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語法基礎(chǔ)知識_第1頁
高中語文語法基礎(chǔ)知識_第2頁
高中語文語法基礎(chǔ)知識_第3頁
高中語文語法基礎(chǔ)知識_第4頁
高中語文語法基礎(chǔ)知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中語文語法基礎(chǔ)知識

高中語文語法基礎(chǔ)知識概述:詞類

漢語的詞可以分為12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和代詞是實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擬聲詞和嘆

詞是虛詞。

名詞: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稱的實詞。如:"黃瓜、白菜、拖拉機、計算機"。表示專用名稱的叫做“專用名詞”,如“云南、

上海、李白、白居易”。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稱的叫做“抽象名詞”,如“范疇、思想、質(zhì)量、品德、友誼、方法”。表示方位的叫

做''方位名詞",如‘'上"'下左""右前后中‘'"東西"‘南北前面后邊東邊"喃面""中間'’等。

動詞:動詞表示人或事物的動作,行為、發(fā)展,變化。有的動詞表示一般的動作,如"來、去、說、走、跑、學(xué)習(xí)、起

飛、審查、認識”等。有的動詞表示心理活動,如“想、重視、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這樣的動詞前面

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有的動詞表示能夠、愿意這些意思,叫做“能愿動詞",它們是"能、要、應(yīng)、肯、敢、得(dei)、能

夠、應(yīng)該、應(yīng)當(dāng)、愿意、可以、可能、必須”,這些能愿動詞常常用在一般的動詞前面,如“得去、能夠做、可以考慮、愿意

學(xué)習(xí)、應(yīng)該說明、可能發(fā)展”。還有一些動詞表示趨向,叫做"趨向動詞",如”來、去、上、下'進、出、上來、上去、下來、

下去、過來、過去、起"等,它們往往用在一般動詞后面表示趨向,如”跳起來、走下去、抬上來、跑過去”。"是""有"也是動

詞,跟動詞的用法一樣。

形容詞:形容詞表示事物的形狀、樣式、性質(zhì)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膽小、丑惡”。

數(shù)詞:數(shù)詞是表示事物數(shù)目的詞。如”一、二、兩、三、七、十、百、千、萬、億、半”等。

量詞:量詞是表示事物或動作單位的詞。漢語的量詞分為名量詞和動量詞。名量詞表示事物的數(shù)量,又可以分為單位量

詞和度量量詞。單位量詞表示事物的單位,如“個、張、只、支、本、臺、架、輛、顆、株、頭、間、把、扇”等;度量量詞

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兩、噸、升、斗、加侖、伏特、歐姆、立方米"。動量詞表示動作的數(shù)量,用在動詞

前后表示動作的單位,如”次、下、回、趟、場:

代詞:代詞是代替其他的詞或者短語、句子的詞。代詞有三種:一是人稱代詞,用來代替人或者事物名稱,如“我、你、

他、她、它、我們、你們、他們、她們、它們、咱們、自己、人家”;二是指示代詞,起區(qū)別作用的,如“這、那、這樣、那

樣、這兒、那兒、這里、那里、這么、那么、這么樣、那么樣、各、每”;三是疑問代詞,用于提問,如“誰、什么、怎樣、

哪、哪兒、哪里、多、少、兒”。代詞代替某類詞,就具有這一類詞的語法功能。如人稱代詞代替名詞時,就具有名詞的語

法功能?!斑@么、那么、這樣、那樣”等可以代替動詞、形容詞,就具有動詞、形容詞的語法功能。

副詞:副詞總是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面做狀語,如”很、頗、極、十分、就、都、馬上、立刻、曾經(jīng)、居然、重新、不斷

”等。副詞通常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面。如”就來、馬上走、十分好、重新開始",只有“很““極”可以用在動詞、形容詞后面做

補語,如”高興得很、喜歡極了”。

介詞:介詞總是同其他的詞組合在一起,構(gòu)成介詞短語,做定語、狀語和補語。如”把、從、向、朝、為、為了、往、于、

比、被、在、對、以、通過、隨著、作為”。

連詞:連詞可以連接詞、短語、句子乃至段落。如”和、及、或者、或、又、既"。關(guān)聯(lián)詞語可以看成是連詞,如"因為……

所以、不但……而且、雖然……但是

助詞:附加在詞、短語、句子上起輔助作用的詞。助詞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結(jié)構(gòu)助詞,它們是”的、地、得、所、似的

一類是動態(tài)助詞,它們是“著、了、過”;一類是語氣助詞,如”啊、嗎、呢、吧、吶、呀、了、么、哇

嘆詞:表示感嘆、呼喚、應(yīng)答的詞叫做嘆詞。如“喂、喲、嗨、哼、哦、哎呀”。嘆詞總是獨立成句。

擬聲詞:這是模擬聲音的詞。如”嗚、汪汪、轟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高中語文語法基礎(chǔ)知識概述:短語

詞和詞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可以組成短語,短語是詞和詞構(gòu)成的比詞大、比句子小的語法單位。漢語里有許多種短語,最基

本的是下面七種。

聯(lián)合短語:由地位平等的詞組成的短語叫做聯(lián)合短語。如”白菜、芹菜””香蕉、橘子、甜橙””調(diào)查、研究””接受并且審理

雄偉、壯麗又白又胖”。

偏正短語:偏正短語中的一部分是中心詞,前面總是有修飾語。如"大城市、小村莊、優(yōu)異的成績(這是以名詞為中心的

偏正短語);"慢走、努力工作、仔細地分析、特別大、最優(yōu)秀”(這是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的偏正短語)。

補充短語:這是補充成分在后面的短語,如“坐下、掉下去、拿起來、算得準(zhǔn)、說得妙、放在這里”。

動賓短語:這是動詞后面帶著賓語的短語。如"買菜、寫小說、看電視、走親戚、跑材料、修理汽車、收購藥材”。

主謂短語:被陳述對象在前,陳述者在后構(gòu)成的短語,叫做''主謂短語”,好像一個句子,但是沒有句子的語氣,因而沒

有句子的獨立性。如”電燈亮、電話通、學(xué)校開學(xué)、山河壯麗、春雨綿綿、河水奔騰、祖國富強”。

介詞短語:介詞在前,其他詞語(主要名詞或者名詞短語)在后組成的短語。如“在中國、對他們、往新疆、從今年、關(guān)

