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檢驗提綱_第1頁
臨床檢驗提綱_第2頁
臨床檢驗提綱_第3頁
臨床檢驗提綱_第4頁
臨床檢驗提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緒論Introduction

一、人體解剖學HumanAnatomy:研究人體各部正常形態(tài)、結構的科學。

二、分科classification:大體淼剖學、組織學和胚胎學。

三、人體的解剖方位

(一)標準姿勢(anatomicalposition):

身體直立,面向前,兩眼向正前方平視,兩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軀干兩

側,手掌向前。

(二)描述術語

上和下、前與后或腹側和背側、內(nèi)側和外側、內(nèi)和外、淺和深

四、人體的解剖面

矢狀面、冠(額)狀面、水平或橫切面

第一章運動系統(tǒng)Locomotorsystem

1、組成:骨(bone)、骨連結(joint)、骨骼?。╯keletalmuscle)

2、功能:支持、保擴'、運動(support,protectionandmotion)。

一、骨(bone)與骨連結(joint)

(一)骨的形態(tài)和構造theshape,thestructureofbone:

1>形態(tài)分類(Shapeandclassificationofbones)

分類特點分布

長骨呈中空管狀,分一干兩端(箭)四肢骨

短骨呈立方形腕骨、跑骨

扁骨較寬呈板狀顱頂骨、馥骨

不規(guī)則骨不規(guī)則椎骨、上頜骨

2、骨的構造(thestructureofbone)

(1)骨質(zhì):骨密質(zhì)(骨外層,堅硬,抗壓、抗扭曲力強)

骨松質(zhì)(骨內(nèi)部,蜂窩狀,由骨小梁構成)

顱蓋骨一密質(zhì)(外板、內(nèi)板),松質(zhì)(板障)。

(2)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質(zhì)間隙內(nèi)。

分類顏色構成造血功能

紅骨髓紅色大量紅細胞、某些白細胞有

黃骨髓黃色主要是脂肪組織無

(3)骨膜:(除關節(jié)面外)骨表面,纖維結締組織構成,有神經(jīng)、血管、成骨細胞。

(4)血管、神經(jīng)、淋巴

(二)骨的化學成分和物理特性

tiechemicalcompositionsandphysicalpropertiesofbone

年齡化學成分物理特性

幼兒有機質(zhì)相對較多柔軟,有彈性,不完全性骨折

成年人有機質(zhì)1/3,無機質(zhì)2/3堅硬有彈性

老年人無機質(zhì)相對較多脆性大,易骨折

(三)骨的連結與功能

定義:骨與骨之間借纖維結締組織、軟骨或骨組織相連,構成骨連結。

分類:

「纖維連結:兩骨間以纖維結締組織連結(縫)。

f直接連結,軟骨連結:兩骨間以軟骨連結(椎間盤)。

-骨性結合:〔兩骨間以骨組織連結。

I間接連結(關節(jié)):相對骨面間有充以滑液的腔隙。

1關節(jié)的構造essentialstructures:

r關節(jié)面:相鄰兩骨互相接觸的面,有關節(jié)軟骨。

關節(jié)囊:結締組織構成的膜性囊,包圍關節(jié)。

?[外層(纖維層):厚而堅硬;

1內(nèi)層(滑膜層):薄而柔軟。

1關節(jié)腔:關節(jié)囊內(nèi)兩關節(jié)面之間密封的腔隙,有滑液,呈負壓。

關節(jié)的輔助結構accessorystructures:

韌帶(lig.):(囊外lig.、囊內(nèi)lig.)

關節(jié)盤

2、關節(jié)的運動形式movementsofjoints:

「屈和伸

J內(nèi)收和外展

一旋轉(zhuǎn)

L環(huán)轉(zhuǎn)

(四)骨的分部與組成

分部數(shù)量(塊)

軀干骨51

上肢骨64

四肢骨206

下肢骨62

顱骨29

1、軀干骨及其連結

(1)軀干骨Thebonesoftrunk:由椎骨、胸骨、肋組成

①椎骨(24塊)

椎骨的共同特征:椎體、椎弓(椎弓根、椎板)、椎孔、椎間孔

各部椎骨:頸椎(C.-7個)、胸椎(T.-12個)、腰椎(L.-5個)

舐骨:5塊舐椎融合而成

尾骨:3?4個尾椎融合而成

②胸骨:分部(胸骨柄、胸骨體、劍突)

③肋:(12對),包括肋骨和肋軟骨。

*真肋(第1?7對)

-假肋(第8?10對)—(肋弓)

、浮肋(第11?12對)

(2)軀干骨的連結Thejointsofthebonesoftrunk

①脊柱

構成:山24塊椎骨、1塊舐骨和1塊尾骨連結組成。

椎間盤

位置:相鄰兩個椎體之間。

構成:纖維環(huán)(周圍)、髓核(中央)

2/38哼

功能:承受壓力,緩沖震蕩。

臨床意義:(椎間盤脫出癥)

韌帶:前縱電、后縱電、黃lig.、棘間lig.、棘上lig

生理彎曲:

頸曲、胸曲、腰曲和部曲

(注意:無尾曲,頸曲、腰曲凸向前,胸曲和舐曲凸向后。)

功能:支持、運動、保護。

②胸廓:

