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阿榮旗第一中學高三下學期第五次調研考試新高考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1頁
內蒙古阿榮旗第一中學高三下學期第五次調研考試新高考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2頁
內蒙古阿榮旗第一中學高三下學期第五次調研考試新高考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3頁
內蒙古阿榮旗第一中學高三下學期第五次調研考試新高考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4頁
內蒙古阿榮旗第一中學高三下學期第五次調研考試新高考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蒙古阿榮旗第一中學高三下學期第五次調研考試新高考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金初用遼、宋舊錢。海陵王時,為適應流通需要,制造了交鈔(紙幣),后又鑄造“正隆通寶”“大定通寶”“永安寶貨”,與鈔參行。這說明商業(yè)的發(fā)展()A.使紙幣正式取代通寶 B.促進北方人口增加C.使貨幣使用情況混亂 D.引起貨幣流通量擴大2.日軍針對某次戰(zhàn)役寫道:共軍“一齊向我交通線及生產地區(qū)(主要為礦山)進行奇襲。特別是在山西,其勢更猛……”“石太路(石家莊到太原)破壞極為嚴重,規(guī)模之大無法形容,敵人采用爆炸、焚燒、破壞等方法,企圖對橋梁、軌道、通信網、火車站設施等重要技術性設備,予以徹底摧毀。在進行破壞時,隱蔽偽裝得極為巧妙。”下列對此次戰(zhàn)役的表述,正確的有①1940年下半年由彭德懷親自指揮作戰(zhàn)②正面戰(zhàn)場和敵后戰(zhàn)場合作抗日的典范③日軍在華東的交通網絡遭到嚴重破壞④敵后抗戰(zhàn)給日軍造成了巨大軍事壓力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3.近代前期,面對西方列強的屢屢侵犯,龔自珍與魏源分別代表了兩種態(tài)度:前者指陳中國本身的問題在于皇帝制度與科舉文化;后者則從西洋文化制度,尋找彼伸我黜的原故。兩人的思想都A.側重于引導國人關注世界B.體現了資產階級的政治訴求C.成為洋務運動的理論基礎D.影響了中國近代的社會變革4.“尚書六官,各有所職,倘無折中,則恐互相推避,……故總攝以宰相。宰相亦慮有未周,見有所偏,乃先之以中舍之雜判……又繼之以給事之駁正。”材料描述的是A.三公九卿制 B.內外朝制 C.三省六部制 D.內閣制5.1971年7月,毛主席就日本覬覦臺灣問題時曾指示周恩來說:“要給基辛格吹天下大亂,形勢大好,不要老談具體問題。我們準備美國、蘇聯、日本一起來瓜分中國。我們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邀請他們來的。”該指示意在()A.強調新中國綜合國力的上升 B.表明新中國始終遵循著和平外交政策C.指明基辛格秘密訪華的目的 D.迫使美方承諾壓制日本對臺灣的野心6.下表是1981年——1984年的美國、歐共體和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平均增長率。由此可知()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美國3.1%2.6%3.5%6.5%歐共體-0.3%2.1%3.1%3.1%中國5.2%9.1%10.9%15.2%A.市場因素對經濟發(fā)展產生了積極影響B(tài).中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開展推動經濟增長C.歐洲一體化制約了其經濟增長的速度D.新經濟推動美國經濟走出“滯脹”危機7.《漢書·藝文志》在評價戰(zhàn)國時期的某一學派時說:“蓋出于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執(zhí)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彼u價的是()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8.民國十九年,國民政府頒布特令,宣布“自1月1日起,凡僑居中國之外國人民,現時享有領事裁判權者,應一律遵守中國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依法頒布之法令規(guī)章?!痹摱挝母骖C布于A.五四運動期間 B.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C.北伐戰(zhàn)爭結束后 D.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9.康德曾說:“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別的東西,而且還確乎是一切可以稱之為自由的東西之中最無害的東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開運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彼u價的是A.文藝復興 B.宗教改革 C.啟蒙運動 D.馬克思主義10.春秋戰(zhàn)國時期,游學之風興盛;墨家的個體游學區(qū)域逐漸縮小,而法家個人的游學范圍由“國內”擴展到“國外”,儒家由盛轉衰,逐漸遠離政治權力的中心。這說明A.法家政治地位日益顯要 B.儒家思想日益遭到打壓C.游學不利于文化的發(fā)展 D.儒法兩家爭鳴更加激烈11.南朝劉宋時期,謝靈運的“田園別墅”一改漢代“千樹橘”的單一經營,變成糧食、桑麻、蔬菜、水果等多種經營格局,“春秋有待,朝夕須資。既耕以飯,亦桑貿衣。藝菜當肴,采藥救頹”。這反映出“田園別墅”A.推動了農產品的商品化 B.具有鮮明的自然經濟特色C.促進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D.使世家大族生活日益腐化12.1953年5月,中蘇簽訂“5.15協定”,包含蘇聯技術援助91個新擴建工業(yè)項目,1954年底確定為蘇聯援華項目156項。1956年,援華蘇聯專家人數達到高峰,為3113人?!?.15協定”A.推動了中國國民經濟恢復和發(fā)展 B.