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污混流改造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1頁
雨污混流改造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2頁
雨污混流改造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3頁
雨污混流改造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4頁
雨污混流改造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5雨污混流改造工程施工圖設計說明1、設計依據及規(guī)范1.1設計依據1)業(yè)主的設計委托書2)工程范圍內的地形圖(1:500)3)《重慶市涪陵區(qū)排水專項規(guī)劃(2020-2035)》4)可研、方案及初設階段專家審查意見;5)《市政公用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guī)定》6)《重慶市市政工程初步設計文件編制技術規(guī)定(2022年版)》7)《涪陵區(qū)青龍山片區(qū)雨污混流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重慶大恒工程設計有限公司2023年9月)8)國家和地方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標準和指令性規(guī)劃文本等。1.2主要規(guī)范及規(guī)程(1)《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guī)劃規(guī)范》(GB50289-2016)(2)《城鎮(zhèn)給水排水技術規(guī)范》(GB50788-2012)(3)《城市給水工程規(guī)劃規(guī)范》(GB50282-2016)(4)《城市排水工程規(guī)劃規(guī)范》(GB50318-2017)(5)《城鄉(xiāng)排水工程項目規(guī)范》(GB550207-2022)(6)《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設計標準》(DBJ50T-296-2018)(7)《室外給水設計標準》(GB50013-2018)(8)《室外排水設計標準》(GB50014-2021)(9)《給水排水工程管道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332-2002)(10)《給水排水工程構筑物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69-2002)(11)《城鎮(zhèn)內澇防治技術規(guī)范》(GB51222-2017)(12)《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guī)范》(GB/T50805-2012)(13)《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guī)范》(GB55002-2021)(14)《室外給水排水和燃氣熱力工程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32-2003)(15)《重慶市城市規(guī)劃管理技術規(guī)定》(重慶市規(guī)劃局2018.03.01)(16)《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GB50330-2013)(17)《重慶市建設工程領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術通告》(2019年版)(18)《重慶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質量常見問題防治要點》(2019年版)(19)《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勘察設計——質量通病防治措施技術手冊》(2021年版)(20)《重慶市市政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編制技術規(guī)定》(2017年版)1.3對規(guī)范強制性條文執(zhí)行情況本工程設計無違反規(guī)范強制性條文的情況。2、工程概況2.1項目概況項目名稱:青龍山片區(qū)雨污混流改造工程建設地點:重慶市涪陵區(qū)建設范圍:項目為涪陵區(qū)青龍山片區(qū)雨污混流改造工程,主要為水務局辦公樓至鵝頸關段雨水管改造。本次設計中排水系統(tǒng)改建雨水箱涵B*H=1.5m*1.5m共677米,雨水箱涵B*H=1.8m*1.8m共542米,雨水箱涵B*H=2.0m*2.0m共406米,d600新型鋼帶增強聚乙烯螺旋波紋管共63米,以及雨水口和支管連接、土石方開挖、回填、路面恢復等配套工程。2.2自然環(huán)境條件本項目地勘報告暫未完成,以項目附近地塊地勘資料作為本項目自然環(huán)境條件參考:2.2.1地形地貌項目位于涪陵主城區(qū),市政道路發(fā)達,道路交通便捷。項目區(qū)屬構造剝蝕淺丘地貌,地形坡角5°-25°,局部發(fā)育陡坎地貌。場地無地表水體,水文地質條件較簡單。2.2.2水文氣象涪陵區(qū)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具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濕度大、春旱、夏熱、秋多綿雨、冬干多霧的特點。