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青海省西寧市第二十一中學高考仿真卷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青海省西寧市第二十一中學高考仿真卷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青海省西寧市第二十一中學高考仿真卷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青海省西寧市第二十一中學高考仿真卷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青海省西寧市第二十一中學高考仿真卷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青海省西寧市第二十一中學高考仿真卷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qū)。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1976年10月6日晚12點,于光遠將確認可靠的“小道消息”傳給國務院政研室的同事李昌夫婦,大家都興奮得許久沒睡?!靶〉老ⅰ钡膬热葑钣锌赡苁茿.唐山大地震B(yǎng).四人幫被“粉碎”C.改革開放政策出臺D.鄧小平復出2.圖表為1895-1911年中國商辦工礦交通各企業(yè)地區(qū)分布統(tǒng)計表。該表反映出,晚清A.民族資本主義由沿江沿海向內地發(fā)展 B.外國資本已經控制中國絕大部分地區(qū)C.機器大生產逐漸取代傳統(tǒng)手工業(yè)生產 D.經濟結構因半殖民地環(huán)境而畸形發(fā)展3.如圖是1887年上海《點石齋畫報》刊出的社會新聞繪畫。對圖中事物,時人或以“今則乘氣球者,非從前所謂騰云乎?”加以評議,或以《莊子》的“列子御風而行”抒發(fā)觀感,甚至以《山海經》中的“奇肱國飛車”想象未來的空中飛行物。此類評論在當時較為多見,表明當時A.圖文并茂的報道推動科學常識的普及B.以文學想象描述新知形成普遍的風氣C.傳統(tǒng)文化觀念影響對近代科技的認知D.對西學的了解始終停留在器物的層面4.下表反映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開鑿的主要水利工程。據此可知名稱時期開鑿時間主持國家邗溝春秋公元前486年吳國西門豹渠戰(zhàn)國公元前421年魏國鴻溝戰(zhàn)國公元前360年魏國都江堰戰(zhàn)國約公元前256年秦國鄭國渠戰(zhàn)國公元前246年秦國A.秦魏在興修水利工程上競爭激烈 B.興修水利工程為秦統(tǒng)一奠定基礎C.當時各國日益重視興修水利工程 D.這時期改造自然的能力大為提升5.有學者認為,反全球化的國家主要是債務纏身的第三世界國家以及根本就參加不了全球化的最不發(fā)達國家。得出這種結論的依據是()A.發(fā)達國家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B.反全球化運動主要是反經濟全球發(fā)展C.全球化阻礙了世界經濟的發(fā)展 D.全球化威脅著不發(fā)達國家的經濟主權6.改革開放之初,陳云強調指出要根據“鳥”(經濟)的需要,設計“籠"(計劃)的大小,并不斷地調整“籠”的尺寸,使“鳥”既能在“籠”中充分地飛翔,又不被"籠”因死?!傍B籠經濟”的提出意在A.在計劃指導下擴大市場調節(jié) B.擺脫計劃對我國經濟的影響C.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解釋計劃與市場的辯證關系7.某學者認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境內企業(yè)出現過三種不同的經營路徑(如下表所示)。由此推知,這一時期中國A.傳統(tǒng)家庭生產經營模式解體加速B.經濟發(fā)展帶有明顯的半殖民地色彩C.民族企業(yè)照搬了外國的管理模式D.西方企業(yè)對華的資本輸出遭到抵制8.下圖是依據《隋書·食貨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時期各地區(qū)貨幣使用情況示意圖。該圖反映出A.長江流域經濟水平總體上高于黃河流域B.河西走廊與嶺南地區(qū)經濟發(fā)展速度最快C.黃河流域的絲織業(yè)迅速發(fā)展D.長江流域經濟發(fā)展相對穩(wěn)定9.下面油畫描繪了一個學生文藝宣傳隊走向街頭進行宣傳的情景。它對研究下列哪一史實最有證據價值A.全民族抗戰(zhàn) B.七七事變 C.作者對抗戰(zhàn)的態(tài)度 D.