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五 學案53 精準概括文意(簡答題)-精準定位分層提取-2025高中語文大一輪復習講義人教A版_第1頁
板塊五 學案53 精準概括文意(簡答題)-精準定位分層提取-2025高中語文大一輪復習講義人教A版_第2頁
板塊五 學案53 精準概括文意(簡答題)-精準定位分層提取-2025高中語文大一輪復習講義人教A版_第3頁
板塊五 學案53 精準概括文意(簡答題)-精準定位分層提取-2025高中語文大一輪復習講義人教A版_第4頁
板塊五 學案53 精準概括文意(簡答題)-精準定位分層提取-2025高中語文大一輪復習講義人教A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學案53精準概括文意(簡答題)——精準定位,分層提取復習任務1.在讀懂原文的基礎(chǔ)上能夠?qū)ξ谋緝?nèi)容進行篩選、分析、概括。2.掌握文意簡答題的審答規(guī)范和題型要點。考情微觀年份卷別提問方式設(shè)題角度命題特點2023新高考Ⅰ卷子鮒用以批駁韓非的事實依據(jù)是什么?(3分)概括內(nèi)容要點①考查內(nèi)容重在事件和人物行為原因、人物性格特點。②涉及的區(qū)間文字很少,很集中。③只要求簡單理解概括文意,不要求深入分析。④題型以分析原因為主。⑤答案要求精練、全面。新高考Ⅱ卷材料二中,李靖認為淝水之戰(zhàn)苻堅失敗的原因有哪些?(3分)概括事件原因2022新高考Ⅰ卷孟嘗君前往趙國、燕國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說策略有什么不同?請簡要概括。(3分)比較事件不同新高考Ⅱ卷《后漢書·吳漢傳》用孔子的“剛毅木訥近仁”一語來贊譽吳漢,請簡要概述吳漢的剛毅與木訥之處。(3分)概括人物特點2021新高考Ⅰ卷文末《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評價說“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說的是什么道理?他這樣說的目的是什么?(3分)理解作者觀點新高考Ⅱ卷文中說到“邊境之間,稍得休息”,具體原因是什么?請簡要說明。(3分)概括事件原因2020新高考Ⅰ卷孫奇逢等為什么倡議湊集金錢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沒有?請簡要說明。(3分)概括人物行為原因、結(jié)果新高考Ⅱ卷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訣妻子”?請簡要說明。(3分)概括人物行為原因活動一掌握文意簡答題的審答規(guī)范1.(2021·新高考Ⅰ)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題目。(前文提示:唐太宗即位,與大臣議事:降宗室郡王爵位,減賦清廉止盜,張玄素諫任群臣,裴矩力諫。)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迸峋刎谒宥矣谔?,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動則景隨矣。(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文末《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評價說“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說的是什么道理?他這樣說的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道理: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隨著君主的好惡而行動。(2)目的:告誡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解析首先要解釋“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顿Y治通鑒》是一部專為皇帝編撰的介紹歷代興亡得失的作品,其創(chuàng)作目的就是告誡君主如何吸取歷代教訓,這為考生作答給出了提示。司馬光的評價源于上文中三個有關(guān)唐太宗善于納諫的故事,說明君王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和執(zhí)政水平,上行下效,成為臣子的表率,實現(xiàn)良好的君臣互動。2.(2021·新高考Ⅱ)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題目。大興三年,逖(指祖逖)鎮(zhèn)雍丘,數(shù)遣兵邀擊后趙兵,后趙鎮(zhèn)戍歸逖者甚多,境漸蹙。秋七月,詔加逖鎮(zhèn)西將軍。逖在軍,與將士同甘苦,約己務施,勸課農(nóng)桑,撫納附,雖疏賤者皆結(jié)以恩禮。逖練兵積谷,為取河北之計。后趙王勒患之,乃下幽州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與逖書,求通使及互市。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諸將不使侵暴后趙之民。邊境之間,稍得休息。(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祖逖北伐》)文中說到“邊境之間,稍得休息”,具體原因是什么?請簡要說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祖逖多次攔擊后趙軍隊取勝,使得后趙疆土縮小,后趙王石勒不得不向祖逖示好,要求通使及互市;②祖逖沒有阻止民間互相貿(mào)易,并約束將領(lǐng)們不要侵犯后趙百姓,使得兩國邊境稍微得到了休養(yǎng)生息。解析兩國邊境得到暫時安寧的原因:①“大興三年,逖鎮(zhèn)雍丘,數(shù)遣兵邀擊后趙兵,后趙鎮(zhèn)戍歸逖者甚多,境漸蹙”“逖練兵積谷,為取河北之計”“后趙王勒患之,乃下幽州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與逖書,求通使及互市”,祖逖多次攔擊后趙軍隊取勝,使得后趙疆土縮小,后趙王石勒不得不向祖逖示好,要求通使及互市;②“逖不報書,而聽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諸將不使侵暴后趙之民。