據涪陵區(qū)氣象資料,多年平均氣溫18.17℃,極端最低氣溫-1.5℃(1977年1月29日),最高氣溫43.0℃(2006年8月15日)。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140.2mm,但雨量在時間上分布不均,5-9月降雨量約占全年的65%-70%,且多大雨、暴雨,最大年降雨量為1600mm,最小年降雨量為823mm,最大日降雨量為127.00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為108mm。2.2.3地質構造項目區(qū)內多被第四系土層覆蓋,局部陡崖見基巖出露,巖層產狀為240°L8°,巖體中見兩組構造裂隙Ll產狀為110°L80°,微張~閉合,無充填,延伸5~15m,間距1~4m;L2產狀為350°270°,微張~閉合,無充填,延伸2~6m,間距3~5m。層面裂隙和兩組構造裂隙均未見泥化夾層分布,結構面較粗糙,屬硬性結構面。項目區(qū)內巖體裂隙不發(fā)育,地質構造簡單。2.2.4地層巖性據地面調查與鉆探揭露,場地內地層有第四系全新統(tǒng)人工填土層(Q4ml)和侏羅系中統(tǒng)沙溪廟(J2s)砂質泥巖、砂巖組成,由新到老分述如下:人工填土:素填土(Q4ml),主要由粉質粘土和泥巖及砂巖碎塊石等物質組成,粉質粘土含量約50%~70%,碎塊石含量約30%~50%,次棱角狀,粒徑5~40cm,最大塊徑可達70cm,填土呈松散~稍密狀,稍濕,不均勻,為平場機械拋填而成。該層在場地內均有分布,鉆探揭露土體厚度為0.8-17.2m,最大厚度17.2m(ZK21),不分鉆孔未揭穿到基巖?;鶐r:砂巖(J2s-Ss):黃~灰色,中細粒結構,主要由長石、石英組成,巖屑、云母次之。細~中粒結構,中厚層狀構造;鈣質膠結;上部巖石破碎,巖芯呈碎塊狀和短柱狀,下部巖石完整,巖石屬較硬質巖,巖芯呈中長柱狀,為場地主要巖石。砂質泥巖(J2s-Ms):紫紅色,主要由粘土礦物和水云母礦物組成,泥質結構中厚層狀構造。強風化帶巖石破碎,鉆探巖芯呈碎塊狀,少量短柱狀,中風化帶巖石完整,巖芯呈中長柱狀,巖質軟。基巖風化特征:基巖面特征:經鉆探揭露,基巖面起伏較大,基本上與原地形起伏度一致?;鶐r風化帶特征:根據鉆探資料,結合規(guī)范可劃分強、中等風化帶。強風化帶:強風化巖石厚度1.5m-4.8m,裂隙發(fā)育,裂面多銹蝕,巖芯呈碎塊狀,少量呈柱狀。中等風化帶:頂界埋深為3.8m-17.2m,巖芯呈柱狀,采取率約為85%,巖質新鮮。2.2.5水文地質(1)地下水類型及富水性根據地下水的賦存條件,勘察區(qū)地下水可分為第四系松散土層空隙水及基巖裂隙水。松散土層孔隙水:為第四系堆積層中的孔隙潛水,區(qū)內地表覆土為素填土,素填土滲透性較強,為含水層;土層富水程度受組成物質、分布位置和地形條件等影響?;鶐r裂隙水:巖性層為砂巖,砂巖為透水層,有利于匯水和滲水,泥巖為相對隔水層。(2)地下水補給、徑流、排泄部分順表層風化裂隙入滲補給地下水。由于巖性層為素填土、砂巖、泥巖,地下水徑流條件較好,賦存孔隙潛水和少量基巖裂隙水,向低洼處排泄。(3)地下水位勘察期間對各鉆孔作簡易抽水試驗,將鉆孔中鉆探殘留水抽出后,觀測地下水的水位恢復情況,終空后對各鉆孔觀測24小時,各個鉆孔均未見地下水,說明在本次鉆探深度范圍內地下水總體較貧乏,在雨季場地土層和基巖強風化帶中可能賦存少量地下水。水文地質條件簡單。(4)水土腐蝕性判定根據現場調查,場地周邊無污染工廠、礦山或污染排放點等污染源,場內土層為未污染土,判定場地環(huán)境類型為Ⅲ類,并結合經驗判定,環(huán)境水和土對混凝土結構具有微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具有微腐蝕性,土對鋼結構具有微腐蝕性。2.2.6不良地質根據調查和鉆探,未見滑坡、危巖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現象,無地下洞室、采空區(qū)、孤石等對工程不利的埋藏物。2.2.7地震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6),工程區(qū)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設計地震加速度0.0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擬建管道為一般雨水管網,抗震設防標準為標準設防類。2.3基礎設施條件項目處于涪陵城區(qū),道路交通發(fā)達便捷;水電供應充足,施工用水用電可就近接入;程控電話、移動通信、ADSL寬帶等通信齊備。工程區(qū)域建筑材料供應條件較好,砂石、水泥、鋼材、砼制品等可就近購買。項目區(qū)基礎設施條件和施工條件均已具備。2.4現狀排水概況根據汛期排查梳理,涪陵區(qū)排水系統(tǒng)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管道過水能力不足。由于歷史原因,涪陵區(qū)的排水設施建設標準較低,設計斷面小,導致管道過水能力不足,部分地方還存在雨污混流的情況,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排水需求。二是排水設施老化。涪陵區(qū)的排水設施大都超期超限使用,設施嚴重老化,容易出現故障,影響排水效果。三是排水設施損毀和堵塞。本次青龍山現狀雨水沿山體沖溝布置,分別穿過太極大道直接排入下游地塊中老舊箱涵,由于下游箱涵修建時間較早,現狀箱涵堵塞,破損問題嚴重,導致下游地塊內澇現象嚴重,需立即進行整治?,F狀太極大道雨水過街管分布2.5規(guī)劃排水概況根據《重慶市涪陵區(qū)排水專項規(guī)劃(2020-2035)》,太極大道雨水最終排入百花路。根據規(guī)劃,本次設計周邊地塊主要為居住用地。本次設計與規(guī)劃基本保持一致。3、設計概況3.1設計范圍和原則1)設計范圍結合道路修建,改建雨、污水管道,確保工程范圍內的雨、污水分流。雨水管道的建設充分考慮該流域地形特點,雨水系統(tǒng)排水暢通。