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年人教版八年級下物理第12章簡單機械單元復習卷
學校:班級:姓名:考號:
1.下列使用杠桿的事例中,省力的是()
2.如圖所示是使用簡單機械勻速提升同一物體的四種方式(不計機械自重和摩擦),
其中所需動力最小的是()
3,用如圖所示的滑輪或滑輪組,將同一物體勻速提高從不計滑輪重和摩擦,最省力
的是()
4.利用如圖所示的滑輪,勻速提升物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繩子自由端的拉力尸做的功是有用功
B.額外功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C.克服物體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
D.克服動滑輪的重力做的功是總功
5.關于功率和機械效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機械效率越高的機械做功越快
B.機械效率越高功率越大
C.功率越大的機械做功越多
D.功率大的機械做功快
6.小柯用圖中裝置提升重為400N的物體,不計摩擦和滑輪自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個滑輪均為定滑輪
B.人將繩子拉過1m,物體也上升1小
C.物體勻速上升時,人對繩子的拉力為200N
D.使用該裝置不能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
7.如圖所示,啟瓶器開啟瓶蓋時,可看作是()
A.以4為支點的費力杠桿
B.以4為支點的省力杠桿
C.以B為支點的費力杠桿
試卷第2頁,總19頁
D.以B為支點的費力杠桿
8.如圖所示,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0
一「A「j
□
A.將支點兩側鉤碼都向右移動一格,杠桿仍平衡
B.在支點兩邊的鉤碼下各增加一個鉤碼,杠桿仍平衡
C.將支點左邊加上二個鉤碼,右邊加上一個鉤碼,杠桿仍平衡
D.將支點左邊的鉤碼向左移動兩格,將支點右側的鉤碼向右移動一格,杠桿仍平衡
9.如圖所示的工具中,使用時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D.dL
10.如圖所示,輕質杠桿4B的轉軸為。,杠桿兩端點為4和B,且。4=2。8,給B端施
加豎直向下的力.使掛在杠桿4端重為4N的物體緩緩上升,不計摩擦.下列說法正確
的是()
A.B端所受拉力大小不斷增大
B.B端所受拉力大小不變且為2N
C.轉軸。對杠桿的彈力方向豎直向下
D.轉軸。對杠桿的彈力大小不變且為12N
11.以下是同學們對機械效率的一些理解,其中正確的是()
A.機械效率越高,機械做功一定越快
B.做功越多的機械,機械效率一定越高
C.功率越大的機械做功一定越多
D.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機械效率一定越高
12.下面措施中能使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提高的是()
A.增加提升重物的高度
B.給滑輪的輪和軸之間加潤滑油
C.提升質量更小的物體
D.將塑料滑輪換成體積相等的鐵質滑輪
13.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杠桿的機械效率,鉤碼總重G為1.0N,鉤碼上升高度九
為0.1m,測力計移動距離s為0.3m,實驗時,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
較長杠桿4點下面的鉤碼緩緩上升,實驗中,將杠桿拉至圖中虛線位置,測力計的示數(shù)
F為0.5N.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拉力對杠桿做的額外功為0.1/
B.勻速豎直拉動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先變小后變大
C.若將鉤碼從A點移到B點,用同樣的方式將鉤碼提升0.1/n,則機械效率降低
D.若將鉤碼從4點移到B點,用同樣的方式將鉤碼提升0.1m,則機械效率升高
14.如圖所示,物重為G的物體在不同簡單機械中均處于平衡狀態(tài)(不計機械自重和摩
擦),拉力Fi、七、&的大小關系是()
A.F?V&VF3B.F2<F]VF3C.F]VF2VF3D.F2<F3VA
15.“給我一個支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棍,我就能翹起整個地球."下列生產和生活中的杠
桿與阿基米德設想的杠桿屬于同類型的是()
試卷第4頁,總19頁
16.如圖甲所示,同一物體先用滑輪組勻速提升,后沿斜面(如圖乙所示)勻速提升,
兩次提升高度均為九,兩次拉力大小F]=F2,斜面長4B=2/I,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甲乙
A.6做的功大于尸2做的功
B.兩機械的有用功不一樣
C.滑輪與斜面的機械效率一樣
D.滑輪的額外功大于斜面的額外功
17.小冊設計的提升重物的裝置如圖甲所示.小冊站在地面上通過滑輪組提升重物,
