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T271-2007 蒸發(fā)式熱分配表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06/1A/wKhkGWaAxGGAeC5wAACzU5H6EPo898.jpg)
![CJT271-2007 蒸發(fā)式熱分配表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06/1A/wKhkGWaAxGGAeC5wAACzU5H6EPo8982.jpg)
![CJT271-2007 蒸發(fā)式熱分配表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06/1A/wKhkGWaAxGGAeC5wAACzU5H6EPo8983.jpg)
![CJT271-2007 蒸發(fā)式熱分配表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06/1A/wKhkGWaAxGGAeC5wAACzU5H6EPo8984.jpg)
![CJT271-2007 蒸發(fā)式熱分配表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2/06/1A/wKhkGWaAxGGAeC5wAACzU5H6EPo898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1.140.60
P40
CJ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zhèn)建設行業(yè)標準
CJ/T271-2007
蒸發(fā)式熱分配表
Heatcostallocatorsbasedontheevaporationprinciple
2007-10-15發(fā)布2008-04-01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發(fā)布
CJ/T271—2007
前言
本標準為首次制訂的行業(yè)標準。
本標準主要參照歐盟標準《確定室內(nèi)散熱器熱消耗量的熱分配表—無電源》EN835-1994的內(nèi)容編
寫,主要技術內(nèi)容與EN835一致。
本標準附錄A、附錄B為規(guī)范性附錄。
本標準由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提出。
本標準由建設部城鎮(zhèn)建設標準技術歸口單位城市建設研究院歸口。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青島紳田能源管理有限公司、費特拉公司北京代表處、貝娜塔能源技術發(fā)展
(天津)有限公司、城市建設研究院。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江建林、王兆立、瓢林、楊健。
CJ/T271—2007
蒸發(fā)式熱分配表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蒸發(fā)式熱分配表(以下簡稱熱分配表)的術語、一般規(guī)定、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
則、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
本標準適用于熱水采暖熱計量系統(tǒng)中確定房間散熱器熱消耗量的熱分配表,不適用于帶風扇的散熱
器的熱水采暖系統(tǒng)。
2標準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
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nèi)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jù)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191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GB/T2829周期檢驗計數(shù)抽樣程序及表(適用于對過程穩(wěn)定性的檢驗)
3術語
以下術語適用于本標準。
3.1
蒸發(fā)式熱分配表heatcostallocatorsbasedontheevaporationprinciple