污水管道的建設與規(guī)劃相一致。設計排水體制采用雨、污分流制。2)設計原則(1)執(zhí)行國家關于環(huán)境保護的政策,符合國家的有關法則、規(guī)范及標準。結合規(guī)劃片區(qū)的地形特點,設計方案力求合理、經濟,并留有適當余地。(2)充分考慮片區(qū)近期和長遠發(fā)展的結合,力求做到技術上(包括水力計算)近期可行,遠期合理。(3)根據片區(qū)的實際情況,結合管線布置的地域地形條件,合理布置管網。管網建設本著便于施工、維護、管理的原則在管線布置時充分利用地形的變化,盡量減少管道的埋設深度。(4)選用運行安全、管理方便、使用壽命較長、經濟合理的管材,盡量減少工程投資。另外采用管材的性能必須符合本工程的使用要求,管材質量必須符合國家標準,以確保工程質量。(5)結合道路的修建,改建雨、污水管道,確保工程范圍內的雨、污水分流。雨水管道的設計充分考慮該流域地形特點,保持原有雨水系統(tǒng)排水暢通。污水管道的設計與片區(qū)專項排水規(guī)劃相吻合。設計排水體制采用雨、污分流制。3.2設計標準及參數表3.1技術標準和設計參數分類分項技術標準排水體制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網分別自成體系?;驹O計參數雨水管道按滿流設計污水按非滿流設計管徑400mm最大設計充滿度0.65;管徑500-900mm最大設計充滿度0.70;管徑≥1000mm最大設計充滿度0.75。使用年限及安全等級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安全等級為二級排水管道采用管頂平接粗糙系數n塑料管取0.01鋼筋混凝土管道取0.014,箱涵取0.015雨水系統(tǒng)暴雨強度q采用重慶涪陵區(qū)暴雨強度公式(L/s.hm2)設計暴雨重現期P周邊地塊取10年,一般路面取10年,綜合徑流系數ψ取0.7地面集水時間t1根據匯水面積和地形計算取得匯水面積F(hm2)分地塊計算3.3平面布置1)雨水管道平面布置沿太極大道改建一條1.5x1.5m~2.0x2.0m箱涵,起點接水務局辦公樓現狀d1200過街管,終點接鵝頸關百花路箱涵已設計雨水管,匯水面積67.68hm2。太極大道兩側現狀d300~d600雨水管保留,收集道路路面雨水,最后分段排入改建雨水箱涵。2)雨水排出口本次設計雨水排出口有一處,雨水箱涵收集的雨水排入下游百花路箱涵已設計雨水管。3.4水力計算控制管段水力計算如下表所示。非控制管段實際過流能力均大于控制管段。表3.2水力計算表管段編號服務面積(hm2)設計流量(m3/s)管徑(mm)坡度過流能力(m3/s)流速(m/s)充滿度Y-1~Y-231.738.011.5x1.5m0.0139.454.940.85Y-2~Y-345.1111.391.8x1.8m0.0113.474.890.85Y-3~Y-454.5115.582.0x2.0m0.01219.545.750.85Y-4~Y-567.6819.342.0x2.0m0.01219.545.750.853.5縱斷面設計排水管道坡向與道路坡向基本一致,各管線在人行道下覆土不應小于0.7m,在車行道下覆土不應小于1.0m,在綜合管網設計中已充分考慮了各類綜合管線的豎向交叉。3.6附屬構筑物(1)普通檢查井排水管道交匯處、轉彎處、管徑或坡度改變處、跌水處以及直線管段上每隔一定距離設置檢查井。檢查井做法詳見本圖冊排水檢查井大樣圖相關部分。根據《重慶市城市道路品質提升技術指南》(重慶市城市管理局,2019年5月):檢查井統(tǒng)一采用具有“防盜、防滑、防噪音、防彈跳、防位移、防墜落”功能的“六防”鑄鐵井蓋及蓋座。按其承載能力,最低選用D400類型。井座采用方形,井蓋采用圓形。所選井蓋應符合國家標準《檢查井蓋》(GB/T23858-2009)的要求。新建、改建雨污水井蓋上應分別注明“雨”、“污”進行區(qū)分。本次設計的普通排水檢查井采用C30鋼筋混凝土現澆。爬梯均采用球墨鑄鐵成品,爬梯尺寸為:長295×寬220。為避免在檢查井蓋損壞或缺失時發(fā)生行人墜落檢查井的事故,檢查井應按《室外排水設計標準》(GB50014-2021)5.4.11條要求安裝高強度防墜落網裝置。具體要求如下:防墜網為市場成品,直徑650~700mm,網孔6-10毫米,網繩直徑6毫米-8毫米,以高強絲、膨體紗、滌綸、維綸、及其他材料為原料制成。防護網采用8個專用不銹鋼膨脹螺栓鉤固定于井口(井口首輪300mm厚砌塊的正中或現澆混凝土井口下15~18cm)。不銹鋼膨脹螺栓采用M12規(guī)格(直徑12mm)帶有掛鉤的內迫型膨脹螺栓,掛鉤彎折半徑為7mm,脹管長度不小于50mm,固定螺栓的埋深及受力性能應符合《膨脹螺栓JB-ZQ4763—2006》。不銹鋼膨脹螺栓的安裝及防墜落防護網要求承重能力≥200kg。(2)淺型井當檢查井深度小于2m時需要設置淺型井,淺型井井蓋、井座、爬梯同普通檢查井要求。(3)箱涵檢查井本次設計在箱涵上設置箱涵檢查井,用于接收上游管道雨水,采用鋼筋混凝土現澆檢查井,井蓋、蓋座及爬梯要求同普通檢查井要求,具體做法詳見大樣圖。(4)雨水口采用混凝土砌塊雨水口。采用“六防”重型球墨鑄鐵雨水篦,雨水篦的規(guī)格和質量要求應符合相關標準。單篦雨水口泄水能力要求不應低于11.0L/s,雙篦雨水口泄水能力要求不應低于19.2L/s。本次設計采用雙篦雨水口,局部采用四篦雨水口。若無特別注明,雨水口連接管為d300,采用國標Ⅱ級鋼筋混凝土管,采用橡膠圈柔性承插連接,車行道下用C30混凝土滿包回填,以不小于0.01的坡度坡向雨水檢查井。在道路凹曲線段布置雨水口時必須設在最低處,施工中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調整。3.7排水管道管材、接口1)管道斷面形式工程范圍內雨、污水管道均采用圓形斷面。2)管材改建雨水管采用新型鋼帶增強聚乙烯(HDPE)螺旋波紋管,材質采用PE鋼帶,環(huán)剛度應不小于8KN/m2。執(zhí)行標準為《埋地排水用鋼帶增強聚乙烯(PE)螺旋波紋管》(CJ/T222011)。