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中考語文試題文言文閱讀理解真題_第1頁
江蘇省中考語文試題文言文閱讀理解真題_第2頁
江蘇省中考語文試題文言文閱讀理解真題_第3頁
江蘇省中考語文試題文言文閱讀理解真題_第4頁
江蘇省中考語文試題文言文閱讀理解真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江蘇省中考語文試題文言文閱讀理解真題

一、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

1.(2020淮安)閱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回答問題。

【甲】金陵自北門橋四行二里,得小倉山。山自清涼胚胎?,分兩嶺而下,盡橋而止。蜿蜒

狹長,中有清池水田,俗號干河沿。河未干時,清涼山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登小倉

L1.I,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煙之變,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康熙時,織造隋公當(dāng)山之北巔構(gòu)堂皇②,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時,號曰隋園,因其姓

也。后三十年,因傾且頹弛,禽鳥厭之,百卉蕪謝。余購以月俸,茨⑨墻剪闔汽易檐改

涂。皆隨其豐殺繁瘠,就勢取景,而莫之天悶⑤者,故仍名曰隨園,同其音,易其義。

落成嘆曰:“使吾官于此,則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則日日至焉?!彼炱虿?,率弟

香亭、甥湄君移書史居隨園。聞之蘇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比粍t余之仕與不

仕,與居茲園之久與不久,赤隨之而已.夫兩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勝之也。余竟

以一官多此園,園之奇,可以見矣。

已巳三月記。

(節(jié)選自袁枚《隨園記》,有刪改)

【注釋】①胚胎:此指小倉山為清涼山余脈。②堂皇:廠大的堂廈。③茨:用茅或葦蓋屋

子。④闔:草簾子。⑤夭型(e):阻塞。

【乙】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

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1)請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只標(biāo)一處)

余購以月俸

(2)解釋文中加點詞語。

①自北門橋酉行

②為南唐避暑所

③以一官房此園

④太守之樂其樂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使吾居于此,則日日至焉。

②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閱讀【甲】文,概括“隨園”名稱的由來。

(5)【甲】【乙】兩部分文字分別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人生志趣?請簡要分析。

【分析】【參考譯文】

【甲】金陵從北門橋向西走二里路,有個小倉山,山從清涼山起源,分成兩個山嶺向下延

伸,到橋才消失。山嶺蜿蜒狹長,中間有個清池、水田,俗稱干河沿。河沒有干涸的時

候,清涼山是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當(dāng)時的繁盛可想而知。登上小倉山,這些景物就像漂

浮起來一樣。江湖這么大,云煙變幻那么快,不是山擁有的景致,都被山擁有了。

康熙年間,織造(官職名)隋大人在山的北麓,建起殿堂,城里人來游玩的,盛極一

時,人們給這座園林起名叫做隋園,是因為主人姓隋。三十年后,我主持江寧政事,園林

傾塌而且荒蕪,禽鳥討厭這個地方不來棲息,百花荒蕪,春天也不開花。我拿薪水買下

來。修補圍墻修剪花草,更換房檐改變用途。都隨它的豐盛蕭殺繁茂貧瘠情況而定,因勢

取景,不是他們消失堵塞,仍叫做隨園,和隋園同音,但意思變了。

建成以后感嘆說:“讓我在這里做官,則一個月來一次;讓我居住在這里,則每天都

來。兩者不可兼得,所以辭官而要園子?!庇谑峭胁∞o官,帶著弟弟袁香亭、外甥湄君搬

著圖書居住在隨園里。聽蘇軾說過:“君子不一定非要做官,也不一定非不做官。”然而

我的做不做官,和住這個園子的長久與否,是相依賴的。兩個事物能夠交換,肯定其中的

一個足以勝過另一個。我竟拿官職換這個園子,這個園子的奇妙,可想而知了。

己巳年三月寫此文。

【乙】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

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

章記述這樂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吧。

【解答】(1)本題考查學(xué)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

語法結(jié)構(gòu)為劃分依據(jù),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yīng)該有停頓,句中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yīng)該有

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yīng)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

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jié)構(gòu)。句意為:我拿薪水買下來。故停頓為:余/購以月俸。

(2)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chǔ)上解釋詞

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

①句意:從北門橋向西走。西:向西。

②句意:是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所:處所,地方。

③句意:拿官職換這個園子。易:交換。

④句意: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樂:以……為樂。

(3)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

“增、冊k調(diào)、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

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

補充完整。

①重點詞:句意:使,讓。于,在。至,至I」。讓我居住在這里,則每天都來。

②重點詞:以,用。述,記述。句意: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

樂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4)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梳理原文內(nèi)容,抓住相關(guān)語句來分析概括即

可。根據(jù)“皆隨其豐殺繁瘠,就勢取景,而莫之天闋者”可知,“隨”體現(xiàn)在整個園子的

建筑、布局都就勢取景,得地利之便;根據(jù)“使吾官于此,則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則

日日至焉”可知,“隨”體現(xiàn)了作者率性自然的處世態(tài)度;根據(jù)“遂乞病,率弟香亭、甥

湄君移書史居隨園”可知,“隨”表現(xiàn)了作者辭官后對灑脫不羈生活的憧憬。

(5)本題考查學(xué)生的比較閱讀能力?!炯住课南葰v敘園的地理位置,顯得鄭重之至。接著

便處處扣住“隨”字,寫葺園的經(jīng)過與作者的趣味,表現(xiàn)了作者灑脫放任的處世觀,充滿

了初得園的喜悅及對將來悠游林下的生活的憧憬?!疽摇课拿鑼懽砦掏さ男沱惌h(huán)境和自然

風(fēng)光,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fā)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

擊的復(fù)雜感情。全文描寫醉翁亭秀麗的環(huán)境、變化多姿的自然風(fēng)光和游人的山水之樂、游

宴之樂,表現(xiàn)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抒發(fā)了他貶謫后的抑郁心情。

答案:

(1)余/購以月俸。

(2)①向西;②處所,地方;③交換;④以……為樂。

(3)①讓我居住在這里,則每天都來。

②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4)整個園子在修葺時每處景致都是就勢取景;表現(xiàn)作者灑脫放任的處世觀;辭官后憧憬

在此處悠游山林,享受自在隨性、灑脫不羈的生活。

(5)【甲】向往寧靜閑適、隨意灑脫的生活;【乙】與民同樂。

【點評】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題,解題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錄原文關(guān)鍵的詞語回答;

③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

三種方法,采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zhǔn)確率一般會比較高。

2.(2021連云港)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孔子貧且賤。及長,學(xué)為季氏史Q料量平②;嘗為司職吏?而畜蕃息。由是為司空。

孔子年三十五,魯亂??鬃舆m齊,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與齊太師語樂,聞

韶音,學(xué)之,三月不知肉味,齊人稱之。

孔子去曹適宋,與弟子習(xí)禮大樹下。宋司馬桓魅欲殺孔子,拔其樹??鬃尤ァ5茏?/p>

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難其如予何!”