使中國堅定了“一邊倒”政策C.幫助中國順利完成社會主義改造 D.配合了中國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需要13.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遺址獲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古城外圍存在著一個由10余條堤壩連接山體構成的龐大水利系統,可以推測當時A.形成了精耕細作的生產模式 B.禪讓制被王位世襲制所取代C.已具備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 D.農業(yè)領域廣泛使用鐵犁牛耕14.唐代在遇到重大復雜的軍國大事,御前會議和宰相會議難以做出正確判斷時,往往由皇帝指令或宰相請求,召開百官決策會議。據此可知唐代A.決策機制趨于完備 B.政權架構呈現民主性C.政治運行嚴謹高效 D.專制皇權具有開明性15.國際格局變化的基礎是經濟實力變化。引發(fā)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國際格局變化的主要新興力量是A.德日美 B.英法美C.英蘇美 D.中美蘇16.兩廣總督李侍堯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說:“外洋各國夷船到粵,販運出口貨物,均以絲貨為重……統計所買絲貨,一歲之中,價值七八十萬兩(白銀),或百余萬兩?!湄浳锞到愕仁∩堂褙溸\來粵,轉售外夷,載運回國?!睂Υ死斫庹_的是①廣州是當時官方指定的對外貿易港口②絲綢開始成為中國主要的出口貨物③區(qū)域間長途販運貿易非常興盛④外商貿易瓦解了中國朝貢貿易體系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7.如圖是以1957年為時間背景的一幅油畫《長江的黎明》。該油畫表明A.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蓬勃開展 B.國家著手長江流域水患的治理C.知識青年踴躍赴農村艱苦創(chuàng)業(yè) D.政府致力于對外貿易港口建設18.漢代確立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并非禁止諸子百家在社會上流傳,只是確立儒學在官學中的“獨尊”地位。儒家之外的諸子百家思想在漢代以后A.常被儒家借鑒融合于新儒學 B.因喪失官學地位而逐漸消亡C.逐步演化為道教與佛教思想 D.推動了儒學正統地位的確立19.假如讓你寫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國際局勢的專稿,下列屬于這個時期的“關鍵詞”是A.雅爾塔會議 B.杜魯門主義 C.歐洲共同體 D.古巴導彈危機20.下表是按照某專題列出的歷史人物,推測該專題研究的是A.科技發(fā)展史 B.殖民擴張史 C.宗教發(fā)展史 D.東學西漸史21.從1935年開始的第二期“羅斯福新政”,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著重通過社會保險法案、全國勞工關系法案、公用事業(yè)法案等法規(guī),以立法的形式鞏固新政成果,同時推動工會建設。其價值在于A.確定法治為社會發(fā)展的基石B.使自己的政策通過立法得以長期推行C.穩(wěn)定資本主義,遏制社會主義D.為保障國民生存權轉變政府職能2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這首《春天的故事》歌詞中“詩篇”的主題當是:A.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B.試辦經濟特區(qū)C.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開放開發(fā)浦東23.1902年的某一天,北京城一茶館里四位中國人在聊天。他們聊天的內容不符合史實的是:A.甲:“當年我曾經和康有為一起參加公車上書?!盉.乙:“我和義和團一起在廊坊打過八國聯軍?!盋.丙:“我家住在東交民巷,那里有洋人保護著."D.?。骸拔易x過梁啟超草擬的京師大學堂章程?!?4.美國總統尼克松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一次演說中強調,“西歐……是美國非常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覀冊诘诙问澜绱髴?zhàn)結束的時候相比,美國遇到了我們甚至連做夢也沒有想到過的那種挑戰(zhàn)?!蔽鳉W成為“美國非常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的主要原因是()A.雅爾塔體制的形成B.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C.歐共體的成立和發(fā)展D.歐洲聯盟的成立和擴大25.東漢時期,士人尊儒成風,高門世族累世經學,而魏晉時“公卿士庶罕通經業(yè)”,曹魏皇族更對“孔子之術”進行毫不容情的質疑。該變化反映出A.門閥世族喜好決定世風轉移B.正統思想隨王朝興替而變化C.時代變遷影響價值觀念選擇D.佛道思想強烈沖擊儒學地位26.李時珍足跡遍布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地,訪問了農夫、車夫、獵戶、礦工等人,由此獲得了大量的藥物學珍貴資料和許多民間有效的單驗方,為《本草綱目》的寫作準備了翔實的資料。材料可以用來說明A.古代醫(yī)藥學注重分析與實證精神 B.古代科技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C.經濟中心轉移支撐醫(yī)藥學者研究 D.古代科技的傳播運用了市場機制27.《英國政治制度史》中說:“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歷史變化聯系起來看,誰也無法否認它是英國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變?yōu)樾问降母锩?,而且視野拉的越長,其革命性就越明顯。”這種革命性主要表現為A.國家權力的重心決定性地自國王轉至議會B.推翻了封建專制王權,建立了議會制共和國C.實現了從傳統社會向近代民主社會的轉變D.工業(yè)資產階級獲得了更多的參政權和選舉權28.