢

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么情?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征,請

求辭官終養(yǎng)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樣才能說服晉武帝呢?

(引同學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ǎ├蠲芤胝f服晉武帝,

是應該先曉之以真情呢,還是喻之以大義?

是的,李密先自訴家庭的悲慘境況,讓晉武帝一開始就落入尋尋

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凄苦悲涼的氛圍之中。

四、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對照注釋,自由誦讀全文,自行圈點加注。提醒學生注意

“鮮〃"期〃"強〃"洗""有〃等讀音變化的字,以及“閔兇〃"見背""祚薄〃"兒

息""逋慢""盤桓〃"希冀〃等詞語的解釋。

(2)內容與形式梳理。

范讀全文,由題目展開思考:為什么要"陳〃?"陳〃什么?如何

“陳〃?

內容梳理:

"陳〃的原因:除臣洗馬,辭不就職(或:不想到晉朝為官)。

"陳〃的內容:夙遭閔兇;更相為命;不能廢遠;愿乞終養(yǎng)。(或:

陳述幼時的孤苦及祖孫的相依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結構梳理:

“陳〃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樸素細膩,曲折委婉(或以

情動人)。

(解說:以寬泛的討論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大意,初步了解本文寫

作的內容及意圖,感受"情"的魅力。內容、形式梳理可制作成投影片。)

2.具體研習1?2段

(1)自由誦讀第1段。

A.哪句話是作者陳述的總提?

(抓住本段的綱)下面哪些內容屬于“閔兇〃?

故不能廢遠(為下文伏筆)

B.圍繞“閔兇〃,作者的敘述角度、層次是怎樣的?語言特點及作

用是什么?

(解說:把握作者陳述思路,以便于理解、品味和記憶)

提示:

縱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品析:父死母嫁,寫"躬親撫養(yǎng)〃的原因;多病不行,寫“躬親撫

養(yǎng)〃的不易。語言簡潔,寥寥數語表現了"躬親撫養(yǎng)”的艱難、辛酸與

勞苦,為下文“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張本。

橫的方面:外、內

品析:強調“無(鮮)”字,"兒息〃雖有卻"晚",可見“門衰祚薄〃,

祖孫相依為命。"無〃"鮮〃等寫出了人丁不旺、兩代孤傳的特殊關系。

以白描手法見情感的樸素、真摯。

C.哪些語句可見祖孫的相依為命?哪些詞語直接寫其凄苦?作

用是什么?

提示:

相依為命:零丁孤苦一一靠祖母之憫惜;撫養(yǎng)(照應“臣無祖母

無以……〃);夙嬰疾病一一靠孫子侍湯藥(照應"祖母無臣,無以……”)。

凄苦: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等。

作用:生動地表現其孤苦之情狀,令人讀而生悲。

D.開頭以“險畔”“閔兇〃備述孤苦,作用是什么?

提示:層層敘述,極言凄苦,落在"未曾廢離"上,為表主旨蓄勢。

(解說:教師先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參照課文回答,回答同時即

解釋重點字詞句,為詞語理解創(chuàng)造語境,不孤立地、割裂地、僵硬地

解釋、記憶。在回答的同時引用、整理、理解、誦讀、記憶,并將品

味穿插其中。部分提示可制作投影片。)

(2)自由誦讀第2段。

A.本段分幾個層次?各自的重點是什么?

提示:二層。第一層敘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層寫自己進退兩難的

境地。

B.前一層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按時間順序)和時間詞相對應的表征召的詞有哪些?由這些詞

可見什么?為何官職遞增卻"辭不赴命〃(就職)?(采追加問的方式)

提示:

表時間:逮、前、后、尋(解釋“逮"和"尋〃,積累相關詞語)。

表征召:察、舉、拜、除、當;孝廉、秀才、郎中、洗馬(解釋、

積累有關文化常識。"孝廉〃"秀才”是薦舉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辭不赴

命〃;“郎中”“洗馬〃是官職,所以用"辭不就職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見征召級別越來越高,表達作者

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辭理由:供養(yǎng)無主,劉病日篤(承上文"夙嬰疾病";張下文"日

薄西山”)。

C.第二層如何見事態(tài)的嚴重、緊迫和作者處境的狼狽?目的何在?

"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提示:

事態(tài)嚴重:詔、責、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強己所難之窘迫。

處境狼狽:"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可是"供養(yǎng)無主〃,"欲奉詔奔馳",

“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品析:訴說自己辭職不就職的矛盾心理(狼狽處境),“臣之進退,

實為狼狽〃,情辭悲切,動人心肺。"奉”"沐浴〃,稱頌朝廷,并表感恩

之情,可見語言的得體和機智。

(解說:將詞句理解、內容探究、語言品味及背誦記憶融合起來,

做到讀在口中,感在心中,記在腦中。因此穿插在討論中的朗讀必不

可少,朗讀也成為本課訓練的重點。)

五、賞析構思藝術

L討論:在陳請終養(yǎng)祖母這個要求時,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難?

