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著名歷史故事_第1頁
20xx年著名歷史故事_第2頁
20xx年著名歷史故事_第3頁
20xx年著名歷史故事_第4頁
20xx年著名歷史故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xx年著名歷史故事古代經(jīng)典歷史典故作為一種學生喜愛的文字形式,生動的故事講解并描述,讓學生深深為之吸引,使他們增長了學問開展了智力,并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下面為大家細心整理了一些關(guān)于聞名歷史故事,歡送查閱。

聞名歷史故事1

范仲淹的新政失敗以后,北宋的朝政越來越腐化,特殊是在京城開封府,權(quán)貴大臣貪腐賄賂的風氣非常緊要;一些皇親國戚更是肆無忌憚,不把國法放在眼里。后來,開封府來了個新任知府包拯,這種狀況才有了點變更。

包拯是廬州合肥人,早年做過天長縣(今安徽天長)的縣令。有一次,縣里發(fā)生一個案件,有個農(nóng)夫夜里把耕牛拴在牛棚里,早上起來,發(fā)覺牛躺倒在地上,嘴里淌著血,掰開牛嘴一看,原來牛的舌頭被人割掉了。這個農(nóng)夫又氣又傷心,就趕到縣衙門告狀,要求包拯為他追究割牛舌的人。

這個無頭案該往哪里去查呢?包拯想了一下,就跟告狀的農(nóng)夫說:“你先別聲張,回去把你家的牛宰了再說?!?/p>

農(nóng)夫原來舍不得宰耕牛,按當時的法律,耕牛是不能私自屠宰的。但是一來,割掉了舌頭的牛也活不了多少天;二來,縣官叫他宰牛,也用不到怕犯法。

那農(nóng)夫回家后,果真把耕牛殺掉了。其次天,天長縣衙門里就有人來揭發(fā)那農(nóng)夫私宰耕牛。

包拯問明狀況,馬上沉下臉,叫賣一聲說:“好大膽的家伙,你把人家的牛割了舌頭,反倒來告人私宰耕牛?”

那個家伙一聽就呆了,伏在地上直磕頭,老誠實實供認是他干的。

原來,割牛舌的人跟那個農(nóng)夫有冤仇,所以先割了牛舌,又去揭發(fā)牛主子宰牛。

打那以后,包拯審案的名聲就傳開了。

包拯做了幾任地方官,每到一個地方,都取消了一些苛捐雜稅,清理了一些冤案。后來,他被調(diào)到京城做諫官,也提出不少好的建議。宋仁宗正想整頓一下開封的秩序,才把包拯調(diào)任開封府知府。

開封府是皇親國戚、豪門權(quán)貴集中的地方。以前,不管哪個當這差使,免不了跟權(quán)貴通關(guān)節(jié),接賄賂賂。包拯上任以后,決心把這種腐化的風氣整頓一下。

遵照宋朝的規(guī)則,誰要到衙門告狀,先得托人寫狀子,還得通過衙門小吏傳遞給知府。一些訟師惡棍,就趁機敲榨勒索。包拯破了這條規(guī)則,老百姓要訴冤告狀,可以到府衙門前擊鼓。鼓聲一響,府衙門就大開正門,讓百姓干脆上堂控告。這樣一來,衙門的小吏要想做手腳也不敢了。

有一年,開封發(fā)大水,那里一條惠民河河道堵塞,水排泄不出去。包拯一調(diào)查,河道堵塞的緣由是有些宦官、權(quán)貴侵占了河道,在河道上修筑花園、亭臺。包拯馬上下吩咐,要這些園主把河道上的建筑全部拆掉。有個權(quán)貴不愿撤除。開封府派人去催促,那人還強詞奪理,拿出一張地契,硬說那塊地是他的產(chǎn)業(yè)。包拯具體一檢查,發(fā)覺地契是那個權(quán)貴自己偽造的。包拯非常生氣,勒令那人拆掉花園,還寫了一份奏章向宋仁宗揭露。那人一看事情鬧大,要是仁宗真的追究起來,也沒有他的好處,只好乖乖地把花園拆了。