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入幕洋務企業(yè)機構、任職海關等涉外機構成為上海士人競相角逐的職業(yè);甲午戰(zhàn)后,“舍儒而商”成為滬上和江南士人的新風尚。這反映了A.儒家的義利觀念被士人拋棄 B.科舉取士不合時宜C.經濟變動引發(fā)價值觀念變化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29.下表反映了當時蘇聯1980-1991年蘇聯經濟年均增長率(%)表注:除格魯吉亞和波羅的海諸國的估算值A.經濟運行有所好轉 B.改革未能取得成效C.頻繁調整經濟政策 D.生產結構嚴重失衡30.在由法家思想向儒家思想統治地位的確立過程中,曾經出現過的統治思想是:A.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B.道貴清靜而民自定C.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 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二戰(zhàn)后,美國政治家和商界重要人物推動建立了全球貿易機器——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1948年—1966年世界貿易增長了6.6%,1966年—1977年增長了9.2%,到20世紀90年代世界貿易額是1980年的兩倍。同時,新型合作對新經濟秩序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越來越多的全球公司取代傳統跨國合作企業(yè),把世界看成一個市場,從全球化中獲益,又對全球化進程起到推動作用。——摘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兩極格局的終結,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加強。冷戰(zhàn)結束后,要和平、求合作、促發(fā)展成為時代的主題,那些在新科技革命中處于領先地位、擁有雄厚經濟實力的國家,終將成為新的“一極”。大國關系的伙伴化,使大國之間彼此牽制、相互借重,保持著相對均衡的態(tài)勢?!茣搿懂敶澜缃洕c政治(第2版)》(1)根據材料一,概括二戰(zhàn)結束以來推動“新經濟秩序”建立的因素。指出推動這一“秩序”發(fā)展的亞太地區(qū)經濟組織。(2)根據材料二,概括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加強的原因,結合所學說明這種趨勢對世界歷史發(fā)展的重要影響。32.英國的變革材料一工業(yè)革命之所以首先發(fā)生在英國,主要是由于該國在……十七世紀時,政治結構……已經發(fā)展到適合于工業(yè)化的程度?!娌ɡ稓W洲經濟史》材料二從18世紀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紀30年代,……英國出現了這樣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義的政治與快速發(fā)展的經濟同行?!獎⒊傻取队簭姆Q霸世界到回歸歐洲》材料三1796年時,120名下院議員是貴族或貴族子孫,占下院總人數的21%,還有數百人與貴族有親戚關系,或者是在貴族的贊助下當選的,二者加在一起,超過全院人數的70%?!虧h大《文化傳統與政治變革》材料四(英國)開始了產業(yè)革命,這一革命把經濟力量的重心完全轉移了。……1830年的資產階級,同前一世紀的資產階級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貴族手中并且被貴族用來抵制新工業(yè)資產階級的野心的政治權力,已經同新的經濟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須同貴族進行一次新的斗爭?!鞲袼埂渡鐣髁x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英文版導言問題:(1)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工業(yè)革命的原因。(2)材料二中“保守主義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該時期保守主義政治的特征。(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現代化各要素之間的關系。33.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唐寅,字伯虎,明中葉杰出的畫家、文學家。唐寅曾遭科考案牽連,痛感社會黑暗。為了排遣胸中煩悶,他遠游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領略湖山之勝。唐寅的繪畫,初學“院派”畫家周臣,山水、人物、花鳥,無所不工,筆墨精細,形象真實。后師法宋元以來諸名家,以詩畫來表現自己的感情,寄托逸花吐云般的英氣。唐寅的詩歌,初學唐人,“多凄怨之詞”,“不計工拙,興寄爛漫”,風采斐然,消極自放,卻飽含著辛酸的人生感受。他還出入秦樓楚館,放浪形骸,以盡量享受短暫的人生,在“半醉半醒”的生活中,冷眼世事,孤傲不羈,“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晚年,唐寅還歸心佛教,從色空觀與人生夢幻說中尋求寄托。唐寅的一生,懷才不遇,但卻以詩畫為明代的文化作出了貢獻,后人把他與沈周、文征明、仇英共推為畫家“吳門派”的四杰,視為重振和發(fā)展文人畫的大家?!幾园讐垡汀吨袊ㄊ贰罚?)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寅詩畫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唐寅詩畫風格形成的背景。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依據材料“金初用遼、宋舊錢。海陵王時……與鈔參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金朝時期商業(yè)的發(fā)展引起貨幣流通量擴大。故答案為D項;A項材料說明紙幣與通寶都在流通,排除;B項材料沒有反映出貨幣流通對北方人口的影響,排除;C項材料表明金朝時期舊錢、交鈔、通寶、寶貨等貨幣“與鈔參行”,沒有反映出流通中的混亂,排除。2、A【解析】

