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集體備課教學設計(含寫作綜合性學習等)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05/07/wKhkFmaf252AfIQNAAJqHfFXD3Y626.jpg)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集體備課教學設計(含寫作綜合性學習等)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05/07/wKhkFmaf252AfIQNAAJqHfFXD3Y6262.jpg)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集體備課教學設計(含寫作綜合性學習等)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05/07/wKhkFmaf252AfIQNAAJqHfFXD3Y6263.jpg)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集體備課教學設計(含寫作綜合性學習等)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05/07/wKhkFmaf252AfIQNAAJqHfFXD3Y6264.jpg)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集體備課教學設計(含寫作綜合性學習等)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05/07/wKhkFmaf252AfIQNAAJqHfFXD3Y626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單元集體備課
22《孟子》三章................................................................2
23愚公移山...................................................................11
24周亞夫軍細柳..............................................................17
25詩詞五首..................................................................23
寫作表達要得體..............................................................39
綜合性學習身邊的文化遺產(chǎn)....................................................47
課外古詩詞誦讀...............................................................52
本單元的幾篇課文,都是與人的品格、志趣、情懷、抱負有關。它們或以睿智雄辯論述人生理
想與擔當,或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的追求,或以生動事跡彰顯人物品格,或以詩意語言抒寫人生感
悟與思考。閱讀這些經(jīng)典作品,感受古人的智慧與胸襟,潛移默化,形成自己的品格。
其中,《〈孟子〉三章》展現(xiàn)了孟子的品格和志趣,給我們以人生的啟迪?!队薰粕健窋⑹隽?/p>
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終于感動了天帝,“移山”成功的故事。我們從中能夠感受
到愚公的聰明智慧,堅忍執(zhí)著?!吨軄喎蜍娂毩窋⑹鰸h文帝在霸上、棘門、細柳三處軍營勞軍的
故事,刻畫出了一個治軍嚴明、剛正不阿的“真將軍”形象?!对娫~五首》分別表現(xiàn)了陶淵明、杜
甫、李賀、杜牧和李清照不同的志趣、情懷,展現(xiàn)了他們對人生命運的感悟和思考。
教學不同體裁的古代詩文名篇,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從而提升學生
的精神品格。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預習,落實預習中提出的要求,包括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大
意、查找相關資料等;重視誦讀,把誦讀作為整個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重視古今的溝通,讓學生明確
詩文傳達出的思想與精神。同時要注重引導學生重視課外古詩詞的積累與運用。
教學寫作部分時,要引導學生學會在不同的場合得體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在寫作中能夠做到語
言表達得體。
教學綜合性學習部分時,要帶領學生了解文化遺產(chǎn)的有關內容,并關注身邊的文化遺產(chǎn),以此
展開活動。讓同學們既有思想認識的提升,又有語文素養(yǎng)的多方面訓練。
分類內容課時教學要點
22.《孟子》三章31.指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文章的大
課文
23.愚公移山2意,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和名言警句。
24.周亞夫軍細柳22.引導學生進一步熟悉閱讀古詩文的方法,反復誦
25.詩詞五首3讀品味,提高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寫作表達要得體13.帶領學生閱讀不同體裁的古代詩文名篇,指導學
綜合生從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提升自己的精神
性學身邊的文化遺產(chǎn)品格。
習4.引導學生在不同場合得體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在
1寫作中能夠做到語言表達得體。
5.帶領學生了解文化遺產(chǎn)的有關內容,關注身邊的
課外古詩詞誦讀
文化遺產(chǎn)。
6.要求學生注重課外古詩詞的積累與運用。
22《孟子》三章
【教學目標】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把握文章的觀點和思路。
2.反復誦讀,體會孟子說理論證的特點,品味對舉、排比等句式的表達效果。
3.理解文章的內涵,積累文中的名言警句,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
3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反復誦讀,理解文意,背誦課文。
2.理解“天時”“地利”“人和”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內涵。
3.體會孟子說理論證的特點,品味對舉、排比等句式的表達效果。
【教學過程】
一、文本導入
師:同學們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得人心者得天下這是“亞圣”孟子在《孟子?離婁
上》中提出的觀點,我們本學期學的第一課《消息二則》中的《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中
西路軍勝利的原因之一就是“得人心”。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入探究
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
(板書: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設計意圖】由孟子的觀點引入對本學期第一課的回顧,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導入新課。
二、預學展示
1.作者簡介
課件出示: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鄒(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
人物之一。孟子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圣”之稱,與
孔子合稱為“孔孟”。其文章氣勢充沛、邏輯嚴密、語言流暢、論事論理雄辯有力。
2.作品簡介
課件出示:
《孟子》是記錄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認為是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
人共同編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學說以及有關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學術問題的論爭。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其特點包括:①長于言辭,氣
勢磅礴,論證嚴密,雄辯色彩鮮明;②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闡述道理。對后世散文的發(fā)展
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
【設計意圖】文學常識用屏顯的形式出現(xiàn),意在鞏固學生的自學效果。
三、合作探究
1.熟讀課文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學生聽讀,注意把握字音、停頓、重音。
(2)學生齊讀課文,教師進行朗讀指導。
方法指導:注意排比句的節(jié)奏。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譯讀課文
(1)譯讀課文“天時不如地利……是天時不如地利也”這部分內容,把握文意。
學生自行翻譯課文,圈點勾畫,標示出疑難詞句。
課件出示:
天時:指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
地利:指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物質條件的優(yōu)勢)。
人和:指作戰(zhàn)時人心一致,內部團結。
三里之城:方圓三里的內城。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墻。
環(huán):圍。
(2)譯讀課文“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這部分內容,把握文意。
學生自行翻譯課文,圈點勾畫,標示出疑難詞句。
課件出示:
池:護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裝備。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類。
委:放棄。
去:離開。
域:限制。
固:鞏固。
威:名詞用作動詞,震懾。
3.品讀文章
師:請同學們仔細品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設問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篇短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預設中心論點即“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師補充:孟子提出天時、地利、人和的概念,并將這三者加以比較,層層推進。用兩個“不如”,
強調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間的比較,實質上是重在前二者與后者的比較,強調指出各種客
觀條件在戰(zhàn)爭中都比不上“人和”這個條件,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較中立論,給人
的印象極其深刻。句式亦極相同,語氣十分肯定,斬釘截鐵,不容置疑。
設問2:中心論點提出后作者是怎樣進行論證的?
