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測試題一、選擇題1.化學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將肉類食品進行低溫冷藏,能使其永遠不會腐敗變質(zhì)B.反應2Mg(s)+CO2(g)=C(s)+2MgO(s)能自發(fā)進行,則該反應的ΔH>0C.夏天面粉的發(fā)酵速率與冬天面粉的發(fā)酵速率相差不大D.茶葉等包裝中加入還原性鐵粉,能顯著延長茶葉的儲存時間2.下列關于化學反應方向及其判據(jù)的說法,正確的是A.1molSO3在不同狀態(tài)時的熵值:S[SO3(s)]>S[SO3(1)]>S[SO3(g)]B.2KClO3(s)=2KCl(s)+3O2(g)ΔH=?77.6kJ·mol?1,常溫下該反應不能自發(fā)進行C.放熱反應都可以自發(fā)進行,吸熱反應都不能自發(fā)進行D.反應C(s)+CO2(g)=2CO(g)在較高溫度下能自發(fā)進行,是該反應ΔS的影響為主3.一定溫度下,恒容密閉容器中,某可逆反應達到平衡,其平衡常數(shù),升高溫度,減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的B.升高溫度,K值減小C.升高溫度,逆反應速率減小D.該反應為4.已知,用分壓p(某組分的分壓等于總壓與其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的積)表示的平衡常數(shù)。時,在體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平衡時的分壓為。已知,則的轉(zhuǎn)化率為()A.70% B.55% C.46% D.35%5.在合成氨工業(yè)中,為增加NH3的日產(chǎn)量,實施下列目的的變化過程中與平衡移動無關的是A.不斷將氨分離出來B.使用催化劑C.采用700K左右的高溫而不是900K的高溫D.采用2×107~5×107Pa的壓強6.合成氨反應中催化劑的作用是A.使逆反應不發(fā)生B.使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加快正、逆反應速率,縮短達到平衡的時間D.提高原料的轉(zhuǎn)化率7.鐵的配合物離子(用表示)催化某反應的一種反應機理和相對能量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過程的總反應速率由Ⅳ→Ⅰ步驟決定,最大能壘為89.7B.該反應過程中濃度不變C.與均在該反應過程中起催化作用D.甲酸在作用下的分解反應放出熱量8.我國科研人員研制了Ti?H?Fe雙溫區(qū)催化劑(Ti?H區(qū)域和Fe區(qū)域的溫度差可超過100℃)。利用該催化劑合成氨的反應歷程如圖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劑表面上的物種用*標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歷程中能量變化最大的是2.46eV,是氮分子中氮氮三鍵的斷裂過程B.在高溫區(qū)加快了反應速率,低溫區(qū)提高了氨的產(chǎn)率C.③為N原子由Fe區(qū)域向Ti?H區(qū)域的傳遞過程D.①③在高溫區(qū)發(fā)生,②④⑤在低溫區(qū)發(fā)生9.丙烷經(jīng)催化脫氫制丙烯的反應為C3H8(g)=C3H6(g)+H2(g)。600℃,將固定濃度的C3H8通入有催化劑的恒容反應器,逐漸提高CO2濃度,經(jīng)相同時間,測得出口處C3H6、CO和H2濃度隨初始CO2濃度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丙烷脫氫制丙烯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B.c(H2)和c(C3H6)變化差異的原因:CO2+H2CO+H2OC.其他條件不變,投料比c(C3H8)/c(CO2)越大,C3H8轉(zhuǎn)化率越小D.若體系只有C3H6、H2、CO和H2O生成,則出口處物質(zhì)濃度c之間一定存在關系:2c(C3H6)=2c(H2)+c(CO)+2c(H2O)10.一定條件下,與發(fā)生反應:,反應起始時在恒壓條件下,反應達到平衡時的體積分數(shù)與M和T(溫度)的平衡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在高溫條件下能自發(fā)進行B.圖中M的大小關系為C.圖中Q點對應的平衡混合物中D.溫度不變時,增大Q點對應的平衡體系壓強,則減小11.恒溫恒容條件下,向密閉容器中加入一定量X,發(fā)生反應的方程式為①XY;②YZ。反應①的速率v1=k1c(X),反應②的速率v2=k2(Y),式中k1、k2為速率常數(shù)。