構成:脊柱胸部、12對肋、胸骨

上口、下口

形狀(成人)

功能:保護、支持內(nèi)臟及參與呼吸運動作用。

肋弓:第8?10對肋前端借肋軟骨與上位肋軟骨連結,形成肋弓。

2、四肢骨及其連結

(1)上肢骨Thebonesofupperlimb

組成:\(肢帶骨)鎖骨、肩胛骨

\(自由骨)肱骨、槎骨、尺骨、手骨(腕骨、掌骨、指骨)

上肢骨的連結Thejointsofupperlimb:

①肩關節(jié)shoulderjoint(盂肱賣節(jié))

構成:肱骨頭、關節(jié)盂。

結構特點:

關節(jié)面:頭大,盂小而淺(只容納肱骨頭的1/3?1/4)。

關節(jié)囊:松而薄弛

韌帶:少、弱

運動:屈伸、收展、旋內(nèi)、旋外、環(huán)轉(zhuǎn)。

②肘關節(jié)elbowjoint

構成:肱骨下端、尺骨上端、梯骨上端

結構特點

韌帶:

關節(jié)囊:后壁最薄弱,易發(fā)生肘關節(jié)后脫位。

運動:屈伸,梯尺近側關節(jié)參與前臂的旋轉(zhuǎn)運動。

③稅腕關節(jié)(腕關節(jié))wristjoint

構成:

關節(jié)窩的構成:槎骨下端、尺骨頭下方的關節(jié)盤

關節(jié)頭的構成: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近側列腕骨)

結構特點:關節(jié)囊松弛,有l(wèi)ig.加強。

運動:屈伸、收展及環(huán)轉(zhuǎn)。

(2)下肢骨Thebonesoflowerlimb

組成:J(肢帶骨)骸骨

”(自由骨)股骨、骸骨、脛骨、腓骨、足骨

下肢骨的連結

①骨盆pelvis

構成:由舐骨、尾骨和兩側骸骨連結而成。幾乎不能活動,有利于重力傳遞,

同時容納并保護骨盆內(nèi)臟器。

②曾寬關節(jié)hipjoint

構成:股骨頭、散臼。

結構特點

關節(jié)面:髏臼深而大;股骨頭小,其關節(jié)面幾乎全部容納在骸臼內(nèi)

關節(jié)囊:強韌堅厚

韌帶:強大、量多而緊,關節(jié)囊后下部較薄弱

運動:屈、伸;收、展;旋內(nèi)、旋外;環(huán)轉(zhuǎn)

③膝關節(jié)kneejoint

構成:股骨下端、脛骨上端、骸骨

結構特點:

關節(jié)面:股骨下端、脛骨上端、骸骨

關節(jié)囊:薄而松弛,前壁為股四頭肌腱和鶻lig.

韌帶:量多

關節(jié)盤:內(nèi)、外側半月板

運動:屈、伸,半屈膝時可作旋內(nèi)和旋外

④踝關節(jié)(距小腿關節(jié))anklejoint

構成:脛、腓骨下端,距骨滑車

結構特點:

關節(jié)囊:前、后壁薄而松弛

韌帶

運動:背屈(伸),跖屈(屈)(可作輕微側方運動)。

3、顱骨及其連結

(1)顱骨skull(23塊)

(腦顱骨(單塊:額骨、篩骨、蝶骨、枕骨

(8塊)I成對:頂骨、顆骨

面顱骨j成對:上頜骨、顫骨、腭骨、淚骨、鼻骨、下鼻甲骨

1(15塊)1單塊:下頜骨、舌骨、犁骨

下頜骨下頜體、下頜支

(2)顱的整體觀

顱的頂面觀:矢狀縫、冠狀縫、人字縫

顱底內(nèi)面觀

顱前窩:篩孔

顱中窩:垂體窩、視N.管、眶上裂、圓孔、卵圓孔、棘孔、破裂孔、三叉N.壓跡

顱后窩:內(nèi)耳門、頸靜脈孔、舌下神經(jīng)管、枕內(nèi)隆凸、乙狀竇溝、橫竇溝、枕骨

大孔

顱底外面觀:關節(jié)結節(jié)、下頜窩、枕外隆凸、乳突

顱囪:初生嬰兒顱骨骨化未完成,顱蓋各骨間的間隙為結締組織所充填,稱顱囪(囪門)。

有額囪(前囪)、枕囪(后囪)、蝶囪和乳突囪。額囪(前囪)于生后1?2歲愈合。

(2)顱骨的連結jointsofskull

①直接骨連結:骨縫、軟骨結合、骨性結合

②顏下頜關節(jié)(下頜關節(jié))temporomandibularjoint

構成:下頜頭、下頜窩、關節(jié)結節(jié)

結構特點:關節(jié)囊外側有外側lig.加強,前部較薄弱,易發(fā)生前脫位

4/38Awtaoni?