預設作者圍繞中心論點,連用兩個論據(jù)進一步論證。首先選取攻戰(zhàn)的例子,從進攻的一方闡
明“天時不如地利”,區(qū)區(qū)小城,四面受圍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時”者,也不能勝,旨在說明
“地利”重于“天時”;接著同樣選攻戰(zhàn)的例子,從防守的一方說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況下
——“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堅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卻棄城而逃,因為“地利”
亦難比“人和”。這兩個例子均非實際戰(zhàn)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況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論證
具有普遍的意義和一定的說服力。
設問3:這篇短論在論證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預設逐層論證,層層深入。文章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接著運用戰(zhàn)例,分別論證了“天時
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接著進一步闡發(fā),說明欲得“人和”,必
先要“得道”。
全文緊緊圍繞得“人和”這一中心,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層推理,顯示出極其嚴密的論證藝術和極強
的邏輯性。
設問4:文章第5、6、7句運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預設(1)運用排比句,再次強調“地利”不如“人和”。(2)運用對舉句式,將“得道者”
與“失道者”的后果互相襯映,點明文章主旨。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疏通文章內容,理清文章論證思路。
四、當堂檢測
師:孟子的觀點在今天有什么普遍意義呢?
(生交流討論)
預設治國、作戰(zhàn)以及做任何事情,都要順乎民心,合乎正義,這樣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
失去民心,注定是要失敗的。
【設計意圖】體會孟子思想在當代的指導意義,增強學生對國家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的認識。
【板書設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中心論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例證
攻方失利:滅時不如地利
守方失利:地利不如人和
結論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第2課時
富貴不能淫
【課時目標】
1.反復誦讀,理解文意,背誦課文。
2.把握文章觀點,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
3.理解“妾婦之道”和“大丈夫”的內涵。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人們經(jīng)常說“大丈夫說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什么樣的人才能稱之為“大
丈夫”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看看“亞圣”孟子對“大丈夫”的闡釋。
(板書:富貴不能淫)
二、預習檢測
1.檢測字詞
(1)注音。
公孫胡(ydn)丈夫之暮(guan)富貴不能?。▂in)
(2)理解詞語。
課件出示:
通假字:
往之玄家(“女”同“汝”,你)
詞類活用:
丈夫之可也(名詞用作動詞,行冠禮)
富貴不能?。ㄐ稳菰~的使動用法,使……迷惑)
貧賤不能窿(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動搖)
威武不能儂(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屈服)
【設計意圖】以檢測的形式,督促學生的課下學習。要求落實到紙面上,正確率要求百分之百。
2.學生齊讀課文,教師進行朗讀指導
方法指導:聽錄音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節(jié)奏。學生自由讀課文并翻譯課文。先對照課文
注釋及工具書自主學習,疑難之處做標記;然后組內交流;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在班內交流,互助學
習。
三、合作探究
師: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淺析文章
設問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怎樣的?
預設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孫衍、張儀那樣的位高權重、令人望而生畏的當權者。
設問2:孟子對“大丈夫”的闡釋,哪三句話能概括其精髓?
預設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疏通文意,整體感知文章大意。
2.理清思路
設問1: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預設為后文孟子的反駁樹立了批駁的靶子,引出下文。
設問2:第2段可分幾層,其主要內容分別是什么?