圖甲為該體系中X、Y、Z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乙為反應①和②的lnk~曲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隨c(X)的減小,反應①②的速率均降低B.體系中當Y的濃度達到最大值后,v(X)+v(Y)=v(Z)C.欲提高Y的產(chǎn)率,需提高反應溫度且控制反應時間D.溫度低于T1時,總反應速率由反應②決定12.298K下,將1mol蔗糖溶解在1L水中,此溶解過程中體系的?G=?H-T?S和?S的變化情況是A.?G>0,?S<0B.?G<0,?S>0C.?G>0,?S>0D.?G<0,?S<013.某探究小組研究的反應速率與濃度的關系。反應速率可通過測定減半所需時間來確定。在一定溫度下,獲得如下實驗數(shù)據(jù)。實驗序號初始濃度減半所需時間t/min①0.1010.05.010②0.1010.02.520③0.2010.05.05④0.105.05.05分析以上數(shù)據(jù)所得出的結(jié)論錯誤的是A.增大增大 B.增大不變C.實驗①和②的不相等 D.實驗③的為14.電解法能合成氨氣,一種電解法制取氨氣的裝置如圖所示。在有氧條件下,用NH3催化還原NO是柴油機車輛尾氣凈化的主要方法。反應為4NH3(g)+2O2(g)+2NO(g)3N2(g)+6H2O(g)△H<0。關于有氧條件下,用NH3催化還原NO的反應說法正確的是A.使用催化劑不能降低逆反應的活化能B.反應平衡常數(shù)K=C.該反應一定能自發(fā)進行D.其他條件不變,增大NO的用量有利于提高NO的轉(zhuǎn)化率15.H2S和O2的混合氣體,通入FeCl2、CuCl2、FeCl3的混合溶液,轉(zhuǎn)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在圖示轉(zhuǎn)化關系中化合價不變的元素只有氫、氯、銅B.轉(zhuǎn)化過程中參加循環(huán)反應的離子只有Fe2+、Fe3+C.過程Ⅱ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u2++S2-=CuS↓D.氧化性強弱的順序為O2>S>Fe3+二、填空題16.聯(lián)合國將2019年定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2018年中國化學會制作了新版周期表,包含118種元素。回答下列問題:X(1)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2)將硅的元素符號填寫在上述周期表相應的空格中_______。(3)在上述周期表中,用實線畫出周期表的上方邊界________。(4)從原子結(jié)構(gòu)角度解釋碳化硅中碳元素顯負價的原因______。(5)第118號元素為Og(中文名“”,ào),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a.Og是第七周期0族元素b.Og原子的核外有118個電子c.Og在同周期元素中非金屬性最強d.中子數(shù)為179的Og核素符號是(6)已知X與Y是位于相鄰周期的同主族元素。某溫度下,X、Y的單質(zhì)與H2化合生成氣態(tài)氫化物的平衡常數(shù)分別為KX=9.7×1012、KY=5.6×107。Y是______(填元素符號),判斷理由是______。17.某溫度下,在一個2L的密閉容器中,X、Y、Z三種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填寫下列空白:(1)從開始至2min,X的平均反應速率為___________。(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3)1min時,v(正)___________v(逆),2min時,v(正)___________v(逆)。(填“”或“”或“”)。(4)上述反應在甲、乙兩個相同容器內(nèi)同時進行,分別測得甲中v(X)=9mol/(L·min),乙中v(Y)=0.5mol/(L·s),則___________中反應更快。(5)若X、Y、Z均為氣體,在2min時,向容器中通入氬氣(容器體積不變),X的化學反應速率將_______,若加入適合的催化劑,Y的化學反應速率將______(填“變大”或“不變”或“變小”)。18.向體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通入,和蒸氣,發(fā)生反應:。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分別升高溫度、加入催化劑、充入更多的氫氣,討論該化學反應速率的變化并說明理由_______。19.