運動:下頜骨下降與上升(開口、閉口)、前進與后退及左、右移動。

二、肌肉(skeletalmuscle)

(一)?。╩uscle)的形態(tài)與功能

1、肌的形態(tài)與構造theshape,thestructureofskeletalmuscles

(1)肌的形態(tài)分類

形態(tài)分類結構特點分布

長肌(longmuscle)收縮幅度大四肢

短肌(shortmuscle)明顯節(jié)段性,收縮幅度小軀干深層

扁?。ㄩ熂。╢latmuscle)扁而薄胸、腹壁

輪匝肌(orbicularmuscle)環(huán)形肌纖維眼裂、口裂周圍

(2)肌的構造

J肌腹(musclebelley):由橫紋肌纖維組成,有收縮能力。

[肌腱(tendon):由平行膠原纖維束構成,無收縮能力。

(闊肌的肌腱呈薄膜狀,稱腱膜。)

2、肌的起止點、配布和作用

(1)起點(定點)、止點(動點)

(2)配布:拮抗肌、協(xié)同肌

(3)作用:

3、肌的輔助結構

(1)筋膜(fascia)

①淺筋膜(皮下組織):

疏松結締組織構成

含脂肪、淺動脈(A.)、皮下靜脈(V.)、皮神經(jīng)(N.)、淋巴管等結構

②深筋膜(固有筋膜):

致密結締組織構成

構成:肌間隔、筋膜鞘、血管神經(jīng)鞘、支持帶等結構。

(2)滑膜囊:位于肌腱與骨面接觸處,有滑液,減少肌腱與骨面的摩擦。

(3)腱鞘:包繞手、足的長肌腱

(-)人體肌肉的分部(參考教材表)

內(nèi)臟學Splanchnology

第二章消化系統(tǒng)Alimentarysystem

組成:

I消化管:口腔一咽一食管一胃一小腸一大腸

I消化腺:I大消化腺:口腔大唾液腺、肝、胰

I小消化腺:消化管壁內(nèi)的小腺體。

消化管臨床分段:

1、上消化道:口腔一十二指腸

2、下消化道:空腸一肛門

一、消化管alimentarycanal

(一)口腔oralcavity

壁(■前壁一唇(orallips)

側壁一頰(cheek)

,下壁(底)--軟組織、舌(tongue)

上壁(頂)

I--腭(palate)

1、腭(palate):

,硬腭(前2/3)

構成<r腭垂

.軟腭(后1/3)腭舌弓

I腭咽弓

咽峽:腭垂、兩側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圍成咽峽,為口腔和咽連通處。

2、牙teeth

種類:

I乳牙:乳切牙、乳尖牙、乳磨牙,生后6個月萌出,共20個。

I恒牙: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6歲換牙,共28—32個。

3、舌tongue

舌乳頭:絲狀乳頭(無味蕾)、

菌狀乳頭、輪廓乳頭、葉狀乳頭(有味蕾)

4、口腔腺(唾液腺salivarygland):分泌唾液,濕潤、清潔口腔,促進消化

(二)咽pharynx

分部方向所經(jīng)結構交通部位

向前鼻后孔鼻腔

鼻咽部

向兩側咽鼓管咽口一咽鼓管中耳鼓室

口咽部向前咽峽口腔

向前喉口喉腔

喉咽部

向下食管

(三)食管esophagus

第6頸椎一賁門(25cm,狹窄部分)

(四)胃stomach

形態(tài):囊狀,有二壁、二口、二彎、分四部

1、兩壁:「前壁

6/38Anabmtv

后壁

2、兩口:[入口(上口):賁門

I出口(下口):幽門

3、兩緣:[胃小彎(上緣):凹緣,較短,朝向右上方

I胃大彎(下緣):凸緣,較長,朝向左下方

4、四部:賁門部、幽門部、胃底部、胃體部

(注意:賁門部、幽門部與賁門、幽門區(qū)別開)

(五)小腸smallintestine

包括十二指腸、空腸、回腸三部分

1、十二指腸:分四部-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

2、空腸:是吸收食物營養(yǎng)成份的主要部分

3、回腸:

(空腸較回腸:管徑大,管壁厚,粘膜環(huán)狀皺裳多,絨毛結構多。)

(六)大腸largeintestine

分部:盲腸、闌尾、結腸、直腸

1、盲腸:回盲瓣(括約肌作用)

2、闌尾:

3、結腸

分部:升結腸(右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左結腸)、乙狀結腸。

4、直腸:

二、消化腺alimentarygland

(一)肝liver

1、位置:大部分在右季肋區(qū)、腹上區(qū),小部分在左季肋區(qū)。

2、形態(tài):楔形,二面

(1)上面(膈面):鐮狀韌帶、肝左葉、肝右葉:肝裸區(qū)

(2)下面(臟面):主要結構為“H”溝(左、右縱溝、橫溝)

左縱溝:肝圓韌帶、靜脈韌帶

右縱溝:膽囊窩(前有膽囊)、腔靜脈溝(有下腔靜脈)

橫溝:肝門(肝臟面中間的橫溝是肝門,有肝管、肝固有動脈、肝門靜脈、

淋巴管和神經(jīng)等出入。)

3、肝膽汁排泌:

肝細胞生成膽汁一毛細膽管一小葉間膽管一左、右肝管一肝總管

一膽總管一十二指腸大乳頭一十二指腸腸腔

(未進食)H(進食后)

膽囊

(二)胰pancreas

1、位置

2、形態(tài)分部:胰頭(有鉤突)、胰體、胰尾

3、組織學分部:外分泌部(胰液)

內(nèi)分泌部(胰島素、胰高血糖素)