邊境之間,稍得休息”,祖逖沒有阻止民間互相貿(mào)易,并約束將領(lǐng)們不要侵犯后趙百姓,使得兩國邊境稍微得到了休養(yǎng)生息。參考譯文大興三年,祖逖鎮(zhèn)守雍丘,多次派遣兵士攔擊后趙軍隊,后趙鎮(zhèn)守的將士歸附祖逖的很多,后趙疆土日益縮小。這一年秋天七月,皇帝下詔加封祖逖為鎮(zhèn)西將軍。祖逖在軍中,與將士同甘共苦,嚴于律己,廣施恩惠,勉勵督促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安撫接納新來歸附的人,不論貴賤都加以禮遇。祖逖在積谷練兵,為奪取黃河以北做打算。后趙王石勒很擔心這件事,于是到幽州為祖逖修了祖父、父親的墳墓,安排了兩戶人家看守祖墳,于是給祖逖寫了一封信,請求通使及互相貿(mào)易。祖逖沒有答復這封信,而聽憑雙方民間互相貿(mào)易,收取十倍的利潤。禁止將領(lǐng)們侵犯后趙的百姓。兩國邊境之間,稍微得到了休養(yǎng)生息。1.精準審題,精準定位讀題時一定要讀透題干,審清要求,特別要明確概括角度和概括范圍。如內(nèi)容概括題一般可從三個角度概括:一是針對具體事件概括,要求概括事件,或者概括事件發(fā)生的原因;二是針對人物形象特點概括,要求概括人物德行等方面的特點,或者在某事上的具體表現(xiàn)及其相關(guān)事件;三是針對“文化現(xiàn)象”的概括,要求概括“文化現(xiàn)象”的要點、特點,或產(chǎn)生的原因。有的概括題還帶有表意深刻的詞語,也必須理解準確。概括范圍有的題干已給定,或明確指出段落,或通過提問暗示段落;有的若未明確范圍,則范圍一般是“全文”。如“李大亮的家國情懷和擔當精神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概括角度為“家國情懷和擔當精神”,概括范圍為全文。另外,一定要審清題目的答題要求,是“概括”,就不用分析;是“簡析”,就要用簡潔的語言說明;是“分析”,就一定要結(jié)合文本具體闡述。2.精細讀文,把握內(nèi)容(1)帶題閱讀。始終針對題目指定的角度和范圍,找準找全相關(guān)文字,細摳深挖文中能顯示答案要點的關(guān)鍵詞句,把握題中規(guī)定的人、事、物的特點,排除非題目指定的信息。(2)借題讀文。如果試卷采用文意選擇題和文意簡答題同考的形式,要充分利用選擇題整體把握全文,打開答題思路,有時還可以直接引述選項中的文字作答。3.精確作答,完整規(guī)范加工處理篩選出來的相關(guān)信息,排除不符合答題角度的內(nèi)容,重復的內(nèi)容進行刪選處理,互補的內(nèi)容合并處理。組織語言作答時,要注意避免照抄原文、重復交叉、不合范疇、不合角度、不顧及表達指令等失誤,可采取摘錄法和句意提取法作答。(1)摘錄法:選摘原文中與答案有關(guān)的關(guān)鍵語句來作答。如果文中的關(guān)鍵句、觀點句或抒情議論句吻合題意,可直接摘錄或作轉(zhuǎn)換性表述;如果題目要求用自己的話概括,文中的重要句子還需要進行翻譯。(2)句意(層意)提取法:需要概括的內(nèi)容若無明顯的中心句,就需要把握和提煉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要根據(jù)句意或?qū)右馓釤挸鲞@一句或這一層的內(nèi)涵與本質(zhì),按關(guān)鍵點作答。另外,要注意分點答題,做到“答案要點化,要點層次化”,使閱卷老師一目了然。活動二掌握主要題型的答題要點(2019·全國Ⅰ)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事焉,乃征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賈生年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fā)之。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庇谑翘熳雍笠嗍柚挥闷渥h,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既辭往行,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本禹曋?,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文帝復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賈生諫,以為患之興自此起矣。賈生數(shù)上疏,言諸侯或連數(shù)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居數(shù)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一)內(nèi)容概括題1.賈誼具有非凡的才華,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文學方面:能誦詩書,精通百家之書,能寫辭賦。②政治方面:商議政事,盡對完滿;富有政治改革精神;有政治預見性;主張削藩。解析原文中“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頗通諸子百家之書”“為賦以吊屈原”等表現(xiàn)了他的文學才華?!懊吭t令議下……所欲出”“賈生以為……悉更秦之法”“賈生數(shù)上疏……可稍削之”等表現(xiàn)了他的政治才華。關(guān)聯(lián)高考·類題延練(2022·北京改編)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題目。凡人之智,能見已然,不能見將然。夫禮者禁于將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見,而禮之所為難知也。若夫慶賞以勸善,刑罰以懲惡,先王執(zhí)此之政,堅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時;據(jù)此之公,無私如天地耳,豈顧不用哉?然而曰禮云禮云者,貴絕惡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遷善遠罪而不自知也??鬃釉唬骸奥犜A,吾猶人也,必也使毋訟乎!”為人主計者,莫如先審取舍;取舍之極定于內(nèi),而安危之萌應于外矣。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積漸然,不可不察也。