引導:作者處在一種忠孝兩難的矛盾境地里,請大家把作者的這

種矛盾境地讀出來。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了“孝情〃?

第一段,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

這一段的意思。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進一步引導:什么地方寫"忠情"?

第二段,請三四組同學朗讀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

括這一段的意思。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里,李

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不僅達不到陳請的目的,還有可能招

來殺身之禍。下面我們來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變被動為主動

的。

身世孤苦悲涼

孝情

祖母情深似海孝治天下(理)盡忠日長

揭示矛盾分析矛盾

解決矛盾先盡孝后盡忠

沐清化蒙國恩祖母病篤(情)盡孝日短

忠心

圣朝恩重如山

3.思考討論:請補寫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

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ê竺媸÷缘囊痪湓?,并想想作者為什

么要省略這句話?

引導:這個一個三段論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結論

卻沒有說,請你說出結論,并想想作者為什么不把這個結論直接了

當地說出來,而是宕開一筆,寫自己少仕偽朝的事?

提示:故臣當終養(yǎng)祖母,不能廢遠。

4.思考:假設你是晉武帝與李密面談,此時在此處李密直接提出

了終養(yǎng)祖母的請求,你晉武帝能不能一兩句話就把李密駁得啞口無

言?

引導:晉武可能會說,既然你要終養(yǎng)祖母以盡孝心,為什么在蜀

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

一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二在圣朝“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

讓晉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道理,實情也表白,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篤圖深深打動了晉武,

讓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為祖母病重,從而提出不能

廢遠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時將孝治天下的理與祖母病篤須盡孝的情

作了對照,應作什么選擇其情理不言而喻。

5.朗讀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

么?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引導:作者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后盡忠這一解決

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

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請。

提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忠后盡孝。

6、小結:將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調整一個位置,先講理后講

情好不好?

引導:出于情,歸于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于事,

寓理于情。總之,全文首先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孫

的特殊關系,作為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愿意奉詔,但又以劉病日

篤,處于狼狽之境,借以博取晉武同情。再則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

懇求準如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

最后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

輯力量。

六、作品評價

通過兩個拓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認識本文構思慎密,語

言精粹的特點。

1.討論:有論者認為,李密反復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

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么?

引導:李密反復強調孝親,決不是為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

口。他是真心因終養(yǎng)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

體味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導:李密對蜀漢念念于懷,他曾說劉禪"可次齊桓"。更何況司

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

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這種想

法,被晉武多少察覺到了,因此"州書切峻。責臣逋慢"。這就使李密

在“再度表聞”時,發(fā)生了更大的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

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

"不從皇命"的難題。

2、討論:晉武帝為什么會答應李密終養(yǎng)祖母的請求?

(1)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2)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3、引入前人評價,以激發(fā)學生進一步研究的興趣。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

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蘇軾

語)讀《報任安書》不下淚者,其人必不為人。

七、課堂小結

文章簡潔生動、真摯樸實。寫自己的遭遇和對祖母的感情,如傾

吐肺腑,沒有一點藻飾、做作或夸張,于樸實中見至真、至美、至善。

語言形式,駢散交用,多用四字短語表情達意。思路清晰,語言機智

得體,內涵豐富,惟多讀方能體會。

第9.2課《項脊軒志》教案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項脊軒志》是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三單元第9課

中的一篇課文,這一課包括兩篇經典文言文:李密對自己坎坷遭遇、

艱難處境的曲折“陳情”,歸有光對祖母、母親、妻子的深情追憶,

無不適如泣如訴、哀婉動人,讓人讀后感受到親情的美好與動人。

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古代散文的特征和感情表達的基本方法,體

會其中的喜怒哀樂,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能夠從細節(jié)、景物、意象

等入手,準確理解作品中所表達的情感,能理解語言的深層意蘊,評

價感情的表達效果,提高解讀作品的能力。

教學目標

1.學習常用實詞和虛詞“顧”“稍”“置”“去”“歸”等的用法。

2.學習文言文中詞類現象(名詞作狀語)的一般規(guī)律。

3.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對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

家庭變遷的感慨。

4.分析歸有光散文的一般特點。

核心素養(yǎng)

語言建構與運用:結合注釋和工具書,提高閱讀詩歌的能力。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品讀本文,學習作品通過平?,嵤卤磉_內心深

沉感情的技巧。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了解歸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獨特風格,理解

歸有光作品的價值。

文化傳承與理解:有意識培養(yǎng)從細微的“舉動”中品味“人情美”。

教學重點

1.了解細節(jié)在感情表達上的作用。

2.學習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文中直接與間接地表達感情的表現手法。

教學方法

文言文教學三讀法

課前準備

1.搜集資料、圖片,制作課件;