三、腹月莫peritoneum

(-)概念

1、腹膜:襯覆于腹壁、盆壁內(nèi)表面及腹腔、盆腔臟器表面的漿膜,薄而光滑,由單

層扁平上皮和結蒂組織構成。

2、分部:腹膜壁層(壁腹膜)-襯覆于腹壁內(nèi)表面的部分。

腹膜臟層(臟腹膜)-覆蓋在臟器表面的部分。

3、腹膜腔:腹膜壁層利臟層互相延續(xù)移行,形成一個不規(guī)則的潛在性的囊狀間隙。

(二)腹膜形成的主要結構

1、網(wǎng)膜(小網(wǎng)膜、大網(wǎng)膜、網(wǎng)膜囊)

2、系膜(腸系膜、闌尾系膜、橫結腸系膜、乙狀結腸系膜)

3、韌帶(肝、胃、脾、腎的韌帶)

(三)功能

分泌、潤濕、保護、吸收、支持、固定

第三章呼吸系統(tǒng)RespiratorySystem

一、組成及基本結構

「呼吸道(鼻、咽、喉---------上呼吸道

組成彳1氣管、支氣管及其分支一下呼吸道

L肺(呼吸器官)

(一)呼吸道respiratorytract

1、鼻nose:分外鼻、鼻腔、鼻旁竇三部分

(1)夕卜鼻externalnose

(2)鼻腔nasalcavity

鼻腔外側壁的結構

鼻甲:上、中、下鼻甲

鼻道:上鼻道、中鼻道、下鼻道

(3)鼻旁竇:位置、開口

位置名稱開口部位

蝶骨蝶竇蝶篩隱窩

后篩竇上鼻道

篩骨中篩竇

前篩竇

中鼻道

額骨額竇

上頜骨上頜竇

2、咽:見前(消化道)

3、喉larynx

(1)喉軟骨:甲狀軟骨、環(huán)狀軟骨、會厭軟骨、杓狀軟骨

(2)粘膜皺裳:室裳(上方一對)、聲帶或聲裳(下方一對)

4>氣管trachea和支氣管bronchi

(1)構成:軟骨(“C”)和粘膜,膜壁(平滑肌纖維、結締組織)

(2)左、右主支氣管的差異:

左:細、長、傾斜右:粗、短、直

(氣管異物易墜入右主支氣管)

(二)肺lung

1、位置:胸腔內(nèi),縱隔兩側

8/38UGtimanAjtato,哼

2、肺的分葉:左肺二葉,右肺三葉

3、形態(tài):圓錐形,一尖、一底、二面、三緣;肺裂。

(1)肺尖:突出胸廓上口入頸根部

(2)肺底(膈面):凹向下

(3)肋面:廣闊,與肋和肋間隙鄰

(4)縱隔面(內(nèi)側面):肺門

肺的內(nèi)側面中間凹陷,為肺門,是支氣管、肺的血管、淋巴管、神經(jīng)入肺之處。

(5)前緣:左肺有心切跡、左肺小舌,右肺無此二結構。

(6)下緣:銳利

(7)后緣:圓鈍

(8)肺裂:左肺只有斜裂,右肺有水平裂、斜裂

二、胸膜Pleura

概念:

分部:壁胸膜、臟胸膜

胸膜腔:胸膜的臟層與壁層在肺根處互相返折延續(xù),圍成完全封閉的胸膜腔。腔內(nèi)呈負

壓,僅電少量漿液,可減少兩層胸膜間的摩擦。

三、縱隔mediastinum

(-)縱隔:是兩側縱隔胸膜間全部器官。

(-)邊界(前界:胸骨,后界:胸椎,上界:胸廓上口,下界:膈?。?/p>

(三)上、下部主要器官

第四章泌尿系統(tǒng)Urinarysystem

1、組成:腎、輸尿管、膀胱、尿道

2、功能:排出尿液;

調(diào)節(jié)機體內(nèi)環(huán)境的穩(wěn)定、電解質(zhì)和酸堿平衡。

一、腎kidney

(一)腎的形態(tài)、位置和構造

1、位置:腹后壁,脊柱兩側,左右各一。

2、形態(tài):形似蠶豆

腎門:腎內(nèi)側緣中部凹陷,是腎動脈、腎靜脈、腎盂以及神經(jīng)和淋巴管出入腎的部

位。

3、被膜:(內(nèi)一外)腎纖維囊、腎脂肪囊、腎筋膜

4、構造:「腎實質(zhì)腎皮質(zhì):(腎小體)

-腎髓質(zhì):(腎小管)

I腎排泄管:腎小盞、腎大盞、腎盂

二、輸尿管ureter、膀胱urinarybladder尿道urethra

(一)輸尿管

(二)膀胱

1、位置:小骨盆腔前部

2、膀胱三角:膀胱底的內(nèi)面有三角形區(qū),位于兩輸尿管口和尿道內(nèi)口三者連線之間。

是炎癥和腫瘤的好發(fā)部位。

(三)尿道

】、女性尿道:粗、短、直

2、男性尿道

分部:前列腺部、膜部、陰莖海綿體部

第五章生殖系統(tǒng)Reproductivesystem

組成

性另u性腺附屬性器官

男性睪丸附睪、輸精管、精囊、射精管、前列腺、陰莖

女性卵巢子宮、輸卵管、陰道、外陰

一、男性生殖器Themalegenitalorgans

r生殖腺:睪丸

f內(nèi)生殖器.附屬腺體: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

組匐I排精管道:附睪、輸精管、射精管、尿道

I外生殖器:陰莖、陰囊

()內(nèi)生殖器Theinternalgenitalorgans

1>睪丸testis

(1)位置:陰囊內(nèi)

