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qū)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2-2023學年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qū)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2-2023學年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qū)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2-2023學年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qū)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2-2023學年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qū)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qū)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秦王朝通過戰(zhàn)爭征服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如五嶺以南地區(qū),人心不穩(wěn),必須要由強有力的組織機構進行管理,才能使國家觀念深入這些地區(qū),并使其直接受到國家統(tǒng)治。因此,實行那縣制是必然的選擇。這說明秦朝在上述地區(qū)實行郡縣制旨在(

)A.增進華夏認同觀念 B.強化對邊地的控制C.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D.擴大秦朝統(tǒng)治版圖2.柏拉圖認為,雅典所有政治家都是演說家,但他們并不是“善良的和真正的藝術家”,因為他們沒有“使正義在公民的靈魂中扎根,消除靈魂中的不義”,只會討好人民。由此可知柏拉圖(

)A.批判直接民主的弊端 B.反對理性在政治中的應用C.強調藝術要服務政治 D.將道德放在政治活動首位3.下圖為1913年12月27日著名漫畫家馬星馳繪制的一幅漫畫。該漫畫的寓意是(

)A.諷喻段祺瑞破壞民主 B.揭示議會政治艱難曲折C.諷刺袁世凱復辟稱帝 D.抨擊張勛擁立廢帝復辟4.1956年4月25日,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指出:“究竟是一個黨好?還是幾個黨好?現(xiàn)在看恐怕是幾個黨好。不但過去如此,而且將來也可以如此,就是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边@一指示(

)A.意在緩和中共與民主黨派的關系 B.確立了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C.推動了人民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 D.緣于當時階級狀況發(fā)生深刻變化5.王安石在變法過程中推行募役法與保甲法。百姓依照“募役法”免服差役而繳納免役錢;保甲法下的農民成為保丁,但因其受到的訓練不專業(yè),在實際戰(zhàn)爭時僅能負責搬運糧草,依舊要服役。據(jù)此可知,王安石變法的這些措施(

)A.強化了對社會的管控 B.并未減輕百姓的負擔C.保證了農業(yè)生產時間 D.意在改善軍隊的待遇6.漢武帝時期,雖然主父偃、終軍、東方朔、司馬相如等人出身微賤,但是他們或因上書對策,或因明經善賦,都為漢武帝所重用。這些人常以中大夫、諸郎等身份用隨在皇帝身旁,形成“內朝”官。這一現(xiàn)象說明當時(

)A.選官方式滿足統(tǒng)治需要 B.唯才是舉是選官的唯一原則C.察舉制已喪失了選官功能 D.鏟除朋黨是選官的主要目的7.亞當·斯密(1723-1790)指出,任何人“都必須通過考試或者檢定才能獲得其在自治村落或在自由都市從事某種職業(yè)的資格或權利”,以此提高教育程度,改善國家的狀況。由此可知,亞當·斯密的上述主張(

)A.意在擴大政府管理中的民主性 B.為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歷史智慧C.強調了地方自治中社區(qū)的作用 D.為英國反專制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8.我國現(xiàn)有四類公務員(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當今我國(

)類型說明選任由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選舉任命,是政府組成人員(如Xx市長)委任任免機關在其權限范圍內直接委派職務,為非政府組成人員(如XX部副部長)考任公開考試,擇優(yōu)錄用,為非領導職務(主任科員以下及其他相當職務層次)聘任平等自愿,協(xié)商一致,簽署合同,是專業(yè)性較強職位和輔助性職位(不涉及國家秘密)A.公務員制度較為完備 B.干部選拔實現(xiàn)民主化C.干部管理走向法制化 D.公務員考錄規(guī)模擴大9.唐律規(guī)定,家主享有教令權、主婚權以及家庭財產權,還享有大事決斷權,而其他成員只能服從,還規(guī)定了允許重刑犯盡孝道的“存留養(yǎng)親”制度。這反映了唐代(

)A.刑罰比較隨意 B.儒學具有法律效力C.注重司法公正 D.注重禮與法的結合10.早期基督教宣傳上帝對人一視同仁,不分種族和社會地位的差別。在教會內部,教徒不分地位、種族,甚至無論男女老幼,全都以兄弟姐妹相稱。這表明早期基督教倫理(

)A.蘊含人文色彩 B.彰顯民主精神C.關注基層教化 D.強調人神平等11.我國1982年憲法制定以后,曾經歷過幾次修訂。下表所示是其修訂的部分內容。由此可知,我國憲法的修訂(

)時間修訂內容1988年增加“國家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存在和發(fā)展”等內容1993年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代“計劃經濟”1999年增加“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重要內容2004年增加“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等內容A.與改革開放同時起步 B.達成了依法治國的目標C.體現(xiàn)與時俱進的特點 D.構建了完整的法治體系12.元代在西南部分地區(qū)實施土司制度,土司官員由各少數(shù)民族首領世襲擔任。清代則進行“改土歸流”,廢除世襲土官,選派有任期的流官進行管理。元清兩代的做法都(

)A.體現(xiàn)了因俗而治的特點 B.延續(xù)了前代邊疆治理體制C.鞏固了國家統(tǒng)一和發(fā)展 D.阻礙了民族間的交流交融13.維也納會議后,歐洲誕生了一個由奧地利、普魯士、俄羅斯英國、法國主導的協(xié)作機制,以會議外交的形式試圖取得一致同意以處理共同問題,保全公共安寧、保障條約權利和維持維也納會議所樹立的“正統(tǒng)主義”。這一機制(

)A.維護了民族國家的權益 B.提供了解決國際爭端的新途徑C.保障了歐洲的持久和平 D.導致了歐洲大國勢力逐漸失衡1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60多年來,地區(qū)經濟總量增長了160倍,維吾爾族人口從220萬增長到約1200萬,人均壽命從30歲提高到74.7歲。新疆的繁榮發(fā)展主要得益于(

)A.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最早確立 B.高度自治的治疆政策的推行C.黨的民族政策的全面貫徹落實 D.“一帶一路”倡議的全面實施15.1949年,德國分裂為民主德國與聯(lián)邦德國。新中國建立后,與民主德國建立了外交關系,與聯(lián)邦德國的關系則比較冷淡。1972年10月,中國與聯(lián)邦德國建立了外交關系。中國與聯(lián)邦德國建交(