人主之所積,在其取舍。以禮義治之者,積禮義;以刑罰治之者,積刑罰。刑罰積而民怨背,禮義積而民和親。(取材于《漢書·賈誼傳》)請歸納本段從哪幾個方面論述了禮義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防患于未然,絕惡于未萌。②潛移默化,起教于微眇。③堅持禮義教化,則禮義積而民和親。解析本段分三層:①“凡人之智……豈顧不用哉”為第一層,強調(diào)禮義的作用是“禁于將然之前”,可提煉出防患于未然這一答案要點。②“然而曰禮云禮云者……不可不察也”為第二層,強調(diào)禮義對百姓的教育是潛在的,不為百姓所自知,可概括為潛移默化。③“人主之所積……禮義積而民和親”為第三層,核心詞匯“積”,強調(diào)禮義教化要持久、日積月累。參考譯文人的智力,能認識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不能認識將要發(fā)生的事。禮的作用在于將某一行為制止在它發(fā)生之前,法律則是對已發(fā)生的行為進行懲罰,所以法律的作用明顯,而禮的作用卻難以覺察。用慶賞來獎勵善行,用刑罰來懲治罪惡,先王推行這樣的政治,堅定不移;實施這樣的政令,準確無誤。根據(jù)這一公正的原則,政治才能像地載天覆一樣無偏無私,怎么能說先王不使用慶賞和刑罰呢?然而,人們一再稱贊的禮,最可貴之處在于能將罪惡斷絕于未形成的時候,從細微之處推行教化,使天下百姓日益趨向善良,遠離罪惡,自己還沒有覺察到??鬃诱f:“讓我斷案,我與別人沒有什么不同,(如果有什么獨特見解,那就是推行仁義,)使訟案不再發(fā)生!”為君主出謀劃策,不如首先確定選擇什么拋棄什么;取舍標準一旦在心中確定,相應的安危后果就會表現(xiàn)出來。天下安定不是一天就能實現(xiàn)的,天下危亡也不是一天就能促成的,都是日積月累漸漸形成的,因此,不可以不觀察它的積累過程。君主所積聚的治國方法,在于他選擇什么,拋棄什么。選擇禮義方法治國的君主便積聚禮義,選擇刑罰治國的君主便積聚刑罰。刑罰積聚到一定的程度,百姓就會埋怨而背叛君主;禮義積聚到一定程度,百姓就會和睦而親近朝廷。解答這種題型的關(guān)鍵在于:(1)題干關(guān)鍵:從原文篩選概括出具體事例。(2)解題關(guān)鍵:確定區(qū)域——劃分層次。(3)答題重點:對事的表述。①必須是對“事”的表述,所謂事,要包含人、時、地、原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等要素。根據(jù)問題確定答案形式。記敘類散文,可采用“任職地點+方法+結(jié)果”的表述形式。②注意關(guān)鍵詞語轉(zhuǎn)譯的準確性。(二)原因概括題2.結(jié)合文意,簡要概括賈誼被疏遠的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內(nèi)部原因:才高遭妒,觸犯權(quán)貴利益。②外部原因:天子聽信讒言,改革弊政的意志并不堅定,沒想重用他。解析由“每詔令……盡害之”可提煉出要點①;由“乃短賈生……不用其議”“上因感鬼神事……文帝不聽”可提煉出要點②。關(guān)聯(lián)高考·類題延練(2020·新高考Ⅱ)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題目。時世宗享國日久,不視朝,深居西苑,專意齋醮。督撫大吏爭上符瑞,禮官輒表賀,瑞獨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顧左右曰:“趣執(zhí)之,無使得遁!”宦官黃錦在側(cè)曰:“此人素有癡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頃復取讀之,日再三,為感動太息,留中者數(shù)月。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訣妻子”?請簡要說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自知觸怒皇帝將死;②抱定必死的決心。解析試題涉及文中宦官黃錦的話“自知觸忤當死”,解釋了海瑞買棺材的心理;而“市一棺,訣妻子”“不遁”作為待罪行為的完整補充,全部指向一個思想準備,就是“赴死”,可見其決心之大。參考譯文當時世宗在位時日已久,不再上朝聽政,深居皇宮西苑,專心一意齋戒祀神??偠窖矒岽蟪紶幭噙M獻各種祥瑞征兆,禮部官員往往就此上表祝賀,唯獨海瑞一人上疏。世宗皇帝看了奏章,大怒,把它扔到地下,回頭對身邊的宦官說:“趕緊把他抓起來,別讓他跑了!”宦官黃錦在一旁說:“此人一向有癡名。聽說他上疏時,自己知道冒犯皇上難免一死,就買了一口棺材,訣別妻子兒女,在朝廷聽候治罪,家中僮仆也都打發(fā)走了沒有留一個,這表明他并不打算逃走。”世宗皇帝沉默不語。過了一會兒,皇帝又拿出奏章來看,(就這樣)一天之中看了兩三次,被感動而嘆息,將它留在宮中數(shù)月。解答這種題型的關(guān)鍵在于:(1)準確理解題干中表示結(jié)果的詞語的含義。有些“果”是直接從文中摘用的,本身就是一個文言詞語,如不能對其準確理解,就無法找到原因。(2)表示原因的詞句有時集中在某一段,這時只要提取即可;有時分散在全文中,需要認真、全面、仔細地篩選,要分清層次,提取關(guān)鍵詞語,并將其轉(zhuǎn)換為答案。(3)據(jù)果索因,其“因”肯定不止一個,有主觀、客觀原因,有主要、次要原因等,應注意多方面、多角度思考,篩選排查,找足、找全原因。(4)在初步形成答案后,可以用因果法驗證,一是檢查原因與結(jié)果之間的關(guān)系是否合理;二是看答案表述是否與結(jié)果保持一致,必要時可以調(diào)整答案表述形式。(三)人物形象特點概括題3.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簡要概括賈誼的形象特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年少時才學優(yōu)異;②出仕后銳意改革;③雖因讒言被疏遠,被貶后仍心憂朝廷,主張削減諸侯封地。解析由“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賈生年二十余”可概括出要點①。由“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悉更秦之法”可概括出要點②。由“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谑翘熳雍笠嗍柚?,不用其議……賈生諫,以為患之興自此起矣。