2.指導學生完成預習。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請同學們看下面的成語,并以這個成語為謎面,猜一明代作家名。

謎面:衣錦還鄉(xiāng)。

謎底:歸有光

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歸有光的一篇散文名作《項脊軒志》。

二、文本鏈接

1.作者簡介

歸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號項脊生。江蘇昆山人。九歲能

屬文,以同邑人魏校為師,通經史,善古文。嘉靖十九年中舉人。其

后二十余年,八次會試不第。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講學,生徒

常達數十百人,被稱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中進士,授長興知

縣。

在文學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順之合稱唐宋派。清朝姚鼎認

為,歸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間的橋梁性人物,他承襲了唐宋

古文運動,開啟了清代的桐城派。他反對一味泥古,提倡唐宋古文。

他的基本觀點是:以《史記》為代表的秦漢文章雖好,但唐宋間文章

未必不佳,所以他主張"變秦漢為歐曾〃,屬文時應"出于意之所誠……

非特求繪藻之工為文章〃。當然,他反對擬古,多從形式著眼,并未

達到內容上的真正革新。他的散文的特點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

人。②注重細節(jié),刻畫生動。③篇幅短小,言簡意賅。④結構精巧,

波折多變。代表作品有《項脊軒志》、《先批事略》、《思子亭記》、《寒

花葬志》。

項脊軒是歸有光的書齋名。一說其遠祖歸道隆曾居住在太倉項脊

煌,作者以項脊軒來命名自己的書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一說,言

其窄小,如頸背之間,故名。軒,這里指小屋,即書齋。

2.寫作背景

《項脊軒志》是明代文學家歸有光所作的一篇回憶性記事散文。

全文以作者青年時代朝夕所居的書齋項脊軒為經,以歸家?guī)状说娜?/p>

事變遷為緯,真切再現了祖母、母親、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達了作

者對于三位已故親人的深沉懷念。作者借一軒以記三代之遺跡,睹物

懷人,悼亡念存,敘事娓娓而談,用筆清淡簡潔,表達了深厚的感情。

全文語言自然本色,不事雕飾,不用奇字險句,力求樸而有致,淡而

有味,營造出一種清疏淡雅的感覺。

三、解題與自學

(1)解題

板書課題:項脊軒志歸有光

要求學生看注解①,教師補充:《項脊軒志》是散文家歸有光的

代表作。項脊軒,書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個只有一丈見方的斗室。

為什么給書齋取這樣一個名字呢?據說有雙重意思:一是說它窄小,

如在頸脊之間;一是因作者遠祖歸道隆曾在江蘇太倉縣的項脊涇住過,

有紀念意義。

歸有光于嘉靖十九年(154)考中舉人。以后參加八次會試,

都沒有考中。后來在嘉定(今上海市嘉定縣)的安亭江邊,教書授徒

達二十余年之久。到了嘉靖四十四年(156)才考中進士,任長興

(今浙江省長興縣)知縣。隆慶四年(1570)任南京太仆寺丞,

著有《震川文集》。他善于用疏淡的筆墨,描寫生活中常常接觸的事

物,以及家人、親友之間的一些瑣碎事情,隨筆點染都富于深情,感

染力很強。這篇《項脊軒志》,就是屬于這種性質的抒情散文。

(2)自學課文。

要求學生參看注釋精讀課文(可以默讀,也可以出聲讀;可以與

前后同學交頭接耳,也可以拿著課本向教師請教;更歡迎把不能解釋

的詞語和疑難問題寫到黑板上去)。

四、梳理線索

本文的線索是什么?

