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梵蒂岡城與圣波羅大教堂_第1頁
 第12課 梵蒂岡城與圣波羅大教堂_第2頁
 第12課 梵蒂岡城與圣波羅大教堂_第3頁
 第12課 梵蒂岡城與圣波羅大教堂_第4頁
 第12課 梵蒂岡城與圣波羅大教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歡迎歡迎~基本信息姓名:貝爾尼尼

貝爾尼尼原名:G·L·Bernini生卒年:1598~1680國籍:意大利職業(yè):雕塑家、建筑家。社會評價:偉大的藝術家巴洛克藝術的創(chuàng)始者——貝爾尼尼學.科.網小貝及其作品貝爾尼尼塑造的人物總是處于激烈的運動中。大理石在他手中好像已失去了重量,人物的衣服總是隨風輕輕飄起,給人以一種輕快、活潑和不安的感覺。貝爾尼尼刻劃的人體的數量上不亞于米開朗基羅,而他更善于表現戲劇性的情節(jié)和人體在激烈的運動之中。從其作品中,我們還能看到古典主義傳統(tǒng)對他的影響,特別是希臘化時期的風格,很明顯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反響。當組雕《阿波羅和達芙妮》完成后,貝爾尼尼贏得了整個羅馬的贊美,連一些宗教界的高級人士都為之感動,其中包括不久后成為教皇的烏爾班八世也對貝爾尼尼大加賞識。后來,他進入教廷,受教皇之托,為圣彼得大教堂了豪華的青銅華蓋,這是雕刻與建筑緊密結合的作品。這件雕刻的十分生動的作品,充分顯示出貝爾尼尼一心為宗教服務的思想,也顯示出巴洛克藝術的綜合性、豪華性、裝飾性、戲劇性等特點。其圣彼得大教堂前廣場柱廊的創(chuàng)造,氣勢宏大,富于動感,與米開朗基羅的大教堂圓頂相呼應,使這處景觀成為羅馬最壯麗的景觀。祭壇雕塑《圣德列薩祭壇》的成功,標志著貝爾尼尼雕塑的頂峰的到來。在這件圣彼得廣場作品中,貝爾尼尼體現出人文主義的思想。它反映了人的尊嚴、理想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也是貝爾尼尼創(chuàng)作中的積極成分,也是與一般的巴洛克藝術的不同的地方。貝爾尼尼小傳貝爾尼尼的藝術生涯是在父親手下開始的。父彼得羅?貝爾尼尼(1562~1629)是佛羅倫斯有幾分才能的雕刻家,最后移居羅馬。貝爾尼尼是個神童,工作又極為勤奮,因而得到畫家卡拉齊(annibalecarracci)的贊賞和教宗(教皇)保祿五世(paulv)的資助,不久自立門戶,成為一位完全獨立的雕刻家。他仔細研究梵諦岡內的古希臘羅馬大理石雕刻品,受到強烈的影響;他對16世紀初文藝復興盛期的繪畫也造詣很深。在為樞機主教巴爾貝里尼(maffeobarberini)雕刻的《圣塞巴斯蒂安》(st.sebastian,1617?)中顯示出他對米開朗基羅的研究。巴爾貝里尼后來成為教宗烏爾班八世(urbanviii),是貝爾尼尼最主要的資助人。

博爾蓋塞家族發(fā)現了貝爾尼尼的藝術才華,并將一個個機會擺在了他的面前,因此,博爾蓋塞家族自然也就少不了這位后來大師的雕塑作品,這一點,在博爾蓋塞博物館得到了很好的證實,而這些作品又表現出貝爾尼尼的熱情與自由奔放的藝術個性:手持彈弓和石丸的《大衛(wèi)像》,大衛(wèi)投射前剎那間一觸即發(fā)的動感栩栩如生;表現太陽神阿波羅愛上女神達芙妮故事的組雕《阿波羅和達芙妮》既富有舞臺造型感又富于動感;表現臘神話故事中地獄統(tǒng)治者之間愛情故事的《普路托和普羅塞庇娜》夸張而洋溢著渴望……這些作品都是博爾蓋塞博物館中的精華。除了天分,貝爾尼尼的高壽大概是他在藝術上多產的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也許還是貝爾尼尼的執(zhí)著與勤奮。晚年的貝爾尼尼曾自豪地回憶說:“年輕時我是一個不知疲倦的人,青年時期我沒有錯誤的刻過一刀”。貝爾尼尼通過勤奮和天才的創(chuàng)作為世界藝術寶庫增添了亮點,羅馬有著太多的貝爾尼尼的作品,貝爾尼尼已經與羅馬融為了一體,因此,將羅馬說成是貝爾尼尼的羅馬,也許并不為過。學.科.網