中共領導下,以石太路為中心,對交通運輸線進行破襲戰(zhàn)的戰(zhàn)役是百團大戰(zhàn),這一戰(zhàn)役是1940年下半年由彭德懷親自指揮,在敵后戰(zhàn)場給日軍造成了巨大軍事壓力,①④符合題意,A項正確;正面戰(zhàn)場和敵后戰(zhàn)場合作抗日的典范,是太原會戰(zhàn)而非百團大戰(zhàn),百團大戰(zhàn)使日軍在華北而非華東的交通網絡遭到嚴重破壞,②③不符合題意,與之組合的BCD三項錯誤。3、D【解析】

材料“前者指陳中國本身的問題在于皇帝制度與科舉文化;后者則從西洋文化制度,尋找彼伸我黜的原故”表明兩人的思想都影響了中國近代的社會變革,故D正確;龔自珍的思想側重于“反求諸己”,魏源著眼于“知彼”,故A錯誤;龔自珍與魏源都屬于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其主張也沒有脫離自身階級局限,故B錯誤;洋務運動的理論基礎是“中體西用”,且認為中國的制度和文化是“體”,這與題干中龔自珍的思想不符,故C錯誤?!军c睛】本題考查中國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解題的關鍵是對“前者指陳中國本身的問題在于皇帝制度與科舉文化;后者則從西洋文化制度,尋找彼伸我黜的原故”的分析理解。考查中國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中國近代化也就是工業(yè)化和與工業(yè)化相伴隨著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變化,就是實現社會的轉型,即從封建社會轉化為近代社會。4、C【解析】試題分析:秦代丞相位高權重,擁有決策權,若丞相考慮不周,見解有所偏頗,無需“中舍之雜判”和“給事之駁正”,故A項錯誤;漢武帝任用身邊的親信組成決策班子“中朝”,與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外朝”抗衡,與題意不符,故B項錯誤;由材料中“尚書六官,各有所職”及“宰相亦慮有未周,見有所偏,乃先之以中舍之雜判……又繼之以給事之駁正”可知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故C項正確;明朝內閣并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故D項錯誤。所以答案選C??键c: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三省六部制5、D【解析】