作者參與抵抗的經歷10.漢初,半兩雖仍延用,但不斷減重,自二十鐵而榆莢、而八鐵、而五分、而四珠、而三銖,民間還出現剪邊半兩:呂后曾親自參與錢幣設計,給方孔圓錢增加了圍邊,定五鐵為計重單位,漢五銖從此誕生:至漢武帝時以強制方式行五銖。上述變化主要反映出,西漢A.成為古幣重如其文的開端 B.通貨膨脹非常嚴重C.貨幣鑄造權趨于集中統(tǒng)一 D.確立了圓形方孔的貨市樣式11.公元前516年,齊國上空出現了彗星,按當時的說法,彗星出現是災禍的象征。齊景公準備舉行一次祭祀,以消除災禍。大臣晏嬰認為,如果國君有好的德政,還怕什么彗星?反之,如果國君像夏桀、商紂那樣暴虐,違命亂德,那么即使祈禱又有什么用處?這反映出當時A.君權神授觀念受到徹底批判B.形成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C.儒家思想成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D.出現了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12.“以全民族的力量高舉起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該評價對應的歷史事件是A.太平天國運動 B.義和團運動 C.辛亥革命 D.五四運動13.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創(chuàng)立的卡內基鋼鐵公司壟斷了美國鋼鐵市場,鋼鐵價格從1870年的每噸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噸12美元。鋼鐵價格的變化突出反映了A.鐵路和輪船運輸降低產品成本 B.社會化大生產推動經濟發(fā)展C.壟斷組織控制產品生產與價格 D.電氣時代改變人類生產生活14.羅馬法學家吉拉爾力證《十二(銅)表法》的真實性。他從三個維度表明《十二(銅)表法》并非虛構:歷史羅馬古典作家的著作中多有《十二(銅)表法》的記載,且常引用其律文。法律《十二(銅)表法》的內容適合于公元前五世紀的農村公社解體后的自然經濟社會,而不適合于公元前二世紀末手工業(yè)和商業(yè)已有了相當發(fā)展的羅馬共和國時代。語言學《十二(銅)表法》條文所用的文字,都是當時的古拉丁文,和公元前二世紀以前所習用的拉丁文,其體裁大不相同。吉拉爾的撰述過程表明A.綜合多種歷史敘述即可確認歷史事實B.最完整的歷史文本記錄的歷史最真實C.利用不同類型史料進行互證能形成更具說服力的解釋D.文學作品中關于《十二(銅)表法》的記錄準確可信15.下圖是一位歐洲名人的航行路線。這次航行A.首次完成了世界環(huán)球航行B.引發(fā)了近代自然科學革命C.開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D.為進化論產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16.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機構演變情況表年代省數道、路數州數郡(府、國)數縣(侯國)數秦始皇二十六年———36不詳西漢平帝(1—5年)——131031578東漢順帝(126—144年)——131051180隋大業(yè)五年(609年)———1901255唐開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3281573宋宣和四年(1122年)—26路288—1234元朝12省183路—971425上表是根據歷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從秦朝到元朝A.增設地方行政層級以減輕中央的負擔B.加強君主專制統(tǒng)治的方式不變C.增設地方行政層級以加強對地方控制D.州郡等地方行政區(qū)的權力不變17.如圖為1929—1932年農村革命根據地示意圖。對此的合理解釋是A.中共中央肅清右傾機會主義錯誤B.“井岡山的斗爭”產生一定影響C.民族矛盾逐漸成為社會主要矛盾D.“工農武裝割據"成為全黨共識18.有人這樣評價羅斯福的“以工代賑”:聯(lián)邦政府的大筆資金,經過工人的口袋、通過不同渠道和消費,又回到了資本家手中,成為以政府投資刺激私人消費和個人投資的“引動水”。此材料旨在說明“以工代賑”A.用于解決就業(yè)問題B.利于解決產銷矛盾C.可以保護民眾自尊D.受資本家大力支持19.據如表可知,與宋代比較,明代前期、中期的江南地區(qū)A.政局動蕩促使錢幣大幅貶值 B.民眾收入減少導致生活困苦C.商業(yè)貿易發(fā)展相對缺乏活力 D.