太史公日:詩有之:“高山伸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讀孔氏

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xí)禮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

云。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dāng)時則榮沒則已焉??鬃硬家?;傳十余世,學(xué)者宗之。自天子

王侯,中國舍《六藝》者折中⑤于夫子,可謂至圣矣!

(選自《史記?孔子世家》,有刪減)

【注釋】①季氏史:倉庫管理員。②料量平:出納錢糧算量得準(zhǔn)確清楚。③司職吏:管理

牧場的職務(wù)。④祗回:相當(dāng)于“低回”。流連,盤桓。祗,恭敬。⑤折中:調(diào)和取證。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①琴為季氏史

②齊人稱之

③高山仰止

④諸生以時習(xí)禮其家

(2)用斜線(/)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

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dāng)時則榮沒則已焉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①孔子適齊,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②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xué)者宗之。

(4)孔子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說說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分析】參考譯文:

孔子家貧且地位低下。到長大了,曾經(jīng)做過季氏的小吏,糧食稱量公平標(biāo)準(zhǔn)。曾作司

職吏一職掌管牲畜養(yǎng)殖之事。因此而做了司空。

孔子三十五歲的時候,魯國發(fā)生了變亂??鬃觼淼烬R國,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高

昭子的關(guān)系接近景公?他與齊國的樂官談?wù)撘魳?,聽到了舜時的《韶》樂,就學(xué)習(xí)了起

來,有三個月的時間竟嘗不出肉的味道,齊國人都稱贊他。

孔子離開曹國到達宋國,與弟子們在大樹下演習(xí)禮儀。宋國的司馬桓睚想殺死孔子,

就把樹砍掉了??鬃又坏秒x開這個地方。弟子們催促說:“我們可以快點走了?!笨鬃?/p>

說:“上天既然把傳道德的使命賦予我,桓腰他又能把我怎么樣!”

太史公說:《詩經(jīng)》有這樣的話:“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寬闊的大路讓人行走。”盡

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時代,然而內(nèi)心非常向往。我閱讀孔子的書籍,心里總想象著他的為

人。我曾經(jīng)到過魯國,觀看孔子的宗廟里陳列的那些車輛服裝、禮樂器物,那里的儒生都

按時到孔子故居去演習(xí)禮儀,我流連忘返以至留在那里舍不得離去。天下的君主賢人也很

多,生前都榮耀一時,死后也就完了??鬃邮且粋€平民,傳世十幾代,學(xué)者至今非常尊崇

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講習(xí)六經(jīng)的都要以孔子的言論作為標(biāo)準(zhǔn)來判斷是非,孔子真

可以說是至高無上的圣人了!

【解答】(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

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

①句意為:曾經(jīng)做過季氏的小吏。嘗:曾經(jīng)。

②句意為:齊國人都稱贊他。稱:稱贊。

③句意為: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仰:仰慕。

④句意為:那里的儒生都按時到孔子故居去演習(xí)禮儀。時:按時。

(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

句,反復(fù)誦讀加以驗證。這個句子的大意是:天下的君主賢人也很多,生前都榮耀一時,

死后也就完了。據(jù)此斷句為: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dāng)時則榮/沒則已焉。

(3)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

意譯相結(jié)合。

①中重點詞語有:適,至I」;為,做,擔(dān)任;句意為:孔子來到齊國,做了高昭子的家臣,

想借昭子結(jié)識景公。

②中重點詞語有:布衣,平民;宗,推崇;句意為:孔子是一介平民百姓,(他的思想)

流傳了十幾代,求學(xué)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

(4)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概括。根據(jù)“為季氏史,料量平”能概括出:做事認真,盡忠職

守;根據(jù)“聞韶音,學(xué)之,三月不知肉味”可以概括出:學(xué)習(xí)專注而深入;根據(jù)“天生德

于予,桓雌其如予何”可以概括出:處變不驚有定力;根據(jù)“傳十余世,學(xué)者宗之。自天

子王侯,中國舍《六藝》者折中于夫子”能概括出:思想學(xué)說影響深遠。

答案:

(1)①曾經(jīng);②稱贊;③仰慕;④按照。

(2)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dāng)時則榮/沒則已焉

(3)①孔子來到齊國,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昭子結(jié)識景公。

②孔子是一介平民百姓,(他的思想)流傳了十幾代,求學(xué)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

(4)①做事認真,盡忠職守;②學(xué)習(xí)專注而深入;③處變不驚有定力;④思想學(xué)說影響深

遠。

【點評】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題,解題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錄原文關(guān)鍵的詞語回答;

③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

三種方法,采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zhǔn)確率一般會比較高。

3.(2021常州)閱讀文言節(jié)選,完成下列各小題。

吳廣本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

尉果答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并殺兩尉。召令徒屬日:“公等遇雨,

皆已失期,失期當(dāng)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

耳,王侯將相宇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蹦斯ゴ鬂舌l(xiāng),收而攻陳。數(shù)日,號令

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杰皆曰:“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復(fù)

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當(dāng)此時,諸郡縣苫秦史者,皆刑

其長吏,殺之以應(yīng)陳涉。

(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有刪改)

以中國幅員之大,歷年之久,不讀史書,何能知其梗概?鑒往以知來,援古?以證今,

此如穿有觀譜,舊譜既熟,新局自創(chuàng)。天下事變雖繁,而吾人處之裕如②,蓋應(yīng)付之法,昔

人言行往往有成例可資參證。

從古奉今,事變至憒叱處之者有經(jīng)有權(quán)④,觀其得失而悟其會通,此讀史之益也。A

之閱歷廣則智識高,智識高則禍端之來無所惴縮。

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史在諸學(xué)問中,可喻之為皮板。羔裘豹飾⑤者,愛毛而

不愛皮板。抑知無皮板則毛何所麗??印度為世界古國之一,其文化可稱極高,而無歷史以

記載,至今印人不能追念其前代政化。

然則居今而言復(fù)興文化,畬注意讀史,其道奚由??

(章太炎《讀史與文化復(fù)興之關(guān)系》,1932年秋演講于蘇州,有刪改)

【注釋】①援古:引用古代事例。②裕如:輕松的樣子。③磅:ze,精微,深奧。④有經(jīng)

有權(quán):有時堅持原則,有時隨機應(yīng)變。⑤羔裘豹飾:穿著羊皮豹皮等裘毛衣服。⑥麗:附

著。⑦其道奚由:從哪里選取道路?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吳廣本愛人

②宇有種乎

③如穿營觀譜

④從古隆今

⑤令注意讀史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個句子的意思。

①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yīng)陳涉。

②人之閱歷廣則智識高,智識高則禍端之來無所惴縮。

(3)下面這則論據(jù)不宜用來替換乙文的第三段,請你說說理由。

《古文輯要》講了一個故事,裴矩在隋朝為官,阿諛逢迎討好隋煬帝,入唐為唐太宗大

臣,卻敢于直諫,甚至當(dāng)面爭論。司馬光評論說:“君惡聞其過,則凈化為佞;君樂聞其

過,則佞化為錚。"(錚,直言規(guī)勸;佞,花言巧語巴結(jié)人)