小冊以拉力6勻速豎直提升物體4的過程中,物體A的速度為力,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布.小冊以拉力尸2勻速豎直提升物體B的過程中,物體B的速度為藝,滑輪組的機械效
率為g.拉力Fi、尸2做的功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已知速度之比=3:1,
體積之比以:%=2:3,密度之比pA:p8=7:8.由此可知()
A.做功功率之比R:「2=1:2
B.施加拉力之比&:『2=2:3
C.物體重力之比GRGB=12:7
D.機械效率之比①:加=7:8
18.同一滑輪用如圖所示的甲、乙兩種裝置勻速提升重均為10N的4、B兩物體,已知
滑輪重1N,繩重和繩與滑輪間的摩擦不計.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甲
A.手的拉力尸乙=ION
B.4物體受到的合力與B物體受到的合力相等
C.若A、B兩物體都被提升0.5m,則利用甲、乙兩裝置做的有用功相同
D.若A、B兩物體都被提升0.5m,則手的拉力尸尹做的功比F乙做的功多
19.如圖所示,在不計繩重及摩擦的情況下,用滑輪組把重80N的物體勻速提高2小,
所用的拉力是40N,則人所做的功為I,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如
果將100N的物體勻速提高到這個高度,則這個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選填
"變大""變小"或"不變").
試卷第6頁,總19頁
20.某人將一箱書搬上樓,可以有兩種方法:一是把所有的書一起搬上樓;二是先搬
一部分書上樓,再搬剩下的部分,則用何種方法搬書的機械效率高,為什么?
21.質量為1000N的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某人用200N的水平推力推著它做勻速直線
運動,在20s內物體移動了60nl.求人推動物體運動的過程中.
(1)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2)人推動物體做功的功率.
22.如圖所示,一根均勻的細木棒OC,OA=-OC,B為OC的中點.小明在C點施加始
4
終豎直向上的拉力F將掛在4點的重為180N的物體勻速提升0.2TH,木棒重10N,不計
摩擦和繩重.求:
(1)提升木棒的機械效率.
(2)拉力F的大小.
23.如圖所示,定滑輪重2N,動滑輪重1N,物體4在拉力F的作用下,1s內將重為9N
的物體4沿豎直方向勻速提高了0.2m,不計繩重和各處摩擦,求:
(1)此過程中的有用功.
(2)拉力的大小尸是多少?
(3)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24.(10分)如圖所示是小聰同學設計的“測量斜面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
(1)每個實驗都有需要特別強調的注意事項,如在本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
時,需要注意兩點:一是拉力方向要與斜面平行;二是要讓物體沿斜面做運
動.
(2)小聰分別使用等重的木塊和小車完成了機械效率的測量,相關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次數(shù)物體物重拉升高度拉力拉動距離機械效率
G/Nh/cmF/Ns/cmD/%
1木塊6101.2010050
2小車6120.75120
第2次實驗中斜面的機械效率為;小聰?shù)膬纱螌嶒瀸Ρ?,可以研究斜面的機械
效率與的關系.
試卷第8頁,總19頁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2021年人教版八年級下物理第12章簡單機械單元復習卷
一、選擇題(本題共計16小題,每題3分,共計48分)
1.
【答案】
B
【考點】
杠桿的分類
【解析】
杠桿可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可以從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進
行判斷,當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時,是省力杠桿.
【解答】
解:筷子、掃帚和釣魚竿的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抬起獨輪車的車把時的
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故選項4CO錯誤,選項B正確.
故選B.
2.
【答案】
D
【考點】
動滑輪拉力的計算
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
杠桿的平衡條件
【解析】
此題暫無解析
【解答】
解:設物體重力為G,不計機械自重和摩擦:
A.圖中為斜面,F(xiàn)1x4m=Gx2m,得到&=0.5G;
B.圖中為滑輪組,與動滑輪相連的繩子段數(shù)是3,因此F2=;G:
43
C.圖中為動滑輪,動力作用在動滑輪的軸上,則F3=2G;
D.由圖可知,動力臂為Im+3ni=4m,阻力臂為1m,則尼x4m=GxIm,解得
F4=0.25G;
因此動力最小的是D.