使用測量液體的蒸發(fā)量,記錄被測散熱器在特定時間內(nèi)散熱量的裝置。測量液體的蒸發(fā)量是被測散
熱器熱媒平均溫度與時間積分的近似值,無量綱。
3.2
基準狀態(tài)referencecondition
為確定修正系數(shù)和C值規(guī)定的條件。
3.3
測量液體的基準溫度referencetemperatureofthemeasuringliquid
基準狀態(tài)下測量液體的溫度,用于確定修正系數(shù)Kc值。
3.4
設計熱媒平均溫度designmeanheatingmediumtemperature
設計工況下,散熱器供水溫度和回水溫度的平均值。
3.5
通用刻度unitscale
未經(jīng)修正系數(shù)修正的,可以應用于所有散熱器上的一種刻度。
3.6
顯示值displayedreading
從0刻度開始,在刻度表上測量液體下降的刻度數(shù)。
1
CJ/T271—2007
3.7
修正顯示值rateddisplayedreading
顯示值與綜合修正系數(shù)的乘積。
3.8
修正刻度consumptionscale
已經(jīng)包含了各種修正系數(shù)的刻度,顯示修正顯示值。
3.9
額定蒸發(fā)量nominalevaporation
測量液體溫度為50℃時,熱分配表運行210d的顯示值。
3.10
蒸發(fā)速率evaporationrate
測量液體高度的變化速率,是溫度與液管內(nèi)測量液體平面高度的函數(shù),用毫米/時間單位表示。
3.11
顯示值變化率countingrate
顯示值變化的速率,用刻度數(shù)/時間單位表示。
3.12
特定顯示曲線metercharacteristic
顯示值變化率與測量液體溫度之間的關系。
3.13
顯示比例countingratio
測量液體溫度為50℃時的顯示值變化率與測量液體溫度為20℃時的顯示值變化率的比值。
3.14
冷蒸發(fā)idleevaporation
非采暖期,測量液體在室溫狀態(tài)下的蒸發(fā)。
3.15
C值C-value
表示測量液體溫度與被測散熱器平均熱媒溫度之間的熱耦合程度。
3.16
散熱器功率修正系數(shù)(Kq)ratingfactorKqforthethermaloutputofradiator
散熱器的額定功率的數(shù)值。
3.17
測量液體熱傳導修正系數(shù)(Kc)ratingfactorKcfortheheattransfertothemeasuringliquid
參考散熱器在基準狀態(tài)下測量液體的蒸發(fā)速率和待修正散熱器在基準狀態(tài)下測量液體的蒸發(fā)速率
之比。
3.18
低設計室溫修正系數(shù)(Kt)ratingfactorKtforroomswithlowdesignindoortemperature
散熱器在設計室溫低于16℃時的功率與額定功率的比值。
3.19
綜合修正系數(shù)(K)resultingratingfactorK
2
CJ/T271—2007
Kq、Kc和Kt的乘積。
3.20
結(jié)算單位countinggroup
參與某項采暖耗熱總量分配的所有熱分配表。
4一般規(guī)定
4.1測量原理
熱分配表是根據(jù)液管中測量液體的變化量,測量散熱器熱媒平均溫度與相應采暖時間積分的裝置,
其顯示值是散熱器熱媒平均溫度與時間積分的近似值。熱分配表可按通用刻度讀取顯示值或按修正刻度
讀取修正顯示值。
熱分配表的修正顯示值與熱分配表、散熱器、各項修正系數(shù)、安裝方式有關,為無量綱的數(shù)值。熱
分配表不需進行校驗。
結(jié)算單位各熱分配表修正顯示值的總和與其耗熱量總量相對應,單個熱分配表的修正顯示值占總修
正顯示值的比例,為其耗熱量在結(jié)算單位耗熱量總量中所占的份額。
每個采暖期結(jié)束后,熱分配表需重新更換液管。
4.2基準狀態(tài)
基準狀態(tài)條件為:
a)熱媒供水方式:上端進水;
b)平均熱媒溫度為40℃~60℃;
c)基準室溫為20±2℃,即在空氣溫度穩(wěn)定的測試房間內(nèi),高于地面0.75m,距散熱器的散熱
面前方1.5m處測得的溫度。
d)在下列條件下的散熱器流量:供水溫度為90℃、回水溫度為70℃、基準室溫為20℃。
4.3C值
C值按公式(1)或公式(2)計算:
?tt
C=flm(1)
?ttlm
Δt
C1?=fl(2)
Δt
式中:tm—平均熱媒溫度,℃;
tfl—測量液體溫度,℃;
tl—空氣溫度,℃;
Δtfl—測量液體溫差(tfl-tl),℃;
Δt—熱媒溫差(tm-tl),℃。
