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家灣道路改造工程-路基、路面設計說明書_第1頁
蘇家灣道路改造工程-路基、路面設計說明書_第2頁
蘇家灣道路改造工程-路基、路面設計說明書_第3頁
蘇家灣道路改造工程-路基、路面設計說明書_第4頁
蘇家灣道路改造工程-路基、路面設計說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蘇家灣道路改造工程路基、路面設計說明書S3-1第2頁共15頁第三篇路基、路面設計說明書1初步設計(或技術設計)批復及標段劃分暫無。1.4標段劃分根據(jù)與建設單位充分溝通,本項目全線劃分為1個標段。2路基設計原則、路基橫斷面布置及加寬、超高方案2.1路基設計原則(1)路基工程應具有足夠的強度、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路基設計應符合環(huán)保要求,避免引發(fā)地質災害,減少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2)從地基處理、路基填料選擇、路基強度與穩(wěn)定性、防護工程、排水系統(tǒng)以及關鍵部位路基施工技術等方面進行綜合設計。(3)路基設計宜盡力避免高路堤與深路塹;浸水路段路基邊緣標高應充分考慮與設計水位的關系。(4)做好全面調查研究,充分收集沿線地質、水文、地形、地貌、氣候、地震及已建、改建公路的基礎資料,根據(jù)項目區(qū)自然條件和工程地質條件,選擇適當?shù)穆坊鶛M斷面形式和邊坡坡度。2.2路基橫斷面布置公路整體式路基橫斷面:G319路基全寬8.5m,其路幅構成為:0.75m(土路肩)+3.5m(行車道)+3.5m(行車道)+0.75m(土路肩)。G242路基全寬16.0m,其路幅構成為:2.0m(人行道)+6.0m(行車道)+6.0m(行車道)+2.0m(人行道)。2.3加寬、超高方案全線主線路基采用1類加寬,超高緩和過渡段設置在靠近圓曲線端的緩和曲線內,路基旋轉軸為中分帶內側,超高過渡方式以線性漸變,超高漸變率在1/125~1/330之間,超高值按《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7.5.2表有關規(guī)定值選用。2.4用地界一般路堤段路基排水溝或構造物外緣以外1m范圍為公路用地范圍;一般路塹坡頂邊緣線以外1m為公路用地范圍,設截水溝時截水溝外緣以外1m為公路用地范圍。受建筑物限制時,可采用0m。棄土場用地及路基兩側的棄土夯實區(qū)域按臨時用地計。3路基設計3.1設計依據(jù)及規(guī)范(1)《公路自然區(qū)劃標準》(JTJ003-86)(2)《公路工程節(jié)能規(guī)范》(JTG/T2340-2020)(3)《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14)(4)《公路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tǒng)一標準》(JTG2120-2020)(5)《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JTG-D20-2017)(6)《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D30-2015)(7)《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50-2017)(8)《公路軟土地基路堤設計與施工技術細則》(JTGTD31-02-2013)(9)《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T3610-2019)(10)《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JTJ/TF50-2015)(11)《公路土工合成材料應用技術規(guī)范》(JTG/TD32-2012)(12)《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規(guī)范》(JTGD81-2017)(13)《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D60-2015)(14)《公路工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規(guī)范》(JTG/T3310-2019)(15)《防洪標準》(GB50201-2014)(16)《公路工程水文勘測設計規(guī)范》(JTGC30-2002)(17)《公路工程環(huán)境保護設計規(guī)范》(JTGB04-2010)(18)《公路工程項目建設用地指標》(建標[2011]124號)(19)《公路排水設計規(guī)范》(JTG/TD33-2012)(20)《秀山縣洪安鎮(zhèn)蘇家灣道路改擴建工程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直接詳勘)》重慶英杰建設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二○二○年九月3.2路基設計洪水頻率路基設計洪水頻率:1/50。3.3路基設計標高本項目公路路基為整體式路基,路線設計標高為中分帶邊緣設計標高。3.4填方路基設計3.4.1一般路基填方邊坡設計根據(jù)路基填料種類、邊坡高度、地基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并經(jīng)詳細工程地質勘察后確定路基填方邊坡坡率。路段內基本上采用路基挖方中的土、石方(I類土除外)填筑,填筑前須清除地表耕植土及植物根。