)A.使中國擺脫了外交孤立局面 B.推動了國際冷戰(zhàn)局勢的緩和C.標志著“一邊倒”政策的廢止 D.受到中美關系改善的影響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保守派早在1781年《邦聯(lián)條例》生效之前,就起來反對它。他們認為在《邦聯(lián)條例》下,各州各自為政,各州都有關稅壁壘,幣制不統(tǒng)一,市場也不統(tǒng)一,國內貿易將會受到阻礙。軟弱的邦聯(lián)政府也無力在國外保護美國商人的利益。保守派認為州憲法的民主成分太多,這會使得各州的民主力量得勢。美國為了削弱各州的民主力量,必須強化中央權力。當時美國是一個新生國家,歐洲大國對其虎視眈眈。英國承認美國獨立是被迫的,故總想伺機尋釁。駐在美國西北邊境內的英軍,在戰(zhàn)后仍不肯撤走,并且勾結印第安人不斷地騷擾美國居民。美國南部以及西部與西班牙屬地毗鄰,西班牙也敵視美國,時常慫恿印第安人侵襲美國居民區(qū)。這些情況都使美國有識之士憂慮。如此一來,強化中央權力便成為保守派及愛國人士的一致要求,而且這個要求到18世紀80年代上半期已成當務之急?!幾詤怯阝?、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上卷)》(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國建國之初邦聯(lián)體制的特點,并指出由此帶來的弊端。(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補充一條美國政客們?yōu)榻鉀Q上述弊端所采取的措施,并說明理由。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代皇帝為了表彰、紀念、鼓勵或籠絡現(xiàn)任及前任官員,常常賜給這些官員以各種特殊身份。這種代表著特權的特殊身份通常是用官品來表現(xiàn)的。由于不可能將所有表示特殊身份的官賦予實際的職權,因而,必須將表示職務與職權的官與僅表示身份等級的官區(qū)別開來。為此,從唐朝開始,中國社會就形成了系統(tǒng)的官職分離制度。有實際職務的官被稱為職事官;沒有實際職務,只用來表示官員的個人身份等級的官分別被稱為散官、勤官成加官。職事官、散官、勛官的等級以官階的高低為標準,均分為九品十八級。這使得許多并不參加實際行政管理工作的人享受著免納國家賦稅并分取國家賦稅的特權?!幾晕淝墩摫毖笳奈墓僦贫取凡牧隙?/p>

北洋政府廢除了古代九品十八級制,但仍實行文官等級品位分類制。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頒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該法將行政官分為特任官、簡任官、蔣任官和委任官4級。特任官由大總統(tǒng)以特令任命,簡任官由大總統(tǒng)直接選任,蔣任官由各主管長官推薦并呈請大總統(tǒng)任命,委任官由主管長官直接任命。前3種文官被稱為高等文官,委任官被稱為普通文官。除特任官外,簡任、薦任與委任官共分為9等。其中1~2等為簡任官,3~5等為薦任官,6~9等為委任官。——摘編自李俊清《現(xiàn)代文官制度在中國的創(chuàng)構》(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唐代以來中國官員品位分類的原則,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影響。(2)根據(jù)材料一、二,指出與中國古代品位分類制相比北洋政府中央行政官品位分類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成因。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巡回審判最早出現(xiàn)于亨利一世時期,但那時只是偶爾使用,未成制度。亨利二世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將全國劃分為若干巡回區(qū),并定期派遣王室法官巡回全國各地受理案件。巡回法官在地方主持審判時,因其采用陪審制,判決更為公正,對當事人更具有吸引力。所以,實行巡回審判制度的結果是大批原本由地方公共法院或封建法院審理的案件被轉移到了國王法院。至此,國王司法權延伸到了全國各個角落和各個領域,國王法院包攬了全部的刑事案件和幾乎全部的自由土地糾紛案件?!幾岳钆喾澹ā队⒚婪ㄒ摗罚┎牧隙?/p>

1982年3月頒布的《民事訴論法(試行)》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jù)需要和可能派出法庭巡回審理,就地辦案?!笨梢跃偷剞k案后,廣大農村和邊遠地區(qū)的農民不必再到縣城人民法院上訴,人民群眾能夠不誤工,不影響生產或工作,也可以使民事糾紛就地得到解決。福建龍??h角美人民法庭1983年辦結各類民事案件129件,做到辦結一件,執(zhí)行一件,回訪一件,因此歷年積案大幅減少。在巡回就審過程中,法庭還及時對群眾進行普法宣傳,教育了生產隊群眾?!幾詮埿l(wèi)平《改革開放40年法律制度變遷》(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英國中世紀“巡回審判”的發(fā)展趨勢,并分析其對英國政治與法律的影響。(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英國中世紀“巡回審判”相比,我國20世紀80年代“巡回審判”的特點,并分析這一時期我國“巡回審判”制度實施的作用。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鞏固統(tǒng)治,特意主持編撰了祖訓用于訓誡子孫后代,即《皇明祖訓》,圖2所示是《皇明祖訓》的第四條內容?;拭髯嬗枴ぷ嬗柺渍拢ǖ谒臈l)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來擾我邊,則彼為不祥。彼既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zhàn)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但胡戎與西北邊境互相密邇,累世戰(zhàn)爭,必選將練兵,時謹備之。今將不征諸夷國名開列于后:東北:朝鮮國正東偏北:日本國正東偏南:大琉球國

小琉球國西南:安南國

真臘國

暹羅國

占城國蘇門答臘

西洋國

爪哇國

彭亨國白花國

三弗齊國

浡泥國根據(jù)上述材料并結合中國古代史的知識,就材料整體或其中任意一點,擬定一個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jù),論證充分,表達清晰。)