賈生數(shù)上疏,言諸侯或連數(shù)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可概括出要點③。關(guān)聯(lián)高考·類題延練(2022·上海改編)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韓公諱億,字宗魏。以咸平五年登進士第,除大理評事。八年,遷屯田員外郎,知相州。時河北蝗旱,轉(zhuǎn)運使因歲計覆[注],不以實聞,諸郡畏莫敢言,公力抗章請蠲賦役,州民賴以全活。歲余,除河北轉(zhuǎn)運使,詔留監(jiān)定故丞相向公諸子分財。丁崖州當國,勢懾天下,私所親諭公,欲市向公長安華嚴別墅,又諷其子從之。公至其家,面戒曰:“土田衣食之源不可棄。”故余財盡均,而華嚴獨存,不以分,由是忤崖州意。公性方嚴質(zhì)重,雖笑言不妄,每朝廷有大議論,所持堅正,形于顏色,惟義所在,不恤權(quán)忌,一發(fā)于言,眾莫敢奪。(節(jié)選自北宋·蘇舜欽《韓億傳》)注覆:檢查。文末評價韓公“堅正”這一品格在第二、三段中有所體現(xiàn),但內(nèi)涵同中有異,請加以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二、三兩段都寫了韓公不畏權(quán)貴、剛正不阿,但第二段側(cè)重寫韓公愛民、實事求是;第三段側(cè)重寫韓公仗義、主持公道。參考譯文韓億,字宗魏。在咸平五年中進士,被授予大理評事。景祐八年,韓公升遷為屯田員外郎,擔任相州知州。當時河北地區(qū)發(fā)生蝗災旱災,轉(zhuǎn)運使(依舊)依據(jù)一年的收成進行檢查,不把實情上報朝廷,各州郡畏懼不敢說,韓公竭力向皇帝上奏章請求免除賦稅勞役,相州百姓依賴韓公才得以保全存活。一年多以后,韓公任河北轉(zhuǎn)運使,朝廷下詔讓韓公監(jiān)督前丞相向公的兒子們處分財產(chǎn)一事。丁崖州當權(quán),威勢震懾天下,私下里派親信告誡韓公,想要買下向公長安華嚴別墅,又勸告向公的兒子聽從他。韓公到他的家里,當面告誡說:“田地是衣食的來源,不能放棄?!币虼似溆嗟呢敭a(chǎn)均分,而只有華嚴別墅得以保存,沒有分財,因此忤逆了丁崖州。韓公性情端方、謹嚴、樸質(zhì)、穩(wěn)重,即使是笑話也不隨便妄言,每次朝廷有大事討論,韓公品格不畏權(quán)貴、剛正不阿,內(nèi)心的活動表露在臉色上,只堅持正義之事,不顧及權(quán)勢忌諱,每次發(fā)言,眾人沒有敢改變的。這種題型一般是據(jù)事求理,根據(jù)人物的具體言行概括其思想行為特征。對于這種題型,要特別注意三點:(1)注意傳主的身份和作者的寫作目的。如果傳主是軍事將領(lǐng),應從其作戰(zhàn)才能和勇毅的性格等方面分析;如果傳主是政府官員,應從其為官(政績)、為人(人品)兩方面分析;如果傳主是學者,應從其為文、為學兩方面分析。(2)了解人物的品質(zhì)追求,如求學成才、求吏治民、求智研理等。題干對概括多有限制,如概括“為人處世”“為學特點”“精神特質(zhì)”等,故先要明確題干要求。另外,要多了解人物的功名心、利祿心和雅致意趣等。(3)概括的方法:從文中直接找出詞語概括+從文中具體事件中概括+從其他人物或作者的評價中概括。“特點”豐富,多點概括。(四)比較概括題4.賈誼在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前后的心態(tài)有何不同?請簡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被貶前:躊躇滿志,信心滿滿。②被貶后:失意傷心,幽愁憂思。解析被貶前,結(jié)合“聞于郡中”“召以為博士”“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賈生以為……”等可概括出要點①。被貶后,結(jié)合“賈生既辭往行……以吊屈原”可概括出要點②。關(guān)聯(lián)高考·類題延練(2021·上海改編)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題目。(吳僅)選知開封縣。中貴人常遣吏持公移[注]訴某事,君曰:“中貴人誠貴重,然所訴乃私事,尚得為公移耶?”捶其吏,遣之貴家游觀。多借縣民牛,有干君者,君曰:“吾家鄱陽乃有牛遠不能致,奈何?”竟不與。于是莫能有撓縣者。君平生所持皆如此,與人聱牙常亦用此取困。(節(jié)選自鄭獬《吳僅傳》)注公移:公文。吳僅用不同的說話方式、語氣拒絕了權(quán)貴的訴求,請分析其不同之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次應答,吳僅在承認中貴人身份貴重后,用“然”字轉(zhuǎn)折語氣,又以反問指出私事不應用公文傳達,用義正詞嚴的方式斷然拒絕,有威懾力。第二次應答,吳僅以牛遠在家鄉(xiāng)為托詞,又以“奈何”緩和語氣,以調(diào)侃、幽默的方式委婉拒絕,表面無奈,暗含鋒芒。參考譯文后來吳僅被選拔掌管開封縣。中貴人常常派遣小吏拿著公文謀取私事,吳僅說:“中貴人確實身份尊貴,但是他所謀求的是私人的事,難道還要動用公文去辦事?”就杖打那小吏,打發(fā)他回到中貴人家游走示眾。經(jīng)常有向縣里的百姓借牛的事,有向吳僅借牛的人,吳僅回答說:“我家在鄱陽是有牛的,但路途遙遠不能運來,怎么辦?”他最終沒有借給他。于是再也沒有能夠擾亂開封縣的人。吳僅平時所作所為都是像這樣的,跟他人爭論是非曲直,也常常因此而陷入困境。解答這種題型的關(guān)鍵在于:(1)審題干。看清題干要求(相同、不相同、異同)。找準比較點,即圍繞什么進行比較。(2)定范圍。找準比較的區(qū)域文字。先從不同角度找出雙方的觀點態(tài)度等,接下來對比分析二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3)整合歸納。對比篩選出來的信息,在比較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精準概括,分點作答。(五)理解、評價作者觀點態(tài)度題5.劉向認為賈誼“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班固認為賈誼“亦天年早終,雖不至公卿,未為不遇也”。兩人的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請你根據(jù)材料說說他們看法的合理之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劉向的合理之處:賈誼受到了絳侯、灌嬰等權(quán)臣的排擠,這是他不得志的重要原因之一。