由“就日本覬覦臺灣問題”“我們準備美國、蘇聯、日本一起來瓜分中國。我們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邀請他們來的”等信息可知,毛澤東邀請基辛格來華就是對抗蘇聯、日本,緩解中國面臨的緊張局勢,即從氣勢上迫使美方承諾壓制日本覬覦臺灣的野心,故D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新中國綜合國力的上升,故A項錯誤;材料雖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相關,但并非毛澤東強調的主旨,故B項錯誤;毛澤東強調的是新中國對待美、日的態(tài)度而非強調美方的目的,故C項錯誤。6、A【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可知,在此時期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平均增長率持續(xù)增長,美國和歐共體的年平均增長率也基本呈增長趨勢。結合所學可知,美國和歐共體在80年代后進一步發(fā)揮市場經濟體制的作用,而中國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發(fā)揮市場的作用。綜上所述,這表明市場因素對經濟發(fā)展產生了積極影響,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1984年以后,中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與材料時間不符;C選項錯誤,依據材料中信息可知,此時歐共體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平均增長率也基本呈增長趨勢,不能說明歐洲一體化制約了其經濟增長的速度;D選項錯誤,“新經濟”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與材料時間不符。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7、B【解析】試題分析:題干材料中“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是關鍵信息,這是道家辯證思想的體現。墨家主張兼愛、非攻;儒家主張仁政;法家主張變法革新,都不符合題意。故選B??键c: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百家爭鳴8、C【解析】試題分析:注意時間“民國十九年”,1912年為民國元年,因此類推,民國十九年為1930年,五四運動是在1919年,國民大革命是在1924——1927年,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是在1937年,因此選C??键c: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北伐戰(zhàn)爭結束9、C【解析】