于他、向大家、朝北京方向、以這種方式、為廣大群眾、比個人的利益”。

的字短語:用”的”在最后組成的短語,相當(dāng)于一個名詞。如”教書的、開車的、走路的、先進的、手里拿把花的、頭上打

著蝴蝶結(jié)的”。

高中語文語法基礎(chǔ)知識概述:句子成分

句子有六個成分: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

主語和謂語:主語是句子里被陳述的對象,謂語是用來陳述主語的。在一般情況下,主語在前,謂語在后。

(1)大伙都散了。(《分馬》)

(2)滿樹淺黃色的小花,并不出眾。(《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4)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已經(jīng)發(fā)展為一門科學(xué)。(《大自然的語言》)

(5)那壯麗的柱廊,淡雅的色調(diào),以及四周層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組成了一幅莊嚴(yán)絢麗的畫圖。(《雄偉的人民大會堂》)

這幾句的主語是“大伙”“滿樹淺黃色的小花””我最不能忘記的””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那壯麗的柱廊,淡雅

的色調(diào),以及四周層次繁多的建筑立面”,這幾句的謂語是“都散了”“并不出眾"”是他的背影”已經(jīng)發(fā)展為一門科學(xué)””組成了

一幅莊嚴(yán)絢麗的畫圖"。

把中心詞看成是主語和謂語也是可以的。如:

(6)一張簡陋的大竹床上鋪著厚厚的稻草。(《驛路梨花》)

(7)其實這種縮微技術(shù)早在十九世紀(jì)普法戰(zhàn)爭時候就使用過了。(《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館》)

可以認為‘‘竹床技術(shù)''是主語,可以認為‘‘鋪使用"是謂語。

賓語和補語:賓語往往表示動作支配的對象,并且總是處在動詞的后頭。補語是動詞形容詞后面的補充成分。如:

(1)橋腳上站在一個人,卻是我們母親。(魯迅《社戲》)

(2)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3)蕭隊長說過:先進的要帶落后的。(《分馬》)

(4)列寧主義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chǎn)階級要擁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無產(chǎn)階級要擁護

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chǎn)階級的解放斗爭,世界革命才能勝利。(《紀(jì)念白求恩》)

字下有線的全是賓語。還有一種賓語叫做“雙賓語”,如:

(5)現(xiàn)在人們叫它故宮。(《故宮博物院》)

(6)我給她一本書。

”它“"她"是近賓語(間接賓語),“故宮"“一本書”是遠賓語(直接賓語)。

(7)說起來可笑,小時候有一回上樹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點兒跌(下來>#?《荔枝蜜》)

(8)我獨自一人游蕩(在田野里〉。(《挖養(yǎng)菜》)

(9)從化的荔枝樹多得〈像一片碧綠的大海>,開花時節(jié),那蜜蜂滿野嚶嚶嗡嗡,忙得〈忘記早晚>,有時還趁著月色

采花釀蜜。(《荔枝蜜》)

(10)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o(《背影》)

(11)年紀(jì)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好幾回〉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尖括號里的全是補語,都補充說明了前面的動詞、形容詞。

定語和狀語:定語是名詞性詞語的修飾成分,狀語是動詞性、形容詞性詞語的修飾成分。

(1)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背影》)

(2)可我,總還是懷念那(長在野地里)的養(yǎng)菜,就像懷念(那些與自己共過患難的老朋友)一樣。(《挖養(yǎng)菜》)

(3)老遠就看見(鑲嵌在正門頂上)的國徽的閃閃金光。(《雄偉的人民大會堂》)

(4)李四光[這一生中][還從來]沒有過一次[這樣]舒暢和快樂的談話。(《地質(zhì)之光》)

(5)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jì)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6)說到這里,我們兩人都[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沿著草坪旁用卵石鋪成的小徑]走至!J"北?!备?。(蕭乾《棗核》)

圓括號里的是定語,方括號里的是狀語。

語文語法知識

1、詞類:有實詞與虛詞兩大類。

(1)實詞:表示實在的意義,能夠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能夠獨立成句。

虛詞:一般不表示實在的意義,不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詞例外),它們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語法關(guān)系。

A、名詞:表示人和事物名稱的詞。表示人的名稱,如同志、作家;表示具體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

學(xué);表示時間名稱,上午、夏天;表示處所名稱:上海、中國;表示方位名稱:上、下(簡稱方位詞)

名詞的語法特點:①表示人稱的名詞,可以在后頭加“們”表示多數(shù)②方位詞常用在其他名詞后頭,組成表示處所、范圍或時

間的方位短語③名詞一般不受副詞修飾。

B、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為、發(fā)展變化、心理活動等意義的詞。

表示動作、行為:坐、聽;表示存現(xiàn)、消失或發(fā)展變化:有、發(fā)生;表示心理活動:愛、恨;表示使令:叫、讓;表示可能、

意愿(能愿動詞):能、會;表示趨向(趨向動詞):來、去;表示判斷(判斷詞):是。

動詞的語法特點:①動詞一般受副詞“不”的修飾。②動詞后面可以帶“著、了、過”,表示動態(tài)。③一部分動詞可以重疊,

表示時間短暫或嘗試的意思。④判斷詞“是”主要是聯(lián)結(jié)句子的主語和賓語。⑤能愿動詞后面不能跟名詞,能愿動詞可以和

后面的動詞一起作謂語中心語,也可以單獨作謂語中心語。⑥趨向動詞可以單獨作謂語中心語,也可以在謂語中心語后面作

補語。

C、形容詞:是表示事物的形狀、性質(zhì)、狀態(tài)的詞。

表示事物形狀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質(zhì)的:漂亮、結(jié)實;表示事物狀態(tài)的:快、慢;