(2)班固的合理之處:①賈誼年紀輕輕由吳廷尉舉薦進入朝廷,得到了漢文帝的破格提拔;②漢文帝將自己最寵愛的兒子梁王托付給賈誼,也是一種非常的信任。解析劉向看法的依據(jù)在“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上,班固看法的依據(jù)在孝文帝、吳廷尉的破格提拔與舉薦上。關(guān)聯(lián)高考·類題延練(2021·天津)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題目。(魏武帝)犯此二敗以攻孫權(quán),是以喪師于赤壁,以成吳之強。且夫劉備可以急取,而不可以緩圖。方其危疑之間,卷甲而趨之,雖兵法之所忌,可以得志。孫權(quán)者,可以計取,而不可以勢破也,而欲以荊州新附之卒,乘勝而取之,彼非不知其難,特欲僥幸于權(quán)之不敢抗也。此用之于新造之蜀,乃可以逞。故夫魏武重發(fā)于劉備而喪其功,輕為于孫權(quán)而至于敗。此不亦長于料事而不長于料人之過歟?嗟夫!事之利害,計之得失,天下之能者舉知之。知之而不能權(quán)之以人,則亦紛紛焉或勝或負,爭為雄強,而未見其能一也。(節(jié)選自宋·蘇軾《魏武帝論》)觀曹公明銳權(quán)略,神變不窮,兵折而意不衰,在危而聽不惑,臨事決機,舉無遺悔,近古以來,未之有也。雖復名微眾寡,地小力窮,官渡受圍,濮陽戰(zhàn)屈。然天下精明之士,拓落之材,趨若百川之崇巨海,游塵之集高岳。故有荀彧、郭嘉等,或斂風長感,或一見盡懷。然后覽英雄之心,騁熊羆之勇,挾天子以崇大順,扶幼主而顯至公,武功赫然,霸業(yè)成矣。(節(jié)選自唐·朱敬則《魏武帝論》)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蘇軾和朱敬則對曹操評價的不同之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蘇軾認為曹操不是“大智者”,他不能準確地權(quán)衡對手,未能統(tǒng)一天下。②朱敬則高度肯定了曹操的功業(yè),認為曹操有謀略,善決斷,意志堅定,以至吸引賢才歸附,成就霸業(yè)。解析結(jié)合“此不亦長于料事而不長于料人之過歟?”“知之而不能權(quán)之以人,則亦紛紛焉或勝或負,爭為雄強,而未見其能一也”可得出要點①。結(jié)合“曹公明銳權(quán)略,神變不窮,兵折而意不衰,在危而聽不惑,臨事決機,舉無遺悔,近古以來,未之有也”“故有荀彧、郭嘉等,或斂風長感,或一見盡懷”可得出要點②。參考譯文(魏武帝)犯了這兩個(導致失敗的)錯誤來攻打?qū)O權(quán),因此在赤壁兵敗,成就了孫吳的強大。對于劉備可以快速攻取,但不應該緩慢謀取。當蜀人不信任他而民心沒有完全歸附的時候,輕裝疾進快速追趕他,雖然犯了兵家的忌諱,也可以達到目的。孫權(quán),可以用計謀巧取,但不能憑借人多勢眾來強攻,想用剛剛歸附的荊州士兵,趁著勝利攻取孫權(quán),魏武帝不是不知道這件事很難,只是寄希望于孫權(quán)不敢抵抗而獲得意外成功。這種做法用在劉備剛剛創(chuàng)建的蜀漢上,就可以取得成功。所以魏武帝在攻打劉備時過于謹慎而喪失了成功的機會,在攻打?qū)O權(quán)時過于草率從而導致失敗。這不也就是擅長揣度事情卻不擅長揣度他人(所造成)的過錯嗎?唉!事情的利與害,計謀的得與失,天下有才能的人都知道。知道這些卻不能根據(jù)人的特點來權(quán)衡,所以十分忙亂,有時取勝有時失敗,爭當強雄,卻沒有看到他能統(tǒng)一天下。我看曹公在隨機應變的謀略方面聰明機敏,謀略神奇變化層出不窮,軍隊戰(zhàn)敗但志氣不衰,處于危難之中但視聽不受迷惑,面對事情依據(jù)時機采取適宜的決策,全都沒有什么遺憾后悔的,近代以來,沒有過像他一樣的人。雖然名聲低微,士兵不多,地盤不大,力量窮盡,在官渡被圍困,在濮陽被打敗。但是天下精明的士人,失意的人才,前去歸附于他就像百川積聚于大海,浮揚的灰塵聚集于高山。所以有荀彧、郭嘉等人,其中有的人收斂風頭,深受感動,有的人一見如故,推心置腹。如此之后收攬英雄的心,施展熊羆一樣的勇氣,挾持天子而崇尚順乎倫常的天道,扶持年幼的君主而彰顯公正無私,在軍事方面取得的成就顯赫,霸業(yè)就可以實現(xiàn)了。(1)分清觀點和目的。作者的觀點是對所述事件或所說道理進行的綜合判斷和推理,它是文言文整體閱讀中的重點、難點。寫作目的是作者寫作文章的出發(fā)點。這種題型多見于帶有議論色彩的闡釋類文言文。(2)從概括性強的句子入手。有的文章的觀點是直接表述的,抓住了概括性強而又表達某種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在文言傳記與紀事本末體散文中,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以兩種方式表現(xiàn)出來,一種是以“論”“贊”形式直接表現(xiàn),一種是寓于字里行間,不直接表現(xiàn),以后者為主。對于后者,要通過對人物的描寫、人物的主次關(guān)系、對事件的敘述以及關(guān)鍵詞語的使用等發(fā)掘出來。(3)從文中運用的材料入手。文中運用的材料,不論是事實還是文獻資料,總是要表達一定的觀點的。因此,從分析材料入手,是分析概括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重要途徑。要結(jié)合背景及相關(guān)文字,把握作者對傳主及事件的觀點態(tài)度是愛是憎是惜,其寫作意圖是歌頌還是批評,文章的主旨是要讀者吸取什么教訓,還是獲得什么啟示。參考譯文賈生名為賈誼,是洛陽人。在十八歲時,就因能誦讀詩書會寫文章而在郡中聞名。吳廷尉擔任河南郡守時,聽說賈誼才學優(yōu)異,就把他召來置于自己門下,非常器重他。孝文帝剛即位,聽說河南郡守吳公治下政治清明,為全國第一,(吳公)以前和李斯是同鄉(xiāng),又經(jīng)常向李斯學習做事,于是征召他擔任廷尉。吳廷尉就說賈誼雖年輕,卻很精通諸子百家的典籍。漢文帝就征召賈誼,讓他擔任博士之職。此時賈誼年紀才二十多歲,(在博士中)最為年輕。每次孝文帝下令讓博士們討論一些問題,那些老先生們都無話可說,賈誼卻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覺得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諸生因此都認為才能比不上賈誼。孝文帝也非常高興,對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內(nèi)就升任太中大夫。