(4)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陳勝、吳廣就是魯迅說的“拼命硬干的人”,他們揭竿而起,英勇無畏地戰(zhàn)斗,給歷

代統(tǒng)治者以深刻的歷史警醒。

B.司馬遷特別擅長抒情,他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魯迅稱贊《史心》是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C.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章太炎強調(diào)熟悉世界歷史的重要,他們讓我們懂得一個完

全相同的道理。

D.“鑒往以知來”讓我們想起成語“以史為鑒”,兩個“鑒”字都解釋為“鏡子”,

《史記》就是這樣一面很好的鏡子。

【分析】參考譯文:

吳廣向來愛護士卒,士兵們有許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成卒的兩個軍官喝醉了酒,

吳廣故意多次說想要逃跑,惹軍官惱怒,讓軍官責(zé)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軍官果真

用竹板打吳廣。軍官又拔出寶劍來威嚇,吳廣跳起來,奪過寶劍殺死軍官。陳勝幫助他,

一同殺死了兩個軍官。陳勝、吳廣召集并號令眾戍卒說:“你們碰到了大雨,都已經(jīng)誤了

朝廷規(guī)定的期限,誤期就會殺頭。就算朝廷不殺我們,但是防守邊疆的人十個里頭肯定有

六七個死去。再說好漢不死便罷,要死就要取得大名聲啊!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

嗎?”眾戍卒都說:“聽從您的命令。”于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順從人民

的心愿。軍隊露出右臂作為標(biāo)志,號稱大楚。他們筑起高臺,在臺上結(jié)盟宣誓,用尉的頭

祭告天地。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起義軍首先攻下大澤鄉(xiāng),吸收民眾參軍后接著

攻打新縣。新縣攻下之后,就派符離人葛嬰率領(lǐng)部隊去奪取新縣以東的地方,攻打鋒、

鄢、苦、柘、譙等地,都攻占下了。在行軍時又沿途吸收群眾參加起義軍,等到達陳縣,

起義軍已有戰(zhàn)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步兵幾萬人。攻打陳縣時,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城

中,只有守丞在譙門中同起義軍作戰(zhàn)。守丞戰(zhàn)敗,被殺死了,起義軍就進城占領(lǐng)了陳縣。

過了幾天,陳勝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來集會議事。三老、豪杰都說:“將軍親身披著

堅固的鐵甲,拿著銳利的武器,討伐無道的秦王,進攻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國,論功

勞應(yīng)當(dāng)稱王。”陳勝就立為王,宣稱要重建楚國。在這時,各郡縣受秦朝官吏壓迫的人,

都懲罰那些當(dāng)?shù)馗骺たh的長官,殺死他們來響應(yīng)陳涉。

以中國幅員之遼闊,歷史之悠久,不讀史書,怎能知道它的大略情況?借鑒以往可以引

為教訓(xùn)的事來了解未來,引用古代事例來證實現(xiàn)在的事,這就好像下棋的人看棋譜,舊的

棋譜熟悉后,就會創(chuàng)設(shè)新的棋局。天下的事雖然繁雜,而我處理起來輕松自如,是應(yīng)對的

方法,古人的言行往往有現(xiàn)成的例子可以作為參考。

從古到今,事情變得極為精微,處理事務(wù)的人有時堅持原則,有時隨機應(yīng)變,看他們的

得失而自己融會貫通,這就是讀史的好處。人的閱歷廣,那么見識就高明;見識高明,那

么禍端就無從產(chǎn)生。

古人說:皮都沒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史書在諸多學(xué)問中,可以比作皮,穿著羊皮豹

皮等裘毛衣服的人,愛惜裘皮衣服上的毛,卻不愛惜裘皮??墒菦]有皮,毛能附著在什么

上呢?印度是世界古國之一,它的文化可稱得上極高,而沒有歷史來記載,至今印度人不

能追想懷念前人的政治文化。

既然這樣,那么現(xiàn)在說復(fù)興文化,舍棄讀史書,從哪里選取道路?

【解答】(1)本題考查文言詞義。解答此題,需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識儲備,在學(xué)習(xí)中要注

意識記文言實詞,還要注意由課內(nèi)到課外的知識遷移。

①句意:吳廣一向愛護士卒。向:平素,一向。

②句意: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寧:難道。

③句意:就好像下棋的人看棋譜。弈者:下棋的人。

④句意:從古至今。迄:至,至I」。

⑤句意:舍棄讀史書。舍:拋開,舍棄。

(2)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應(yīng)當(dāng)注意做到字字落實,尤其是重點實詞的翻譯;其

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語、賓語需要補全;最后要注意語句的通順。

①重點詞有:開I,,懲罰。句意:各郡縣中吃盡秦朝官吏苦頭百姓,都起來懲罰當(dāng)?shù)乜たh長

官,殺死他們來響應(yīng)陳勝(的號召)。

②重點詞有:智識,見識。句意:人的閱歷廣,那么見識就高明:見識高明,那么禍端就

無從產(chǎn)生。

(3)本題考查對內(nèi)容的理解。乙文的第三段“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史在諸學(xué)問中,可喻

之為皮板”,強調(diào)“史書是諸多學(xué)問中最重要的”,史書如皮板,其他學(xué)問如毛發(fā),史如

不存,學(xué)問亦不能獨存。材料中列舉“裴矩在隋朝為官,阿諛逢迎討好隋煬帝,入唐為唐

太宗大臣,卻敢于直諫,甚至當(dāng)面爭論”的事例,意在說明“君惡聞其過,則讒化為佞;

君樂聞其過,則佞化為i爭”,即“君王對臣子的影響。君正則臣賢,君不正則臣佞”。兩

者論證的不是同一道理,故不能替換。

(4)本題考查對內(nèi)容的理解。

A.正確;

B.有誤,司馬遷特別擅長敘事;

C.有誤,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章太炎強調(diào)的是歷史對文化的重要性,他們讓我們懂

得道理不相同;

D.有誤,“鑒往以知來”中的“鑒”是“借鑒”的意思。

故選:A?