預設可分為兩層。第一層為“是焉得為大丈夫乎”至“妾婦之道也”,內容為反駁景春的觀
點,公孫衍、張儀所行不過是迎合主上,是“妾婦之道”,稱不上“大丈夫”。(駁論)第二層為“居
天下之廣居”至“此之謂大丈夫”,內容為正面提出何謂“大丈夫二(立論)
設問3:說說全文的論證思路。
預設先樹立批駁的靶子,再反駁景春的觀點,接著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得出結論。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分析文章,理解深層含義,加強背誦。
3.深層探究
設問1:怎樣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預設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貫徹儒家倡導的“仁”“禮”“義”)
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有“用之則行,舍之則臧”的立身處世態(tài)度)
設問2:對比分析孟子所說的“妾婦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預設“妾婦之道”表現(xiàn)為順從,其本質是在權力面前無原則,如張儀之流,只是順從主上的
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現(xiàn)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質是對內心的“仁”
“禮”,,義”的堅守,一如儒家所倡導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設問3:公孫衍、張儀非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
預設他們以自己的喜怒哀樂行事,挑起天下戰(zhàn)爭,這是崇尚強權,是極端的個人主義;他們
不以正義為標準,不以天下太平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為理想。
四、當堂檢測
師:說一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現(xiàn)實意義。
預設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行為準則。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面對金錢
利益的誘惑,不亂其心;在危及國家民族利益的時刻,我們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犧牲,做一個真
正的大丈夫。
【設計意圖】體會孟子思想在當代的指導意義,正確理解并認識“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之道”的內涵,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氣度。
【板書設計】
富貴不能淫
公孫衍、張儀:妾婦之道
富貴不能法
大丈夫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第3課時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課時目標】
1.準確而流暢地朗讀課文。
2.品味排比的修辭手法,理解文章內容。
3.理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體會層層推理的論證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是《孟子》中的一篇經(jīng)典文章,文中的“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
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更
是千古名句。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板書: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二、預習檢測
1.理解詞語
課件出示:
通假字:
獸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困于心,衡于慮(“衡”同“橫”,梗塞、不順)
入則無法家拂士(“拂”同“弼”,輔佐)
詞類活用:
人恒過(名詞用作動詞,犯錯誤)
△則無法家拂士(動詞作狀語,在國內)
2.自由誦讀課文,注意停頓
課件出示:
(1)舜/發(fā)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
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2)……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
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設計意圖】此處指導學生需注意重點詞語和朗讀停頓。
三、合作探究
設問1:文章開頭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部分有什么作用?
預設文章開頭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一連列舉六位歷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說明這些人雖
出身貧賤,但他們都在經(jīng)受艱苦的磨煉之后,顯露出不同于凡人的才干,后來都被統(tǒng)治者一一委以
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業(yè)。同時,這一排比句式的運用,也使文章讀來氣勢逼人,具有不
可辯駁的力量。
設問2:作者列舉這六個人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預設為下文“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這一著名論斷做鋪墊。
設問3:本文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預設運用了正反對比論證、舉例論證。
設問4:說說文章是如何層層推理展開論證的。
預設文章開頭先列舉事例,提出擔當重責的人才都必須先經(jīng)過艱苦磨煉的觀點,并由此引申
發(fā)揮,由個人推論到治國,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述,最后得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結論。本
文的中心論點是在列舉大量事實、層層推理的基礎上,在結尾處概括出來的。因而具有很強的說服
力。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梳理文章內容,學習文章層層推理的特色。
四、當堂檢測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提出擔當大任的人必須經(jīng)過艱苦的磨煉。請根據(jù)查找的相關資料,
補充一些例子,并說說你的看法。
1.司馬遷受宮刑而作《史記》。
2.曹雪芹舉家食粥而寫出了不朽的《紅樓夢》。
3.貝多芬即使在雙耳失聰?shù)那闆r下,仍然堅持音樂創(chuàng)作。
(生交流討論,舉手發(fā)言)
師小結:美國劇作家帕特里克說:“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眱?yōu)越
的條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蝕人的健康肌體,使人喪失成功的上進心;而艱苦的環(huán)境,坎坷的道
路,卻能磨煉人的意志,增強人的上進心。學習了本文,希望大家悉心體會,思有所悟,學有所獲。
【設計意圖】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激勵學生要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學會正確對待生活
中的困境。
【板書設計】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列舉六位名人事例(舉例論證)
個別
一般
擔當重任必先經(jīng)過一番限苦磨煉(道理論證)
身處逆境需努力奮發(fā)國無憂患易滅亡(正反論證)
個人(正)國家(反)
(中心論點)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設計亮點】
本課的教學主要圍繞把握文章觀點和論證思路,品味句式的表達效果,理解文章內涵三個方面
進行。在教學過程中,先引導學生借助注釋梳理文章內容;然后通過反復誦讀,把握文章節(jié)奏,體
會作者說理的特點;最后提出設問,由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得出結論,從而了解文章的主要觀點及