在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化學反應:CO2(g)+H2(g)CO(g)+H2O(g)。其化學平衡常數(shù)K和溫度T的關系如下表:T℃70080083010001200K0.60.91.01.72.6回答下列問題:(1)該反應正向為ΔH____0;若該反應符合下圖所示的關系,則在圖中,Y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判斷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依據(jù)是____(多選扣分)。a.容器中壓強不變b.混合氣體中c(CO)不變c.v(H2)正=v(H2O)逆d.c(CO2)=c(CO)(3)某溫度下,平衡濃度符合下式:0.9·c(CO2)·c(H2)=c(CO)·c(H2O),由此可以判斷此時的溫度為_____℃。其它條件不變,升高溫度,原化學平衡向_____反應方向移動(填“正”或“逆”),容器內(nèi)混合氣體的密度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4)若在一密閉容器中,將一定量的CO與H2O混合加熱到830℃下達到平衡。若反應開始時CO與H2O的濃度分別為0.200mol/L和0.100mol/L,平衡時CO的轉(zhuǎn)化率________。20.根據(jù)所學知識和已有生活經(jīng)驗,分析以下反應在給定溫度下能否正向自發(fā)進行,將這些反應的焓變和熵變“>0”或“<0”填入表格。化學反應正向是否自發(fā)ΔHΔS常溫Zn(s)+2HCl(aq)=ZnCl2(aq)+H2(g)__________________常溫6CO2(g)+6H2O(l)=C6H12O6(s)+6O2(g)______>0<0常溫NH3(g)+HCl(g)=NH4Cl(s)__________________常溫C(s)+CO2(g)=2CO(g)__________________21.丙烯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在催化劑作用下,由丙烷直接脫氫或氧化脫氫制備。反應I(直接脫氫):C3H8(g)=C3H6(g)+H2(g)△H1=+125kJ·mol-1反應II(氧化脫氫):C3H8(g)+O2(g)=C3H6(g)+H2O(g)△H2=-118kJ·mol-1對于反應I,總壓恒定為100kPa,在密閉容器中通入C3H8和N2的混合氣體(N2不參與反應)。在溫度為T1時,C3H8的平衡轉(zhuǎn)化率與通入氣體中C3H8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的關系如圖a所示,計算T1時反應I的平衡常數(shù)Kp=_______kPa(以分壓表示,分壓=總壓×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保留一位小數(shù))。22.我國科學家成功開發(fā)催化劑在低溫條件下高選擇性合成高純度的乙烯,化學原理為主反應:副反應:在密閉容器中充入和,發(fā)生上述兩個反應,測得平衡轉(zhuǎn)化率與溫度、壓強的關系如圖所示,在、下的選擇性等于[選擇性=],_______(填“>”“<”或“=”)、下,主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_______(為用氣體分壓計算的平衡常數(shù),氣體分壓等于氣體總壓×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23.Ⅰ.為比較和對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學研究小組的同學分別設計了如圖甲、乙所示的實驗。請回答相關問題:(1)定性分析:如圖甲可通過觀察___________的快慢,定性比較得出結(jié)論。有同學提出將,改為___________,更為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2)定量分析。如圖乙所示,實驗時均以生成氣體為準,其它可能影響實驗的因素均己忽略。實驗中需要測量的數(shù)據(jù)是___________;(3)查閱資料得知:將作為催化劑的溶液加入溶液后,溶液中會發(fā)生兩個氧化還原反應,且兩個反應中均參加了反應,試從催化劑的角度分析,這兩個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分別是:和______。Ⅱ.欲用下圖所示實驗來證明是分解反應的催化劑。(4)加入粉末于溶液中,在標準狀況下放出氣體的體積和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A、B、C、D各點反應速率快慢的順序為______(從大到小)。