答案:

(1)①平素,一向;②難道;③下棋的人;④至,至?、輶侀_,舍棄

(2)①各郡縣中吃盡秦朝官吏苦頭的百姓,都起來懲罰當(dāng)?shù)乜たh長官,殺死他們來響應(yīng)陳

勝(的號召)。

②人的閱歷廣,那么見識就高明;見識高明,那么禍端就無從產(chǎn)生。

(3)乙文第三段的中心論點是“史書是諸多學(xué)問中最重要的”;材料中的故事講述的“君

王對臣子的影響。君正則臣賢,君不正則臣佞”。兩者論證的不是同一道理,故不能替

換。

(4)A

【點評】翻譯句子的原則是“信”“雅”“達”,翻譯時應(yīng)當(dāng)注意做到字字落實,尤其是

重點實詞的翻譯;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和特殊句式,如主語、賓語需要補全,倒

裝句要調(diào)整語序;再次要注意一詞多義現(xiàn)象,要結(jié)合具體語境準(zhǔn)確解釋;最后要注意語句

的流暢。

4.(2020鎮(zhèn)江)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①瑋①知秦州。西蕃犯塞,候騎報虜③將至,瑋方飲啖自若。壩之,報虜去城數(shù)里,乃起貫

戴?,以帛纏身,令數(shù)人可之,身停不動。上馬出城,望見虜陣有僧奔馬徑往來于陣前檢

校,瑋問左右曰:“彼布陣乃用僧耶?”對曰:“不然,此虜之貴人也?!艾|問軍中誰善

射者,眾言李超?,|即呼超指示之,日:“汝能取彼否?”對曰:“愿得五十騎,可以取

之?!爆|以百騎與之,敕曰:“不獲而返,當(dāng)死。”遂進至虜陣前,騎左右開,超射之,

一發(fā)而斃。于是,虜鳴笳而遁?,|以大軍征之,虜眾大敗,出塞窮追,俘斬萬計,改邊鑿

濠。西邊由是懾服,至今不敢犯塞,每言及瑋,則加手于額,呼之為父?云。

②瑋在秦州,有士卒十余人,叛赴虜中。軍吏來告,瑋方與客弈棋,不應(yīng)。軍吏亟⑥言之,

瑋怒,叱之曰:“吾固遣之去,汝再三顯言耶?”虜聞之,亟@歸告其將,盡殺之。

(選自宋?司馬光《流水記聞》,有刪改)

【注釋】①瑋:曹瑋,北宋名將。②虜:指西蕃軍。③貫戴:穿戴。④父:古代對男子的

美稱。⑤亟(qi):屢次。⑥亟(ji):同“急”。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壩之,報虜去城數(shù)里

②令數(shù)人引之

③瑋以百騎與之

④虜鳴笳而遁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不然,此虜之貴人也。

②吾固遣之去,汝再三顯言耶?

(3)“瑋方飲啖自若”這一細節(jié)是大將曹瑋在突發(fā)事件面前的反應(yīng),在另一突發(fā)事件中類

似的一個句子是:“

(4)結(jié)合具體事件,簡要分析曹瑋將軍用了哪兩個計謀。

【分析】譯文:

①曹瑋鎮(zhèn)守秦州時,西蕃的軍隊進犯邊塞,騎馬的偵察兵報告西蕃軍即將到達,曹瑋正喝

水吃飯顯得鎮(zhèn)定自若。一會兒,(偵察兵)報告虜西蕃軍距離秦州城只有幾里了,曹瑋才

乃站起身穿戴,用絲帛纏在身上,讓幾個人拉著他,身體一動不動。騎上馬出城,遠遠望

見西蕃軍陣中有一個僧人騎著馬徑直來回奔走在陣前檢查軍隊,曹瑋問周圍的:人說“他

們排兵布陣用僧人嗎?”回答說:“不是這樣,這個人是敵軍的重要人物。”曹瑋問軍中

誰善長射箭,眾人說是李超。曹瑋馬上招呼李超指著那個僧人,說:“你能射中他嗎?”

回答說:“希望給我五十騎兵,可以射殺他?!辈墁|把一百騎兵交給他,命令說:“不能

完成任務(wù)返回,要處死?!庇谑乔斑M來到敵軍陣前,騎兵左右分開,李超射僧人,一箭斃

命。于是,西蕃軍吹響笳笛逃跑了。曹瑋用大軍進攻敵軍,敵軍大敗,對逃出邊塞的敵軍

緊緊追趕,俘虜斬殺了數(shù)萬人,重新確定邊界,開鑿護城河。西蕃軍從此畏懼而屈服,至

今不敢侵犯邊塞,每次說道曹瑋,就用手放在額頭上,大呼他是“父”。

②曹瑋在秦州,有十多個士兵,叛變投奔西蕃軍。軍吏來告訴曹瑋,曹瑋正在與客人下

棋,不回應(yīng)。軍吏多次說這件事,曹瑋怒,訓(xùn)斥軍吏說:“本來就是我派他們?nèi)サ?,難道

你(一定要)反復(fù)說得這么明白嗎?”敵軍聽說這件事,馬上跑回來告訴了他們的首領(lǐng),

把叛變的士兵全部殺死了。

【解答】(1)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

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即可。

①句意為:一會兒,(偵察兵)報告虜西蕃軍距離秦州城只有幾里了。頃之:一會兒:

②句意為:讓幾個人拉著他。弓I:拉;

③句意為:曹瑋把一百騎兵交給他。與:給;

④句意為:西蕃軍吹響笳笛逃跑了。遁:逃跑。

(2)本題考查翻譯語句。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直

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dāng)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

順。

①句中重點詞有:然,這樣。虜,敵軍。句意為:不是這樣,這個人是敵軍的重要人物。

②句中重點詞有:固,本來。遣,派。句意為:本來就是我派他們?nèi)サ模y道你(一定

要)反復(fù)說得這么明白嗎?

(3)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作答此題,可以抓住“瑋方與客弈棋,不應(yīng)?!?/p>

來分析大將曹瑋在突發(fā)事件面前的反應(yīng)。

(4)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概括。第一件事是命令李超射殺敵軍中的僧人,擒賊先

擒王;第二件事是處理士兵叛變時,故意說假話,采用離間計,借刀殺死叛逃的士兵。

答案:

(1)①一會兒;②拉;③給;④逃跑。

(2)①不是這樣,這個人是敵軍的重要人物.②本來就是我派他們?nèi)サ模y道你(一定

要)反復(fù)說得這么明白嗎?

(3)瑋方與客弈棋,不應(yīng)。

(4)①下令射殺僧人,擒賊先擒王;②故意說假話,采用離間計,借刀殺叛徒。

【點評】一詞多義

聞:

①聽,聽見。

但聞人馬之行聲(《秋聲賦》);

②聽說。

駝聞之曰:“甚善,名我固當(dāng)(《種樹郭橐駝傳》);

③使皇帝(或上級)聽見,向上級報告。

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陳情表》);

④懂得,理解。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⑤聞名。

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

⑥見聞,學(xué)識。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秋水》);

⑦傳聞,新聞,聽到的事情。

求天下奇聞壯觀(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5.(2020揚州)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夏馥,字子治,陳留圉人也。少為諸生,質(zhì)直不茍,動必依道。同縣高儉及蔡氏,凡

二家豪富,郡人畏事之,唯馥閉門不與高、蔡通?;傅奂次唬瑸?zāi)異藜發(fā),詔百司舉直言之

士各一人。太尉趙戒舉馥,不詣,遂隱身久之。靈帝即位,中常侍曹節(jié)等專朝禁錮善士謂

之黨人。馥雖不交時官,然聲名為節(jié)等所憚,遂與汝南范滂、山陽張儉?等數(shù)百人并為節(jié)所

誣,等在黨中。詔下郡縣,各捕以為黨魁。馥乃頓足而嘆曰:“孽自己作,空污良善。一

人逃死,禍及萬家,何以生為?”乃自翦須,變服易形入山中,為冶工客作,形貌毀悴,

積傭三年,而無知者。后詔委放,儉等皆出,馥獨嘆曰:“已為人所棄,不宜復(fù)齒鄉(xiāng)里

矣!”留賃作不歸,家人求不知處。

(選自《高士傳》[晉]皇甫謐著)