〖答案〗〖解析〗1.B〖解析〗根據(jù)材料“秦王朝通過戰(zhàn)爭征服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如五嶺以南地區(qū),人心不穩(wěn),必須要由強有力的組織機構進行管理,才能使國家觀念深入這些地區(qū),并使其直接受到國家統(tǒng)治?!笨芍赝跬ㄟ^戰(zhàn)爭政府少數(shù)民族,必須要有強有力的組織機構對其進行管理,強化對其的控制,以維護國家的統(tǒng)治和統(tǒng)一,B項正確;增進華夏認同觀念,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A項;提高地方行政效率,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C項;擴大秦朝統(tǒng)治版圖,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D項。故選B項。2.A〖解析〗根據(jù)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雅典實行直接民主,演說家的演說可以影響公民的決策,會導致不公正的事情出現(xiàn),柏拉圖的言論是在批判直接民主的弊端,A項正確;柏拉圖強調理性在政治中的應用,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xiàn)藝術要服務政治,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道德在政治活動中的地位,排除D項。故選A項。3.B〖解析〗根據(jù)材料“1913年12月27日”和漫畫內容可知,該漫畫是在諷刺袁世凱推行獨裁統(tǒng)治、解散國民黨、破壞國會和內閣等措施,這說明當時民主議會政治遭到嚴重破壞,即揭示議會政治艱難曲折,B項正確;段祺瑞拒絕國會和《臨時約法》是在1917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袁世凱復辟稱帝是在1915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張勛復辟帝制是在1917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4.D〖解析〗根據(jù)材料“究竟是一個黨好?還是幾個黨好?現(xiàn)在看恐怕是幾個黨好。不但過去如此,而且將來也可以如此,就是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可知,1956年,在《論十大關系》中指出,要在中國保持多黨存在,實現(xiàn)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這是基于中國的國情和階級狀況放生深刻變化之后做出的結論,D項正確;意在緩和中共與民主黨派的關系,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A項;確立了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是在1949年政治協(xié)商會議,排除B項;推動了人民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5.B〖解析〗根據(jù)材料“保甲法下的農民成為保丁,但因其受到的訓練不專業(yè),在實際戰(zhàn)爭時僅能負責搬運糧草,依舊要服役”,可知雖然在王安石變法中規(guī)定可以納錢代役,但在實際的執(zhí)行過程中,因為農民沒有經過正規(guī)的軍事訓練,無法進行正常的軍事活動,只能負責物資搬運工作,導致實際兵力不足,軍隊戰(zhàn)斗力減弱,為了增強軍隊人數(shù)及戰(zhàn)斗力,政府只能額外要求那些納錢代役的百姓服兵役,這些百姓既交了錢,還要服兵役,百姓負擔相比未變法前更重,并且納錢代役對于有力而少田的農民來說是一種新型的負擔,所以并未減輕百姓的負擔,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社會管控問題,排除A項;“保證了農業(yè)生產時間”體現(xiàn)了募役法的好處,而材料側重于募役法的弊端,排除C項;改善軍隊待遇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B項。6.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jù)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漢代中國。漢武帝選拔重用一些出身微賤但富有才干的人,擔任“內朝”官,目的是加強專制皇權,滿足統(tǒng)治需要,A項正確;漢代選官還不能完全做到“唯才是舉”,且才能不是選官的唯一標準,排除B項;察舉制是漢武帝時期重要的選官方式,“喪失了選官功能”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材料未提及漢武帝選用“內朝”官是為了鏟除朋黨,排除D項。故選A項。7.B〖解析〗根據(jù)材料“必須通過考試或者檢定才能獲得其在自治村落或在自由都市從事某種職業(yè)的資格或權利提高教育程度,改善國家的狀況”可知,亞當·斯密認為,任何人要獲得自治村或在自由市場從事某種職業(yè)的資格,必須通過考試或檢定,說明亞當·斯密的主張為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歷史智慧,B項正確;意在擴大政府管理中的民主性,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提及社區(qū)的作用,排除C項;為英國反專制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D項。故選B項。8.A〖解析〗根據(jù)材料“我國現(xiàn)有四類公務員……選任、委任、考任、聘任”可知,我國對不同層級的公務人員,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和需要,分別采用選任、委任、考任、聘任的方式進行選拔,說明我國的公務員制度較為完備,適應了不同情況的人員選擇,A項正確;干部選拔實現(xiàn)民主化,說法較為片面,排除B項;干部管理走向法制化、公務員考錄規(guī)模擴大,在材料中均沒有體現(xiàn),排除C項、D項。故選A項。9.D〖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唐律中對家主權力的規(guī)定,體現(xiàn)了古代家族的家長權,同時允許重刑犯盡孝道的“存留養(yǎng)親”制度,也體現(xiàn)了對孝道的重視,這反映了唐代注重禮與法的結合,D項正確;材料未體現(xiàn)唐代刑罰比較隨意,排除A項;材料強調唐代注重禮與法的結合,B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司法公正,排除C項。故選D項。10.A〖解析〗根據(jù)材料“早期基督教宣傳上帝對人一視同仁,不分種族和社會地位的差別……全都以兄弟姐妹相稱”可知,早期基督教宣傳人人平等的思想,教會內部的教徒沒有等級差別,這表明早期基督教倫理蘊含著人文色彩,A項正確;材料信息無法體現(xiàn)民主精神和基層教化,排除BC項;材料沒有涉及人和神的關系,排除D項。故選A項。11.C〖解析〗根據(jù)材料,我國1982年憲法制定以后,曾經歷過幾次修訂,將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開創(chuàng)發(fā)展過程中取得的新成果、新認識,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行依法治國”“尊重和保障人權”等內容加入到憲法中,體現(xiàn)了與時俱進,C項正確;改革開放1978年開始,1982年憲法制定以后的第一次重要修訂是在1988年,二者并非同時起步,排除A項;依法治國目標不可能僅僅通過修訂憲法就能達成,排除B項;僅僅通過修訂憲法不能完成完整法治體系構建,排除D項。故選C項。12.C〖解析〗元朝實行土司制度屬于因地制宜治理西南的措施,適應了當時南方民族的社會經濟基礎和生產關系,促進了西南經濟、文化的發(fā)展,有利于鞏固國家統(tǒng)一和發(fā)展,而清朝廢除吐司改任中央任命的流官則加強了中央對西南地方的控制,也有利于鞏固國家統(tǒng)一和發(fā)展,C項正確;土司制度體現(xiàn)了因俗而治的特點,“改土歸流”更加強化中央集權,排除A項;清朝對邊疆的治理機制是對前代管理體制的改變,排除B項;兩者都有利于民族間的交流交融,排除D項。故選C項。13.B〖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材料指的是維也納體系,它是19世紀初拿破侖帝國崩潰后,以英、俄、奧、普為首的戰(zhàn)勝國通過維也納會議在歐洲大陸上建立起以大國協(xié)調、歐洲均勢,維護和平的國際關系體系,這一機制提供了解決國際爭端的新途徑,B項正確;維也納體系具有強權政治的特征,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一些國家的權益,排除A項;這一機制并沒有保障歐洲的持久和平,排除C項;材料強調這一機制提供了解決國際爭端的新途徑,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B項。14.C〖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自成立以來,地區(qū)經濟、人口數(shù)量、人均壽命都有極大的增長,這主要得益于黨的民族政策的全面貫徹落實,C項正確;內蒙古自治區(qū)成立于1947年,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于1955年,不是最早確立的,排除A項;“高度自治”說法錯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需要在國家統(tǒng)一領導下行使自治權,排除B項;D項不屬于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選C項。15.D〖解析〗根據(jù)材料“新中國建立后,與民主德國建立了外交關系,與聯(lián)邦德國的關系則比較冷淡。1972年10月,中國與聯(lián)邦德國建立了外交關系?!笨芍?zhàn)后,德國分裂,中國與社會主義陣營的民主德國建立外交關系,與聯(lián)邦德國的關系比較冷淡,而1972年尼克松訪華后,中美關系不斷改善,中國與聯(lián)邦德國建立外交關系,D項正確;使中國擺脫了外交孤立局面,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推動了國際冷戰(zhàn)局勢的緩和,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B項;20世紀60年代后中國逐漸放棄“一邊倒”的外交政策,排除C項。16.(1)特點:中央政府處于無權地位,各州獨立性很強。(若答出未實現(xiàn)中央集權、國家結構較為松散亦可得分)弊端:中央政府過于軟弱,無力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和解決各邦的矛盾:沒有統(tǒng)一的征稅權以及在內的經濟控制權,無法保護本國商人的利益,導致國內貿易受阻:無力應對周邊大國,如英國西班牙等的(外來)軍事威脅。