賈誼認為,從西漢建立到孝文帝時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應該改正歷法、變易服色、訂立制度、設(shè)定官名、振興禮樂的時候,于是初步制定了所有這些事項的禮儀法度,崇尚黃色,官印數(shù)字用五,創(chuàng)設(shè)官名,完全改變了秦朝的舊制。孝文帝剛剛即位,謙虛退讓而來不及。各項法令的修改審定,以及諸侯全都到自己的封地上去,這些主張都是賈誼提出的。于是孝文帝就和大臣們商議,想提拔賈誼擔任公卿之職。周勃、灌嬰、東陽侯、馮敬這些人都嫉妒他,于是說賈誼壞話道:“這個洛陽人,年輕學淺,一味想獨攬權(quán)力,使事情變得復雜混亂。”于是,孝文帝后來也疏遠了賈誼,不再采納他的意見,而任命他為長沙王太傅。賈誼向孝文帝告辭之后前往長沙,在渡湘水的時候,寫下一篇辭賦來憑吊屈原。賈誼擔任長沙王太傅三年。一年多之后,賈誼被召回京城拜見皇帝。當時孝文帝剛剛接受過神的降福保佑,坐在宣室(接見賈誼)。孝文帝因為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賈誼)詢問鬼神的本原。賈誼也就趁機周詳?shù)刂v述了所以會有鬼神之事的種種情形。到半夜時分,孝文帝(已聽得很入神,不知不覺地)在座席上往賈誼身邊移動。聽完之后,孝文帝說:“我好長時間沒見賈誼了,自認為能超過他,現(xiàn)在看來還是不如他?!边^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賈誼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是孝文帝的小兒子,受孝文帝寵愛,又喜歡讀書,因此讓賈誼當他的老師。孝文帝又封淮南厲王的四個兒子都為列侯。賈誼勸諫,認為禍患將自此興起。賈誼屢次上奏,說諸侯封地有的接連數(shù)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漸削減其封地。孝文帝沒有聽從。過了幾年,梁懷王騎馬時從馬上掉下來摔死了,沒有留下后代。賈誼認為這是自己作為太傅沒有盡到責任,非常傷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文意簡答題遠離4大誤區(qū)1.審題不準,答非所問。文意簡答題,主要包括概括主要情節(jié)、概括形象特點、探尋事件成因或影響、概括情感態(tài)度、探究寫作目的等,答題時一定要審清題干,避免答非所問。2.讀文不清,概括雜亂。解答文本理解主觀題的關(guān)鍵是讀懂文言文,找準對應的答題區(qū)間,防止出現(xiàn)張冠李戴、概括雜亂甚至自相矛盾等問題。3.思考不周,要點欠缺。探尋事件成因,既要考慮其內(nèi)因,還要考慮其外因;分析某個情節(jié)的作用,要先概括情節(jié)內(nèi)容,再分析情節(jié)對人物、主旨等的作用。4.忽略細節(jié),表述不規(guī)范。整合信息時,要用自己的話組織概括答案,切忌照搬原文、胡亂答題,導致答案沒有層次。對點練案25一、名句默寫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回應司馬光的指責,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算生事擾民。(2)司馬遷《報任安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揭示了屈原創(chuàng)作《離騷》的原因。(3)小剛創(chuàng)作了一幅《李太白月下飲酒圖》,他想在上面題兩句詩,但一時想不出來。同桌小華建議他直接用李白的詩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很好。答案(1)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2)屈原放逐乃賦《離騷》(3)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二、專項訓練(一)概括內(nèi)容2.(2023·北京改編)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題目?!拔涞凼寂R天下,尊賢用士,辟地廣境數(shù)千里。自見功大威行,遂從嗜欲。用度不足,乃行一切之變,使犯法者贖罪,入谷者補吏。是以天下奢侈,官亂民貧,盜賊并起,亡命者眾??制湔D,則擇便巧史書①、習于計簿、能欺上府者,以為右職;奸宄不勝,則取勇猛能操切百姓者、以苛暴威服下者,使居大位。故亡義而有財者顯于世,欺謾而善書者尊于朝,悖逆而勇猛者貴于官。故俗皆曰:‘何以孝弟為?財多而光榮。何以禮義為?史書而仕宦。何以謹慎為?勇猛而臨官?!树糌娑浙Q者,猶復攘臂為政于世,行雖犬彘,家富勢足,目指氣使,是為賢耳。故謂居官而置富者為雄杰,處奸而得利者為壯士。兄勸其弟,父勉其子,俗之敗壞,乃至于是!察其所以然者,皆以犯法得贖罪,求士不得真賢,相守②崇財利而誅不行之所致也?!?取材于顧炎武《日知錄》)注①便巧史書:這里指善于舞文弄墨。②相守:諸侯國相、郡守。根據(jù)本段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分條概括“贖罪之法”滋生了哪幾方面弊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天下奢侈之風盛行,吏治混亂,百姓貧困,盜賊蜂起,亡命之徒眾多。解析由原文“是以天下奢侈,官亂民貧,盜賊并起,亡命者眾”可得出答案。參考譯文“漢武帝即位之初,尊重賢才,任用士人,開拓疆域數(shù)千里。他認為自己功績盛大,威望很高,于是開始奢侈縱欲。費用不足,就變更各種舊有規(guī)制,使犯法者可以用錢物來贖罪,交納一定的谷物就可以補為官吏。因此,天下奢侈之風盛行,吏治混亂,百姓貧困,盜賊蜂起,亡命之徒眾多。各郡國害怕禍殃及身,就選擇精通掌故、長于為文、熟悉賦稅簿籍、善于巧言蒙騙上級官府的人為高官;奸邪之事層出不窮,便舉用兇狠而能控制百姓、能以苛刻暴虐手段脅迫人屈服的人,讓他們身居要職。因此無義而有財?shù)娜孙@赫于世間,欺詐而善書的人尊貴于朝廷,逆亂狂妄而兇狠無畏的人位居高職。所以,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話:‘要孝悌何用?錢財多就光榮。要禮義何用?善于為文就能顯貴。要謹慎何用?兇狠暴虐就能做官?!谑?,受過黥、劓、髡、鉗等各種刑罰的人也在世間奮起參政,行為雖如同豬狗,卻家境富有,勢力強大,頤指氣使,這就是所謂賢能之人。于是,因做官而致富的人被視為英雄豪杰,因奸詐而得利的人被稱為壯勇之士。