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健康》課件第十五章 野外傷病預防與急救_第1頁
《體育與健康》課件第十五章 野外傷病預防與急救_第2頁
《體育與健康》課件第十五章 野外傷病預防與急救_第3頁
《體育與健康》課件第十五章 野外傷病預防與急救_第4頁
《體育與健康》課件第十五章 野外傷病預防與急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戶外運動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不可預料的情況時有發(fā)生,甚至會出現(xiàn)一些身體傷害事故。掌握一些傷病的預防和急救知識,可以減輕傷害的程度,甚至有時可以挽救一個生命。一、外出血戶外運動中,摔倒、碰撞等可能引起皮膚破損,導致出血。一般小的出血無需特殊處理可自行止血,經(jīng)消毒處理可自行愈合,但較大的出血則時常危及傷員生命,需及時搶救,要采取人工方法止血。止血方法有以下幾種:手指壓迫止血法、加壓包扎止血法、局部填塞止血法和止血帶止血法。1.手指壓迫止血法手指壓迫止血就是直接壓迫傷口出血處,但不能持久。壓迫部位可在傷口近端的動脈上或直接壓迫傷口出血處,一般頸部、鎖骨上窩、腋窩和腹股溝等大血管出血,可直接壓迫出血處,以便暫時止血,贏得徹底止血時間。2.加壓包扎止血法用敷料蓋在傷口上,再用繃帶纏緊,這是急救時最常用的臨時止血法,適用于靜脈及中等動脈出血。3.局部填塞止血法將清潔紗布、明膠海綿或止血棉等止血劑填塞在傷口內(nèi),再用加壓繃帶固定,實際上同加壓止血法基本原理相同。4.止血帶止血法對四肢大出血急救時較簡單而有效的是止血帶止血法,止血帶有多種,臨時可用繩子等物代替,而最佳的是空氣止血帶。止血帶止血效果好,但最大的缺點是它完全阻斷肢體的血液循環(huán),增加了肢體的感染和壞死率,所以一般情況下不要輕易使用。另外在使用時要注意:縛扎的部位應盡可能靠近傷口;在膝和肘關節(jié)以下縛止血帶無止血作用;在上臂縛止血帶時要注意避開橈神經(jīng),以免發(fā)生損傷;縛止血帶時要襯墊衣服毛布等布類,不可直接接觸皮膚,同時要注意襯墊物要放平整;縛止血帶時松緊要合適,不可過緊,以免損傷組織神經(jīng),過松則使靜脈血回流受阻,出血增多;在冬季縛止血帶后要注意肢體保溫,但千萬不要加溫,以免發(fā)生意外;縛止血帶的時間一次最好不超過兩小時,同時每小時應放松數(shù)秒鐘后再上緊,當然有個別病人情況不允許再失血或大的血管損傷有可能大量失血者,不可輕易松帶。二、骨折骨折的處理包括現(xiàn)場的急救和處理,急救一般都在條件差的地方進行,現(xiàn)場急救的目的在于搶救生命,減輕痛苦,防止組織再損傷和再污染,創(chuàng)造良好的運送條件。急救中特別在一些重大事故的搶救現(xiàn)場一定要做到全面、仔細、迅速、準確,根據(jù)傷勢輕重給予先后處理。特別注意應邊搶救邊向就近醫(yī)療單位或公安機關求助。對有出血的傷員進行包扎,對休克的病員,除抗休克治療外,應及時處理引起或加重休克的原因,如痛和出血等,對有疼痛加劇、無意識和呼吸障礙癥狀的傷員可用止痛藥止痛。對有可能脊柱骨折的傷員,須注意搬運方法和搬運工具,盡可能保持脊柱于功能位或中立位,避免扭曲或旋轉而加重或傷害脊髓。四肢骨發(fā)生骨折時場外急救固定十分重要,可用木板、木棍、紙板、樹枝等作為夾板應用。無物可用時,可用布條三角巾等懸吊上肢并固定于胸前,下肢可與健康側綁在一起,經(jīng)以上處理后應及時聯(lián)系救援或送醫(yī)院復位治療。