故選。.
3.
【答案】
D
【考點】
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
動滑輪拉力的計算
【解析】
此題暫無解析
【解答】
解:A.圖中滑輪是定滑輪,拉力尸=G;
B.圖中滑輪是動滑輪,拉力F=1G;
C.圖中滑輪組的動滑輪繞2段繩,拉力F=^G;
D.圖中滑輪組的動滑輪繞3段繩,拉力F=[G.
本題選最省力的,故選D.
4.
【答案】
C
【考點】
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解析】
此題暫無解析
【解答】
解:兒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做的功包括有用功、額外功,為總功,故4錯誤;
BD.額外功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加上克服動滑輪重力做的功,故BD錯誤;
C.有用功是克服物體重力做的功,故C正確;
故選C.
5.
【答案】
D
【考點】
功率的概念
機械效率
【解析】
根據(jù)功、功率、機械效率的關系分析.功率是單位時間內做的功的多少,機械效率是
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
【解答】
解:力、說法錯誤,由于機械效率是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與做功快慢沒有關系;
B、說法錯誤,機械效率高,只能說明有用功在總功中占的比例大,與功率大小沒有關
系;
C、說法錯誤,功率大,只能說明做功快,因時間未確定,做功多少無法確定;
。、說法正確,功率大,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功就多.
故選。.
6.
【答案】
C
【考點】
定滑輪及其工作特點
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
【解析】
此題暫無解析
【解答】
解:由圖可知,該裝置由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組成,故4錯誤;
試卷第10頁,總19頁
使用動滑輪時,物體上升1m,則繩子的自由端會通過2TH,故B錯誤;
不計摩擦和滑動自重,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物體的重力為400N,則拉力為
200N,故C正確;
使用動滑輪能省力,使用定滑輪能改變力的方向,故。錯誤.
故選C.
7.
【答案】
B
【考點】
杠桿的應用
【解析】
①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是支點.結合圖片判斷其使用情況;
②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桿為省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為費力杠桿;動力
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桿為等臂杠桿.
【解答】
解:我們使用起瓶器開啟瓶蓋時,瓶蓋中的B點被撬起,所以B點是阻力的作用點.并
且在開啟的過程中,起瓶器繞4點轉動,所以4是支點.在整個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
力臂,所以它是省力杠桿.故只有B說法是正確的.
故選B.
8.
【答案】
D
【考點】
杠桿的平衡分析法及其應用
【解析】
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動力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對各選項逐一進行分析,選出符合
要求的選項。
【解答】
解:設杠桿上每格長度是3每個鉤碼的重力是G,原來杠桿:Gx2L=2GxL,處于
平衡狀態(tài),
A.將支點兩側鉤碼都向右移動一格,左側=GxL=GL,右側=2Gx2L=4GL,左
側(右側,右端下傾,故Z錯誤;
B.在支點兩邊的鉤碼下各增加一個鉤碼,左側=2Gx2L=4GL,右側=3GXL=
3GL,左側〉右側,左端下傾,故B錯誤;
C.將支點左邊加上二個鉤碼,右邊加上一個鉤碼,左側=3Gx2L=6GL,右側=
3GxL=3GL,左側〉右側,杠桿左側下傾,故C錯誤;
D.將支點左邊的鉤碼向左移動兩格,將支點右側的鉤碼向右移動一格,左側=Gx
4L=4GL,右側=2GX2L=4GL,左側=右側,杠桿保持平衡,故。正確.
故選:D.
9.
【答案】
C
【考點】
杠桿的分類
【解析】
結合圖片和生活經驗,先判斷杠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再判
斷它是屬于哪種類型的杠桿.
【解答】
解:A.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
B.羊角錘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
C.鐐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
D.鋼絲鉗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
故選C.
10.