白銀大量流人影響經濟秩序20.下圖是一幅1954年出版的宣傳畫《未來的工業(yè)建設小能手》。該宣傳畫反映了當時A.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 B.青少年具有生態(tài)環(huán)保意識C.重視農田基本水利建設 D.大力推進國家工業(yè)化建設21.嘉靖、萬歷年間,內閣制度發(fā)展到了鼎盛階段。此時,閣臣不僅朝位班次居六部之上,而且非才望出眾的尚書、都御史,無資格推補入閣。其五大主要職掌為票擬章奏、書寫詔旨、奏議朝政、封駁帝命、保薦人才。結合所學知識,下列選項中對明代內閣的認識正確的是A.內閣大臣成為國家最高行政長官 B.內閣名義上可以節(jié)制六部C.內閣職權變化取決于皇權的需要 D.明代的政治因此日益清明22.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共中央同意廣東改革開放先走一步,試辦經濟特區(qū)時,中央有關機構搞了一個文件,叫《舊中國租界的由來》。該報告的主旨是A.肯定廣東省的改革模式 B.說明特區(qū)試辦需謹慎C.闡明融入世界的必要性 D.剖析西方侵華的歷史23.歷史長河中的諸多歷史事實,離不開史家對它的歷史闡釋。現代學者陳淳認為“對意識形態(tài)物品的研究,必須從社會的內部去尋找原因而不是從歷史學的范疇中去尋找答案?!比缛嚆~禮器雖具有實用功能,反映了當時的科技水平,但更重要的價值在于它是當時主導性思想、信仰與社會政治制度的物化象征品。故清代著名史學家阮元說:“器者,所以藏禮,故孔子曰: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當代史學家侯外廬也說:“禮器一源,‘禮’,所以指文明社會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器'則所以藏此制度……。”所以在中國古代社會,“毀其宗廟,遷其重器,與‘培其國家'相若”。這說明A.歷史研究要堅持從史料出發(fā),而不是單單以理論證明理論B.歷史研究是歷史規(guī)律的探索和確證,而非碎片化的個人經歷和記憶C.歷史闡釋必須基于客觀歷史事實、理性認知和一定社會現實的基礎D.歷史學家的任務是將歷史敘述和歷史內容融為一體,完美再現歷史真實24.國學大師王國維在《觀堂集林》中,用一句話精辟地概括了清代的學風:“國初之學大,乾嘉之學精,而道咸以降之學新?!辈牧现械摹暗老桃越抵畬W新”,主要“新”在:A.注重經典考證 B.針砭社會時弊 C.批判理學舊說 D.學習西方文化25.《劍橋歐洲經濟史》第六卷中寫道:“1861年2月19日……在許多歷史著作中,(將)這一天定為俄國經濟史上的兩個時期的分界線”。對“分界線”最恰當的理解是A.落后國家→軍事強國 B.農奴制度→工場制度C.封建主義→資本主義 D.農業(yè)經濟→商品經濟26.關于下面兩幅圖反映的信息,說法正確的是①南京臨時政府是一個以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主體的政府②袁世凱在列強的支持下篡奪了革命果實圖謀復辟帝制③由圖一到圖二情形的主要原因是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④中華民國的成立根本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7.《十二銅表法》規(guī)定:不分貴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同樣的保護,所有加害人按法律受相同的制裁,并禁止無限制的自由報復,在很多情形中用罰金和賠償替換同態(tài)復仇。這說明A.《十二銅表法》體現了理性精神B.貴族逐步喪失制定法律的主導地位C.平民與貴族的政治訴求日趨一致D.貴族讓步在法制發(fā)展中起決定作用28.有學者認為:“(光榮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變,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憲法’為歸宿的政治妥協(xié),而是議會與國王權力關系史上決定性轉折點?!边@里“轉折點”指的是A.《權利法案》剝奪了國王的權力 B.國家權力的重心由國王轉移至議會C.議會與國王在國家權力上實現了平衡 D.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29.《詩經·商頌》充分體現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時那種恭敬虔誠、謹嚴端肅,表現出惶畏的心理;《詩經·周頌》則滲透了強烈的倫理道德精神,頌詞大多現實化、生活化了。