本路段路基填料主要為開挖的泥巖、素填土。填方邊坡高度≤8m時,邊坡坡率采用1:1.5;8m<填方邊坡高度≤20m時,其上部8.0m度范圍內邊坡坡度采用1∶1.5,在8m高變坡處設2m寬平臺,平臺設3%向外橫坡,8m以下部分邊坡坡度采用1∶1.75。3.4.2路堤基底處理路堤基底為耕地、草地時,必須先清除地表種植土后方可填筑,清表厚度一般為0.3m,采用路基填料予以回填壓實,清除的表土應集中堆放,用于綠化用土。在積水洼地上填筑路堤時,應排除明水、清淤后方可填筑。路堤基底為松土時,若松土厚度不大于0.3m,可直接將原地面夯實后填筑;否則應將松土翻挖,再分層回填夯實。路堤在施工前應清除地表植物根莖、耕植土、淤泥,水田或集水洼地地段應開溝、排水、曬干、清淤,設置橫向排水碎石盲溝,并做好施工期間的排水工作,在路堤填筑前還應實施地基填前夯實,壓實度要求不<90%;經(jīng)過水(魚)塘地段的路堤,當路堤全部侵占時,抽水、清淤后直接進行填筑;當部分侵占時,設圍堰抽水、清淤后塘坎高程以下部分路堤填筑滲水土處理;對基礎軟土層較厚的填方路段應做挖除換填、拋石擠淤等處治措施。對斜、陡坡上的淺層松散覆蓋土層,必須清除至密實土層或基巖面,按規(guī)范要求開挖臺階后方可填筑路基。穩(wěn)定斜坡上地表處理:地面橫坡緩于1:5時,在清除地表草皮、腐殖土后,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填筑。地面橫坡為1:5~1:2.5時,原地面應挖臺階,寬度不小于2m;當基巖面上的覆蓋層較薄時,宜先清除覆蓋層再挖臺階;當覆蓋層較厚時,可予保留。地面橫坡陡于1:2.5時,按陡坡路堤進行特殊路基設計。3.5一般路段挖方路基設計路塹邊坡設計應充分結合邊坡的地層巖性、構造裂隙產(chǎn)狀與路線關系、巖體風化程度、力學性質和開挖高度等條件,并兼顧地形地貌、土石方平衡、環(huán)境美觀等因素,與邊坡防護工程緊密結合,進行綜合性邊坡設計。坡腳不設置平臺,自坡腳8~10m一級開挖,各級之間設置2.0m寬平臺,向外傾斜4%,每隔一定距離設置急流槽或者利用檢查踏步排入路基邊溝或者天然溝渠。對于整段高度小于12m,邊坡自穩(wěn)定性較好的路塹,可采取一坡到頂?shù)姆牌滦问?;多級邊坡的最上一級邊坡高度小?2m時,原則上可以不再設置邊坡平臺,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確定,并盡可能結合截排水設施,采取生態(tài)防護。挖方邊坡坡率主要依據(jù)地質條件確定,對低矮的土質邊坡、坡積體設計采用1:1.25~1.5;一般泥巖、砂巖、頁巖的巖層邊坡采用坡率為1:0.75~1:1;中風化灰?guī)r、白云巖等采用1:0.5~1:0.75的坡率。全線邊坡均采用弧形坡腳、坡頂,坡腳培土植草綠化。本項目無高邊坡、深路塹設計。3.6特殊路基設計3.6.1浸水路堤設計無。3.6.2填挖交界路基設計為了減少路基縱、橫向填挖交界處的不均勻沉降,在路面以下設置三層土工格柵,層間距0.3m,縱向填挖交界處,伸入挖方區(qū)4m,伸入填方區(qū)8m;橫向填挖交界路基,根據(jù)填挖情況,將土工格柵半幅或全幅鋪設,按照規(guī)范采用雙向鋼塑土工格柵。過渡區(qū)填料采用碎石土或卵礫石土填筑、最大粒徑10cm,壓實度不小于96%。鋪設土工格柵的填土表面應平整,嚴禁有碎石、塊石等堅硬突出物,土工格柵上下側8cm以內的路堤填料最大粒徑不得超過6cm。土工格柵技術參數(shù)為:雙向抗拉強度≥80KN/m,破斷延伸率≤4%,焊點剝離力≥30N。挖方區(qū)為土質(含強度低的軟石)時,填至上路堤頂面后,應將超挖區(qū)挖至路床底面10cm,然后用重型壓路機全面補壓2~3遍,先鋪設一層土工格柵,再分層填筑下路床,每30cm鋪一層土工格柵;挖方區(qū)為整體性好的堅石、次堅石時,填方區(qū)填至下路床底面10cm,應將填方部分用重型壓路機補壓2~3遍,同時在挖方側3m寬范圍超挖30cm,鋪設一層土工格柵,然后與填方部分一同鋪筑上路床,每隔30公分鋪一層土工格柵。土工格柵應使用鉚釘錨固于臺階上。若地面橫坡陡于1:5時,清除斜坡覆蓋松散土層后,開挖反向臺階,臺階寬度≥3m,坡度內傾4%;若地面橫坡陡于1:5且處于順向坡路段,應清除覆蓋層,在基巖面上采取小藥量爆破法挖臺階,臺階寬度>3m,坡度內傾4%。為保證路基地下水排放通暢,在路基填挖交界處土工格柵下部設置橫向滲溝,以攔截地下水,并引流至填方區(qū)排出路基范圍內。3.6.3低填淺挖路基設計對路基高度小于路面與路床之和的低填段落,應保證路床80cm的填土厚度,向下?lián)Q填相應高度的填料,碾壓至壓實度不小于95%,對土質、軟質巖的淺挖路段,反開挖地基至路床底部,碾壓地基至壓實度不小于95%,路床范圍內80cm回填石渣,壓實度不小于95%;弱~微風化硬質巖低填淺挖路段,反開挖地基至路面底部下30cm作為路床,并采用級配良好的石渣回填壓實,壓實度不小于95%;低填淺挖段落位于軟弱地基路段應按軟弱路基處理。路沿線地勢高低起伏,對于填方高度小于1.44m(含路堤和路面結構層)的低填路段,設計考慮為翻挖碾壓或換填碎石土;對于挖方高度小于0.8m的淺挖路段,設計考慮為從路床或路槽底面向下80cm翻挖碾壓或換填碎石土,翻挖碾壓時遇弱膨脹土時,應摻入5%生石灰進行土質改良后再翻挖回填壓實,最后施工路面結構部分。當遇到弱膨脹土時,需要參入5%生石灰采用路拌法對土質改良時,應通知參建各方對現(xiàn)場進行核驗后再對特殊路基進行處理。3.6.4陡坡路堤設計陡坡路堤設計應結合地形、地質條件、邊坡高度等進行綜合考慮,原則上對邊坡高度小,若地面橫坡陡于1:5時,對基底進行挖臺階處理,臺階寬度≥3m,階面設向內傾斜4%的橫坡;若地面橫坡陡于1:5且處于順向坡路段,應清除覆蓋層,在基巖面上采取小藥量爆破法挖臺階,臺階寬度≥3m,坡度內傾4%。