形容詞的語法特點:①一部分形容詞可以用重疊形式來加強語義。②大多數(shù)形容詞可以受副詞“很”修飾。

D、數(shù)詞:是表示數(shù)目的詞。

表確數(shù)(表示分數(shù),整數(shù)和倍數(shù));表概數(shù):幾、許多;表序數(shù):第一、老二;數(shù)詞的語法特點:①數(shù)目增加,可以用分數(shù)

表示,也可以用倍數(shù)表示②數(shù)目減少,只能用分數(shù),不能用倍數(shù)。

E、量詞:是表示事物和動作、行為單位的詞。表示事物單位的量詞叫數(shù)量詞。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量詞叫動量詞。表示事

物單位的:個、只;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次、回,有時也借用某些名詞來表示,如:腳、年;

量詞的語法特點:①量詞經(jīng)常和數(shù)詞連用,組成數(shù)量短語,也稱為數(shù)量啟數(shù)量詞。②表示物量的數(shù)量詞常用在名詞的前面。

③表示動量的數(shù)量詞數(shù)量詞常用在動詞的后面。

F、代詞: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詞。

代詞分為人稱代詞、疑問代詞、指示代詞三類。代詞的語法特點:①第二人稱的敬稱“您”不用于復(fù)數(shù),如果需要表示復(fù)數(shù),

就用“您幾位”“您諸位”②第三人稱復(fù)數(shù)代詞“他們”可專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們”則專指女性③注意“我

們”和“咱們”用法的區(qū)別。“我們”指說話人,有時也可以包括聽話人;“咱們”一定包括說話人和聽話人④指示代詞“那”

用于遠指,“這”用于近指⑤代詞用得不恰當(dāng),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詞:一般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邊,表示行為、動作或性質(zhì)、狀態(tài)的程度、范圍、時間、頻率、情勢、語氣等。

表示范圍:者B、全;表示語氣:可、侄表示否定:不、沒;表示時間:岡I、恰好;表示程度:很、極;表示情勢:仿佛、

漸漸。

副詞的語法特點:①副詞主要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在動詞、形容詞前面作狀語。②副詞有時用在形容詞后面,補

充說明程度、結(jié)果,作補語。③副詞不能修飾名詞、代詞。

H、連詞:是用來連接詞、短語或句子的詞。一般連詞:和、與、并、或、及;關(guān)聯(lián)詞:主要用來連接復(fù)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

的句子。不但而且、雖然但是。

語法特點:①一般連詞的前后兩部分可以調(diào)換而基本意思不變。②關(guān)聯(lián)詞的主要在復(fù)句中進行運用。

I、介詞:介詞經(jīng)常用在名詞、代詞等的前面,和這些詞合起來,表示動作、行為、性狀的起止、方向、處所、時間、對象、

方式、原因、目的、比較等。

常用介詞及其用法(順口溜)

自、從、以、當(dāng)、為、按照,

由于、對于、為了、到

和、跟、把、比、在、關(guān)于

除了、同、對、向、往、朝……

用在名詞、代詞前,組成介賓短語后,修飾、補充“動”“形”要記牢。

J、助詞:是附著在實詞、短語或句子上面,起輔助作用的詞。助詞可分三類:結(jié)構(gòu)助詞、動態(tài)助詞、語氣助詞。結(jié)構(gòu)助詞:

的、得;動態(tài)助詞:著、了、過;語氣助詞:的、了、嗎、吧、呢等。

K、嘆詞:表示感嘆、呼喚、應(yīng)答等聲音的詞。如啊、嗯等。語法特點:一般獨立成句,用逗號或感嘆號隔開。

L、擬聲詞:是摹擬人或事物的聲音的詞。語法特點:在句子中相當(dāng)于一個形容詞。

(2)、詞類的辨別:

①區(qū)分名詞和非名詞,名詞前不能加“不”和“很”。②區(qū)分形容詞和動詞,形容詞可以用“很”來修飾,動詞前不能加“很”

(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除外)③區(qū)分形容詞和副詞,形容詞能修飾名詞,前面能加“很”;副詞不能修飾名詞,前面不能加

“很”。④區(qū)分連詞和介詞,前后能互換的是連詞,前后不能互換的是介詞。⑤區(qū)分動詞和介詞,作謂語中心語的只能是動

詞,組成介賓短語修飾、補充動詞、形容詞的是介詞。⑥區(qū)分語氣助詞和嘆詞,語氣助詞一般用在句尾,嘆詞往往獨立成句,

一般在句首。⑦區(qū)分介詞和副詞,介詞后面跟名詞、代詞,副詞后面是動詞或形容詞。

2、短語:是由詞和詞組合而成的語言單位。

(1)并列短語:由兩個或由兩個以上的名詞、動詞或形容詞等并列組成的短語,基本結(jié)構(gòu)有名+名、名+代、代+代、動+動、

形+形、數(shù)量+數(shù)量。特點:①并列短語前后的詞性一致。(名詞和代詞除外)②并列短語兩部分之間是平等關(guān)系,沒有修飾、

限制關(guān)系。③并列短語中的詞一般顛倒過來意思不變。④并列短語中詞和詞之間可以直接組合,也可以借用虛詞組合。

(2)偏正短語:定義參見課本。基本結(jié)構(gòu):①中心語是名詞時,修飾限制成分是定語,用()表示。有如下結(jié)構(gòu):形+名、

數(shù)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語是動詞或形容詞時,修飾語是狀語,用()表示。有如下結(jié)構(gòu):形+動、副+動、數(shù)量+動、

