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NC單原子催化劑用于芳基硼酸羥基化反應_第1頁
Cu-NC單原子催化劑用于芳基硼酸羥基化反應_第2頁
Cu-NC單原子催化劑用于芳基硼酸羥基化反應_第3頁
Cu-NC單原子催化劑用于芳基硼酸羥基化反應_第4頁
Cu-NC單原子催化劑用于芳基硼酸羥基化反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背景介紹芳基硼酸羥基化反應過程中,當以氧氣作為氧化劑時,銅納米顆粒催化劑的活性很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多相催化反應只發(fā)生在銅納米顆粒的表面,而位于次表面或顆粒內部的銅原子無法與反應物有效接觸,故不能發(fā)揮催化作用。將銅活性物種的尺寸由納米級別減至原子尺度,將極大地提升催化效率。本文以銅-乙二胺四乙酸配合物作為前驅體,高比表面的活性炭作為載體,通過簡單的吸附浸漬-高溫焙燒法制備了一系列Cu-N/C催化劑。發(fā)現(xiàn)當銅負載量為0.2wt%時,銅以單原子的狀態(tài)分散在載體上,得到0.2wt%Cu-N/C(1:1)單原子催化劑。該催化劑在芳基硼酸羥基化制苯酚的反應中具有優(yōu)異的活性,可以直接用氧氣作為氧化劑,反應效率達到3250mmol產物/gCu,高于銅納米顆粒催化劑6倍。文章亮點1.

以活性炭為載體、Cu-EDTA為前驅體,用吸附-熱解法制備了一系列Cu-N/C催化劑;2.

單原子表現(xiàn)出遠高于納米顆粒的催化活性,以及良好的底物適用性和穩(wěn)定性;3.

為利用單原子催化劑在溫和條件下合成酚類化合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內容簡介1

實驗部分1.1

主要儀器與試劑1.2

催化劑的制備首先用硝酸銅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配制成一定濃度的Cu-EDTA溶液。再將活性炭粉加入到Cu-EDTA溶液中,加熱攪拌至水分完全蒸干,將混合物粉末置于氮氣氣氛下,以5

oC/min的升溫速率從室溫升至700

oC保持2

h,再自然降溫到室溫,可得到Cu-N/C催化劑。保持n(Cu):n(EDTA)=1:1,改變銅含量制備得:0.2wt%Cu-N/C(1:1)、0.5wt%Cu-N/C(1:1)、1wt%Cu-N/C(1:1)、2wt%Cu-N/C(1:1)。保持Cu含量為0.2wt%,改變EDTA的加入量,制備得0.2wt%Cu/C、0.2wt%Cu-N/C(1:4)。催化劑中的Cu含量由ICP測定。2

結果與討論2.1

物相分析通過對不同銅含量催化劑的

X-射線衍射圖進行分析,結果見圖1。2.2

形貌與組分分析使用球差校正透射電子顯微鏡(AC-STEM)對0.2wt%Cu-N/C(1:1)和0.5wt%Cu-N/C(1:1)進行了形貌表征,結果見圖2。2.3

比表面積分析0.2wt%Cu-N/C(1:1)

單原子催化劑的比表面積為1015m2/g,如圖3a所示,0.2wt%Cu-N/C(1:1)與活性炭的N2吸脫附等溫線都存在明顯的回滯環(huán),屬于

IV

型等溫線,說明材料表面具有豐富的介孔結構。圖3b可進一步獲得孔分布,0.2wt%Cu-N/C(1:1)與活性炭的孔尺寸都主要集中于4~10

nm。說明該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積和豐富的孔結構,有利于反應物在其表面進行吸附與活化。0.2wt%Cu-N/C(1:1)與活性炭的物理吸附表征再一次表明加入銅原子后,活性炭的結構沒有發(fā)生明顯的變化。2.4

苯硼酸的羥基化反應催化性能2.4.1

反應活性首先考察催化劑在苯硼酸羥基化反應中的催化活性,反應條件為:0.4

mmol苯硼酸、0.4

mmol碳酸鉀、40

mg催化劑、3

mL溶劑乙醇,在氧氣下76

oC反應8

h。由表1結果可知,在相同催化劑用量時,0.2wt%Cu-N/C(1:1)相較于銅含量為0.5wt%、1wt%和2wt%的催化劑,反應效率最高,說明Cu原子的利用率達到最大。將反應時間延長至12

h,發(fā)現(xiàn)產率升至65%(見表2),但繼續(xù)延長時間,則產率幾乎不變。2.4.2

催化劑的穩(wěn)定性0.2wt%Cu-N/C(1:1)的循環(huán)實驗結果如圖4所示。在4次循環(huán)后,產率沒有明顯下降,表明4次循環(huán)后催化劑仍具有較高的催化活性。ICP測定反應后的催化劑中Cu含量仍為0.2wt%,說明銅原子能被牢固的錨定在載體表面,故在反應過程中銅沒有明顯的流失。2.4.3

底物拓展以0.2wt%Cu-N/C(1:1)為催化劑,加入0.4

mmol反應物a、0.4

mmol碳酸鉀、40

mg催化劑、3

mL乙醇溶劑,在氧氣下76

oC反應12

h。從表3可以看到,0.2wt%Cu-N/C(1:1)單原子催化劑在芳基硼酸化合物的羥基化反應中具有優(yōu)異的底物普適性。3

結論本文以活性炭為載體、Cu-EDTA為前驅體,用吸附-熱解法制備了一系列Cu-N/C催化劑,并考察了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