對于因地面橫坡較陡,路基整體穩(wěn)定性欠佳的路段,設置護肩、護腳和路肩擋墻、路堤擋墻等支擋工程;陡坡路堤在穩(wěn)定性及工后殘余沉降均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前提下,地面橫坡陡于1:2.5且邊坡高度大于8m路段,為避免路堤不均勻沉降導致路面開裂,提高填方土體的抗變形能力,在路面底面以下鋪設三層雙向土工格柵;一級邊坡以下填料優(yōu)先選用挖方中的硬質碎石土或填石(>20MPa),分層壓實,地面坡度陡于1:2.5的臺階處鋪5~6m土工格柵。雙向土工格柵采用雙向鋼塑土工格柵,技術參數(shù)為:雙向抗拉強度≥80KN/m,破斷延伸率≤4%,焊點剝離力≥30N。3.6.5橋頭路基處理設計本項目無橋頭路基處理。3.6.6填石路基設計無。3.6.7過濕土路基設計無。3.6.8高填方路基設計無。3.6.9深挖路塹設計無。3.6.11高填、深挖、順層及陡坡路堤、過濕土路段觀測設計本項目不設置沉降觀測點。3.6.12控制爆破設計本項目道路位于開發(fā)區(qū),人群多,施工過程中全線路基土石方開挖采用機械鑿打,不得使用爆破開挖,以避免飛石傷人傷物。本項目取石場采用控制松動爆破,破碎后滿足路基填料要求,用于路基填筑和換填材料。松動控制爆破,要注意環(huán)境保護,嚴禁飛石和楊塵,同時還要注意爆破的震動對周邊建筑物、構筑物的影響,減少炮損。3.7避險車道設計本工程在路線不設置避險車道。4路基壓實標準與壓實度及填料強度4.1路堤填筑(1)為保證路基的壓實度,路堤兩側應各超寬填筑50cm,路基填筑完成并穩(wěn)定后再對邊坡進行清理。路堤基底清表、夯實按20cm計。(2)采用填料應分層攤鋪,其分層的最大松鋪厚度:土方路堤不應超過30cm、填石路堤不應超過50cm。(3)臺背填料應有良好的透水性和壓實性,以砂礫、礫石土和碎石土為宜。(4)對于沿線弱~微風化的砂巖比較豐富路段,采用土石混填路基,路基壓實應采用大功率的推土機(功率大于200KW)與重型壓實機具(靜壓18T以上)。對下路堤,一般最大粒徑不大于400cm,且不宜大于攤鋪層厚的2/3,壓實層最大厚宜為30cm~40cm。(5)填土路基。本項目路基填料以利用挖方土石方為主,可按《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D30-2015)中細粒土的填筑要求辦理,分層填筑路基、采用重型機械碾壓密實,土路堤最大松鋪厚度不超過40cm。(6)填石路堤膨脹巖石、易溶性巖石、崩解性巖石和鹽化巖石等均不得應用于路堤填筑。路堤填料粒徑應不大于500mm,并不宜超過層厚的2/3,不均勻系數(shù)宜為15~20。路床底面以下400mm范圍內,填料粒徑應小于150mm。路床填料粒徑應小于100mm。填石路堤在施工前,應通過鋪筑試驗路段確定合適的填筑層厚、壓實工藝以及質量控制標準。根據(jù)石料的飽和抗壓強度指標可對填石分為硬質巖石、中硬巖石和軟質巖石。見下表。巖石分類表巖石類型單軸飽和抗壓強度(MPa)代表性巖石硬質巖石≥601、花崗巖、閃長巖、玄武巖等巖漿巖巖類

2、硅質、鐵質膠結的礫巖及砂巖、石灰?guī)r、白云巖等沉積巖類

3、片麻巖、石英巖、大理巖、板巖、片巖等變質巖類中硬巖石30~60軟質巖石5~301、凝灰?guī)r等噴出巖類

2、泥礫巖、泥質砂巖、泥質頁巖、泥巖等沉積巖巖類

3、云母片或千枚巖等變質巖類(7)土石路堤膨脹巖石、易溶性巖石、崩解性巖石和鹽化巖石等均不得應用于路堤填筑。天然土石混合料中,中硬、硬質石料的最大粒徑不得大于壓實層厚的2/3;石料為強風化石料或軟質石料時,其CBR值應符合表3-10的規(guī)定,石料最大料徑不得大于壓實層厚。4.2路堤的壓實標準及壓實度路堤填料壓實的標準應根據(jù)工程規(guī)模、場地大小、填料種類、壓實度要求、氣候條件、壓實機械效率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采用重型標準,分層壓實。4.2.1路堤的壓實標準土質路堤(含土石路堤)壓實度標準見下表:土質路堤壓實度標準路基部位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壓實度(%)填方路基上路床0~30≥95下路床30~80≥95上路堤80~150≥934下路堤150以下≥92零填及挖方路基路床0~30≥9530~80≥95注:①表中壓實度采用《公路土工試驗規(guī)程》(JTJ051-93)重型擊實試驗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壓實度。②為保證路肩的穩(wěn)定,對于土路肩培土的壓實度要求≥90%。注:表列壓實度系按《公路土工試驗規(guī)程》(JTJ051)中重型擊實試驗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壓實度(不同路段不同材料應分別求得其最大干密度);當三、三級公路鋪筑瀝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時,其壓實度應采用二級公路的規(guī)定值。填石路基的壓實標準:填石路堤施工應采大功率的振動壓實機具或重型夯實機具,對于不同強度的填石料,壓實標準應滿足下表要求。施工機具無法達到上述要求時,不能進行填石路堤施工。硬質巖石壓實質量控制標準分區(qū)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攤鋪層厚(mm)最大粒徑(mm)壓實干容重(kN/m3)孔隙率(%)上路堤0.80~1.50400層厚2/3試驗確定≤22~23下路堤>1.50≤600層厚2/3試驗確定≤24~25中硬(軟質)巖石壓實質量控制標準分區(qū)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攤鋪層厚(mm)最大粒徑(mm)壓實干容重(kN/m3)孔隙率(%)上路堤0.80~1.50400層厚2/3試驗確定≤22(20)下路堤>1.50≤500層厚2/3試驗確定≤24(22)注明:括號內數(shù)據(jù)為軟質巖石壓實質量控制標準。