副+形。

(3)動賓短語:動詞后邊帶上一個受動詞支配的詞,組成一個短語,這種短語叫做動賓短語?;窘Y(jié)構(gòu):動+名、動+代。特

點:①動賓短語前邊的動詞直接支配后邊的名詞、代詞,后邊的名詞、代詞受前邊的動詞的支配,它們之間是支配和被支配

的關(guān)系。②動賓短語中受動詞支配的名詞、代詞,是賓語。③賓語一般在動詞后面回答“誰"、“什么”的問題。④使用動

詞短語時,要注意動詞和賓語意義上的配合,否則造成動賓不搭配。

(4)補充短語:包括動補短語和形補短語兩大類。語法特點:①在動詞、形容詞后面起補充、說明作用的成分是補語,用<

>表示。②這類短語的中心語在前,前后兩部分是被補充和補充的關(guān)系。③補語在動詞或形容詞后邊補充說明怎么樣、多久、

多少等問題。④有的補語前頭常用結(jié)構(gòu)助詞“得”。

(5)主謂短語:定義詳見課本?;窘Y(jié)構(gòu):名(代)+動、名(代)+形、名(代)+疑問代詞、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

星期一;名+數(shù)量,如紙三張。特點:①主謂短語前邊的詞表示“誰”或“什么”,后面的詞說明前邊的詞“怎么樣”“干什

么”或“是什么”。前后兩部分是被陳述和陳述的關(guān)系。②使用主謂短語加上語氣,書面上加上標(biāo)點就是一個單句,表達的

意思是完整的。

(6)介賓短語:由介詞和它的賓語構(gòu)成的短語?;窘Y(jié)構(gòu):介詞+名詞、介詞+代詞。語法特點:①介賓短語在句子中作為一

個整體充當(dāng)句子成分。②介賓短語在為主中心語前做狀語,在謂語中心語后面作補語。③介賓短語有時也做定語,后頭必須

帶“的”。

(7)“的”字短語:由動詞、形容詞、動賓短語加上“的”構(gòu)成?;窘Y(jié)構(gòu):動詞+的、形容詞+的、動賓短語+的。特點:

①“的”字短語在句中相當(dāng)于一個名詞。②“的”字短語一般常做主語、賓語。

3、單句:

(1)單句分類:按句子結(jié)構(gòu)分為主謂句和非主謂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語氣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2)單句的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3)分析步驟: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謂,先把句子一分為二,分成主語和謂語,一般是主語在前,謂語在后;第二步,找

賓語,有的句子有,有的則沒有,動詞支配的對象就是賓語;第三步,壓縮句子找中心語,中心語是受修飾、補充或能支配

賓語的主干成分;第四步,找定、狀、補語。定語到主語中心語的前邊和賓語中心語的前邊去找,狀語在謂語中心語前面,

補語在謂語中心語后面。常用分析單句成分的符號見課本。

(4)句子主干:是指把定語、狀語、補語壓縮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語的中心語,謂語的中心語和賓語的中心語組成。摘取

句子主干時,謂語中心詞前有否定詞語(不、沒、沒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詞語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語是并列短語時,要

把整個并列結(jié)構(gòu)摘出來。

4、復(fù)句:復(fù)句是由兩個或幾個意義上相關(guān)、結(jié)構(gòu)上互不包含的單句形式組成的句子。

(1)如何區(qū)分單、復(fù)句:①復(fù)句的分句間互不為成分,這是區(qū)分單、復(fù)句最重要的一點。復(fù)句的分句之間結(jié)構(gòu)上互不包含,

就是說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沒有句子成分之間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這是復(fù)句的本質(zhì)特征,也是復(fù)句和單句的最根本的區(qū)別。②不能

看只有一個主語就斷定不是復(fù)句。③凡是一個主語管幾個動詞,只要中間用逗號或分號表示停頓,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復(fù)句。

④有些關(guān)聯(lián)詞既可以用在復(fù)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單句中。如:只有熱愛工作的人,才能熱愛生活。(單句)

(2)復(fù)句的類型:主要有并列、遞進、選擇、轉(zhuǎn)折、因果、假設(shè)、條件這幾種類型。判斷復(fù)句關(guān)系,關(guān)聯(lián)詞很重要,有一個

順口溜把難記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塊,請牢記。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選擇,

“尚且”“何況”是遞進,“盡管”配“還”是轉(zhuǎn)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設(shè),

“無論”“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講條件。

(3)二重復(fù)句:結(jié)構(gòu)上有兩個層次的復(fù)句。組成主要有三種情況:單句+復(fù)句、復(fù)句+單句、復(fù)句+復(fù)句。劃分步驟:先看有

幾個分句,著鍵是看有幾個主謂結(jié)構(gòu);找準(zhǔn)句子的第一層(找的方法:①找統(tǒng)領(lǐng)全句的關(guān)聯(lián)詞語??搓P(guān)聯(lián)詞統(tǒng)領(lǐng)的范圍,看

關(guān)聯(lián)詞覆蓋到哪兒。②從分句間的松緊關(guān)系看,松的就是第一層③復(fù)句中有分號的地方往往是第一層。)總之,要一直分析

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單句為止。

5、修改病句:

(1)句子成分殘缺:句子缺少了應(yīng)該具備的成分,影響了意思的表達,就成了一種結(jié)構(gòu)不完整的病句。常見的成分殘缺通常

有主語殘缺、定語中心語中心語殘缺等。

(2)句子成分搭配不當(dāng):主語和謂語的搭配,要注意謂語能不能正確的陳述主語;動詞和賓語的搭配,要注意動詞表示的動

作行為能否支配賓語表示的事物;修飾語和中心語搭配,要注意對中心語的修飾是否合適。

(3)語序不合理:漢語的各種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較固定的,如主語在謂語前頭,賓語、補語在動詞、形容詞后頭,定

語、狀語在中心語前頭,幾個遞加的定語、狀語也有一定的排列順序。

(4)句式雜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達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達只能使用一種句式。把兩種說法,兩種句式雜糅在一起,往往

會造成結(jié)構(gòu)上的混亂。

(5)前后表達不一致:在表達上不合情理,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后矛盾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用詞前

后矛盾,同一句內(nèi)使用了兩個含義相反的詞語。另一種是前后情況的表達,互相矛盾。

(6)其他情況:指代不明、誤用詞類、重復(fù)羅嗦、濫用否定詞、用詞不當(dāng)。

6、修辭:

(1)常用的修辭方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反復(fù)、設(shè)問(無疑而問、自問自答)、反問

(2)句式的變換和選擇:

①句子按用途,可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陳述句是告訴別人一件事;疑問句是詢問別人一件事;祈使句是