Ⅲ.乙同學利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影響硫代硫酸鈉與稀硫酸反應速率的因素時,設計了如下系列實驗:實驗序號反應溫度/濃度稀硫酸①2010.00.1010.00.500②400.100.50③200.104.00.50(5)該實驗①、②可探究___________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因此是___________。實驗①、③可探究硫酸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因此___________?!緟⒖即鸢浮恳?、選擇題1.D解析:A.降低溫度,反應速率減小,則將肉類等食品進行低溫冷藏,但不能使其永遠不變質(zhì),A錯誤;B.反應2Mg(s)+CO2(g)=C(s)+2MgO(s),反應的△S<0,能自發(fā)進行,應滿足,故△H<0,B錯誤;C.升高溫度可加快反應速率,則夏天面粉發(fā)酵速度比冬天面粉發(fā)酵速度快很多,C錯誤;D.茶葉等包裝中加入的還原性鐵粉,鐵粉能消耗氧氣,能顯著延長茶葉儲存時間,D正確;故本題選D。2.D解析:A.同一種物質(zhì)的熵:氣態(tài)>液態(tài)>固態(tài),則1molSO3在不同狀態(tài)時的熵值:S[SO3(s)]<S[SO3(1)]<S[SO3(g)],A錯誤;B.2KClO3(s)=2KCl(s)+3O2(g)ΔH=?77.6kJ·mol?1,ΔH<0,ΔS>0,則ΔG=ΔH-TΔS<0,常溫下反應能自發(fā)進行,B錯誤;C.反應自發(fā)進行的判斷依據(jù)是ΔG=ΔH-TΔS<0,放熱反應也可能是非自發(fā)的,吸熱反應也可能是自發(fā)的,如氫氧化鋇晶體與氯化銨的反應,C錯誤;D.反應C(s)+CO2(g)=2CO(g)的ΔS>0,ΔH>0,依據(jù)ΔG=ΔH-TΔS<0反應能自發(fā)進行,則此反應在較高溫度下能自發(fā)進行,是該反應ΔS的影響為主,D正確;答案選D。3.B解析:A.根據(jù)平衡常數(shù)得到反應方程式為,升高溫度,減小,平衡逆向移動,逆向是吸熱反應,因此該反應的,故A錯誤;B.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K值減小,故B正確;C.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平衡逆向移動,故C錯誤;D.根據(jù)平衡常數(shù)得到反應方程式為,故D錯誤。綜上所述,答案為B。4.D解析:假設起始時投入的物質(zhì)的量為,轉(zhuǎn)化率為,用三段式法計算;起始量/mol10改變量/mol平衡量/mol同溫同體積時,壓強之比等于物質(zhì)的量之比,則,則,因此,解得,所以的平衡轉(zhuǎn)化率為35%,故選D。5.B解析:A.氨分離出來是減小生成物濃度,有利于平衡右移,不符合題意,A項錯誤;B.使用催化劑是為了增大反應速率,與平衡無關,B項正確;C.合成氨反應是放熱反應,相對900K,較低溫度700K更利于反應正向進行,不符合題意,C項錯誤;D.該反應是氣體物質(zhì)的量減小的反應,盡可能采取高壓利于正反應的進行,不符合題意,D項錯誤;答案選B。6.C解析:A.使用催化劑,只能改變反應速率,正逆反應方向速率同倍率變大(或變小),描述錯誤,不符題意;B.使用催化劑,只能改變反應速率,不能改變平衡狀態(tài),描述錯誤,不符題意;C.使用催化劑,只能改變反應速率,正逆反應方向速率同倍率變大(或變小),描述正確,符合題意;D.使用催化劑,不能改變平衡狀態(tài),描述錯誤,不符題意;綜上,本題選C。7.D【分析】由能壘圖可以看出,生成物的總能量低于反應物的總能量,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整個過程中有兩個過渡態(tài),過渡態(tài)Ⅰ的正反應的活化能為45.3+31.8=77.1kJ/mol;過渡態(tài)Ⅱ的正反應的活化能為43.5+42.6=86.1kJ/mol,過渡態(tài)Ⅱ的活化能大,為反應的決速步驟。根據(jù)第一張圖可以看出,反應物為HCOOH,生成物為二氧化碳和氫氣,故總反應為。解析:A.根據(jù)分析,過渡態(tài)Ⅱ的活化能大,由Ⅳ→Ⅰ步驟為反應的決速步驟,最大能壘為43.5kJ/mol-(-42.6kJ/mol)=86.1kJ/mol,A錯誤;B.反應過程存在甲酸電離出氫離子,然后氫離子再生成氫氣的過程,濃度先增大,后減小,B錯誤;C.為反應的催化劑,為中間產(chǎn)物,C錯誤;D.由能壘圖可以看出,生成物的總能量低于反應物的總能量,該反應為放熱反應,D正確;故選D。8.B解析:A.該歷程中能量變化最大的是2.46eV,是氮分子中吸附過程,氮氮三鍵的斷裂過程是歷程②,吸熱?1.87eV?