分析:本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項脊軒的興廢變遷,一條是作者

的思想感情變化。第一小節(jié)先寫項脊軒的小、老、破、漏和昏暗,既

而寫經過修葺后的項脊軒的優(yōu)美、寧靜和恬適,表現的是作者對項脊

軒的喜愛之情和高尚的志趣、恬淡的心境。"然余居于此,多可喜,

亦多可悲〃一句,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引起了對家庭生活瑣事

的回憶,而這些事又都與項脊軒有關,都表現了作者的悲哀之情:一

是寫了大家庭的分崩離析和破落,表現作者對家庭衰敗的哀痛;二是

寫母親對子女的無微不至的關懷,表現了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三是寫

了祖母對作者的牽掛、贊許和期盼,含蓄地表達了懷才不遇、功名未

成、辜負親人的撫育和期望的無限沉痛的心情;四是寫了亡妻生前在

軒中的生活片段和軒以后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妻子的真摯情意。作

者正是這樣把經過選擇的零散的材料集中到一定的空間中來,盡管這

些材料看來互不關聯,可它們都發(fā)生在項脊軒,作者用這一小屋的歷

史把物境、人事、所見、所聞、所感等等,有序地貫穿起來,用自己

的思想感情把它們統攝起來,經過濾,使這些本來互不關聯的東西產

生內部聯系,在"形〃、"神”上都得到和諧的統一。

五、品鑒課文

(1)課文第1段里,寫了項脊軒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字里行

間,透露出作者對小屋的眷戀之情。說說作者這種深摯的感情是怎樣

表現出來的。

分析:明人王錫爵在《歸公墓志銘》中說,歸有光的散文“無意

于感人,而歡愉慘怛("慘怛〃,憂傷,痛苦?!扳颉ㄗxd幻之思溢于言

語之外”。究其原因,歸有光善于將感情融注在敘事和描寫之中,因

此,讀他的文章,往往能感受到一種濃重的抒情氣氛。

課文第1段,寫項脊軒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略前而詳后。項脊

軒原是陳年舊屋,又小,又破,又漏,又暗,簡直不堪人居。但作者

對它卻很有感情。首先,修葺之時,不但"使不上漏〃,而且“雜植蘭

佳竹木于庭,舊時欄媚,亦遂增勝”,著意對書齋周圍的環(huán)境加以美

化。其次,修葺之后,作者"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

有聲〃。滿架的書都是"借〃來的,說明作者當時處境之清寒,但他寒

窗苦讀,似有無窮樂趣。正因為作者具有高潔的情操,所以他能夠從

樸素的環(huán)境中看到無窮詩意。白天,"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

至不去〃。在他筆下的庭院顯得多么幽靜,多么迷人!如是"三五之夜”,

則"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正是詩一樣的語言,

畫一樣的意境。皓月當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墻上,錯

落有致,別具情味。微風過處,頓見光影搖動,但聞幽香陣陣,更覺

心曠神怡。這里作者寫的是景,但景中含情。從作者筆下那“珊珊可

愛〃之景,讀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對項脊軒那種深摯的眷戀之情。

(2)課文第2段記敘了母親哪幾件往事?這些事情是怎樣串連

起來的?回憶起這些瑣事,為什么會“語末畢,余泣。嫗亦泣?!??

分析:這一段里一共記敘了母親兩件瑣事:一是母親當年曾經來

過軒中,二是大姊在老姬懷中呱呱啼哭,母親聞聲趕來問饑問寒的情

景。這兩件往事是通過老姬的回憶串連起來的。作者八歲喪母,很早

就失去了母親的愛撫和關懷,但正因為如此,作者對于母親也懷有更

深的眷戀之情?,F在,曾侍候過母親的老嫗來到軒中,常常指指點點,

“某所,而母立于茲";有時,還繪形繪聲地描寫母親當年對兒女如何

關懷。母親早已逝去,然而母親的遺蹤如今仍處處可見,母親親切的

話語還響在耳邊,這一切怎能不引起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懷念呢?因此,

話語未畢,作者不禁潸然淚下。至于老姬,一則因為“先姬撫之甚厚〃,

二則也有感于母親一片慈愛之心,所以也隨之哭泣。這一筆明寫老姬,

實際上進一步贊美了母親的品德。

(3)第2段里還敘述了作者束發(fā)讀書軒中,祖母前來探望的一

件佚事。說說祖母的言語舉止表露了她怎樣的心情?

分析:這件事情是作者親身經歷的。一次,作者在軒中讀書,祖

母前來探望。一見面,祖母就說:"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

在此,大類女郎也?〃話語中既含疼寵之情,又有贊許之意。"比去,

以手闊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這一段

描寫,細致入微地寫出了老祖母復雜的內心活動。臨走的時候,輕輕

闔門,生怕屋外有什么動靜會干擾孫兒讀書。一個小小的動作,表露

了祖母對孫兒的關切之情。同時一,看到孫兒如此發(fā)憤,想見將來必有

成就,喜悅之情不能自己,因此哺哺自語,又想到自己年歲大了,怕

等不到孫兒獲取功名那一天,激動之中,又稍帶有幾分傷感。"頃之,

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

希望孫兒取得功名,榮宗耀祖,這無疑有其庸俗的一面,但通過一個

細節(jié),幾句話語,就把祖母對孫兒的勉勵、期待之情摹寫得十分真切,

在寫作上也還有借鑒的價值。

(4)課文第5段通過哪幾個生活片斷來抒寫作者當年與其妻的

親密感情的?