(答出兩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如難以保障社會穩(wěn)定,阻礙統(tǒng)一市場的形成,國家認同觀念與民族凝聚力較弱等)(2)措施:制定1787年憲法。理由:1787年憲法確立了聯(lián)邦制,賦予政府強有力的權力有利于國家的鞏固;在聯(lián)邦制下,地方與中央形成較為和諧的關系,在維護國家主權的同時,有利于調動地方積極性;1787年憲法維護了獨立戰(zhàn)爭的重大成果,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則的基礎上有利于美國社會的穩(wěn)定。(答出兩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辦可。如加強了中央集權、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政體、奠定了美國長期繁榮發(fā)展的基礎等)〖解析〗(1)特點:本題為特點類材料〖解析〗題。根據(jù)材料“各州各自為政,各州都有關稅壁壘,幣制不統(tǒng)一,市場也不統(tǒng)一,國內貿易將會受到阻礙”可得出各州有較大權力,國內貿易發(fā)展受阻。弊端:本題為特點類材料〖解析〗題。根據(jù)材料“軟弱的邦聯(lián)政府也無力在國外保護美國商人的利益”、“當時美國是一個新生國家,歐洲大國對其虎視眈眈”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中央政府權力弱小,對外危機嚴重。(2)措施:本題為特點類材料〖解析〗題。根據(jù)材料“美國為了削弱各州的民主力量,必須強化中央權力”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實行聯(lián)邦制度。理由:本題為原因類材料〖解析〗題。根據(jù)材料“美國為了削弱各州的民主力量,必須強化中央權力”、“駐在美國西北邊境內的英軍,在戰(zhàn)后仍不肯撤走,并且勾結印第安人不斷地騷擾美國居民。美國南部以及西部與西班牙屬地毗鈴鄰?!疫@個要求到18世紀80年代上半期已成當務之意”可知,實行聯(lián)邦制,可以加強中央政府權力,提高美國的國防實力,維護主權的完整和美國的社會穩(wěn)定。17.(1)原則:官職分離;以官階高低為標準,分品級。影響:加強了君主專制;強化了身份等級意識和官本位意識;易造成官僚機構膨脹,效率低下;增加了民眾的負擔。(2)特點:官員等級與任用方式密切聯(lián)系。成因:中國古代官員品位分類制的影響;袁世凱執(zhí)政時期總統(tǒng)的權威較大;西方文官制度的影響;辛亥革命以后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冀馕觥剑?)原則:根據(jù)材料“由于不可能將所有表示特殊身份的官賦予實際的職權,因而,必須將表示職務與職權的官與僅表示身份等級的官區(qū)別開來”可知,官職分離;根據(jù)材料“職事官、散官、勛官的等級以官階的高低為標準,均分為九品十八級”可知,以官階高低為標準,分品級。影響:根據(jù)材料“古代皇帝為了表彰、紀念、鼓勵或籠絡現(xiàn)任及前任官員,常常賜給這些官員以各種特殊身份”可知,加強了君主專制;根據(jù)材料“這種代表著特權的特殊身份通常是用官品來表現(xiàn)的。由于不可能將所有表示特殊身份的官賦予實際的職權,因而,必須將表示職務與職權的官與僅表示身份等級的官區(qū)別開來。為此,從唐朝開始,中國社會就形成了系統(tǒng)的官職分離制度”可知,強化了身份等級意識和官本位意識;根據(jù)材料“沒有實際職務,只用來表示官員的個人身份等級的官分別被稱為散官、勤官成加官。職事官、散官、勛官的等級以官階的高低為標準,均分為九品十八級”可知,易造成官僚機構膨脹,效率低下;根據(jù)材料“這使得許多并不參加實際行政管理工作的人享受著免納國家賦稅并分取國家賦稅的特權”可知,增加了民眾的負擔。(2)特點:根據(jù)材料“北洋政府頒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該法將行政官分為特任官、簡任官、蔣任官和委任官4級。特任官由大總統(tǒng)以特令任命,簡任官由大總統(tǒng)直接選任,蔣任官由各主管長官推薦并呈請大總統(tǒng)任命,委任官由主管長官直接任命”可知,官員等級與任用方式密切聯(lián)系。成因:根據(jù)材料“北洋政府廢除了古代九品十八級制,但仍實行文官等級品位分類制”可知,中國古代官員品位分類制的影響;根據(jù)材料“特任官由大總統(tǒng)以特令任命,簡任官由大總統(tǒng)直接選任,蔣任官由各主管長官推薦并呈請大總統(tǒng)任命”可知,袁世凱執(zhí)政時期總統(tǒng)的權威較大;根據(jù)材料“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頒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可知,辛亥革命以后民主政治的發(fā)展;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西方文官制度的影響。18.(1)發(fā)展趨勢:常設化(定期化);審判權擴大。影響:擴大了王權;提高了司法的公正性;促進了普通法的形成。(2)特點:辦案集中于民事訴訟;派出機關為各級地方人民法院。作用:方便了群眾訴訟;提高了辦事效率;加強了與人民群眾的聯(lián)系;有利于增強群眾的法制觀念;適應了改革開放的形勢?!冀馕觥剑?)發(fā)展趨勢:根據(jù)材料“亨利二世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將全國劃分為若干巡回區(qū),并定期派遣王室法官巡回全國各地受理案件”可知,常設化(定期化);根據(jù)材料“實行巡回審判制度的結果是大批原本由地方公共法院或封建法院審理的案件被轉移到了國王法院。至此,國王司法權延伸到了全國各個角落和各個領域,國王法院包攬了全部的刑事案件和幾乎全部的自由土地糾紛案件”可知,審判權擴大。影響:根據(jù)材料“巡回法官在地方主持審判時,因其采用陪審制,判決更為公正,對當事人更具有吸引力”可知,提高了司法的公正性;根據(jù)材料“將全國劃分為若干巡回區(qū),并定期派遣王室法官巡回全國各地受理案件”“實行巡回審判制度的結果是大批原本由地方公共法院或封建法院審理的案件被轉移到了國王法院。至此,國王司法權延伸到了全國各個角落和各個領域,國王法院包攬了全部的刑事案件和幾乎全部的自由土地糾紛案件”可知,擴大了王權;促進了普通法的形成。(2)特點:根據(jù)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jù)需要和可能派出法庭巡回審理,就地辦案”“福建龍??h角美人民法庭1983年辦結各類民事案件129件”可知,辦案集中于民事訴訟;派出機關為各級地方人民法院。作用:根據(jù)材料“可以就地辦案后,廣大農村和邊遠地區(qū)的農民不必再到縣城人民法院上訴,人民群眾能夠不誤工,不影響生產或工作,也可以使民事糾紛就地得到解決”可知,方便了群眾訴訟;提高了辦事效率;加強了與人民群眾的聯(lián)系;根據(jù)材料“在巡回就審過程中,法庭還及時對群眾進行普法宣傳,教育了生產隊群眾”可知,有利于增強群眾的法制觀念;根據(jù)材料“改革開放40年法律制度變遷”可知,適應了改革開放的形勢。19.示例一論題:和平是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重要特點。闡釋:中國古代發(fā)展對外關系時,不侵占他國土地,不奴役他國人民,不以軍事力量相征伐。正因如此,中國對外交往的范圍不斷擴大,主動與中國交往的國家也越來越多,中外使臣往來日益頻繁,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外經貿往來。唐代,中外交往頻繁,唐政府對外奉行開放友好政策,日本連續(xù)派遣唐使來學習唐朝的制度與文化,中國造紙術也在這一時期外傳。明初,國力強盛,朱元璋將東亞和東南亞諸多國家列為不征國家,對外奉行友好政策。明成祖時期,鄭和下西洋是中國航海史上的壯舉,更是宣示和平的遠洋航行,它給今東南亞、南亞、西亞及非洲東海岸等地帶去了瓷器、絲綢等中國商品,播撒了和平友誼的種子。總之,中國古代王朝實行和平外交政策,從而促進了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有力地推動了古代中國與世界的商貿往來。示例二論題:朱元璋對外交往思想與歷史傳統(tǒng)與社會環(huán)境密切相關。闡釋:漢代以來,儒家思想成為社會主流思想;宋明以來,理學發(fā)達,強調忠孝節(jié)義的倫理關系。加之古代國奉行宗藩政策,如果周邊藩屬國遵守這種政治倫理,那么作為“天朝上國”的統(tǒng)治者就會奉行儒家的德治理念,德治思想對外表現(xiàn)為和平友好政策。明朝國力強盛,面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實力弱小,不足為患,故朱元璋對東南亞和東亞國家奉行友好政策。明初,元朝殘余勢力退守北方草原蒙古人勢力較為強大,歷來北方少數(shù)民族就與中原王朝之間沖突不斷,中原王朝視北方游牧民族為敵人,故朱元璋認為對于北方邊疆要時刻警備。總之,朱元璋的對外交往思想對明朝對外關系產生了深遠影響,成為后世明朝對外政策的基本原則。(“示例”僅供參考,不作為評卷標準〖答案〗。如論題缺乏概括性、闡釋時空觀念錯誤,史實和結論不符合邏輯、層次感缺失結論沒有升華敘述性語言過多可酌情給分)〖解析〗本題開放型材料分析題。材料“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來擾我邊,則彼為不祥。彼既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zhàn)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可概括出和平是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重要特點。在闡述中,可以聯(lián)系中國古代和平交往的史實進行分析,如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外經貿往來;唐代對外奉行開放友好政策,日本連續(xù)派遣唐使來學習唐朝的制度與文化;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成為宣示和平的遠洋航行,播撒了和平友誼的種子;等等。論述中注意史論結合,論從史出。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qū)2022-202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秦王朝通過戰(zhàn)爭征服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如五嶺以南地區(qū),人心不穩(wěn),必須要由強有力的組織機構進行管理,才能使國家觀念深入這些地區(qū),并使其直接受到國家統(tǒng)治。因此,實行那縣制是必然的選擇。這說明秦朝在上述地區(qū)實行郡縣制旨在(