一些權(quán)貴聽到包拯執(zhí)法嚴明,都嚇得不敢為非作歹。有個權(quán)貴想通關(guān)節(jié),準備送點什么禮物給包拯,旁人提示他,別白操勞了,包拯的廉潔奉公是出了名的。他原來在端州(今廣東肇慶)做過官。端州出產(chǎn)的硯臺,是當?shù)氐奶禺a(chǎn)?;蕦m規(guī)定,端州官員每年要進貢一批端硯到內(nèi)廷去。在端州做官的人往往借進貢的時機,向百姓大肆搜刮,私下貪腐一批,去討好那些權(quán)貴大臣。搜刮去的端硯比進貢的要多出幾十倍。后來,包拯到了端州,向民間征收端硯,除了進貢朝廷的以外,連一塊都不增加。直到他離開端州,從沒有私自要過一塊端硯。

那權(quán)貴聽了,知道沒有空子好鉆,也只好罷休。后來開封府的男女老少,沒有人不知道包拯是個大清官。民間流傳著兩句歌謠:“關(guān)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閻羅”是傳聞里管地獄的神。)

包拯對親戚摯友也非常嚴格。有的親戚想利用他做靠山,他一點也不照看。日子一久,親戚摯友知道他的脾氣,也不敢再為私人的事情去找他了。

宋仁宗很器重包拯,提升他為樞密副使。他做了大官,家里的生活照樣非常樸實,跟平凡百姓一樣。過了五年,他得重病死了,留下了一份遺囑說:后代子孫做了官,假如犯了貪腐罪,不許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許葬在咱包家的墳地上。

由于包拯一生做官清廉,不但生前得到人們的贊揚,在他死后,人們也把他當作清官的典型,尊稱他“包公”,或者叫他“包待制”、“包龍圖”(包拯得過天章閣待制、尤圖閣學士的官銜)民間流傳著很多包公鐵面無私、打擊權(quán)貴的故事,還編成包公辦案的戲曲和小說。雖然其中大都是虛構(gòu)的傳聞,但是也反映了人們對清官的敬慕心情。

聞名歷史故事2

明世宗即位四十幾年,盡情享樂,但是他又擔憂自己一每天蒼老下去,有朝一日死掉,愉快日子就過不下去。于是,他就想方設法找尋一種長生不老的藥方。

公元1556年,朝廷下令各地官吏引薦名醫(yī)。當時封在武昌的楚王,把正在王府里的醫(yī)生李時珍薦給太醫(yī)院。李時珍是蘄州(今湖北蘄春,蘄音qí)人。他的祖父、父親都當過醫(yī)生。父親李言聞對藥草很有探究,李時珍從小受父親的影響,時時跟小伙伴一起上山采集各種藥草。日子一長,他能認得各種草木的名稱,還能知道什么草能治什么病。他的醫(yī)藥學問慢慢豐富起來。

但是,在那個日子里,做一個平凡醫(yī)生是被上層社會看不起的。李言聞自己是醫(yī)生,卻要李時珍讀書應科舉考試。李時珍在父親催促下,在十四歲那年考中秀才,但是以后參與舉人考試,三次都沒有考中。別人都替他惋惜,李時珍卻并不因此悲觀。他的志愿是做個替百姓治病的好醫(yī)生。

打那時候起,李時珍就一心一意跟他父親學醫(yī)。正好在這一年,他的家鄉(xiāng)發(fā)生一場大水災,水退以后,又流行疫病,生病的都是沒錢的窮百姓。李時珍家并不富裕,但是父子倆都很憐憫窮人,窮人找他們看病,他們都悉心醫(yī)治,不計酬報。老百姓認為他們醫(yī)術(shù)高超,治病熱心,都很感謝他們。

李時珍為了探究醫(yī)術(shù),讀了很多古代的醫(yī)書。我國古代很早就有了醫(yī)書。漢朝人寫過一本《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以后一千多年,不斷出了很多新的醫(yī)書。李時珍時時替當?shù)氐耐豕F族看病,那些貴族家里藏書不少,李時珍就靠他行醫(yī)看病的便利,向王公貴族家借圖書看。這樣一來,他的學問就越來越豐富,醫(yī)術(shù)也越來越高超了。