分析:作者撰寫(項脊軒志)一文之后,又有其妻來歸一段情事。

項脊軒中原是作者一人獨居,或"嘯歌",或"兀坐〃,以詩書自娛。“后

五年,吾妻來歸〃,這時的項脊軒中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其妻“時至軒

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有問即有答,有學即有教。從字里

行間,我們似可以聽得見項脊軒中傳出來的歡聲笑語。再說,作者安

貧樂道,他的妻子問的是大事,學的是書法,志趣既然相近,伉儷間

感情之融洽自可想見。這一層從正面寫。接著,作者又指出一件瑣事,

“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表面

看來,這一句話突然冒出,似與上文全不相關,然而細細體味,文脈

似斷而實連。"吾妻''轉述的是諸小妹的話。諸小妹怎么會問起"閣子〃

的事呢?無疑是“吾妻”經常在她們面前提起的緣故。那么"吾妻〃為什

么會經常提起“閣子〃呢?上面“時至軒中……〃那一句話就是答案??梢?/p>

想見,"吾妻”經常在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光是"閣子",而且還有閣

子中的人,他們在閣子中柔密無間的生活。這一層從側面寫,對前一

層既是補充,又是深化。“其后六年……其后二年……〃這一層,交待了

妻子亡故之后的一些事情。句句記實,字字含情。第一句,說“其后

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項脊軒原先是既窄小,又破舊,作者"稍

加修葺〃,再作美化,獨居陋室,自有無窮樂趣?,F在呢?因為“吾妻

死",室壞也不想修了。作者沒有說妻子亡故以后自己如何悲痛,如

何懷念。但讀者從前后的對比中自能體會到作者對妻子那種真摯的感

情和深切的懷念。二、三兩句寫兩年以后重修項脊軒等事。妻子亡故,

已有時日:但復葺舊室,全然不見當年的熱情。這一段記敘,語言平

實,而無限傷感溢于言外。

六、學習寫法

這篇課文以記敘庭中那株枇杷樹作結。這樣的寫法有什么好處?

分析:文章結尾,貴有余味。這篇課文的結尾,可說是"言有盡

而意無窮〃。"庭有批把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吹綐?,就似乎

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聽到妻子的歡聲笑語。"黯然銷魂者,

唯別而已矣!〃何況這一番是永別呢!枇杷樹“今已亭亭如蓋矣"。由"亭

亭如蓋〃的樹,自然就會聯想到當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現在物雖在而

人已去,占據著心頭的只是一片悵惘之情。這一句話,托物寓情;同

時又點到“庭",與題目"項脊軒志"相照應。言簡意豐情深,耐人尋味。

七、寫作特色

本文在表現手法上有何特色?

本文在表現手法上最大的特色是多有白描手法,不著任何色彩,

這一點是本文和《阿房宮賦》最明顯的區(qū)別。《阿房宮賦》多用排比、

夸張、比喻,對宮殿、宮中的人、珍寶等極盡鋪敘夸飾之能事,用詞

華美艷麗;而《項脊軒志》中作者對一事一物一人盡皆平實說來,“不

事雕飾",用語極為清新淡雅。但正是這“不事雕飾""而自有風"。例如

寫老祖母來看望和勉勵“我”的場面中,作者無意于雕琢,只是依次將

事情如實道來,卻十分真實感人。一見面,老祖母說:"吾兒,久不

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語氣親切而又恢諧,貼切

地傳達出老祖母對孫子的關切、疼愛的心情。臨去,"以手闔門,自

語日:,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一個輕輕的關門動作,

幾句自言自語,細致地透露出祖母內心的激動、喜悅和對孫子殷切的

期望。傾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當用之?!绷攘葞坠P,平淡

之至,但感人至深,“令人長號不自禁”;同時也準確地勾勒出一位慈

祥、平易的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的老者的形象。

八、拓展延伸

作者寫本文時,原是不分段的。而現在的各種選本里,都給它劃

分了段落,但劃分的方法卻不盡相同。如“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

多可悲〃一句,課文中劃在第2段里,有的選本則放在第1段末尾。

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哪一種劃分的方法比較合理,為什么?

分析:按照林紓的說法,這篇課文"有峰F字為主人翁,則人事變

遷,家道坎凜,皆歸入此軒,作睹物懷人寫法〃。(《春覺齋論文》)它

記的是物,寫的是情。如果說項脊軒是謀篇布局的一根明線的話,那

么作者對項脊軒生活的懷念,特別是對自己親人深摯的感情,像一根

伏線貫穿全文。文章前半篇主要寫作者在軒中讀書之樂趣;后半篇轉

為懷舊,主要寫"可悲〃之事。因此,"然余居干此,多可喜,亦多可

悲〃一句,承上啟下,以“然〃字作轉折。

這句話放在第1段末尾不妥。因為既已用"然"字作轉折,那么這

句話的重心在開啟下文。換句話說,這句話跟下文的關系比跟上文的

關系更為密切。

順便說一下,有的選本以“樞亦泣〃為界,將“可悲”的事再分為兩

段:這樣,上述那句話就應該獨立成為一段,因為它管的范圍至少要

到"令人長號不自禁”為止。

九、課堂小結

在這篇抒情散文中,作者通過對項脊軒前后變化的記述,寫出了

對于它的親切感情,也寫出了對于親人的深沉懷念。作者對自己的書

齋項脊軒的無限眷戀的感情,是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無論寫景、敘

事或抒情,看來似乎信手拈來,散漫無章,但實際上都與項脊軒息息

相關,由狀物而懷人而抒情,三者融為一體,做到了形散神不散,這

是本篇組織材料、安排結構的一大特點?;蛳不虮?,作者均善于

通過選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細節(jié),曲盡其妙。作者用家常語敘家常事而

情意纏綿動人,尤其善于用簡樸生動的人物對話、口語,盡傳人物的

神情、儀態(tài)。

第10.1課《蘭亭集序》教案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蘭亭集序》選自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三單元的一