(2)形態(tài):卵圓形

(3)結構:睪丸白膜、睪丸縱隔、睪丸小葉、精曲小管。

(4)功能:產(chǎn)生精子,分泌雄激素。

2^附睪epididymis

(1)位置:睪丸上端和后緣

(2)形態(tài)分部:附睪頭、附睪體、附睪尾

(3)功能:貯存精子、促精子成熟

3、輸精管ductusdeferens和射精管ejaculatoryduct

輸精管結扎手術(男性絕育術)選擇:皮下部(即精索部)

4、精囊seminalvesicle和前列腺prostate

5>尿道球腺bulbourethralgland

精液=精子+分泌物(附睪、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

(―)外生殖器Theexternalgenitalorgans

1、陰囊scrotum

陰囊壁:皮膚

肉膜(平滑肌纖維,隨溫度反射性舒縮,調(diào)節(jié)陰囊溫度)

2、陰莖penis

(1)分部:頭、體、根

(2)構成:陰莖海綿體(2個)

尿道海綿體(1個)

(3)陰莖皮膚:陰莖包皮系帶、包皮過長、包莖

二、女性生殖器Thefemalegenitalorgans

■內(nèi)生殖器/生殖腺:卵巢

組成彳1生殖管道:輸卵管、子宮、陰道

.外生殖器(外陰)

(-)內(nèi)生殖器Theinternalgenitalorgans

10/38N€umanAnattm電

1、卵巢ovary

(1)位置:盆腔內(nèi)子宮兩側

(2)形態(tài):卵圓形

(3)功能:產(chǎn)生卵子,分泌雌激素。

2、輸卵管uterinetube分部(由內(nèi)側至外側)

(1)輸卵管子宮部:

(2)輸卵管峽:輸卵管結扎術首選部位

(3)輸卵管壺腹:卵子受精部

(4)輸卵管漏斗:捕捉卵子

3、子宮uterus

(1)位置:直腸與膀胱之間

(2)形態(tài):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

分部:子宮底、子宮體、子宮頸

4、陰道vagina:

(1)位置:骨盆中央,子宮下方

(2)開口:陰道前庭

(3)陰道穹:陰道上端包繞子宮頸下部形成

(―)外生殖器Theexternalgenitalorgans:

(1)陰阜

(2)大陰唇:唇前聯(lián)合、唇后聯(lián)合

(3)小陰唇:陰蒂包皮、陰蒂系帶、陰唇系帶

(4)陰道前庭:尿道外口(前部)陰道口(后部)

(5)陰蒂:陰蒂腳、陰蒂體、陰蒂頭

附女性乳房Femalemamma/breast

-、位置:胸前部,胸大肌和胸筋膜表面

上起第2?3肋,下至第6?7肋,內(nèi)側至胸骨線,外側達腋中線。

二、形態(tài):成年未孕(產(chǎn))呈半球形。乳頭、乳暈、乳暈腺。

三、結構:

1、構成:皮膚、皮下脂肪、纖維組織、乳腺;血管、神經(jīng)、淋巴管。

2、乳腺組織:15?20個乳腺葉乳腺小葉MM輸乳管MM輸乳竇4M乳頭

(乳腺葉、輸乳管:以乳頭為中心呈放射狀排列,手術時宜作放射狀切口,以減少對

乳腺葉和輸入管的損傷。)

3、乳房懸韌帶(Cooper韌帶):對乳房起支持和固定作用。

第六章脈管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Circulationsystem)

概述

(-)循環(huán):各種體液(血液、淋巴液)不停地流動和相互交換的過程。

(―)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組成thecompositionofcirculationsystem:

是進行血液循環(huán)的動力和管道系統(tǒng),包括:

「心血管系統(tǒng)

I淋巴系統(tǒng)

(三)心血管系統(tǒng)的組成thecompositionofcardiovascularsystem:

1、心Heart(H.):是血液循環(huán)的動力器官(“動力泵”)。

2、動脈Artery(A.):將心臟輸出的血液運送到全身各器官,是離心的管道。(導血離心)

3、靜脈Vein(V.):把全身各器官的血液帶回心臟,是回心的管道。(導血回心)

4、毛細血管Capillary(Capi.):是小A.與小V.I'HJ的微細管道。管壁薄,有通透性,物

質(zhì)和氣體交換的場所。

(四)淋巴系統(tǒng)組成thecompositionoflymphaticsystem:

淋巴管和淋巴器官組成,血液循環(huán)的支流,協(xié)助V.運回體液入循環(huán)系統(tǒng),屬循環(huán)系

統(tǒng)的輔助部分。

(五)血液循環(huán)(途徑、功能)

1、體循環(huán)systemiccirculation(大循環(huán)greatercirculation)

(血液)一左心室一主A.->各級分支t全身Cap.網(wǎng)—小V.T大V.T上、下腔V.和冠

狀竇一右心房。

特點:流程長,流經(jīng)范圍廣,由含。2較多的A.血變成含CO2較多的V.血。

2、肺循環(huán)pulmonarycirculation(小循環(huán)lessercirculation)