李時珍的名氣越來越響,被他看好病的人,到處傳播李醫(yī)生好。旁邊州縣得病的人,也趕來請李時珍看病。

有一次,楚王的兒子得了一種抽風的病。楚王府雖然也有醫(yī)官,但是誰都沒法治好。這孩子是楚王的命根子,楚王怎么不焦急?有人告知楚王,只有找李時珍,才能治好這種病。楚王趕快派人把李時珍請到王府。李時珍一看病人的臉色,再按了按脈,就知道孩子得的這種抽風病是腸胃病引起的。他開個調(diào)理腸胃的藥方,叫人上藥鋪抓了藥。楚王的兒子一吃藥,病就全好了。

楚王非常開心,一再挽留李時珍在楚王府呆下來。沒有多少日子,正碰上朝廷征求人才。楚王為了討好明世宗,就把李時珍引薦到北京太醫(yī)院去。

太醫(yī)院原來是國家的醫(yī)療機構(gòu)。可是在那時候,明世宗對真正的醫(yī)學并不重視,卻迷信一批騙人的方士,在宮里做道場,煉金丹,想憑這些方法使自己長生不老。李時珍是一個正直的醫(yī)生,看不慣那種烏煙瘴氣的環(huán)境。他在太醫(yī)院呆了一年,就辭職回家。

李時珍辭去官職,回家的路上,順便游歷了很多名山勝地。他上山不是為了觀賞風光,而是為了采草藥,探究各種草木的藥用性質(zhì)。有一次,他到均州(今湖北均縣)的武當山去,聽說那里產(chǎn)一種榔梅,吃了能使人返老還童,人們把它稱作“仙果”。宮廷的貴族都把它當作寶貝一樣,要地方官吏年年進貢,并且制止百姓采摘。李時珍可并不堅信真有什么仙果。為了弄清真相,他冒著危急,攀登懸崖峭壁,采到了一顆榔梅,帶回家鄉(xiāng)。經(jīng)過他具體探究,才知道那種果子只不過像一般梅子一樣,有生津止渴的作用,根本談不上什么“仙果”。

李時珍從長期的醫(yī)療工作和采集藥物的過程中,得到了不少科學的資料。他發(fā)覺古代醫(yī)書上的記載,有不少錯誤;再說,經(jīng)過那么多年頭,人們又接連發(fā)覺了很多古代書上沒有記載過的藥草。他就決心編寫一本新的完備的藥書。辭職回家以后,他花了將近三十年的時間,寫成了的醫(yī)藥著作《本草綱目》。在這本書里,一共記錄了一千八百九十二種藥,收集了一萬多個藥方,為開展祖國的醫(yī)藥科學作出了宏大的奉獻。

《本草綱目》出版以后,始終流傳到全世界,已經(jīng)被翻譯成日文、德文、英文、法文、俄文、拉丁文等很多種文字,在世界醫(yī)藥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至于那個迷信煉丹、一心想長生不老的明世宗,不但沒有能長生不老,卻因為誤服了有毒的“金丹”,丟了性命。明世宗死后,他的兒子朱載垕(音hòu)即位,就是明穆宗。

聞名歷史故事3

隆武帝在福州建立政權(quán)之后,他手下大臣黃道周是個真心抗清的人,一心想?yún)f(xié)助隆武帝出師北伐。但是駕馭兵權(quán)的鄭芝龍,只想保存自己的實力,不愿出兵。過了一年,清軍進軍福建的時候,派人向他勸降。鄭芝龍貪圖富貴,就拋棄了隆武帝,向清朝倒戈,隆武政權(quán)也滅亡了。