雨水口連接管采用鋼筋混凝土管道,其質量應符合GB/T11836-2009《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排水管》。3)管道接口鋼帶增強聚乙烯(HDPE)螺旋波紋管采用橡膠圈柔性承插鏈接,鋼筋混凝土管接口采用橡膠圈柔性承插連接,做法詳06MS201-1。排水管與檢查井連接時,應在井壁預埋短管,做法詳04S520/59、60第二種連接方式;并且檢查井基礎與管道基礎之間應設置過渡區(qū)段,過渡區(qū)長度不應小于1倍管徑,且不宜小于1.0m。4)管道基礎管道基礎做法詳見本工程管道溝槽開挖斷面大樣圖。管道地基處理應滿足排水管道對壓實度和承載力的要求,且應同時滿足道路工程的要求,盡量減小不均勻沉降。填方路段應按道路密實度要求回填至管頂以上至少1.5m后,再開挖管槽施工管道;管道施工回填壓實后,再分層回填壓實至設計路面高程。5)溝槽回填管道及構筑物溝槽回填必須在混凝土及砂漿達到80%以上設計強度后方可進行?;靥?.15m厚的機制砂墊層,在三角區(qū)范圍內采用機制砂碾壓回填,再采用符合要求的原土分層回填至管頂以上0.5m且不小于一倍管徑。管區(qū)(溝槽底至管頂以上1.0m范圍內)禁止采用推土機等大型機械進行回填。管頂嚴禁使用重錘夯實。車行道檢查井井周1.0m寬范圍內路面結構層以下1.0m的回填材料,采用C20混凝土。雨水口砌體外的回填,采用合理的級配砂石料回填充實。3.7現狀恢復本次設計雨水箱涵沿現狀太極大道敷設,在管道開挖過程中,對現狀道路、綠化等設施造成破壞,應對被破壞的現狀道路、綠化等按照原狀進行恢復。3.8管道抗震措施本項目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值為0.1g,根據《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guī)范》(GB55002-2021)確定,本次設計擬采用以下抗震措施:1、本次設計采用承插式連接的管道,接頭填料采用柔性材料。2、地下直埋承插式圓形管道,在下列部位應設置柔性接頭及變形縫:(1)地基土質突變處;(2)承插式管道的三通、四通、大于45°的彎頭等附件與直線管段連接處。3、管道穿過建(構)筑物的墻體或基礎時,應符合下列要求:(1)在穿管的墻體或基礎上應設置套管,穿管與套管間的縫隙內應填充柔性材料;(2)當穿越的管道與墻體或基礎為嵌固時,應在穿越的管道上就近設置柔性連接。4、當埋地管道不能避開活動斷裂帶時,應采取下列措施:(1)管道宜盡量與斷裂帶正交;(2)管道應敷設在套筒內,周圍填充砂料;(3)套筒應采用鋼管;(4)斷裂帶兩側的管道上(距斷裂帶有一定的距離)應設置緊急關斷閥。3.9排水管道內窺檢查根據《重慶市城市排水設施管理辦法》渝建發(fā)【2019】10號文件要求,建立健全排水管材質量抽檢制度和排水管網內窺檢測制度,建設單位應當委托專業(yè)檢測機構(承擔見證取樣檢測的機構除外),在排水管材安裝后,覆土前,采用隨機方式進行覆土前抽檢。建設單位應當委托專業(yè)檢測機構在排水管網覆土達到場地設計標高后,竣工驗收前,按照《城鎮(zhèn)排水管道檢測與評估技術規(guī)程》有關規(guī)定,對排水管網進行內窺檢測。3.10內澇防治設計根據《城鎮(zhèn)內澇防治技術規(guī)范》(GB51222-2017),本次內澇重現期取P=100年。雨水排水管渠按重力流、滿管流設計,當對應重現期的較強降雨時,排水管渠可能處于超載狀態(tài),受納水體水位抬升也會影響出水口排水能力,因此根據管道上下游的水位差對管渠的排水能力進行校核。使用推理公式法進行內澇重現期復核:①雨水管渠按壓力流計算其臨界設計流量,即雨水管渠處于超載狀態(tài),其水力坡度如下圖:水力坡度:i=(H1-下游洪水位)/L流速:v=(1/n)R2/3i0.5臨界流量:Qp=Av②用內澇重現期計算內澇重現期下的設計流量Q100。③內澇風險判斷臨界流量Qp大于內澇重現期設計流量Q100時,滿足城鎮(zhèn)內澇防治要求,當臨界流量Qp小于內澇重現期設計流量Q100時,需進一步復核是否滿足地面積水設計標準。本次設計排水低點內澇防治要求復核如下,無風險。復核段管徑或尺寸(mm)Qp(m3/s)Q100(m3/s)風險劃分箱涵段2000x200040.7026.84無風險3.11管線遷改與保護(1)現狀管線的遷改和保護建成區(qū)內道路下現狀綜合管線(排水、給水、燃氣、電力、通信等)錯綜復雜,對本次改建排水管道的實施影響較大。因項目實施時間較緊,業(yè)主無法提供設計項目范圍內除排水管網外的其他管線的全部精確管線物探資料,本次設計改建排水管道的管位僅個根據設計人員現場踏勘及建設單位聯系管線單位提供的部分管線資料進行設計。設計中已根據已有現狀綜合管線資料盡量避開現狀綜合管線,但管道開挖斷面將對部分現狀綜合管線產生影響,施工單位在施工前應對排水管道外的其他管線進行探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避免或減少對其他管線產生影響。因部分現狀管線埋藏較淺,管槽開挖施工范圍現狀管線及電力電纜形態(tài)多樣,為保護現狀設施的正常使用,需對現狀管徑或電桿較小的設施提出相應的保護方案,對于管徑大于200mm或電桿較大時應根據管材及管槽開挖情況應制定專門的施工方案,并征得業(yè)主、相關產權單位同意后另行處理。施工時,施工方需根據溝槽開挖斷面的具體寬度來確定受影響的現狀綜合管線臨時遷改或保護的措施及其工程量,優(yōu)先選擇臨時支撐保護;若因影響施工作業(yè)而需遷改現狀綜合管線,需在臨時遷改新通道建設完畢之前,保證原通道工作暢通,不影響周邊市政水、電、氣的供應,且遷改方案必須征得業(yè)主、相關產權單位同意后方可實施。受影響現狀管線保護時,覆土不足0.7m的PE材質或球墨鑄鐵材質的給水、燃氣壓力管線,需加設鋼套管(鋼管管徑放大一級,沿管中心線切開、卡箍合攏、兩端管口用瀝青板及用浸過瀝青的麻絮堵嚴)。管道回填完成后臨時保護措施應拆除。另外,改建排水管道實施過程中,若遇到現狀管線檢查井、消火栓、閥門井等需要臨時遷改或破壞,則在管道實施完畢后,需對現狀井做原樣恢復,恢復時并對原混凝土蓋板類井蓋、塑料材質類井蓋替換為鑄鐵材質井蓋,但電纜溝蓋板除外。