(血液)右心室一>肺A.—?各級分支一>肺泡壁Cap.網(wǎng)一>肺V.—>左心房。

特點:流程短,流經(jīng)范圍窄,由含C02較多的V血變成含。2較多的A.血。

一、心(heart)

(―)心的形態(tài)結構

1、心的形態(tài)、位置thepositionandtheshapeoftheheart

(1)位置:胸腔內(nèi),膈肌上方,兩肺之間,約2/3居正中線左側,1/3居右側。

(2)心的外形:

倒置的圓錐體形,心的外形可分為一尖、一底、兩面、三條溝。

j心尖:向左前下方,為游離端。

心底:朝向右后上方,與大血管相連。

胸肋面(前面):

,膈面(下面):

冠狀溝:環(huán)形,將心房與心室分開。

前室間溝:心胸肋面(前面)向下至心尖的縱行淺溝。

后室間溝:心膈面(下面)向下至心尖右側的縱行淺溝。

2、心腔的結構thestructureofcardiaccavity

心由中隔分為左、右兩半心,左、右半心各分成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1)右心房RightAtrium(R.A.):

■三入口——上腔V.口、

,下腔V.口及下腔V瓣

冠狀竇口、冠狀竇瓣

一出口——右房室口

(2)右心室RightVentricle(R.V.):

f一入口——右房室口

I一出口——肺A.口

三尖瓣復合體:三尖瓣環(huán)、瓣尖、腱索、乳頭肌

(3)左心房LeftAtrium(L.V.):

f四入口——肺V.(P.V.)口(左、右各一對)

[一出口——左房室口

(4)左心室LeftVentricle(L.V.):

12/3gN€uman電

一入口——左房室口

一出口——主A.口

二尖瓣復合體:二尖瓣環(huán)、瓣尖、腱索、乳頭肌

3、心壁:

(1)心內(nèi)膜

心壁內(nèi)面,光滑,利于血液流動

折疊成房室瓣(二尖瓣、三尖瓣)和半月瓣(主動脈瓣、肺動脈瓣)。

(2)心肌

最厚,心肌細胞(纖維)組成,心室肌比心房肌厚。

(3)心外膜

心壁外面,心包臟層。

心包perieardium分為---纖維心包與漿膜心包(臟、壁兩層)

心包腔:心包臟層、壁層相連,形成密閉腔隙,含少量滑液,利于心搏。

4^心的傳導系統(tǒng)conductionsystemoftheheart

(1)概念:心傳導系由特殊心肌纖維構成,具有自律性和傳導性,其主要功能是產(chǎn)生和

傳導沖動,控制心的節(jié)律性活動。

(2)組成:

竇房結(正常起搏點)-結間束一房室結-房室束(his束)一左、右束支-Purkinje

纖維網(wǎng)

5、心的血管和神經(jīng)

(1)冠狀A.:主要分支與營養(yǎng)分布范圍

左冠狀A.:降支、旋支

右冠狀A.:

(2)V.

(心大V.、心中V.、心小V.)—>一冠狀竇

(3)雙重支配(交感N.、副交感N.)

二、血管Bloodvessels

()血管的種類、結構與分布

種類管壁口徑彈性、收縮性分布(數(shù)量)

動脈厚小大較少

靜脈薄大較小數(shù)量多

毛細血管最薄最小最小分布最廣

(二)肺循環(huán)的血管

1、肺循環(huán)的A.

肺A.干一左、右P.A.一肺內(nèi)各級P.A.一肺Capi.(氣體交換)

2、肺循環(huán)的V肺V.一左心房

(三)體循環(huán)的血管

1、體循環(huán)的A.

(1)主A.:是體循環(huán)的A.主干,其起止與分段

左心室一>升主A.—>主A.弓一>?胸主A.―>腹主A.—>左、右骼總A.

主A.弓上緣三大分支(右t左):頭臂干、左頸總A.、左鎖骨下A.

(2)體循環(huán)A.

全身各大局部的A.主干概括如下:

頭頸部——頸總A.;胸部——胸主A.;上肢——鎖骨下A.;

腹部——腹主A.;盆部一器內(nèi)A.;下肢——骼外A.

頸動脈體:在頸內(nèi)、外動脈分叉處后壁上,有一扁橢圓形小體,為化學感受器,能

接受血液中。2和C02分壓變化的刺激,反射性地調(diào)節(jié)呼吸運動。

頸動脈竇:頸內(nèi)動脈的起始處稍膨大,壁內(nèi)有壓力感受器,可反射性地調(diào)節(jié)血壓。

主A.分支

左心室

升主A.右冠狀A.、左冠狀A.

,頭臂干f右頸總A.、右鎖骨下A.

左頸總A.T頸內(nèi)A.

主A.弓頸外A.

.左鎖骨下A.f椎A.

腋A.

肱A.一槎A.、尺A.f掌淺、深弓

,壁支:肋間A.

胸主A.■支氣管A.

.臟支-食管A.

〔心包A.

r壁支:腰A.

腹主A..C腹腔干

「不成對臟支?腸系膜上A.

I臟支-I腸系膜下A.

I成對臟支:腎A.、睪丸A.、卵巢A,

骸總A.f能內(nèi)A.f

骼外A.?股A.f胴A.f{脛前A.T足背A.