篇課文,《蘭亭集序》記敘的是東晉時期清談家們的一次大集會,表

達了他們的共同意志。文章融敘事、寫景、抒情、議論于一體,文筆

騰挪跌宕,變化奇特精警,以適應表現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全文

可分前后兩個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敘事、寫景。先敘述集會的時間、

地點,然后點染出蘭亭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這里正是與會者“暢敘幽情”、

盡興盡歡的絕好處所。這些描寫都富有詩情畫意,作者的情感也是平

靜、閑適的。

教學目標

1.掌握“次”、“修”、“與”、“因”等重要的文言詞語;積累一

些寫景的句子。

2.提高誦讀文言文的能力,培養(yǎng)語感;學會比較,質疑與思考。

3.體會認識作者的人生觀,提高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水平。

核心素養(yǎng)

語言建構與運用:結合注釋和工具書,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字詞,

提高閱讀文言文閱讀能力。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

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品嘗作者筆下景物的清雅樸素之美,體會作者

對生命的認識是教學的重點。

文化傳承與理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內容。

教學重點

1.理清課文線索,了解文章內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2.了解書序體裁的特色,學習本文在寫景方面的特點。

教學難點

啟發(fā)學生練習時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關生死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方法

誦讀法、引導啟發(fā)。

課前準備

1.搜集資料、圖片,制作課件;

2.指導學生完成預習。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浙江的紹興蘭渚山是美麗的地方。當年越王勾踐曾經在這里種過

蘭花。盡管蘭花多且香,但過了季節(jié),很難尋覓。不過由于有了王羲

之的“修禊”儀式(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修禊日,這是古代

的一朝風俗,到水邊洗濯、嬉戲、并舉祈、消災的儀式。),東晉穆帝

永和九年,王羲之、謝安、孫綽等41人就在此集會,他們曲水流觴,

引酒賦詩,各抒懷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總述其事。王羲之不但文章

寫的好,又善書法,有書圣之稱,于是蘭亭,(蘭渚之亭)流芳萬古,

大大超過了蘭草的清香,。就讓我們共同欣賞吧。

(展示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一一《蘭亭序帖卷》,我們從這精美

的書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美,也讀出我們中國象形文字的

古雅與優(yōu)美。)

二、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

王羲之(303?361)東晉書法家、文學家。字逸少。會稽(今浙江

紹興)人。祖籍瑯邪(今山東臨沂)。初為秘書郎,征西將軍庾亮引為參

軍,累遷長史。后拜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復授護軍將軍,遷右軍將

軍,會稽內史。因與揚州刺史王述不和,稱病離郡,放情山水,弋釣

自娛。以壽終。世稱王右軍。原有集10卷,已佚。張溥輯有《王右

軍集》2卷,見《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相傳王羲之7歲學書,12歲讀前人筆論。少時曾學衛(wèi)錢,自以為

學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見到李斯、曹喜、錘繇、梁鵠等著名書

法家的書跡,又在洛陽看到蔡邕書寫的石經及張昶《華岳碑》,開始

意識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學眾碑,從此書藝大進。王羲之所處的時代,

楷書逐漸成熟,草書得到發(fā)展。他在此基礎上,又博采眾長,一變漢、

魏以來質樸淳厚的書風,而創(chuàng)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風格,把草書推向全