(2)廢除管線及檢查井封堵對以非開挖方式廢除的現狀管線及檢查井,采用C20素混凝土及砌塊對檢查井內管口進行封堵,并用素土填充檢查井,填至路基基層(壓實度同路基要求),拆除井蓋并復原路面。設計改建排水管道占用現狀排水管管位的區(qū)域,需將舊管拆除后再實施管道基礎并鋪設新管道。(3)現狀排水管道變更排水性質根據片區(qū)排水系統(tǒng)需要,設計對部分道路下現狀排水管道變更了排水性質(如雨水管改為污水管,或污水管改為雨水管)。施工時,需按照設計要求,對變更了排水性質的管段進行逐一核查,拆除錯接的支管,完成整條管道的雨污分流。(4)施工臨時排水問題現狀排水管網改造實施時,需充分考慮臨時排水去向、臨時排水水量、施工時節(jié)、施工次序、臨時交通組織等一系列施工現場具體問題,需提前做好臨時排水方案后,方可改造現狀排水管網。(5)地下管線不明的應垂直管線方向進行人工探挖,宜按20m左右一道進行,局部管線復雜的(如交叉口、小區(qū)出入口)應縮小探挖間距。4、涵洞結構設計4.1荷載箱涵考慮覆土厚度≤2.5m,土容重≤20kN/m3,箱涵范圍詳水施總平面圖,作用在箱涵頂的荷載除覆土外,還應計入可能作用其上的汽車活荷載,設計按1m厚等效覆土考慮。4.2設計標準(1)箱涵設計工作年限為50年。(2)設計抗震標準:基本烈度6°,按7°設防(3)抗震類別:丙類。(4)抗震等級:四級。(5)結構安全等級:二級。4.3材料選用及要求4.3.1混凝土(1)涵洞、檢查井混凝土強度等級采用C30,涵洞需按32Kg/m3添加微膨脹劑,混凝土抗?jié)B等級為P8。(2)墊層混凝土強度等級采用C20。(3)為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確保結構設計使用年限,防止混凝土開裂,箱涵主體結構混凝土中應通過配合比試驗摻入適量的優(yōu)質膨脹劑(如SL等),以補償混凝土收縮,混凝土的收縮率需控制在2×10-4以下4.3.2鋼材(1)采用的鋼筋應符合GB/T1499.1-2017和GB/T1499.2-2018國家標準的相關規(guī)定,直徑≥12mm者采用HRB400熱軋帶肋鋼筋;直徑<12mm者采用HPB300熱軋光圓鋼筋。(2)焊條:HPB300級鋼采用E4303型焊條,HRB400級鋼采用E5003焊條。(3)當直徑≥Ф16的鋼筋連接應采用等強剝肋滾軋直螺紋連接,應符合《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guī)程》(JGT107-2010)的要求,接頭等級I級。4.3.3鋼筋混凝土結構構造根據《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guī)范》(JTG3362-2018),箱涵的設計主要驗算截面強度、應力和裂縫。各部位鋼筋最小保護層厚度按如下要求控制:箱涵受力主筋:30mm箍筋:20mm4.4箱涵基坑邊坡設計4.4.2箱涵基坑邊坡工程設計根據地勘資料及排水設計,基坑最大深度約4.9m,為巖質基坑,基坑邊坡安全等級為二級,為臨時邊坡,設計使用年限為2年?;舆吰虏捎闷侣史ǚ牌?,巖質邊坡按照1:0.3坡率放坡,坡頂設置臨時截水溝和防護網,坡底設置排水溝或集水坑,定期將水抽排出。4.5箱涵結構設計(1)箱涵總長約1620.000m,涵洞長度為理論平面長度,施工時以實測為準,具體長度根據實際銜接情況確定,箱涵縱坡詳見排水縱斷面設計圖。(2)箱涵根據排水設計,涵洞分為標準段A、B、C型。標準段A型采用單箱單室矩形斷面,斷面室內尺寸為1.5×1.8m,其中跌水高度為0.3m,洞頂覆土均按H≤2.5m考慮,頂板、底板及側墻厚均為0.3m,側墻與頂底板相交處設置0.2x0.2m的倒角。標準段B型采用單箱單室矩形斷面,斷面室內尺寸為1.8×2.1m,其中跌水高度為0.3m,洞頂覆土均按H≤2.5m考慮,頂板、底板及側墻厚均為0.3m,側墻與頂底板相交處設置0.2x0.2m的倒角。標準段C型采用單箱單室矩形斷面,斷面室內尺寸為2.0×2.3m,其中跌水高度為0.3m,洞頂覆土均按H≤2.5m考慮,頂板、底板及側墻厚均為0.3m,側墻與頂底板相交處設置0.2x0.2m的倒角。設計對箱涵基底位于巖層中時,施工單位可直接以基巖作為持力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不得低于200kPa。4.6施工主要技術要點(1)圖中標注的拱涵長度為理論平面長度,施工時應以實測為準。(2)涵洞采用明挖方法施工。施工前應對地下管線及地下設施做充分調查核實,確認其種類、埋深、位置、尺寸,并同這些管線、設施的主管部門現場核對,協商施工前、后的處理方法。(3)施工前應熟悉地質環(huán)境資料,掌握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特點,了解影響邊坡穩(wěn)定的主要地質特征和邊坡破壞模式,精心作好施工組織設計。熟悉邊坡周邊建(構)筑物的分布和特點,了解坡頂構筑物基礎和結構情況,必要時采取預加固措施。施工期間應注意組織好環(huán)境排水,并采取可靠的施工保護措施。(4)應加強開挖邊坡的排水系統(tǒng)設置,盡量避免地表水和生活廢水排入坡體,坡頂應設置截水溝,坡底應設置排水溝,以保證坡體穩(wěn)定和施工安全。(5)基坑邊坡施工采用信息施工法施工,建立信息反饋制度,發(fā)現邊坡變形過大,變形速率過快,周邊環(huán)境出現沉降開裂等險情時應暫停施工,及時向勘察、設計、監(jiān)理、業(yè)主通報,根據險情原因及時采取應急排險措施。(6)施工挖掘過程要注意土體穩(wěn)定和地面沉降問題,應有量測監(jiān)控,隨時監(jiān)視可能危及施工安全和周圍建筑安全的動態(tài),并有應急措施。邊坡工程監(jiān)測項目包括:坡頂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地下水、滲水與降雨關系等。