哥哥勸勉弟弟,父親鼓勵兒子,爭蹈其途,社會風氣的敗壞,已到了如此地步!考察其原因,都是由于犯法允許贖罪,求士得不到真正的賢能之人,郡國長官貪圖錢財和私利,誅罰措施實行不力?!?二)概括原因3.(2020·新高考Ⅰ)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題目。左光斗,字遺直,桐城人。選授御史,巡視中城。捕治吏部豪惡吏。出理屯田,因條上三因十四議,詔悉允行。水利大興,北人始知藝稻。楊漣劾魏忠賢,光斗與其謀,又與攀龍共發(fā)崔呈秀贓私,忠賢暨其黨咸怒。復構(gòu)文言獄,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擁馬首號哭,聲震原野,緹騎亦為雪涕。容城孫奇逢者,節(jié)俠士也,與定興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輔,倡議醵金,諸生爭應之。得金數(shù)千,謀代輸,緩其獄,而光斗與漣已同日為獄卒所斃,時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節(jié)選自《明史·左光斗傳》)孫奇逢等為什么倡議湊集金錢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沒有?請簡要說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問:左光斗對京都附近地區(qū)有恩德。第二問:沒有成功,在救助過程中左光斗被害。解析首先看清題目要求,明確答題方向:“為什么”“救助成功沒有”。然后把握文意,找準答題區(qū)域:“容城孫奇逢者,節(jié)俠士也,與定興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輔,倡議醵金,諸生爭應之。得金數(shù)千,謀代輸,緩其獄,而光斗與漣已同日為獄卒所斃?!弊詈舐?lián)系上下文,提煉概括:第一問,孫奇逢與鹿正認為左光斗有德于畿輔,即前面所說的左光斗出京管理屯田時,大興水利,百姓得利;第二問,未能營救成功,在救助過程中,左光斗已在獄中被害。參考譯文左光斗,字遺直,桐城人。選拔授官御史,巡視中城。抓捕懲治吏部強暴兇惡的官吏。出京管理屯田,于是分條呈上三種憑借十四條建議,詔令全部允許實行。農(nóng)田水利大規(guī)模地興修,北方人才開始知道種植水稻。楊漣彈劾魏忠賢,左光斗參與了他的謀劃,又與高攀龍共同揭發(fā)崔呈秀貪贓徇私,魏忠賢和他的黨徒都很惱怒。又陷害汪文言入獄,列入左光斗的名字,派差役前往捉拿他。父老鄉(xiāng)親都擁在馬前痛哭,哭聲震動原野,緹騎也為之流淚。容城人孫奇逢,是一位有氣節(jié)的俠士,與定興人鹿正認為左光斗對京城附近之人有恩德,倡議湊集錢款,諸生爭相響應。得到幾千兩,商量替他繳納贖金,以暫緩他的官司,而左光斗和楊漣已于同一天被獄卒打死,這時是天啟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左光斗時年五十一歲。(三)概括人物形象特點4.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題目。大歷四年,正月,丙子,郭子儀入朝,魚朝恩邀之游章敬寺。元載恐其相結(jié),密使子儀軍吏告子儀曰:“朝恩謀不利于公?!弊觾x不聽。吏亦告諸將,將士請衷甲以從者三百人。子儀曰:“我,國之大臣,彼無天子之命,安敢害我!若受命而來,汝曹欲何為!”乃從家僮數(shù)人而往。朝恩迎之,驚其從者之約。子儀以所聞告,且曰:“恐煩公經(jīng)營耳。”朝恩撫膺捧手流涕曰:“非公長者,能無疑乎!”(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唐紀四十》)郭子儀只帶幾名家僮赴魚朝恩的章敬寺之約,這件事表明郭子儀怎樣的性格特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勇敢;②通透;③坦蕩。解析①根據(jù)整個事件中,郭子儀能夠輕車簡從,準時赴約,而拒絕“將士請衷甲以從者三百人”的請求,足以看出其勇敢。②對于可能到來的性命之危,郭子儀能說出“彼無天子之命,安敢害我!若受命而來,汝曹欲何為!”的話,對于危險坦然接受,可看出其通透。③根據(jù)郭子儀能把這件事的前因后果向魚朝恩如實相告(“子儀以所聞告”),則可看出他的坦蕩。參考譯文大歷四年,正月丙子(初七),郭子儀入朝,魚朝恩邀請他去章敬寺游玩。元載害怕他們互相勾結(jié),就秘密派郭子儀的軍吏告訴郭子儀說:“魚朝恩對你圖謀不利?!惫觾x不聽。軍吏也(把這件事)告訴各位將領(lǐng),將士們中有三百人請求衣內(nèi)穿甲跟從郭子儀前去。郭子儀說:“我是國家的大臣,他沒有天子的命令,哪里敢暗害我?如果他受皇命而來,你們又想干什么呢?”于是郭子儀帶了幾名家僮前往章敬寺。魚朝恩迎接郭子儀,對他隨從儉省感到驚奇。郭子儀將所聽到的事告訴魚朝恩,并且說:“害怕麻煩你張羅?!濒~朝恩撫胸拱手、痛哭流涕地說:“如果不是您這樣的長者,能不懷疑我嗎?”5.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題目。大歷初,(穆寧)起為監(jiān)察御史,三遷檢校秘書少監(jiān),兼和州刺史,治有狀。后刺史疾之,妄劾寧多逋亡,貶泉州司戶參軍事。子質(zhì)訴其枉,三年始得通。詔御史覆視,實增戶數(shù)倍。召入拜太子右諭德。寧性不能事權(quán)右,毅然寡合,執(zhí)政者惡之,雖直其誣,猶置散位。寧默不樂,唶曰:“時不我容,我不時徇,又可以進乎!”遂移疾,滿百日屢矣,親友強之,輒復一朝。(節(jié)選自《新唐書·穆寧傳》)結(jié)合文段內(nèi)容分析穆寧“剛正不阿”的性格。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遭受同僚誣陷被貶,不阿附他人求告,靠兒子上訴三年才得以雪冤;②不逢迎權(quán)貴,受到厭惡排擠,但并未因此改變自我,稱病不朝。解析①由“后刺史疾之,妄劾寧多逋亡,貶泉州司戶參軍事”可知,穆寧遭受同僚誣陷被貶,不阿附他人求告;由“子質(zhì)訴其枉,三年始得通”可知,靠兒子上訴三年才得以雪冤。②由“寧性不能事權(quán)右,毅然寡合,執(zhí)政者惡之,雖直其誣,猶置散位”“遂移疾”“親友強之,輒復一朝”可知,穆寧不逢迎權(quán)貴,受到厭惡排擠,但并未因此改變自我,稱病不朝。參考譯文大歷初年,穆寧被起用任監(jiān)察御史,多次升遷任檢校秘書少監(jiān),兼和州刺史,他治理有政績。繼他而任和州刺史的人憎恨他,誣陷并彈劾穆寧在任時有大量逃戶,因而穆寧被貶為泉州司戶參軍事。