鄭芝龍有個兒子叫鄭勝利(福建南安人),當時是個才二十二歲的青年將領(lǐng)。鄭芝龍倒戈清朝的時候,鄭勝利苦苦勸阻他父親。后來,他眼見父親執(zhí)迷不悟,生氣之下,就單獨跑到南澳島,召募了幾千人馬,堅決抗清。清王朝知道鄭勝利是個能干的將材,幾次三番派人誘降,都被鄭勝利拒絕。清將又派他弟弟帶了鄭芝龍的信勸他倒戈。他弟弟說:“你假如再不倒戈,只怕父親的性命難保。”

鄭勝利堅決不動搖,寫了一封回信,跟鄭芝龍決絕。

鄭勝利兵力慢慢強大起來,在廈門建立了一支水師。他跟抗清將領(lǐng)張煌言聯(lián)合起來,乘海船率領(lǐng)水軍十七萬人開進長江,分水陸兩路攻進南京,始終打到南京城下。但是清軍用假倒戈的手段欺瞞他。鄭勝利中了清軍的計,最終打了敗仗,又退回廈門。

鄭勝利回到廈門,清軍已經(jīng)占據(jù)福建大局部地方,他們用封鎖的方法,要福建、廣東沿海百姓后撤四十里,斷肯定鄭軍的供給,想困死鄭勝利。鄭勝利在那里招兵籌餉,都遇到困難,就確定向臺灣開展。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lǐng)土。明朝末年,歐洲的荷蘭人趁明王朝腐化無能,霸占了臺灣的海岸,修建城堡,向臺灣人民勒索苛捐雜稅。臺灣人民不斷抵抗,遭到了荷蘭侵略軍的鎮(zhèn)壓。

鄭勝利少年時期就跟隨他父親到過臺灣,親眼看到臺灣人民遭遇的苦難,早就想收復臺灣。這一回,他下決心趕走侵略軍,就下吩咐要他的將士修造船只,收集糧草,打算渡海。

恰好在這時候,有一個在荷蘭軍隊里當過翻譯的何廷斌,趕到廈門見鄭勝利,勸鄭勝利收復臺灣。他說,臺灣人民受侵略軍欺侮壓迫,早就想抵抗了。只要大軍一到,必須能夠把敵人趕走。何廷斌還送給鄭勝利一張臺灣地圖,把荷蘭侵略軍的軍事布置都告知了鄭勝利。鄭勝利有了這個牢靠的情報,攻進臺灣的信念就更足了。

公元1661年三月,鄭勝利要他兒子鄭經(jīng)帶著一局部軍隊留守廈門,自己親率二萬五千名將士,分乘幾百艘戰(zhàn)船,浩浩蕩蕩從金門啟程。他們冒著風浪,越過臺灣海峽,在澎湖休整幾天,打算直取臺灣。這時候,有些將士聽說西洋人的大炮厲害,有點膽怯。鄭勝利把自己乘坐的戰(zhàn)船排在前面,鼓舞將士說:“荷蘭人的紅毛火炮沒什么可怕,你們只要跟著我的船前進就是。”

荷蘭侵略軍聽說鄭軍要攻進臺灣,非常驚惶。他們把軍隊集中在臺灣(在今臺灣東平地區(qū))和赤嵌(在今臺南地區(qū))兩座城堡,還在港口沉了好多破船,想阻擋鄭勝利的船隊登岸。

鄭勝利叫何延斌領(lǐng)航,利用海水漲潮的時機,駛進了鹿耳門,登上臺灣島。

臺灣人民聽到鄭軍來到,成群結(jié)隊推著小車,提水端茶,迎接親人。躲在城堡里的荷蘭侵略軍頭目氣色敗壞地派了一百零一多個兵士沖來,鄭勝利一聲號令,把敵軍緊緊圍住,殺了一個敵將,敵兵也潰散了。

侵略軍又調(diào)動一艘的軍艦“赫克托”號,張牙舞爪地開了過來,阻擋鄭軍的船只接著登岸。鄭勝利鎮(zhèn)靜鎮(zhèn)靜,指揮他的六十艘戰(zhàn)船把赫克托號圍住。鄭軍的戰(zhàn)船小,行動敏捷。鄭勝利號令一下,六十多只戰(zhàn)船一齊發(fā)炮,把赫克托號打中起了火。大火熊熊燃燒,把海面照得通紅。赫克托號慢慢漂浮下去,還有三艘荷蘭船一看形勢不妙,嚇得掉頭就逃。

