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王何必曰利》課文同步練習(xí)及答案_第1頁
《第2課 王何必曰利》課文同步練習(xí)及答案_第2頁
《第2課 王何必曰利》課文同步練習(xí)及答案_第3頁
《第2課 王何必曰利》課文同步練習(xí)及答案_第4頁
《第2課 王何必曰利》課文同步練習(xí)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2課王何必曰利》課文同步練習(xí)一、積累與運(yùn)用1.下列加點(diǎn)詞解釋錯誤的一項(xiàng)是()A.吾聞秦、楚構(gòu)兵(交戰(zhàn)) B.二王我將有所遇焉(遇見)C.懷利以相接(交接,交往) D.亦有仁義而已矣(只是)答案B解析遇:投合、符合。2.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eq\b\lc\{(\a\vs4\al\co1(茍為后義而先利,孳孳為善者)) B.eq\b\lc\{(\a\vs4\al\co1(先生之志則大矣,先生之號則不可))C.eq\b\lc\{(\a\vs4\al\co1(舜之徒,而罷三軍之師)) D.eq\b\lc\{(\a\vs4\al\co1(何以利吾國,先生以利說秦、楚之王))答案D解析A項(xiàng),假設(shè)連詞,如果/做;B項(xiàng),副詞兼有判斷作用,是/卻;C項(xiàng),指示代詞,這/結(jié)構(gòu)助詞,的;D項(xiàng),用。3.選出下列各項(xiàng)加點(diǎn)詞語活用情況不同于其他三項(xiàng)的一項(xiàng)()A.茍為后義而先利 B.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C.我將見楚王說而罷之 D.不恥相師答案C解析A、B、D三項(xiàng),都為意動用法;C項(xiàng),使動用法。4.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項(xiàng)的一項(xiàng)是()A.何以利吾國? B.孟子遇于石丘。C.沛公安在?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答案B解析B項(xiàng),狀語后置句,A、C、D三項(xiàng),賓語前置。5.下列各項(xiàng)中對本文的理解,錯誤的一項(xiàng)是()A.孟子“義利”觀的基本觀點(diǎn)是義高于利,義主利從。B.“利”在孟子的思想學(xué)說中主要指實(shí)實(shí)在在的利益、好處,可以說相當(dāng)于我們現(xiàn)在通用的“利益”。C.本文通過各種論證方法來論證自己的觀點(diǎn),如舉例論證、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D.孟子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的仁學(xué)思想,常把“義”與“仁”“禮”等字合成一詞使用,謂之“仁義”“禮義”。答案C解析本文沒有比喻論證。二、閱讀與鑒賞(一)閱讀下文,完成6~8題。宋將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將何之?”曰:“吾聞秦、楚構(gòu)兵,我將見楚王說而罷之。楚王不悅,我將見秦王說而罷之。二王我將有所遇焉。”曰:“軻也請無問其詳,愿聞其指。說之將何如?”曰:“我將言其不利也?!痹唬骸跋壬緞t大矣,先生之號則不可。先生以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于利,以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于利也。為人臣者懷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終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義說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悅于仁義,而罷三軍之師,是三軍之士樂罷而悅于仁義也。做人臣者懷仁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仁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仁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懷仁義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6.下列加點(diǎn)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A.我將見楚王說而罷之 說:勸說。B.愿聞其指 指:通“旨”,意旨,意向。C.先生之號則不可 號:號召。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然而:這樣卻。答案C解析號:說法,理由。7.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xiàng)是()A.先生將何之 B.我將見楚王說而罷之C.說之將何如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答案A解析A項(xiàng),動詞,去,往、到;B、C、D三項(xiàng)為代詞。8.下列對文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A.文章第一段,首先交代了事情的起因。B.第二段,宋告訴孟子去楚國的目的,就是為了勸說楚王和秦王停止戰(zhàn)爭。C.第三、四段,通過問答,宋說出了自己勸說二王的策略:“我將言其不利也?!盌.最后一段孟子指出,利用“利”去勸說二國必然失敗,利用“仁義”去勸說二國必然成功,從而闡明了實(shí)行仁義的巨大作用。答案D解析強(qiáng)調(diào)不能用“利”勸說二王,而應(yīng)用“仁義”?!氨厝皇 薄氨厝怀晒Α卞e誤。(二)閱讀甲、乙兩文,完成文后各題。(甲文)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yuǎn)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乙文)利可言乎?曰:人非利不生,曷為不可言。欲可言乎?曰:欲者人之情,曷為不可言!言而不以禮,是貪與淫,罪矣!不貪不淫,而曰不可言,無乃賊人之生,反人之情?世俗之不喜儒以此。