論證思路,獲得啟示。
教1學,
資料鏈接
結合文本賞析孟子文章特點
1.邏輯嚴密,論證有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逐層論證,層層深入。文章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接著運用戰(zhàn)
例,分別論證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下文進一步闡發(fā)說
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緊緊圍繞得“人和”這一中心,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層推理,顯
示出極其嚴密的論證藝術和極強的邏輯性。
《富貴不能淫》一文中,作者沒有直接批駁對方的觀點,而是通過言“禮”,闡明“妾婦之道”,
進而指出“大丈夫之道”,由此有力地批駁了對方的觀點。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將中心論點置于篇末,作者先論證“生于憂患”,后論證“死于
安樂”?!吧趹n患”是全文論證的重點,論證方法是先舉事例,歸納出觀點,然后從理論上加以說
明。''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一句,由個人上升到國家,是對“死于安樂”
的論證說明。這樣由事例到道理,由個人到國家,正反對比,層層推進,邏輯嚴密,論證有力,極
具說服力。
2.多用排比句,說理更有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在敘述事例、闡述事理時,巧用排比的修辭手法,使文章語氣強
烈,氣勢奔放,說理性強。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連
用四個雙重否定句構成排比,極言防守一方所具備的“地利”優(yōu)勢,使''地利不如人和”的結論極
具說服力。
《富貴不能淫》一文中,“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貴不能淫,貧賤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運用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對“大丈夫”的行為操守進行了詮釋,使“大丈夫”
的形象深入人心。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中,開頭運用排比句列舉了六位歷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句式整
齊,既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和感染力,又為中心論點提供了足夠的事實論據(jù)。
素養(yǎng)提升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句話,今天依然可以指導我們去探索人生的價值。
富貴是人們所羨慕的,但我們不能因貪求富貴而喪失本性:貧賤時要堅定意志,在誘惑面前要能不
忘初心,不輕易改變,只有這樣才能在貧賤中奮起;在權勢面前不卑不亢,不向惡勢力摧眉折腰,
堅持高尚的情操,不屈不撓,才能有所成就。能夠真正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的人,才能算得上是大丈夫,才算得上是個純粹的人。
適用話題:修身養(yǎng)德
23愚公移山
【教學目標】
1.結合注釋,積累詞語,疏通文意;反復誦讀,培養(yǎng)文言語感。
2.理解情節(jié)安排的作用,感知人物形象。
3.領悟故事的深刻寓意,感受愚公的可貴品質,學習愚公精神。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結合注釋,積累詞語,疏通文意;反復誦讀,培養(yǎng)文言語感。
2.梳理內容,感知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凸顯文題
同學們,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面對困難,是應該勇敢克服,還是選
擇逃避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在人生路上,遇到困難這座大山,只有移平它,才能夠順利地繼續(xù)
前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愚公移山》中的主人公愚公,就遇到了巨大的困難,讓我們一起走
進課堂,看看他是怎樣戰(zhàn)勝困難的吧!
(板書:愚公移山)
【設計意圖】由“困難”引入新課,吸引學生閱讀興趣。
二、整體感知,增強語感
1.作品簡介及文體知識(見本課《狀元大課堂》本課“作品簡介”“文體知識”欄目)
2.讀準字音
提示:讀準“孀、叟、箕畚、厝、雍、亡”的字音。
預設孀妻(shuang)智叟(sbu)箕畚(jiben)
厝(cub)雍(yong)亡以應(wu)
3.讀準停頓
(聽錄音,師引導)
預設懲/山北之塞曾不能/毀山之一毛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
男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
4.分角朗讀,品味情感
分角色朗讀全文,一人為愚公,一人為愚公妻子,一人為智叟,一人讀剩余文字。(師點評指
導,引導學生弄清重要語句的意思,糾正學生情感、語調等把握不到位的地方。)
師小結:朗讀時要注意重音、停頓、語氣和語調,要根據(jù)文字的內容把握朗讀的快慢、語氣的
輕重。
【設計意圖】熟悉生字詞,把握節(jié)奏,反復誦讀。讀好、讀通文字有助于學生理解句意及文章
主旨,從而更好地把握人物、領悟寓意。
三、研討品析,感知人物
1.再讀課文,感知態(tài)度
師:請同學們結合課后練習第一題,再讀課文,完成下面表格。
課件出示:
人物相關語句態(tài)度分析
雜然相許。雜曰:“投諸渤海之尾,支持移山,并主動獻計獻策,
大部分家人
隱土之北解決移山中存在的問題
其妻獻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對移山存有疑慮,擔心愚公的
愚公妻子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力量和無處放置土石
土石?”
鄰人京城氏之婿妻有遺男,始品,跳不顧力量弱小,支持移山
鄰人之孀妻弱子
往助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輕視、嘲諷愚公,認為移山是
智叟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愚蠢的行為,根本不可能成功
毛,其如土石何?”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對愚公的決心和勇氣感到畏懼
操蛇之神
帝
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被愚公移山的行動及其精神感
天帝
厝朔東,一厝雍南動
師小結:
支持愚公移山的有:愚公家人、鄰人之孀妻弱子、天帝。
反對、害怕愚公移山的有:智叟、操蛇之神。
2.兩相比較,感知人物
師:智叟和愚公之妻的話,句式上有相似之處,他們對待愚公移山的態(tài)度相同嗎?
(生交流討論)
預設愚公之妻是從“獻疑”的角度說的,語氣較輕,語含關心,她不反對移山,只是表明自
己對移山的重要問題一一“焉置土石”的疑慮。智叟“甚矣,汝之不惠”是在嚴厲責備;“殘年余
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語含輕蔑,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就是赤裸裸的嘲諷譏笑了。
師小結:愚公之妻,贊成移山,關心核心問題的解決辦法;智叟,不贊成移山,處處語含譏i肖,
認為愚公實在是自不量力,愚不可及。
【設計意圖】通過研討文中眾人對愚公移山一事的不同舉動和態(tài)度,進而引導學生更好地把握
主要內容,探究愚公的形象。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分析故事情節(jié)安排的作用,理解人物及文章寓意。
2.培養(yǎng)敢于面對困難、堅持不懈的奮斗精神。
【教學過程】
一、回憶導入
師:回憶上節(jié)課,請一位同學用簡潔的語言復述課文。
預設古時候,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他的家門口有兩座大山??嘤诖笊降淖枞?,愚公決定率
領全家人移走大山。最終愚公的精神感動了天帝,天帝命夸娥氏二子移走了大山。
【設計意圖】通過回憶上節(jié)課的內容,概括復述課文,既檢驗了學生上節(jié)課的學習效果,又訓
練了他們的概括能力。
二、分析情節(jié),理解人物
1.分析情節(jié)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生交流討論)
設問1:作者寫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運土路程的遙遠,有什么作用?