【注】①張儉:黨錮禍起,張儉遭朝廷通緝而逃亡,許多人因收留他而家破人亡。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災(zāi)異數(shù)發(fā)

②號在黨中

③詔下郡縣

④變服易形入山中

(2)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

中常侍曹節(jié)等專朝禁錮善士謂之黨人

(3)翻譯句子。

①太尉趙戒舉馥,不詣,遂隱身久之。

②馥雖不交時官,然聲名為節(jié)等所憚。

(4)概括夏馥的品格特點。

【分析】參考譯文:

夏馥字子治,是陳留的養(yǎng)馬放牧的官。夏馥年輕時是個書生,言行質(zhì)直,做事一定要

符合道義。同縣高氏、蔡氏都是富豪,郡人怕他們,小心地奉事他們,只有夏馥雖然與

高、蔡并門而居,卻不與他們來往。漢桓帝即位后,多次發(fā)生天災(zāi),于是下詔令百官各舉

薦一名能直言的人。太尉趙戒舉薦了夏馥,夏馥不應(yīng)征,隱居了很長時間。漢靈帝即位

后,中常侍曹節(jié)等宦官把持朝政,禁錮正直的官員,把他們稱為黨人。夏馥雖然不與宦官

交結(jié),但因聲名大,為宦官曹節(jié)等人所忌憚,與范滂、張儉等人都被宦官誣諂,都在黨人

之中。朝廷下詔到州郡,作為黨魁收捕。夏馥跺腳嘆息說:“是我自己作孽啊,平白無辜

地讓好人受冤.我一個人死里逃生,連累很多人,活著有什么用呢?”于是剪掉胡須,換

了衣服改變形貌進入深山中,從事冶煉工作,身形相像憔悴不堪,當(dāng)了三年傭人,沒有人

認出他來。后來朝廷下詔免了他們的罪,張儉等人都回來了。夏馥獨自嘆息說:“早已被

人所拋棄,不能再讓鄉(xiāng)里人笑話了?!绷粼谏街胁粴w,家人也找不到他。

【解答】(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

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

①句意為:多次發(fā)生天災(zāi)。數(shù):多次。

②句意為:都在黨人之中。悉:全,都。

③句意為:朝廷下詔到州郡。下:下達。

④句意為:換了衣服改變形貌進入深山中。易:改變。

(2)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這個句子句意為:中常侍曹節(jié)等宦官把持朝政,禁錮正直

的官員,把他們稱為黨人。故斷句為:中常侍曹節(jié)等專朝/禁錮善士/謂之黨人。

(3)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

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

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

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dāng)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

①重點詞語:舉,舉薦。詣,接受,應(yīng)征。之,無實義。句意:太尉趙戒舉薦了夏馥,夏

馥不應(yīng)征,隱居了很長時間。

②重點詞語:雖,雖然。然,然而?句意:夏馥雖然不與宦官交結(jié),但因聲名大為宦官曹

節(jié)等人所忌憚。

(4)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題疏通文意,根據(jù)文中的事件及人物的行為來分析

判斷。由“少為諸生,質(zhì)直不茍,動必依道”,可知夏馥性情正直;“同縣高儉及蔡氏,

凡二家豪富,郡人畏事之,唯馥閉門不與高、蔡通”,可知夏馥不畏權(quán)勢,清高自許;由

“太尉趙戒舉馥,不詣,遂隱身久之”,可知夏馥淡泊名利;由進入山中作冶煉傭人,終

生不出,可知夏馥富有擔(dān)當(dāng),耿介高潔等。

答案:

(1)①多次②全,都③下達④改變

(2)中常侍曹節(jié)等專朝/禁錮善士/謂之黨人

(3)①太尉趙戒舉薦了夏馥,夏馥不應(yīng)征,隱居了很長時間。

②夏馥雖然不與宦官交結(jié),但因聲名大為宦官曹節(jié)等人所忌憚。

(4)性情正直;不畏權(quán)勢,清高自許;淡泊名利,耿介高潔等。

【點評】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題,解題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錄原文關(guān)鍵的詞語回答;

③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

三種方法,采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zhǔn)確率一般會比較高。

6.(2020泰州)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問題。

容①幼穎悟,稍長,喜讀書。其俗素尚武,容亦善騎射,然弗之好也。中統(tǒng)②初,以國

師薦,入侍皇太子于東宮,命專掌庫藏。每退?,即詣國子祭酒④許衡,衡亦與進之。至元

七年,世祖駐樺⑤鎮(zhèn)海,聞容知吏事,召至,命權(quán)中書省掾事畢復(fù)前職,以忠直稱。十

五年,奉旨使江西,撫慰新附之民?;騽衿漕H受饋遺,歸賂權(quán)貴人,可立致榮寵。容日:

“剝民以自利,吾心何安?!笔惯€,惟載書籍?dāng)?shù)車,獻之皇太子。

【注】①容:劉容。②中統(tǒng):年號名。③退:這里指退朝。④國子祭酒:官名。⑤駐曄(b

1):帝王出行時沿途停留暫住。⑥掾(yuan):古代官府中屬官的通稱。

(節(jié)選自《元史?劉容傳》,有刪改)

(1)根據(jù)要求,完成下列兩小題。

a.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容亦等騎射

②然歲之好也

③奉旨使江西

④惟載書籍裂車

b.下列各句與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撫慰新附本民

A.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誡子書》)

B.康肅笑而遣之(《賣油翁》)

C.聞之,欣然規(guī)往(《桃花源記》

D.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2)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吧處朗讀停頓。

聞容知吏事

(3)翻譯下列句子。

①剝民以自利,吾心何安。

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銘》)

(4)劉容有哪些優(yōu)秀品質(zhì)?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分析】【參考譯文】

劉容自幼聰敏,稍大就喜讀書,當(dāng)時的風(fēng)俗是崇尚武力,劉容也擅長騎馬射箭,但是

不很喜歡。中統(tǒng)初年,受國師推薦入東宮侍奉太子,專掌管府庫。每次退朝以后,他就去

拜見許衡,許衡也和一起進諫。至元七年,世祖在鎮(zhèn)海停留時,因聽說知劉容熟習(xí)吏治,

召他至鎮(zhèn)海,命他暫為中書省官員。事畢仍復(fù)前職。他為人以忠心耿直著稱。元十五年,

他奉旨去江西,安撫慰問百姓。有人勸他接受別人贈送的一些財禮,以便回去后賄賂當(dāng)朝

權(quán)貴。但劉容不為所動,他說:“剝削人民來謀取私利,我怎么能心安呢?”他從江西回

來,只帶回幾車書籍,送給皇太子0

【解答】(l)a.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在理解句意的

基礎(chǔ)上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

①句意:劉容也擅長騎馬射箭。善:擅長。

②句意:但是不很喜歡。弗:不。

③句意:他奉旨去江西。使:出使。

④句意:只帶回幾車書籍。數(shù):幾。

b.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虛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了解常見虛詞的幾種基本