三、溺水溺水的搶救刻不容緩,現(xiàn)場復蘇最顯重要。將溺水者救出水后,立即清除口鼻及咽部嘔吐物和異物。頭部偏后一側,保持氣道通暢,將舌拉出,以免舌后墜阻塞氣道。如呼吸心跳已停止,同時肺內(nèi)和胃內(nèi)有大量水滯留,應采取腹部墊高,胸和頭部下垂,或抱其雙腳,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走動或跳動以“倒水”,也可將患者腹部俯臥于急救者下蹲的大腿上,頭部放低倒水。倒水后放平患者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以恢復心臟搏動和自主呼吸,如經(jīng)短時間急救無效者不可放棄,至少堅持3~4小時,要一面堅持,一面送往醫(yī)院繼續(xù)搶救。四、凍傷凍傷是低溫侵襲對全身和局部的損傷。凍傷的發(fā)生同低溫、長時間暴露、潮濕、風吹有主要關系,促使凍傷發(fā)生和加重的因素還有營養(yǎng)不良、過度疲勞、睡眠不足及肢體靜止不動等,局部凍傷易發(fā)生在肢端、耳郭等處。受凍開始時病人局部有寒冷和針刺疼痛,皮膚蒼白,逐漸到麻木和感覺喪失,全身性凍傷病人有麻木感,四肢無力,極度疲倦,昏昏欲睡,甚至神志遲鈍,常出現(xiàn)幻覺。凍傷分為四度:一度凍傷在皮膚淺層,復溫后局部出現(xiàn)充血和水腫。二度凍傷損傷達皮層,出現(xiàn)紅、腫、疼,12小時后起水疤。三度凍傷達皮下組織,皮膚呈青紫、紫紅或藍色,皮膚全層逐步變黑壞死。四度凍傷損失達肌肉和骨骼,皮膚呈青灰、藍紫或紫黑色,隨即組織壞死。對付凍傷首先是盡快復溫,許多人以為用雪擦可以復溫,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方法,需用40℃~42℃溫水浸泡凍傷部位20~30分鐘,至凍傷部位恢復知覺為止,但不能超過120分鐘,再涂擦凍傷藥膏及吠哺西林霜劑等藥品,同時進行保暖處理(衣物包裹)。如是凍結性凍傷,復溫應當采取保暖及緩慢復溫的辦法,不能使用火烤、雪擦、冷水泡等方法,這樣只會加重組織在復溫后的壞死程度,隨后應當請示醫(yī)生救治。五、中暑在烈日或高溫的季節(jié)旅行,旅行者身體體溫調(diào)節(jié)不能適當向外散發(fā),積聚產(chǎn)生高熱而中暑。中暑較輕可有頭痛、眩暈、心悸和惡心等癥狀,能力可能下降或失調(diào),體內(nèi)產(chǎn)生的熱量大,隨即出汗停止,體溫上升,此時應將病員抬至陰涼通風處,采取飲冷開水,冷水淋頭等各種方式降溫,病人情況可逐漸好轉。但如果搶救不及時,病人可致昏迷而死亡。中暑一般有日射病、熱痙攣、熱衰病和熱射病四種,可單一出現(xiàn),也可同時出現(xiàn)。對有休克癥狀的傷員,宜速將患者抬至陰涼通風處,用針刺或按壓人中、內(nèi)關、足三里及十宜等穴位,對經(jīng)處理情況無好轉、體溫不降者,可用冷水擦浴。六、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由于吃了被細菌、病毒、細菌毒素、毒物等污染或含有毒性物質的食物后,引起機體損害而發(fā)生中毒癥狀的疾病。在野外野餐有可能因為生吃食物或已經(jīng)變質的食毒菌等其他野生食物造成食物中毒,中毒癥狀視食物的毒素而不盡相同,但主要有腹部不適、疼痛、痙攣、惡心、腹瀉、虛弱,嚴重時神志不清。有些毒菌還會使人產(chǎn)生幻覺,這時應立即飲水,用手指摳喉深處引起反胃及嘔吐,以減輕毒素的蔓延發(fā)展,然后立即送往醫(yī)院。