梵蒂岡城與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學.科.網這是梵帝岡城內的廣場,四周由高大的圓柱拱衛(wèi)著。中央是這個高聳的石碑。每周,教皇在打開的窗戶前,舉行每周的例行“彌撒”儀式。只有重大活動時,教皇才移尊到圣彼得大教堂前主持大典。(設計師:貝爾尼尼)

梵帝岡城廣場在圣彼得教堂上看圣彼得廣場它被譽為世界上最對稱的廣場圣彼得廣場俯瞰這是個造型和諧、龐大的廣場,是一個完全正規(guī)的橢圓形廣場,寬達200多米,兩邊由宏偉的馬蹄形圓柱廊環(huán)抱。此柱廊有284根石柱,分作四排,頂端豎立著140尊圣人們和殉道者的雕像。是由貝爾尼尼設計的,故名貝爾尼尼圓柱廊。廣場兩邊還有兩座具有三層水池的噴泉。廣場中央是一座高大的方尖碑,頂端有一個精美的十字架。

高高的方尖碑

教堂的作用在于贊美上帝,宣揚對基督的信仰,同時教堂又是一個城市強大與否的標志,在強大的城市中,教堂往往高大并凌架于其他建筑之上,從外表看哥特式建筑,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高聳細長的塔樓及眾多造型挺秀的小尖塔,給人一種輕盈向上,插向天空的感覺,哥特式建筑以垂直線條和圖形代替橫向構圖,特別是正西面那兩座高聳的塔樓加強了升騰的感覺。

學.科.網是十七世紀巴洛克式建筑的代表作,廣場為南北較長的橢圓形,中央矗立著高25.5米、重320噸的方形尖塔,是公元四十年有埃及搬運而來。左右兩側有高14米的噴水臺。環(huán)繞廣場周圍的圓柱回廊列柱,成對形成半圓形,平坦的屋頂邊緣排列著140尊高約3.5米的神像,這140尊神像無一相同,各以獨特的姿態(tài)俯視廣場。圣彼得廣場穿過這幾個希臘式的門柱,就進入了這個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沒有警察,也沒有收門票的。

圣彼得廣場,偉大的設計師貝爾尼尼以懷抱為象征主題設計了這一曠世杰作。廣場以圣彼德教堂為正面,兩邊用半圓型環(huán)繞的雙層希臘式巨大廊柱圍合,營造出伸出雙臂的效果,圍廊的空隙處銜接著羅馬的大街,人從大街或圍廊走進廣場象走進一個巨大的懷抱。

學.科.網現在經過文藝復興時期四位大建筑家:布拉曼特,藝術家拉斐爾、米開朗琪羅和貝爾尼尼等設計、裝修、擴建,歷時一百二十余年,終于建成如今這樣規(guī)模的、聞名于世的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是全世界最大的教堂。這教堂高137米,長約200米,最寬處130米,可容納數萬人。教堂是以耶穌基督12個門徒中最有名的一位門徒彼得命名的。原來在基督受難后,其忠心耿耿的門徒彼得偕眾教徒來到羅馬傳教,彼得不幸被羅馬皇帝所殺,人們?yōu)榱思o念他,就把他葬在這里,并在他的墳墓上建起了這教堂,學.科.網教堂內景

教堂后的神職人員宿舍

教堂里的旋梯教堂局部圣保羅大教堂是天主教的圣地,女士請留意穿的裙必須及膝,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