4.2.2路堤與結構物基底的壓實本項目為三級公路,相關標準執(zhí)行一下三級公路的要求。路堤基底在填筑前要求進行壓實,其具體要求如下:路堤基地壓實度要求: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基底的壓實度(重型)≥93%;二級公路基底的壓實度(重型)≥92%;三、四級公路基底的壓實度(重型)≥90%。下路堤壓實度要求: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基底的壓實度(重型)≥93%;二級公路基底的壓實度(重型)≥92%;三、四級公路基底的壓實度(重型)≥90%。上路堤壓實度要求: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基底的壓實度(重型)≥94%;二級公路基底的壓實度(重型)≥94%;三、四級公路基底的壓實度(重型)≥93%。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總厚度時,應將地基表層土進行超挖并分層回填壓實,其處理深度不應小于重型汽車荷載作用的工作區(qū)深度。新老路基交界處填方一側的壓實度:下路堤92%、上路堤94%、下路床95%、上路床95%。零填及挖方路段,路床范圍內壓實度不低于95%。填石路堤的緊密程度在規(guī)定的深度內,以通過18t以上振動壓路機強振進行壓實試驗,當壓實層頂面穩(wěn)定,不再下沉(無輪跡)時,可判為密實狀態(tài)。擋土墻基底、涵洞基底換填和涵洞、通道基底一側需回填后的壓實度要求達到93%~95%。橋臺、涵洞身臺后填方基底和涵洞頂部至路床頂面壓實度均應大于95%。4.2.3路床頂面驗收標準本項目為三級公路,相關標準執(zhí)行一下三級公路的要求。確保上路床填料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基底的CBR值≥8%;二級公路基底的CBR值≥6%;三、四級公路基底的CBR值≥5%。確保下路床填料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基底的CBR值≥5%;二級公路基底的CBR值≥4%;三、四級公路基底的CBR值≥3%。上路床填料的壓實度要求: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基底的壓實度(重型)≥96%;二級公路基底的壓實度(重型)≥95%;三、四級公路基底的壓實度(重型)≥94%。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基底的壓實度(重型)≥96%;二級公路基底的壓實度(重型)≥95%;三、四級公路基底的壓實度(重型)≥94%。主要進行以下項目檢驗:碾壓檢驗:用12~15噸三輪壓路機碾壓3~4遍,不得有翻漿、彈簧、輪跡等現(xiàn)象,檢驗頻率要求全面、隨機。路基強度檢驗:當取用承載板檢驗時,每100~200m至少布置一個測點,每個測點在上、下行車道中至少有三個數(shù)據(jù)。當采用彎沉檢驗時,每20m至少8個數(shù)據(jù),每一評定長度為200~500m。對于承載板檢驗或實測彎沉值不能滿足設計值(2.329mm)要求時,應找出其周圍限界,進行局部處理,直到滿足要求。如果采用彎沉檢驗,作一定數(shù)量的承載板與彎沉的對比檢驗。承載板檢測最小值42Mpa;彎沉檢測最大值為2.791mm。平整度檢驗:應每50m一處以上,質量標準應在2cm以內。標高檢驗:路面施工前應對路基的頂面設計標高進行認真核查,以滿足路面設計厚度的要求。路床超挖凹凸部分用水穩(wěn)碎石填平壓實。4.3路基填料強度三級公路的路基填料強度要求見下表:表4-3路基填料強度要求路基部位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CBR值(%)填料最大粒徑(mm)填方路基上路床0~306100下路床30~804100上路堤80~1503150下路堤150以下2150零填及挖方路基路床0~30610030~804100注:表列強度按《公路土工試驗規(guī)程》規(guī)定的浸水96h的CBR試驗方法測定;三級公路鋪筑瀝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時,其壓實度應采用二級公路的規(guī)定值。5路基支擋、加固及防護工程5.1路基防護工程路基應根據(jù)不同的地質條件和邊坡高度采用相應合理的防護形式,為貫徹新的設計理念,切忌采用大量圬工防護的形式,應把生態(tài)防護與工程防護密切結合,做到環(huán)保、舒適、美觀、協(xié)調、和諧等。邊坡大量采取綠化、美化處理,最大限度地與周圍自然環(huán)境融合,掩蔽工程建設對自然地貌破壞的痕跡;對于整體穩(wěn)定好,堅硬的砂巖邊坡,可不采用任何綠化、防護形式,保持其天然的地質景觀。同一坡面盡量采用相同的綠化、防護形式。據(jù)公路建設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近70%的高邊坡是由于施工過程中多次坍塌、滑移后最終形成的,應加強施工工藝控制如預裂爆破和光面爆破,建立邊坡動態(tài)觀測監(jiān)控系統(tǒng),根據(jù)觀測數(shù)據(jù)和結果,即時調整防護措施和防護時機,采取“先防護,后開挖;邊開挖,邊防護;開挖后,即防護”的措施。路基開挖前應按設計要求做好坡口外的防護(如有)、排水工作,并作好坡面防護的準備工作,經(jīng)監(jiān)理同意后方可開挖;自上而下分級開挖,開挖完一級并及時實施坡面防護后,再進行下一級的開挖和防護。