用法,然后結(jié)合句子進行分析。例句中“之”的意思是:結(jié)構(gòu)助詞,的。

A.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

B.之:代詞,他,指賣油翁;

C.之:代詞,它,指這件事;

D.之:動詞,去,往,至八

故選:Ao

(2)本題考查學(xué)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jié)構(gòu)

為劃分依據(jù),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yīng)該有停頓,句中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yīng)該有停頓,幾

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yīng)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

慮句子的結(jié)構(gòu)。句意為:聽說知劉容熟習(xí)吏治。故停頓為:聞/容/知吏事。

(3)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

“增、刪、調(diào)、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

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

補充完整。

①重點詞:以,來,何,怎么。句意:剝削人民來謀取私利,我怎么能心安呢?

②重點詞:斯,指示代詞,此,這。是:表肯定的判斷動詞。惟,只。馨,散布很遠的香

氣,這里指(品德)高尚。句意: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

(4)本題考查學(xué)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重點語句進行概括。

從“每退,即詣國子祭酒許衡,衡亦與進之”“事畢復(fù)前職,以忠直稱”可以看出,劉容

對國家忠心耿耿,盡職盡責(zé)。從“或勸其頗受饋遺,歸賂權(quán)貴人,可立致榮。寵容曰:

'剝民以自利,吾心何安。'"可以知道,當(dāng)有人勸劉容接受別人贈送的一些財禮,以便

回去后賄賂當(dāng)朝權(quán)貴時,被他義正言辭地拒絕了。據(jù)此可知,他清正廉明,不收受賄賂,

也不賄賂他人。

答案:

(Da.①擅長;②不;③出使;④幾。

b.A

(2)聞/容/知吏事。

(3)①剝削人民來謀取私利,我怎么能心安呢。

②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

(4)對國家忠心耿耿,盡職盡責(zé);清正廉明。

【點評】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題,解題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錄原文關(guān)鍵的詞語回答;

③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

三種方法,采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zhǔn)確率一般會比較高。

7.(2020蘇州)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晉]祖臺之

漢武帝與近臣宴會于未央殿,忽聞人語云:“老臣冒死自陳?!蹦艘娢萘荷嫌幸焕?/p>

翁,長八九寸,拄杖僂步,篤老之極。緣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視殿屋,俯

指帝腳,忽然不見。東方朔曰:“其名為‘藻’,春巢幽林,冬潛深河。今造宮殿,斬伐

其居,故來訴于帝。仰視宮殿,殿名'未央',訴陛下方侵其居宅未央也。俯指陛下腳

者,足也。愿陛下宮殿足于此,不愿更造也?!鄙蠟橹m寢之役。

居少時,帝親幸河都,聞水底有弦歌之聲,又有善芥?.須臾,前梁上老翁及年少數(shù)

人,絳衣蒙帶,纓佩乘藻,凌波而出。帝問曰:“聞水底奏樂聲,為君耶?”老翁曰:

“老臣前昧死歸訴,幸蒙陛下天地之施,即止息斧斤,得全其居宅,不勝嘉歡,故私相慶

樂耳?!鲍I帝一紫螺殼,狀如牛脂。帝曰:“朕暗②,無以識君?!薄皷|方生知之耳?!?/p>

“君可思以吳□貽之?!崩衔棠祟櫭《囱ㄖ畬?。一人即受命下沒泉底,倏忽還到,奉大

珠徑寸,明耀絕世。帝甚玩焉,以五十萬錢賜朔,取其珠。

(選自《祖氏志怪》,有刪改)

【注】①善芥:美麗的水草。②暗:愚昧,不聰明。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拄杖像步僂:彎腰

B.斬伐其居伐:攻打

C.絳衣素帶素:白色

D.老翁乃顧命取洞穴之寶顧:回頭

(2)因年代久遠,文中“君可思以吳□貽之”的“口”處脫漏一字,根據(jù)上下文補出這個

字。

(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①春巢幽林,冬潛深河。

②帝甚玩焉,以五十萬錢賜朔,取其珠。

(4)老翁“默而不言,因仰視殿屋,俯指帝腳”的用意是什么?用自己的話回答,含標(biāo)點

不超過20字。

(5)分別概括文中漢武帝、藻、東方朔的形象特點。

【分析】參考譯文:

漢武帝和大臣們在未央宮設(shè)宴取樂,突然聽到有人說:“老臣冒死啟奏?!本涂吹皆?/p>

宮殿房梁上有一個白胡子老翁。這老翁身高只有八九寸,他拄著拐杖,駝著背,樣子十分

蒼老。老翁從柱子滑下,來到漢武帝面前,只見這老翁只是放下拐杖默默朝漢武帝行禮之

后便一動不動,也不作聲,只是安靜地站在那里。一會兒,仰頭看了一下四周這琳瑯的殿

宇,然后又俯身指了一下漢武帝腳下的土地,忽地不見了。東方朔說:“那老翁的名字應(yīng)

該叫‘藻‘,夏天成群居住在茂密的森林里,到了冬天就潛居在深深的河底。陛下建造了

如此之多的宮殿,怕是砍伐到了他居住的地方,所以來向陛下訴苦。他仰望殿宇,這座宮

殿名叫‘未央',是想告訴陛下,您正在不停止地侵害他們的住所。又指了指陛下您的腳

下,應(yīng)該是希望陛下滿足于現(xiàn)在這些本已足夠華麗的宮殿,不要再破壞他的住所了吧!”漢

武帝連忙下令停止修建宮殿。

又過了幾日,漢武帝到河都游玩,聽到水底傳出陣陣奏樂之聲,還看見美麗的水草。

一會兒,有幾個人踏浪而來,是之前在宮殿屋梁上看到的那位老翁,還有幾位少年,他們

全都穿著大紅色的衣服,系著白色的腰帶。漢武帝問道:“朕剛剛聽到水下有人奏樂,奏

樂的是你們嗎?”屋梁上的老翁回答道:“老朽先前冒死啟奏,幸虧陛下體恤,即刻下令

停止砍伐森林,我的住所才得以保全,不勝欣喜,這才私自在這里奏樂慶祝?!崩衔棠昧?/p>

一枚紫螺獻給漢武帝,(紫螺中的東西)形狀像牛脂一樣。漢武帝說:“我不夠聰明,不

知道這是什么?!崩衔陶f:“東方朔一定知道。”武帝說:“你可有東西送給他嗎?”老

翁就回身讓人去取洞穴之寶。一個人就馬上沉入泉底,不久就回來了,捧著一顆直徑有一

寸多的光彩奪目的大珠子(送給武帝)。漢武帝非常喜歡這顆珍珠,用五十萬錢賜給東方

朔,拿走了那寶珠.