預設文章開頭寫二山既高且大,而愚公僅以全家力量來''平險”,可初見其“愚”;接著寫運
土石,而倒土地點是“渤海之尾,隱土之北”路程如此遙遠,更見其“愚”。而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
愚公說出了“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的道理。由此可知,實際上愚公的見解遠遠超出一
般人,實在是“大智若愚”?可見,寫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運土路程的遙遠,就是為了更好地
烘托愚公的形象。
設問2:作者安排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這一情節(jié)有什么意圖?
預設文章安排“遺男”“跳往助之”這個情節(jié),一方面表示愚公移山的偉大壯舉得到了眾人
的支持,連小孩都來了,說明移山是“北山”人的共同愿望;另一方面,增加了文章的生動性,避
免了單調,“跳往助之”四字寫出了孩子欣欣然的神態(tài),這與智叟“笑而止之”形成鮮明對比,暗
含作者的褒貶之意。
設問3:故事以神話結尾,有何作用?
預設以神話結尾增添了故事的瑰麗色彩,富有濃厚的想象力。借助神的力量實現(xiàn)愚公的宏偉
抱負,既贊美了愚公移山的誠心和堅定的意志,又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更加突出了故
事的主題。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具體情節(jié)安排的作用,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愚公的精神。
2.理解人物
師:了解了這些情節(jié)安排的作用,接下來讓我們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設問1:有人說愚公“不愚”,也有人說愚公“很愚”,談談你對“愚公”這一形象的認識。
預設(1)他有遠大的抱負,從“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為了造福千
千萬萬的后代子孫。有了這樣的抱負,他才能不顧年邁力衰,不顧勞動的艱辛,毅然擔負起這一偉
大事業(yè)。(2)他對移山的信心來自他在人和自然關系問題上的正確認識,他懂得人力是“無窮匱”
的,移山事業(yè)盡管不可能在一兩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堅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
望。
設問2:通過同學們的討論,我們可以感受到愚公和智叟兩人的名字是有其深意的,討論分析
一下。
課件出示:
愚公<=>智叟
(生討論交流)
預設(1)“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是一對反義詞,形成了鮮明對比:愚公有實
現(xiàn)“指通豫南,達于漢陰”以造福人民大眾和后代子孫的宏偉抱負,對人力的無窮盡懷有堅定的信
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偉大,認為愚公“以殘年余力”去移山是“不惠”之舉。
從這一對比中,就可看出“愚公”和“智叟”,一個高尚,一個平庸。(2)作者命名時特意將兩個
人物加以顛倒:以愚公的大智大勇、堅定執(zhí)著而命名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冥頑不靈
而命名為“智”。這一顛倒,加重了對比色調,增強了諷刺效果。(3)“愚公”的“公”和“智叟”
的“叟”也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公”是敬稱,相當于“老人家”;“叟”則是一般的甚至帶有一
絲不敬的稱呼,相當于“老頭子”。這一安排暗示了作者的情感傾向。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識愚公的形象,了解''智叟”人物的設置對襯托“愚公”形象的作用。
三、理解寓意
《愚公移山》的寓意是什么?