(7)基坑應采用分段跳槽開挖,分段長度建議結合結構縫劃分,根據現場施工組織進行設置,同時基坑開挖過程中應加強邊坡變形觀測,如發(fā)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采取反壓回填、局部土錨釘等措施進行處理,并通知參建各單位進行現場處理。(8)開挖過程中施工單位應注意對開挖影響范圍內的已有管線及建、構筑物進行保護。(9)對于局部基底填土層含水量較多的區(qū)域,應先對來水進行截流后方可進行基坑開挖。(10)混凝土應連續(xù)澆筑,盡量減少施工縫??v向水平施工縫不應設在剪力和彎矩最大處,最低水平施工縫距底板面應不小于30cm。施工縫在混凝土澆筑前,應對其表面進行鑿毛、清潔處理、并涂刷界面劑,同時應滿足防水設計要求。施工縫處的鋼筋無論采用何種連接方式,鋼筋都要留夠長度,確保連接質量,要求同一斷面的鋼筋接頭不超過鋼筋面積的50%。4.7回填要求(1)涵洞主體強度須達到設計強度的80%時,施工單位方可進行兩側開挖區(qū)域的回填,涵洞保護限界內回填材料采用土夾石(3:7),石料可采用場地開挖石料,回填須左右對稱進行,分層填筑碾壓,每層的厚度不得大于0.4m,最大粒徑<20cm,壓實度大于94%。如回填區(qū)域屬于道路路基范圍,回填的密實度應嚴格按照道路路基要求執(zhí)行。(2)涵洞兩側5米范圍及頂部1.0米范圍應靜壓回填,嚴禁重壓振動壓實,箱涵兩側肥槽若壓實困難,可采用人工夯實。(3)填料要求涵洞頂部1.0m以上不得使用泥炭、淤泥、凍土、強膨脹土、有機質土及易溶鹽超過允許含量的土等。(5)未盡事宜應嚴格按照現行有關施工規(guī)范的要求辦理。4.8試驗與其它(1)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試驗。(2)混凝土基本參數的測定:強度及彈性模量、收縮率、初凝時間等。(3)混凝土的泵送和工藝試驗。(4)對開挖影響范圍內的易見建筑物或其他重要構筑物,施工單位應采取可靠手段進行監(jiān)測。(5)施工單位進場后應加強地質調查,同時在施工期間加強驗基工作,以滿足設計要求。(6)施工單位施工前,應對施工影響范圍內建構筑物(含地下管線)進行復核,確認施工對其沒有影響后,方可進行施工。4.9注意事項(1)施工中遇圖紙無法實施或不明確的地方,請以圖紙會審等書面形式認定;所有洽商、變更等均以業(yè)主、監(jiān)理、施工、設計專業(yè)負責人簽字為準;未提出而自行擅自先行施工的,后期設計均不予認可。(2)圖紙中因筆誤引起指標(或數值)與現行規(guī)范不符的,均以已實施的最新國標、行標為準。(3)未詳盡之處,按相關規(guī)范執(zhí)行和圖紙??⒐を炇蘸蛯徲嫊r,施工與設計做法不符且施工過程未提出書面質疑的均以設計的解釋說明為準。(4)本次箱涵設計暫缺地勘資料,箱涵基坑場開挖后,應通知參建各方共同確定箱涵基底處理方式。5、施工交通組織方案5.1交通組織目的(1)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條件,確保道路及其配套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為如期完工提供保證。(2)最大程度減輕施工對現狀交通產生的干擾,確保施工期間道路的交通通行,確保重要節(jié)點的通達性。(3)盡量減少對沿線居民出行的影響,保證公共交通系統(tǒng)換乘的便利性。(4)通過合理的交通組織,提高道路改造期間施工車輛和社會車輛交通運行的安全性。2、交通組織原則(1)盡量實現交通流的通暢有序。協調施工期間封閉區(qū)域與開放區(qū)域的關系,充分利用紅線(綠線)內的道路資源,開辟交通便道,盡量做到“占一還一”,保證道路維持一定的通行能力。(2)體現“以人為本、公交優(yōu)先”的理念。施工期間預留足夠的慢行交通通道,不降低行人及非機動車的出行環(huán)境質量,保證公交系統(tǒng)運行的穩(wěn)定性,線路及站點盡量維持現狀。(3)提高施工及社會車輛運行的安全性。由于施工期間行駛條件的限制,應做好限速及分流等措施的預告,加大宣傳力度,特別是針對一些不太適合駕駛習慣的措施,更應做好提示及安全設施的設置工作。(4)注重可實施性,實現最優(yōu)化。特別是針對交叉口、橋梁及隧道出入口等容易出現交通瓶頸的重要節(jié)點,提出切實可行的交通組織措施。在實施過程中,根據項目的進度及實施效果,對方案進行適度的調整和優(yōu)化。5.2施工期間交通組織方案本項目主要位于太極大道,現狀為次干路,車行道寬度為16米,雙向四車道通行。用地主要為居住用地,管網施工對現狀交通有一定影響,因此本次進行科學合理的交通組織優(yōu)化設計。管網全線采用明挖施工,路段管網施工占車行道約6米,剩余車道寬度能保證雙向兩車道通行。交叉口范圍內管網分段施工,保證交叉口全轉向通行。太極大道至百花路的右轉匝道施工期間需要全封閉施工,該方向車輛需通過周邊路網讓行。5.3交通組織保障措施1、交通安全設施設置根據《城市道路施工作業(yè)交通組織規(guī)范(GA/T900-2010)》《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5768-2009)》要求設置交通安全設施;夜間應在施工作業(yè)控制區(qū)的圍擋、路欄或錐形交通標頂端處每隔4m左右設置高亮度的施工警告燈。警告燈應能反映作業(yè)區(qū)的輪廓,設置高度距離地面1.2m為宜,受條件限制時不應低于1.0m。施工警告燈遇雨、雪、霧天時應當開啟,在其他天氣條件下至少應至傍晚前開啟。交通安全設施設置原則如下:(1)施工交通標志雙向4車道南側道路封閉施工時,在車行方向上游依次設前方150m施工提示標志、車道數減少標志(車道封閉標志)、施工區(qū)域限速20km/h、線型誘導標、限速解除標志、施工區(qū)域結束標志。(2)波形護欄在施工區(qū)域與行車區(qū)域之間設置波形護欄隔離,保證施工期間行車安全有序。2、交通疏導崗布置總體設置原則:在施工起終點分別設置1處疏導崗。項目施工期間,為保證施工安全及現狀道路順暢運行,在路段管線施工區(qū)域起終點交通轉換處分別設置1個交通疏導崗,每個點位配備2名工作人員;交叉口范圍施工時,在交叉口內設置1個交通疏導崗,每個點位配備3名工作人員。