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學【講義】第五講針灸治療基礎_第1頁
針灸學【講義】第五講針灸治療基礎_第2頁
針灸學【講義】第五講針灸治療基礎_第3頁
針灸學【講義】第五講針灸治療基礎_第4頁
針灸學【講義】第五講針灸治療基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講針灸治療基礎★★★

主要內(nèi)容第二十三單元毫針刺法

第二十四單元常用灸法

第二十五單元拔罐法

第二十六單元其他針法

第二十七單元頭針、耳針

題型:Al、B1型題

分值:5分左右

第二十三單元毫針刺法

一、針刺準備

考試內(nèi)容:1.消毒

2.體位

1.消毒

(1)針具消毒:高壓蒸汽消毒法、煮沸消毒、藥物消毒

(2)醫(yī)者手指消毒

(3)腌穴部位消毒

(4)治療室消毒

2.體位

(1)仰臥位(2)側臥位<3)俯臥位(4)仰靠坐位(5)俯伏坐位(6)側伏坐位

II?適宜于取前

?適宜于取頭?適宜取身體?適宜于頭、L?適宜于取后?適宜于取頭

、面、胸、側面少陽經(jīng)is咨昔頭、顏面和頭和項、背部的一側、

腰屣部臉裝

腹部腌穴和腌穴和上、頸前等部位部的臉穴.面頰及耳前

上下肢部分下肢部分腌和下肢背側的腌穴.后部位的腌

腌穴.穴.及上肢部分穴.

腌穴。

(1)仰臥位:適宜于取頭、面、胸、腹部腌穴和上下肢部分腌穴。

(2)側臥位:適宜取身體側面少陽經(jīng)腌穴和上、下肢部分腌穴。

(3)俯臥位:適宜于頭、項、脊背、腰舐部腌穴和下肢背側及上肢部分腌穴。

(4)仰靠坐位:適宜于取前頭、顏面和頸前等部位的月俞穴。

(5)俯伏坐位:適宜于取后頭和項、背部的腌穴。

(6)側伏坐位:適宜于取頭部的一側、面頰及耳前后部位的腌穴。

二、進針方法

考試內(nèi)容:1.指切進針法

2.夾持進針法

3.舒張進針法

4.提捏進針法

常用的進針方法有:單手進針法、雙手進針法、針管進針法。雙手進針法包括以下兒種:

指切進針法、夾持進針法、舒張進針法、提捏進針法。

提捏

法適皮肉淺薄

'-部位臉穴

1.指切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腌穴位置的旁邊,右手持針,緊靠左手指甲面將針刺入腌穴。

適于短針的進針。

2.夾持法: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夾住針身下端,將針尖固定在所刺腌穴的皮膚表面位

置,右手捻動針柄,將針刺入腌穴。適于長針。

3.舒張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將針刺入腌穴部位的皮膚向兩側撐開,使皮膚繃緊,右手持針,使針從

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間刺入。適皮膚松弛部位腌穴。

4.提捏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將針刺入腌穴部位的皮膚提起,右手持針,從捏起的上端將針刺入。適

皮肉淺薄部位月俞穴。

三、針刺角度和深度

考試內(nèi)容:

1.角度

2.深度

1角度

(1)直刺:是針身與皮膚表面呈90°垂直刺入。此法適用于肌肉較為豐厚的大部分腌穴。

(2)斜刺:是針身與皮膚表面呈45°左右傾斜刺。適用于肌肉淺薄處,或內(nèi)有重要臟器,或不宜直

刺、深刺的腌穴,或為避開血管及瘢痕部位的腌穴;或是為施行行氣手法而采用此法。

(3)平刺:是針身與皮膚表面呈15°左右沿皮刺入。適用于皮膚淺薄部位。

2針刺深度

?身體瘦弱者,宜?年老體弱及小兒

淺刺;身體強壯嬌嫩之體,宜淺

者,宜深刺.刺.中青年身強

體壯者,宜深刺

(2)年

(1)體

齡及體

質(zhì)

質(zhì)

(4)部(3)病廠

位情

?頭面、胸背及皮薄肉少'、

部位的腌穴,宜淺刺;里

,'

四肢、臀、腹及肌肉豐證

、:

滿部位的胸穴,宜深刺深

(1)體質(zhì):身體瘦弱者,宜淺刺;身體強壯者,宜深刺。

(2)年齡及體質(zhì):年老體弱及小兒嬌嫩之體,宜淺刺。中青年身強體壯者,宜深刺。

(3)病情:表證、陽證、虛證、新病,宜淺刺;里證、陰證、實證、久病,宜深刺。

(4)部位:頭面、胸背及皮薄肉少部位的腌穴,宜淺刺;四肢、臀、腹及肌肉豐滿部位的腌穴,宜

深刺。

四、行針手法

考試內(nèi)容:基本手法

1.行針手法

(1)基本手法:

提插法:是將針刺入腌穴的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動作的操作方法。

捻轉法:是將針刺入腌穴的一定深度后,施以向前向后交替旋轉捻動動作的操作方法。

(2)輔助手法:循法、刮柄法、彈柄法、搓柄法、搖柄法、震顫法

五、得氣

考試內(nèi)容:得氣的概念與臨床意義

得氣:一是患者對針刺的感覺和反應

,另一是醫(yī)者對刺手指下的感覺。

0

得氣:是指毫針刺入腌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轉等行針手法,使針刺部位獲得“經(jīng)氣”感應,