用來要求別人做或不做什么的句子;感嘆句是用來表示某種強烈的感情的句子。

②句式的轉(zhuǎn)換:主動句和被動句的轉(zhuǎn)換、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轉(zhuǎn)換。句式轉(zhuǎn)換應(yīng)注意的問題:A、句式變換,只是換一種說法,

換一種句式,不改變句子的原意;B、肯定句變否定句,一種方法是找反義詞加“不”,還可以變雙重否定句。

高中語文文言文語法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這類賓語前置,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必須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詞

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和否定詞之后。

例如:《碩鼠》:“三歲貫汝,莫我肯顧?!薄澳铱项櫋睉?yīng)理解成“莫肯顧我”。

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問代詞“誰”、“何”、“奚”、“安”等做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

例如:《鴻門宴》:“良問日:'大王來何操?“何操”應(yīng)理解為“操何”。

介詞賓語前置

在現(xiàn)代漢語中,介詞后面跟著賓語,組成介賓結(jié)構(gòu),用來修飾動詞謂語。在文言文中,介詞賓語往往置與介詞之前,形成一

種倒置的現(xiàn)象。

例如:《岳陽樓記》:“臆!微斯人吾誰與歸?”“誰與歸”應(yīng)理解為“與誰歸”。

普通賓語前置

在一般性的賓語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語感。

*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于動詞或介詞之后,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第一、疑問句中,疑

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記》)這種類型的句

子關(guān)鍵是作賓語的疑問代詞(像: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

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記之,以俟觀人風(fēng)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說》)其中的“是”是一般代

詞,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有兩點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須有“不”、

“未”“毋”、“無”、“莫”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如:“時人莫之許也?!保悏邸度龂?諸葛亮傳》)正

常語序應(yīng)該是“時人莫許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diào)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

前置的標(biāo)志,沒有什么實在意義。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

個范圍副詞“唯”,構(gòu)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等。第四、介詞賓語前置的情況除了第

一種情況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業(yè)文南向坐。”(《史記.項羽本記》)

意思是“業(yè)文面向南坐?!?/p>

賓語前置相當(dāng)多見,有幾種情況。

一是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提前。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蘇軾《石鐘山記》)。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怠之)(宋濂《送東陽馬生序9)

一是疑問句中代詞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賓語提前。例如:

大王來何操?(操何)(司馬遷《鴻門宴》)

沛公安在?(在安)(同上)

子何恃而往?(侍何)(彭端淑《為學(xué)》)

微斯人,吾誰與歸?(與誰)(范仲淹《岳陽樓記》)

不然,籍何以至此?(以何)(司馬遷《鴻門宴》)

一是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前邊。例如: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讀,不解惑X韓愈《師說》)

唯利是圖(圖利)

介詞結(jié)構(gòu)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以”“于”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后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⑴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除少數(shù)仍作補語外,大多數(shù)都要移

到動詞前作狀語。

例23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勸學(xué)》)

分析此句中的“于藍”介賓短語,前者應(yīng)該移到“取”的前面做狀語;后者“于藍”介賓短語應(yīng)該移到“青”的前面

做狀語,即譯為“比藍青”。

⑵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

例24具告以事。(《史記?項羽本記》)

分析“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以事”介賓短語做“告”的狀語。

還有一種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補語位置時,在翻譯時,可視情況而定其成分。

例25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詞“于”;“乎吾前”應(yīng)該移到“生”的前面做狀語。

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語。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p>

(2)承后省。如:“沛公謂張良日:'(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愛是溪,(予)得其尤絕者家焉?!?/p>

(4)對話省。如:“(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

2.省略謂語。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p>

3.省略賓語。如:“可燒而走(之)也?!?/p>

4.省略介詞賓語。如:“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之)掩戶。”

5.省略介詞“于”。如:“今以鐘磬置(于)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焉?!敝髡Z:一個句子的發(fā)生動作的主體

謂語:一般是動詞充當(dāng)

賓語;表示動作發(fā)生的對象

舉個例子:我吃飯

我是主語吃是謂語飯是賓語

定語:一般是形容詞充當(dāng)修飾主語和賓語

狀語:表時間、地點、狀態(tài)、方位等等的限制補充的成分

補語:補充說明賓語的(好象是吧記不清了)

舉個例子:昨天晚上在飯館里我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昨天晚上在飯館里是狀語,我是主語,吃是謂語,一頓豐盛的是定語,晚餐作賓語。

文言文句式最重要是弄懂句子的意思,再看它和我們現(xiàn)在說的話有什么不同,在判斷是定語后置還是賓語前置或是介詞短語

后置.

舉個例子:“忌不自信”

按字面意思講是“鄒忌不自己相信”但用現(xiàn)代人的話講是“鄒忌不相信自己”,所以它就是把賓語提前了,所以叫賓語前置,

屬于倒裝句的一種。

“蚓無爪牙之利”

按字面意思講是“蚯蚓沒有爪子牙齒的鋒利”但用現(xiàn)代人的話講是“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牙齒”所以是把定語放后面了屬

于定語后置,也是倒裝。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按字面意思講是“著就是戰(zhàn)勝別國在朝廷上”但用現(xiàn)代人的話講是“這就是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所以古語里是把介詞短語也

就是狀語放在后面了,所以叫介詞短語后置,也叫狀語后置。也是倒裝句。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者也?!?/p>

……者……也一般都是判斷句,表示對某一對象作出性質(zhì)、身份、狀態(tài)上的判斷。所以上句是說老師,是傳授道理、教授

學(xué)業(yè)、解釋疑惑的人,表職能,所以是判斷句。

“晉軍函陵”

按字面意思講是“晉國軍隊駐扎函陵(地名)”實際上應(yīng)該是“……駐扎(在)函陵”它省略了介詞“在”所以是省

略句。

文言文語法簡析

?詞類活用

一般活用:名詞活用為動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動詞活用為名詞;形容詞活用為名詞;普通名詞作狀語

特殊活用:

使動(名詞使動動詞使動形容詞使動)

意動(名詞意動'形容詞意動)

簡析:

(一)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名詞一般情況下只充當(dāng)句子的主語'賓語'定語,不能受副詞或能原動詞的修飾,更不能帶賓語,在古漢語中,名詞卻常常表示

與它相關(guān)的行為或動作,充當(dāng)句子的謂語,后面可以帶賓語'補語,前面可以用副詞或能原動詞束修飾限制.這時名詞就活用為動

語了.