新的境界。他的行草書最能表現雄逸流動的藝術美?!稌x書》說他的

書法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由于他

在書法上的成就和貢獻,被后世譽為書圣。

2.王羲之逸聞

王羲之,字逸少,瑯珊臨沂(山東臨沂)人。著名書法家,亦能

詩文。都鑒派人到丞相王導家造女婿,王家子弟知道后都顯得拘謹,

只有王多之坦腹躺在東床上,毫不在意,于是被選中?!妒勒f新語?雅

量》:“都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王導)書,求女婿。丞相語

都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鄱曰:'王家諸郎,亦皆可

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

鄱公云:'此正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p>

王羲之曾看到一個老大娘賣竹扇,就在竹扇上寫了五個字。結果

扇價驟增,人人爭買。過了幾日,老大娘又拿扇來,王羲之笑而不答。

《晉書?王羲之傳》:“羲之嘗在聚山,見一老姥持六角竹扇賣之。羲

之書其扇,各為五字。老姥慍色,因謂姥曰:“但言是王右軍書,以

求百錢邪?'姥如其言,人競買之。他日,姥又持扇來,羲之笑而不

答?!?/p>

王羲之曾寫《黃庭經》,換取山陰道士的好鵝。何法盛《晉中興

書》:“山陰道士養(yǎng)群鵝,羲之意甚悅。道士云:'為寫《黃庭經》,當

舉群相贈。'乃為寫訖,籠鵝而歸。”按,《晉書?王羲之傳》說王羲

之寫的是《道德經》。

有人把王羲之《蘭亭集序》比作石崇《金谷詩序》,又把他與石

崇并論。王聽說后頗有喜色?!妒勒f新語?企羨》:“王右軍得人以《蘭

亭集序》方《金谷詩序》,又以己敵石崇,甚有欣色?!?/p>

王羲之和謝安共登冶城,王舉夏禹王和周文王的勤于政務,批評

當世的虛談廢務,浮文妨要。謝卻有高世之志,反對其說,認為秦二

世而亡,并非清談所致。

許詢就宿于丹陽尹劉候處,床帳新麗,飲食豐美。劉、許兩位名

士樂此安逸,言語中俗情流露。王羲之譏諷說:“如果上古高士巢、

許通稷、契,當不會有此類話?!倍寺犃硕加欣⑸?。

謝安曾對王羲之說中年后對哀樂很敏感,與親友別,常數日不快。

羲之謂人至晚年,自然如此,正要靠音樂陶冶性情?!妒勒f新語?言

語》:“謝太傅語王右軍曰;'中年傷于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日惡。'

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賴絲竹陶寫。恒恐兒輩覺,損欣樂

之趣。

王徽之放達不羈,在官而不理政務。有次桓沖叫他料理官務,他

卻拿著藥悠閑地看西山云氣。

3.寫作背景

蘭亭,是東晉時期會稽郡治山陰(今浙江紹興市)城西南郊名勝。

這里山清水秀、風景幽雅,是當時名流雅士時常集會的地方。

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節(jié)),“初渡浙還有終焉之志”的

王羲之,曾在會稽山陰的蘭亭修禊之禮,舉行過一次盛大的風雅集會,

參加的名士,有“東山再起”的司徒謝安、“擲地作金石聲”的辭賦

家孫綽,潛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這天天氣很好,名士們分

坐在溪水兩旁,飲酒賦詩。他們做曲水流殄之飲,當時要求每人作四

言、五言詩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將諸名爵及詩作一一記錄集結成集,

是為《蘭亭集》,并為此集作序一篇,這就是《蘭亭集序》。五十一歲

的王羲之,用蠶繭紙、鼠須筆,興樂而書,完成一篇“興于詩敘”的

妙文。手稿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寫得既遒媚,又飄逸,各個

字勢縱橫變化,如花亂飛,但轉左側右,無一處相抵觸,好比以線穿

珠,大小參差,而不失其重心,特別是「之」字,寫了二十多個不同

的樣子,達到藝術的多樣與統一。

王羲之寫這篇敘時,已經喝醉了酒,下筆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

感到驚異;他日更書數十本,比起原來的這一稿本,終莫能及。稿本

珍藏在王家,到了唐初為太宗所得,尊為「天下第一行書」,并命虞

世南、歐陽詢、褚懷良等臨寫了幾本。被呼為「行書之龍」的王羲

之的《蘭亭集序》,在古代書跡里,像一盞燦爛的明燈,照耀著東晉

以來我國書體的前進道路。

兩晉政治恐怖,統治集團內部互相傾軋,殘殺現象時有發(fā)生。士

大夫不滿,普遍崇尚老莊,追求清靜無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學盛行,

對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學創(chuàng)作都產生了很復雜的影響。文學創(chuàng)作

內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現實的情調很濃。東晉時期,清談老莊玄

理的風氣很盛,是玄言文學泛濫之時。

漢武帝行幸河東,中流與群臣歡飲,自作《秋風辭》:“橫中流兮

揚素波,蕭鼓鳴兮發(fā)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奈老何!”魏

文帝《與朝歌令吳質書》敘在與吳質等人宴樂之后:“樂往哀來,愴

然傷懷。余顧而言:'斯樂難?!阆轮?,咸以為然?!蔽鲿x石崇《金

谷詩敘》亦在與眾人宴樂之后說:“感性命之不永,懼凋落之無期?!?/p>

可見從漢魏以來,人們因歡聚由樂生悲的感慨是屢見不鮮的。俗話說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大家難得一聚,是快事、樂事;但有聚就