荷蘭侵略軍遭到慘敗,龜縮在兩座城里不敢應戰(zhàn)。他們一面偷偷派人到巴達維亞(今爪哇)去搬救兵,一面派使者到鄭軍大營求和,說只要鄭軍肯退出臺灣,他們寧愿獻上十萬兩白銀慰勞。

鄭勝利揚起眉毛,威歷地說:“臺灣原來是我國的領(lǐng)土,我們收回這地方,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你們假如賴著不走,就把你們趕出去!”

鄭勝利喝退荷蘭使者,派兵猛攻赤嵌。赤嵌的敵軍還想頑抗,一時攻不下來。有個當?shù)厝私o鄭軍出個辦法說,赤嵌城的水都是從城外高地流下來的,只要切斷水源,敵人就不戰(zhàn)自亂。鄭勝利照這個方法做了,不出三天,赤嵌的荷蘭人果真乖乖地倒戈。

盤踞臺灣城的侵略軍企圖頑抗,等待救兵。鄭勝利確定采納長期圍困的方法逼他們倒戈。在圍困八個月之后,鄭勝利下令向臺灣城發(fā)起強攻。荷蘭侵略軍走投無路,只好扯起白旗倒戈。公元1662年初,侵略軍頭目被迫到鄭勝利大營,在倒戈書上簽了字后,灰溜溜地離開了臺灣。

鄭勝利從荷蘭侵略者手里收復了我國神圣領(lǐng)土臺灣,成為我國歷出色的民族英雄。

聞名歷史故事4

楚國自從被秦國戰(zhàn)勝以后,始終受秦國欺壓,楚懷王又想重新和齊國聯(lián)合。秦昭襄王即位以后,很客氣地給楚懷王寫信,請他到武關(guān)(在陜西丹鳳縣東南)會面,當面訂立盟約。

楚懷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不去呢,怕得罪秦國;去呢,又怕出危急。他就跟大臣們商議。

大夫屈原對楚懷王說:“秦國強暴得像豺狼一樣,咱們受秦國的欺壓不止一次了。大王一去,準上他們的圈套?!?/p>

可是懷王的兒子公子子蘭卻一股勁兒勸楚懷王去,說:“咱們?yōu)榱税亚貒斪鰯橙耍Y(jié)果死了好多人,又丟了土地。

如今秦國情愿跟咱們和好,怎么能推辭人家呢?!?/p>

楚懷王聽信了公子子蘭的話,就上秦國去了。

果真不出屈原所料,楚懷王剛踏進秦國的武關(guān),馬上被秦國預先埋伏下的人馬截斷了后路。在會見時,秦昭襄王逼迫楚懷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讓給秦國,楚懷王沒容許。秦昭襄王就把楚懷王押到咸陽軟禁起來,要楚國大臣拿土地來贖才放他。

楚國的大臣們聽到國君被押,把太子立為新的國君,拒絕割讓土地。這個國君就是楚頃襄王。公子子蘭當了楚國的令尹。

楚懷王在秦國被押了一年多,吃盡苦頭。他冒險逃出咸陽,又被秦國派兵追捕了回去。他連氣帶病,沒有多久就死在秦國。

楚國人因為楚懷王受秦國欺壓,死在外頭,心里很不平。特殊是大夫屈原,更是生氣。他勸楚頃襄王搜羅人才,遠離小人,鼓舞將士,操練兵馬,為國家和懷王報仇雪恥。

可是他這種勸導不但不頂事,反倒招來了令尹子蘭和靳尚等人的仇視。他們每天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

他們對楚頃襄王說:“大王沒聽說屈原數(shù)落您嗎?他老跟人家說:大王忘了秦國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們不主見抗秦,就是不忠。楚國出了這種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兒能不亡國呢?大王,你想想這叫什么話!”