【解答】(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

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

ACD.正確;

B.有誤,句意為:砍伐到了他居住的地方。伐:砍伐。

故選:Bo

(2)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詞語補充。梳理語段內(nèi)容,根據(jù)前后文的暗示補出缺失的詞語

(修改錯誤的詞語)。

根據(jù)前后文可知,這幾句話是漢武帝和老翁的對話,漢武帝說自己愚昧不認識老翁送他的

東西是什么,老翁讓武帝去問東方朔,武帝就說:“你有沒有寶物送給東方朔呀?”據(jù)

此,“吳”應(yīng)該是“異”的排版錯誤,脫漏的字應(yīng)該是“珍”或“寶”,這個詞是“異

寶”或“異珍”,整句話是“君可思以異寶(異珍)貽之”

(3)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

意譯相結(jié)合。

①中重點詞語有:巢,筑巢,居住。潛,潛入。句意為:(藻)春天居住在幽深的樹林

里,冬天潛入河水深處。

②中重點詞語有:以,用。賜,賞賜。句意為:漢武帝很欣賞這顆寶珠,用五十萬錢賜給

東方朔,拿走了那寶珠。

(4)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概括。梳理語段內(nèi)容,根據(jù)相關(guān)語句來概括即可。

根據(jù)“今造宮殿,斬伐其居,故來訴于帝。仰視宮殿……”可知,老翁不說話,用動作委

婉地請求漢武帝不要再建宮殿。

(5)本題考查人物評價。梳理語段內(nèi)容,結(jié)合人物描寫的句子來評價人物。

從“上為之息宮寢之役”能夠看出,漢武帝是一個善于聽取他人意見的人。從“老臣冒死

自陳”“緣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視殿屋,俯指帝腳,忽然不見”“獻帝一

紫螺殼”“奉大珠徑寸,明耀絕世”等語句可以看出“藻”不僅勇敢,而且聰明機智,又

知恩圖報。根據(jù)“東方朔日……”“東方生知之耳”等語句可知,東方朔聰明機智,見多

識廣。

答案:

(1)B

(2)寶(珍)

(3)①(藻)春天居住在幽深的樹林里,冬天潛入河水深處。

②漢武帝很欣賞這顆寶珠,用五十萬錢賜給東方朔,拿走了那寶珠。

(4)委婉地請求漢武帝不要再建宮殿。

(5)漢武帝:善于聽取他人意見。藻:勇敢智慧,知恩圖報。東方朔:聰明機智,見多識

廣。

【點評】文言文翻譯“六字訣”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職稱、器具名稱等,

可照錄不翻譯;

2.直。即將文言中的單音節(jié)詞直接譯成以該詞為語素的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或多音節(jié)詞:

3.補。即將文言文中省略的詞語、句子成分,在譯文中適當(dāng)?shù)匮a充出來;

4.冊h即刪去不譯的詞。凡是古漢語中的發(fā)語詞、判斷詞、在句子結(jié)構(gòu)上起標(biāo)志作用的助

詞、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等,在現(xiàn)代漢語中沒有詞能替代,便可刪去;

5.調(diào)。即對文言文中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譯時要進行必要的調(diào)整,使譯文

完全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xí)慣。這種方法在古文翻譯中用得最多,中考幾乎年年考到;

6.換。即對古今意義相同,但說法不同的詞語,翻譯時都要換成現(xiàn)在通俗的詞語,使譯文

通達明快。

8.(2020南通)閱讀下面這篇文言文,完成問題。

楊萬里傳?(節(jié)選)

①楊萬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第,為贛州司戶,調(diào)永州零陵丞。

時張浚謫永,杜門謝客。萬里三往不得見,以書力請始見之??C阋浴罢恼\意”之學(xué),

萬里服其教終身,乃日讀書之室曰“誠齋”。

②浚入相,薦之朝。尋提舉廣東常平茶鹽。盜沈師犯南粵,率獨往平之。孝宗稱之曰“仁

者之勇”,遂有大用意。

③淳熙十二年五月,應(yīng)詔上書曰:臣聞言有事于無事之時,不害其為忠;言無事于有事之

時,其為奸也大矣。陛下以今日為何等時耶?金人日逼,疆場日擾,而未聞防金人者何

策,保疆場者何道。愿陛下超然遠覽,昭然遠寤。勿以海道為無虞,勿以大江為可恃。增

屯聚糧,治艦扼險。姑置不急之務(wù),精專備敵之策。

④東宮講官闕②,帝親擢萬里為侍讀。宮僚以得端人⑥相賀。他日讀《陸宣公奏議》等書,

皆隨事規(guī)警,太子深敬之。王淮為相,一日問曰:“宰相先務(wù)者何事?"萬里日:“人

才。”又問:“不為才?”即疏朱熹、袁樞以下六十人以獻?;创蔚谶弥?。

⑤開禧二年,國韓偏胄④撞開邊釁,憤惋不食,手書八十四言,擲筆落坐而逝。

⑥萬里精于詩,著《易傳》行于世。光宗嘗為書“誠齋”二字,學(xué)者稱誠齋先生,謚文

節(jié)。

【注釋】①選自(宋史》,有刪改。②闕:同“缺”。③端人:正直的人。④韓倔(tuo)

胄:南宋大臣。

(1)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標(biāo)兩處)

而未聞防金人者何策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乃行讀書之室曰“誠齋”

②率師往平之

③孰為才

④用韓世胄撞開邊釁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萬里三往不得見,以書力請始見之。

(4)閱讀全文,回答問題。

①對本文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張浚以“正心誠意”之學(xué)勉勵楊萬里,入相后又把他推薦給朝廷。

B.楊萬里應(yīng)詔上書,勸諫皇帝“增屯聚糧,治艦扼險”。

C.擔(dān)任侍讀,楊萬里主動向太子推薦人才,因此“太子深敬之”。

D.末段中“學(xué)者稱誠齋先生,謚文節(jié)”一句,暗含了對楊萬里學(xué)識人品的肯定。

②人物傳記是記述人物生平事跡的作品,本文卻用較大篇幅引用了楊萬里的奏章,這樣寫

是否恰當(dāng)?說說你的看法和理由。

(5)下面兩句話用不同的句式向皇帝指出當(dāng)前形勢,語氣和表達效果各有什么不同?