【答案】
D
【考點】
二力平衡條件及其應用
杠桿的平衡條件
【解析】
此題暫無解析
【解答】
解:設OB=L,貝IJOA=2L,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當OA向上偏離。時,如圖:
有Gx2Lcose=FxLeos。,解得尸=2G=8N,所以F不受,始終為8N,4B錯誤.
設。點彈力為F',則F'=G+F=12N,方向豎直向上,C錯誤,。正確.
故選D.
11.
【答案】
D
【考點】
機械效率
【解析】
機械效率是指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其大小與做功的多少、功率的大小等均沒有關系。
【解答】
4機械效率越高,說明有用功占總功的比例大,不能說明機械做功一定越快,故4錯
誤;
B、機械效率是指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做功越多的機械,機械效率不一定越高,故B
錯誤;
C、功率越大的機械做功越快,但不一定做功越多,故C錯誤;
。、機械效率是指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機械效率
一定越高,故D正確。
12.
【答案】
B
試卷第12頁,總19頁
【考點】
增大或減小機械效率的方法
【解析】
機械效率是指有用功占總功的百分比,而有用功和額外功之和稱為總功.
對于提高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方法,有兩種情況:一是減輕動滑輪質量、加潤滑油減小
摩擦,這些方法可以減少額外功,提高機械效率;二是增加提升物體的重,在額外功
不變的情況下,增大有用功,從而提高機械效率.據(jù)此分析.
【解答】
解:
4、增加提升重物的高度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沒有影響,故4不合題意;
B、給滑輪的輪和軸之間加潤滑油,可以減少額外功,在有用功一定時,可提高機械效
率,故B符合題意;
C、提升質量更小的物體,這樣有用功變小,在額外功一定時,有用功占總功的比例更
小,機械效率變小,故C不合題意;
。、將塑料滑輪換成體積相等的鐵質滑輪,增大了動滑輪的重,增加了額外功,使機
械效率變小,故。不合題意.
故選B.
13.
【答案】
D
【考點】
杠桿的機械效率
杠桿機械效率的測量實驗
【解析】
先找出鉤碼G和彈簧測力計拉力F的力臂,根據(jù)相似三角形得出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
測力計時兩者的力臂之比是否發(fā)生變化,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得出等式,然后分析判
斷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的變化,根據(jù)W=Fs求出拉力做的總功,根據(jù)W=求出拉力做
的應用,總功減去額外功即為拉力對杠桿做的額外功;
將鉤碼的懸掛點從A點移至B點,鉤碼還升高相同的高度,杠桿上旋的角度減小,克服
桿與。點的摩擦力做功減小,有用功不變,額外功減小,總功減小,機械效率增大.
【解答】
解:如圖:
B.由圖可知,。。為鉤碼G的力臂,。。為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力臂,由△0C4?AOOE
可得:空=",
OD0E
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GXOC=FXOD,
則==蕓=絡由器和G不變可知,F(xiàn)不變,即勻速豎直拉動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不
GODOE0E
變,故B錯誤;
A.拉力做的總功:=Fs=0.5/Vx0.3m=0.15/,
拉力做的有用功:Wff=Gh=l.OWx0.1m=0.17,
拉力對杠桿做的額外功:W^=W&-W^.=0.157-0.1/=0.05/,故4錯誤;
CD.若將鉤碼從A點移到B點,用同樣的方式將鉤碼提升0.1m時,有用功不變,此時
杠桿上旋的角度減小,杠桿升高的距離變小,克服桿與。點的摩擦力做功變小,則額
W,.
外功變小,由〉=方不可知,機械效率升高,故C錯誤,0正確.
故選D.
14.
【答案】
B
【考點】
動滑輪及其工作特點
杠桿的平衡條件
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
【解析】
不計機械自重和摩擦:
(1)先判斷處動力臂和阻力臂關系,再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k=『2乙2得出力F1和重力
G的關系。
2
(2)使用滑輪組時,先判斷出承擔總重繩子的段數(shù)n,再根據(jù)尸2=I1G得出力F2和重
力G的關系。
(3)使用動滑輪,動力作用在軸上,則有F3=2G。
【解答】
8,
(2)第二個圖是滑輪組,承擔總重繩子的段數(shù)n=3,尸2=3G(1)(3)第三個圖是動滑
輪,動力作用在軸上,F(xiàn)3=5G;故尸2<B<尸2,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o
15.