)A.增進華夏認同觀念 B.強化對邊地的控制C.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D.擴大秦朝統(tǒng)治版圖2.柏拉圖認為,雅典所有政治家都是演說家,但他們并不是“善良的和真正的藝術家”,因為他們沒有“使正義在公民的靈魂中扎根,消除靈魂中的不義”,只會討好人民。由此可知柏拉圖(

)A.批判直接民主的弊端 B.反對理性在政治中的應用C.強調藝術要服務政治 D.將道德放在政治活動首位3.下圖為1913年12月27日著名漫畫家馬星馳繪制的一幅漫畫。該漫畫的寓意是(

)A.諷喻段祺瑞破壞民主 B.揭示議會政治艱難曲折C.諷刺袁世凱復辟稱帝 D.抨擊張勛擁立廢帝復辟4.1956年4月25日,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指出:“究竟是一個黨好?還是幾個黨好?現(xiàn)在看恐怕是幾個黨好。不但過去如此,而且將來也可以如此,就是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边@一指示(

)A.意在緩和中共與民主黨派的關系 B.確立了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C.推動了人民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 D.緣于當時階級狀況發(fā)生深刻變化5.王安石在變法過程中推行募役法與保甲法。百姓依照“募役法”免服差役而繳納免役錢;保甲法下的農民成為保丁,但因其受到的訓練不專業(yè),在實際戰(zhàn)爭時僅能負責搬運糧草,依舊要服役。據(jù)此可知,王安石變法的這些措施(

)A.強化了對社會的管控 B.并未減輕百姓的負擔C.保證了農業(yè)生產時間 D.意在改善軍隊的待遇6.漢武帝時期,雖然主父偃、終軍、東方朔、司馬相如等人出身微賤,但是他們或因上書對策,或因明經善賦,都為漢武帝所重用。這些人常以中大夫、諸郎等身份用隨在皇帝身旁,形成“內朝”官。這一現(xiàn)象說明當時(

)A.選官方式滿足統(tǒng)治需要 B.唯才是舉是選官的唯一原則C.察舉制已喪失了選官功能 D.鏟除朋黨是選官的主要目的7.亞當·斯密(1723-1790)指出,任何人“都必須通過考試或者檢定才能獲得其在自治村落或在自由都市從事某種職業(yè)的資格或權利”,以此提高教育程度,改善國家的狀況。由此可知,亞當·斯密的上述主張(

)A.意在擴大政府管理中的民主性 B.為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歷史智慧C.強調了地方自治中社區(qū)的作用 D.為英國反專制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8.我國現(xiàn)有四類公務員(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當今我國(

)類型說明選任由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選舉任命,是政府組成人員(如Xx市長)委任任免機關在其權限范圍內直接委派職務,為非政府組成人員(如XX部副部長)考任公開考試,擇優(yōu)錄用,為非領導職務(主任科員以下及其他相當職務層次)聘任平等自愿,協(xié)商一致,簽署合同,是專業(yè)性較強職位和輔助性職位(不涉及國家秘密)A.公務員制度較為完備 B.干部選拔實現(xiàn)民主化C.干部管理走向法制化 D.公務員考錄規(guī)模擴大9.唐律規(guī)定,家主享有教令權、主婚權以及家庭財產權,還享有大事決斷權,而其他成員只能服從,還規(guī)定了允許重刑犯盡孝道的“存留養(yǎng)親”制度。這反映了唐代(