4.4結(jié)構(gòu)
熱分配表由外殼、裝有測量液體的液管、讀數(shù)刻度盤、導熱板、固定件及封印等組成。
4.5使用溫度范圍
設計平均熱媒溫度50℃~95℃。
3
CJ/T271—2007
4.6測量液體灌裝時,不應含水分,其純度應大于98%,生產(chǎn)單位應出具相應型式試驗報告。
4.7在正常使用過程中,測量液體產(chǎn)生的蒸發(fā)氣體不得對人體有害。
4.8熱分配表生產(chǎn)廠家應提供相應的特定顯示曲線。
5要求
5.1耐溫性能
熱分配表安裝在熱媒溫度為95℃的散熱器上,不應損壞或變形。
5.2導熱性能
在整個刻度盤范圍內(nèi),導熱板與測量液管應平行安裝,導熱板的長度不應小于液管長度。
5.3蒸發(fā)速率的一致性
外殼對蒸發(fā)速率的影響應小于15%。
5.4C值的一致性
C值不應大于0.4,熱分配表C值之間的差異不得大于0.02。
應對以下6種基本散熱器分別進行C值測試:
a)鑄鐵柱型散熱器;
b)鑄鐵對流型散熱器;
c)鋼制板型散熱器;
d)鋼制柱型散熱器;
e)銅鋁復合型散熱器;
f)鋁合金散熱器。
5.5液管
5.5.1材料,液管應使用透明的且應被外殼完全包住。
5.5.2刻度盤0刻度與液管中液體的0點的差值不得超過±0.75mm。
5.5.3刻度盤最小單位刻度高度不應大于最大單位刻度高度的4倍。
5.6測量液體
5.6.1顯示比例
測量液體的顯示比例不應小于7。
5.6.2吸水率(?w)
a)當顯示比例大于或等于7,測量液體溫度20℃,空氣相對濕度為77%時,測量液體的吸水率
不應大于2%;
b)當顯示比例大于或等于3+2?w時,測量液體的吸水率應小于6%。
5.6.3蒸發(fā)量偏差
各熱分配表之間的蒸發(fā)量偏差不應大于2%。
5.7測量液體灌裝
5.7.1測量液體總量
測量液體總量(包括考慮冷蒸發(fā)的因素)不得超過5ml。
5.7.2灌裝偏差
液管中的測量液體應灌至0刻度以上,測量液體溫度為20℃時,灌裝允許偏差不應大于±0.5mm。
5.7.3冷蒸發(fā)預留量
4
CJ/T271—2007
冷蒸發(fā)預留量應滿足在測量液體溫度為20℃時至少240d的冷蒸發(fā)量;刻度盤或液管上應清晰標
注冷蒸發(fā)預留量。
5.8刻度系統(tǒng)
5.8.1刻度盤上刻度0以下的刻度距離按下列公式確定:
22ni
ai(32ahkhkh3)?×++=ka(3)
n1
式中:hi—刻度0至刻度i的距離,mm;
ni—刻度i的顯示值;
ka—液管常數(shù);
h3—刻度盤高度,mm;
n1—刻度h3時的顯示值。
液管常數(shù)可通過實驗或按下列公式取值:
A1
ahhk21×+=(4)
A2
式中:
h1—刻度0至瓶頸或液管邊緣的距離,mm;
h2—瓶頸長度,mm;
2
A1—液管橫截面積,mm;
2
A2—瓶頸橫截面積,mm。
A2A1
2
h
11
hh
00
A1ii
hh
33
hh
nini
ni
圖1有縮頸液管示意圖圖2無縮頸液管示意圖
5
CJ/T271—2007
5.8.2刻度間隔不得小于0.7mm。
5.8.3實際刻度與計算得出的刻度位置的偏差不得超出±0.3mm。
5.9標識
每只熱分配表應標注序列號,使用修正刻度時還應標注刻度修正標識,刻度修正標識應與綜合修正
系數(shù)成比例,標注在刻度盤的特定位置。
5.10封印
應設置不經(jīng)破壞不能拆卸的封印措施。
6試驗方法
6.1耐溫性能
將熱分配表放入溫度為95℃~100℃的恒溫箱中,穩(wěn)定24h后取出,目測熱分配表應符合本標準
5.1條的要求。
6.2導熱性能
目測或量尺檢查導熱板與測量液管,應符合本標準5.2.1條的要求,無明顯的偏差。
6.3蒸發(fā)速率的一致性
試驗稱量應采用分析天平,精度為2級,量程為被測物體2/3。
將10支液管灌裝高度基本一致的測量液體,按5支一組分成a、b兩組,分別稱量兩組測量液體
的質(zhì)量為Na0和Nb0。將a組液管安裝在熱分配表中,然后和b組液管同時放置在50℃的恒溫環(huán)境
中連續(xù)蒸發(fā)72h后,分別稱量兩組測量液體試驗后的質(zhì)量為Na1和Nb1,按下列公式進行計算:
?ZZ
Z=ba×%100(5)
Zb
?NNaa10
Za=
Na0
?NNbb10
Zb=
Nb0
6.4C值的一致性
試驗用測溫探頭的準確度不應低于0.2。
C值檢測在基準狀態(tài)下進行。每種散熱器分別使用3只熱分配表,在同等條件下進行檢測。安裝
位置和安裝要求以廠家提供的說明為準。在基準狀態(tài)下,裝入測溫探頭以前液管中的測量液體應灌裝至
刻度0點。測量液體溫度的位置應選在0刻度以下刻度盤1/3距離的液管中軸線上。測溫探頭不能