孟子謂“何必曰利”,激也。焉有仁義而不利者乎?其書數(shù)稱湯武將以七十里百里而王天下,利豈小哉!(宋·李覯)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非利不生,曷為不可言。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但如果以義為后、以利為先,那么大臣不殺掉國君而全部奪取他的財利,就不會感到滿足。(2)人不追求物質(zhì)利益就不能生存(生活),為什么不能談利益的事?10.兩文都圍繞“利”是否可言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diǎn)。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填空。(1)孟子的態(tài)度是eq\x()eq\x()eq\x()eq\x();其理由是eq\x()eq\x()eq\x()eq\x()eq\x()eq\x()。(2)李覯的態(tài)度是eq\x()eq\x()eq\x()eq\x();其理由是eq\x()eq\x()eq\x()eq\x()eq\x()eq\x()eq\x()。答案(1)利不可言言利會誤國(2)可以言利謀利是人之常情11.從辯論技巧的角度看,甲文運(yùn)用了假設(shè)分析的方法,達(dá)到________的說理效果;而乙文畫波浪線句則達(dá)到了________的說理效果。答案陳其利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或:使其自相矛盾)12.下列各句中,與孟子觀點(diǎn)相近的兩項(xiàng)是()A.守真志滿,逐物意移。B.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C.正身以俟時,守己而律物。D.焉能作堂上燕,銜泥附炎熱。答案A、D【參考譯文】利益的事情可以說說嗎?回答:人不追求物質(zhì)利益就不能生存,為什么不能談利益的事?欲望可以說嗎?回答:欲望是人之常情,為什么不能說呢!說卻不按照禮的規(guī)定,這就是貪婪與過分,罪過啦!不貪婪,不過分,卻說不可說,難道不是賊害人的生命,違背人情嗎?世俗社會不喜歡儒家就因?yàn)檫@個。孟子所說的“何必曰利”,過激了,哪有講求仁義卻對生命不利的呢?他的書多次說到湯武憑借七十里百里的土地統(tǒng)治了天下,利益難道還小嗎!三、文化經(jīng)典專欄(一)閱讀下面文段,回答13、14題。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xué)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13.一個人喪失本心叫“eq\x()eq\x()”,把本心找回來就叫“eq\x()eq\x()eq\x()”,“哀哉”指的是“eq\x()eq\x()eq\x()eq\x()eq\x()eq\x()eq\x()”。答案放心求放心放其心而不知求14.孟子的“求放心”和現(xiàn)代人所說的“放心”,意義有無差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有差別。孟子的“放心”是指喪失本心,“求放心”是指要把喪失的本心尋找回來,使“心”的官能發(fā)生正常作用?,F(xiàn)代人所說的“放心”是不必?fù)?dān)心、安心之意,與孟子的“放心”之說,意義上不同?!緟⒖甲g文】孟子說:“仁是人的良心,義是人的正路。放棄正路不去走,喪失了良心不去尋求,太可悲了!人丟了雞犬,都知道去找;良心丟了卻不知去找。研究學(xué)問的途徑?jīng)]有別的,就是把喪失了的良心找回來就行了?!?二)閱讀下面的《論語》和《孟子》選段,回答15、16題。子曰:“放①于利而行,多怨?!?《論語·里仁》)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②,亦不入于室?!?《論語·先進(jìn)》)孟子曰:“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蹠之徒也。欲知舜與蹠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孟子·盡心上》)【注】①放:依據(jù)。②踐跡:踩著別人的腳印走。15.孔子和孟子都批評了什么樣的人?請簡要說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都批評了過分關(guān)注“利”的人。16.關(guān)于如何才能成為“善”人,孔子與孟子有何不同的見解?請簡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孔子認(rèn)為要多向別人學(xué)習(xí),才能使自己的學(xué)問道德登堂入室,成為“善”人。孟子認(rèn)為自身要積極主動行善,并注意克服求“利”思想的影響,才能成為舜一樣的“善”人。【參考譯文】孔子說:“為追求利益而行動,就會招致更多的怨恨?!弊訌垎柨鬃雨P(guān)于善人的行為??鬃诱f:“善人如果不踩著別人的腳印走,那學(xué)問也就不能達(dá)到高深玄妙的境地。”四、表達(dá)與交流17.根據(jù)下面的詩句,描寫一個場景。要求:①運(yùn)用第三人稱,有心理描寫;②語言連貫、準(zhǔn)確、生動;③不少于100個字。小路上,有十八臺階/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數(shù)臺階上的螞蟻/我要把螞蟻,數(shù)回一個童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沿著小路,他拾級而上。坐在十八級臺階上,四顧茫然,未來的路在哪里?成人儀式后,他的心空蕩蕩的,沒了著落。月色溶溶,樹影婆娑。他瞥見一排螞蟻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細(xì)細(xì)數(shù)著這些負(fù)重前行的“勇士”,久違的感奮漫過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夢的童年。解析本題用一首小詩設(shè)置了一個情境,要求按此情境用第三人稱的方式描寫一個不少于100字的場景,并且要有人物“他”的心理描寫。小詩中提到的場景要素:小路、十八臺階、月光、螞蟻;人物是“我”,但在描寫場景的時候需要轉(zhuǎn)換成“他”;人物的活動是:坐在臺階上數(shù)螞蟻;人物的心理主要是“數(shù)回一個童年”。從人物的心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