)A.刑罰比較隨意 B.儒學具有法律效力C.注重司法公正 D.注重禮與法的結合10.早期基督教宣傳上帝對人一視同仁,不分種族和社會地位的差別。在教會內部,教徒不分地位、種族,甚至無論男女老幼,全都以兄弟姐妹相稱。這表明早期基督教倫理(

)A.蘊含人文色彩 B.彰顯民主精神C.關注基層教化 D.強調人神平等11.我國1982年憲法制定以后,曾經歷過幾次修訂。下表所示是其修訂的部分內容。由此可知,我國憲法的修訂(

)時間修訂內容1988年增加“國家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存在和發(fā)展”等內容1993年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代“計劃經濟”1999年增加“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重要內容2004年增加“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等內容A.與改革開放同時起步 B.達成了依法治國的目標C.體現(xiàn)與時俱進的特點 D.構建了完整的法治體系12.元代在西南部分地區(qū)實施土司制度,土司官員由各少數(shù)民族首領世襲擔任。清代則進行“改土歸流”,廢除世襲土官,選派有任期的流官進行管理。元清兩代的做法都(

)A.體現(xiàn)了因俗而治的特點 B.延續(xù)了前代邊疆治理體制C.鞏固了國家統(tǒng)一和發(fā)展 D.阻礙了民族間的交流交融13.維也納會議后,歐洲誕生了一個由奧地利、普魯士、俄羅斯英國、法國主導的協(xié)作機制,以會議外交的形式試圖取得一致同意以處理共同問題,保全公共安寧、保障條約權利和維持維也納會議所樹立的“正統(tǒng)主義”。這一機制(

)A.維護了民族國家的權益 B.提供了解決國際爭端的新途徑C.保障了歐洲的持久和平 D.導致了歐洲大國勢力逐漸失衡1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60多年來,地區(qū)經濟總量增長了160倍,維吾爾族人口從220萬增長到約1200萬,人均壽命從30歲提高到74.7歲。新疆的繁榮發(fā)展主要得益于(

)A.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最早確立 B.高度自治的治疆政策的推行C.黨的民族政策的全面貫徹落實 D.“一帶一路”倡議的全面實施15.1949年,德國分裂為民主德國與聯(lián)邦德國。新中國建立后,與民主德國建立了外交關系,與聯(lián)邦德國的關系則比較冷淡。1972年10月,中國與聯(lián)邦德國建立了外交關系。中國與聯(lián)邦德國建交(

)A.使中國擺脫了外交孤立局面 B.推動了國際冷戰(zhàn)局勢的緩和C.標志著“一邊倒”政策的廢止 D.受到中美關系改善的影響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保守派早在1781年《邦聯(lián)條例》生效之前,就起來反對它。他們認為在《邦聯(lián)條例》下,各州各自為政,各州都有關稅壁壘,幣制不統(tǒng)一,市場也不統(tǒng)一,國內貿易將會受到阻礙。軟弱的邦聯(lián)政府也無力在國外保護美國商人的利益。保守派認為州憲法的民主成分太多,這會使得各州的民主力量得勢。美國為了削弱各州的民主力量,必須強化中央權力。當時美國是一個新生國家,歐洲大國對其虎視眈眈。英國承認美國獨立是被迫的,故總想伺機尋釁。駐在美國西北邊境內的英軍,在戰(zhàn)后仍不肯撤走,并且勾結印第安人不斷地騷擾美國居民。美國南部以及西部與西班牙屬地毗鄰,西班牙也敵視美國,時常慫恿印第安人侵襲美國居民區(qū)。這些情況都使美國有識之士憂慮。如此一來,強化中央權力便成為保守派及愛國人士的一致要求,而且這個要求到18世紀80年代上半期已成當務之急?!幾詤怯阝?、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上卷)》(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國建國之初邦聯(lián)體制的特點,并指出由此帶來的弊端。(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補充一條美國政客們?yōu)榻鉀Q上述弊端所采取的措施,并說明理由。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代皇帝為了表彰、紀念、鼓勵或籠絡現(xiàn)任及前任官員,常常賜給這些官員以各種特殊身份。這種代表著特權的特殊身份通常是用官品來表現(xiàn)的。由于不可能將所有表示特殊身份的官賦予實際的職權,因而,必須將表示職務與職權的官與僅表示身份等級的官區(qū)別開來。為此,從唐朝開始,中國社會就形成了系統(tǒng)的官職分離制度。有實際職務的官被稱為職事官;沒有實際職務,只用來表示官員的個人身份等級的官分別被稱為散官、勤官成加官。職事官、散官、勛官的等級以官階的高低為標準,均分為九品十八級。這使得許多并不參加實際行政管理工作的人享受著免納國家賦稅并分取國家賦稅的特權。——摘編自武乾《論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材料二

北洋政府廢除了古代九品十八級制,但仍實行文官等級品位分類制。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頒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該法將行政官分為特任官、簡任官、蔣任官和委任官4級。特任官由大總統(tǒng)以特令任命,簡任官由大總統(tǒng)直接選任,蔣任官由各主管長官推薦并呈請大總統(tǒng)任命,委任官由主管長官直接任命。前3種文官被稱為高等文官,委任官被稱為普通文官。除特任官外,簡任、薦任與委任官共分為9等。其中1~2等為簡任官,3~5等為薦任官,6~9等為委任官?!幾岳羁∏濉冬F(xiàn)代文官制度在中國的創(chuàng)構》(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唐代以來中國官員品位分類的原則,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影響。(2)根據(jù)材料一、二,指出與中國古代品位分類制相比北洋政府中央行政官品位分類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成因。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巡回審判最早出現(xiàn)于亨利一世時期,但那時只是偶爾使用,未成制度。亨利二世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將全國劃分為若干巡回區(qū),并定期派遣王室法官巡回全國各地受理案件。巡回法官在地方主持審判時,因其采用陪審制,判決更為公正,對當事人更具有吸引力。所以,實行巡回審判制度的結果是大批原本由地方公共法院或封建法院審理的案件被轉移到了國王法院。至此,國王司法權延伸到了全國各個角落和各個領域,國王法院包攬了全部的刑事案件和幾乎全部的自由土地糾紛案件。——摘編自李培峰(《英美法要論》)材料二