碰到液管壁。按照本標準4.3公式計算C值,C值和3只熱分配表C值之間的誤差符合本標準5.4
的要求。
6.5液管
6.5.1目測液管應符合本標準5.5.1條的要求。
6.5.2用量具檢查液管和刻度盤的安裝應符合本標準5.5.2條的要求。
6.5.3用量具檢測刻度盤最小單位刻度高度應符合本標準5.5.3條的要求。
6.6測量液體
6
CJ/T271—2007
6.6.1顯示比例
試驗稱量應采用分析天平,精度為2級,量程為被測物體2/3。
將10支液管灌裝高度基本一致的測量液體,按5支一組分成a、b兩組,分別稱量兩組測量液體的
質(zhì)量為Na0和Nb0。將a組液管和b組液管分別置于20℃和50℃的恒溫試驗箱中,保持144h后取出,
分別稱量兩組測量液體試驗后的質(zhì)量為Na1和Nb1,按下列公式進行計算:
Z
B=b(6)
Za
式中
B——顯示比例。
顯示比例應符合本標準5.6.1的要求。
6.6.2吸水率
試驗稱量應采用分析天平,精度為2級,量程為被測物體2/3;采用廣口玻璃容器存放測量液體,
其開口面積應大于1600mm2。
在玻璃容器內(nèi)加入2mm高的測量液體,稱量并記錄測量液體的質(zhì)量;將玻璃容器置于飽和的食鹽
液體上方,放入在溫度為20℃、相對濕度77%的實驗箱內(nèi)中24h。取出后稱量測量液體的質(zhì)量,試驗前
后測量液體質(zhì)量的差值與試驗前測量液體的質(zhì)量之比,應符合本標準5.6.2的要求。
6.6.3蒸發(fā)量偏差
試驗稱量應采用分析天平,精度為2級,量程為被測物體2/3。
將100支液管灌裝同等質(zhì)量的測量液體至刻度0點,在時間和條件一致的情況下進行蒸發(fā),當蒸
發(fā)量相當于刻度長度30%時,分別稱量100支液管剩余的測量液體的質(zhì)量,其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值
與試驗前1支液管灌裝的測量液體的質(zhì)量之比,應符合本標準5.6.3的要求。
6.7測量液體灌裝
6.7.1測量液體總量
用量具檢測測量液體總量應符合本標準5.7.1的要求。
6.7.2灌裝偏差
測量液體溫度為20℃時,用量具檢測測量液體灌裝偏差應符合本標準5.7.2的要求。
6.7.3冷蒸發(fā)預留量
使用特定顯示曲線進行計算,檢測預留量應符合本標準5.7.3的規(guī)定。
6.8刻度系統(tǒng)
計算并用量具測量刻度盤,應符合本標準5.8的規(guī)定。
6.9標識
目測熱分配表的標識符應合本標準5.9的規(guī)定。
6.10封印
目測熱分配表應合本標準5.10的規(guī)定。
7檢驗規(guī)則
7.1檢驗分類
檢驗分為出廠檢驗和型式試驗,檢驗項目應符合表1的規(guī)定。
7.2出廠檢驗
7
CJ/T271—2007
7.2.1熱分配表出廠時應按本標準表1中所列項目逐條檢驗,按第6章對應的試驗方法進行試驗。
7.2.2熱分配表必須經(jīng)過制造廠質(zhì)檢部門檢驗合格,并附有產(chǎn)品合格證書方可出廠。
7.3型式試驗
7.3.1型式試驗的抽樣方法按GB/T2829規(guī)定執(zhí)行,但不得少于5臺。
7.3.2試驗項目按表1中所列項目進行試驗,按本標準第6章對應的試驗方法進行試驗。
表1蒸發(fā)式熱分配表檢驗項目表
項目出廠檢驗型式試驗技術要求試驗方法
耐溫性能×√5.16.1
導熱性能√√5.26.2
蒸發(fā)速率的一致性×√5.36.3
C值的一致性×√5.46.4
液管×√5.56.5
顯示比例×√5.6.16.6.1
測量液體吸水率×√5.6.26.6.2
蒸發(fā)量偏差×√5.6.36.6.3
測量液體總量√√5.7.16.7.1
測量液體灌裝灌裝偏差√√5.7.26.7.2
冷蒸發(fā)預留量√√5.7.36.7.3
刻度系統(tǒng)×√5.86.8
標識√√5.96.9
封印√√5.106.10
注:打√的表示必檢項目,打×的表示不檢項目。
7.3.3在下列情況下應進行型式試驗:
a)當生產(chǎn)材料、工藝和產(chǎn)品結(jié)構(gòu)有變化,影響到產(chǎn)品質(zhì)量時;
b)停產(chǎn)一年后恢復生產(chǎn)時;
c)正常生產(chǎn)滿三年;
d)質(zhì)量監(jiān)督機構(gòu)提出要求時。
7.4合格判定
抽樣檢驗產(chǎn)品全部合格時,該批產(chǎn)品為合格;有不合格產(chǎn)品時,應按不合格產(chǎn)品數(shù)加倍抽樣檢驗,
如仍有不合格品,則判定該批產(chǎn)品為不合格。
8標志、包裝、運輸及貯存
8.1標志
熱分配表的標志可制成標牌,固定或印制在表身明顯位置上。