根據“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開運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可得知其主張理性主義,結合所學可知,康德是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故C項正確;ABD三項都沒有涉及到理性主義,故排除ABD項?!军c睛】本題的關鍵是“理性的自由”這一信息點。10、A【解析】

墨家的個體游學區(qū)域逐漸縮小,而法家個人的游學范圍由“國內”擴展到“國外”,儒家由盛轉衰。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說明墨家和儒家的影響變小,法家的政治地位日益顯要,故A正確;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儒家思想日益遭到打壓,故B錯誤;游學有利于文化的發(fā)展,故C錯誤;材料信息不僅涉及儒法兩家,還有墨家,故D說法錯誤。11、B【解析】

根據材料“田園別墅”“變成糧食、桑麻、蔬菜、水果等多種經營格局”,說明“田園別墅”可以實現自給自足,具有鮮明的自然經濟特色,故選B;材料沒有反映農產品的商品化,A錯誤;經濟中心的南移開始于“田園別墅”出現之前,C錯誤;D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12、D【解析】

“一五”計劃期間,蘇聯與中國簽訂“515”協定,制定并實施援華項目,配合了中國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需要,D項正確;新中國經濟恢復的任務在1952年底已經完成,A項錯誤;中國實行“一邊倒”政策堅持的前提和原則是獨立自主,B項錯誤;中國對生產關系的社會主義改造與蘇聯的技術援助不符,C項錯誤。13、C【解析】

根據材料“古城外圍存在著一個由10余條堤壩連接山體構成的龐大水利系統”說明在當時生產工具相當簡陋的時代,能根據山勢和生產生活的需要修筑10余條堤壩,表明當時的人們有很強的組織管理能力,故答案為C;材料沒有提到精耕細作的生產模式,A錯誤;禪讓制被王位世襲制取代是在公元前2070年,即距今4100年左右,按照良渚古城存在的時間最晚距今4300年,還應該是原始社會,B錯誤;鐵犁牛耕是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距今約3000年,與材料時間不符,D錯誤。14、D【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唐代在遇到重大事務時需要集體決策,凸顯的是專制皇權下的開明性,D正確;A錯在“完備”,排除;民主性的說法不符合封建專制的史實,B排除;C與材料無關,排除。故選D。15、A【解析】

德國和美國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發(fā)源國,在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推動下,德國和美國資本主義經濟迅猛發(fā)展,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廣泛吸收兩次工業(yè)革命的成果,迅速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故A符合題意;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有廣闊的的殖民地,對吸收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成果的積極性不高,法國小農經濟和小企業(yè)大量存在,國內市場狹小,限制了工業(yè)新裝備和新技術的采用,加之普法戰(zhàn)爭戰(zhàn)敗后的割地賠款,在資金和資源上妨礙了法國經濟的發(fā)展,故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相對緩慢,故BC不符合題意;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吸收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成果有限,而蘇俄或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16、A【解析】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fā)現,外洋各國夷船到“粵”(“粵”就是指廣州)足以證明廣州是當時官方指定的對外貿易港口。其貨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販運來粵,轉售外夷,載運回國則足以證明當時的區(qū)域間長途販運貿易非常興盛,所以①③正確;絲綢開始成為中國主要的出口貨物是早在西漢時期,乾隆時期清朝閉關鎖國,與外商貿易有限,不足以瓦解了中國朝貢貿易體系,所以②④錯誤。因此,本題答案就是A。17、A【解析】

《長江的黎明》背景中有橋墩,結合時間可知,這是建設長江大橋的油畫,表明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蓬勃開展,A正確;畫面內容與水患無關,排除B;畫面內容是建設長江大橋,屬于工業(yè)建設,不屬于農村創(chuàng)業(yè),排除C;長江大橋建設不屬于外貿港口,而屬于交通設施,排除D。18、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代儒學確立正統地位后其他學說并沒有消亡,而是常被儒學借鑒和糅合,A項正確,B項錯誤;佛教不是由本土思想演化而來,C項錯誤;漢代已經建立儒學正統地位,D項錯誤。19、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識記能力,A發(fā)生在1945年,B出現在1947年,CD兩項出現在1960年,所以只有B項符合題中設置的時間背景1947—1948年的要求??键c:美蘇“冷戰(zhàn)”點評:識記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層次中的最低端,歷史事件、時間、事件內容的考查是高考歷史試題中的常見題,主要涉及對教材中知識點的識記,在平時的學習中必須加強時間、事件、事件內容方面的記憶。20、C【解析】

釋迦牟尼為佛教創(chuàng)始人,耶穌為基督教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為伊斯蘭教創(chuàng)始人,馬丁·路德為宗教改革人物,因此四個歷史人物都是與宗教有關的,故選C;ABD不符合題意,排除。21、D【解析】本題考查獲取材料信息、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題干信息中羅斯福政府的做法體現了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其價值在于轉變了政府的職能,開創(chuàng)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故D項正確;B項中的“長期推行”不符合史實,排除;確定法治為社會發(fā)展的基石是1787年憲法,故A項錯誤;C項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究键c】羅斯福新政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的內容及影響22、C【解析】