1982年3月頒布的《民事訴論法(試行)》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jù)需要和可能派出法庭巡回審理,就地辦案?!笨梢跃偷剞k案后,廣大農村和邊遠地區(qū)的農民不必再到縣城人民法院上訴,人民群眾能夠不誤工,不影響生產或工作,也可以使民事糾紛就地得到解決。福建龍??h角美人民法庭1983年辦結各類民事案件129件,做到辦結一件,執(zhí)行一件,回訪一件,因此歷年積案大幅減少。在巡回就審過程中,法庭還及時對群眾進行普法宣傳,教育了生產隊群眾。——摘編自張衛(wèi)平《改革開放40年法律制度變遷》(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英國中世紀“巡回審判”的發(fā)展趨勢,并分析其對英國政治與法律的影響。(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英國中世紀“巡回審判”相比,我國20世紀80年代“巡回審判”的特點,并分析這一時期我國“巡回審判”制度實施的作用。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鞏固統(tǒng)治,特意主持編撰了祖訓用于訓誡子孫后代,即《皇明祖訓》,圖2所示是《皇明祖訓》的第四條內容。皇明祖訓·祖訓首章(第四條)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來擾我邊,則彼為不祥。彼既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zhàn)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但胡戎與西北邊境互相密邇,累世戰(zhàn)爭,必選將練兵,時謹備之。今將不征諸夷國名開列于后:東北:朝鮮國正東偏北:日本國正東偏南:大琉球國

小琉球國西南:安南國

真臘國

暹羅國

占城國蘇門答臘

西洋國

爪哇國

彭亨國白花國

三弗齊國

浡泥國根據(jù)上述材料并結合中國古代史的知識,就材料整體或其中任意一點,擬定一個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jù),論證充分,表達清晰。)