例句:

①驢不勝怒蹄之.(用蹄子踢)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刃殺害)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識水性,游

泳)④客初至,不冠不襪.(戴帽子,穿襪子)

其中①②句帶賓語,③④受能原動詞\副詞修飾限制.

(二)形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形容詞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質(zhì)狀態(tài),在句中充當(dāng)謂語(不帶賓語)或定語.在古文中形容詞往往臨時改變它原有的語法功能,轉(zhuǎn)而表

示與其相關(guān)的行為或發(fā)展變化,具有了動詞的性質(zhì)和語法功能.這就是形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例句:

①楚左尹項伯者,素善侯張良.(與….友善)②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王(說壞話)

③烈山澤而.(放大火燒)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縮小,變?nèi)酰?/p>

(三)動詞活用為名詞

古漢語中,動詞在特定情況下,失去動詞特點象名詞那樣來使用.這種現(xiàn)象叫做動詞活用為名詞.活用后,不再表示動作行為,

而是表示與復(fù)動詞相關(guān)的人或事物.

例句:

①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地里產(chǎn)出的糧食)②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埋伏的軍隊)③審容昧之易安.(容昧的小屋)

(四)形容詞活用的名詞

形容詞在漢語中,有時失去了它原有的特點,而獲得名詞的某些特點.這種現(xiàn)象叫做形容詞語用為名詞.活用后,從意義看,不在表

示某中性質(zhì)和狀態(tài),而是表示具有某重性質(zhì)和狀態(tài)的人或物.

例句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②猶不能恃無功之重.(尊貴的地位)③倚南窗口寄傲.(自得的心情)

④知否,知否?應(yīng)是紅肥綠瘦.(紅的花,綠的葉)

(五)普通名詞作狀語

所謂普通名詞,是相對于時間名詞而言,時間名詞作狀語在古、今漢語中是很常見的,而普通名詞作狀語的情況就不同了.在

現(xiàn)代漢語中很少見.而在古代漢語中則經(jīng)常出現(xiàn).普通名詞用在動詞前,一般是充當(dāng)主語.構(gòu)成主謂關(guān)系,而作狀語,就成了修飾關(guān)

系.

常見的有以下四種:

(1)比喻動作行為的情狀:用名詞所代表的事物的某些特征作比喻來修飾.

例句:

①贏糧而景從(像影子)

②有席春天下,倉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像席子)

③天下云集響應(yīng).(像云一樣,像回聲一樣)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鳥翅一樣)

⑤斗折蛇行.(像蛇那樣)

(2)表示對人的態(tài)度:

這是用對待名詞狀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態(tài)度對待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例句:

①吾得兄事之.(把他當(dāng)作兄長來對待)

②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把…當(dāng)作父親來對待)

(3)表示工具或憑借:用名詞狀語所表示的事物來說明動作為所用的工具,依據(jù)或原料.

①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用箕畚)

②黔無驢,好事者船載以入.(用船)

③失期,法當(dāng)斬.(依法)

(4)表示方位或處所:用名詞狀語證明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地點或方位.

例句:

①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前面)

②義廟禮之.(在廟堂上)

③既東封鄭.(在東面)

④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往上,往下)

在現(xiàn)代漢語中,這種現(xiàn)象主要還殘存在一些成語,熟語或部分合成詞中.

如車載斗量,星羅棋布,土崩瓦解,禮賢下士,口誅筆伐.風(fēng)餐露宿,“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手寫體,漆是線等.

(六)使動用法

在漢語動詞謂語中,一般動賓關(guān)系的特點是,主語發(fā)出動詞謂語的動作,其賓語是謂語的支配對象.如“齊師伐我,”“公問其故

等.而使動用法則是一種特殊的動賓關(guān)系,真特點主要是主語使賓語實行動詞謂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

例句:

①序八州而朝同列.(使與它同的諸侯來就拜)

②外連衡而斗諸侯.(使諸侯互相爭斗)

兩句中的謂語,“朝”,“斗”都不是主語發(fā)出的動作行為,而是在主語的支配下有賓語來實行的動作行為.

表達這類句子的意思,在現(xiàn)代漢語中有兼語短語充當(dāng)謂語來完成的,因而是動用法的實質(zhì),就是用動賓結(jié)構(gòu)的形式表達兼語結(jié)構(gòu)

的內(nèi)容.

(1)名詞的使動用法

指名詞用作動詞時,使它的賓語成為該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發(fā)生與該名詞有關(guān)的動作行為,前者一般是專有名詞的活用.

后者主要是普通的名詞或方面名詞.

例句

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是白骨長肉)

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縛而相之.(使他成為國相)

③然得而臘之以為餌.(使之成為干肉,臘(XI)

④適燕者,北其轅,適楚者,南其轅.(使其車轅向北,使其車轅南)

(1)動詞的使動用法.

動詞的使動用法在古漢語中很常見,這是因為在上古漢語里,兼語結(jié)構(gòu)述設(shè)有完全發(fā)展成熟,需要用這種結(jié)構(gòu)來表述.

⑴不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

不及物動詞本來是不帶賓語的,如果帶上了賓語,那么很有可能是使動用法.