【答案】
D
【考點】
杠桿的分類
【解析】
杠桿分省力標桿,等臂杠桿,費力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桿;動力臂大
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
【解答】
解:A.天平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桿;
B.鐵鍬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
C.筷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
D.核桃夾子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
阿基米德設想的杠桿是省力杠桿.
故選D.
試卷第14頁,總19頁
16.
【答案】
C
【考點】
機械效率的大小比較
功的大小比較
【解析】
(1)根據(jù)圖甲可知,n=2,根據(jù)s=n/i判斷E通過的距離,然后根據(jù)卬=/5比較&做
功與F?做功的大??;
(2)根據(jù)W)=G/i可知兩機械所做有用功的大??;
(3)根據(jù)〃=3x100%比較滑輪組與斜面機械效率的大??;
(4)根據(jù)勿痛=小總-")可知兩機械額外功的大小。
【解答】
4、根據(jù)圖甲可知,n=2,由5=71八可知,s1=2/i,
根據(jù)題意可知,S2=S4B=2/l,&=尸2,
由!4^=Fs可知,名=皿2,故4錯誤;
B、因為是同一物體,所以物重相同,由于物體上升的高度相同,由W^=G/i可知,兩
機械的有用功一樣,故B錯誤;
C、因為兩機械的有用功和總功相同,所以由9x100%可得,滑輪組與斜面的機
械效率相同,故C正確;
D、已知兩機械的有用功和總功相同,由小頒=卬總-W有可得,兩機械的額外功相同,
故。錯誤。
二、多選題(本題共計2小題,每題4分,共計8分)
17.
【答案】
B,D
【考點】
功率的計算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解析】
由輪組的結構可以看出,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shù)n=2,
①根據(jù)題目提供的兩物體的體積關系和密度關系,利用密度公式和重力公式計算出物
重公和GB之比;
②根據(jù)題中乙圖W-t圖象提供的信息,可利用公式P=多計算出拉力&和尸2的做功功
率P1和22之比;
③知道物體4B運動速度關系,可利用P=?=?=Fu計算出拉力&和尸2之比;
④最后再利用公式4=/=詈=J算出機械效率狽和犯之比.
W^4rSZr
【解答】
解:由滑輪組的結構可以看出,承擔物重的繩子段數(shù)n=2,
C.因為體積之比%:%=2:3,密度之比pxp8=7:8,
所以兩次所拉物體物重之比為:聲="包=空迪=宇=7:12,故C錯誤;
GBrnBgPBVB98x3xg
A,由題中W—t圖象可知:當時間為2s時,=180/,W2=907,
Wi
所以兩次拉力做功的功率之比為:?=/=察=*=;=2:1,故4錯誤;
P2——VV290/1
B.己知%:1?2=3:1,則%=3。2,
因為拉力端移動的速度是物體升高速度的2倍,
所以拉力端移動的速度即1=31V2,
因為看",
P21
所以,兩次拉力之比為自=要=/X詈=/禽=1=23故B正確;
VF2
D.兩次所拉物體的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之比為:吆=番=圣x^=等會=(=7:8,
7/g―2/Gg2X2X128
2尸2
故。正確.
故選BD.
18.
【答案】
B,C
【考點】
動滑輪拉力的計算
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二力平衡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
此題暫無解析
【解答】
解:A.乙滑輪是動滑輪,繩重和摩擦不計,使用該滑輪可以省一半的力,即拉力等于
物體和動滑輪總重力的一半,F(xiàn)N=T(G+G^)=TX(10N+1N)=5.5N,故4錯誤;
B.因為兩物體都勻速提升,故所受的合力都為零,故B正確;
CD.甲乙裝置所做的有用功相同,用乙裝置提重物時,因為要提起動滑輪,則所做額
外功較多,手的拉力尸乙做的功比F用做的功多,故C正確,。錯誤.
故選BC.