(生交流討論)
預設:
課件出示:
(1)晉、唐時人對愚公移山故事的理解在較大程度上是沿著道家哲學中“求道”“契真”思想
的方向進行的。
(2)現(xiàn)代人對這一故事的解讀則更多受到當時社會思潮的影響。歷史學家傅斯年先生對愚公
移山故事的解讀很有特點,他說:“我們可以從這里透徹地悟到,人類的文化和福利,是一層一層
堆積來的,群眾是不滅的,不滅的群眾力量是可以戰(zhàn)勝一切自然界的?!?/p>
(3)愚公精神指的是一種自力更生、不畏艱苦的精神。愚公知道人力是可以戰(zhàn)勝自然的,并
決定將這個道理付諸實踐,且不怕困難,挖山不止;相反,如果繞山而行或干脆搬家則是害怕困難、
停滯不前。而人世間無處不存在著艱難和險阻,人們不可能時時、事事回避的。愚公的決心和精神,
代表了人類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愿望,當今社會我們仍需要發(fā)揚這樣的精神,去拼搏,去努力。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讓學生明白《愚公移山》的寓意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是不唯一的。它
的寓意可以教化個人,也可以影響一個民族。
四、學習精神
1.愚公精神為中華兒女津津樂道,請說說你所了解的“當代愚公”。
預設“當代愚公”黃大發(fā)一一用生命踐行為民情懷。
2.說說個人的愚公精神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以及是如何克服困難的。
【板書設計】
愚公移山
眾人態(tài)度解夬方法
移山之難大部分家人:雜然相許子孫無窮,山不加增
山:高、大妻子:獻疑釋憂
工具:箕耕一一孀妻遺另:跳往助之
人:少智叟:笑而止之結局
愚公:老操蛇之神:懼其不已夸娥氏二子負山而去
天帝:感其誠尢院斷焉
【設計亮點】
本課教學時先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增強語感,進而理清文章內容;然后通過分析不同人物對
愚公移山的態(tài)度,引導學生深刻認識愚公移山的影響力;最后再深層探討情節(jié)安排的作用及愚公的
形象,從而理解愚公移山所蘊含的深刻意義,領悟愚公精神在當今社會的現(xiàn)實意義。
-----------------------------------------------------------------------------------------
素養(yǎng)提升
山水陰陽
陰陽原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我國古代地名中的“陰”和“陽”實際上是一
種方位指示,“日之所照日陽",也就是說太陽所能照到的地方就稱為陽。山水陰陽是說古代以山
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陰。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山峰高聳,日光能照射到的地方是山
的南面;而河流位于地平面以下,所以太陽能照射到的地方其實是河流的北面。故有“山南水北
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的說法。
在我國歷史上,很多地名及地理表述都與此關系密切,如江陰、衡陽、漢陽等?!队薰粕健?/p>
中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逼渲械摹皾h陰”是指漢水的南岸?!疤┥街?,汶水西流;其陰,
濟水東流”(姚鼐《登泰山記》)、“所謂華山洞(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寫為‘華陽洞看正文
下句,應為‘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等都體現(xiàn)了“山
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之說。
代表人物
“當代愚公”代表人物
黃大發(fā),漢族,曾先后擔任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qū)草王壩村(現(xiàn)播州區(qū)團結村)村長、黨支部書
記等職務。20世紀60年代起,他帶領群眾,歷時30余年,靠著鋤頭、鋼釬、鐵錘和雙手,修筑
了一條跨3個村,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的水渠,
結束了草王壩長期缺水的歷史。2017年4月,中央宣傳部授予黃大發(fā)“時代楷?!睒s譽稱號。2017
年11月,黃大發(fā)榮獲第六屆“全國誠實守信道德模范”的稱號。2018年3月,黃大發(fā)當選感動中
國2017年度人物。
24周亞夫軍細柳
【教學目標】
1.積累有關司馬遷及《史記》的文學常識,積累文言詞匯。
2.自讀課文,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并梳理故事情節(jié)。
3.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
4.把握文章寫人敘事的技巧。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積累有關司馬遷及《史記》的文學常識,積累文言詞匯。
2.自讀課文,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梳理故事情節(jié)。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初步感知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從題目上看有哪些信息?(生:題目中有人物、地點、事件。)
也就是說,題目的意思是周亞夫駐軍細柳營。軍隊駐守,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卻被載入史冊,名
垂千古,為什么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走進課文,了解原因。
在學習正文之前,同學們先自由閱讀課文,了解與課文相關的文學常識,并做簡單的整理和歸
納。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主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加深對人物的最初印象,進而提高學習本文的
興趣.提示學生重點積累有關司馬遷及《史記》的文學常識。
課件出示:
周亞夫(?一前143),西漢名將,絳侯周勃之子,封條侯,歷仕漢文帝、漢景帝兩朝,以善
于治軍領兵,剛正不阿著稱。軍事才華卓越,在吳楚七國之亂中,他統(tǒng)帥漢軍,一個多月便平定了
叛軍,拯救了漢室江山。
文帝,即劉恒(前202—前157),西漢第五位皇帝?他勵精圖治,興修水利,施行“與民休息”
的政策,發(fā)展經(jīng)濟,鞏固中央集權,開啟了“文景之治”。
司馬遷(約前145—?),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人,西漢歷史學家。早年游遍南北,
考察風俗,采集傳說。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繼父職,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辯解,得罪下獄,
受腐刑。出獄后任中書令,發(fā)憤繼續(xù)完成所著史籍。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
十列傳。它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開創(chuàng)了紀傳體和書表的編寫體例?!妒酚洝酚浭隽藦膫髡f中
的黃帝到漢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魯迅贊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板書:周亞夫軍細柳司馬遷)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積累文言詞匯(見《狀元大課堂》本課“字詞清單”欄目)
2.朗讀指導,讓學生初步感受文章大意
教師播放課文錄音范讀,學生聽后自由朗讀。
3.找出文中寫慰問細柳營的內容。試試分角色朗讀
提示:讀文言文要讀準字音,讀準停頓,讀出語氣,注意圈點標畫難點障礙。這一環(huán)節(jié),可由
學生提出應注意的字詞讀音、句內停頓及個別語句的語氣。小組討論解決處理,教師點評。
4.結合預習成果,分小組合作討論,理解詞語,疏通文意
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出現(xiàn)疑難,小組內討論解決,無法解決的問題提出來,
其他小組幫助解決。
通假字:
(1)軍士吏修甲(“被"同"披”,穿著)
(2)改容與車(“式”同“軾”,車前橫木。這里用作動詞,指扶軾)
一,詞多義:
上自勞軍(名詞,軍隊)
3至霸上及棘門軍(名詞,軍營)
更霸上(動詞,駐軍)
上乃便便持節(jié)詔將軍(動詞,派;名詞,使者)
Y
使人稱謝(動詞,派)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發(fā)揮小組合作的作用,互幫互
助,獲得雙贏。其中,對重點字詞的積累是學習的重點之一。通過檢查預習成果了解學生疏通的情
況,掃除疑難,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文意.