例句:

①項伯殺人,臣活之.(使之活)

②選人不服,則修文德以束之.(使之束)

③操軍方連船,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使曹軍逃跑,有路之?走(之))。

④聞寡人之耳者。(使我聽到)

⑵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及物動詞用作使動的情況很少,比較難辨別須根據(jù)上下文意來判定。

例句:

①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使百余騎跟從)

②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使秦國承擔(dān)理曲)

③公將嘗膳。姬曰:“所由遠也,請使人嘗之?!皣L人人死;食狗,狗死;(使人常膳)

(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就是使它所帶的賓語具有該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

例句;

①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使之居潔)

②今媼尊長安居之位(使之尊)

③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使之弱)

④張本而節(jié)用,則天下不能貧(使之張,使之貧)

(七)意動用法。

指謂語具有認為賓語怎么樣或把賓語看作什么的意思

<0名詞的意動用法:就是把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這個名詞的表示的人或事物

例句

①侶魚蝦而友席鹿(以魚蝦為侶。以席

△總的來說.名詞的使動語法.意動用法術(shù)很常見。

(2)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指主語主歡上認為賓語具有這個用好動詞的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

例句:

①吾妻之美我者.和我也(認為我美)

②登泰山而小天下.(認為天下變小了)

③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

?句式倒裝

古今漢語句法成份的位置基本相同。在正常情況下,漢語句子成份是有一定順序的。如主語在前,謂語在后;動詞謂

語在前,賓語在后;修飾限制或在中心詞前,補充成份在謂語后。

但在古代漢語中,有些詞在充當(dāng)句子成分時,與現(xiàn)代漢語的位置順序不一致。有時賓語可以放在動詞謂語前面,定語可以

放在中心語的后面,甚至有時候謂語還可以放到主語的前面等。

常見的倒裝有以下的五種:

1賓語前置:

疑問句中

否定句中

出現(xiàn)結(jié)構(gòu)助詞

2定語后置:

數(shù)量性定語后置

修飾性定語后置

“者”字短語作定語后置

3介詞并語前置

4介詞賓語的位置,

5謂語前置

(1)賓語前置

賓語在一定的語境中,要放在動詞謂語之前,這是古代漢語中最為突出的一種語序現(xiàn)象。一般地說這種前置是有條件的。

其類有三:

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提前。

例如,

①大王來何操?

②沛公安在?

③臣實不才,又誰敢怨?

④圣王有百,吾孰法焉?

⑤“許子冠乎?”日:“冠?!比眨骸稗晒冢俊比眨骸肮谒亍?。

⑥吾誰欺,欺天乎?

上解中疑問代詞“何”、"安”、"誰”、“孰"、“奚”,都是用作賓語而置于謂語的前邊的。例(3)的“敢”是能愿動詞,它必須與

動詞連在一,所以“誰”用在“敢”之前。最有啟發(fā)性的是例(6),“欺天乎”當(dāng)然也是疑問句。但由于“天”這個賓語是名詞。不

是疑問代詞。所以放在動詞“欺”的后面。

,二、否定句中代詞賓語要前置

常見的否定詞有:不、母、無、未、、弗、勿、莫等。

例如: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有之)

②臣未之聞也(未聞之)

③我無爾詐,爾無我虞。(無詐爾…)

④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莫欺之)

△疑問代詞作賓語而前置的格式,在上古漢語中相當(dāng)嚴(yán)格的。據(jù)統(tǒng)計,《左傳》中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的占98.4%。而否定

句中代詞賓語置于動詞前面的,并不那么嚴(yán)格,先秦古籍中就有一些后置的情況。例如:

①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漢代以后,這種賓語更是大量后置,例如:

②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

雖然漢代以后的文言文,前置和后置并存。我們可以認為前置是沿襲先秦語法規(guī)則,是文人仿古的結(jié)果。

(三)賓語后有結(jié)構(gòu)助詞“是"、“之”等

為了突出賓語而把賓語提前,并在提前的賓語和動詞之間用上“是”或“之”,構(gòu)成“賓語+是(之)+動詞”的格式,例如:

①宋何罪之有?

②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③將虢是滅,何愛于虞?

④我周之東遷,晉鄭依焉。

⑤王貪而無信,唯蔡是感。(感通憾怨恨)

⑥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責(zé)備你)

其各例意思分別是:宋有何罪、說的是虞虢、將滅虢、依晉鄭、感蔡、過爾。

為了強調(diào)行為的單一性、排他性和論斷性,便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唯”、“惟”,構(gòu)成“唯(惟)…是…”的格式。以上例就

是這種格式。這種句式仍保留在一些成語中,如“惟命是從”“唯利是圖”“唯才是舉”等。其他語句如:

1惟余馬首是瞻。(只要看我的馬頭就行了)

2惟陳言之務(wù)去。(只要是陳舊的語言就務(wù)必去除)

以上各句翻譯要體現(xiàn)出“只要…就”的意思來,如只要是命令就聽從,只要有利就圖,只要是人才就舉薦。

古漢語中,還有些沒有形式標(biāo)志的賓語前置,但并不多見。

(2)定語后置:

在現(xiàn)代漢語里,定語一般都放在名詞中心語前面,用來修飾中心語。但在古代漢語里為了強調(diào)和突出定語或者因為定語過

長沒,而為了使語言更流暢,于是常把定語放在中心語后邊。今譯時,一般都應(yīng)提到中心語前面,其格式有三類

〈1〉數(shù)量性定語后置

①命子封帥車-三百乘以伐京。

②不豫不不嗇。胡取禾-三百廛兮。

③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

〈2〉修飾性的定語后置

①帶長鐵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

②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分別譯為:“長長的劍”(陸離,形容劍之長),“高高的切云冠”(崔嵬,形容冠之高)。高高的廟堂,遠遠的江湖。

〈3〉“者”字短語作定語后置

①太子賓客-知其事音,皆白衣冠道之。

②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shù)

③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

譯為“知其事的太子賓客:“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的石頭:“好事的少年”。都因為有“者”字標(biāo)志而將定語后置。

(3)介詞賓語前置

介詞結(jié)構(gòu)的賓語通常是在介詞后面,但在古代漢語中,也可放在介詞之前,主要以下兩種:

〈1〉疑問句中,介詞的賓語前置

①許子奚為不自織?(為什么?)

②何以戰(zhàn)?(憑什么?)

③客胡為若此(為什么?)

④曷為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也?(為何?)

⑤學(xué)惡乎始?惡乎終?(從哪里?)