有散,分離訣別更容易使人傷懷!再說相聚是困難的、短暫的,分散

是容易的,也是長久的。本來這種聚散兩依依的情形已使人感慨萬端,

再由此使人聯想到人生無常、生死相隔,怎不使人悲從中來。

雖然文中流露出很濃重的“修短隨化”的消極情緒,但作者能夠

駁斥“一死生”“齊彭殛”的虛妄,一反“清虛寡欲,尤善玄言”的

風氣和追求駢體的形式主義之氣,揭示生老病死的自然和必然,抒寫

了一篇情真語篤,樸素自然的優(yōu)美散文,這在東晉老莊思想泛濫的時

代是較為難得的,《蘭亭集序》不但在東晉文壇上占有一席之地,而

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

4.文體“序”簡介

序,亦稱“敘”,或稱“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

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寫的叫“自序”,內容多說明

它的內容,寫作緣由,經過,旨趣和特點;別人代寫的序叫“代序”,

內容多介紹和評論該書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序言是介紹評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序,也叫做“敘”,

或稱為“引”,是說明書籍著述或出版旨意、編次體例或作者情況等

內容的文章,也包括對作家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明。古代多

列于書末,稱“跋”,也叫做“后序”。二者體例略同,因此合稱序跋

文。

三、預習檢查

(1)讀準字音

癸丑(gui)會稽(kuNji)禊事(xi)少長(shaozhang)流

觴曲水(shGng)游目騁懷(chVng)相與(yu)形?。╤oi)趣舍(q

u)若合一契(qi)嗟悼(jiQdio)彭殛(shang)

(2)文言實虛詞

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介詞,在)

引以為流觴曲水(介詞,把)

不知老之將至(結構助詞,主謂間取獨,不譯)

及其所之既倦(動詞,往、到達)

向之所欣(之:音節(jié)助詞,不譯)

猶不能不以之興懷(介詞,因為)

茂林修竹(高)

列坐其次(旁邊)

足以極視聽之娛(窮盡)

信可樂也(確實,實在)

夫人之相與(結交)

或取諸懷抱(兼詞,相當于“之于”)

悟言一室之內(通“晤”,面對面)

或因寄所托(依、隨著)

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修:壽命長;期:至,及)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痂為妄作(意動用法,把……看作一樣,

把……等同起來)

所以興懷,其致一也(思想情趣)

四、文章講析

這是一篇山水游記散文,語言清新灑脫,注意文章中的景語與情

語;文章不論記敘還是議論都頗有層次,理清作者的思路;魏晉時期,

玄學風行,在山水游記中體悟、探討人生道理,體會作者所表達的哲

學思想。

講析第一段:(修禊)之樂。思考: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記敘

蘭亭盛會的?

第一句:時間、地點、集會的原因。

古代紀年方法:年號紀年和干支紀年

所謂"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

十個字,"地支"則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戍、亥這十二個字。紀年的方法,從"天干"中的"甲"開始,配"地支"

中的"子"依次搭配,得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

等等六十個組合,俗稱作"六十花甲二這種"天干地支"紀年法,六十

年為一周期。

如:2001年是庚辰年;2002年是辛巳年;...

修禊:中國古代民間的一種風俗,古人視季春三月是萬物萌生的

時節(jié),早在周代,人們在三月的第一個巳日到河邊以香草浸水沐浴,

祛病除邪,《詩經》、《周禮》中都有記載??鬃拥牡靡忾T生曾點將春

禊視為其志,得到孔子的贊賞。"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

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零,詠而歸。"(《論語?先進》)

三國魏以后春禊定在三月三,活動內容也改為在水邊宴飲、賦詩等。

第二句:與會者

第三句:蘭亭周圍地形環(huán)境

帶:名詞動用,像衣帶一樣圍繞

第四句:宴飲之樂

(1).流觴曲水:也稱為"曲水流觴",春禊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

引溪水進入彎曲的水渠,人們坐在水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

順流而下,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即取飲。觴系古代盛酒器具,即酒杯。

通常為木制,小而體輕,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也有陶制的,兩邊

有耳,又稱"羽觴",因其比木杯重,玩時則放在荷葉上,使其浮水而

行。

曲:使動,使(水)彎曲

(2).次:旁邊

(3).一:一些,一點

(4).幽情:深藏內心的感情

第五句:天氣

第六句:作者的主觀感受。

(D.仰觀,俯察:古人觀照自然、人生的兩種方式。

(2).所以:用來

(3).游目騁懷:縱展眼力,開闊胸懷。

(4).極:窮盡

(5).娛:樂趣

⑹.信:實在,誠

朗讀第一段

2)、講析第二段:(死生)之痛。思考:本段作者的觀點是什么?

是如何逐層闡述的?

第一句:眼前聚會盛況,引起人生感悟。

(1).與:結交,交往

(2).俯仰:社會人事周旋應酬

第二句:兩種生活態(tài)度:"晤言一室"與"放浪形骸"

(1).或:有的人

(2).晤言:對面交談

(3).因:就著

(4).放浪:放縱無拘束

第三句:兩種生活感受:"快然自足"與"感慨系之"

(1).趣:通,,趨”,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