[脛后A.T腓A.,足底內(nèi)、外側A.

2、體循環(huán)的V

體循環(huán)的V.包括上腔V.系、下腔V.系和心V.系

(1)上腔V.系:

由上腔V.及屬支組成,收集頭頸部、上肢和胸部(心、肺除外)等上半身V.血

(2)下腔V.系

由下腔V.及屬支組成,收集腹部(包括肝門V.)、盆部、下肢等下半身的V.血

(3)心V.系

收集心臟的V.血

三、淋巴系統(tǒng)lymphaticsystem

組成淋巴管道(輸送淋巴液)

淋巴器官(產(chǎn)生淋巴細胞、生成抗體)

(淋巴管道和淋巴結的淋巴竇內(nèi)含有淋巴液,簡稱為淋巴。)

(一)淋巴管道Thelymphaticductofbody

r淺淋巴管〕'

14/381^&unanAmcto嗎

毛細淋巴管—淋巴管一一淋巴干—淋巴導管-V.角

深淋巴管

3/4淋巴(雙下肢、腹部、左上半身)一胸導管T左V.角

1/4淋巴(右上半身)T右淋巴導管一右V.角

淋巴循環(huán)功能:

(1)回收蛋白質(zhì)、運輸營養(yǎng)物質(zhì)。

(2)消除組織中的紅細胞、細菌、異物。

(―)淋巴器官Thelymphaticorgan

牌位置:胃和胰的左側,與第9~11肋相對。

形態(tài):橢圓暗紅,有脾門。

結構:白髓和紅髓。

功能:造血、破血、儲血。

第七章神經(jīng)系統(tǒng)Nervoussystem

總論

1、N.S.的區(qū)分

’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J腦一端腦、間腦、小腦、腦干(顱腔內(nèi))

(C.N.S.)[脊髓(椎管內(nèi))

《腦N.------12對(由胭發(fā)出)

周圍神經(jīng)系統(tǒng)(脊N.一—31對(由脊髓發(fā)出)

(P.N.S.)J(副交感N.

自主(內(nèi)臟)N.J內(nèi)臟運動N.1交感N.

1內(nèi)臟感覺N.I

(內(nèi)臟N一分布于內(nèi)臟平滑肌、心肌、腺體)

(軀體N.一支配體表、骨、關節(jié)、骨骼?。?/p>

2、基本結構

基本結構單位:N.元(接受刺激、產(chǎn)生興奮)

感覺N.元(位于周圍神經(jīng)節(jié))

運動、聯(lián)絡N.元(胞體位于中樞神經(jīng))

3、N.S.常用術語

灰質(zhì)

N.元胞體集中處色澤灰暗

皮質(zhì)(大、小腦表面)

C.N.S.白質(zhì)

N.纖維(軸突)集中處色澤亮白

髓質(zhì)(大、小腦深面)

纖維束(傳導束)

功能相同的N.纖維集合成束

N.

P.N.S.

N.節(jié)

功能相同的N.元胞體集中形成的團塊

C.N.S.N核

一、脊髓和脊N.

(一)脊髓Thespinalcord

】、位置和外形

r上端一平枕骨大孔

椎管內(nèi),「成人一平第1腰椎下緣

I下端\新生兒一平第3腰椎平面

脊髓圓錐:脊髓呈扁圓柱形,其末端變細

脊N.前根(或稱運動根)附著

脊N.后根(或稱感覺根)附著

脊髓節(jié)段:每對脊N.根附著的一段脊髓稱脊髓節(jié)段。

2、脊髓的內(nèi)部結構

(1)灰質(zhì):前角(運動N.元胞體一支配骨骼?。?/p>

側角(交感N.節(jié)前N.元胞體一支配平滑肌、心肌、腺體)

后角(傳導感覺的聯(lián)絡N.元一痛、溫、觸、壓覺)

灰質(zhì)前、后連合

(2)白質(zhì):前索、后索、側索、白質(zhì)前連合

①上行纖維(傳導)束(又稱感覺傳導束):

薄束、楔束(脊髓同側后索一深感覺:本體感覺、精細觸覺)

脊髓小腦束(外側索一本體感覺、外感覺信息)

脊髓丘腦束(外側索、前索一痛溫覺、粗觸、壓覺)

②下行纖維(傳導)束(又稱運動傳導束)

皮質(zhì)脊髓束(外側索、前索一肢體肌、軀干?。?/p>

紅核脊髓束(外側索一興奮屈?。?/p>

前庭脊髓束(前索外側部一興奮伸肌,調(diào)節(jié)平衡)

(3)脊髓的功能:

反射中樞:節(jié)段內(nèi)反射與節(jié)段間反射(腱反射與屈肌反射)

上、下行傳導路徑的中繼站(感覺、運動)

(二)脊神經(jīng)spinalnerves

A.脊N.分部、構成、纖維成分

1、分部:(31對脊N.)

頸N.8對,胸N.12對,腰N.5對,舐N.5對,尾N.1對.

2,構成:

有N.前根(運動性)'

?脊N.(混合性)

脊N.后根(感覺性).