【甲】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諸葛亮《出師表》)

【乙】陛下以今日為何等時耶?(《宋史?楊萬里傳》)

【分析】【參考譯文】

①楊萬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既∷胃咦诮B興二十四年進士,任贛州司戶官,又調(diào)任永

州零陵縣縣丞。這時張浚貶謫到永州,閉門謝客,楊萬里三次拜訪都沒有見到,便寫了一

封信極力請求,張浚才見他,并以“正心誠意”之學(xué)相勉勵,楊萬里終身信服其教導(dǎo),并

把自己讀書的房子取名為“誠齋”。

②張浚入相,將楊萬里薦于朝廷。不久提舉廣東常平茶鹽。盜賊沈師進犯南粵,楊萬里親

自率兵討伐盜賊。宋高宗稱他為“仁者之勇”,遂有重用他的意思。

③孝宗淳熙十二年五月,楊萬里應(yīng)皇帝詔命上書說:臣聽說在沒有事的時候說有事,不影

響其為忠臣;在有事的時候說沒有事,其奸佞之心就嚴重了。陛下認為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

呀?金人日益進逼,邊界日受侵擾,卻沒有聽到防御金人的是什么策略,保衛(wèi)邊界的是什

么辦法;希望陛下超然遠視,昭然遠悟。不要認為海路沒有問題,不要認為大江可以依

靠。要增加駐軍,集聚糧食,治理戰(zhàn)艦,扼守險要。暫時放置不急的事務(wù),精心研究備敵

的良策。這樣也許上可以清除天變,下不會陷入敵人的奸計。

④太子?xùn)|宮缺少講官,皇帝親自提拔楊萬里為侍讀。東宮官僚都以得到一個正直的人相慶

賀。他日太子讀《陸宣公奏議》等書,楊萬里都根據(jù)書中的事實聯(lián)系實際對太子規(guī)勸和告

誡,太子深深敬重他。這時王淮做宰相,有一天王淮問他說“:宰相最先辦的應(yīng)是什么事

情?”楊萬里回答說“:人才。”王淮又問“:哪些人是人才呢?”楊萬里就寫上朱熹、

袁樞以下六十人以獻,王淮依次提拔使用他們。

⑤開禧二年,(他)聽說韓優(yōu)胄對金用兵的事,非常生氣,不吃飯,寫了八十四個字,扔

掉了筆,坐下后就去世了。

⑥楊萬里精于詩歌,著有《易傳》流行于世。光宗曾為他寫“誠齋”二字,學(xué)者稱他為

“誠齋先生”,死后賜謚“文節(jié)”。

【解答】(1)本題考查學(xué)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

語法結(jié)構(gòu)為劃分依據(jù),i般來說,主謂之間應(yīng)該有停頓,句中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yīng)該有

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yīng)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jié)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

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jié)構(gòu)。句意為:卻沒有聽到防御金人的是什么策略。故停頓為:而/未

聞防金人者/何策。

(2)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chǔ)上解釋詞

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

①句意:并把自己讀書的房子取名為“誠齋”。名:命名。

②句意:楊萬里親自率兵討伐盜賊。師:軍隊。

③句意:哪些人是人才呢?孰:誰,哪一個。

④句意:(他)聽說韓偏胄對金用兵的事。聞:聽說。

(3)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

“增、刪、調(diào)、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

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

補充完整。

重點詞:往,去。書,書信。始,才。之,代詞,他。句意:楊萬里三次去拜訪(張浚)

都沒有見到,便寫了一封信極力請求,張浚才見他。

(4)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問題,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礎(chǔ)上,理解

文章內(nèi)容。

①ABD.正確;

C.有誤,楊萬里都根據(jù)書中的事實聯(lián)系實際對太子規(guī)勸和告誡,太子深深敬重他。

故選:Co

②本文第③段引用了奏章的內(nèi)容。奏章也是體現(xiàn)人物生平事跡的一種形式,同樣反映人物

的思想。人物傳記也要詳略得當(dāng)。其中“臣聞言有事于無事之時,不害其為忠;言無事于

有事之時,其為奸也大矣”表現(xiàn)了楊萬里的正直?!敖鹑巳毡?,疆場日擾,而未聞防金人

者何策,保疆場者何道。愿陛下超然遠覽,昭然遠寤。勿以海道為無虞,勿以大江為可

恃。增屯聚糧,治艦扼險。姑置不急之務(wù),精專備敵之策”表現(xiàn)了楊萬里的政治遠見。

(5)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的理解能力?!炯住烤涞囊馑际牵哼@確實是(國家)危急存亡的

關(guān)鍵時刻。根據(jù)句意可以知道,該句是一個判斷句,加強了肯定語氣,強調(diào)了形勢危急,

引起后主劉禪的重視?!疽摇烤涞木湟馐牵罕菹抡J為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呀?根據(jù)句意可以知

道,該句是一個疑問句(設(shè)問句),語氣委婉,引發(fā)君主的深入思考,起到勸諫的作用。

答案:

(1)而/未聞防金人者/何策。

(2)①命名;②軍隊;③誰,哪一個;④聽說。

(3)楊萬里三次去拜訪(張浚)都沒有見到,便寫了一封信極力請求,張浚才見他。

(4)①C

②奏章也是體現(xiàn)人物生平事跡的一種形式,同樣反映人物的思想;人物傳記也要詳略得

當(dāng),這部分內(nèi)容更好地表現(xiàn)了楊萬里的正直和有政治遠見。

(5)【甲】句:采用判斷句,加強了肯定語氣,強調(diào)了形勢危急,引起后主的重視。

【乙】句:采用疑問句(設(shè)問句),語氣委婉,引發(fā)君主的深入思考,起到勸諫的作用。

【點評】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題,解題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錄原文關(guān)鍵的詞語回答;

③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

三種方法,采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zhǔn)確率一般會比較高。

9.(2021蘇州)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孫云球Q宇文玉,居虎丘。母董如蘭,通文藝,云球幼掌風(fēng)慧,年十三為縣學(xué)生,父

歿,家墜喪亂,常賣藥得資以供母。

云球精于測量,凡所制造,時人服其奇巧。嘗以意造自然辱,定晝夜,號刻不違分

秒。又用水晶創(chuàng)為眼鏡,以佐人目力。有老少花、遠近光之類,隨目對鏡不爽毫發(fā),聞?wù)?/p>

不惜出重價相購。天臺文康奇患短視,云球出千里鏡相贈,因偕登虎丘試之,遠見城中樓

臺塔院若接幾席,天平、靈巖、穹窿②諸峰峻峭蒼翠,萬象畢見,乃大詫且喜曰:“獨

哉,技至此乎?!痹魄蛐υ唬骸按宋醋阋员M吾奇也?!庇殖鰯?shù)十鏡示之。如存目鏡,百倍

光明,無微不咽;萬花鏡,能視一物化為數(shù)十;其余幻容鏡、夜明鏡種種,神明不可思

議。

著《鏡史》一帙,今坊市依法制造,遂盛行于世。其母序之日:”夫人有苦心,每不

敢求人知,甚至有不欲為人所知者,故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今吾子不得已,托

一藝以給薪水,豈吾子之初心哉?!?/p>

(選自《吳縣志),有刪改)

【注】①孫云球(約1630-1662),蘇州人。②天平、靈巖、彎窿都是蘇州的山名。

(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幼惠夙慧(具有)

B.不蓼毫發(fā)(差錯)

C.萬象華見(完成)

D.無微不膻(看見)

(2)根據(jù)文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父親去世后,賣藥、制鏡成了孫云球維持生計的手段。

B.孫云球的千里鏡效果好,用來望遠,景物清晰如在眼前。

C.“聞?wù)卟幌С鲋貎r相購”激發(fā)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