三、填空題(本題共計2小題,每題4分,共計8分)
19.
【答案】
240,66.7%,變大
【考點】
功的計算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試卷第16頁,總19頁
機械效率的大小比較
【解析】
由圖知,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shù)n=2,物體被提升九,則拉力端移動的距離s=3九,
(1)在不計繩重、動滑輪重和摩擦的情況下,利用皿總=心求拉力做功,利用/腐=
Gh求有用功,再根據(jù)效率公式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2)已知拉力和物體移動距離可計算拉力做功,拉力做功為總功,知道物重和升高高度
可求有用功,從而算出機械效率.
【解答】
解:由圖知,滑輪組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shù)n=3,則s=3h=3x2m=6m,
在不計繩重和摩擦的情況下,有用功:MJ套用=Gh=80Nx2m=160/,
總功:W,.:.=Fs=40Nx6m=240/,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T]=能x100%=瑞X100%?66.7%,
由4=萍=竽=G\=4「可知,機械效率與動滑輪重力和物體重力有關,
W屈FS1(G+G^)x3hG+G項
動滑輪重力不變,物體重力越大,機械效率越大,所以如果將100N的物體勻速提高同
樣高度,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前一種情況相比將變大.
20.
【答案】
第一種方法搬書的機械效率高.
這箱書的重力一定,樓的高度前后不變,由十=6八可知,兩次所做的有用功相等;
方法一所做的額外功為克服自身重力所做的功,而方法二所做的額外功是兩次克服自
身重力所做的功,因此方法二的額外功大于第一次的額外功,故方法二的總功(IV步+
2WQ大于第一次(W井+小人)的總功.由7?=優(yōu)可知,%>外,即第一種方法機械
效率比第二種方法高
【考點】
機械效率的大小比較
【解析】
已知這箱書的重力一定,樓的高度前后不變,根據(jù)公式勿=G八可求克服自身重力做的
功;比較兩次所做額外功的多少,從而確定總功的大??;根據(jù)機械效率公式可知效率
的大小.
【解答】
答:第一種方法搬書的機械效率高.
這箱書的重力一定,樓的高度前后不變,由小=G/i可知,兩次所做的有用功相等;
方法一所做的額外功為克服自身重力所做的功,而方法二所做的額外功是兩次克服自
身重力所做的功,因此方法二的額外功大于第一次的額外功,故方法二的總功(皿4+
W亡出
2WQ大于第一次(“有+W人)的總功.由??=請可知,外>42,即第一種方法機械
總
效率比第二種方法高.
四、解答題(本題共計3小題,每題8分,共計24分)
21.
【答案】
(1)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為200N;
(2)人推動物體做功的功率為600VV.
【考點】
二力平衡條件及其應用
功率的計算
功的計算
【解析】
此題暫無解析
【解答】
解:(1)由題意可知,物體在做勻速直線運動,
受到的摩擦力/和推力尸是一對平衡力,所以,/=F=200N;
(2)人推動物體所做的功為W=Fs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下水合同范本
- 科技改變生活-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應用匯報
- 2025-2030年中國嬰兒床市場供需現(xiàn)狀及投資發(fā)展規(guī)劃研究報告
- 商鋪維修合同范本
- 光伏制造企業(yè)的產品差異化戰(zhàn)略考核試卷
- 現(xiàn)場制作合同范本
- 塑料機械加工工藝與實踐考核試卷
- 企業(yè)財務報告的結構與內容計劃
- 光伏組件的機械強度設計與測試考核試卷
- 分析倉庫供應商管理的關鍵因素計劃
- 大數(shù)據(jù)分析及應用實踐全書課件匯總整本書電子教案(最新)
- 教練技術一階段講義(共59頁)
- 第3章-系統(tǒng)模型與模型化
- 精品課程建設驗收自評報告
- 福建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及比例(修訂)
- 一年級上冊生字卡片帶拼音組詞可打印01637
- 未成年人需辦銀行卡證明(模板)
- 建設項目職業(yè)病防護設施設計專篇編制導則
- 員工考勤流程圖
- 出口加工區(qū)外匯管理培訓(ppt49)
- 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填寫示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