每對脊N.連于一個脊髓節(jié)段,脊N.后根處有脊N.節(jié)。

3、纖維成分:(4種)

軀體感覺纖維(分布于皮膚、骨骼肌、肌腱、關節(jié))

內(nèi)臟感覺纖維(分布于內(nèi)臟、心、血管和腺體)

軀體運動纖維(分布于骨骼肌)

內(nèi)臟運動纖維(支配平滑肌和心肌的運動及腺體的分泌)

B.脊N.的典型分支

后支:混合性,細小,分布到頸部、背部皮膚、肌肉。

前支:混合性,粗大,形成頸叢、臂叢、腰叢和舐叢,胸N.前支呈節(jié)段性分布。

1、頸叢(由第17頸N.前支組成,位于胸鎖乳突肌深面)

(1)皮支:枕小N、耳大N、頸橫N、鎖骨上N,從胸鎖乳突肌后緣中點處穿出。

(2)肌支:膈N,混合性,分布于膈、胸膜、心包、部分腹膜和膽道。

16/38N€uman電

2、臂叢(由第5?8頸N.前支和第1胸N.前支大部分組成,,形成三束,即內(nèi)、外側束和

后束。)

(1)正中N.、尺N.:支配前臂屈肌、手肌和皮膚。

(2)稅N.:支配上臂(肱三頭?。┖颓氨凵旒?、皮膚。

3、胸N.前支(共12支,第1~11對位于相應肋間隙中,稱肋間N.;第12對位于第12

肋下方,稱肋下N.。)

在胸、腹壁皮膚的節(jié)段性分布為:

神經(jīng)名對應標志

第2肋間N.胸骨角平面

第4肋間N.乳頭平面

第6肋間N.劍突平面

第8肋間N.肋弓最低點平面

第10肋間N.臍平面

第12肋間N.臍與恥骨聯(lián)合連線的中點平面

4、腰叢(由第卜4腰N.前支組成)

(1)股N.:肌支支配大腿前群?。ü伤念^肌);皮支分布大腿前面、小腿內(nèi)側面、足內(nèi)

側緣皮膚。

(2)閉孔N.:支配大腿內(nèi)收肌群,分布大腿內(nèi)側皮膚。

5、舐叢(由第4腰N.前支余部和第5腰N.前支及全部舐N.和尾N.前支組成,位于骨

盆側壁。)

(1)坐骨N.(支配大腿后群?。?/p>

脛N.:支配小腿后群肌、足底肌和皮膚。

腓總N.分布小腿前、外側群和足背的肌和皮膚。

(2)陰部N.:分布到肛門外括約肌、會陰部肌肉和皮膚。

二、腦Brain和腦神經(jīng)Cranialnerves

(一)腦

[延髓

'腦干\腦橋

間腦[中腦

"小腦

、大腦

1、腦干brainstem

位置與分部:

位于脊髓和間腦之間,自下而上分為三部:延髓、腦橋、中腦。

(1)腦干的外形

腦干腹側面背側面

分部主要結構相連腦N.主要結構相連腦N.

延髓腦橋溝舌咽N.(IX)、迷走N.(X)髓紋

延髓

錐體、橄欖副N.(XI)、舌下N.(刈)小腦下腳

腦橋基底部三叉N.(V)、展N.(VI)

腦橋小腦上腳

小腦中腳面N.(VII)、前庭蝸N.(VIII)

上丘

中腦大腦腳動眼N.(III)滑車N.(IV)

下丘

(2)腦干的內(nèi)部結構

灰質(zhì)白質(zhì)

網(wǎng)狀結構

腦N.核中繼核上行傳導束下行傳導束

功能分類位置

軀體感覺核第m?w對位于

薄束核、楔束:內(nèi)側丘系縱橫交錯

內(nèi)臟感覺核中腦

核(延髓)脊髓丘腦束皮質(zhì)脊髓束的N.纖維

內(nèi)臟運動核第V?訓!對位于

上丘灰質(zhì)層、外側丘系皮質(zhì)核束散在的N.

腦橋

下丘核(中腦)三叉丘系核團

軀體運動核第IX?XII對位于

延髓

2、間腦diencephalons

(1)位置:位于中腦上方,兩大腦半球之間。兩側間腦之間為一狹小腔隙是第三腦室,

分隔左右間腦。

(2)間腦主要分為二部分:

①丘腦(背側丘腦)

由“Y”形白質(zhì)髓板分為

f丘腦前核群(與內(nèi)臟活動有關)

'丘腦內(nèi)側核群

I丘腦外側核群腹后核(全身淺、深感覺傳導束終止)

②下丘腦(丘腦下部)

位于背側丘腦的下方;組成第三腦室側壁的下半和底壁。

下丘腦——包括視交叉、灰結節(jié)、漏斗、乳頭體

重要核團:

視前區(qū):視前核(內(nèi)側、外側)

視上區(qū):視上核、室旁核

結節(jié)區(qū):漏斗核、背內(nèi)側核、腹內(nèi)側核

乳頭體區(qū):乳頭體核、下丘腦后核

功能:是皮質(zhì)下自主N.活動高級中樞和N.內(nèi)分泌中心,與內(nèi)臟活動有關。

3、小腦cerebellum

(1)位置:位于顱后窩,延髓與腦橋背側。

(2)小腦分葉和機能分區(qū)及纖維聯(lián)系和功能

形態(tài)學分葉機能分區(qū)功能

小腦蚓半球中間部(含前葉)脊髓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