(?2.46eV)=0.59eV,故A錯誤;B.一般而言,升高溫度可提高反應速率,則在高溫區(qū)加快了反應速率,由于合成氨反應是放熱反應,因此低溫區(qū)提高了氨的產(chǎn)率,故B正確;C.③為Ti?H?Fe吸附N的歷程,④為N原子由Fe區(qū)域向Ti?H區(qū)域的傳遞過程,故C錯誤;D.①是催化劑吸附氮氣的歷程,②是過渡態(tài)的歷程,③為氮氣解離為氮原子的歷程,都為吸熱反應,因此在高溫區(qū)發(fā)生,④⑤為了增大平衡產(chǎn)率,需要在低溫區(qū)進行,故D錯誤。綜上所述,答案為B。9.D解析:A.根據(jù)化學平衡常數(shù)的定義式,丙烷脫氫制丙烯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K=,A正確;B.丙烷催化脫氫生成的氫氣會與CO2反應生成CO和H2O,因此丙烯的濃度變化基本不受二氧化碳濃度的影響,而H2的濃度隨著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大而趨于一個定值,B正確;C.其他條件不變,投料比c(C3H8)/c(CO2)越大,說明丙烷的相對濃度越大,丙烷濃度增大使其轉(zhuǎn)化率減小,C正確;D.根據(jù)丙烷催化脫氫制丙烯的反應可知,生成的丙烯和氫氣的物質(zhì)的量相同,而CO2+H2CO+H2O,則有c(C3H6)=c(H2)+c(CO)+c(H2O),D錯誤;故答案選D。10.A【分析】從圖像可看出,隨著溫度升高平衡時甲醇的體積分數(shù)逐漸減小,說明平衡正向移動,根據(jù)勒夏特列原理判斷正反應為吸熱反應,的物質(zhì)的量一定的情況下,M增大,的物質(zhì)的量增大,促進平衡正向移動,的轉(zhuǎn)化率增大,平衡時的體積分數(shù)減小,可以判斷出a、b和4的關系,據(jù)此解答。解析:A.由圖像可知,M一定時,溫度升高,減小,說明溫度升高反應正向進行,則該反應為吸熱反應,其焓變,該反應為氣體分子數(shù)增多的反應,隨著反應進行,體系混亂度增大,則反應的,所以該反應自發(fā)進行的條件是高溫,故A正確;B.的物質(zhì)的量一定的情況下,M增大,的物質(zhì)的量增大,促進平衡正向移動,的轉(zhuǎn)化率增大,平衡時的體積分數(shù)減小,則,故B錯誤;C.反應起始時,但和按物質(zhì)的量之比1:1反應,平衡混合物中二者物質(zhì)的量之比一定不為4,故C錯誤;D.溫度不變時,壓強增大,平衡逆向移動,故增大,故D錯誤;答案選A。11.A解析:A.由圖甲中的信息可知,隨c(X)的減小,c(Y)先增大后減小,c(Z)增大,因此,反應①的速率隨c(X)的減小而減小,而反應②的速率先增大后減小,A說法錯誤;B.根據(jù)體系中發(fā)生的反應可知,在Y的濃度達到最大值之前,單位時間內(nèi)X的減少量等于Y和Z的增加量,因此,v(X)=v(Y)+v(Z),但是,在Y的濃度達到最大值之后,單位時間內(nèi)Z的增加量等于Y和X的減少量,故v(X)+v(Y)=v(Z),B說法正確;C.升高溫度可以可以加快反應①的速率,但是反應①的速率常數(shù)隨溫度升高增大的幅度小于反應②的,且反應②的的速率隨著Y的濃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欲提高Y的產(chǎn)率,需提高反應溫度且控制反應時間,C說法正確;D.由圖乙信息可知,溫度低于T1時,k1>k2,反應②為慢反應,因此,總反應速率由反應②決定,D說法正確;綜上所述,本題選A。12.B解析:由于蔗糖溶解于水的過程是自發(fā)過程,所以△G=△H-T△S<0;蔗糖從晶體變成溶液,混亂度增大,熵增加,所以△S>0;故選:B。13.B解析:A.比較①③數(shù)據(jù)可以判斷出,增大,時間減半,v(Cr3+)增大,故A正確;B.對比①②組數(shù)據(jù),可以判斷出增大c(Ag+),v(Cr3+)增大,故B錯誤;C.實驗①的v(Cr3+)=ΔcΔt=5mol/L10min=,實驗②的v(Cr3+)=ΔcΔt=5mol/L20min=,兩組實驗速率不相等,C正確;D.實驗③的v(Cr3+)=ΔcΔt=5mol/L5min=,故D正確;故選B。14.C解析:A.催化劑對正逆反應的影響程度是一樣的,故使用催化劑能降低逆反應的活化能,故A錯誤;B.固體、純液體的濃度視為常數(shù),不代入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但是此反應的生成物是水蒸氣,故反應平衡常數(shù)K=,故B錯誤;C.該反應的△H<0,氣體生成物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和大于氣體反應物的化學計量數(shù)之和,△S>0,則△G=△H-T△S始終小于0,故一定能自發(fā)進行,故C正確;D.其他條件不變,增大NO的用量,NO的轉(zhuǎn)化率降低,故D錯誤;故選C。