對于土質、強風化或順層邊坡必須遵循開挖一級、防護一級的施工順序,避免在邊坡開挖過程發(fā)生大面積破壞或形成更大的坍塌、滑移,給工程防護造成更大難度。原則上上述邊坡的施工,在施工組織上應避開不利季節(jié)施工,否則必須結合永久性排水設施,采取相應的臨時的防、排水措施,并經(jīng)監(jiān)理和建設方同意。對于巖石路塹邊坡臨近路塹設計坡面線3m范圍必須采用光面爆破施工技術。務必請建設單位督促施工單位根據(jù)現(xiàn)場地質條件、開挖后邊坡具體情況,按上述要求實施路基防護。5.2填方邊坡防護填方邊坡根據(jù)不同的邊坡高度和坡腳處地表情況,主要采用了掛三維網(wǎng)植草護坡、襯砌拱式護坡、漿砌片石實體護坡、護肩、護腳、擋土墻等防護形式。路堤邊坡防護形式原則上按如下設計:路堤邊坡平均高度H≤3m路段,一般采用植草護坡;路堤邊坡平均高度3<H≤6m路段,一般采用掛三維網(wǎng)植草護坡;路堤邊坡平均高度6m<H路段,一般采用襯砌拱植草護坡。邊坡高度坡腳處于漁塘或溝渠之中時,坡腳至設計水位以上0.5m范圍應采用M7.5漿砌片石實體護坡防護形式,并應設置護腳。對于坡腳無排水需要或因坡腳地面橫坡較陡的路段,可以設置不大于4m高的護腳以保路基穩(wěn)定。因填方高度過大或地面橫坡較陡而無法填筑路堤時,可以考慮設置護肩或衡重式或重力式擋土墻進行支擋。擋土墻根據(jù)墻高采用M7.5漿砌塊石(墻高小于8米)或C20片石混凝土(墻高大于等于8米),護肩考慮設置防撞護欄的需要,頂部采用C25混凝土現(xiàn)澆臺座。5.3挖方邊坡防護對于路塹邊坡,根據(jù)地質條件、邊坡坡率、邊坡高度的不同,分別采用掛三維網(wǎng)植草護坡、襯砌拱式護坡、漿砌片石實體護坡、掛網(wǎng)噴射混凝土護坡、SNS柔性防護網(wǎng)防護。表5-1一般挖方邊坡防護形式一覽表邊坡巖土體類型邊坡高度選用防護形式適用邊坡坡率備注土質或全(強)風化巖質邊坡H≤3m噴播植草緩于1:0.753<H≤6m三維網(wǎng)植草緩于1:0.756<H<20m襯砌拱植草1:0.75~1:1.256<H<20m窗式護面墻緩于1:0.756<H<20m實體護面墻緩于1:0.5土質或全(強)風化巖質邊坡當易受沖刷時H<20m襯砌拱植草緩于1:1風化易剝落巖石邊坡H<30m窗式護面墻緩于1:0.75H<30m實體護面墻緩于1:0.5完整且未(微、弱)風化且不易風化巖質邊坡H<30mSNS柔性防護1:0.3~1:0.75或不防護易風化但未遭強風化的巖石邊坡H<30m噴射混凝土緩于1:0.5景區(qū)公路不適用易風化、破碎的硬質巖石邊坡H<30m掛網(wǎng)噴護緩于1:0.5景區(qū)公路不適用路塹邊坡整體不穩(wěn)定、土質路塹高度≥20m,巖質路塹高度≥30m時,另行工點設計。路塹邊坡其余注意事項詳《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D30-2015)第3.4節(jié)及其他相關章節(jié)、其余相關國家、地方現(xiàn)行標準、規(guī)范。設計文件中提供的工程數(shù)量和采用的防護形式可在施工時視邊坡開挖后的地質情況,根據(jù)上述適用條件,在監(jiān)理、設計、業(yè)主同意的前提下,可以適當調整邊坡防護方案。6高挖方邊坡的動態(tài)設計根據(jù)《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GD30-2015):“動態(tài)設計是挖方高邊坡設計的基本原則”。結合本項目特點,本項目無高邊坡設計。7路基、路面排水7.1路基排水7.1.1設計原則(1)本線路基路面排水按自成系統(tǒng)的原則進行設計,布設排水構造物時綜合考慮自然水系、農(nóng)田水利灌溉、橋涵及隧道位置,及時有效地排除路基范圍內的地表水與地下水,確保路基、路面穩(wěn)定與行車安全。(2)公路排水不應與沿線農(nóng)田水利設施發(fā)生沖突,公路排水溝外應設置擋水埂,防止外部水進入路基排水溝,同時注意減少公路排水對原有水系環(huán)境的破壞。7.1.2路基排水路基排水系統(tǒng)由地表排水與地下排水組成,地表排水在填方段主要依靠兩側坡腳位置的路堤邊溝,在挖方路段主要依靠兩側坡腳位置的路塹邊溝、平臺截水溝以及坡頂外側的坡頂截水溝,并通過急流槽等構造將匯水接入排水溝或直接通過橋涵排出路界。地下排水主要依靠縱向、橫向滲溝將路基裂隙水與地下水攔截或排出,使路基處于干燥、穩(wěn)定的使用狀態(tài)。根據(jù)設計徑流量計算及當?shù)爻晒?jīng)驗,分別確定路界內各項排水設施斷面尺寸。7.1.3排水溝填方路段左右側設置30cm厚M7.5漿砌MU30片石矩形排水溝,內空為矩形,尺寸為30cm×30cm;農(nóng)田排灌溝渠發(fā)生沖突,應改移溝渠,并與排水溝或涵洞出水口順接,以確保公路排水設施與當?shù)剞r(nóng)業(yè)灌溉設施暢通。部分排水溝結合改河改溝一并考慮。7.1.4邊溝路線挖方段一般設置30cm厚M7.5漿砌片石砼蓋板邊溝,內空為矩形,主線段為30cm×30cm,路面與邊坡匯水通過蓋板槽口直接流入邊溝。特殊路段根據(jù)匯水面積和流量計算確定邊溝尺寸。7.1.5截水溝本項目無高邊坡、深路塹設計,故無截水溝設計。7.1.6急流槽適用于各種排水設施的相接位置,主要急流槽包括:A式急流槽,適用于橫向排水管與排水溝銜接處;B式急流槽,適用于路基填挖交界邊溝出口處;C式急流槽,適用于路基排水溝往河溝排水出口;D式急流槽,適用于截水溝、邊溝往河溝排水出口;E式急流槽,適用于將不易引出的截水溝內匯水從邊坡坡面上直接引入邊溝或涵洞跌水井。在路基邊坡、路基邊溝或截水溝水進入路基排水溝以及路基排水溝水進入沿線人工河溝或自然河溝時,一般應設置急流槽,采用M7.5漿砌片石加固。為了美觀及避免溢出,邊坡上的急流槽應上下對齊在同一位置。其他位置急流槽應貼合地表,底部每隔2~3m應設防滑臺。7.1.7滲溝挖方路段在邊溝底部設置縱向排水碎石滲溝,滲溝為30cm×30cm的梯形溝。