七、毒蛇咬傷被蛇咬傷后,首先要判斷蛇是否有毒,毒蛇一般頭大頸細,頭呈三角形,尾短而突然變細,體表花紋比較鮮艷。無毒蛇一般頭呈鈍圓形,頸不細,尾部細長,體表花紋多不明顯,毒蛇與無毒蛇最根本的區(qū)別是:毒蛇的牙痕為單排,無毒蛇的牙痕為雙排。(一)毒蛇咬傷的應急處理1.保持鎮(zhèn)靜患者應保持鎮(zhèn)靜,切勿驚慌、奔跑,以免加速毒液吸收和擴散。在鎮(zhèn)靜的狀態(tài)下,將病人迅速護送至醫(yī)院。2.綁扎傷肢立即用止血帶或橡膠帶、隨身所帶繩、帶等在肢體被咬傷的上方扎緊,結扎緊度以阻斷淋巴和靜脈回流為準(成人一般將止血帶壓力保持在13.3千帕左右),結扎時應留一較長的活的結頭,便于解開,每15~30分鐘放松1~2分鐘,避免肢體缺血壞死,急救處理結束后,可以解除,一般不要超過2小時。3.擴創(chuàng)排毒纏扎止血帶后,可用手指直接在咬傷處擠出毒液,在緊急情況時可用口吮吸(口應無破損或齲齒,以免吸吮者中毒),邊吸邊吐,再以清水、鹽水或酒漱口。首先吸毒至少0.5~1小時,重癥或腫脹未消退前,做十字形切開后再吸引,以后可將患肢在3%冷鹽水中,自上而下用手指不斷擠壓20~30分鐘。咬傷后超過22小時,一般不再排毒,如傷口周圍腫脹明顯,可在腫脹處下端每隔3~6厘米處,用消毒鈍頭粗針平直刺入2厘米,如手足部腫脹時,上肢腫脹者穿刺八邪穴(四個手指指縫之間),下肢腫脹者穿刺入風穴(四個腳趾趾縫之間),以排除毒液,加速退腫。4.蛇藥解毒蛇藥,為中草藥制成的成藥,可供口服和外敷,亦有針劑。其中蛇藥、蛇傷解毒片及注射液、蛇藥酒等,對各種毒蛇咬傷有顯著的解毒作用。這些藥物在活動前應選購備用。(二)預防打草驚蛇,把蛇趕走。在山林地帶宿營時,睡前和起床后,應檢查有無蛇潛入。不要隨便在草叢和蛇可能棲息的場所坐臥,禁止用手伸入鼠洞和樹洞內(nèi)。進入山區(qū)、樹林、草叢地帶應穿好鞋襪,扎緊褲腿。遇見毒蛇,應遠道繞過。若被蛇追逐時,應向上坡跑,或忽左忽右轉彎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八、蜂類蜇傷有的蜂類(如蜜蜂)刺入時,常將毒刺遺棄于刺傷處,有的蜂類(如黃蜂等)刺入后,將整針(毒刺)縮回,可繼續(xù)刺入。蜂類的毒力不一,蜜蜂毒力較弱(群蜂傷亦可致人死亡),而黃蜂毒力較強,可以導致溶血、出血和中樞神經(jīng)損害等。對蜂毒具有特異體質的人,輕微刺傷即可發(fā)生過敏性體克,甚至死亡。(一)應急處理1.保持鎮(zhèn)靜使患者休息,保持鎮(zhèn)靜,如有毒刺和毒囊遺留,則應立即用鑷子取出,因毒囊離蜂體后,仍繼續(xù)收縮數(shù)秒鐘,切勿用手擠壓,以免壓出更多的毒液。2.清洗傷口被蜂刺傷處可用肥皂水、食鹽溶液、糖溶液等洗漱傷口,也可用野甘草葉子洗凈榨汁,涂擦患處(或以鮮葉洗凈揉擦),每隔5分鐘搽藥一次,紅腫灼痛即可減輕。傷口周圍可選用草藥如鮮蒲公英、景天三七、七葉一枝花、半邊蓮等洗凈搗爛外敷,效果較好。3.醫(yī)院診療全身癥狀較重者應盡快至附近醫(yī)院診療。(二)預防為預防蜂類蜇傷,戶外盡量穿長袖、長褲及戴帽子,白、黃褐或淡綠色的衣物比較不會招蜂引蝶,亮麗或者有鮮花圖案的衣服、小山羊皮或其他皮革制衣物最容易引起蜂類攻擊。九、蜈蚣、蝎子咬傷(一)蜈蚣蜈蚣屬于多足綱,第一對腳呈鉤狀、銳利,鉤端有毒腺口,一般稱為顎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傷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順顎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被咬者中毒。