這一變化體現了A.王權神秘色彩的強化B.樸素的人文主義色彩C.宗法等級觀念的淡化D.天道與倫理完全分離30.《十二銅表法》出現之前,羅馬貴族喜歡用習慣法裁判,主要是因為習慣法A.可以維護平民的權利 B.是傳統(tǒng)法律,不容更改C.可隨意解釋以保護貴族特權 D.體現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歷史事實的闡釋——“西化”與“東化”材料一我們對西方文化和外國文化,當然要重視“拿來”,就是把外國的好東西“拿來”。這里涉及到三個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結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材料二我們不能只講西化,不講“東化”。我們知道,……在明末清初以前確實有過東學西漸?!谥形魑幕涣魇飞?,“東學西漸”從來就沒有中斷過?!麄兿蛑袊拿鞯膶W習,與后來中國人接受歐洲文明的順序是相似的,……不能只重視“西學東漸”而忽視“東學西漸”?!陨喜牧暇约玖w林《東學西漸與東化》問題(1)聯(lián)系材料一,說明近代中國是怎樣從“三個方面”將外國的好東西拿來的?產生了怎樣的影響?(2)聯(lián)系材料二,如何理解歐洲人“向中國文明的學習,與后來中國人接受歐洲文明的順序是相似的”?(3)從“東化”到“西化”轉變的原因是什么?32.材料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攝政王多爾袞病死于喀剌城。順治帝福臨于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十二日親政。此后,順治在波瀾起伏、紛繁駁雜的十年親政中,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統(tǒng)治。順治親政后,采取的第一個措施就是削奪大臣的權勢,實施集權制。在任用朝廷官員方面,順治改變了多爾袞時期對漢官猜疑、壓制的態(tài)度,非常注意籠絡與依靠漢族官員,啟用了很多有才能的漢人為官。同時大刀闊斧地整頓了吏治。此外,順治又命兵部整頓驛政,以保障驛路暢通;實行恤刑條例,安定民心;始行武舉殿試,為朝廷選拔文武全才;制訂行軍律例,以整頓軍紀;等等。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制訂與推行,充分體現出順治的政治才干,使他成為清朝開國時期一位刻意求治、很有作為的年輕皇帝。順治十年(1653年)四月二十二日,順治帝正式冊封五世達賴為“達賴喇嘛”,承認了達賴在西藏的政治、宗教地位——摘編自彭鐘麟《中國通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順治帝改革的措施。(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清順治帝改革的影響。33.材料19世紀末,金本位制已成為各大商業(yè)國的唯一本位貨幣制度。國際金本位制的確立及隨之而來的國際銀價的跌落,使得包括中國在內的實行銀本位制的國家在國際經濟交往中處于不利地位?!缎脸髼l約》簽訂后,列強要求中國將賠款折算成各國貨幣支付。根據當時國際貨幣匯率,清政府每年在支付賠款本息之外,還要支付300萬兩左右的“鎊虧”。1902年底,清政府正式請求美國政府出面幫助穩(wěn)定金本位國家與銀本位國家之間的貨幣比價。美國試圖通過普及金本位制穩(wěn)定國際匯率,便利其貿易和投資;同時,推進美元國際化,與長期主宰國際貿易的英鎊展開競爭。1903年9月美國政府任命精琪為赴華“會議貨幣專使”,他提出17條建議,大致可分三方面:一是劃一國內貨幣,實行金匯兌制度;二是推行新幣制和維持金銀比價之法;三是中國幣制改革應接受外國列強的指導和監(jiān)督,并聘請外國人全權主持中國幣制改革。此外,他認為新貨幣制度有可能損害地方督撫官員、錢莊甚至外國銀行的利益,普通百姓對新幣制缺乏了解,以及新幣制須獲得列強和外商的同情與支持等。1905年11月19日,清廷頒布上諭,公開宣布采用銀本位制《——摘編自崔志?!毒髟L華與清末幣制改革》(1)根據材料,概括精琪來華主導清末幣制改革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精琪貨幣改革方案。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結束的時間,“小道消息”的內容最有可能是四人幫被粉碎,B正確;唐山大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A錯誤;C是1978年;D是1977年。2、A【解析】