在滲溝內部用碎石填充。7.1.8沉砂池沉砂池主要用于水田路段填方路基,路基匯水應進行過濾,凈化等處理后才能排入水田。7.2路面排水7.2.1行車道路面排水一般路段的雙向路拱橫坡為2%,路面雨水可經(jīng)坡面漫流直接匯入雨水篦。7.2.3超高路段橫向排水路面雨水可經(jīng)坡面漫流直接匯入填方排水溝或挖方邊溝。7.2.4人行道排水人行道路拱橫坡為2%,雨水可經(jīng)坡面漫流直接匯入雨水篦或綠化帶。7.3路基、路面排水及防護設計主要材料要求1)碎石:為未經(jīng)處治的開級配碎石。碎石最大粒徑不大于40mm,粒徑4.75mm以下的細粒含量不超過10%,粒徑2.36mm以下細粒含量不超過6%,基本無1.18mm以下細粒料。粗集料的滲透系數(shù)應大于6.94cm/s。2)片石:采用不易風化的硬質巖石料,強度不低于30Mpa,符號用MU30;3)砂:采用硬質灰?guī)r、白云巖機制砂或天然河砂,要求細度模數(shù)不小于2.5,含泥量小于5%。4)水泥:采用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5)水:采用自來水或符合混凝土用水標準的水源。6)透水土工布:其單位面積質量300~500g/m2,膜材度≥2.8mm,斷裂強度≥10KN/m,斷裂伸長率≥50%,撕裂強度≥0.25KN,CBR頂破強度≥2.75KN/m,垂直滲透系數(shù)≥1×10-2cm/s;7)防滲土工織物:采用滌綸長絲復合土工膜(兩布一膜),其單位面積質量800~1000g/m2,膜材度0.3~0.5mm,斷裂強度≥14KN/m,斷裂伸長率<50%,撕裂強度≥0.48KN,CBR頂破強度≥2.5KN/m,垂直滲透系數(shù)≤1×10-12cm/s。8)軟式透水管:縱向抗拉強度不小于1.20KN/5cm,CBR頂坡強度不小于5.7KN,滲透系數(shù)不小于1.8×10-1cm/s。9)PVC管材:孔徑應滿足設計要求,質量應滿足GB/T16800—2008《排水用芯層發(fā)泡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國家標準執(zhí)行。以上材料要求若與設計圖紙中的規(guī)定有出入,應以設計圖紙中的規(guī)定為準。8取土、棄土設計方案,環(huán)保及節(jié)約用地措施工程項目所在區(qū)域路基填挖頻繁,設計中盡量保持了土石方平衡。路基廢方主要發(fā)生于較大的挖方路段,應盡量利用其有用部分。合理選擇取棄土場位置,盡量選擇荒地作為棄土場位置,并在棄土后復墾。各類排水溝盡量采用矩形而非梯形,在滿足排水需求的情況下,少占土地。注重橋下、邊坡資源的再利用,用于還草、還林,變廢為寶。棄土堆的設置在充分征求地方意見、兼顧地方綜合發(fā)展規(guī)劃的基礎上,盡量集中布置,嚴格遵守水土保持的有關法規(guī),與當?shù)剞r(nóng)田建設和自然環(huán)境相結合,注意保護林木、農(nóng)田、房屋及其他工程設施,完善排水、防護措施,減少水土流失,根據(jù)地方規(guī)劃進行綠化或復墾。棄土場在施工時,應先刨除地表耕植土、集中堆放,帶棄土場回填完畢后,將原耕植土再刨運回原棄土場范圍、整平后,再種植棄土場表面綠化植物。路基清表的耕植土,應用于棄土場和路基邊坡綠化種植土,嚴禁用于路基填料。本項目棄土可直接堆放在項目兩側規(guī)劃停車場處,無需增加征地范圍,棄土用于公路邊坡景觀的綠化種植。本項目在棄土時應注意:1)施工時,棄土應遠離路基一定的距離,禁止在橋梁、涵洞構等造物附近棄土。2)施工時,棄土應該規(guī)則堆放,進行碾壓,并設置必要的排水設施。遠離路基側的棄土,棄土場的壓實度不應小于80%,棄土場靠近路基側的棄土壓實度不應小于90%。3)受地形條件限制時,棄土場需要與路基形成整體性斷面時,施工時,棄土場應按照路基填筑的壓實度進行控制,棄土堆土高度不能超過1/2倍的路基填土高度,并按照路基相同的壓實度進行壓實。4)施工時,嚴禁沿河棄土。9路面結構設計9.1路面設計原則、依據(jù)、技術指標9.1.1設計原則根據(jù)工可預測交通量、公路使用要求及氣候、水文、土質等自然條件和交通量分布情況,結合重慶市三級公路路面設計及施工經(jīng)驗,進行本項目路面結構綜合設計。本著因地制宜、合理選材、方便施工、節(jié)約投資的原則,進行路面設計方案的技術經(jīng)濟比較,選擇經(jīng)濟合理、技術先進并適合該地區(qū)情況的路面結構方案。9.1.2設計依據(jù)(1)《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17);(2)《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50-2017);(3)《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F40-2004);(4)《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JTG/TF20-2015);(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guī)范》(JTGD40-2017);(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細則》(JTG/TF30-2014)9.1.3主要技術指標公路等級三級公路路基寬度8.5m/16.0m路面類型瀝青混凝土路拱橫坡2%設計年限(基準期):瀝青混凝土路面12年標準軸載:雙輪組單軸載100KN瀝青路面設計年限內一個車道上累計當量軸次:1.5×107次瀝青混凝土路面設計彎沉值:31.0(0.01mm)9.1.4路面材料設計參數(shù)表9-1路面材料設計參數(shù)取值表材料名稱15℃抗壓模量(Mpa)20℃抗壓模量(Mpa)劈裂強度(Mpa)細粒式密級配瀝青砼180013001.2中粒式密級配瀝青砼170010000.9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基層(5.5%)14000.5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基層(4%)14000.5路基≥40/9.2路面結構層設計(1)新建路面結構型式(行車道及硬路肩)為:上面層:4cmAC-13C細粒式改性瀝青混凝土上面層瀝青粘結層中面層:6cm中粒式密級配改性瀝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層25C)0.6cm改性乳化瀝青透層、下封層基層:15cm5.5.