15.A解析:A.由題干反應歷程圖可知,在圖示轉(zhuǎn)化關系中化合價不變的元素只有氫、氯、銅,而Fe和S的化合價發(fā)生改變,A正確;B.由題干反應歷程圖可知,轉(zhuǎn)化過程中參加循環(huán)反應的離子有Fe2+、Fe3+和Cu2+、Cl-,B錯誤;C.由于H2S為弱酸,屬于弱電解質(zhì),故過程Ⅱ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u2++H2S=CuS↓+2H+,C錯誤;D.由題干反應歷程圖可知,過程Ⅰ、Ⅲ發(fā)生的反應分別為:4Fe2++O2+4H+=4Fe3++2H2O,2Fe3++CuS=2Fe2++Cu2++S,可分別得出氧化性:O2>Fe3+,F(xiàn)e3+>S,故氧化性強弱的順序為O2>Fe3+>S,D錯誤;故答案為:A。二、填空題16.(1)第二周期第IVA族(2)Six(3)Six(4)C、Si位于同一主族,從上到下隨核電荷數(shù)遞增,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原子核吸引電子的能力逐漸減弱,C、Si之間形成的共用電子對偏向C,所以碳元素顯負價(5)cd(6)Br由KY<KX可知Y的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弱于X,Y位于X的下方,為Br解析:(1)碳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6,電子層數(shù)為2,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4,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IVA族,故答案為第二周期IVA族;(2)硅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14,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IVA族(第三行第14列),故答案為Six(3)周期表的左上方邊界在第一周期ⅠA族H元素上方,左上方邊界在第一周期0族He元素上方,左中間邊界在第四周期的過渡元素上方,右中間邊界在ⅢA族—ⅦA族的上方,故答案為Six(4)碳元素和硅元素均為ⅣA族元素,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非金屬性依次減弱,原子核吸引電子的能力逐漸減弱,C、Si之間形成的共用電子對偏向C,所以碳元素顯負價,硅元素顯正價,故答案為:C、Si位于同一主族,從上到下隨核電荷數(shù)遞增,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原子核吸引電子的能力逐漸減弱,C、Si之間形成的共用電子對偏向C,所以碳元素顯負價;(5)a.18號元素的原子結(jié)構(gòu)中有7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8,則118號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a正確;b.Og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118,Og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質(zhì)子數(shù)和核外電子數(shù)為118個,b正確;c.Og位于周期表0族,0族稀有氣體原子既不易得到電子也不易失去電子,c錯誤;d.中子數(shù)為179的Og核素的質(zhì)量數(shù)為297,核素符號是,d錯誤;故答案為cd;(6)由周期表的位置可知X為第三周期ⅦA族的Cl元素,由生成氣態(tài)氫化物的平衡常數(shù)分別KX>KY可知,氫化物穩(wěn)定性越強,X的非金屬性強于Y元素,則Y是位于X下一周前的Br元素,故答案為;Br;由KY<KX可知Y的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弱于X,Y位于X的下方,為Br。17.