〈2〉一般句式中的介詞賓語的前置。

為了強調(diào)介詞的賓語,雖無形式標(biāo)志,但也可以將賓語提到介詞之前。例如:

①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

②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dāng)十。

③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待。

在現(xiàn)代漢語中,還有“夜以繼日”這類成語是古漢語的遺夠

(4)介賓語短語的位置

介賓短語可以作狀語,也可以作補語,這是古今漢語相同的。但是,古漢語中表示方式、時間、處所、原因、比較、被動

等的介賓斷語務(wù)作補語?!耙?、賓”式短語作狀語。補語參串,而這些補語的短語,今譯時一般要作狀語翻譯。若仍作補語直

譯,便感到生際別扭,如:

①何不試之以足?(用腳試試)

②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③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從……比……)

④兵數(shù)破于齊秦。

⑤名垂乎后世。

例①、②是介對象,③介處所,主動者,⑤介時間,今譯時,都應(yīng)譯作狀語。

(5)謂語前置

主倒置,是為了突出謂語的意義加重謂語的語氣或感情色彩,或是為了合乎講對仗,押音韻,如

①子耶,言伐莒者?

②甚矣,汝之不惠!

③美哉室!

④大哉,其之為君也!

⑤灼灼其華

⑥竹喧歸浣女,動下漁舟

以上之例分別體現(xiàn)了謂語前的三種情況。

A.疑問句B.感嘆句C』日詩詞押韻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精誠所至金石為

高一文言文語法知識

判斷句、疑問句、被動句、省略句和變式句等五種。

一、判斷句

判斷句是對事物的性質(zhì)、情況、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幾種形式表示判斷。

1.用“者”或“也”表判斷。這是典型的文言判斷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頓,“也”表判斷;有

單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連用的。

例如:

陳勝者,陽城人也。(司馬遷《陳涉世家》)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韓愈《師說》)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歸有光《項脊軒志》)

夫戰(zhàn),勇氣也。(《左傳?曹判論戰(zhàn)》)

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2.用副詞“乃”“則”“即”“皆”“耳”等表判斷。這種形式也較為多見。例如:

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司馬遷《陳涉世家》)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岳陽樓記》)

即今之然在墓者也。(張溥《五人墓碑記》)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蘇洵《六國論》)

3.用動詞“為”“是”表判斷。其中“是”表判斷,要注意和用作代詞的“是”的區(qū)別。例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張溥《五人墓碑記》)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司馬遷《鴻門宴》)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并。(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代詞,這樣)(蘇軾《石鐘山記》)

4.用否定副詞“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斷。例如: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蘇洵《六國論》)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斷。既不用判斷詞,也不用語氣詞,通過語意直接表示判斷。例如:

劉備天下條雄。(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劉豫州王室之胃。(同上)

二、疑問句

文言中的疑問句,一般要用疑問代詞(誰、何、易、胡、安、孰、焉等)或疑問語氣詞(乎、歟、耶等)提出問題。

用疑問代詞的,例如:

誰為哀者?(張溥《五人墓碑記》)

獨五人之激檄,何也?(同上)

蹈死不顧,亦曷故哉?(同上)

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司馬遷《鴻門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韓愈《師說》)

且焉置土石?(《列子?愚公移山》)

用疑問語氣詞的,例如:

壯士,能復(fù)飲乎?(司馬遷《鴻門宴》)

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學(xué)而》)

四海之大,有幾人歟?(張溥《五人墓碑記》)

六國互喪,率賂秦耶?(蘇溝《六國論》)

三、被動句

被動句是表示被動意義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詞表示被動。

1.用介詞“于”“受……于……”表被動(“于”引出動作的主動者)。例如:

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近。(張溥《五人墓碑記》)

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韓愈《師說》)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2.用“為”“為……所……”(“為”引出動作的主動者)或“……為所……”表被動。

例如:

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歐陽修《伶官傳序》)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司馬遷《陳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

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蘇洵《六國論》)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司馬遷《鴻門宴》)

3.用“見”“見……于……”表被動(“于”引出動作的主動者)。例如:

動見瞻觀,何時易乎?(曹丕《與吳質(zhì)書》)

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4.用介詞“被”表被動。例如: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張溥《五人墓碑記》)

參佐無不被系束。(《世說新語?桓南郡好獵》)

5.動詞本身表被動。這是意念上的被動句,需要根據(jù)上下文來判別。例如:

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左傳?鄭伯克段于鄢》)

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四、省略句

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都有很多省略現(xiàn)象,古代漢語中更為多見。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省略主語。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qū)υ捴幸渤3J÷?。例如?/p>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觸草木,()盡死。(柳宗元《捕蛇者說》)

沛公謂張良曰:“……()度我至軍中,公乃入。”(司馬遷《鴻門宴》)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對日:“小惠未偏,民弗從也?!保ā蹲髠?曹判論戰(zhàn)》)

2.省略謂語。與現(xiàn)代漢語比較,文言中謂語的省略較多見。例如: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同上)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3.省略賓語。有動詞賓語的省略。例如:

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司馬遷《陳涉世家》)

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沈括《活板》)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司馬遷《鴻門宴》)

有介詞賓語的省略。例如:

豎子不足與()謀。(同上)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陶淵明《桃花源記》)

4.省略介詞。文言中介詞“于”也常常省略。例如: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蘇軾《石鐘山記》)

激昂()大義,蹈死不顧(張博《五人墓碑記》)

五、變式句

所謂變式句,是比照現(xiàn)代漢語說的。文言中句子的語序多有變化,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主語后置。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愚公移山》)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ā蛾套哟呵?晏子辭千金》)

2.賓語前置。賓語前置相當(dāng)多見,有幾種情況。一是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提前。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蘇軾《石鐘山記》)。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怠之)(宋濂《送東陽馬生序9)

一是疑問句中代詞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賓語提前。例如:

大王來何操?(操何)(司馬遷《鴻門宴》)

沛公安在?(在安)(同上)

子何恃而往?(侍何)(彭端淑《為學(xué)》)

微斯人,吾誰與歸?(與誰)(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