%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基層基層:15cm4%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底基層壓實土基9.3路面結構層驗收彎沉(1)路面結構層之間的驗收彎沉為:(2)瀝青混凝土上面層竣工驗收彎沉值L0=27.0(0.01mm)(3)瀝青混凝土下面層竣工驗收彎沉值L0=35(0.01mm)(4)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竣工驗收彎沉值L0=42(0.01mm)(5)水泥穩(wěn)定碎石底基層竣工驗收彎沉值值L0=68(0.01mm)(6)路床頂面土基竣工驗收彎沉值填方路基L0=251.8(0.01mm),挖方路基L0=185.5(0.01mm)(7)路床頂面土基回填模量驗收填方路基E0≥40MPa,挖方路基E0≥60MPa9.4路面主材9.4.1路面主材(1)水泥:優(yōu)先從洪安山縣城區(qū)購買,其次為秀山縣購進所需水泥,可提供路面基層的主材。(2)瀝青:從秀山縣瀝青攪拌廠,再通過貨車沿現(xiàn)有道路輸至本項目場地,可提供各類瀝青,用于瀝青路面的面層以及透層、封層、粘層等。(3)粗集料:項目沿線有較大規(guī)模的碎石加工廠,碎石主要巖性為灰?guī)r,可作為路面墊層、基層、下面層等的粗骨料。對于表面層耐磨碎石,應選用強度等級較高的玄武巖或石灰?guī)r碎石骨料等,經(jīng)破碎后作為表層粗骨料,施工時需要對原材料進行試驗。(4)細集料:當?shù)厣a(chǎn)的灰?guī)r機制砂,可作為路面基層與面層的細骨料。9.4.2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及底基層基層應具有足夠的剛度和穩(wěn)定性,基于沿線碎石材料豐富的特點,路面基層和底基層分別采用水泥穩(wěn)定碎石結構,設計水泥劑量為5.5%和4%。16cm厚5.5%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混合料標準試件7天抗壓強度不低于4.5Mpa,壓實度不小于96%。16cm厚4%水泥穩(wěn)定碎石基層混合料標準試件7天抗壓強度不低于3.5Mpa,壓實度不小于96%。(1)水泥采用PC42.5復合硅酸鹽水泥,不得使用快硬早強水泥和已受潮變質的水泥,水泥的初凝時間應長于3小時,終凝時間宜在6小時以上,體積安定性、細度必須滿足《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試驗規(guī)程》(JTGE30—2005)規(guī)范要求。因氣候原因水泥終凝時間不能滿足生產(chǎn)需要時,應摻加緩凝劑,水泥及必要的外摻劑的物理性能及化學成分必須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的相應規(guī)定。(2)集料1)集料規(guī)格應滿足公稱最大尺寸26.5mm,最大尺寸為31.5mm,集料規(guī)格必須滿足規(guī)格S8(10~25mm)、S12(5~10mm)、S14(3~5mm)、S16(0~3mm)四檔礦料級配要求。表9-3水泥穩(wěn)定級配碎石用集料規(guī)格技術要求規(guī)格名稱公稱最大粒徑(mm)通過下列篩孔(mm)的質量百分率(%)31.526.51952.30.150.075S810~2510090~100-0~15-0~5S125~1010090~1000~150~5S143~510090~1000~15-0~3S160~310080~10050~8025~608~450~250~122)粗集料的壓碎值應不大于28%,9.5mm粒徑以上集料針片狀含量不大于18%,4.75~9.5mm集料針片狀含量不大于20%,粗集料軟石含量小于5%,硫酸鹽含量<0.25%。3)石屑(0~3mm)中0.075mm篩孔通過率不得大于15%。4)水:凡飲用水均可使用。(3)級配組成基層級配組成如表3-23所示。施工過程中應重點控制31.5mm、9.5mm、4.75mm三個篩孔的通過率,保證級配為“S”型曲線,其通過率在設計級配要求的標準差值以內。表9-4基層集料顆粒組成范圍層位通過下列方孔篩(mm)的質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數(shù)(%)31.5199.54.752.360.60.075骨架密實級配10068~8638~5822~3616~288~150~3<28<7注:墊層與基層集料應分成0~3mm、3~5mm、5~10mm、10~31.5mm四級進行篩分配比。(4)配合比試驗方法基層水泥結合料劑量應通過配合比試驗確定?;鶎硬捎霉羌苊軐嵓壟?,應采用振動擊實方法成型試件。9.4.3乳化瀝青透層用于半剛性基層的透層乳化瀝青應滿足下表的技術要求。透層乳化瀝青應采用陽離子性乳化瀝青,但必需注意,如果采用陰離子乳化瀝青,則生產(chǎn)透層陰離子乳化瀝青乳化設備必須單獨配置,不得采用生產(chǎn)粘層和封層陽離子乳化瀝青的設備生產(chǎn),以避免陰離子乳化劑與陽離子乳化劑在生產(chǎn)中交叉影響,從而影響乳化瀝青質量。