謂之得氣。針下是否得氣,可以從臨床兩個方面分析判斷。一是患者對針刺的感覺和反應,另一是醫(yī)

者對刺手指下的感覺。當針刺腌穴得氣時,患者的針刺部位有酸脹、麻重等自覺反應,有時出現(xiàn)熱、

涼、癢、痛、抽搐、蟻行等感覺,或呈現(xiàn)沿著一定的方向和部位傳導和擴散現(xiàn)象。少數(shù)患者還會出現(xiàn)

循經(jīng)性肌膚抖動、震顫等反應,有的還可見到針刺腌穴部位的循經(jīng)性皮疹帶或紅、白線狀現(xiàn)象。當患

者有自覺反應的同時,醫(yī)者的刺手亦能體會到針下沉緊、澀滯或針體顫動等反應。若針刺后未得氣,

患者則無任何特殊感覺或反應,醫(yī)者刺手亦感覺到針下空松、虛滑。

正如竇漢卿在《標幽賦》說:“輕滑慢而未來,沉澀緊而已至……氣之至也,如魚吞鉤餌之浮沉;氣

未至也,如閑處幽堂之深邃”。這可以說是對得氣與否所作的最形象的描述。

六:針刺補瀉

迎隨補

徐急補瀉呼吸補

瀉瀉

提插補開闔補

瀉瀉

捻轉補平補平

瀉瀉

考試內(nèi)容:捻轉、提插、徐疾、迎隨、呼吸、開合、平補平瀉

1.捻轉補瀉:針下得氣后,捻轉角度小,用力輕,頻率慢,操作時間短,結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

轉用力為主)者為補法。捻轉角度大,用力重,頻率快,操作時間長,結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

轉用力為主)者為瀉法。

2.提插補瀉:針下得氣后,先淺后深,重插輕提,提插幅度小,頻率慢,操作時間短者為補法。先深

后淺,輕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頻率快,操作時間長者為瀉法。

3.徐疾補瀉:進針時徐徐刺入,少捻轉,疾速出針者為補法;進針時疾速刺入,多捻轉,徐徐出針者

為瀉法。

4.迎隨補瀉:進針時針尖隨著經(jīng)脈循行去的方向刺入為補法。針尖迎著經(jīng)脈循行來的方向刺入為瀉法。

5.呼吸補瀉:病人呼氣時進針,吸氣時出針為補法;吸氣時進針,呼氣時出針為瀉法。

6.開闔補瀉:出針后迅速揉按針孔為補法;出針時搖大針孔而不立即揉按為瀉法。

7.平補平瀉:進針得氣后均勻的提插、捻轉后即可出針。

七:針刺異常情況的表現(xiàn)、處理和預防

考試內(nèi)容:暈針、滯針、血腫

暈針:突然出現(xiàn)精神疲倦,頭暈||眩,而色蒼白,惡心欲吐,

多汗,心慌,四肢發(fā)冷,血壓下降,脈象沉細。嚴重者神志昏

迷,撲倒隹地,唇,仟紫,:便失禁,脈微細欲絕。____________

滯針:是指在行針時或留針后醫(yī)者感覺針卜.澀滯,捻轉、提插

、制針均感困難而病人則感覺痛劇時,稱為滯針。

血腫:是指針刺部位出現(xiàn)的皮卜.出血而引起的腫痛。

L暈針

(1)癥狀:突然出現(xiàn)精神疲倦,頭暈目眩,面色蒼白,惡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發(fā)冷,血壓下

降,脈象沉細。嚴重者神志昏迷,撲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脈微細欲絕。

(2)處理:

A:立刻停止針刺,將針全部起出。

B:輕者仰臥,頭部放低,飲溫開水或糖水后;

C:重者在上述基礎上,可刺水溝、素修、內(nèi)關、足三里,灸百會、關元、氣海等穴;

D:若仍不省人事,呼吸微弱,脈細弱者,可配合其他治療方法或采用急救措施。

(3)預防:

A:初次接受針刺治療或精神過度緊張,身體虛弱者,應先做好解釋,消除對針刺的顧慮。

B:選擇舒適持久的體位,最好采用臥位。

C:選穴宜少,手法要輕。若饑餓、疲勞、大渴時,應令進食、休息、飲水后再予針刺。

2.滯針:是指在行針時或留針后醫(yī)者感覺針下澀滯,捻轉、提插、出針均感困難而病人則感覺痛劇時,

稱為滯針。

(1)原因

A:患者精神緊張;

B:行針手法不當

C:若留針時間過長,有時也可出現(xiàn)滯針。

(2)現(xiàn)象針在體內(nèi),捻轉不動,提插、出針均感困難。

(3)處理

A:若病人精神緊張,局部肌肉過度收縮時,于滯針臉穴附近,進行循按或用叩彈針柄,或在附近再

刺一針,以宣散氣血,而緩解肌肉的緊張。

B:若行針不當,或單向捻針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將針捻回,并用刮柄、彈柄法,使纏繞的肌纖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