楚頃襄王聽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職,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準備,反倒被奸臣排擠出去,簡直氣瘋了。他到了湘南以后,經(jīng)常在汨羅在今湖南省東北部,汨音mì)一帶一邊走,一邊唱著難過的詩歌。

旁邊的莊稼人知道他是一個愛國的大臣,都挺憐憫他這時候,有一個經(jīng)常在汨羅江上打魚的漁父,很佩服屈原的為人,但就是不贊成他那愁悶的樣子。

有一天,屈原在江邊遇見漁父。漁父對屈原說:“您不是楚國的大夫嗎?怎么會弄到這等地步呢?”

屈原說:“很多人都是骯臟的,只有我是個干凈人;將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還醒著。所以我被趕到這兒來了?!?/p>

漁父不以為然地說:“既然您覺得別人都是骯臟的,就不該自鳴清高;既然別人喝醉了,那么您何必單獨醒悟呢!”

屈原反對說:“我聽人說過,剛洗頭的總要把帽子彈彈,剛洗澡的人總是喜愛撣撣衣上的灰塵。我寧愿跳進江心,埋在魚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凈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臟?!?/p>

由于屈原不情愿同流合污活著,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最終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里自殺了。

旁邊的莊稼人,得到這個信兒,都劃著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大水,哪兒有屈原的影兒。大伙兒在汨羅江上撈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尸體。

漁父很難過,他對著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的。

到了其次年五月初五那一天,當?shù)氐陌傩障肫疬@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劃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后來,他們又把盛著米飯的竹筒子改為粽子,劃小船改為賽龍船。這種紀念屈原的活動慢慢成為一種風俗。人們把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稱為端午節(jié),據(jù)說就是這樣來的。

屈原死后,留下了一些優(yōu)秀的詩歌,其中最出名的是《離騷》。他在詩歌里,痛斥賣國的小人,表達了他憂國憂民的心情,對楚國的一草一木,都寄予了無限的深情。后來人們認為屈原是一位我國古代出色的愛國詩人。

聞名歷史故事5

公元前202年,韓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今安徽靈壁縣東南,垓音gāi)。項羽的人馬少,糧食也快完了。他想帶著一支人馬沖殺出去。但是漢軍和諸侯的人馬把楚軍包圍得重重疊疊。項羽打退一批,又來一批;殺出一層,還有一層;這兒還沒殺出去,那兒的漢兵又圍了上來。

項羽沒法突圍,只好仍回到垓下大營,叮囑將士當心防守,打算瞅個時機再出戰(zhàn)。

這天夜里,項羽進了營帳,愁眉不展。他身邊有個寵愛的美人名叫虞姬,望見他悶悶不樂,陪伴他喝酒解悶。

到了定更的時候,只聽得一陣陣西風吹得呼呼直響,風聲里還夾著唱歌的聲音。項羽細致一聽,歌聲是由漢營里傳出來的,唱的凈是楚人的歌子,唱的人還真不少。

項羽聽到四面到處是楚歌聲,不覺楞住了。他失神似地說:“完了!莫非劉邦已經(jīng)打下西楚了嗎?怎么漢營里有這么多的楚人呢。”

項羽再也忍不住了,隨口唱起一曲悲涼的歌來: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音zhuī)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假設何?

(這首歌的意思是:“力氣拔得一座出,氣魄能壓倒天下英雄,時運不利,烏騅馬不愿跑。馬兒不愿跑有什么方法?虞姬呀虞姬,我拿你怎么辦?”)

項羽一連唱了幾遍,虞姬也跟著唱起來。霸王唱著唱著,禁不住流下了眼淚。旁邊的侍從也都難過得抬不起頭。

當夜,項羽跨上烏騅馬,帶了八百個子弟兵沖過漢營,快馬加鞭地往前跑去。到了天蒙蒙亮,漢軍才發(fā)覺項羽已經(jīng)突圍,趕忙派了五千騎兵緊緊追逐。項羽一路奔跑,趕到他渡過淮河,跟著他的只剩下一百零一多人了。又跑了一程,迷了道兒。

項羽來到一個三岔路口,瞧見一個莊稼人,就問他哪條道兒可以到彭城。那個莊稼人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