太極大道至百花路右轉匝道封閉施工期間,在施工區(qū)域起點設置1個交通疏導崗,每個點位配備3名工作人員。3、交通組織保障措施制定嚴格的施工管理制度,文明施工,配合相關部門的交通管理;施工單位應加強施工區(qū)域交通安全設施的檢查,發(fā)現交通安全設施損毀或缺失的應積極進行恢復;交通組織方案制定后,借助于電視、報紙、網絡、做好宣傳工作,并在施工區(qū)域周圍顯著位置設立施工現場告示牌。5.4施工作業(yè)區(qū)交通安全設施設計1、施工作業(yè)區(qū)交通標志交通標志由標志板、支柱、基礎、緊固件和反光材料等組成。(1)標志版面標志板外形尺寸及允許偏差及各項性能指標應符合應符合《道路交通標志板及支撐件》(GB/T23827-2021)相關規(guī)定。標志底板采用牌號為3004-O的鋁合金板材,滑動鋁槽采用牌號2024-T3的鋁合金型材;標志板宜采用整塊鋁板制作,如版面尺寸較大時,可進行拼接,應盡量選用大尺寸鋁板,減少接縫數量;當版面面積小于9平方時鋁板厚度應不小于2mm,當版面面積大于等于9平方時,鋁板厚度應不小于3mm。標志版面顏色參照設計圖以及《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第2部分:道路交通標志》(GB5768.2-2022)相關規(guī)定。所有標志均采用IV類超強級反光膜,交通標志反光膜各項指標還應符合《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的規(guī)定。文字原則采用中英文對照,漢字應用標準黑體(簡體)字,應書寫規(guī)范、正確、工整,字高與字寬相等,指路標志的英文地名使用漢語拼音,專用名詞使用英文。作業(yè)區(qū)標志規(guī)定顏色為橙色、熒光橙色。用于作業(yè)區(qū)的標志有警告標志、禁令標志、指示標志及指路標志。其中警告標志為橙底、黑圖形,指路標志為在已有的指路標志上增加橙色繞行箭頭或為橙底黑圖形,其他未盡事宜嚴格參照《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5768-2009)、《城市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guī)范》(GB51038-2015)、《重慶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設施設置規(guī)范》(DB50/T548.1-2014)等規(guī)范相關條款執(zhí)行。(2)標志支柱標志結構采用單立柱式、單懸臂式、雙懸臂式和附著式;標志結構的基本設計風壓W為0.4kPa;基本設計雪壓值為0.35Kpa;地基的承載力不小于150kPa;標志板與滑動鋁槽用鉚接,標志板與標志柱通過抱箍和滑動螺栓連接;標志底板滑動槽鋁采用φ5×10鋁合金鉚釘鉚接,鉚釘間距不大于15cm;鉚釘沉頭面必須磨至同標志面一樣的高度;鉚釘沉頭面不得凹入板內,否則應補充版面高度,做到牢固、平整;滑動槽鋁必須采用整料定制,不得焊接接長;凡鋼管直徑在152mm以下(含152mm)的立柱,采用普通碳素結構鋼焊接鋼管;凡鋼管直徑在152mm以上的立柱,采用一般常用熱軋無縫鋼管。鋼管應采用整料,不得焊接接長,立柱采用的鋼材應符GB8162-2018的要求;標志柱頂端及橫梁外露鋼管口,用3mm厚的鋼板焊接封頂;標志基礎采用明挖施工,基底應先整平、夯實,控制好標高,施工完畢,基坑應分層回填夯實;在澆筑混凝土時,應注意使定位法蘭盤與基礎對中,并將其嵌進基礎(其上表面與基礎頂面齊平),同時保持其頂面水平,而預埋的地腳螺栓應與其保持垂直;基礎底法蘭盤要與地腳螺栓點焊固定,并配雙螺母;底座法蘭盤與地腳螺栓采用T422或T423的焊條焊接。標志結構中的所有鋼鐵構件(包括螺栓螺母等)必須采用熱浸鍍鋅做防銹處理,主梁、橫梁、法蘭盤的鍍鋅量為600g/m2,緊固件為350g/m2;地腳螺栓連接處構件接觸面應做噴沙(或酸洗)后涂無機富鋅漆;標志板與滑動鋁槽用鉚接,標志板與標志柱通過滑塊和滑動螺栓連接。(3)標志設置在進入施工區(qū)域前的各交叉口節(jié)點適當位置設置遠端告示標志,告知駕駛員前方道路施工;詳見外圍標志示意圖。在施工區(qū)域前提前設置施工提示標志;在施工區(qū)域車道數減少位置設置車道數減少標志;在進入施工作業(yè)區(qū)前設置限速標志(限速20km/h);在施工作業(yè)區(qū)圍擋前道路線形變化位置設置線形誘導標志;在施工區(qū)域結束后設置施工結束標志。2、施工作業(yè)區(qū)臨時交通標線根據國標《道路交通標志標線》(GB5768-2009)的相關規(guī)定,本工程交通標線主要由車道分界線、車行道邊緣線、導向車道線、導向箭頭標記等其他路面標記。結合本工程實際情況,方便標線的快速擦除與涂畫,臨時標線宜使用成型標線。施工前應設置相應的施工安全設施,徹底清掃標線施工范圍內的路面及原有標線,并按設計要求重新劃線。各種標線或底漆漆劃后,應放置錐型路標等護線物體,加強護線措施,不應有車輪帶出涂料、壓漆現象;檢查涂敷后標線的色澤、厚度、寬度、玻璃珠撒布的質量和數量以及線型等,對不符合要求的標線進行修整,并將殘留物清楚干凈。5.5交通組織施工注意事項(1)施工隔離擋板應貼反光膜;施工開挖區(qū)域緊鄰車行道一側必須設置防護措施。(2)標志牌文字大小、排版要通過交管部門及甲方審查后才方可實施。(3)交通標志混凝土基礎頂面應與路面齊平,交通設施施工完畢后恢復。(4)電源線與信號線應分開不同管道敷設。(5)各標志桿位置根據施工具體情況可作適當調整,建議調整范圍控制在5m之內,若需要作超出該閾值范圍之外,須經得交巡警、甲方和設計三個部門的同意。(6)施工中出現剛性基礎過大或基礎設置處于土質不良時,必須提前通知設計單位,以采用其他樁基礎。(7)伴隨所在道路周邊路網的完善以及道路交通流量的變化,道路交通管制措施也應作出相應的改變,由此引起的后續(xù)交通標志標線的增刪等變化主要由道路交通管理部門進行決定。(8)施工完畢后,應恢復原有標志標線。