標牌應包括如下內(nèi)容:
8
CJ/T271—2007
a)制造廠名稱、商標和出廠編號;
b)產(chǎn)品名稱、溫度范圍。
8.2產(chǎn)品包裝
包裝箱外按GB191的規(guī)定執(zhí)行,印刷向上、防潮、小心輕放標志,并標注廠址名稱、產(chǎn)品名稱、
型號、溫度范圍、凈重和制造日期(或編號)。
箱內(nèi)隨機文件應包括:
a)產(chǎn)品合格證;
b)使用說明書;
c)裝箱單。
8.3運輸及貯存
8.3.1蒸發(fā)式熱分配表按規(guī)定裝入運輸箱后,可用無強烈震動的交通工具運輸。運輸途中不應受雨、
霜、霧直接影響,按標志向上放置并不受擠壓、撞擊等損傷。
8.3.2產(chǎn)品存放時墊離地面應高于30cm,距離四壁應不小于1m,距離采暖設備應不小于2m。
8.3.3貯存環(huán)境條件
環(huán)境B類:-25℃~+55℃;
相對濕度:<80%。
倉庫內(nèi)應無酸、堿、易燃、易爆、有毒等化學物品和其他具有腐蝕性的氣體及物品。應防止強烈電
磁場作用和陽光直射。
9
CJ/T271—2007
附錄A
(規(guī)范性附錄)
修正系數(shù)要求
A.1修正系數(shù)Kc和Kt應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二位。
A.2綜合修正系數(shù)K
綜合修正系數(shù)中應包括Kq,而Kc和Kt可酌情選用。
A.3修正系數(shù)Kq
應根據(jù)散熱器的功率對Kq系數(shù)進行調(diào)整。
A.4修正系數(shù)Kc
如果在一個結(jié)算單位內(nèi),Kc的差別大于3%,則必須使用Kc對顯示值進行調(diào)整。
A.5修正系數(shù)Kt
室內(nèi)設計溫度小于16℃時,必須使用Kt對顯示值進行調(diào)整。
A.6每一只熱分配表都必須用綜合修正系數(shù)進行修正,修正允許按照散熱器的功率大小分級進行,級
差應符合下列要求:
a)功率范圍為300W~3000W時,不大于60W或為功率數(shù)的5%;
b)功率在3000W以上時為功率數(shù)的3%。
A.7使用修正刻度時,必須保證刻度盤上有足夠的刻度,一只Kc×Kt=1,Kq=5000的散熱器只用一
個刻度盤。
10
CJ/T271—2007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安裝和使用要求
B.1安裝
B.1.1C值
安裝之前必須確定熱分配表在安裝散熱器上的C值。熱分配表安裝在本標準5.4規(guī)定的其他類型
的散熱器上時,廠家必須將其C值提交給檢測部門認定,廠家提供的各種C值中,檢測部門抽檢其中
的3%進行確認。
廠家提供的C值與檢測部門的測定值之間的非系統(tǒng)性誤差應在±0.02范圍內(nèi);允許有系統(tǒng)性誤差,
但其誤差導致Kc發(fā)生的變化不應大于±3%。
B.1.2熱分配表的安裝必須牢固和封印完好。粘合式的安裝方法必須保證卸下時會留下明顯損壞痕跡,
同時又不影響C值的恒定性。
B.1.3安裝位置
B.1.3.1安裝位置必須保證熱分配表與散熱器的接觸面積盡可能大,使分配表的顯示值能夠充分反映
散熱器的散熱情況。
B.1.3.2熱分配表通常宜安裝在熱媒流程的25%處,對于柱型、管型、板型散熱器上,熱分配表中心
位置的安裝高度應選在散熱器由上至下66%~80%的高度之間。對配有恒溫閥的散熱器,應將安裝在
散熱器75%高的位置。水平方向安裝在中心或接近中心的位置。
B.1.3.3熱分配表在同種散熱器上的安裝位置必須一致,高度誤差不得超過±10mm。
B.1.4一致性
在同一個熱費分配系統(tǒng)單位內(nèi),應使用同一廠家生產(chǎn)的同一產(chǎn)品和型號的熱分配表。根據(jù)不同種類
的散熱器,選擇不同形狀的導熱板、固定件,視為同一產(chǎn)品和型號。
B.2使用
B.2.1讀表時應檢查熱分配表的外殼、固定連接、封印等不應被損壞。
B.2.2相鄰采暖期應使用不同顏色的測量液體以示區(qū)別,記錄時應標注新、舊液管中液體的顏色,更
換液管后必須將熱分配表重新封印。
B.2.3記錄時應標注序列號,如使用修正刻度,還應標注刻度修正標識。
B.2.4讀表應在采暖期結(jié)束后及時進行。
11
CJ/T271—2007
目次
前言...............................................................................Ⅰ
1范圍................................................................................1