(1)0.075mol/(L·min)(2)3X+Y2Z(3)>=(4)乙(5)不變變大解析:(1)根據(jù)圖示可知在反應開始至達到平衡時,X的物質(zhì)的量減少了0.3mol,則X的平均反應速率v(X)=;(2)從反應開始至2min時,X、Y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減少0.3mol、0.1mol,Z的物質(zhì)的量增加0.2mol,說明X、Y是反應物,Z是生成物,△n(X):△n(Y):△n(Z)=0.3mol:0.1mol:0.2mol=3:1:2,反應到2min后,各種物質(zhì)都存在,且它們的物質(zhì)的量不再發(fā)生變化,說明該反應是可逆反應,故反應方程式為3X+Y2Z;(3)在1min時,反應未達到平衡,反應正向進行,則v(正)>v(逆);當反應進行到2min時,各種物質(zhì)的濃度不再變化,則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此時v(正)=v(逆);(4)上述反應在甲、乙兩個相同容器內(nèi)同時進行,分別測得甲中v(X)=9mol/(L·min),乙中v(Y)=0.5mol/(L·s)=30mol/(L·min),根據(jù)反應速率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相應物質(zhì)的化學計量數(shù)的比,則由v(Y)=30mol/(L·min)可推知乙中v(X)=3v(Y)=90mol/(L·min),可見乙裝置中氣體反應速率更快;(5)若X、Y、Z均為氣體,在2min時,向容器中通入氬氣(容器體積不變),反應混合物中各種氣體的濃度不變,因此反應物X的化學反應速率不變;若加入適合的催化劑,反應物的活化能降低,導致更多的普通分子變?yōu)榛罨肿樱罨肿影俜謹?shù)增大,因此Y的化學反應速率將變大。18.均會加快化學反應速率。理由:依據(jù)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升高溫度(提高反應物分子的能量,增大反應物之間的碰撞頻率,增大反應物分子形成過渡態(tài)的比例);加入催化劑(改變反應歷程,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充入更多的氫氣(改變反應速率方程)都會提高化學后應油流。解析:均會加快化學反應速率。理由:依據(jù)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升高溫度(提高反應物分子的能量,增大反應物之間的碰撞頻率,增大反應物分子形成過渡態(tài)的比例);加入催化劑(改變反應歷程,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充入更多的氫氣(改變反應速率方程)都會提高化學后應油流。故答案為:見詳解。19.>CO2或H2的百分含量b、c800℃正不變不變33.3%【分析】(1)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溫度越高平衡常數(shù)越大,說明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移動,據(jù)此判斷△H;由圖可知,溫度升高Y的表示的物理量降低,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移動,據(jù)此選擇合適的物理量;(2)當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各物質(zhì)的濃度、百分含量不變,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發(fā)生變化,據(jù)此解答,解題時要注意,選擇判斷的物理量,隨著反應的進行發(fā)生變化,當該物理量由變化到定值時,說明可逆反應到達平衡狀態(tài);(3)某溫度下,平衡濃度符合下式:0.9?c(CO2)?c(H2)=c(CO)?c(H2O),據(jù)此計算平衡常數(shù),進而判斷溫度;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移動,混合氣體的總質(zhì)量不變,混合氣體的總的物質(zhì)的量不變,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變;(4)根據(jù)三段式計算出平衡時各組分的物質(zhì)的量,從而計算平衡時CO的轉(zhuǎn)化率。解析:(1)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溫度越高平衡常數(shù)越大,說明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移動,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移動,故△H>0;由圖可知,溫度升高Y的表示的物理量降低,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移動,故Y可以CO2或H2的百分含量等;(2)a.反應前后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不變,溫度一定,容器中壓強始終不變,故壓強不變,不能說明到達平衡狀態(tài),故a錯誤;b.