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之路》參考教案1_第1頁
《探索之路》參考教案1_第2頁
《探索之路》參考教案1_第3頁
《探索之路》參考教案1_第4頁
《探索之路》參考教案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4/9第二節(jié)探索之路核心素養(yǎng)通過對于古人科學思索的歷史和物理學的發(fā)展歷史,以及科學家的科學成就、科學探究方法和精神的學習,使學生知道科學探究的歷程是漫長、曲折并富有意義的,激發(fā)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古人對神奇現象的探究。2、了解物理學發(fā)展的幾個重要階段。過程與方法知道科學探究方法、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們的探索歷程則是漫長、曲折并富有意義的。教學重點1、古人對神奇現象的探究2、物理學發(fā)展的幾個重要階段。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課型新授課課時1課時教學方法1、用黑板講解象形文字的構成,物理學的發(fā)展歷程等。2、結合講故事的方式講解物理學發(fā)展歷程。3、讓學生自己閱讀后提問,老師講解。教具準備圖片、小黑板。教學步驟:課前教師登陸優(yōu)教平臺,發(fā)送《探索之路》預習任務,學生完成本節(jié)課的預習任務,反饋預習情況,教師根據學生預習情況進行針對性講解,學生提前了解本節(jié)課內容,發(fā)現薄弱點,針對性聽課。(一)復習引入。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1、請學生看愛因斯坦的講話“我從事科學研究的動機,來自一種想要了解自然奧秘的無法遏制的渴望,而不是別的什么目的”。2、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知道了在自然中、在生活中都有很多神氣,面對神奇,人們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們渴求去探究?!耙环N想要了解自然奧秘的無法遏止的渴望”促使世界各民族努力探索、堅持不懈,從茫茫遠古延續(xù)至今,并將走向未來。3、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物理學的探索之路。板書課題“第二節(jié)探索之路”。1、學生看愛因斯坦的講話。2、學生看書上的引入語。3、學生聽講。名人名言激勵學生。引入課題。推出標題。(二)進行新課。一、古文明中的科學思索……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1、教師講述:遠古的先人們早就開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現象了,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現象則最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從古人的文字和圖畫中便可看出他們的一些科學思索。推出段標1:古文明中的科學思索……2、請學生看文字、圖形思考。①圖1-14,甲骨文“殸”。甲骨文“磬”,好象是一塊很大的斜面石頭和一只拿著結實木槌的手,這只手正拿著木槌欲敲打石塊。石頭上分叉的筆畫有時被解釋成懸掛它的繩子形象,有時又被解釋成某種形式的裝飾品。磬和耳組成了“聲”(聲)字,這似乎表示耳朵聽的是木槌敲打磬發(fā)出的聲音。②圖1-15納西族東巴象形文字“曬干”。納西族東巴象形文字“曬干”,字的上部為發(fā)出光線的太陽,字的中部為被蒸發(fā)的水氣,字的下部則為大地。該字的意思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發(fā),以便達到曬干的目的。又如納西象形文字“日出”,字的上部為太陽,光線向上,字的下部為山,好似一輪朝陽從山后升起;“曙光”,好似日光沐浴萬物;“日光所至”,太陽光好似有腳,可以行走;“夕陽”,即日光的腳彎而無力了,說明夕陽沒有正午的太陽那么厲害了;“日落”,即疲乏的太陽退隱到山后了;“暮”,即太陽休息,一天結束了。③圖1-16,古人的宇宙模型之一。古代人認為“天圓地方”。滬科版的圖標也有此意思。優(yōu)教提示:打開“視頻講解:古人探秘宇宙”④圖1-17,雕刻玉板。兩短邊鉆有五個圓孔,一條長邊鉆有九個圓孔,另一長邊則鉆有四個個圓孔。玉版正面雕琢有復雜的圖紋,中心部位刻有兩個同心圓,圓中心雕琢了一方八角圖像,兩圓之間以直線分為八區(qū),每區(qū)內各雕琢一葉脈紋矢狀標分別指向八方,外圓之外又雕琢四個矢狀標分別指向玉版的四角。玉版含四方五位、八方九宮的意思。四方與五位是方位的基礎,八方九宮則是前兩個概念的進一步延伸。玉版中央雕刻的圓形象天,外面的輪廓方形象地,側面拱形象天穹,只是天盤與地盤尚未分離,這表現了比較原始的天圓地方的思想。在這種宇宙觀的基礎上,逐漸產生了“司南”(指南針)。指南針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之一。⑤圖1-18,石頭陣。介紹“英格蘭的石頭陣”。優(yōu)教提示:打開“新知講解:巨石陣”英國西南部的“魔圈”石頭陣(又稱巨石陣),被一些考古學者認為是人類現存最早的天文觀察臺之一。它大約建立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全部工程延續(xù)前年之久。1960年,天文學家杰拉德·霍金斯借助計算機發(fā)現:在夏至這天,從英格蘭石頭陣圓圈中心觀察時,剛剛升起的太陽必將從遠離中心的一塊“巨石腳跟”上射出來。而在其他重要的節(jié)令、日子,太陽、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也同樣與另外的巨石一一對準成一條直線。它的外圍坑洞可以被用來預報月食。1、學生聽講。2、學生看文字、圖形思考。①學生看圖并了解其含義。②學生看納西族東巴象形文字。③學生看圖1-16,古人的宇宙模型之一。④學生看圖1-17,雕刻玉板。⑤看圖1-18,石頭陣。引入段標1。展示了古人原始思維中的科學成分。了解古文明還停留在朦朧的感性認識階段。補充象形文字,使學生加深印象和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二、物理學的進步之階……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1、講述:燦爛的古代文明閃爍著古人朦朧的理性之光,也為人們科學地認識世界奠定基礎。