1.臨床表現(xiàn)若被小蜈蚣咬傷,僅在局部發(fā)生紅腫、疼痛。若被熱帶型大蜈蚣咬傷,可致淋巴管炎和組織壞死,有時整個肢體出現(xiàn)紫癲,有的可見頭痛、發(fā)熱、眩暈、惡心、嘔吐,甚至譫語、抽搐、昏迷等全身癥狀。2.應急處理蜈蚣咬傷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傷口,局部應用冷毛巾敷傷口,亦可用魚腥草、蒲公英搗爛外敷。有全身癥狀者宜速到醫(yī)院治療。(二)蝎子1.蝎子屬于蜘蛛綱被蝎子螯刺入時,毒液由毒腺進入人體,迅速引起一系列中毒反應。2.應急處理在傷肢上端2~3厘米處,用布帶扎緊,每15分鐘放松1~2分鐘,傷口周圍可用冰敷,切開傷處皮膚,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并選用高錳酸鉀液、石灰水沖洗傷口。癥狀較重者應到醫(yī)院治療。十、發(fā)高燒1.一般處理患者應躺臥休息,食用流質或半流質清淡飲食,鼓勵多飲湯水或多吃水果,可補充維生素B、維生素C。2.物理降溫可用冷敷,將冷水毛巾或冰袋置于前額及大血管處(如腋窩、腹股溝),也可用溫水或50%酒精擦浴。3.藥物降溫可口服阿司匹林、安乃近等,或安乃近滴鼻,亦可選擇下列草藥2~3味,如鴨拓草、烏斂毒、大青葉、板藍根、蒲公英、白毛藤、白英等各15~30克,煎服。4.按摩可按摩合谷、曲池、太沖、間使或大椎等穴。要盡快找出發(fā)高燒的原因,及時給予有效的治療,要注意對發(fā)熱原因不明者不應隨便給予退熱藥,避免掩蓋病情,延誤診治。用退熱藥時要注意有些患者因驟然退熱、大量出汗會引起虛脫。十一、人工呼吸與心臟按壓人工呼吸與心臟病按壓是病人呼吸已停止而心臟仍在跳動或心跳剛停止不久,如電擊、溺水、勒死、中毒等情況下的急救方法。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時,應將病人安放在溫暖而且空氣流通的地點。解開衣服,清除口腔內(nèi)痰、泥土、血,有假牙者應取出假牙。(一)心臟按壓病人仰臥,急救者面對病人,兩腿分開,跨過病人雙側大腿。跪在地上,兩臂伸直,雙手掌貼放在病人的肋弓下,拇指向內(nèi),其余四指向外,借急救者身體重量將病人向下前方推壓,持續(xù)2~3秒鐘,使胸廓縮小,排出肺內(nèi)氣體;然后急救者上身直立,雙手松開,使病人胸廓自行擴張而吸入空氣,如此反復施行,每分鐘15次為宜。(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也就是口對口吹氣,目的是往患者的肺部吹入空氣給其血液供氧。由于急救者吹出的氣中18%是氧氣(大氣中含21%的氧),只要吹氣正確,可使患者得到充分的氧。人工呼吸的步驟是:1.打開氣道由于猝死者舌根向后墜落,不同程度地堵塞了氣道入口處,因此首先要給患者通暢氣道。急救者位于患者一側,用一只手置于患者的前額,用力往下壓,另一手的食、中指放置于患者下須(下巴),用力往上舉,使患者氣道充分打開。2.口對口吹氣撐開病人的口,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孔,用雙唇包封住病人的口外部,用中等的力量,按每分鐘12次、每次800毫升的吹氣量進行吹氣,由于猝死者肺臟塌陷,故第一次需用力吹兩口氣,而后每分鐘吹氣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