兒子穆質(zhì)上訴父親冤情,經(jīng)過三年此案才得以受理?;实巯略t叫御史復查核實,結(jié)果是實際戶口增加了數(shù)倍。召入朝廷拜授太子右諭德。穆寧本性不會侍奉權(quán)貴,而且剛毅寡合,執(zhí)政者厭惡他,冤情雖然得到申雪,但還是將他安置在閑散官職上。穆寧悶悶不樂,自己感嘆說:“時勢不容納我,我也不會舍身曲從時勢,又憑什么來進取呢!”于是以有病為借口,多次成百天地休假,親友們一再勸說,他這才參加了一次朝會。(四)概括觀點態(tài)度6.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題目。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jīng),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節(jié)選自《中庸》)孔子提出的修身方法和途徑是什么?請結(jié)合文段簡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方法:好學、力行、知恥。(2)途徑:從好學、力行、知恥這些事情入手,進入智、仁、勇這一社會共同的道德境界;由“修身”擴展到“治人”,直至“治理天下國家”。解析(1)由“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可知,修身的方法是好學、力行、知恥。(2)由“好學近乎知……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可得出途徑。參考譯文孔子說:“好學的品格近似于智,努力實踐的品格近似于仁,知道羞恥的品格近似于勇。知道這三點,就知道怎樣修養(yǎng)自身了;知道怎樣修養(yǎng)自身,就知道怎樣治理別人了;知道怎樣治理別人,就知道怎樣治理天下國家了。治理天下國家有九項通常的綱領(lǐng):修養(yǎng)自身、尊重賢人、愛戴親人、尊敬大臣、體察群臣、愛護百姓、招來各種工匠、懷柔四夷、安撫諸侯。修養(yǎng)自身,道德就確定了;尊重賢人,就不會昏聵;愛戴親人,父輩和兄弟就不會產(chǎn)生怨恨;尊敬大臣,就不會被人迷惑;體察群臣,士人就會以禮相報;愛護百姓,百姓就會更加努力工作;招來各種工匠,財物用品就會豐富;懷柔四夷,四方的人就會歸順;安撫諸侯,天下的人就會敬畏。”7.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題目。材料一:贊曰:蕭望之歷位將相,籍師傅之恩,可謂親昵亡間。及至謀泄隙開,讒邪構(gòu)之,卒為便嬖宦豎所圖,哀哉!不然,望之堂堂,折而不橈,身為儒宗,有輔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節(jié)選自班固《漢書·蕭望之傳》)材料二:臣光曰:甚矣孝元之為君,易欺而難悟也!夫恭、顯之譖訴望之,其邪說詭計,誠有所不能辨也。已而果自殺,則恭、顯之欺亦明矣。孝元雖涕泣不食以傷望之,而終不能誅恭、顯,才得其免冠謝而已。如此,則奸臣安所懲乎!(節(jié)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漢紀二十》)材料三:昔漢殺蕭望之,是亦有罪焉。宣帝使之傅太子,其不以圣人之道導之邪,則何賢乎望之也?其導之未信而止也,則望之不得無罪焉。(節(jié)選自曾鞏《上歐陽舍人書》)對于蕭望之的死,班固、司馬光、曾鞏各有看法,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概括他們的觀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班固為蕭望之死于小人感到哀痛,并惋惜他本可以成為社稷之臣。②司馬光批評孝元皇帝對蕭望之的死處置不明、不當,始終沒有懲治陷害蕭望之的奸臣。③曾鞏認為蕭望之作為老師也有責任,沒有堅持用圣人之道引導太子,最終導致自己被冤殺。參考譯文材料一:贊曰:蕭望之官至將軍和副丞相,憑借做皇帝師傅之恩,可以說和皇帝是親密無間。等到計謀泄露,嫌隙產(chǎn)生,說壞話的和奸邪之人陷害他,最終為佞臣宦官小人所害,可憐呀!不然的話,蕭望之堂堂正正,寧折不撓,身為儒生泰斗,有輔佐皇帝的才能,近乎古代的社稷之臣了。材料二:臣司馬光說:孝元皇帝身為國君真是太過分了,竟是那么容易受欺騙,并且難以醒悟!弘恭和石顯誣告蕭望之,他們的邪說詭計,的確是有些難于分辨。結(jié)果蕭望之真的自殺時,那弘恭、石顯的存心欺誑,也就很明白了。孝元帝雖然痛哭不已,不吃也不喝地感傷蕭望之自殺,但是卻始終沒能誅除弘恭、石顯,只是讓他們摘掉帽子叩頭謝罪罷了。像這樣,那么奸臣如何會有所懲戒呢?材料三:曾經(jīng)漢朝殺了蕭望之,他也有罪責。漢宣帝讓蕭望之教導太子,如果他不用圣人之道教育太子,那么他不就辜負了賢德的名望嗎?蕭望之以圣人之道教導太子,太子沒有相信,而蕭望之就作罷,那么蕭望之就不能是無罪的。(五)概括比較8.(2022·天津)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題目。夫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復曰:“知我者《春秋》,罪我者亦以《春秋》?!贝耸ト瞬傩?,不顧世人之是非也。柱厲叔事莒敖公,莒敖公不知,及莒敖公有難,柱厲叔死之。不知我則已,反以死報之,蓋怨不知之深也。豫讓謂趙襄子曰:“智伯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贝四肆沂苛x夫,有才感其知,不顧其生也。行無堅明之異,才無尺寸之用,泛泛然求知于人,知則不能有所報,不知則怒,此乃眾人之心也。圣賢義烈之士,既不可到,小生有異于眾人者,審己切也。審己之行,審己之才,皆不出眾人,亦不求知于人,已或有知之者,則藏縮退避,唯恐知之深,蓋自度無可以為報效也?;蛴幸蚓壦?,不得已求知于人者,茍不知,未嘗退有懟言怨色,形于妻子之前,此乃比于眾人,唯審己求知也。(節(jié)選自唐·杜牧《投知己書》)作者與眾人“知”與“不知”的區(qū)別在哪里?請用自己的話概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眾人:沒有特殊的行為、才華卻求“知”于人;“知”則無以為報,“不知”則惱怒怨恨。(2)作者:行為、才華沒有超出一般人則不求“知”于人;“知”則竭力報答,“不知”則審察反思自己,不會怨恨抱怨。解析先看“眾人”:由原文“行無堅明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