2標準性引用文件......................................................................1
3術語................................................................................1
4一般規(guī)定............................................................................3
5技術要求............................................................................4
6試驗方法............................................................................6
7檢驗規(guī)則............................................................................7
8標志、包裝、運輸及貯存..............................................................8
附錄A(標準的附錄)修正系數(shù)要求.....................................................10
附錄B(資料性附錄)安裝和使用要求...................................................11
CJ/T271—2007
蒸發(fā)式熱分配表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蒸發(fā)式熱分配表(以下簡稱熱分配表)的術語、一般規(guī)定、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
則、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
本標準適用于熱水采暖熱計量系統(tǒng)中確定房間散熱器熱消耗量的熱分配表,不適用于帶風扇的散熱
器的熱水采暖系統(tǒng)。
2標準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
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nèi)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jù)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191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GB/T2829周期檢驗計數(shù)抽樣程序及表(適用于對過程穩(wěn)定性的檢驗)
3術語
以下術語適用于本標準。
3.1
蒸發(fā)式熱分配表heatcostallocatorsbasedontheevaporationprinciple
使用測量液體的蒸發(fā)量,記錄被測散熱器在特定時間內(nèi)散熱量的裝置。測量液體的蒸發(fā)量是被測散
熱器熱媒平均溫度與時間積分的近似值,無量綱。
3.2
基準狀態(tài)referencecondition
為確定修正系數(shù)和C值規(guī)定的條件。
3.3
測量液體的基準溫度referencetemperatureofthemeasuringliquid
基準狀態(tài)下測量液體的溫度,用于確定修正系數(shù)Kc值。
3.4
設計熱媒平均溫度designmeanheatingmediumtemperature
設計工況下,散熱器供水溫度和回水溫度的平均值。
3.5
通用刻度unitscale
未經(jīng)修正系數(shù)修正的,可以應用于所有散熱器上的一種刻度。
3.6
顯示值displayedreading
從0刻度開始,在刻度表上測量液體下降的刻度數(shù)。
1
CJ/T271—2007
3.7
修正顯示值rateddisplayedreading
顯示值與綜合修正系數(shù)的乘積。
3.8
修正刻度consumptionscale
已經(jīng)包含了各種修正系數(shù)的刻度,顯示修正顯示值。
3.9
額定蒸發(fā)量nominalevaporation
測量液體溫度為50℃時,熱分配表運行210d的顯示值。