三、再讀課文,情節(jié)梳理
1.自由朗讀課文,簡要概括每段內容
預設第1段交代事件背景:匈奴大舉攻入邊境,周亞夫等將軍奉命備戰(zhàn)。第2段寫漢文帝勞
軍的情況,集中表現(xiàn)周亞夫的治軍有方、剛正不阿。第3段寫勞軍結束后漢文帝和群臣的反應:“群
臣皆驚”,文帝發(fā)出由衷的贊嘆。
2.用簡練的語言分別概括漢文帝在霸上、棘門營和細柳營勞軍的經(jīng)過。漢文帝分別給予了什么
樣的評價?(可用原文語句回答)
預設在霸上、棘門營的勞軍經(jīng)過: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
漢文帝評價: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在細柳營的勞軍經(jīng)過:先驅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軍中不得驅馳;介胄之士不拜。
漢文帝評價:嗟呼,此真將軍矣!可得而犯邪!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梳理,讓學生通過文帝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軍隊后發(fā)出
的由衷感嘆,明確故事是在鮮明的對比中呈現(xiàn)的。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旨在為下一課時探究“真將軍”做
鋪墊。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緊扣“真將軍”,學習周亞夫的精神品格。
2.學習本文正面與側面描寫相結合,通過對比、襯托來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合作探究
研讀課文,完成以下問題。
1.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周亞夫不愧為“真將軍”?寫出了怎樣的細柳軍?怎樣的周亞夫?
預設(1)“軍士吏被甲,銳兵刃,散弓弩,持滿?!?/p>
——常備不懈,嚴陣以待。軍隊訓練有素,周亞夫治軍有方。
(2)“天子先驅至,不得入?!薄吧现粒植坏萌??!薄皝喎蚰藗餮蚤_壁門?!薄皩④娂s,軍中不得
驅馳
——細柳軍軍紀嚴明,令行禁止。
(3)“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周亞夫剛正不阿,忠于職守,不阿諛奉承,不趨炎附勢。
2.文章在塑造周亞夫時,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小組討論交流,師引導)
預設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特別是運用對比和襯托的手法突出人物的特點。
師補充:漢文帝在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與在細柳軍的兩次入營受阻、在營中不得驅馳“按
轡徐行”形成對比,體現(xiàn)出周亞夫的治軍嚴明。這可以說是“情勢”的對比。在霸上及棘門軍“將
以下騎送迎”與在細柳軍時周亞夫“持兵揖”“不拜”形成對比,體現(xiàn)出周亞夫的剛正不阿、恪盡
職守.這可以說是“性格”的對比。出營門后,群臣的“驚”和漢文帝的“稱善者久之”也形成對
比,表現(xiàn)出漢文帝的賢明、識大體。這可以說是“結果”的對比。對比的手法給出了反面的參照物,
使得正面形象更加鮮明。
文中還有大量側面描寫,如寫細柳軍士吏全副武裝,寫軍門都尉、壁門士吏嚴格傳達將軍的指
示,寫漢文帝及群臣的反應,都是從側面襯托周亞夫的形象。側面襯托的寫法避免了單一從正面來
寫的直露,提供了更多觀察人物的視角,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立體。
師小結:司馬遷用最精簡的筆墨,給我們講述了周亞夫駐扎在細柳時,漢文帝去慰問軍隊的事,
通過正、側面描寫相結合以及對比、襯托的手法,表現(xiàn)了周亞夫將軍治軍嚴明、忠于職守的形象特
點。
文中雖只有兩處對周亞夫的正面描寫,盡管著墨不多,卻如畫龍點睛,鮮明地展現(xiàn)了人物的性
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設計意圖】以上問題的設計,意在完成本文的教學目標。第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找關鍵句子品
讀人物;第二個問題引導學生體會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通過襯托、對比來塑造人物形象的
方法。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認識,通過對比著重突出周亞夫的剛正不阿、治軍嚴謹?shù)男?/p>
象的寫作手法。此問題是重點也是難點,需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討論和發(fā)言。
二、學以致用
1.運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或對比、襯托的手法寫一個片段。不少于300字。
提示:可以寫你熟悉的同學、老師、親人……比如:如果要表現(xiàn)一個人學習勤奮,除了正面描
寫之外,還可以從哪些側面來寫?