表9-5透層乳化瀝青技術要求試驗項目單位技術要求試驗方法破乳速度慢裂T0658篩上殘留物(1.18mm篩),不大于%0.1T0652粘度道路標準粘度計C25.3s8~20T0621蒸發(fā)殘留物殘留分含量,不小于%50T0651溶解度,不小于%97.5T0607針入度(25℃)0.1mm50~300T0604延度(25℃),不小于cm40T0605與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積,不小于2/3T0654常溫貯存穩(wěn)定性:1d,不小于5d,不小于%15T0655注:1)粘度選用瀝青標準粘度測定。2)表中的破乳速度與集料的粘附性、所使用的石料品種有關,質量檢驗時應采用工程上實際的石料進行試驗,僅進行乳化瀝青產(chǎn)品質量評定時可不要求此兩項指標。3)貯存穩(wěn)定性根據(jù)施工實際情況選用試驗時間,通常采用5d,乳液生產(chǎn)后能在當天使用時也可用1d的穩(wěn)定性。4)如果乳化瀝青是將高濃度產(chǎn)品運到現(xiàn)場經(jīng)稀釋后使用時,表中的蒸發(fā)殘留物等各項指標指稀釋前乳化瀝青的要求。9.4.4同步碎石封層本項目不設置封層。9.4.5改性乳化瀝青粘層粘層瀝青采用PCR改性乳化瀝青,粘層瀝青的技術指標應滿足下表的各項要求:表9-6粘層用PCR改性乳化瀝青技術要求項目技術要求試驗方法破乳速度快裂或中裂T0658粒子電荷+T06531.18mm篩剩余量,%≤0.1T0652瀝青標準粘度C25,3,s8~25T0621蒸發(fā)殘留物含量,%≥50T0651針入度(25℃),0.1mm40~120T0604軟化點,℃≥50T0606延度5℃,cm≥20T0605溶解度(三氯乙烯),%≥97.5T0607與礦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積≥2/3T0654貯存穩(wěn)定性1d,%≤1T06555d,%≤5注:1)破乳速度與集料的粘附性、所使用的石料品種有關。工程上施工質量檢驗時應采用實際的石料進行試驗,僅進行產(chǎn)品質量評定時可不對這些指標提出要求。2)貯存穩(wěn)定性根據(jù)施工實際情況選用試驗時間,通常采用5d,乳液生產(chǎn)后能在第二天使用完時也可選用1d。個別情況下改性乳化瀝青5d的貯存穩(wěn)定性難以滿足要求,如果經(jīng)攪拌后能夠達到均勻一致并不影響正常使用,此時要求改性乳化瀝青運至工地后存放在附有攪拌裝置的貯存罐內,并不斷地進行攪拌,否則不準使用。9.4.6瀝青面層(1)瀝青普通瀝青采用70號A級道路石油瀝青,要求針入度范圍為60~80,技術指標分別如表3-27所示。表9-770號A級道路石油瀝青技術要求指標單位瀝青標號70號試驗方法①針入度(25℃,5s,100g)0.1㎜60~80T0604針入度指數(shù)PI/-1.5~+1.0T0604軟化點(R&B),不小于℃47T060660℃動力粘度,不小于Pa.s190T062010℃延度,不小于㎝20T060515℃延度,不小于㎝100T0605蠟含量(蒸餾法),不大于%2.2T0615閃點,不小于℃260T0611溶解度,不小于%99.5T0607密度(15℃)g/㎝3實測記錄T0603TFOT(或RTFOT)后②T0610或T0609質量變化,不大于%±0.8殘留針入度比,不小于%61T0604殘留延度(10℃),不小于㎝6T0605(2)集料瀝青面層用集料應嚴格分級加工堆放,并采取有效的隔離措施。用于軋制碎石的片石應不帶風化層,不帶泥土而且強度符合要求,其中粗集料是指粒徑大于2.36mm的集料。粗集料規(guī)格為10mm~20mm、5mm~10mm、3mm~5mm,粗集料各項指標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T3610-2019)關于二級公路瀝青混合料用粗集料的技術要求。表9-8瀝青面層粗集料規(guī)格檢測項目單位標準要求試驗方法集料壓碎值%不大于28T0316—2000洛杉磯磨耗損失%不大于30表觀相對密度—不小于2.50T0304—2000毛體積相對密度—實測記錄吸水率%不大于3.0對瀝青的粘附性級不小于4T0616—1993針片狀顆粒含量(混合料)其中粒徑大于9.5mm其中粒徑小于9.5mm%%%不大于18不大于15不大于20T0312—2000軟石含量%不大于5T0320—2000水洗法<0.075mm顆粒含量%不大于1T0310—2000細集料采用0mm~3mm細集料,細集料各項指標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guī)范》(JTG/T3610-2019)關于二級公路瀝青混合料用細集料的技術要求。表9-9瀝青面層細集料規(guī)格檢測項目單位標準要求試驗方法表觀密度t/m3≥2.45T0329—2000表觀相對密度-不小于2.50砂當量%不小于60T0334—1994表9-9礦粉技術性質檢測項目單位標準要求試驗方法表觀密度t/m3不小于2.50T0352—2000表觀相對密度--含水量%不大于1T0103烘干法粒度范圍<0.6mm<0.15mm<0.075%%%10090~10075~100T0351—2000親水系數(shù)-<1.0T0353—20009.4.4外加劑技術要求(1)抗剝落劑為保證瀝青與集料的粘結力,提高抗水損害能力,要求采用增加瀝青與集料間粘結力的措施,要求摻加抗剝落劑,抗剝落劑應滿足:性能優(yōu)良、穩(wěn)定、持久、且施工易于操作。瀝青中加入抗剝落劑后,應進行一定老化(薄膜烘箱中加熱96小時,有條件時可再在壓力老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