1895年至1911年正值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階段,這一時期的民族資本主義在沿江沿海省份數量較多,但是內陸各省逐漸出現,說明民族資本主義由沿江沿海向內地發(fā)展A正確;題干未體現外國資本主義發(fā)展情況,排除B;題干未提供傳統(tǒng)手工業(yè)和機器工業(yè)之間的比例變化,排除C;畸形發(fā)展在材料中未體現,排除D。3、C【解析】

此類評論多引用中國傳統(tǒng)觀念評論乘坐氣球的現象,說明傳統(tǒng)文化觀念影響對近代科技的認識,故選C;A項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文學想象”與題意不符,排除B;D項過于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D。故選C。4、D【解析】

春秋以前沒有大型水利工程,原因在于生產工具的落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由于鐵制工具的廣泛運用,大量開鑿水利工程成為可能,說明這一時期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強,故D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秦魏兩國的競爭,排除A項;材料只反映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主要水利工程開鑿的史實,不足以論證興修水利工程為秦統(tǒng)一奠定基礎,排除B項;材料中所涉及的只有秦、吳、魏三國,不能反映出各國興修水利情況,排除C項。5、A【解析】

據材料“反全球化的國家主要是債務纏身的第三世界國家以及根本就參加不了全球化的最不發(fā)達國家”并結合所學可知,經濟全球化是以發(fā)達國家為主導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A正確;反全球化運動是反全球化過程中的不利因素,而不是反經濟全球發(fā)展,B說法錯誤;從長遠看全球化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fā)展,C錯誤;據材料可知,因為最不發(fā)達國家根本就參加不了全球化,因此也就談不到威脅著國家的經濟主權問題,D錯誤。【點睛】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以發(fā)達國家為主導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6、A【解析】

陳云“鳥籠經濟”指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而減少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實際是要在在計劃指導下擴大市場調節(jié),發(fā)展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故A符合題意;材料沒有否定計劃的作用,故B不符合題意;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尚未澄清計劃與市場的關系,沒認識到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故C不符合題意;只有1992鄧小平南方談話才科學解釋計劃與市場的辯證關系,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7、B【解析】

中國境內同時出現和存在西方企業(yè)管理層級結構、日本企業(yè)管理層結構都是受外來侵略影響,同時還存在中國企業(yè)的關系網絡,是中國社會傳統(tǒng)的表現,由此體現中國近代經濟發(fā)展的半殖民地色彩,故選B;表格內容和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無關,不能說明民族企業(yè)照搬外國管理模式,更無法體現對外國資本輸出的抵制,排除ACD。故選B。8、D【解析】試題分析:據材料提到,南北朝時期各地區(qū)貨幣使用情況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各地經濟發(fā)展過程中所使用的貨幣不相同,這實際上反映了南北朝時期南北方經濟發(fā)展程度的不同。A項說法不符合史實,南北朝時期南方開始開發(fā)和發(fā)展,故A排除;B項說法不符合題意,河西走廊地區(qū)因為絲綢之路商業(yè)較為發(fā)達,嶺南地區(qū)經濟處于剛開發(fā)時期,故B排除;C項使用絹、帛作為貨幣可以說是黃河流域絲織業(yè)發(fā)達的表現,但絹、帛作為貨幣材料有其本身的弱點,故C排除;D項準確地反映了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狀況和銅幣使用情況,說明長江流域經濟發(fā)展相對穩(wěn)定,故D正確??键c: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貨幣9、C【解析】

由“1940年”、“《七七的號角》”和“學生文藝宣傳隊走向街頭進行宣傳”等信息可知,這幅畫主要體現了作者對抗戰(zhàn)的態(tài)度,即喚起民族意識,宣傳全民族抗戰(zhàn),C項正確;全民族抗戰(zhàn)、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和作者參與抗日等,都沒有在畫面中得到體現,不是這幅油畫最主要的史料價值,ABD三項不符合題意。10、C【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漢朝貨幣由最初的幣制混亂到漢武帝時期大力推行五銖錢,這說明國家對地方的控制力加強,貨幣鑄造權趨于集中統(tǒng)一,C正確;成為古幣重如其文的開端是秦朝的半兩錢,A排除;通貨膨脹的典型表現就是物價飛升,貨幣貶值,材料未涉及,B排除;秦朝的半兩錢確立了圓形方孔的貨市樣式,D排除。故選C。11、D【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晏嬰認為國君如果德政比祈禱更重要,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選項D正確;君權神授觀念是董仲舒提倡的,選項A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春秋時期尚未形成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選項B排除;漢武帝時期儒家思想成為主流思想,選項C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军c睛】解題關鍵在于把握晏嬰言論中對鬼神的態(tài)度,其強調人的作用,以此思路解答即可。12、D【解析】