(學生自由習作)
2.賞評《史記》中自己喜愛的任何一個人物形象,如廉頗、藺相如、屈原、項羽、張良、韓信、
李廣、衛(wèi)青、霍去病等,并制成人物介紹的資料卡片。
學生課后自主閱讀相關資料,并制作人物資料卡片。
結束語:古往今來,像周亞夫這樣保持初心、堅守本真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精忠報國”的岳飛,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他們才是我們真正應該崇拜
的偶像。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對本課的拓展延伸,有助于學生學以致用,加深對本文的印象,鞏固
所學知識。
【板書設計】
周亞夫軍細柳
廠三面描寫、側面描寫
襯托
【設計亮點】
本文是一篇自讀文言文,文章篇幅較長,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文章故事非常有趣,容
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疏通字詞、文意的學習過程,學生可借助課本注釋和工具書自主完成,老
師做簡要點評和指導即可。教學目標的完成過程應做到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漸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只
有課前做好充分準備,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
背景鏈接
漢文帝即位之后,與匈奴貴族繼續(xù)采取“和親”的政策,雙方?jīng)]有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但是后
來匈奴的單于聽信了漢朝奸細的挑撥,跟漢朝絕交了。公元前158年,匈奴單于起兵六萬,襲擾上
郡和云中。為了加強防衛(wèi),漢文帝委派劉禮、徐厲、周亞夫三位將軍分別駐扎在霸上、棘門、細柳。
這三處地方離長安較近,為了鼓舞士氣,漢文帝親自入營慰勞將士。本文講的就是這次勞軍的事情。
素養(yǎng)提升
《周亞夫軍細柳》中的詞句秘妙
1.關注句式:連用三個“以……為……”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
河內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
這一段主要圍繞“大入邊”之“大”來構建段落。整段文字看似與“大”無關,實則處處圍繞
“大”字做文章。寫漢文帝三封將軍“以備胡”,這是從內容上寫胡人“入邊”之“大”:邊關吃緊,
戰(zhàn)勢嚴峻。為了達到內容與形式的珠聯(lián)璧合,司馬遷在言語上連用三個“以……為……”的排比句
式,以排山倒海的“聲”勢從言語上體現(xiàn)了“大”,以此增強文章的氣勢,形成一種“山雨欲來風
滿樓”的危急感。不僅如此,司馬遷甚是在意言語細節(jié)。在連用三個“以……為……”時,打破言
語的慣性,突然在第二個“以……為……”中省略了“以”字,這看似唐突,實則其心可鑒,省略
第二個,,以”字后,“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不僅在視覺上間
隔縮短,而且在朗讀時彼此節(jié)奏加緊,聯(lián)系更加緊密,軍情更顯危急,胡人“入邊”之形勢就顯得
更“大”了。而且,三個"以……為……”;"……為……”「以……為……”之間張弛有度,一緊
一松,營造了語勢上的跌宕起伏,極具音韻之美。
2.關注標點:嘆號對句號
“天子先驅至,不得入”,于是先驅日:“天子且至!”一個嘆號,將人物說話的神情語氣淋漓
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在嘆號的補充下,原本粗筆勾勒的“先驅曰”三字就帶給人無窮的回味一一先
驅是如何"日”的呢?與此同時,前文之“不得入”三字的簡筆也變得豐富起來,它里面有著極為
豐富的故事,帶給我們豐富的畫面感與想象空間一一那初到的先驅與細柳營的軍士之間發(fā)生了什么
呢?
“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本淠┑木涮柪?,盡顯了軍門都尉之“曰”的神情和態(tài)度,
與之前的嘆號形成強烈反差,一個盛氣凌人、怒不可遏,一個有禮有節(jié)、淡定從容。這不僅反映了
"曰”者的品質,更體現(xiàn)了周亞夫的治軍有方與訓練有術。
一個標點的背后有著音容,有著故事,隱藏著一個高大的人物形象,蘊蓄著作者對人物的情感。
看似平平淡淡的文字,因為標點的存在而搖曳生姿了。
3.關注虛詞:“于是”和“乃”彰顯圣賢風度,揚起故事波瀾
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
從文本的繁簡而言,去掉此句中“于是”也未嘗不可。但是,用上“于是”,事件發(fā)生的時間
長度就出來了,故事就有了空間?!安坏萌搿比职挡氐木c將士之間的矛盾就出來了。面對尷尬,
漢文帝并未發(fā)怒,而是派使者轉告將軍“吾欲入勞軍”。“乃”字反映出漢文帝的從容平和?!坝?/p>
表達的只是自己的愿望,且給了對方從容的取舍空間。“吾欲入”的言外之意是“并非一定要進入二
此處之“欲”與后文“其將固可襲而虜也”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汽車配件銷售代理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網(wǎng)約車平臺司機聘用服務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葡萄園農業(yè)科技研發(fā)承包合作協(xié)議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餐飲品牌合作經(jīng)營協(xié)議
- 2025年度年薪制企業(yè)高管績效考核合同書
- 2025至2030年中國強力氣壓揣子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多層小車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微晶玉石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二零二五年度市政道路建設工程監(jiān)理合同3篇
- 2025至2030年臺式毒品/炸藥探測器項目投資價值分析報告
- 第二章《有理數(shù)的運算》單元備課教學實錄2024-2025學年人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
- DB31-T 596-2021 城市軌道交通合理通風技術管理要求
- 華為智慧園區(qū)解決方案介紹
- 2022年江西省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真題(縣鄉(xiāng)卷)及答案解析
- 人教版八年級英語上冊期末專項復習-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含答案)
- 一例蛇串瘡患者個案護理課件
- 低壓電工理論考試題庫低壓電工考試題
- 國家電網(wǎng)培訓課件
- 五年級上冊口算練習400題及答案
- 駱駝祥子選擇題100道及答案
- 2024年公務員考試題庫附答案【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