在物理學發(fā)展的漫長歷程中,不少前輩作出卓越貢獻。接下來我們了解物理學的進步之階。推出段標2:物理學的進步之階……2、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講解物理學的發(fā)展史和相關的科學家的科學成就、科學探究方法、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3、你認為物理學的發(fā)展可以劃分為幾個階段?匯總各小組的討論結果,最后得出物理學的發(fā)展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自然科學先驅哥白尼沖擊了托勒密體系,提出了“日心說”。經典力學和實驗物理學先驅伽利略用望遠鏡觀察天空,其觀察所得數據進一步支持了哥白尼的理論。第二階段,牛頓在前人的基礎上構建了經典力學體系。優(yōu)教提示:打開“物理學家:牛頓”第三階段是現代物理學的產生和發(fā)展,在該階段的主要突破則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玻爾等人的量子力學。物理學便是在哥白尼、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玻爾等科學巨匠經過漫長、不斷的艱辛努力,才有了今天的輝煌,希望大家努力學習,經過你們年輕一代的艱辛努力,物理學將會有更加輝煌的未來。1、學生聽講。2、學生聽講。3、四人一組分組討論、交流。聽講。引入段標2、知道科學探究方法、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附:科學家的生平1、哥白尼與伽利略長期以來,人們普遍接受的是托勒密的地心理論,認為地球是球形的,處于宇宙的中心,諸天體都圍繞它旋轉不息。與《圣經》上告訴人們的一樣,成為在歐洲占統治地位的自然哲學。哥白尼是偉大的波蘭天文學家和近代自然科學的先驅者。他原先是一位神父,但長期的天文觀測中,發(fā)現地球根本不是什么宇宙的中心,它只是一個圍繞太陽旋轉的普通行星,太陽才是宇宙中心。為了保持天主教的絕對權威,教會對哥白尼學說及其支持者開始了嚴酷的壓制和打擊。1943年,在哥白尼去世前,他的《天體運行論》出版了。他在書中提出了日心說,從而使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已經雙目失明的哥白尼撫摸著剛出版的《天體運行論》說:“我終于推動了地球?!蓖?月伽利略1564年2月15日,出生在意大利西北部比薩城里的一個衰落的望族家庭。10傳說伽利略和他的兩個學生,帶著兩個不同重量的鉛球(一個是另一個重量的10倍)登上了比薩斜塔頂。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塔下站滿了觀看實驗的人。在同一時刻,伽利略讓他的兩個學生從同一高度扔下輕重不同的兩個球。結果,人們清楚地看到了兩個球在同一瞬間砸向地面。這個簡單的實驗用最直接的方式向人們證實了伽利略觀點的正確,并且也是亞里士多德的落體理論第一次受到的挑戰(zhàn)。伽利略閱讀了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該書所陳述的觀點及理論給伽利略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伽利略的研究興趣結果進一步證實了哥白尼的觀點是正確的,并寫出了〈關于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學說的對話〉一書,此書出版后引起震動。1632年,教皇下令將年已68歲的伽利略押上法庭,最后遣送回家鄉(xiāng)阿塞特。晚年,伽利略又寫了《運動法則》1637年伽利略失明,1642年1月8日2、牛頓牛頓是17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科學家,他是人類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幾個科學巨匠之一,他在物理學、數學、天文學方面的貢獻是劃時代的。1642年12越5日,牛頓出生在英國一個叫烏爾斯索普的小村莊。3個月時,父親因肺炎而去世,3歲時母親改嫁,牛頓便與年邁的祖母相依為命。所幸的是烏爾斯索普的大自然給了牛頓童年的樂趣和創(chuàng)造的靈性。在上劍橋之前,牛頓像一只烏爾斯索普起飛的風箏,他飛得再遠,飛得再久,也離不開烏爾斯索普的牽系。16歲時,他又回到那里,幫助家里務農。這一年,英倫三島遭受了猛烈的暴風雨,牛頓做出了令人吃驚的舉動,他沒有按照吩咐去照料農舍,而是趁著狂風測風速。在莊嚴的畢業(yè)典禮上,使托盤中學的校長夸贊牛頓是學校最優(yōu)秀的學生。牛頓自己的一生的成就寫進<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他發(fā)現了物體運動的三大定律,創(chuàng)立了微積分等。他后來在談到自己的成就時說:“如果我比其他人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727年3月20日,牛頓去世,英國詩人波普在他的碑銘上寫到:“自然和自然的規(guī)律,都藏在黑暗的夜空;上帝說3、愛因斯坦和波爾1879年3月14日,愛因斯坦降生在烏兒姆城一個普通的猶太人家庭。愛因斯坦的父親有極高數學天賦和很深的文學造詣。大約在5歲時,父親給愛因斯坦一枚指南針記憶猶新,說:“從1926年開始,愛因斯坦與波爾的哥本哈根派進行了長達20余年的學術之爭。這個學派研究新的理論——量子力學。量子力學理論涉及一些新的見解,如海森林堡不準原因,認為運動中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不能同時確定,時間與能量也不能同時確定。愛因斯坦不完全接受哥本哈根派的量子理論。他總是試圖舉一些反例以證明玻爾等人理論的缺陷和錯誤,但都被玻爾一一化解。愛因斯坦和玻爾的爭論是純粹的學術爭論。這場爭論澄清了許多概念問題,使量子力學更加完美。他們的學術之爭并未影響愛因斯坦和玻爾的友誼,他們同為物理學的泰斗,互相促進。(三)小結:教師活動學生活動1、這節(jié)課你主要學到了什么?2、你有什么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學生思考并回答。(四)板書設計:第二節(jié)探索之路1、古文明的科學思索……①甲骨文②象形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