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地、不妥協(xié)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鑄就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精神,故D符合題意;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場富有宗教迷信色彩的農民革命戰(zhàn)爭,愛國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不突出,故A不符合題意;義和團運動主張“扶清滅洋”,仇視近代工業(yè)文明,科學精神不突出,故B不符合題意;辛亥革命反帝不明確,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愛國主義精神不夠張揚,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D。13、B【解析】

據材料“卡內基鋼鐵公司壟斷了美國鋼鐵市場”“每噸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噸12美元”可知,體現了壟斷組織的形成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即壟斷組織適應了社會化生產,B項正確;鐵路在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時期已經出現,A項錯誤;壟斷組織控制產品生產與價格材料沒有體現,C項錯誤;電氣時代改變人類生活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影響,材料沒體現,D項錯誤。14、C【解析】

依據題干和表格信息可知,反映了從歷史史料、法律史料以及語言學史料等方面論證《十二(銅)表法》的真實性,說明不同類型史料進行互證能形成更具說服力的解釋,故C項正確。歷史事實不僅僅需要歷史敘述,還需要實物史料,故A項錯誤。歷史文本記錄、文學作品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只是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故BD項錯誤。故選C。【點睛】本題考查羅馬法和史料的重要作用。解題的關鍵是對表格材料的解讀與分析。本題考查對羅馬法和史料的重要作用相關知識的把握,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5、D【解析】

從圖中可以看出,航行路線從英國西南部的城市普利茅斯出發(fā),沒有經過東南亞,從澳大利亞進入印度洋,由此可知是19世紀30年代達爾文為時五年的環(huán)球科學考察,故D項正確;首次完成了世界環(huán)球航行的是麥哲倫船隊,但是麥哲倫船隊是從西班牙出發(fā)的,與達爾文的環(huán)球航行路線并不一樣,故排除A項;引發(fā)近代自然科學革命的是哥自尼的日心說,故B項錯誤;開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的是哥倫布,故排除C項。16、C【解析】

依據表格信息可知,從秦朝到元朝地方行政區(qū)劃逐漸增多,由兩級制到三級制或四級制,結合所學可知,增設地方行政層級有利于分化地方事權,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地方行政層級設置過多不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加重了中央的負擔;B選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并未涉及君主專制的統(tǒng)治方式;D選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州郡等地方行政區(qū)權力的變化。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17、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1929一1932年,在“井岡山的斗爭”影響下,出現了眾多農村革命根據地,并且逐漸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B項正確;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是在延安整風運動中才肅清,A項錯誤;這一時期國共兩黨階級矛盾是社會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在九一八事變后逐漸上升,但還不是社會主要矛盾,C項錯誤;1935年的遵義會議后,毛澤東在事實上成為黨的領導核心,“工農武裝割據"才逐漸得到全黨認同,D項錯誤。18、B【解析】

“以工代賑”有利于解決就業(yè)問題、保護民眾自尊,但不符合“成為以政府投資刺激私人消費和個人投資的‘引動水’”,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C;根據“成為以政府投資刺激私人消費和個人投資的‘引動水’”,表明“以工代賑”促進了消費,利于解決產銷矛盾,故B正確;材料信息無法說明“以工代賑”受資本家大力支持,排除D。19、C【解析】

由明代錢幣鑄造總量、技術勞動力和士兵的工資相對宋代減少,流通貨幣從宋代的金、銀、錢發(fā)展到明代的米、谷、布等實物和白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出明代江南地區(qū)商業(yè)貿易發(fā)展相對缺乏活力,C項正確;明代前中期國家統(tǒng)一安定,A項錯誤;材料內容與民眾收入的增減無關,B項錯誤;白銀流入影響經濟秩序與材料主旨不符,D項錯誤。20、D【解析】

1954年正值國家工業(yè)化建設,因此宣傳畫《未來的工業(yè)建設小能手》反映了當時國家大力推進工業(yè)化建設,D正確;宣傳畫的主題是工業(yè)建設,與教育、生態(tài)環(huán)保以及農田水利建設無關,排除A、B、C。21、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嘉靖、萬歷年間,皇帝長期不上朝,內閣制度發(fā)展到了鼎盛階段,閣臣不僅地位而且才望出眾。由此可知,明代內閣職權的變化取決于皇權的需要,故C正確;內閣不是國家正式行政機構,故A錯誤;內閣不能統(tǒng)帥六部百司,故B錯誤;此時,明代的政治日益昏暗,故D錯誤。22、B【解析】