(9)由于交通設施建設的諸多不確定因素,施工方的全部工作必須在交警的監(jiān)督和指導下進行和完成。(10)各階段施工期間不能通行的道路相關指路信息應進行遮蓋。(11)本設計中的附注及說明。僅為必要的補充,其他未盡事宜嚴格參照《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5768-2009)、《城市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guī)范》(GB51038-2015)、《重慶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設施設置規(guī)范》(DB50/T548.1-2014)等規(guī)范相關條款執(zhí)行。6、海綿城市專篇6.1設計原則(1)滿足海綿城市建設道路設計目標。(2)道路LID設施的選擇應與規(guī)劃用地性質相協調,因地制宜、經濟有效、方便易行,充分結合道路紅線內外綠化帶進行設計。(3)道路LID設施的選擇應充分考慮設計道路及周邊的土壤、地質特征。(4)車行道透水路面負責收集車行道路面上的降雨,人行道透水磚鋪裝負責收集透水磚鋪裝面積上的降雨,地塊內部的雨水通過地塊內部的LID設施進行綜合利用,且地塊內部外排雨水通過雨水管直接匯入市政雨水系統(tǒng);6.2總體設計道路工程LID系統(tǒng)包括雨水花園、滲水路面(人行道)、生態(tài)樹池、雨水管網、污水管網等。低影響開發(fā)設施往往具有補充地下水、集蓄利用、削減峰值流量及凈化雨水等多個功能。道路LID設施的主要功能依次是削減初期雨水徑流污染、降低雨水徑流峰值、減少徑流產量,本次設計為在現狀道路上改建雨水箱涵,修建完成后恢復現狀瀝青路面,不涉及對現狀人行道的改造,故本次不對海綿城市章節(jié)進行設計。7、危大工程7.1基坑支護工程本工程存在開挖深度超過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開挖、支護?;娱_挖施工前,施工單位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應根據施工圖和施工規(guī)范的要求進行編制。(1)基坑工程應按設計和施工方案要求,分層、分段、均衡開挖。(2)基坑工程應編制應急預案。(3)土方開挖前,應查明基坑周邊影響范圍內的建(構)筑物及地下管線情況,并采取措施保護其使用安全。(4)基坑開挖施工采取自上而下、分層開挖、分層防護、分段跳槽、小開控、及時支護的逆作法施工,嚴禁隨意開挖坡腳,坡頂嚴禁堆載,應做好施工期間臨時排水措施。(5)基坑開挖深度范圍內有地下水時,應采取有效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并在降水后開挖地下水位以下的土方。采用井點降水時,井口應設置防護蓋板或圍欄,設置明顯的警示標示,降水完成后,應及時將井填實。(6)開挖高度超過2m的基坑周邊必須安裝臨時防護欄桿,高度不應小于1.2m;基坑內應設置供施工人員上下的專用梯道,梯道寬度應不小于1m。(7)同一垂直作業(yè)面的上下層不宜同時作業(yè),需同時作業(yè)時,上下層間應采取隔離防護措施。(8)基坑周邊施工材料、設施或車輛荷載嚴禁超過設計要求的地面荷載限值。(9)深基坑開挖過程中必須進行基坑變形監(jiān)測,發(fā)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采取措施。(10)土方開挖過程中,應定期對基坑及周邊環(huán)境進行巡視,隨時檢查基坑位移(土體裂縫)、傾斜、土體及周邊道路深陷或隆起、地下水涌出、管線開裂、不明氣體冒出和基坑防護欄桿的安全性等。(11)在冰雹、大雨、大雪、風力6級及以上強風等惡劣天氣之后,應及時對基坑和安全設施進行檢查。(12)當開挖揭露的實際土層性狀或地下水情況與設計依據的勘察資料明顯不符,或出現異?,F象、不明物體時,應停止開挖,及時通知參加各方進行處理。當基坑開挖過程中出現位移超過預警值、地表裂縫或深陷等情況;出現塌方險情等征兆時應立即停止作業(yè),組織人員撤離危險區(qū)域,并立即通知有關方面進行處理。(13)施工前施工單位應按渝建質安【2022】110號文的要求,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經審核、簽字蓋章后方可實施,超過一定規(guī)模的,施工單位應當組織召開專家論證會對專項施工進行論證,并通過后方可實施。7.2模板工程及支撐體系施工本項目排水涵洞存在施工總荷載10kN/m2及以上的混凝土模板支撐工程和承重支撐體系。施工前施工單位應根據結構特點、模板位置及混凝土強度所應達到的強度要求編制切實可行的模板及支架施工方案。(1)支架設計;支架用鋼管及扣件;支架、模板的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支架周轉材料等應滿足相關規(guī)范要求,達不到要求的不得使用。(2)支架支撐體系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支架基礎應根據所受荷載、搭設高度、搭設場地地質等情況進行設計及驗算。2、支架基礎的場地應設排水措施,遇洪水或大雨浸泡后,應重新檢驗支架基礎、驗算支架受力。凍脹土基礎應有防凍脹措施。3、支架基礎施工后應檢查驗收。4、支架在安裝完成后應檢查驗收。5、使用前應預壓。預壓荷載應為支架需承受全部荷載的1.05~1.10倍。6、預壓加載、卸載應按預壓方案要求實施,使用沙(土)袋預壓時應采取防雨措施。7、支架應設置可靠的接地裝置。(3)模板加工制作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制作鋼木結合模板,鋼、木加工場地應王分開,并應及時清除鋸末、刨花和木屑;2、模板所用材料應堆放穩(wěn)固;3、模板堆放高度不宜超過2m。(4)模板吊環(huán)不得采用冷拉鋼筋,且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