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各物質(zhì)的濃度不變,混合氣體中c(CO)不變說明到達平衡狀態(tài),故b正確;c.v(H2)正=v(H2O)逆不同物質(zhì)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說明到達平衡狀態(tài),故c正確;d.平衡時二氧化碳與一氧化碳的濃度與轉(zhuǎn)化率有關,c(CO2)=c(CO)不能說明到達平衡,故d錯誤;故答案為bc;(3)某溫度下,平衡濃度符合下式:0.9?c(CO2)?c(H2)=c(CO)?c(H2O),則CO2(g)+H2(g)?CO(g)+H2O(g)的平衡常數(shù)k==0.9,故為800℃,該反應正反應是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移動,混合氣體的總質(zhì)量不變,體積不變,密度不變,混合氣體的總的物質(zhì)的量不變,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變;(4)CO(g)+H2O(g)?CO2(g)+H2(g)開始(mol?L-1):0.2000.10000變化(mol?L-1):xxxx平衡(mol?L-1):0.200-x0.100-xxxK===1.0,解得x=,故平衡后CO的轉(zhuǎn)化率為==33.3%。20.自發(fā)<0>0非自發(fā)自發(fā)<0<0非自發(fā)>0>0解析:反應Zn(s)+2HCl(aq)=ZnCl2(aq)+H2(g)為放熱反應,且有氣體生成,ΔH<0,ΔS>0,在常溫下ΔH-TΔS<0,則該反應在常溫下正向自發(fā)進行,故答案為:自發(fā);<0;>0;由表可知,反應6CO2(g)+6H2O(l)=C6H12O6(s)+6O2(g)的ΔH>0,ΔS<0,在常溫下ΔH-TΔS>0,則該反應在常溫下正向非自發(fā)進行,故答案為:非自發(fā);反應NH3(g)+HCl(g)=NH4Cl(s)為放熱反應,且氣體反應生成固體,ΔH<0,ΔS<0,在常溫下ΔH-TΔS<0,則該反應在常溫下正向自發(fā)進行,故答案為:自發(fā);<0;<0;反應C(s)+CO2(g)=2CO(g)為吸熱反應,且氣體體積增大,ΔH>0,ΔS>0,在常溫下ΔH-TΔS>0,則該反應在常溫下正向非自發(fā)進行,故答案為:非自發(fā);>0;>0。21.7解析:根據(jù)圖a,C3H8的物質(zh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南京大學與京東集團電商人才培養(yǎng)合作合同4篇
- 2025年度鋼管行業(yè)市場調(diào)研與分析服務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企業(yè)廢棄包裝物清運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農(nóng)莊農(nóng)業(yè)保險合同模板
- 2025年度農(nóng)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實驗基地租賃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內(nèi)參內(nèi)容策劃與制作合同4篇
- 2025年度個人反擔保合同模板(保險業(yè)務風險防范)
- 二零二五年度泥水工施工技術創(chuàng)新與推廣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項目質(zhì)押擔保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瓷磚電商平臺銷售代理合同2篇
- 液化氣站其他危險和有害因素辨識及分析
-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思路及措施
- 高中語文教學課例《勸學》課程思政核心素養(yǎng)教學設計及總結(jié)反思
- 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小微企業(yè)信貸業(yè)務貸后管理辦法規(guī)定
- 領導干部的情緒管理教學課件
- 初中英語-Unit2 My dream job(writing)教學課件設計
- 市政道路建設工程竣工驗收質(zhì)量自評報告
- 優(yōu)秀支行行長推薦材料
- 中國版梅尼埃病診斷指南解讀
- 暨南大學《經(jīng)濟學》考博歷年真題詳解(宏觀經(jīng)濟學部分)
- 藥店員工教育培訓資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