據材料“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可知1992年南巡講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的召開,大會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故選C;A是1978年,B是1980年,D是1990年,均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23、C【解析】

根據1901年《辛丑條約》內容規(guī)定“劃定東交民巷為使館界,界內不準中國人民居住,允許各國派兵保護”,C不符合史實,故答案為C;ABD均符合史實,排除。24、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0世紀七十年代歐共體的成立和發(fā)展使西歐經濟得以快速恢復和發(fā)展,經濟實力的增強使西歐諸國聯合與美國展開激烈的競爭,世界政治也開始進入多極化的發(fā)展趨勢,這成為材料中尼克松發(fā)表上述言論的重要時代背景和原因,故C項正確;AB兩項發(fā)生在20世紀七十年代之前,D項發(fā)生在20世紀九十年代以后,三者均與材料中的時間特征不符。所以答案選C。考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世界經濟區(qū)域集團化·西歐的聯合25、C【解析】

本題考查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依據材料中東漢時期“尊儒成風”,而魏晉時“公卿士庶罕通經業(yè)”,曹魏皇族更對“孔子之術”進行毫不容情的質疑,反映了從東漢到魏晉時期對儒學態(tài)度的變化。結合所學可知從漢末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處于戰(zhàn)亂之中,社會動蕩不安,士人對儒學思想開始產生了懷疑。這說明了時代的變遷影響著價值觀念的選擇。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門閥士族喜好對世風的轉移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無法起決定作用;B選項錯誤,從漢朝到清朝古代中國正統思想一直是儒家思想,并沒有隨王朝興替而變化;D選項錯誤,材料中未涉及佛道思想對儒學地位的沖擊。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26、B【解析】

李時珍訪問了農夫、車夫、獵戶、礦工等人,獲得了大量的藥物學珍貴資料和許多民間有效的單驗方,有效的單驗方,為《本草綱目》的寫作準備了翔實的資料,說明《本草綱目》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故選B;A材料無法體現,排除;材料沒有涉及“經濟中心轉移”的問題,排除C;材料信息與“市場機制”無關,排除D?!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訪問了農夫、車夫、獵戶、礦工等人,由此獲得了大量的藥物學珍貴資料和許多民間有效的單驗方”,緊扣關鍵信息分析解答。27、C【解析】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1688年“光榮革命”后資產階級和新貴族掌握政權,1689年《權利法案》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君主的權力受到法律的制約,不僅表現在當時實行君主立憲,還推動了英國社會從封建到近代民主,故C項正確,B項錯誤;A項描述的是政變之后的權力分配,不符合題意;D項是19世紀中期工業(yè)革命后的狀況,排除。28、C【解析】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上海士人入幕洋務企業(yè)機構、任職海關等涉外機構,甲午戰(zhàn)后滬上和江南士人“舍儒而商”,這反映了隨著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動,士人的價值觀念在不斷變化,C正確;題干涉及的是上海和江南士人,而非全體士人,A排除;題干與科舉制無關,排除B;士人從商不代表商人政治地位提升,排除D。29、B【解析】

表格信息表明蘇聯1989年之前經濟在增長,但幅度不大,1990年之后經濟卻呈現負增長。說明蘇聯的經濟改革未取得成效。B正確;經濟好轉只適合1989年之前,A排除;材料信息不能看出蘇聯頻繁調整經濟政策,C排除;材料未體現蘇聯生產結構的比重,不能得出結構失衡的結論,D排除。故選B。30、B【解析】

漢初推行黃老思想,提出無為而治,即“道貴清靜而民自定”,漢武帝時期儒家思想確立統治地位,故答案為B項;秦朝實行“以法為教,以吏為師”,排除A項;C、D項屬于董仲舒新儒學的內容,均排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因素:美國政治家和商界人物的推動;新型合作。(。如答“關貿總協定”或“全球公司的推動”也可給分)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如答“東盟”也給分)(2)原因:世界兩極格局的終結;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