3.10
蒸發(fā)速率evaporationrate
測量液體高度的變化速率,是溫度與液管內(nèi)測量液體平面高度的函數(shù),用毫米/時間單位表示。
3.11
顯示值變化率countingrate
顯示值變化的速率,用刻度數(shù)/時間單位表示。
3.12
特定顯示曲線metercharacteristic
顯示值變化率與測量液體溫度之間的關系。
3.13
顯示比例countingratio
測量液體溫度為50℃時的顯示值變化率與測量液體溫度為20℃時的顯示值變化率的比值。
3.14
冷蒸發(fā)idleevaporation
非采暖期,測量液體在室溫狀態(tài)下的蒸發(fā)。
3.15
C值C-value
表示測量液體溫度與被測散熱器平均熱媒溫度之間的熱耦合程度。
3.16
散熱器功率修正系數(shù)(Kq)ratingfactorKqforthethermaloutputofradiator
散熱器的額定功率的數(shù)值。
3.17
測量液體熱傳導修正系數(shù)(Kc)ratingfactorKcfortheheattransfertothemeasuringliquid
參考散熱器在基準狀態(tài)下測量液體的蒸發(fā)速率和待修正散熱器在基準狀態(tài)下測量液體的蒸發(fā)速率
之比。
3.18
低設計室溫修正系數(shù)(Kt)ratingfactorKtforroomswithlowdesignindoortemperature
散熱器在設計室溫低于16℃時的功率與額定功率的比值。
3.19
綜合修正系數(shù)(K)resultingratingfactorK
2
CJ/T271—2007
Kq、Kc和Kt的乘積。
3.20
結(jié)算單位countinggroup
參與某項采暖耗熱總量分配的所有熱分配表。
4一般規(guī)定
4.1測量原理
熱分配表是根據(jù)液管中測量液體的變化量,測量散熱器熱媒平均溫度與相應采暖時間積分的裝置,
其顯示值是散熱器熱媒平均溫度與時間積分的近似值。熱分配表可按通用刻度讀取顯示值或按修正刻度
讀取修正顯示值。
熱分配表的修正顯示值與熱分配表、散熱器、各項修正系數(shù)、安裝方式有關,為無量綱的數(shù)值。熱
分配表不需進行校驗。
結(jié)算單位各熱分配表修正顯示值的總和與其耗熱量總量相對應,單個熱分配表的修正顯示值占總修
正顯示值的比例,為其耗熱量在結(jié)算單位耗熱量總量中所占的份額。
每個采暖期結(jié)束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1年中國炫彩燈光控制器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1年中國樹脂工藝品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粗布線毯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天然胡蘿卜素膠丸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埋地燈具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護膚與營養(yǎng)結(jié)合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國際煙花節(jié)行業(yè)深度調(diào)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2025-2030年攤鋪機智能調(diào)度企業(yè)制定與實施新質(zhì)生產(chǎn)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增強現(xiàn)實游戲機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年度辦公樓智能門禁管理系統(tǒng)安裝合同范本
- 為什么偉大不能被計劃
- 人大代表履職知識講座
- 精神障礙患者的社交技巧訓練
- 司機考核管理制度
- 重慶八中2024屆高三12月高考適應性月考卷(四) 語文試卷(含答案)
- 出差報銷單-中英對照版
- 電流互感器試驗報告
- 蔣中一動態(tài)最優(yōu)化基礎
- 七年級英語閱讀理解10篇(附答案解析)
- 抖音來客本地生活服務酒旅商家代運營策劃方案
- 鉆芯法樁基檢測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