〖答案〗〖解析〗1.B〖解析〗根據(jù)材料“秦王朝通過戰(zhàn)爭征服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如五嶺以南地區(qū),人心不穩(wěn),必須要由強有力的組織機構進行管理,才能使國家觀念深入這些地區(qū),并使其直接受到國家統(tǒng)治?!笨芍?,秦王通過戰(zhàn)爭政府少數(shù)民族,必須要有強有力的組織機構對其進行管理,強化對其的控制,以維護國家的統(tǒng)治和統(tǒng)一,B項正確;增進華夏認同觀念,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A項;提高地方行政效率,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C項;擴大秦朝統(tǒng)治版圖,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D項。故選B項。2.A〖解析〗根據(jù)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雅典實行直接民主,演說家的演說可以影響公民的決策,會導致不公正的事情出現(xiàn),柏拉圖的言論是在批判直接民主的弊端,A項正確;柏拉圖強調理性在政治中的應用,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xiàn)藝術要服務政治,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道德在政治活動中的地位,排除D項。故選A項。3.B〖解析〗根據(jù)材料“1913年12月27日”和漫畫內容可知,該漫畫是在諷刺袁世凱推行獨裁統(tǒng)治、解散國民黨、破壞國會和內閣等措施,這說明當時民主議會政治遭到嚴重破壞,即揭示議會政治艱難曲折,B項正確;段祺瑞拒絕國會和《臨時約法》是在1917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袁世凱復辟稱帝是在1915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張勛復辟帝制是在1917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4.D〖解析〗根據(jù)材料“究竟是一個黨好?還是幾個黨好?現(xiàn)在看恐怕是幾個黨好。不但過去如此,而且將來也可以如此,就是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笨芍?956年,在《論十大關系》中指出,要在中國保持多黨存在,實現(xiàn)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這是基于中國的國情和階級狀況放生深刻變化之后做出的結論,D項正確;意在緩和中共與民主黨派的關系,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A項;確立了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是在1949年政治協(xié)商會議,排除B項;推動了人民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5.B〖解析〗根據(jù)材料“保甲法下的農民成為保丁,但因其受到的訓練不專業(yè),在實際戰(zhàn)爭時僅能負責搬運糧草,依舊要服役”,可知雖然在王安石變法中規(guī)定可以納錢代役,但在實際的執(zhí)行過程中,因為農民沒有經過正規(guī)的軍事訓練,無法進行正常的軍事活動,只能負責物資搬運工作,導致實際兵力不足,軍隊戰(zhàn)斗力減弱,為了增強軍隊人數(shù)及戰(zhàn)斗力,政府只能額外要求那些納錢代役的百姓服兵役,這些百姓既交了錢,還要服兵役,百姓負擔相比未變法前更重,并且納錢代役對于有力而少田的農民來說是一種新型的負擔,所以并未減輕百姓的負擔,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社會管控問題,排除A項;“保證了農業(yè)生產時間”體現(xiàn)了募役法的好處,而材料側重于募役法的弊端,排除C項;改善軍隊待遇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B項。6.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jù)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漢代中國。漢武帝選拔重用一些出身微賤但富有才干的人,擔任“內朝”官,目的是加強專制皇權,滿足統(tǒng)治需要,A項正確;漢代選官還不能完全做到“唯才是舉”,且才能不是選官的唯一標準,排除B項;察舉制是漢武帝時期重要的選官方式,“喪失了選官功能”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材料未提及漢武帝選用“內朝”官是為了鏟除朋黨,排除D項。故選A項。7.B〖解析〗根據(jù)材料“必須通過考試或者檢定才能獲得其在自治村落或在自由都市從事某種職業(yè)的資格或權利提高教育程度,改善國家的狀況”可知,亞當·斯密認為,任何人要獲得自治村或在自由市場從事某種職業(yè)的資格,必須通過考試或檢定,說明亞當·斯密的主張為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歷史智慧,B項正確;意在擴大政府管理中的民主性,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提及社區(qū)的作用,排除C項;為英國反專制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D項。故選B項。8.A〖解析〗根據(jù)材料“我國現(xiàn)有四類公務員……選任、委任、考任、聘任”可知,我國對不同層級的公務人員,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和需要,分別采用選任、委任、考任、聘任的方式進行選拔,說明我國的公務員制度較為完備,適應了不同情況的人員選擇,A項正確;干部選拔實現(xiàn)民主化,說法較為片面,排除B項;干部管理走向法制化、公務員考錄規(guī)模擴大,在材料中均沒有體現(xiàn),排除C項、D項。故選A項。9.D〖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唐律中對家主權力的規(guī)定,體現(xiàn)了古代家族的家長權,同時允許重刑犯盡孝道的“存留養(yǎng)親”制度,也體現(xiàn)了對孝道的重視,這反映了唐代注重禮與法的結合,D項正確;材料未體現(xiàn)唐代刑罰比較隨意,排除A項;材料強調唐代注重禮與法的結合,B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司法公正,排除C項。故選D項。10.A〖解析〗根據(jù)材料“早期基督教宣傳上帝對人一視同仁,不分種族和社會地位的差別……全都以兄弟姐妹相稱”可知,早期基督教宣傳人人平等的思想,教會內部的教徒沒有等級差別,這表明早期基督教倫理蘊含著人文色彩,A項正確;材料信息無法體現(xiàn)民主精神和基層教化,排除BC項;材料沒有涉及人和神的關系,排除D項。故選A項。11.C〖解析〗根據(jù)材料,我國1982年憲法制定以后,曾經歷過幾次修訂,將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開創(chuàng)發(fā)展過程中取得的新成果、新認識,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行依法治國”“尊重和保障人權”等內容加入到憲法中,體現(xiàn)了與時俱進,C項正確;改革開放1978年開始,1982年憲法制定以后的第一次重要修訂是在1988年,二者并非同時起步,排除A項;依法治國目標不可能僅僅通過修訂憲法就能達成,排除B項;僅僅通過修訂憲法不能完成完整法治體系構建,排除D項。故選C項。12.C〖解析〗元朝實行土司制度屬于因地制宜治理西南的措施,適應了當時南方民族的社會經濟基礎和生產關系,促進了西南經濟、文化的發(fā)展,有利于鞏固國家統(tǒng)一和發(fā)展,而清朝廢除吐司改任中央任命的流官則加強了中央對西南地方的控制,也有利于鞏固國家統(tǒng)一和發(fā)展,C項正確;土司制度體現(xiàn)了因俗而治的特點,“改土歸流”更加強化中央集權,排除A項;清朝對邊疆的治理機制是對前代管理體制的改變,排除B項;兩者都有利于民族間的交流交融,排除D項。故選C項。13.B〖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材料指的是維也納體系,它是19世紀初拿破侖帝國崩潰后,以英、俄、奧、普為首的戰(zhàn)勝國通過維也納會議在歐洲大陸上建立起以大國協(xié)調、歐洲均勢,維護和平的國際關系體系,這一機制提供了解決國際爭端的新途徑,B項正確;維也納體系具有強權政治的特征,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一些國家的權益,排除A項;這一機制并沒有保障歐洲的持久和平,排除C項;材料強調這一機制提供了解決國際爭端的新途徑,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B項。14.C〖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自成立以來,地區(qū)經濟、人口數(shù)量、人均壽命都有極大的增長,這主要得益于黨的民族政策的全面貫徹落實,C項正確;內蒙古自治區(qū)成立于1947年,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于1955年,不是最早確立的,排除A項;“高度自治”說法錯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需要在國家統(tǒng)一領導下行使自治權,排除B項;D項不屬于主要原因,排除D項。故選C項。15.D〖解析〗根據(jù)材料“新中國建立后,與民主德國建立了外交關系,與聯(lián)邦德國的關系則比較冷淡。1972年10月,中國與聯(lián)邦德國建立了外交關系?!笨芍?,二戰(zhàn)后,德國分裂,中國與社會主義陣營的民主德國建立外交關系,與聯(lián)邦德國的關系比較冷淡,而1972年尼克松訪華后,中美關系不斷改善,中國與聯(lián)邦德國建立外交關系,D項正確;使中國擺脫了外交孤立局面,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推動了國際冷戰(zhàn)局勢的緩和,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B項;20世紀60年代后中國逐漸放棄“一邊倒”的外交政策,排除C項。16.(1)特點:中央政府處于無權地位,各州獨立性很強。(若答出未實現(xiàn)中央集權、國家結構較為松散亦可得分)弊端:中央政府過于軟弱,無力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和解決各邦的矛盾:沒有統(tǒng)一的征稅權以及在內的經濟控制權,無法保護本國商人的利益,導致國內貿易受阻:無力應對周邊大國,如英國西班牙等的(外來)軍事威脅。(答出兩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如難以保障社會穩(wěn)定,阻礙統(tǒng)一市場的形成,國家認同觀念與民族凝聚力較弱等)(2)措施:制定1787年憲法。理由:1787年憲法確立了聯(lián)邦制,賦予政府強有力的權力有利于國家的鞏固;在聯(lián)邦制下,地方與中央形成較為和諧的關系,在維護國家主權的同時,有利于調動地方積極性;1787年憲法維護了獨立戰(zhàn)爭的重大成果,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則的基礎上有利于美國社會的穩(wěn)定。(答出兩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辦可。如加強了中央集權、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政體、奠定了美國長期繁榮發(fā)展的基礎等)〖解析〗(1)特點:本題為特點類材料〖解析〗題。根據(jù)材料“各州各自為政,各州都有關稅壁壘,幣制不統(tǒng)一,市場也不統(tǒng)一,國內貿易將會受到阻礙”可得出各州有較大權力,國內貿易發(fā)展受阻。弊端:本題為特點類材料〖解析〗題。根據(jù)材料“軟弱的邦聯(lián)政府也無力在國外保護美國商人的利益”、“當時美國是一個新生國家,歐洲大國對其虎視眈眈”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中央政府權力弱小,對外危機嚴重。(2)措施:本題為特點類材料〖解析〗題。根據(jù)材料“美國為了削弱各州的民主力量,必須強化中央權力”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實行聯(lián)邦制度。理由:本題為原因類材料〖解析〗題。根據(jù)材料“美國為了削弱各州的民主力量,必須強化中央權力”、“駐在美國西北邊境內的英軍,在戰(zhàn)后仍不肯撤走,并且勾結印第安人不斷地騷擾美國居民。美國南部以及西部與西班牙屬地毗鈴鄰。……而且這個要求到18世紀80年代上半期已成當務之意”可知,實行聯(lián)邦制,可以加強中央政府權力,提高美國的國防實力,維護主權的完整和美國的社會穩(wěn)定。17.(1)原則:官職分離;以官階高低為標準,分品級。影響:加強了君主專制;強化了身份等級意識和官本位意識;易造成官僚機構膨脹,效率低下;增加了民眾的負擔。(2)特點:官員等級與任用方式密切聯(lián)系。成因:中國古代官員品位分類制的影響;袁世凱執(zhí)政時期總統(tǒng)的權威較大;西方文官制度的影響;辛亥革命以后民主政治的發(fā)展。〖解析〗(1)原則:根據(jù)材料“由于不可能將所有表示特殊身份的官賦予實際的職權,因而,必須將表示職務與職權的官與僅表示身份等級的官區(qū)別開來”可知,官職分離;根據(jù)材料“職事官、散官、勛官的等級以官階的高低為標準,均分為九品十八級”可知,以官階高低為標準,分品級。影響:根據(jù)材料“古代皇帝為了表彰、紀念、鼓勵或籠絡現(xiàn)任及前任官員,常常賜給這些官員以各種特殊身份”可知,加強了君主專制;根據(jù)材料“這種代表著特權的特殊身份通常是用官品來表現(xiàn)的。由于不可能將所有表示特殊身份的官賦予實際的職權,因而,必須將表示職務與職權的官與僅表示身份等級的官區(qū)別開來。為此,從唐朝開始,中國社會就形成了系統(tǒng)的官職分離制度”可知,強化了身份等級意識和官本位意識;根據(jù)材料“沒有實際職務,只用來表示官員的個人身份等級的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