當“中共中央同意廣東改革開放先走一步,試辦經濟特區(qū)時”,中央有關部門卻下發(fā)文件《舊中國租界的由來》,顯然是不同意試辦經濟特區(qū),認為特區(qū)試辦需謹慎,故選B,排除A;該文件的主旨明顯不在于闡明融入世界的必要性和剖析西方侵華的歷史,而在于強調試辦經濟特區(qū)要謹慎,排除CD。故選B。23、C【解析】

根據“反映了當時的科技水平,但更重要的價值在于它是當時主導性思想、信仰與社會政治制度的物化象征品”“禮器一源”可知,材料說明歷史闡釋必須基于客觀歷史事實、和一定社會現實的基礎理性認知,故選C;材料不能體現“理論證明理論”,排除A;材料信息無法體現歷史研究是歷史規(guī)律的探索和確證,也不能體現歷史學家的任務是完美再現歷史真實,排除BD。24、D【解析】D道咸是道光和咸豐年間,應該是兩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此時國人開啟了向西方學習的熱潮,屬于新思想萌發(fā),D正確;A是乾嘉年間學風研究;B屬于經世致用思想;C屬于明清之際儒學批判思想。25、C【解析】

1861年農奴制改革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是俄國歷史上的分界線,故C正確;A、B、D與材料無關,排除。26、A【解析】

依據題干中第一幅圖可知是孫中山成立南京臨時政府,這一政府是一個以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主體的政府;圖二的信息說明袁世凱在列強的支持下篡奪了革命果實圖謀復辟帝制;由圖一到圖二情形說明辛亥革命的失敗,其主要原因是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導致,①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選A;中華民國的成立沒有完成中國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故④錯誤;排除B、C和D。故選A。27、A【解析】

根據材料“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同樣的保護”“禁止無限制的自由報復,在很多情形中用罰金和賠償替換同態(tài)復仇”可知,所有受害人受到法律的保護,禁止報復行為,說明《十二銅表法》對侵權行為制裁的規(guī)定越來越完善,體現了理性精神,故A項正確;材料內容沒有體現制定法律主體的變化,無法得出貴族逐步喪失制定法律主導地位的結論,故B項錯誤;材料內容也沒有體現平民和貴族的政治訴求,并且并非日趨一致,故C項錯誤;D項中“決定作用”表述絕對,故D項錯誤。28、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光榮革命”作為議會與國王權力關系史上決定性的轉折點,指的是從此英國國家權力的中心,由國王轉移到了議會那里,B選項符合題意;《權利法案》是議會用立法手段限制國王的權力,而非剝奪王權,A選項錯誤;光榮革命以后,國王受議會限制,兩者在國家權力中并非互相制衡,不是“平衡”關系,C選項錯誤;光榮革命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而英國君主立憲制則是通過《權利法案》及之后英國議會先后制定的一些法律,逐漸建立起來的,D選項錯誤。29、B【解析】

從材料中的“《詩經·周頌》則滲透了強烈的倫理道德精神,頌詞大多現實化、生活化了”可以看出,人們從對先祖鬼神的尊敬變?yōu)閷ΜF實中的人本身的關注,體現出樸素的人文主義色彩。故答案為B項。材料沒有涉及王權,排除A項;材料沒有反映宗法等級觀念的變化,排除C項;D項中的“完全分離”說法絕對,材料不能反映,排除。30、C【解析】

《十二銅表法》誕生以前的羅馬法屬于習慣法,其特點是法律與習慣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貴族可以隨意解釋法律,有利于維護貴族特權,C正確;習慣法是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不是維護平民的權利,A錯誤;習慣法被《十二銅表法》代替,說明習慣法并不是不容更改,B錯誤;羅馬貴族喜歡用習慣法裁判并不是習慣法體現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特點,D錯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物”的部分:開展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軍事、民用工業(yè)、開設新式學堂等;“心物”結合部分:戊戌變法,試圖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辛亥革命,創(chuàng)建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心”的部分:新文化運動,提出民主與科學。影響:推動中國由傳統(tǒng)社會逐步向現代化轉型。(2)“物”的部分:明清以前,中國的造紙、印刷、火藥、指南針等“四大發(fā)明”以及陶瓷、冶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